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8 牙鷹山-尖峰山-182 山頭-古道往萬丈布-狗嶺涌東-大浪灣營地-石壁引水道 之旅

2021.04.18
牙鷹山-尖峰山-182 山頭-古道往萬丈布-狗嶺涌東-大浪灣營地-石壁引水道 之旅


大澳巴士總站 (起) > 大澳海濱長廊 > 番鬼塘 > 牙鷹角 > 大澳觀景台 > 牙鷹山 (三角網測站) > 小徑 (途經 362M、316M 山頭) > 尖峰山 > 335M 山頭 > 鳳徑段六 (L053 標距柱) > 凌風亭 > 荒田、182M 山頭 (耶穌、聖母像) > (原路折返) 鳳徑段六 > 能任亭 > 古道往凌風石澗上游 > 萬丈布 > 分水坳 > 狗嶺涌 (東) (狗嶺涌引水道) > 大浪灣引水道 > 大浪灣營地 (沙灘) > (原路折返) 大浪灣引水道 > 宏貝道 > 石壁水塘 (羗山道) > 嶼南道 > 塘福引水道 (經水口郊遊區) > 水口 (鳳徑段十 L100 標距柱) (嶼南道) > 下橫壟巴士站 (嶼南道) (終)

出發時間:12:48pm
天氣:大致多雲 吹東風三至五級,氣溫介乎 22-26°C (天文台) / 21-3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1.54KM (99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大澳巴士總站 >--(時長 38min,路長 2.67KM,攀升 46M)--> 牙鷹角 >--(時長 57min,路長 1.93KM,攀升 367M)-->
牙鷹山山頂 >--(時長 23min,路長 0.83KM,攀升 54M)--> 尖峰山 >--(時長 38min,路長 0.71KM,攀升 21M)-->
鳳徑段六 (凌風亭) >--(時長 17min,路長 0.59KM,攀升 28M)--> 登上 182M 山頭並折返凌風亭 >--(時長 1hr 3min,路長 3.65KM,攀升 295M)-->
分水坳 >--(時長 23min,路長 1.67KM,攀升 4M)--> 狗嶺涌 (東) (引水道) >--(時長 28min,路長 1.94KM,攀升 11M)-->
大浪灣營地 (沙灘) > >--(時長 49min,路長 3.61KM,攀升 112M)--> 石壁 (宏貝道) 公廁 >--(時長 37min,路長 2.87KM,攀升 49M)-->
水口郊遊區 >--(時長 12min,路長 1.02KM,攀升 10M)--> 下橫壟巴士站

-
正所謂:「苛政猛於虎」。隨著特衰的無情政策強推出爐 (例如免檢之放寬),相信香港的短暫平靜即將結束,是時候趁最後機會好好利用四月餘下的好天周末一遊我喜歡之嶼西。
是天前往大澳的人流遠比想像中少,連大澳巴士也能輕易在中途站登車,到達大澳市中心亦沒感到人頭湧湧。
隨意沿鳳徑替代路段登上牙鷹山,初時沒追求速度,在大澳觀景台處更停留好一會賞景及查看財經資訊,一直上走至牙鷹山山頂,沿途僅見零星遊人。

是天濕氣較重,能見度不太高,至於風勢,確實是大的,但因位處嶼南,東風潮被高山阻擋下未至感受到強風。
在牙鷹山山頂賞景,忽然想到連接牙鷹山與尖峰山之隱徑已於月前被打通成一條明顯小徑,因此決定試走此路,記得我曾在去年嘗試探了一小段此徑,當時林木茂密得行走困難,加上有刺植物甚多,走了一小段便沒意慾繼續下去,
是天再臨,情況果然大相逕庭,路寬闊得甚至可以連手套也不用帶,亦僅用了 23 分鐘便由牙鷹山走至尖峰山,沿途也見數群遊人,包括跑山友,想不到此小徑已被廣傳。

尖峰山主峰高 339M,其東北偏北有一副峰高 335M,唯兩者山頂皆被林木包圍,風景未至開揚,亦沒有太多誘因使我停留,於是走過後便開始下山,
原來由尖峰山副峰下降至鳳徑段六近凌風亭一段斜度稍高,且路況有一點崎嶇,部分位置需手足並用。
下降至鳳徑段六時,見到對面有一小徑穿過廢田,於是又好奇進去看看,原來走一會能到達數個荒廢房舍,其已被林木包圍,其中一廢屋更被大樹樹根重重壓著,但竟然還未倒塌,真奇妙!
再繼前走,經過一破爛山墳後,便來到 182 山頭,此時見到兩根奇特之白色柱,其實剛才在尖峰山下降時已留意到此兩根神秘柱體,此時近觀,才知道原來是聖母像及耶穌像。
對於這此地方竟然會設有天主教之聖像實感不思費解,畢竟此情景在香港較少遇到。
而此處風光亦算開揚,後方也有小徑可下抵大澳坑尾一帶,但不知有沒有惡狗。

參觀過後,便沿原路折返鳳徑,再上走一會至能任亭,此時已為四時一左右,小休一會後,續取荒廢古道上走,沿途林木稍密,但設有絲帶,而路面則是殘舊之柏油路,
與龍仔悟園後方之古道路況相似。
一路走著,中段有隱徑可下抵凌風石澗,再走便能上抵凌風石澗上游,連石橋也齊備,遇有捷徑能通往剛才牙鷹山與尖峰山之間的山坳。
來到古道之最後段,路況明顯變差,塌樹處處,需爬過倒塌的竹樹而過,最後沿稍斜的泥徑上抵駁回農用車輛柏油路,再沿路上走至萬丈布,沿途當然會經過普陀精舍,那裡去年被砍掉林木後,終於也不再顯得陰森。

過萬丈布後,經水壩駁鳳徑段五上登分水坳,再經羗山郊遊徑下降狗嶺涌 (東),沿途不見遊人,下抵狗嶺涌引水道時已為五時四。
及後沿引水道朝東走,一直至大浪灣營地入口時內進看看,原來此營地規模龐大,有高中低多層營位,與石欖洲營地設計相似,不過大浪灣營地最能吸引遊人的,相信非近岸處莫屬,是天竟見有人在紮營!
同時,因應 2019 年大嶼西南海岸公園之成立,此處特設一個巨大告示板張貼相關資訊,這應該是我首次見到此海岸公園之在地告示 (分流那邊沒有相關告示)。

大浪灣營地之沙灘海岸景觀尚算優美,而靠西處更可綑邊至另一個沙灘及對出之白角,可惜是天正值東風潮及潮漲,未有一探,但也見遊人從白角處回程中。
原路折返引水道,再朝石壁水塘前走,到達石壁公廁時已為六時九,接著沿石壁水塘之主壩 (羗山道) 走,風光優美,正值日落時分亦令我想起三年前的鳳凰徑全走行程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53885294707566)!
接著進入塘福引水道,此時天已入黑,走一小段至水口郊遊區,沿途照舊無人,再下抵嶼南道乘巴士離開,結束是天有趣之嶼西遊!

PS. 最近事務繁忙,故省略了一些較為簡單且重覆性之行程紀錄,例如日前曾短遊石壁郊遊徑及印洲塘郊遊徑之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