第十九天:安徽合肥
📍逍遙津公園、逍遙閣(廬陽區)
📍包公園、包公祠、清風閣(廬陽區)
📍安徽省圖書館(廬陽區)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廬陽區)
📍安徽博物館 廬陽館(老館)(廬陽區)
📍合肥六中(廬陽區)
📍合肥市青年路小學(包河區)
📍安徽醫科大學 梅山路校區(本部)(蜀山區)
📍罍街(包河區)
📍廬州坊(包河區)
📍新糧倉•文化商業合集(蜀山區)
📍淮河路步行街(廬陽區)
原七月華北之旅的第十九天,是我在合肥停留的最後一日,也是此行的終章。念及合肥尚有諸多景點未曾踏足,便決意安排用一日光陰走訪近十處地方,為這場久別的廬州夢畫上圓滿句點。
早上起床,直奔廬陽區的逍遙津公園。合肥逍遙津公園歷史悠久,相傳為三國時期古戰場遺址,現為市民休閒的城市綠肺。園中有湖,湖中有島,島上有亭,可謂其格局之精妙寫照。雖說此類園林景致在廣袤國土上並不鮮見,但它終究承載著一段三國軼事,別具意趣。園內的逍遙閣,便以彩繪塑像生動展現了數個三國著名戰役典故。
離開逍遙津,乘車片刻即抵包公園。此時天氣炎熱難耐,堪比酷暑中的廣東,卻絲毫未減我的遊興。因這包公園,除前日造訪的杏花公園外,亦是許嵩老歌曲取景頗多之地,自然要去追尋他當年的足跡。包公園是為紀念北宋清官包拯而建的大型文化主題園區,園內古建錯落,綠意盎然。首站打卡點是包公祠,這座專祀包拯的祠宇,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包公紀念建築。景區入口處,正是當年嵩哥拍攝的場景,吸引眾多「嵩鼠」前來留念。繼而步行前往清風閣,途中一處湖畔,遙望浮莊方向,亦是取景地之一。清風閣本身則為紀念包拯千年誕辰所建,高達四十二米。登臨其頂層第五樓,合肥城區風光盡收眼底,開闊壯美。
隨後移步鄰近的安徽省圖書館。它不僅是公共圖書館,亦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館舍規模雖不算宏偉,本未抱特別期待,只因習慣每到陌生城市便探訪當地圖書館。未料機緣巧合,竟邂逅許嵩為「江淮讀書月」特攝的宣傳短片。雖僅廿餘秒,卻成旅途中又一個意外驚喜。
圖書館旁即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嵩哥的初中母校,亦值得駐足一瞥。
轉乘公交前往安徽省博物館(廬陽館),此乃安徽博物院的老館,建於一九五六年。規模雖不及二零一一年落成的蜀山區新館,然展陳內容同樣豐厚,更因曾蒙毛主席親臨視察而意義非凡。
漫步於博物館一層,「山河安瀾」淠史杭灌區主題展與「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陳列引人入勝。此行雖倉促未及詳備功課,但觀覽當年安徽、河南兩省聯手締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對華東、中部地理人文的認知又深一層。尤為重要的是,它時刻提醒著我輩中華兒女,當傳承先輩頑強拼搏、犧牲奉獻之精神,不忘初心,堅定不移地邁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引領的新時代現代化征程。每一次觀覽此類展覽,都令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願心馳神往,這是我心中最美的中國夢,亦是最堅定的信仰。
二層主要展出各類傳統文化藝術,兼有介紹蝴蝶等科普展覽。
參觀完畢,時近五時半,待訪景點尚多,需加快步伐。不遠處的合肥市第六中學(合肥六中)老校區,是嵩哥高中母校,亦為合肥市名列前茅的重點中學,可惜正門區域正施工改建,難覓當年舊影。
乘車趕往包河區的合肥市青年路小學,此校不僅是嵩哥啟蒙之地,更建於一九四九年,恰與新中國同齡,一路見證時代變遷。
繼而轉往蜀山區的安徽醫科大學梅山路校區,此乃嵩哥大四所在校區。至此,其求學足跡已悉數踏訪,暮色亦悄然四合。
為節省開支,步行至地鐵站前往包河區,耗時近一小時方抵下一站 — 罍街。合肥罍街是匯聚地方美食與休閒體驗的復古街區,以徽派建築為特色,充滿市井煙火氣。這片集美食、休閒於一體的復古徽派建築街區,將合肥最鮮活的人間煙火盡展眼前,熱鬧遠超預期。打卡點眾多,更有大量路唱歌手駐唱,堪稱體驗合肥夜經濟的首選之地,百逛不厭。
隨後乘車轉往同區的廬州坊。廬州坊以灰磚灰瓦的傳統建築營造古韻氛圍,定位為特色文化休閒街區。巷內灰磚灰瓦,盡顯傳統韻味。原以為亦是熱鬧休閒去處,卻發覺多以酒吧為主,且不知何故,甫過九時便顯冷清。然其內嵌地名之牆,仍值得專程前來打卡。
結束後,再乘公交奔赴蜀山區去年新開的「新糧倉•文化商業合集」。新糧倉•文化商業合集由舊安徽省機械化糧庫活化改造而成,是工業遺存轉型文旅的典範,與「鄭州記憶」異曲同工。現今主要作為商文旅融合街區,內設多個兒童主題展覽。入夜後仍不乏人氣,成為我在合肥的最後一站。
一日之內打卡十處景點後,時鐘已指向近十一時。忽覺整日未進正餐,更念及在合肥三日尚未品嚐地道風味,不如藉此良機了卻最後心願。乘車返回首日曾逛的淮河路步行街,尋得營業至凌晨一時的「廬州太太」餐館。點了「辣椒炒黃山臭干」、「合肥糯米圓子」與「績溪炒粉絲」。平日旅途,我甚少深夜大快朵頤,上次例外,恐是四月下旬自老君山歸程之時,那亦是我重拾夢想的第一個記憶點。如今在合肥,再次以此方式呼應初心,縱是獨自用餐,仍覺意義非常。
餐畢已近凌晨一時,循首日路線反向步行回酒店。途中仍見不少行人,彷彿時光倒流,予我重溫之機。今夜的合肥格外動人,有緣再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