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 午後 閏日紀念紅花嶺 之 伯公坳警崗、新桂田、蓮麻坑郊遊徑、紅花嶺、紅花寨 之旅

2024.02.29
午後 閏日紀念紅花嶺 之 伯公坳警崗、新桂田、蓮麻坑郊遊徑、紅花嶺、紅花寨 之旅


担水坑巴士站 (沙頭角公路 - 石涌凹段) (起) > 山咀村路 > 山咀戰壕遺址 > 導線點矮標 (97mPD) > 三角網測站 (142mPD) > (橫山隱徑) > 直升機坪 (302mPD) > 伯公坳警崗 (麥景陶碉堡) > (原路折返) 直升機坪 > 亞公頂北坑 > 乙型標石矮標 (131mPD) > 新桂田坑 > 新桂田右坑 (廢棄房舍) > 礦坡 (礦山) > 新桂田警崗 (Tower 10) > 新桂田右坑 (廢棄房舍) > 新桂田警崗 (Tower 10) > 荒廢梯級 > 廢棄房舍 > 新桂田右坑 (廢棄房舍) >  礦坡 (礦山) > 蓮麻坑礦場二號礦洞 (橫山徑) > 礦山警崗 (麥景陶碉堡) (蓮麻坑郊遊徑/紅花嶺北脊) > 紅花嶺 (三角網測站) (491mPD) > 直坑頂 > (紅花嶺郊遊徑) 紅花嶺觀景台 > 紅花寨 (489mPD) > (原路折返) 直坑頂 > (下路往) 紅花嶺無線電發射站 > 軍車路 > 禾徑山路 > 萊洞隧道通風及行政大樓/沙頭角公路交匯處 > 磚窰巴士站 (沙頭角公路 - 馬尾下段) (終)

出發時間:1:04pm
天氣:密雲 有霧 有一兩陣微雨 吹偏東風二級 稍後轉吹北風三級,氣溫介乎 14-21°C (天文台) / 12-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70km (111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担水坑巴士站 >--(時長 52min,路長 3.00km,攀升 312m)--> 伯公坳警崗 >--(時長 1hr 21min,路長 2.77km,攀升 135m)-->
新桂田警崗 >--(時長 40min,路長 1.34km,攀升 100m)--> (繞兩圈後折返) 新桂田 >--(時長 22min,路長 1.05km,攀升 58m)-->
蓮麻坑郊遊徑 >--(時長 31min,路長 0.61km,攀升 110m)--> 礦山警崗 >--(時長 28min,路長 1.66km,攀升 296m)-->
紅花嶺山頂 >--(時長 16min,路長 1.01km,攀升 70m)--> 紅花寨山頂 >--(時長 1hr,路長 5.19km,攀升 28m)--> 磚窰巴士站

-
【背景資訊】
2 月 29 日又稱為「閏日」,是四年一度的日子,閏年本是為了彌補公曆曆法下之年度天數 365 日與平均回歸年的大約 365.24219 日之差距而立,簡單來說亦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自然年比人類理解的一年稍長,為保持每年春分時間的一致性,每逢年度為四的倍數皆成為閏年,於二月份增加一天。小時候普遍提及「閏日」,第一時間聯想到的莫過於是在該天生日的人,畢竟每逢四年才可享受到真正的生日,難免令人破涕為笑。所憾我至今也未認識過在這天生日的友人,亦因此無緣於這特別的日子留下一句「生日快樂」。

不過,是天絕對是個遠超四年一遇的特殊日子,皆因除是「閏日」外,亦是有紀錄以來首次在 2 月 29 日遠足,而此行更是別具意義的遠足行程,皆因是日踏足的北區伯公坳、新桂田、蓮麻坑礦場、紅花嶺山脈等地,由七十年代至今也不曾屬於任何一個郊野公園,純粹是未開發土地,於《分區計劃大綱圖》也僅屬綠化帶,負責自然護理的漁護署是沒有執法能力。不過,就在今天過後,這裡從此便會正式成為紅花嶺郊野公園的一部分,下將詳述之。

