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9 午後 雨後大嶼雙峰 (昂坪-鳳凰-大東-黃龍坑郊遊徑) 之旅

2021.08.29
午後 雨後大嶼雙峰 (昂坪-鳳凰-大東-黃龍坑郊遊徑) 之旅


昂坪巴士總站 (起) > 昂坪廣場 > 昂坪茶園遺址 > 心經簡林 > 斬柴坳 > 鳳凰山 (鳳峰) (三角網測站) > 南天門 > 牛塘山腰 > 伯公坳 (東涌道) > 大東山二號觀景台 > 大東爛頭營 > 黃龍坑郊遊徑 > 黃龍坑郊遊場地 (黃龍坑道) > 赤鱲角新村/低埔新村 (黃龍坑道) > 東涌道 (近馬灣新村) > 裕東路 > 順東路 (經單車徑) > 港鐵東涌站 (終)

出發時間:3:00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高地有雲 吹偏東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9-30°C (天文台) / 21-2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3.74KM (96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野狗及村狗 (黃龍坑道)

--
行程概況:
昂坪巴士總站 >--(時長 17min,路長 1.12KM,攀升 19M)--> 心經簡林 >--(時長 55min,路長 1.49KM,攀升 453M)-->
鳳凰山 (凰頂) >--(時長 55min,路長 3.03KM,攀升 38M)--> 伯公坳涼亭 >--(時長 47min,路長 1.87KM,攀升 441M)-->
大東山二號觀景台 >--(時長 11min,路長 0.85KM,攀升 0M)--> 黃龍坑郊遊徑終點 >--(時長 33min,路長 2.23KM,攀升 0M)-->
黃龍坑郊遊場地 >--(時長 18min,路長 1.64KM,攀升 5M)--> 東涌道 >--(時長 16min,路長 1.37KM,攀升 8M)--> 港鐵東涌站

-
踏進八月底,意味著無論是天氣或是人生,皆將會面臨大改變,先說天氣方面,踏入「三不管」時期,副熱帶高壓脊及西南季風減弱,冷空氣未到,感覺是有所涼快,但受高空擾動而來之大雨則未免限制了行程計劃。
另一方面,轉眼間便好不情願地走到可能是人生最後一個暑假的最後一個周日兼行山日,在如此特別的日子,固然要去一些同樣特別的地方,對我來說當然就是大嶼山!
早上下了一場大雨,幸而午後天色轉好,可以出發去一登大嶼山最具影響力的大嶼雙峰 (鳳凰-大東),沿途重拾了很多回憶,臨尾的一個特殊經歷更為這程畫上完美句號。

一時半左右方乘車去東涌,再轉乘 23 巴士至昂坪,抵達時已為下午三時正,又刷新了周日最遲出發之一的新紀錄!
疏洗過後隨即起行,此時天色明朗,鳳凰山及彌勒山山頂皆清晰可見,沿途遊人不算多,但亦感熱鬧,更可看見數頭黃牛。
一直走向昂坪茶園遺址方向,其中茶園餐廳遺址是 TransLantau 越野跑步比賽的其中一個檢查站,記得 2019 年的 3 月初我也投身其中,更在此渡過了一佪清晨及一個晚上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053596741403084),乃是天重拾的第一個回憶,沒錯,2019 年上半年是我人生留下最後的一段快樂時光。

續前走,至心經簡林處見到有兩名漁記導賞員,甚感奇怪。之後踏上鳳徑段三上登鳳凰山,初時感覺吹來陣陣涼風,加上雲量較多,感覺不太炎熱,上走起來本塵不辛苦。
不過因前一晚太晚睡之關係,是天初時狀態不好,以至需慢步上走,就當作是享受過程吧!沿路也見零星遊人。
一直上走至斬柴坳時,見到鳳頂開始有薄雲,心知不妙,計劃中的山頂無敵景觀被破壈了。沒辦法,照樣先攻頂,到山頂處果真一片 A4,沒景觀可言,但明明偶爾見到藍天。
此時鳳頂處也有兩群遊人,風勢清勁,比冷氣可能更涼快,但因沒景可賞,逗留十五分鐘後便下山去。

沿路下降,部分位置仍見水漬,需小心下降,至北天門前離開雲層,東涌全景瞬間再現,亦將我帶進回憶裡去,皆因東涌是我曾經落地生根的一個地方,亦是在 2016 年 2 月 9 日推動我踏出第一步登上鳳凰山之主因,每次回想這段有趣回憶,亦不禁令我帶笑。
此時巧遇一群外籍人士,於是請對方幫忙拍照數張後才續下山去,一直走著,沿途遊人不多,抵達伯公坳前見到鳳頂雲散,果真沒緣份。

抵達伯公坳時為五時五,隨即過過面的涼亭處小休一下,順道吃一些餅乾,至五時七左右便開始登上大東山。
值得一提,現時其實已踏進日落時間急促提早的階段了,直至 11 月 28 日達至全年最早日落 (17:38),因此是時候又要開始適應推前行程。
登上大東山沿途很冷清,僅見一名遊人,途中不時回望鳳凰山,不單山頂清晰可見,背後的夕陽更映襯出漸黃色的黃昏背景,唯獨雲量是多了一點,未算是壯觀日落。

沿徑上走,登大東一程相比剛才登鳳凰一程有氣有力得多,狀態回來了,僅用了四十七分鐘便由伯公坳來到鳳凰徑段二最高點。
以往都不知該如何表達這個近 L014 標距柱的位置,但現在似乎有新方向了,皆因是天發現漁記又在此增設了一個新的觀景台,名為「大東山二號觀景台」,
此處景觀又的確很開揚,可飽覽一整個大東爛頭營範圍、遠方的蓮花山、芝麻灣,以至是對岸的港島西、九龍半島及鄰近島嶼,個人認為這個位置實在被發現得太遲了,
不過這樣一弄,入秋後會否吸引大量遊人聚集於此至水泄不通,就不得而知了。

在觀景台逗留了僅五分鐘,便趕緊開始下山,沿途見到有一群外籍人士也正在下山,一直走至黃龍坑郊遊徑路口前,意外地竟在雲隙中一睹亮麗的日落,實在令人捨不得下山去。
停了一停,也想了一想,做出了一個破天荒的選擇,就是決定在傍晚時分經黃龍坑郊遊徑下山,這正正是 2016 年 2 月 27 日初登大東山當日的回憶,
當時在大東山山頂賞景後,至黃昏才下山,因全部路都未走過,膽粗粗地選擇了出名斜度高的黃龍坑郊遊徑下山,結果來到黃龍坑道時便遇上一群惡狗,雖得順利通行,但亦使我此後盡量避免夜行此段 (取而代之是下降南山)。
轉眼間五年半過去,不知道如果再重演一遍當年的情景,會有什麼樣的感觸呢?

沿徑下降,不一會超前了那群外籍遊人,沿途部分位置較濕滑及路面不平,需極度小心,避免絆倒。
不一會來到海拔四百餘米之平緩開揚位置,此時天已開始入黑,但見到天上漂亮的橙霞,實是為之一振。
續下降,初時的木級尚有水漬需小心,及後來到全段最斜之部分,而薄暮也漸來,亮起腰燈下降,想到五年半前的相似經驗,回憶卻不算很清晰,看來這段期間實在經歷了太多,路走得太熟了,登山的心境也與當年初體驗完全不一樣了。臨尾開始再見到一些遊人。

用了三十三分鐘終下抵黃龍坑郊遊場地,「大佬」已打,接下來便是平緩的柏油一直到港鐵東涌站,不過別忘記還有一「難關」— 「惡狗門」。
過閘口不久便是寮屋所在地,此處養有一些惡狗,五年半前更跟著我走了一段,但不知是近年夜行人流多了,還是此時我巧遇另一群遊人之關係,是天惡狗沒有追出來,只見一頭狗在馬路上坐著不吠,另有一些吠的則在樹林內,於是輕鬆走過沒煩惱。
一直走至赤鱲角新村,此乃當年香港國際機場興建時,由赤鱲角遷居至此的一群原居民,重置安排由一私人機構負責,仔細看可發現村內的建築物與一般的新界豁免管制屋宇是不同的 (單看面積便知)。而村前有一天后宮。

沿路走至東涌道,例牌地不乘車離開,而是走回港鐵東涌站完程,此段路實在走得太多次,熟悉程度甚高,與五年半前相比,最主要分別是原東涌道足球場已變成如今的裕泰苑,舊地模樣就只能在回憶中找到。
一直走著,再消十六分鐘便來到港鐵東涌站,一個當年的聚腳地,算一算,原來由大東爛頭營最低位置下降至港鐵東涌站也只需一小時六分鐘,實在是很快速,若果不怕狗的話,其實可考慮在中秋佳節當日夜登大東山賞月,再夜降東涌乘通宵列車離開呢!
最後乘搭曾經每天也乘搭的港鐵東涌綫離開,去青衣城晚膳後再轉乘巴士回元朗區,結束是天回憶滿溢的行程。

昔日的回憶那麼美,又那麼傷。
五年的時光沒意識地便過去,快得像乘上穿梭機一樣。
人生嘛,就是……望向未來很易,回到過去才難。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是慶幸著當年的我留下了一段段歡樂回憶給後來的我,遇是自責著給後來的我踏上一條不歸之路呢?
其實年初有段時間我是很沮喪,有些事情沒想通,多番在斜陽下靜靜來到大嶼山某角落思考人生,晚上再細望星辰,想到這宇宙的浩瀚,人類的自私……

