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貝澳青龍脊躍二東.過大東蓮花降東涌 年度尋芒之旅

2020.11.07
貝澳青龍脊躍二東.過大東蓮花降東涌 年度尋芒之旅


貝澳 (貝澳老圍村) (嶼南道) (起) > 貝澳營多星士多 (芝麻灣道) > (原路折返) 貝澳老圍村 (嶼南道) > 鳳凰徑段十一 (L120 標距柱) > 貝澳 175M 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4.52) > (南大嶼郊遊徑) > 青龍脊 > 二東山 > 大東爛頭營 (1-26 號) > 大東山 (三角網測站) > 鳳徑段二近 L015 標距柱 > 雙東坳 > 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婆髻山 山腰 > 婆髻山橫山徑 (371mPD) > 三角網測站 (低埔脊) (132mPD) > 斜坡維修通道 > 低埔 > 翔東路 > 富東廣場 (終)

出發時間:1:26pm
天氣:天晴 乾燥 吹偏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3-31°C (天文台) / 21-3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2.49KM (1007M)
路線整體描述:小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來到令人振奮的十一月,當然得走一些較別的路線吧,不過是年主打夢境重現,因此會逐續走一些去年十一月走過的路線以作懷念。
是天先來一趟青龍脊登二東山,趁著晴朗天之下午一賞茂盛的芒草,十一月的芒草總是格外吸睛,因此難怪吸引人量遊客慕名而來。
登上二東山山頂後,再走至大東山山頂,芒草的數目明顯沒二東之多,不過人流卻是幾何級數的上升。
一攻大東山後,選取將近五年前首登大東山之巨石陣直降至鳳徑,再走向蓮花山方向,再次走進無人之境,但此山脊線的最可貴之處,是能邊走邊賞到日落鹹蛋黃降落在鳳凰山及大佛後方。
過牛牯膞後,開始入暮,此時又見到紅霞,接著至婆髻山腰時天開始入黑,踏上浮沙頗多的小徑直降東涌,沿途又見到東涌夜景,再一次喚起我去年 TL100 之美好回憶,以此結束天精彩之行。
是天的行程,與去年十一月三日之行有七成相似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496998073729613),不同的只是省去了天池及沒去白芒。

十一時八吃畢早餐,隨即乘車去貝澳,慶幸是天車程順利,一時三左右便抵達貝澳,可惜羅屋村之公廁正在翻新,需走近五分鐘至老圍村方有公廁作疏洗。
準備起行時,又有感是天天氣熱,因決定一去貝澳營多星士多購買一支能量飲品打底,方正式起步拾級上走。
初段逆走一小段鳳徑段十一,這路我向來走得多,全無陌生感可言。沿天然石級上登至最高點 (即 L120 標距柱位置),由貝澳老圍村至此共用了廿分八鐘 (路長約 1.58KM,攀升達 126M)。
左轉是沿鳳凰徑續走至引水道,此時卻取右方泥徑直上, 沿路能上走至南大嶼郊遊徑,而路況也不算崎嶇,但沿途多塌樹,需小心行進。
踏上泥徑走數分數,便會見到一個三角網測站,據聞此處高 175M,同時亦是唯一開揚位置可直望貝澳全景。

離開三角網測站,續向上登,中段林木稍密,但路況相比去年好上不少,從 L120 起計,約走了三十二分鐘,便接回位處海拔三百餘米之南大嶼郊遊徑 (路長約 0.57KM,攀升達 195M)。
相較去年,是次少了淡竹葉花穗及肖梵天花籽,相信是近來走此徑的人流較往年多吧。
橫過南大嶼郊遊徑,青龍脊登山口就在對面而已。
此脊名字雖與青龍石澗類同,但其實兩者相隔很遠 (當然難度相差更遠),而青龍脊行走全程是看不到青龍石澗的。

青龍脊全程幾乎都是踏草坡而上,全程沒有危崖。近期走過的人看似不少,踏出尚算明顯的路徑, 與大東北脊 (大石脊) 相比更是明顯容易一級,
唯獨初段斜度甚高,而且部分泥土鬆散,需抓住兩旁植物方能穩步上走,宜慢步行走。全程最斜的部分正正是海拔四百米至五百米,而且支路甚多,不過大部分應是殊途同歸。
此時雖未能直視二東山,但其實能看到更遠處之大東山,山上有數顆著名打卡巨石,亦能清晰可見。
沿途路徑亦相較往年更清晰,雜草也少了,相信也是因為走的人多了吧。

約於海拔五百米處有一「蜜月期」,這裡路勢相對平坦,同時景觀開始變得開揚,之後便需靠左轉,過一 V 位後繼續上攀,此時更見一群新手遊人走至,看似他們並沒有心理準備走這種路線的。
邊走著邊回頭望向山下之貝澳,這亦是我是天起程之地點,看著自己位處越來越高,貝澳也越來越遠,實蠻有趣的說!