除此之外,網傳十二年前 (2012 年 2 月 29 日) 某網友的一段小故事多年來一直縈繞心間,故事源於該網友遠足大計初期於紅花嶺以北一帶荒野經歷一段至今仍讓我難以置信的驚險迷路故事,當日因雲量突然增多,使網友誤取四美脊下山,半途更接入歧路,斜度高至不停向下滑,甚為驚險。但最令我震驚的是下抵新桂田後又因迷路而得摸黑沿蓮麻坑路邊界圍網外綑一個多小時回到山咀,對於遠足經驗尚算豐富的我,雖然未經歷過此等奇幻旅程,但也能夠想像到當日之情景,更成為我偶爾回味的神秘故事。

令我感觸之最大原因,或是這段相隔十二年之時間差。上述故事之時,我卻正值堕落與崩壞之時,未能憑藉堅實的自然信念及時將我挽回,當然也不可能懂得什麼紅花嶺、新桂田、蓮麻坑路……四年之後的閨年二月,正正是開始遠足大計之月,相比事主,遲了四年才踏上軌道的我,於這個 2 月 29 日仍是新手一名,當時的重點又放在大嶼山與西貢東兩地,故亦不知道如何前往紅花嶺。又四年過去,再下一個閨年,經歷過各種新郊野公園消息之洗禮,加上自身遠足閱歷增長,終於也能在 2020 年前踏足過一次紅花嶺,然而這僅僅是最基本之接觸,相對偏僻的新桂田等地對於我依然言之尚早。

再次在殘酷時代下翻滾,好不容易終於來到第三個閏年,有了去年 11 月的兩次深度遊,終於也能趕及在這個閏日前掌握到紅花嶺以北一帶的路況,遲了足足十二個年頭,但我並沒有忘記此事,早便計劃下決心趁機會把握這個特別日子重遊新桂田一帶,同時藉機為紅花嶺成為郊野公園前最後一夕留下原始的足跡。

其實,時間過去了就注定不能倒帶,錯誤的抉擇也無法回溯,偏離軌道之沉重代價,得用餘生數以倍計之時間和心神去償還,做人往往就是這樣。現在想來也很清楚,假若在十二年前的這日,我已懂得前往故事所在地點,能歷在其中,能以遠足為樂,大可以及時帶我離開歧路,踏上夢想之路,目前大部分的苦痛也必能得以免除。現實總是殘酷,人往往也是後知後覺,既然絕望真相是無法避免,那不如把握時機去達成事至如今唯一能做到的重要小事吧。向著作為綠化帶之紅花嶺道別之時,同時也是一個機會讓我釐清過去十二年的傷痛,等待機會去開展下一個里程。


【紅花嶺郊野公園】
紅花嶺之名,原自於春季時山上紅杜鵑花開遍山之情景,紅花嶺最高點達 491mPD,與多峰為鄰,與現時之八仙嶺郊野公園相隔一道沙頭角公路,此區域並未有於本地郊野公園成立早期被劃定為一部分,直至 1993 年才由規劃署於「全港發展策略檢討」中提出劃成郊野公園,不過因當時紅花嶺以北多處仍處於邊境禁區之中,加上又鄰近新界東北堆填區等策略性發展用地,因此不了了之,直至 2008 年政府再次就深港生態走廊一事發言,重新考慮將紅花嶺發展成郊野公園,以連接目前之八仙嶺郊野公園及深圳市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

及後於 2017 年政府在施政報告承諾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同年局方啟動規劃研究,並於翌年由環境局局長親口確實此事。據了解,漁護署並沒有就劃定新郊野公園而增加人手,又因後來之疫情影響進度,使郊野公園劃定工作再三遭延誤,但憑本人得到的消息指出,最關鍵性之延誤是與發展局相關的溝通,或因要留路予北部都會區發展及新界東北堆填區擴建等事,紅花嶺郊野公園之地圖刊憲程序得以拖延至 2022 年底才進行。2023 年 11 月 24 日,對環境保護人士相信是一個遲來的喜訊,皆因當天政府就紅花嶺郊野公園指定令刊憲,當時聲稱生效日期為 2024 年 3 月 1 日。縱觀自 1977 年歷來的郊野公園劃定日期,絕大部分都是星期五 (唯獨南大嶼郊野公園是例外),因此早已極有利由相信 2024 年 3 月 1 日會如期生效,從該天起,紅花嶺郊野公園範圍內之土地正式交由漁護署管豁及執法,而再也不是昔日有名無實的「綠化帶」身份。