放空其實也是一種快樂,尤其是在自己富有感情的地方。
在不久的將來,我將要踏進全新的一頁,一個其實遲了很久才邁進的旅程。到那個時候,現在的喜樂與挫敗,仍然會如此具影響力嗎?
活著不是為了改變別人的看法,而是讓自己坦然,就以此句作為這階段之結吧。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8.28 午後 雨後慈雲山發射站-麥徑段五、四-竹洋路-西貢市中心 之旅

2021.08.28
午後 雨後慈雲山發射站-麥徑段五、四-竹洋路-西貢市中心 之旅


慈雲山北 (慈愛苑) (起) > 慈雲山觀音佛堂 > 沙田坳 > 沙田坳食水缸 > 436M 山頭 > (原路折返) 沙田坳食水缸 > 慈雲山 (電視發射站)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大老山古道 > 麥徑段五 (近 M096 標距柱) > 大老山腰 > 基維爾營地 > 尖尾峰腰 > 打瀉油坳 > 茅坪坳 > 昂平 > 彎曲山腰 > 馬鞍坳 > 竹洋路 (經山寮) > 大網仔路、惠民路 > 惠民路遊樂場/西貢海濱公園 > 西貢新公眾碼頭/西貢市中心 (終)

出發時間:1:52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吹偏東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7-29°C (天文台) / 22-3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74KM (97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狗 (慈雲山觀音佛堂)

--
行程概況:
慈雲山北 >--(時長 24min,路長 0.92KM,攀升 165M)--> 沙田坳 >--(時長 52min,路長 0.89KM,攀升 199M)-->
慈雲山發射站 >--(時長 39min,路長 2.70KM,攀升 61M)--> 基維爾營地 >--(時長 1hr 13min,路長 4.33KM,攀升 193M)-->
茅坪坳 >--(時長 20min,路長 1.56KM,攀升 99M)--> 昂平 >--(時長 43min,路長 2.43KM,攀升 177M)-->
馬鞍坳 >--(時長 28min,路長 1.91KM,攀升 20M)--> 黃竹洋村口 >--(時長 38min,路長 3.03KM,攀升 56M)-->
大網仔路 >--(時長 11min,路長 0.81KM,攀升 0M)--> 西貢市中心

-
受高空擾動影響,是周末天氣又轉趨不穩定,早上且見短暫藍天,唯中午即下了一場大雨,幸而午飯後雨停,乃登山大好時機。
下過大雨後又是不宜玩小徑,最簡單還是走大路,忽然想登上慈雲山一再考察山頂的數碼電視發射站,因此決定再三登上其上,及後沿麥徑逆走並下降至竹洋路,再到西貢市中心完程。

午飯後乘 37A 小巴去慈雲山北,以六分鐘的車程來省卻沉悶的廿分鐘步程,之後沿斜坡梯級上登至慈雲山觀音佛堂,想不到這裡有一頭狗,不過耳朵卻受傷了。
續上走至沙田坳道,再踏上登上慈雲山之柏油級,沿長命級上走,沿途沒見遊人,中段會經過一些開揚位,以及晨運園地,其實亦為露營勝地,記得是年復活節的麥徑全走之旅,第二晚我便是在此一帶地方過夜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808542055908535),想起仍感覺浪漫。

續上走,不一會抵達沙田坳食水缸,見旁邊有小徑可登上食水缸後的 436M 山頭,便一試之,發現山頂處有一晨運園地,是天見到有一阿伯正坐著聽電台。
折返沙田坳食水缸,再朝慈雲山山頂進發,看著與數碼電視發射站距離越來越近,感覺也越來越興奮,另外是天能見度很高,沿途能欣賞到維港兩岸全景,甚為壯觀。
臨抵達慈雲山山頂,終見到一行四人,之後便是仔細研究數碼電視發射站之時間了,記得早前兩次上來也見有工程人員在此,是天則完全沒見有工人在內。

慈雲山電視發射站向來為本港無線電視廣播之心臟地帶,皆因此乃總發射站,電視台之數據流經微波骨幹直接傳送至慈雲山站後,方能再轉發至其餘主要發射站,而慈雲山站本身亦帶有直接廣播至用戶端之功能 (觀塘方向除外,交由飛鵝山站處理),亦因此可見安裝在此站上的拋物面天線及通訊天線之數目,皆為全港電視站之冠。
在模擬廣播年代,慈雲山電視發射站的 ERP (有效輻射功率) 高達 10000W,因應香港高低起伏之地勢,除了慈雲山站外,更需額外三十餘個轉播站方能確保 99% 的人口能接收電視訊號,但因模擬廣播的抗干擾能力弱,因此各轉播站發放之訊號皆基於不同頻率之上,亦即多頻網,造成大量頻譜之浪費。

踏進數碼廣播年代,受惠於其更強的抗干擾、錯誤糾正之能力,部分發射站之 ERP 以及輔助發射站之數目皆有所減省,而 DTMB (前稱 DMB-TH) 運用 TDS-OFDM 使各載波之間不會互相干擾,多載波配合保守的保護間隔 (PN945) 錯誤糾正參數 (FEC 0.6) 使單頻網廣播得以實現,從而節省寶貴的頻譜資源,並用以拍賣予電訊商作 5G 低頻發展用途。
現時香港共有 6 個數碼電視主要發射站及 23 個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繼去年十二月初停止模擬廣播後,政府已密鑼緊鼓統籌全面轉換至單頻網廣播,兩個全新的單頻網頻道已於本年四月初啟用,舊有的多頻網頻道將於本年十二月初全面停止。單頻網廣播需要高精確授時,因此可見主大樓上安裝了兩根 GPS 天線 (翻查 2017 年的相片,當時只有一根 GPS 天線)。
唯獨見到站內部分位置物品放置有點混亂,兩個拆卸了的拋物面天線,連同一些未使用的波導 (接線),竟就此放在鐵絲圍網旁,不知用意為何。

值得一提的是,慈雲山上之電視發射站原本其實分為兩區,最高處的是無線電視,而稍低處的則為亞洲電視,而發展數碼廣播的時候逐漸將設備統一至同一大樓中,亞視站點並沒有肩負數碼廣播之用途,不過卻設有大量衛星拋物面天線,因為當年亞視是設上星版的。
此站於數年前亞視停播當年曾易手予香港電台作模擬廣播,但隨著模擬廣播永久終止,現時此地已完全荒廢。

參觀過後,便沿車路下降,十餘年前此路中段之小屋養有惡狗,但近年再訪已不見惡狗了,可安心行走。
下抵吊草岩,隨即沿大老山古道走捷徑接麥徑段五,此徑又名「狗汪徑」,乃昔日毅行者活動時部分賽手會取之捷徑,由於昔日此處之居民有養狗,故名得之。
後來樂施會嚴格打擊走捷徑行為,在此類受歡迎捷徑放置罰時感應器,而現時此徑之寮居雖然亦有人居住,但已少見有狗了。

接回麥徑段五,沿熟悉之路走至基維爾營地,再踏上麥徑段四,由於中午下了一場大雨,是天沿途極為濕滑,難度也增加不少。
一直走著,沿途見零星遊人,過打瀉油坳後下降至茅坪坳,又見到一群遊人,不過神奇的是竟然見到有一個六碟的絕緣子,絕緣子用途是增加爬電距離,六碟長度可能是用在十一萬伏特之電線桿上 (剛好附近有一組),那到底,這是在附近電線桿拆除後想棄置於此嗎?

續走向昂平,或因天氣關係,是天昂平高原較為清靜,沒見露營人士,但也有一些遊人,而是天能見度高,絕對是在此賞景的大好時機。
但其實我在上周六才來過這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204046903024713),加上此時已將近六時,時候不早了,停留了一會便續走。
沿麥四走至彎曲山山腰,此時巧遇夕陽西下,望向大帽山一帶實是令人心曠神怡,若是入黑後,此處可見到相隔十四公里外的大帽山山頂雷達站所發出之點點光芒,是十分動人的。

續走著,至馬鞍坳後開始下山,其實我已有好久未試過逆走此段了,一般我都是以順走為主,此段順走時是「打大佬」位置,換轉逆走則相反,是放輕鬆衝時間之機會。
一路下降,在開揚位置清楚見到露出了連島沙洲的烏洲,以至更遠處的黃竹角咀,走至半途開始入黑,此時見到有一個外籍人士,之後便亮起頭燈下降。
在漆黑裡逆走麥四的一段,不禁令我想起了兩年半前 (2019 年 3 月) 的「逆走 100」活動,雖然當日活動未至於十分如意,不過那卻是我至今最後一場的長途越野跑,亦是我人生最後一道光芒之年。想到最近兩年,種種種種使我根本沒辦法重拾當時的快樂,面對著被迫留白的傷痛,難免會令人懷念當年的點點滴滴。

過黃竹洋村口,沿濕滑泥徑走回竹洋路,上走一段至黃竹洋山,再沿路下降,沿途有電單車駛過。
繼上周六後,是晚又想去西貢市中心吃自家麵,因此決定沿竹洋路直接下降至大網仔路,而非踏入企下林道。
下抵大網仔路,再走十分鐘左右便到達西貢市中心,拍照一下後便去吃晚餐,結束是天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8.22 酷熱下午後 大澳-雞翼角-煎魚灣 92 山頭-石壁 之旅

