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1 逆徙步 麥理浩徑二、一段

2018.07.11
逆徙步 麥理浩徑二、一段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大浪村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百足地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浪茄 > 浪茄山 > 萬宜水庫東壩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上窰巴士站 (大網仔路) (終)

出發時間:1:58pm
天氣:天晴 酷熱,氣溫介乎 28-33°C (天文台) / 27-4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4.83KM (79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浪村)

-
這又是食下沉氣流的一天,
天氣酷熱,天文台錄得最高溫度約為 33°C,
彷彿又回到五月下旬的遠足體驗。
由於預料明日開始,一連五天都會下大雨,
心中已打輸數,這個周末無法爬山,
因此這天得珍惜最後一個晴朗的日子。

想起好像好一段時間 (超過一個月) 沒有到大浪四灣及萬宜東壩一帶走過了,
恰巧最近聽聞 9A 小巴路線 (北潭涌 - 萬宜東壩) 經過半年諮詢後,終決定於 7 月 22 日正式開辦,試行期內逢周日及假日 3:00pm - 6:00pm 服務,
於是決定趁今天懷緬及紀念一下向來沒有小巴到達的東壩,就像以前無論多累,都得堅持走完 9KM 的西貢萬宜路回到北潭涌坐車離開,
不然再過一會小巴開通了,那怕有天我也會抵不住誘惑,選擇乘小巴離開,而非徏步在西貢萬宜路上呢。

選好要逆走麥二、,一段,
午後坐車到北潭凹,於兩時前正式起行,
先是沿熟悉的路柏油遠足徑穿過赤徑、大浪坳及大浪村,
沿途見到不少工人在進行維修保養,
同時亦發現大浪村的士多全都關門了,原來平日是不營業的。
到達鹹田灣,來玩水的人比我想像中多,而且很像外籍人士佔大多數。

穿過一小山,到達西灣,
都是因為西灣雙鹿石澗出海位水源大增,這次臨下西灣一段需繞後方過穚,以免濕腳。
到達西灣,士多幾乎全開,感覺異常熱鬧。
補給了後,便登吹筒坳,看到路上有工人在修路,又是假日難得一見的事情。
沒錯,麥徑一、二段無論是平日抑或是假日,只要天氣不太差,都總會有遊人的,
可真不用擔心出現全天只有自己一人獨自在走的奇境。

接著再登上西灣山。
由於天熱十分熱,登西灣山途中始感艱辛感,
心跳比平日明顯較快,
中途偶遇數名內地遊客,在這些天氣登西灣山,可真了不起。
大約用了七個多字才抵西灣山頂。
續下山,也許很久沒有逆行麥二之關係,
當發現平日艱辛的路突然變得輕鬆起來,是多麼爽的感覺!
是的,由吹筒坳登西灣是比由浪茄登來得輕鬆,
但其實兩者也不算真正艱辛,因為回氣平路位充足,只是酷熱下,走這些少樹蘟的山徑,怎也變得吃力是真的。

到達浪茄,看到寥寥數人在遊玩,
續走過浪茄山,發現早前在標尖角與中國移動浪茄發射站之間開辟的山徑愈來愈清晰了,
決定走近細看,發現連石梯也給鋪上了,
不過舊浪茄觀景木亭也給拆走了。
如果沒估算錯誤,這應該是漁護署正在建造的新郊遊徑,
看來改天可以試登一番呢。

下降至東壩,已近五時九,
東壩人流卻依舊旺盛,
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後,
便得加快腳步向北潭涌方向離去,
以便趕上七時半的那班車離開。
從東壩經西壩到上窰巴士站途中,
不單見到很多的美麗山水景象,
更在西壩附近看到在馬鞍山後的日落,
紅彤彤的鹹蛋黃映襯著遠方一座座山脈,由近至遠,由深至淺,層次分別。
若果將來乘小巴離開,或許能節省時間及體力,但恐怕便會錯失了欣賞這些美景的機會。
所以說,這次的安排,總有利有弊吧。

到達萬宜坳,此時頭頂上的那片天,悄悄間已從淺藍色變成一片橙紅色,
鮮艷奪目,似是象徵著暴風雨前夕的精美晚霞,
似是在天氣變壞前趕來給我的一個小安慰。
最後,時間計算十分準確,
在七時半剛好到達上窰巴士站,
等待巴士離開,完結這天得著豐富的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