紅花嶺郊野公園是香港第 25 個郊野公園,佔地約 530 公頃,據官方文件共設四個主要出入口,包括山咀、蓮麻坑、塘肚坪村及舊軍車路,初期設有兩條郊遊徑連接前兩者,皆取自現成之小徑。但據是天所見,政府看似有意淡化舊軍車路作為入口之身份,沿途不見有任何指示牌,相信或因禾徑山路一帶多進出堆填區之垃圾車駛過造成危險有關,至於塘肚坪村入口,月前視察過,乃在打造當中,故此應短期內不會開放使用。至於曾有言的跨境遠足徑,相信短期內都不會成事。

紅花嶺郊野公園可說是我首個能見證劃定過程的郊野公園,對上一個劃定的郊野公園已追溯至 2008 年 11 月的北大嶼 (擴建部分),正正是我目前最常踏足的郊野公園之一,可惜當時我完全對香港郊野未有概念,亦因而無法見證此歷史重大時刻。相隔 16 年後再一次迎來的新郊野公園,對不少人來說可能是一個獨特的體會。


【行程詳情】
平日的 55K 小巴客量少,又剛好不用等車,僅半小時便由上水直抵沙頭角担水坑,沿山咀村路走至最高點,舊日左轉入寬闊泥徑之路後方另闢有官方新路,並設立了告示板及指示牌,告示板上刊有紅花嶺郊野公園的正式地圖,唯獨最近更新日期則寫上 2024 年 3 月,對於是天看到的我來說,無疑有種穿越時空之感。續沿路走,會見到二戰時日軍修建的戰壕、機鎗堡及水井等設施。 經過一個導線點矮標後,再走一會來到一個三角網測站,此處正正是紅花嶺郊野公園東面之邊陲,署方在此設立了一個紅花嶺郊野公園的主題牌,但一反傳統,非常見的大字橫額,而是混以紅杜鵑及大草鶯作為標誌之圖案。沿途居然見到遊人,或許與我有著同一樣之心態吧。而此時感覺頗暖,快步上來甚至流汗。

之後開始急升至架空電塔,架空電塔工程經已完成,之後再上走往亞公角半途時靠右接入橫山隱徑,此路年前較為隱密,似是近期有隊過,明顯寬闊得多。沿路可遠觀位處深圳之盤山路,道路迂迴而且靠山而建,不時見有人踏單車,但車流明顯甚少。沿泥徑走近十分鐘,便來到分岔路口,再走一會就見到直升機坪,這亦代表距離伯公坳警崗已不遠了,沿泥徑再走兩分鐘便來到伯公坳警崗,乃麥景陶碉堡之一,但此段路林木明顯較密,是天行走難免濕身。

麥景陶碉堡全港共有七座,皆於 1949 至 1953 年間,由時任警務處處長麥景陶下令建造而成,當年建造目的為堵截非法入境者、監情大陸軍情等,於 1997 年被列入為二級歷史建築,但直至現在仍在運作,嚴格上並非遺址。 過去數年政府為高度保護這些歷史建築,已在其外圍設圍網,因此遊客已不能再近距離觀賞之,亦適逢科技日新月異,再不會有警員在內當值,伯公坳警崗旁邊有樓梯直達蓮麻坑路近伯公坳之圍網,相信亦是昔日警員之上班路線。多年前曾有遠足隊於此開闢直降蓮麻坑路之水管隱徑,唯至今路肧已完全消失。

參觀過後便離開警崗,續沿泥徑走往新桂田,路程頗為漫長,接上二峒北脊後開始急降,此段路每次行走也能聽到深圳傳來的大量吵耳聲響,又因是天潮濕有雨,沿路極為濕滑,需小心行走。近年有一些有心人設立了指示路牌,雖令路向變得清晰,但也使其他支路漸漸隱沒。至分岔路口時本想一探直降蓮麻坑路 23 號閘口之隱徑,唯獨路肧近乎完全消失,勉強走至 131 矮標時發現前路模糊,考慮天氣狀況都是棄探。折返並轉取上路走過新桂田坑,沿路不時留意有沒有其他隱徑能下降蓮麻坑路路邊之新桂田寮屋群,但看似所有路肧皆完全消失,甚至連四美脊正路入口也遭隱沒。