2021.08.22
酷熱下午後 大澳-雞翼角-煎魚灣 92 山頭-石壁 之旅


大澳巴士總站 (起) > 大澳鄉事委員會歷史文化室 (大澳永安街) > 大澳永安街、大澳太平街 > (原路折返) > 大澳大涌行人橋 > 張財記 (蝦豬餅) (吉慶前街) > 吉慶後街 > 石仔埗街 (經半路棚及石仔埗) > 洪聖古廟 > (原路折返) 大澳海濱長廊 > 番鬼塘 > 牙鷹角 > 二澳內灣 > 二澳新村 > 二澳舊村 > 根頭坳 > 根頭坳 > 煎魚灣村 > 煎魚灣 > 雞翼角 (連島沙洲) > 煎魚灣 (鳳徑段七) > 響鐘坳 > 煎魚灣營地 > 92M 山頭 > (原路折返) 響鐘坳 > 分流西灣 > 分流村 > 狗嶺涌引水道/大浪灣引水道 > 宏貝道 >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終)

出發時間:1:14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南至西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8-34°C (天文台) / 25-4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0.85KM (40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二澳內灣、煎魚灣及分流)

--
行程概況:
大澳巴士總站 >--(時長 1hr 32min,路長 3.58KM,攀升 21M)--> (遊大澳後返抵) 大澳巴士總站 >--(時長 1hr 44min,路長 6.18KM,攀升 108M)-->
雞翼角 >--(時長 19min,路長 0.64KM,攀升 1M)--> 鳳徑段七 (近 L066 標距柱) >--(時長 21min,路長 1.31KM,攀升 88M)-->
92M 山頭 >--(時長 45min,路長 2.92KM,攀升 132M)--> 狗嶺涌引水道 >--(時長 1hr,路長 5.93KM,攀升 43M)--> 石壁水塘

-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是天繼續天晴酷熱,而且能見度很高,風景也格外高清,加上巧遇農曆十五之大潮退,固然是遊走嶼西之大好時機。
是天先到大澳逛逛已久未有遊過之大澳永安街、太平街、吉慶前/後街及石仔埗街一帶,巧遇一些四年半前的回憶,
之後開始行山,一年一度的夏日「吃雞翼」,沿鳳徑段七走至雞翼角時剛好遇上全天最低的潮汐高度,因而可輕鬆橫過連島沙洲,最後在黃昏下沿徑走回石壁,沿途的景色確實是特別美麗。

一時三抵達大澳,先走進大澳鄉事委員會歷史文化室參觀一下,內裡的文物尚算多元化,亦令我認識到大澳不為人知的一面。
之後沿大澳永安街走至盡頭,沿途相信是大澳最中心地帶,除了有電器鋪、五金行、多間茶餐廳、潮物店等,更見有一天主教堂及一基督教會,
更有我曾在四年半前的聖誕假期跟社區中心前往大澳兩日一夜體驗時到訪之「大澳文化生態綜合資源中心」,瞬間喚起我的記憶,想不到四年半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過去了。

走至盡頭,接上大澳太平街,開始進入民居範圍,大部分時棚屋,此時不繼續前行,沿原路折返並橫過大澳大涌行人橋 (官方稱作大澳涌行人橋),此橋於 1996 年建成,用以替代昔日之橫水渡。
沿吉慶前街走著,與後方的吉慶後街,同為鄉村式發展地段密集之地,值得一提,整個大澳並沒有任何認可鄉村,意味著大澳的原居民並沒有享有丁權,在大澳內看到的也不是「新界豁免管制屋宇」。
理由也很特別,一方面是因當年祖先學識少,未有向港英政府申明其原居民身份,另一方面也因政府不承認居於水上人家之地位,甚至到現今,政府仍以寮屋政策來處理棚屋問題,不過部分居於陸上之祖先,則仍得到合法的地權。

途經張財記,其著名之「蝦豬餅」是在周末限定,不如一試吧,感覺也挺特別。之後步往吉慶後街,沿路走回關帝古廟一帶,再沿石仔埗街走著,沿途有多個小販擺賣飲品,我也忍不著購了一瓶紫貝天葵。
沿路走著,由屋地漸漸走至寮屋區,至洪聖古廟時,本應可登上虎山,遺憾時間緊迫,決定就此結束大澳遊,並沿原路折返大澳巴士總站,
沿途能望向牙鷹角一帶,牙鷹山腰處設有一個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及流動電話基站,其中大澳電視發射站主要服務大澳北面居民,但同時也顧及相隔十餘公里外之龍鼓灘。
其發放垂直極化信號,ERP 20W,正好與對岸之青山主要發射站 (水平極化,ERP 320W) 互補,因繞射角之關係,番鬼塘及南塘新村一帶,相信接收青山信號遠比大澳信號來得理想。

回到大澳巴士總站,已是二時九,見到往屯門之渡輪設有加班船 (直接前往屯門),不過是天客量不算多。
走過大澳海濱長廊,來到南涌新村/番鬼塘村,此處相比大澳中心地帶明顯清靜,乃一優美之住宅地帶,認識有網友最近搬來這裡居住,除了往大澳巴士總站一段路程較多之外,倒沒有其他缺點。
沿鳳徑段七走著,在南塘新村寮屋區之開始上山,一會後抵達牙鷹角,再走經二澳內灣,潮退時間已至,此時見到大量摸蜆及單車友,甚為熱鬧,亦有兩頭狗在岸邊,相信就是登上水撈漕路的村屋屋主所養。

走至二澳新、舊村,見到舊村農地又有新搞作,上次設立了士多,這次則增設了多張木椅,稱為野餐區,而是天未有見到惡狗。
離開二澳,續走一會至煎魚灣,取捷徑下降沙灘,途徑一個村落,第一次遇到此處無人,或許屋主不在,不過見到屋頂增設了小量太陽能光伏板。
來到沙灘,正值全日潮汐高度最低之時刻,雞翼角之連島沙洲固然露出來,走過去也毫無困難,而此時沙灘上尚算熱鬧,除了有往返雞翼角之遊人外,更有一群疑似玩無線電的團員,其中兩人手持類似八木天線之物體作接收訊號。
記得近年我每逢夏季都會到訪最少一次雞翼角 (對上一次是 2020 年 7 月,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73075142788567),因為夏季才能遇上日間大潮浪,而雞翼角的連島沙洲 (以卵石為主) 只會於潮汐高度低於 0.7M 時才會露出來,因此亦可說是夏日限定。

是天配合明朗的天色及極佳的能見度,遊走在雞翼角上可謂一大賞心樂事,沿途又能遠眺珠海一帶 (包括桂山鎮),又見到桂山海上風電場。
雞翼角全綑之難度遠超我能應付的,當然就不考慮,本來想走至雞翼角南岸之海岸公園木牌參觀一下,但綑了一少段,發覺也不容易,加上時間緊迫,還是放棄。
沿原路折返煎魚灣,見到剛才玩無線電那群人拿起一支目測近 12M 高之電線桿,不知是否想接收長波電波訊號。
沿煎魚灣走著,見到兩頭狗,相信是那村屋的人養的。接回鳳徑後,沿路走至響鐘坳,營地水喉似乎破了,而營地關閉中,暗渡陳倉,一賞大坪頂及小屏風。

是天好奇之下發現煎魚營地對上之 92M 山頭原來風光優美,能以另一角度賞到雞翼角,亦可清楚看見雞翼角南岸之海溝位置,要不涉水全綑可謂不太可能 (除非爆林上山)。
賞景後,回到鳳徑段七,下降分流西灣,見到有一大群人正乘船離開 (或是村民),而碼頭上亦擺放了大量工料,不遠處有一挖土機,不清楚是在進行什麼工程。
沿徑續走,經過汾流村,連陳記士多也關了門,兩頭狗則在屋頂上,不理會之續行,開始沿泥徑上走至狗嶺涌引水道,來到引水道時已為六時四,為趕及 23 巴士尾班車,嘗試急步走回石壁。

沿途竟然見到不少單車友及行山友,這是較奇怪的,皆因向來這時分的狗嶺涌/大浪灣引水道是很清靜。
急步走至石壁時天已全黑,不過還是趕不及時間表中的尾班 23 巴士,反正這樣,疏洗一下再去等車,不久居然有一輛空載 23 巴士前來 (相信原用作加班),我則做了第一個乘客。
將近八時返抵東涌,再乘港鐵到青衣晚膳,結束是天浪漫兼難忘的暑假尾聲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8.21 酷熱下午後 麥理浩徑段三、四上 (北潭凹至菠蘿輋) 之旅

2021.08.21
酷熱下午後 麥理浩徑段三、四上 (北潭凹至菠蘿輋) 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北潭凹村 > (原路折返) 北潭凹 (北潭路) > 牛耳石山腰 > 嶂上 > 畫眉山腰 > 榕北坳 > 雷打石腰 > 石坑坳 > 雞公山 > 企嶺下 (水浪窩) (西沙路) > 企嶺下林道 > 竹洋路 > 馬鞍坳 > 彎曲山腰 > 昂平 (觀景台) > 大水井食水缸 (馬鞍山郊遊徑) > 昂平新村/茅坪新村/黃竹山新村 (北港坳) > 北港坳食水配水庫 > 紅花村 > 菠蘿輋 (終)

出發時間:1:46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及酷熱 吹西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6-33°C (天文台) / 24-3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9.02KM (122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北潭凹村及嶂上許林士多)

--
行程概況:
北潭凹 >--(時長 34min,路長 0.82KM,攀升 244M)--> 牛耳石山腰 >--(時長 28min,路長 1.91KM,攀升 22M)-->
嶂上 >--(時長 29min,路長 2.02KM,攀升 61M)--> 榕北坳 >--(時長 20min,路長 1.08KM,攀升 70M)-->
石坑坳 >--(時長 31min,路長 0.90KM,攀升 232M)--> 雞公山 >--(時長 35min,路長 2.19KM,攀升 9M)-->
水浪窩 >--(時長 36min,路長 2.90KM,攀升 196M)--> 黃竹洋村口 >--(時長 40min,路長 2.00KM,攀升 334M)-->
馬鞍坳 >--(時長 37min,路長 2.42KM,攀升 37M)--> 昂平 >--(時長 26min,路長 2.08KM,攀升 2M)--> 菠蘿輋