之後的路段,偶爾平緩,偶爾有一兩處急斜需抓草而上,就這樣走著走著,不一會便開始看到大東爛頭營,
而此時亦再次變平坦,路旁雜草亦變得稀疏,此處距離二東山山頂其實已十分接近,多走約十分鐘便能到頂。
就這樣,我除了再次圓滿完成青龍脊之餘,亦由海平面高度直剷上二東山山頂,有一氣呵成之快感。
由南大嶼郊遊徑至此,共用了一小時十四分鐘 (路長約 0.93KM,攀升達 387M),而由貝澳老圍村起計,則共了兩小時十四分鐘方到二東山山頂,相比去年快了近四分鐘。

二東山高 749M,山頂除有 1 號爛頭營外,不遠處更設有天文台二東山氣象站 (主要是測風速風向之用)。
山頂風光異常優美,能直望一大片芒草景,亦能見到天池,而這裡有一特別之處,就是旺中帶靜,較少遊人會走過來這裡,
或因如此,這裡的芒草也是幾乎最茂密的,而午後斜陽照射下之芒草又是最吸睛的,因此難免花上大量時間拍攝一下。
在山頂逗留了八分鐘左右,便草草下山去,邊行邊拍照下,共用了十六分鐘方接回鳳凰徑 (路長約 0.47KM),頓時換來一片熱鬧景象。

後再走近廿分鐘,登上大東山山頂 (路長約 0.91KM,攀升達 150M),此為大東山之最高點,高 869M,而人流也很多,有近廿多人在聚集。
這裡景觀也獨特,能賞到鳳凰山及機場島、東涌新市鎮一帶,而我逗留了近十四分鐘後便離開,此時已為四時八。
下山時忽發奇想,走至將近五年前首登大東山時攻頂之巨石路線,地圖上是沒此路的,記得當年正正遇上數名越野單車正衝下來,實為嚇人。
是次又一次重遊,同樣發現此路變得極為寬闊,看像與郊遊徑無異,不知道是否越野單車之果呢?

由大東山山頂下抵鳳徑,再走至 L014 標距柱 (最高點),共用了近十九分鐘 (路長約 0.76KM),
此時黃昏將至,見到有遊人陸續下山,同時也有零星遊人登山。而我則用了十八分鐘走至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 山脊線之入口 (路長約 0.76KM),同時發現過了黃龍坑郊遊徑路口後,遊人量突減,原來旺季最少人取的主要下山路線竟是南山!
踏入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 山腰,這段路不難走,因為此前已走過多次,沿途景觀開揚,望向鳳凰山後,見到日落的鹹蛋黃正徐徐降落在鳳凰及大佛後,想不到不用呆等也如此視覺享受,煞是動人!
經過蓮花山路口,見到有一群外籍遊人下來,並朝二東山方向離去,而我則續朝北走,到達鴨腳瀝前,夕陽已在半空霞氣中消失,而我再續走,至牛牯膞一帶,天色漸暗,此時紅霞乍現,算是是天又一驚喜吧!

一直下降近萡刀屻,開始入黑,但聽見人聲。一直走至婆髻山腰,開始見到動人的東涌夜景,令我想起年前那次 TL100 之深刻經歷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053596741403084)。
由雙東坳至此共用了五十三分鐘 (路長約 3.78KM,攀升達 98M),是次不續走去白芒,而直接取道急降東涌,此段泥徑並非一般郊遊徑級數,而是斜度頗高且浮沙較多之小徑,雖為首次夜行此段,不過因曾數次走過,對其熟悉,所以可安心應付。
下降了一小段,終見到一行三人的外籍人士家庭,原來剛才聽到人聲就是他們,但想不到連小朋友也敢夜行此段。
超前了他們,再繼續下降,沿途有數個位置很跣,要格外留神,一直下走廿分鐘左右,便到達斜坡維修通道之頂,亦代表來到行程尾聲,亦可鬆一口氣了,因此接下來的路段不難應付。
沿柏油級迅速下降至抵,再走向翔東路方向,沿途隱約聽見有野豬聲。
由婆髻山腰至翔東路共用了廿八鐘 (路長約 1.15KM)。

接著再沿翔東路走至富東廣場,用了九分鐘 (路長約 0.75KM),隨即去便利店購買食物並去趕巴士,結束是天精彩及難忘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