沿上路行走,一會後見到小片垣牆,不久來到新桂田坑的殘垣,再續走十餘分鐘便來到多所廢棄房舍,結構完好的一座相信是礦工宿舍,不遠處亦有一道鐵閘,但明顯已沒人居住。沿陳舊水泥橋越過新桂田右坑,路過巨型黑磁石後不久見到礦坡,亦留意到有一水泥級,先沿級朝下降邊境方向下降,乃新桂田警崗 (Tower 10) 所在地,警崗早已停用,但其中一排長燈仍一直亮起多年,不知是否要用來嚇退偷渡客,不過是天所見左邊的燈看似損壞,僅餘右邊的亮著。

警崗後方本來就是蓮麻坑路之禁區圍網,遊人從警崗理應是無法直通蓮麻坑路,唯去年九月連場暴雨沖毀了一部分圍網,位處邊境禁區內之寮屋突變得近在咫尺。去年 11 月前來時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3/11/20231112.html) 仍見蓮麻坑道遭塌網阻擋,已無法行車,但是天再臨,卻見舊圍網已遭清走,亦放置了一輛機車及一些新圍網材料,看似重建工程已展開,不過是天未見有人前來開工。是天亦留到蓮麻坑路間中有車巡邏駛過 (將近下午四時),不過剛好走遠了,未有目擊情景。

昔日由此可沿圍網外之隱徑穿越荒田,前往新桂田寮屋群參觀,可是現時圍網倒下,由於沒有了明確的邊境禁區界線,反而使事情變得更困難,因沒持有許可證進行邊境禁區乃刑事罪行,而蓮麻坑路山咀至蓮麻坑村一段本來就是邊界巡邏通道,屬邊境禁區範圍,甚至連沙頭角原居民也無法自由進出,若工務需要便得先前往沙頭角警署取鎖匙方能駛入,如此禁地當然就不要踏足吧。

時間許可,嘗試沿新桂田右坑溯一小段覓路探破屋,找了很久,終找到一道破舊樓梯,居然發現有漁護署設立的紅外線熱感自動相機,唯獨該梯級只是接回早前經過的廢棄房舍,始終未能接觸到路邊的簝屋群,算是美中不足之處。在新桂田待至四時,決定都是離去,沿蓮麻坑礦場礦坡旁之梯級上行一段,因六號礦洞已封閉作活化工程,無法穿過其接回紅花嶺北脊,只好退而求其次取橫山徑,初段頗崎嶇,沿途經過被水淹的二號礦洞洞口,積水夾雜黃泥,需小心踏在石上走過。橫山徑不時迎來開揚景觀,能觀景深圳羅湖區一帶景貎,包括鄰近羅沙公路之軍營。尾段植物被明顯清除,甚為易走,前後約花廿分鐘便從新桂田警崗附近走至蓮麻坑郊遊徑。

蓮麻坑郊遊徑乃明天將正式啟用之其一郊遊徑,連接紅花嶺與蓮麻坑路,上行途中忽見到兩名工人下山,才四時便下班,不過其實也是土木工程界非建築作業工人之慣例。之後經過村民自設的電視訊號轉播站,將來自青山數碼電視主要發射站的訊號轉發予蓮麻坑村,並設有太陽能光伏板供電。再之後便來到礦山警崗,與早前經過的伯公坳警崗同為麥景陶碉堡。之後續沿郊遊徑上走,是日所見部分標距柱仍未設立好,一直上走至最高點,右轉接上小徑登上紅花嶺山頂,山頂設有三角網測站,所憾是天天色不佳,在山頂完全沒景可賞。

之後接回蓮麻坑郊遊徑,走一小段至分岔路口,再左轉走至直坑頂一帶,此時又陸續見到一些官方指示板,走至蓮麻坑郊遊徑終點 (C8205 標距柱) 後,隨即便接上紅花嶺郊遊徑 (C8107 標距柱),是頗獨特的安排。再上行約六分鐘,便來到紅花嶺觀景台,設有東、北兩組,天氣好之時景色應該甚為動人。再前走一小段便能來到紅花寨山頂,山頂沒有任何人造標記,此時已是五時七,是天的視察就到此為止吧。