-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是周周末天氣變好,亦為是隔三周後再遇好天周末的一次,趁機會去一遊夏日常受雷雨區影響之西貢西及馬鞍山一帶吧。
是天簡單地沿麥徑段三、四走著,沿途開揚位置多,可飽覽一整個新界東,配合明朗天色,實為夏日最浪漫選擇之一。

乘車去沙田市中心吃飯後,乘 289R 巴士去北潭凹,遇上車手故此僅花了三十五分鐘便到達,在公廁疏洗一下後,先進去北潭凹村看看,不過村內較入位置有狗。
折返北潭路後開始登山去,先登上牛耳石山,亦相信為全天最辛苦的一段,沿途僅見零星遊人,之後過嶂上,沿路部分位置變成泥漿,相信為前幾天連日大雨之果。
抵達嶂上,人影都不見,但遇上一大群牛在吃草,走至許林木士多購買一瓶豆漿喝喝,剛巧許老闆又有空,因此又吹水吹了十餘分鐘,亦令我憶起了是年復活節麥徑走營之有趣片段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808542055908535)。

離開士多後沿麥徑續走,過畫眉山腰至榕北坳沿途無人,過雷打石腰至石坑坳則見到一人,而雷打石南面之草原亦見一些行山人士。
過石坑坳後登上雞公山,此時開始超越一些行山人士,或因天熱關係,感覺有點費力。
過雞公山後下降至水浪窩,此段路遠比想像中漫長,來到水浪窩時已為五時三,喝了自攜飲料,大休近廿分鐘後方踏上麥段徑四。

沿麥四上走,沿途皆見一些下山人士,不過此時陽光已收,走上來不算太吃力,過了黃竹洋山 (或稱木棉山) 後下降並接入泥徑,再走至黃竹洋村口。
及後上登至馬鞍坳,沿途僅見一對外籍下山人士,不過好不容易上抵馬鞍坳時則見到兩名本地行山人士,此時已將近日落。
沿徑走至彎曲山腰,就在此景觀最佳位置巧遇日落橙霞,甚為壯觀,算是是天意外收穫吧,也因而忍不住花了數分鐘拍照一下。
此處一方面可賞到整個西貢,另一方面則面對沙田新市鎮,當中某一個角落特別令我感觸良多,站在同一地方,見證當年的迎新禮,不知不覺已成了如今的告別禮。

及後沿徑下降,至昂平高原時天已全黑,已很久未試過在此賞著夜景,配合露營人士之燈光效果,格外浪漫。
逗留了一會後便下山,沿馬鞍山郊遊徑下降至菠蘿輋,急步下原來僅需 26 分鐘便到達小巴總站,又極好運夾得到即班小巴離開。
回到西貢市中心,當然要吃我最愛的「自家麵」,提醒了我原來我也會為食而去一個地方,只不過這不是華堡,而是一碗麵。
值得一提,是天不單行山沿途清靜,就連在西貢吃晚餐也感比平常少人,這絕對是意料之外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8.15 午後 雨中香港大學-摩星嶺-薄扶林水塘-香港仔水塘-灣仔站 之旅

2021.08.15
午後 雨中香港大學-摩星嶺-薄扶林水塘-香港仔水塘-灣仔站 之旅


香港大學西閘巴士站 (薄扶林道) (起) > 香港大學校園 (大學街及鄰近樓宇) > 大學道 > (柏油梯級往) 蒲飛路巴士總站 (薄扶林道) > 蒲飛路休憩處 (蒲飛路/士美菲路) > 觀龍樓 (龍華街) > 堅彌地城配水庫遊樂場 (堅尼地城配水庫) > 斜坡梯級 > (小徑往) 摩星嶺徑 > 摩星嶺上抽水站 (摩星嶺徑) > 救恩徑 > 微波發射站/廢棄炮台/YHA 賽馬會摩星嶺青年旅舍 > 摩星嶺遊樂場/摩星嶺臨時憩處/港燈微波轉播站 > 摩星嶺山頂 (炮台遺址/警察通訊站/PCCW 微波發射站) > (原路折返) 摩星嶺徑 > 區議會徑 > 香港西區獅子亭/摩星嶺第一至三號休憩處 (摩星嶺徑) > 摩星嶺食水配水庫 > 摩星嶺道 > 啟明寺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墳場 (薄扶林道) > 瑪麗醫院 (薄扶林道) > 薄扶林水塘 (薄扶林水塘道) > 薄扶林二號配水庫 > 港島徑 (H016 - H023 標距柱) >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貝璐道/香港仔水塘道) > 松鶴亭 > 香港仔樹林研習徑 (香港仔水塘道) > 灣仔峽公園 (灣仔峽) > 灣仔自然徑 (灣仔峽道) > 寶雲道公園/灣坊亭 > 珀苑 (堅尼地道) > (皇后大道東) 太原街 > (莊士敦道) 柯布連道 > 港鐵灣仔站 (終)

出發時間:12:56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有幾陣狂風驟雨 吹偏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5-29°C (天文台) / 23-3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0.99KM (73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香港大學西閘 >--(時長 56min,路長 2.21KM,攀升 70M)--> (遊走香港大學校園後前往) 大學道 >--(時長 1hr 26min,路長 3.50KM,攀升 276M)-->
摩星嶺 (山頂) >--(時長 1hr 2min,路長 4.35KM,攀升 100M)--> 薄扶林水塘道 >--(時長 51min,路長 3.60KM,攀升 165M)-->
涼亭 (位處 H021 及 H022 標距柱之間) >--(時長 26min,路長 0.60KM,攀升 0M)-->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時長 40min,路長 3.04KM,攀升 2M)-->
松鶴亭 >--(時長 21min,路長 1.56KM,攀升 117M)--> 灣仔峽 >--(時長 20min,路長 1.81KM,攀升 2M)--> 港鐵灣仔站

-
是天天氣極不穩定,早上已有雷雨出現,因此又不宜去偏遠地區探秘,較適合玩大路賞賞景放放空,想了一想決定去港島一登從未到訪過之摩星嶺。
值得一提是,難得一連兩個星期日我都到訪了同一個地方,當然並不是上山頂吃華堡,而是去了香港大學。

乘巴士前往西隧轉車站,再轉乘 970 巴士至香港大學西閘,是天車程極順利,由欖轉至港大西閘僅用了剛好半小時。
乘電梯上走至大學街,一步出電梯便見極為熱鬧之氣氛,這也是預料之內,皆因是天起一連三日皆為 "Student Body Registration & Hall Information Day" 活動日,我偏向不稱其為「新生註冊日」,皆因其實與學務並無關係,與上莊關係較大。同日另有 "HKU Taster Junior" 的小學生體驗活動。
正如上周日遊記所述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165430283553042),港大校園現時沒有查證安排,因此算是開放予公眾,亦可以輕易以遊客身份內進參觀,我見網媒也有去採訪。

在有限時間內,分別參觀了位處周亦卿樓活動室的文娛學會招莊攤位以及位處邵逸夫平台的社堂攤位,難得在疫情下仍能開放舉行,參觀一下絕對是值得的。
正當準備離開之時,突然下起一場大雨,無奈「中獎」之下,得逗留在香港大學校園避雨,順道也四周看看校園近況。
一時九左右雨幾乎已停,便立即起行登山去,先沿大學道走,見到一依斜坡而建的柏油級便上走,沿途也見不少遊人,上登至第一個路口後便隨即朝薄扶林道下降,此段路曾於 2020 年 1 月走過一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82919501804135),想不到這麼快便過了超過年半。

下抵蒲飛路巴士總站後,橫過馬路,沿蒲飛路下降至士美菲路,再沿龍華街上走至觀龍樓,再沿柏油級上走至堅彌地城配水庫遊樂場,在遊樂場的最入角落有斜坡梯級上走,一會後接上泥徑通往摩星嶺徑。
此路其實是由堅尼地城登上摩星嶺之一大捷徑,小徑沿途有絲帶,不過是天則遇到一大難題,就是剛才下過一場大雨,路面極濕滑,甚至滿佈泥濘,需要捉緊樹幹方能穩步上走,感覺會有小許危險。沿途亦聽到有野豬叫聲。

好不容易打完這場扙,來到摩星嶺徑 (柏油車路),本來可隨即接上摩星嶺之友的泥徑續攻頂,不過體會過剛才尷尬情況,還是放棄吧。
沿摩星嶺徑走著,沿途有大量工地,來到分岔路口轉右直上,此時終見到遊人,一直上走至半途,又偷懒轉了入救恩徑,怎料又是一地泥濘,尾段更有帶刺楦物,不過算吧,路程很短已而。
不一會來到摩星嶺第一個微波發射站,此站用途未明,另外亦有不少荒廢炮台,再走一會即見 YHA 賽馬會摩星嶺青年旅舍,內裡更有帳篷,不知是否有人露營。
及後續沿柏油路上登摩星嶺山頂,此段路斜度極高 (目測超過 1:3),不過是天竟見有數輛四驅車往上駛,果真厲害。

不一會來到摩星嶺遊樂場/摩星嶺臨時憩處,此處對開有一廣闊草地,旁邊則有一個港燈微波轉播站。續沿車路續登,後段路況較差,泥濘滿佈,慎重走著不久到達山頂之廢棄炮台區,此乃摩星嶺之頂。
摩星嶺高 260M,曾成為駐港英軍軍事要地,先後建成摩星嶺要塞及銀禧炮台,不過香港保衛戰後便荒廢至今。
除歷史遺址外,附近亦設有兩個發射站,其中一個是警察通訊站,另一個相信是 PCCW 的微波轉播站,相信是用來為南丫島及鄰近島嶼提供互聯網連接服務 (但長洲及坪洲除外,因已有光纖覆蓋),以微波為骨幹雖然可以提供高達數以 Gbps 計的傳輸速度,但相比光纖到戶實在相差得很遠。
美中不足的是,摩星嶺山頂被林木包圍,沒景觀可言。

參觀過後,便沿原路下山,中途走了一段名為「區議會徑」的捷徑,再沿路走不久,便下抵曾於年初「劏青蛙」到訪過之路段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602654013164008)。
上了一段斜,走過摩星嶺食水配水庫,下抵摩星嶺道,沿車路走經住宅區及啟明寺,上抵薄扶林道,再沿路走往薄扶林水塘道,足足花了一小時方由摩星嶺山頂來到薄扶林水塘。
此時見雷達圖又有雨區靠近港島,加上天色轉暗,心知即將會下雨,不理這麼多,快步沿薄扶林水塘道上走至薄扶林二號配水庫,接上港島徑段二,沿徑走往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但這段路路程有點長,走至一半便下起大雨來,雨大得海面能見到瞬間下降,可聽見海邊船隻不斷地響號。

幸而此段林木較多,未至於嚴重濕身,沿途也見有不少遊人在冒雨走著。撐著傘走至位處 H021 及 H022 標距柱之間的涼亭,隨即內進避雨,想起這好像是此年首次行山行到要刻意進涼亭避雨,的確此年的周末通常都是好天。
涼亭內亦有另外數人,而我則避雨到將近完全停雨方再起行,此時已為六時二。
沿柏油路下降一小段,便到達我最喜愛的港島徑段二開揚位置,此處可細賞一整個港島南以及對岸的南丫島,就連田灣海旁道的冰廠及冷房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廠房頂新裝設了太陽能光伏板。另外在此亦能賞到港燈慬有的 132 千伏架空電纜走線。賞了一會,更難得出太陽。

一會後離開,續下降引水道,途中又見到澗位變成瀑布,實在是壯觀。來到引水道,每次走著此處就會令我想起 2018 年底操練逆の女的大計,當時的大圍環境多麼好,無可避免會令人常常想回從前的時光。之不過,回憶雖是溫暖的,但畢竟回憶並不能取代現況,做人始終也是需要向前往,往前飛奔的,回憶就當作是為自己打打氣這樣吧。
沿引水道走至香港仔水塘,中途已開始入黑,亦見到兩頭野豬。水塘主壩雖在放水,但因時間關係,未趕得及近觀。
及後索性沿車路走至灣仔峽再下降灣仔,反正時間與下降香港仔石排灣再轉車回灣仔差不多,但由松鶴亭至灣仔峽竟然全程無人!
來到灣仔峽,疏洗一下後便沿灣仔峽道直降灣仔,此路甚為直接,斜度高但防滑坑紋做得深,可安心下走,最後在八時一下抵灣仔,在此晚膳後乘車離開,結束是天雨中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8.14 午後 雨中茅湖山觀測台-衛徑段三、四至沙田坳-黃大仙站 之旅

2021.08.14
午後 雨中茅湖山觀測台-衛徑段三、四至沙田坳-黃大仙站 之旅


TKO Spot (起) > 唐明街 > 寶順路 > 斜坡梯級 > 寶琳南路 (茅湖仔村葬區) > 茅湖山觀測台 (遺址) > 茅湖山腰 > 衛徑段三 近 W026 標距柱 > 觀塘晨運徑 > 駿昇花園 (馬游塘路) > 馬游塘村 (寶琳路) > 翠琳路 > 大上托建築中山徑 (中途折返) > 凹頭 > 新地村 > 心朗 > 井欄樹 (清水灣道) > 伯公坳 > 黃麖仔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牛寮 > 東洋山腰 (大老坳)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山氣象站入口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鳳凰食水配水庫 > 法藏寺 > 沙田坳邨 > 龍鳳街、沙田坳道 > 港鐵黃大仙站 (終)

出發時間:3:18pm
天氣:多雲 有幾陣驟雨 吹偏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7-28°C (天文台) / 22-2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51KM (91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狗 (大上托建築中山徑、新地、井欄樹及沙田坳村)

--
行程概況:
TKO Spot >--(時長 55min,路長 1.89KM,攀升 255M)--> 衛徑段三 近 W026 標距柱 >--(時長 16min,路長 1.00KM,攀升 3M)-->
寶琳路 >--(時長 1hr 38min,路長 5.78KM,攀升 212M)--> 牛寮村 (大藍湖路) >--(時長 52min,路長 1.91KM,攀升 360M)-->
大老坳 >--(時長 37min,路長 1.73KM,攀升 76M)--> 扎山道觀景台 >--(時長 55min,路長 4.19KM,攀升 3M)--> 港鐵黃大仙站

-
受高空擾動影響,天氣實在是難以預料,早上境內外地區皆爆雨區,預料下午情況相差無幾,因此決定是天又去 hea 行。
是次忽然想一試將軍澳尚德附近之一條登山徑,能直抵寶琳南路並接上茅湖山觀測台山徑,之後駁回衛徑段三,沿衛徑走至沙田坳,由於沿路路面濕滑,走得也比平常慢了不少。

遲了出行之下,近二時半方抵達尚德,記得曾經有段時間我因探訪朋友而常常到尚德一帶,事隔多年,我又認識到另一個朋友居於此附近,感覺的確有點巧合。
尚德設有一個商場,原名尚德商場,後因領展的資產提升策略而先後更名為尚德廣場及 TKO Spot,商場內部亦曾大翻新,其中位處三樓的商戶 (包括百佳超級廣場) 於 2018 年結業,並在翌年引進全港最大的迪卡儂分店,此乃運動用品連鎖店,曾四度吸引我專程過來逛,亦是我目前最喜歡的迪卡儂分店。
是天於商場其中一間快餐店午膳後,便正式起行。先下降唐明街,沿車路走過迴旋處至寶順路,留意這一段需要不正規地橫過一條雙線雙程的馬路,需格外小心。

橫過寶順路後,見到一隱蔽入口,此乃通往寶琳南路之斜坡梯級,亦為排水道,此時因正下著雨,需小心路面上的青苔。
上抵寶琳南路後,左轉走一會,至一樓梯口右轉,沿級上走,沿途見零星遊人,不一會抵達茅湖山觀測台,亦稱作茅湖廢堡。
據說此為清朝佛堂洲海關的觀測台,作觀測佛堂門航道之用,
現則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並加設鐵絲網及保安更亭,嚴禁遊人內進,唯是天奇怪地未見有保安員駐守,對上一次前來是兩年半前,當時是有保安的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42836755812417)。

離開觀測台,續上走,不一會抵達晨運園地及一涼亭,小休後再走經茅湖山腰至衛徑段三 (近W026 標距柱),此時雨大致已停。
後下抵觀塘晨運徑,再走向馬游塘村,橫過寶琳路,沿路走至凹頭期間,見到涼亭後方有一工地,實為登上大上托之建築中山徑,是天趁周末嘗試一探。
初時一小段已蓋設為柏油路,不久變成天然山徑,不過被明顯擴闊,中段斜度甚高,是天加上路面濕滑,實在不容易走,走至一途一開揚位置時,突然見到上方有兩頭狗,由於地盤狗向來較惡,加上是天的泥漿路,要與之正面交鋒實在很危險,決定原路折返。

返抵衛徑段三,走過凹頭、新地村及心朗後來到井欄樹,此時天色又轉暗,不久後真的又下雨,撐傘續走,是天難得在井欄樹先後見到兩頭狗 (在行人路中),不過沒吠。
踏上衛四泥徑段,是天路面很濕滑,某些路段更變成了泥漿,一不留神很易滑倒,步速需放慢。一直走過西貢古道,來到大藍湖路,至牛寮村入口時已為六時二。

經過牛寮唯一一間完整石屋,此屋近年一直有小型翻新動作,不過近三個月竟然完全沒有動靜,連屋前的雜草也沒有人打理,感覺又已被遺棄 (或許是季節關係吧)。
之後開始上山,此段向來費力,是天加上路面濕滑就更具考驗性,但沿途也難得見兩名遊人,因天氣關係,決定省略攻東洋山山頂。
好不容易上抵大老坳時已為七時正,再沿飛鵝山道走至飛鵝山觀景台時已為七時二,天開始入黑,是天此處人流遠比正常周末少,僅有數名南亞裔人士,不過也不乏優美夜景。

續沿路走,夜景間中被雲遮蓋,一直走至扎山道觀景台時熱鬧復現,我也不失此大好機會,在此處仔細賞景一下,看著一整個港九,並見到我即將會開展新生涯的一個角落。此亦是難得我在天已全黑下仍留在這裡的一次。
後沿沙田坳路下降,抵達沙田坳士多時剛好八時正,而士多亦準備關上大門,但內裡尚有家庭聚會。
疏洗過後續沿車路下降,天雨路滑兼天已入黑之下還是不走捷徑較好。過法藏寺後來到一大斜路,直接下衝至港鐵黃大仙站,此時已為八時七,趕快又去黃大仙中心南館的快餐店晩膳,結束是天雨中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8.08 酷熱下午後 小西灣至香港大學 之旅