逗留十餘分鐘打卡後,便開始下山去,沿紅花嶺郊遊徑折返至起點處,再接入以南之一段小徑,該小徑有遭官方打造過之痕跡,相信原先曾計劃成為郊遊徑一部分,唯去年雨季期間出現大規模山泥傾瀉而得使署方急急改路。不久後接回舊軍車路,如之前所述,未有在此設立任何告示,作風低調。

沿舊軍車路一直下降至禾徑山路,此時已將近入黑,再沿路走至沙頭角公路,此時已過新界東北堆填區運作時間,亦未見有垃圾車出入,在白天此路其實甚具厭惡性,但在夜裡則不然。最後於六時十抵達磚窰巴士站,馬上登上巴士離去,結束是天獨一無二的閏日紀念之行,全程除起步時遇到的兩群遊人,及下山工人外,沿途不見其他遊人。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25 午後 蚺蛇尖過四灣 之旅

2024.02.25
午後 蚺蛇尖過四灣 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麥徑段二) 赤徑 > 大浪坳 > 蚺蛇坳 > 蚺蛇西南脊 (刀背屻) > 肩頭坳 > 蚺蛇尖 (三角網測站) (468mPD) > 米粉頂 (360mPD) > 東灣坳 > 東灣 > 大灣 > 鹹田灣 > (麥徑段二) 西灣 > 吹筒坳 > 西灣亭 (西貢西灣路) > (麥徑段一)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2:46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吹偏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5-19°C (天文台) / 16-3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1.02km (1057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西灣村)

--
行程概況:
北潭凹 >--(時長 1hr 38min,路長 6.30km,攀升 530m)--> 蚺蛇尖山頂 >--(時長 24min,路長 1.13km,攀升 56m)-->
米粉頂 >--(時長 28min,路長 1.36km,攀升 0m)--> 東灣 >--(時長 1hr 9min,路長 3.81km,攀升 190m)-->
西灣 >--(時長 42min,路長 2.43km,攀升 190m)--> 西灣亭 >--(時長 50min,路長 5.59km,攀升 73m)--> 鯽魚湖巴士站

-
前一天「環湖出咀摸鬼手」後段進行跑步時不慎撞瘀了關節,是天倒不如暫時放下對速度之執著,以輕鬆步伐投入大自然之懷抱。想到已有逾一年未有到訪曾為我最愛到訪地點之一的蚺蛇尖,加上是天天色又是出乎意料的好,倒不如趁機會重遊一下蚺蛇尖、米粉頂及大浪四灣一帶吧。

前往蚺蛇尖最大的難關其實是交通不便,平日尤甚,假日有 96R、289R 等特別班次巴士直達北潭路已算是好一點了,但除非刻意早起出發,否則一般也要中午過後方能抵達起步點,真正能遠足的時間實在不多。是天也不外如是,為了趕及半小時一班的 289R 巴士,連吃飯也得開全速,強迫自己十分鐘內要吃畢一個飯,實在不是好的體驗,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近年少了到訪西貢東一帶。趕得上巴士,不用浪費時間候車,故可在十二時八許抵達北潭凹,未至於太遲出發,疏洗過再起步。

是天西貢東不知何解遠比預期清靜,本以為風和日麗的周日必定會吸引大量中國大陸遊客前來遊玩,但結果不然,沿途遊人算是近年非夏季周日遇過最少的一次。先沿麥徑段二下降赤徑,留意到有越野跑步比賽進行中,經過廢田留意到有小量露營友,而廢田外圍正興建一個「HKSOS」的太陽能柱。之後續沿麥二上走至大浪坳,再轉入小徑前往蚺蛇坳,此小徑原本是供予附近無線電基站維護之用,故僅用木板作簡單鋪設,日久失修下不少木板已破爛,行走時需當心殘餘鐵枝絆倒。另外,是日留意到大浪坳一帶有山火燒過之痕跡,目測相信是約半年前發生。