2021.08.08
酷熱下午後 小西灣至香港大學 之旅


富景花園巴士站 (小西灣道) (起) > 學校行人徑 > 富怡道 > 小西灣海濱花園 > 龍躍亭 (龍躍徑) > 龍躍樂園/晨樂亭 (歌連臣角道) > (砵甸乍山郊遊徑) 砵甸乍山觀景台/觀海亭 > 砵甸乍山南引水道 > 馬塘坳 (港島林道 - 哥連臣山段) > 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 > 大潭峽懲教所 > 大潭峽 (石澳道/大潭道) > (小徑往) 柏架山上引水道口 > (捷徑往) 港島林道 - 美景路段 (柏架山上引水道) > 柏架山道 > 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 (港島徑段六/大潭水務文物徑) > (大潭水塘道/東區自然步道) 「B 1315」 涼 > 大潭管理站 > 陽明山莊 > 大潭水塘道巴士站 (黃泥涌峽) > 布力徑 (經中峽) > 灣仔峽公園 (灣仔峽) > 甘道 > 馬己仙峽 (山頂道) > 山頂道 (經油站) > 山頂廣場/山頂凌霄閣 (爐峰峽) > 夏力道 (爐峰自然步道途/晨運徑) (經盧吉飛瀑) > 西高郊遊區 (臨時) (西高峽) > 克頓道 > 龍虎山健身徑 > 龍虎山郊野公園燒烤區 1 號場 (松林廢堡歷史徑) > 龍虎山郊野公園郊遊區 1 號場 > 松林廢堡 > 克頓道 (經龍虎山休憩處、克頓道休憩處) > 旭龢消防局 (旭龢道) > 碧珊徑 (後原路折返) > 大學道 > 香港大學校園 (大學街、莊月明文化中心) > 港鐵香港大學站 (終)

出發時間:1:46pm
天氣:大致多雲 高地有霧 吹西至西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6-32°C (天文台) / 25-3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1.79KM (78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富景花園巴士站 >--(時長 7min,路長 0.42KM,攀升 0M)--> 龍躍徑入口 >--(時長 18min,路長 1.19KM,攀升 127M)-->
歌連臣角道 >--(時長 30min,路長 1.70KM,攀升 81M)--> 馬塘坳 >--(時長 29min,路長 1.87KM,攀升 37M)-->
大潭峽 >--(時長 1hr 23min,路長 4.96KM,攀升 204M)--> 黃泥涌峽 >--(時長 50min,路長 3.47KM,攀升 121M)-->
灣仔峽 >--(時長 49min,路長 3.59KM,攀升 166M)--> 爐峰峽 >--(時長 1hr 20min,路長 4.42KM,攀升 42M)--> 港鐵香港大學站

-
話說是天天氣繼續不穩,吸收了經驗後,當然避走新界北部地區,較安全的做法是去遊香港南部地區,既然前一天遊了大嶼山,是天走到訪港島吧。
是天選擇在一個很特別的月份重遊舊地 (小西灣),皆因多年前的也是啟程在此,而適逢八月,亦為大眾學生之升學放榜日,升學,究竟是一種面臨艱巨的痛苦,抑或是邁向光明的喜悅?
想了一想,若果以行山的方式,由港島東中學林立之角落步行至港島最大型的一所大學,能否有所解答呢?倒不如行動一試吧。

由元朗區乘巴士到達中環怡和大廈下車,再原站轉乘 788 巴士前往小西灣,已經很久未有乘搭此路線了, 其實這是我當年每天都乘搭的路線,早上上班上學時間客量繁多,縱然維持 10 分鐘一班,亦大多數會滿座,感覺是很擠迫的。
沿途在看著熟悉的風景,不消一會來到小西灣,熟悉之街道又再現眼前,下車即看見我當年很常惠顧的一些食肆,遺憾此時已是一時九,未能一嚐其中。
小西灣是位處港島最東面的一個住宅地區,不過此亦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皆因兩街之隔,便有五間中學及一間小學,其中五間中學當中,有一間直資中學更是在科技界別有著著名成就。

沿行人小徑走過其中兩間中學之間,來到富怡道,舊地重遊的感覺有了,不過當年的人就沒有出現,是的,當自由揮霍得不到位的時候,難免成為畢生的遺憾。
走至小西灣海濱花園,開始踏龍躍徑,此乃由小西灣出發去行山的最主要途徑,沿途常見野豬,可惜是次卻沒看到。
雲量多之下感覺不算太熱,不一會上抵歌連臣角道),原來路口處正建造新的公廁,多建一些公廁其實也是好事,有些位置我倒認為很需要建造正規公廁的,例如土地灣巴士站,但至今仍未有消息。

踏上砵甸乍山郊遊徑,上抵海拔 229M 處,能走進觀景台,惐而是天濕熱重,未能賞到高清風景,不過是次亦為我首次在此處看見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
續沿徑走,不一會接上砵甸乍山南引水道,再走至馬塘坳駁上車路,沿路走過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再下降大潭峽,沿途全是輕鬆路段,不過在大潭峽走向大潭道一段需極小心車輛。
接著走至西灣澽水廠入口對面之斜坡梯級,上登經過一所已荒廢之石屋後,不久便可接上泥徑上走至柏架山上引水道口,走此路好處是可減少在狹窄大潭道與車並行之時間,對我來說大大減低心理壓力,是天沿途亦見有兩群人取用此小徑。

上抵架山上引水道口,再沿捷徑駁上港島林道 - 美景路段,美景一詞取自葡萄牙文「Boa Vista」,其意原為好風景,但不知為何以此為名之山峰,其中文名字後被取為「野豬徑」之時,另一邊的林道命名則以意譯,可見有所分歧。不過此林道之景觀又真的不錯,起碼感覺開揚,沿途也見有行山友及外籍跑山友。
接上柏架山道,穿過歷史悠久之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再沿路上走至陽明山莊,此段遊人很多。
過了陽明山莊,再沿路下抵黃泥涌峽,此時雲層突然變低,甚至在黃泥涌峽亦感霧意,算是較罕有之景象,查看雷達圖,發現新界北又自爆雨區了。

四時八走過黃泥涌峽,再沿布力徑上走,沿途見到有不少貓隻,相信有人餵飼。
穿過中峽後再走向灣仔峽,來到灣仔峽時已感餓,不過該處小食亭選擇較少,決定續沿甘道上走至馬己仙峽,沿山頂道走一小段來到一油站,油站內有一間便利店,內進購了一些零食作補給。
可是購物後人仍胡塗,錯過上接施勳道之小徑 (其實本身也不太熟這一帶),只好沿山頂道續走,怎料又錯過了忌利文道,變相需繞山頂道全程至爐峰峽,不單路程長了近 1KM,沿途很多位置沒行人路肩,需要極度小心。

來到爐峰峽,如預期般,為全天最熱鬧之地,不過是天被雲層包圍,沒景可賞稍為失色。
此時為六時四,時間關係直接走進夏力道,竟有意外收穫,就是盧吉飛瀑巧遇大水,可真正感受到其「飛瀑」之感,說實的,以其交通方便程度來看,也算吸引的。
沿夏力道直走至西高峽,此時天色昏暗,令人感覺日落已過,但其實才是六時八。
疏洗一下後沿克頓道下降,中途接入龍虎山健身徑,下降至燒烤區時亂打亂撞下往右轉,怎料發現原來有一個大草園,有涼亭有公廁,感覺是一個理想野餐之地,是我第一次來的,翻查此處名字原來是「龍虎山郊野公園郊遊區 1 號場」。

後沿路上走至松林廢堡,松林炮台又稱龍虎山炮台,是英屬香港時期由英軍設立的炮台,亦為香港海拔最高的炮台 (海拔 307M),規模大兼結構尚算完整,
我曾在去年初的白天到訪過這裡一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82919501804135),是天則夜遊,感覺很不一樣。
參觀完畢後,便沿徑下走,並接回克頓道直降至旭龢道,天已全晚,此時一心想經碧珊徑旁小徑下抵香港大學,怎料下降一小段才知小徑已因工程被封,只好向上折返旭龢道。
在之此前巧遇小插曲,就是有一頭野豬,消遙自在地走向徑旁之山坡,怎料有兩名外籍女士帶同兩頭狗從碧珊徑上來,此時大狗向野豬吠了數下,突然豬野發惡,追向大狗,
幸主人急步攜狗逃至旭龢道對面馬路,野豬追了數秒後終放棄,情景極為緊張。

小徑被封,只好沿旭龢道下降,再左轉入大學道,香港大學之臨時保安措拖倒沒其他大學般嚴格,大學道並沒有保安把關,可輕鬆地進入香港大學校園,
難得走到大學道,也不忘參觀一下,不過食肆幾乎都沒有開放,走了一會後便朝港鐵站進發,至港鐵站出口處時,才見到兩名保安 (但沒有查證措施),此與其他院校實在是大相逕庭。
最後乘搭高速升降機下抵港鐵站,想了一會決定乘車去中環晚膳,再轉車回元朗區作結。

總結而言,是天的升學旅程 (行山版) 固然有趣,由充滿回憶的中學林立之地走至香港島第一大學,相信是不少人曾經/即將經歷的事情,若果現實世界也能這樣輕鬆無憂而做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這該多好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8.07 午後 大牛湖頂-廟仔墩-老人山-十塱至梅窩 之旅

2021.08.07
午後 大牛湖頂-廟仔墩-老人山-十塱至梅窩 之旅


南山營地巴士站 (南山燒烤區) (嶼南道) (起) > 南山觀景台 > 鳳徑段十二 (L130 標距柱) > 大牛湖頂 (三角網測站/發射站/直升機坪) > 十塱坳 > 廟仔墩 (三角網測站) > 老人山 (山火瞭望台/三角網測站) > 十塱灌溉水塘 > 大嶼山林道 - 芝麻灣段 > 芝麻灣懲教所 > 芝新懲教所遺址 > 十塱涌口 (芝麻灣道) > 十塱新村 > 橫塘 > 牛牯灣口 > 水井灣 > 銀礦灣海岸 > 梅窩碼頭路 > 梅窩碼頭 (終)

出發時間:2:36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高地有霧 吹西至西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6-30°C (天文台) / 26-3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3.19KM (67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十塱新村)

--
行程概況:
南山營地巴士站 >--(時長 28min,路長 1.00KM,攀升 135M)--> 大牛湖頂 >--(時長 34min,路長 1.73KM,攀升 17M)-->
十塱坳 >--(時長 36min,路長 1.15KM,攀升 234M)--> 廟仔墩 >--(時長 19min,路長 0.99KM,攀升 107M)-->
老人山 >--(時長 24min,路長 1.77KM,攀升 14M)--> 十塱灌溉水塘 >--(時長 1hr 24min,路長 6.28KM,攀升 170M)--> 梅窩碼頭

-
受西南氣流影響,香港境內天氣不穩,因低層西南風有利新界東北自爆雨區 (結果亦如是),因此決定又去相對好天的大嶼山遠足。
因遲了醒來,加上連續多個雨天後路面濕滑,想走得輕鬆些,想起已有一段時間未有登過大牛湖頂及芝麻灣兩大峰,決定是天一走,兼看看大牛湖頂發射站之近況,順便科普一下,為此周末鬆一鬆吧!

乘車去青衣午膳後,再乘地鐵到東涌,並轉乘 3M 巴士至南山,不過是天極不幸地遇上了一輛完全無力的雙層巴士 (AD09),
駛上東涌道一段時速低至不足 20km/h,更一度幾乎開不動,最終破天荒弄了四十分鐘才由東涌到達南山 (正常時間是 25-30 分鐘),相信這批車行走了兩年長命斜後已開始七勞八傷。
到達南山時已是二時七,隨即沿山徑登上大牛湖頂,沿途有一個南山觀景台,風光尚算優美,最重要是靜,在這觀景台從來也沒遇過一大群遊人。

不一會便上抵大牛湖頂,此峰又名大嶼山 275 山,這裡就厲害了,是發射站集中地段,單單在山頂便設有警察通訊站 (TETRA)、流動電話基站 (Cellular) 以及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

先說警察通訊站,就位處山徑旁,翻查 2018 年行程照片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17918498304246),當時在閘外是掛有香港警務處的資訊牌,明確指出此乃警察通訊站,但是自 2020 年此牌已被移除,換成一個沒有機構名字的聯絡資訊牌,相信此改變或是與近年社會氣氛有關。
香港警務處率先於 1999 年引入 TETRA 數碼制式的通訊系統 (用於水警及刑警),成為亞太區首例,之後於 2004 年又引入第三代指揮及控制通信系統 (用於地面部隊),亦因此警務處同時擁有兩套 TETRA 系統。
TETRA 為地面集群通訊系統,主要採用低頻通訊 (350MHz/800MHz),低頻有利於高低起伏之地勢間提供強大的覆蓋率,而系統本身亦提供單對單、單對多及多對多的靈活操作模式,因此廣泛被紀律部隊採用。

然後就是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是天觀察所見,其位處與警察通訊站同一座建築物上,不過被鐵絲網分拆成兩個部分。
此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主要服務嶼南一帶村落,其採用水平極化,有效幅射功率 (ERP) 為 10W。
對於數碼電視廣播而言,香港現時共有 6 個主要發射站及 23 個輔助發射站,用以提供境內高達 99% 的數碼電視覆蓋率,輔助發射站是用以提供覆蓋予主要發射站所無法到達之地 (俗稱盲點),亦因此其 ERP 只會調較至合適其負責範圍之數值,以免浪費資源及對其他地區構成干擾。

其實,政府一直積極推動單頻網制式 (SFN) 作數碼電視廣播,好處是能節省大量頻譜用作拍賣予電訊商作 5G 通訊發展,不過單頻網制式需涉及數據流預傳輸及多載波等原理,用於保持時間準確性及抗干擾等工夫皆明顯多於多頻網,因此除了會在發射站安裝 GPS 作時間同步外,還需要加入保護間隔 (guard interval) 以避免不同來源之訊號互相干擾,亦即多重路徑傳輸衰減 (multipath fading)。
這亦是為何香港目前仍需保守地採用 PN945 作保護間隔,事實上香港曾於約八年前進行過轉換至 PN420 之測試 (可騰出更多有效頻寬),但發現接收效果不理想,故此至今仍未有採用。

除了保護間隔外,發射站之天線擺放上也有一些安排以減低干擾,這亦是部分發射站採用垂直極化之原因。境內主要發射站皆採用水平極化以免與大陸訊號互相干擾,唯獨本地部分輔助發射站會採用垂直極化,例如大澳發射站 (牙鷹山腰) 便以垂直極化發放訊號,因該站同時提供覆蓋至十餘公里以外之龍鼓灘一帶,但亦難以避免會與青山主站之反射波互相干擾,於是採用垂直極化便是一個妥協之舉。

大牛湖頂上設有一個直升機坪,遠處則有一個三角網測站,此處旁邊又有一個發射站,這組明顯一看便知是流動電話基站 (政府網站稱之為南山基站)。
對比 2018 年之相片,不難發現此基站雖然仍停留在三個扇區為主的分佈,但不少設備升級也見有所升級,除了是流動電話基站較罕見之頂部導航燈 (紅色閃燈) 外,亦見在通訊天線旁擺放了多個新的 RRU 及疑似 GPS 天線,相信是為了提供 TD-LTE 覆蓋而設 (TD-LTE 同樣需要極高時間準確性),兩個拋物線型天線則對著南大嶼長沙一帶,顯而可見此基站是以微波作骨幹傳輸。

在山頂上仔細觀察了三大發射站後,再仔細看看南大嶼一帶之景觀,此時大東山上霧起,亦知新界東一帶自爆雨區,幸而未有影響大嶼山。
逗留了足半小時才下山,沿途見零星遊人。由大牛湖頂下降至十塱坳路程較長,約半小時後下抵十塱坳,路旁見有大型翻土工程,查實此處為私人農地地段,不過地主早前翻土時連帶官地也碰,結果被政府象慙式地罰了 $500!(詳見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615/bkn-20210615220328618-0615_00822_001.html)

及後接上芝麻灣郊遊徑,上登至大廟墩,沿途可見新芝麻灣郊遊徑標距柱尚未啟用,或者政府終明瞭好奇心乃人之本性,因此決意將用透明膠袋換走早前連番被撕破的黑色膠袋,自然也沒有人會再存心撕袋吧。
上抵廟仔墩,此時有一些霧起,幸而尚算可見整個南大嶼,此處之景觀向來開揚,較特別的是能近觀一整個貝澳泳灘,而且伴隨泳灘廣播,讓人能得到置身其內之錯覺。
廟仔墩上真的有一個廟仔,不過近月城門肥佬麥踏過界,移師至嶼南,連此處也寫上了其名字及祝福。

離開廟仔墩,走近十九分鐘至老人山,山頂設有已停用之山火瞭望台,以及肥佬麥之字句!剛巧此時霧散,難得在此又賞到嶼南全景,望向喜靈洲方向,坪洲後方便是交椅洲,不難令人聯想起「明日大嶼」即將起步之事實,這或是一個動機,把握時間記錄現時嶼南美景。
續沿芝麻灣郊遊徑下降至十塱灌溉水塘,不知為何全程無人,當然難免會遇上小量小量蜘蛛網,但若是走龍尾那邊,相信情況會更嚴重。
來到十塱灌溉水塘,難得見到水塘滿溢,水壩上有水流,觀賞一會後決定沿大嶼山林道 - 芝麻灣段離開,芝麻灣管理站是罕有完全荒廢之郊野公園管理站,但也不難理解,該處沒有公共交通不在話下,自青嶼幹線啟用後,進出大嶼山之公交模式已徹底改變,與東涌坳管理站相比,此站顯然再沒吸引力。

沿路走至芝麻灣懲教所,閘門緊閉,但左方有小徑可繞過懲教所到另一邊,再續沿車路走向十塱,沿途見一名外籍人士放狗,而遠眺芝麻灣碼頭亦見有一名釣魚友。
走至十塱涌口時已為六時二,此時穿過十塱新村走向海岸柏油徑至梅窩,十塱村村公所外有數人聚集聊天,還有一頭狗,幸而不惡,僅向著我了吠數下,另外亦不難見到大量水牛。
十塱涌口之沙灘上尚有一些遊人,而我草草賞過景後便朝梅窩進發,沿途開始見到一些行山友,但較驚訝的都是在水井灣及牛牯灣一帶見到兩組露營人士,想不到這裡竟是 x camp 勝地,是的,有水源已是一大吸引力,不過附近廢屋林立難免氣氛沉重一點了吧。
話時話,我是首次在傍晚時分走經此徑返梅窩,或因這樣,此前未有發現此乃露營大熱地方。

一直走並接上鳳徑段十二,沿途部分位置已成泥漿,需小心通過,之後再走至梅窩碼頭路,沿途見到越野單車徑之標示已設置好,另外就是將近下山前之寮屋,原來還有人居住的,明明之前幾次都見人去樓空。
最後下抵梅窩碼頭路,幸而建造業的工地沒惡狗走出來,一直走至碼頭已是七時四,可惜是天非假日,需等候至七時半方有慢船,還是去乘巴士返東涌較實際,結果也弄至八時三方抵達東涌,隨即過對面追到即班 E37 巴士去元朗晚膳,結束是天富資訊性的休閒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8.01 酷熱下午後 環東北 (烏蛟騰-三椏-牛屎湖-荔枝窩-鎖羅盆-榕樹凹-谷埔-鹿頸) 之旅

2021.08.01
酷熱下午後 環東北 (烏蛟騰-三椏-牛屎湖-荔枝窩-鎖羅盆-榕樹凹-谷埔-鹿頸) 之旅


烏蛟騰巴士總站 (烏蛟騰路) (起) > 烏蛟騰新屋下 > 九担租 > (苗三古道) 上苗田 > 下苗田 > 紅石地貎觀賞區 (三椏涌) > 三椏村 > 三椏公廁 > 牛屎湖坳 (牛屎湖山腰) > 牛屎湖村 > (原路折返) 三椏公廁 > 三椏村 > 山尾坳 > 小灘 > 荔枝窩自然步道 > 荔枝窩 (慶春約七村廣場) > 山塢 > 鎖羅盆 > 榕樹凹 > 亞公坳 > 谷埔 > 鳳坑 > 雞谷樹下 > 鹿頸小巴總站 (新壆亭) (新娘潭路) (終)

出發時間:1:34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初時酷熱 吹西至西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9-34°C (天文台) / 25-3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1.06KM (56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荔枝窩、谷埔)

--
行程概況:
烏蛟騰 >--(時長 1hr 22min,路長 5.47KM,攀升 43M)--> 三椏公廁 >--(時長 26min,路長 1.42KM,攀升 94M)-->
牛屎湖村 >--(時長 20min,路長 1.32KM,攀升 71M)--> 三椏公廁 >--(時長 28min,路長 2.00KM,攀升 34M)-->
荔枝窩 >--(時長 48min,路長 3.09KM,攀升 100M)--> 鎖羅盆村 >--(時長 29min,路長 1.51KM,攀升 89M)-->
榕樹凹村路口 >--(時長 8min,路長 0.45KM,攀升 4M)--> (參觀基堤後返抵) 榕樹凹村路口 >--(時長 32min,路長 2.18KM,攀升 87M)-->
谷埔 (松記士多) >--(時長 43min,路長 3.32KM,攀升 35M)--> 鹿頸

-
是天天氣繼續不穩,但研究過前兩天的降雨模式,新界東北之雨量相對較少 (但不是沒有爆雨區的機會,畢竟低層西至西南風其實是有利新界東北形成雨區),
憑直覺港島南及嶼南會繼續成為大雨重災區,因此令我決心一遊久違的東北 (結果真的又完美地避開雨帶)。
是天選擇遊東北意義重大,除了是單純重臨舊地之外,更特別的是四年前的是天我也到訪了荔枝窩,而且參加了一個四日三夜的宿營活動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42457571851),記得當時的我對郊區之認識尚起步不久,那一次的活動的確增強了我往後對於保育及農耕之信心,因此絕對值得在四年後的今天重返舊地紀念一下!

乘巴士去太和,轉港鐵去大埔墟,再有幸趕上即班 275R 巴士,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乘 275R 巴士,感覺真的能給我出發的浪漫感,或許是因為東北有幾個角落是我很嚮往之地,而這巴士路線正好能讓我更快前往那愛地。
下車後,穿過烏蛟騰新屋下,見到茶水站處好像有一棟丁屋剛被翻新。沿柏油路直走,沿途也見不少遊人,而此時亦間歇性有陽光,給人感覺天氣不錯。
踏上苗三古道,此段路早已於兩年前提升為印洲塘郊遊徑之角式,沿途遊人固然也不少,是天所見,早前設立的數個巨型地標,中心皂的展示欄位終於放置了地點簡介的文字和圖片。

一直走至三椏灣,原本紅石滿佈的一帶,現時也被官方賦予一個新名字 — 「紅石地貎觀賞區」,拍照數張後直走至三椏村,疏洗後踏上通往牛屎湖之山徑。
一路上走,天色又轉暗,心知不妙,但目測未至於會在上空爆雷雨。上走至牛屎湖山腰處,又見到一些新標,不過是天未有機會一探。
一直走著,沿途聽到野豬聲,但未見其貎,同時亦間竭聽到遠方雷響,再前走至開揚位置,望向深圳方向方見烏雲密佈且正下著大雨,此時方知道原來北面又爆雷雨,幸而未有影響牛屎湖一帶。

走進牛屎湖村,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牛屎湖亦名牛池湖,該村是慶春約另一 已完全荒廢之村落,
不過該村之荒廢成因卻有點意料之外,聞說是與靈異事件有關,與其東面之一個「墳洲」有關,村民是在 1956 年一夜間大舉遷出,至於可信性有多少,就自行判斷吧 (參考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1104/20061103225911_0000.html)。
現時牛屎湖村之建築物已幾乎全破,不過尚未被林木完全包圍, 其中一間破屋之牆壁塗上了「牛羊早已空,池沼又栖蓬,湖上主人去,村花寂寞紅」,極為貼題。

不過,是次再臨也發現有一些變化,就是刻上「泰山石敢當」之石碑後的破屋,原本仍然屹立,現時卻已完全倒塌,實是可惜。
同時,在村內下方有一空曠平地,原為一處讓人大休放空之勝地,對上一次四月下旬來過,仍未見有蟻 (但其餘位置皆有蟻),是天仔細看,發現蟻的數量很多,想不到春夏季間之變化是這麼明顯的。
由於時間及天氣關係,是天沒在村內久留,草草拍照數張後便離去,沿原路折返三椏村,沿途又見到深圳那邊的雷雨有進一步擴散之跡象。

返抵三椏,朝小灘進發, 經過士多難得沒遇到狗,不過走至山尾坳前卻發現五頭狗,有點可怕,之後走至近荔枝窩時又見到牠們,才知道原來是荔枝窩的村狗,還見到牠們走到岸邊浸水,真愜意!
朝荔枝窩進發,那群村狗不久後又追來,到達慶春約七村廣場時已為四時半,不過此時認識的村民都已離開 (相信是乘 16:30 那班船走的),僅見到數名工作的人。

站在同一個地點,與四年前相比,不變的很多,不過也見有一些小變化,包括當年廣場涼亭中央是掛著新界東北獨特地質 (包括有鬼手岩) 的橫幅,2019 年曾被換作「美好風光 兄弟隆情 盡在慶春約」之橫幅,是天則見拆除了。
同時,小瀛學校擴建校舍的舊址亦被改建為小瀛故事館,於是年二月下旬已正式開放,可惜到目前為止,仍未能趕在閉館前內進參觀。
不過更重要的是,當年村中的熱鬧氣氛,是天固然未能重遇,事實上,社會運動及疫情也曾使村中之訪客人流規律有所變化。
而天氣也有一些不同,當年的 8 月 1 日受下沉氣流影響而酷熱,是天則多雲有雨,不過當年翌日一大早吃畢早餐後,隨即下了一場大雨,全體參加者都得留在涼亭內避雨,現在想起都覺得有趣。
而我呢?當年真的很瘋狂,參加很多有趣的活動,記得當時是 7 月 30 - 31 日入完西貢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露營及玩樂後,翌日就來玩這個四日三夜的宿營活動,現時相信我也難以有這種衝勁了。

四時八左右再次起行,沿柏油路走向鎖羅盆,沿途尚聽到遠在廿多公里外之雷響,或因早前下過雨,沿途路面極濕滑,於山塢一段更有兩個位置變成河流,得被迫涉水而過。
此段路開始再沒有見到遊人,走至鎖羅盆村,見到部分破屋門外之揮春仍然歷久常新,翻查過為是天一月下旬春節前製作的,不知是否採用了防水物料?
是天的鎖羅盆村很清幽,連野豬及黃牛都不見,不一會轉上泥徑通往榕樹凹,但此段路明顯很棘手,皆因早前下雨的雨水仍未乾透,路面極為濕滑,不少巨石上還滿佈青苔,難度相比起乾燥天氣高上不少,亦因此需放慢步伐行走。

好不容易來到榕樹凹,在村中心一個路口,一轉彎便被三頭站著的巨型黃牛所嚇了一嚇,這場面實是有點刺激。
見時間許可,索性走至碼頭旁之基堤一看,此村的黃牛十分怕人,見人來便會跑著走。
根據資料顯示,榕樹凹村在 1899 年之人口約為 300 人,後在日治期間有村民離開,60 年代又回來重修,後又因交通不便因素而離開,但特別的是 80 年代曾有英軍駐守榕樹凹,作反偷渡基地,
現時已完全荒廢,唯三年前的春節期間竟見有工人在此修路,現時也見村中設有政府的椅子,感覺有點怪異。

離開榕樹凹村,走往谷埔途中居然仍聽見雷響,這場深圳上空之雷暴實在是長命雷,而雷響也幾乎營繞了我耳邊近三小時。
一直走至谷埔,又突然見到小野豬,驚喜萬分,更重要的是全程無人,就連由谷埔走回鹿頸之路也難得全程無人,這種浪漫之感是我首次在此區遇到,是天的選擇確實正是對的。
谷埔是天見有一村民在,有兩頭狗,其中一狗遠走至海邊玩。沿柏油路走往鹿頸,沿途終於再沒雷聲,又能賞到深圳全景,包括最高的梧桐山 (944M),但留意尖型巨塔所在的是小梧桐 (649M),那座塔其實是深圳電視塔,用以發放垂直極化之電視訊號至全市 (亦因此香港主要發射站都採用水平極化)。

一直走至鹿頸時為七時四,天已入黑,因知道此路線的尾班小巴會提早開出,所以加緊步伐,果然小巴在 19:25 便開車了,返抵港鐵粉嶺站時為 19:49,吃個晚飯後再回去元朗區,結束是天意外驚喜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