沿熟悉的蚺蛇西南脊上登尖頂,部分人視此段為艱難路段,因一口氣攀升幅度較大,不過對於常走費力路線的遊人來說,其實並沒有甚麼困難之處,沿小徑登上蚺蛇尖,大多為浮沙碎石路,而且斜度不低,但不乏堅實的踏腳點,故此其實不難應付。此時沿途僅見零星遊人,明明天朗氣清,天色絕佳,想不到竟然換來久違的寧靜體會,實在難以置信。

二時五上抵蚺蛇尖尖頂,由起步計,花了 1 小時 38 分鐘上抵山頂,未算是最快時間,不過是天早說了不追求速度,不妨回味一下遠足大計初期的慢遊蚺蛇尖玩意吧。蚺蛇尖山脈尖削陡峭,被列為西貢三尖之首,又因遭南中國海及大鵬灣圍繞,東面幾乎毫無遮擋,因此長年當風,風化嚴重,官方也刻意不打造遠足徑連接蚺蛇尖,因此登尖之路全都是滿佈浮沙碎石的小徑,非入門級路線。記得我當年首次踏足蚺蛇尖是 2016 年 3 月 6 日,亦即自 2 月 9 日遠足大計正式開展後的 26 日便已決心登上蚺蛇尖,並經米粉頂一帶下降東灣,並走經鹹田灣接回麥徑離開,在欠缺經驗之下,當時絕對是刻骨酩心的尋覓經驗,至今仍難忘萬分。此後亦登遊過蚺蛇尖逾三十次,絕對是早期最常去的地方之一,唯獨近年卻少了前來,對上一次登尖已去年一月下旬了,若不是刻恴計算,差點也忘了這件事,但不知為何是天再遊,卻絲毫沒有陌生感,近四百日不見,卻恍如僅相隔一季。

蚺蛇尖山頂極為開揚,身為西貢東郊野公園最高峰,能眺望一整個西貢半島、才剛走過的黃竹角咀,以至是深圳一帶群峰,連我上周才走過的大鵬半島七娘山脈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4/02/20240215.html) 也能清楚看見,實是有趣的感覺。山頂風勢接近清勁,逗留久了漸有寒意,半小時後便再次起行,沿東脊路線走約 25 分鐘來到米粉頂,之後便開始急降至東灣,此段路為浮沙碎石陡坡,看似很難,但其實有技巧應對的,熟悉此處路況的話必能穩步下降,頓時亦憶起原來剛好兩年未有走過此段路了。沿途見到數群遊人,但皆給我超越了。

由米粉頂起計,約花了 28 分鐘便直降東灣沙灘,相比年前又快了一些,看來走荒徑練習有成,好天時日對於此類路線已絲毫不覺困難。抵達東灣時為三時十,特意穿過荒田到沙灘一看,也有數名遊人,之後再次穿過荒田並過澗,取橫山徑過大灣,相比綑邊一段再接小徑的路好走,約四時一來到大灣,又是見到數名遊人,包括一些外籍人士,大灣算是其中一個我最愛的沙灘,長度是大浪四灣中之最,但人流卻不是,普遍大灣是繼東灣後第二寧靜的沙灘,走在長長的海岸線,邊聽著海浪聲,邊賞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實在是振奮人心。

由大灣過鹹田灣可選擇繞經荒田的平緩路,亦可選擇攀上望魚角再直降士多外圍,大多數遊人喜歡前者,但我通常選擇後者,然而早前發現此段路也有季節性因素,每逢泳季皆異常寛闊,間中到冬季便會變密,幸而是次植被不算密,仍能通行。下降鹹田灣時已是四時五,經過兩士多也見不少食客,感覺相比剛才兩灣明顯熱鬧,但距離真正的高峰尚有好一段距離。之後接回麥徑段二,沿路過西灣,人流同樣不多,走走停停之下,五時正終來到西灣。

旱季潮退兼水流少關係,不用繞經石橋,省回數分鐘時間,而西灣疑似有人在露營,但經過西灣村時見到大部分士多皆關了門,之後再沿村徑上走一段至吹筒坳,取上路急升至螺地墩山腰,再下降西灣亭,到達時為五時八,留意到有一班 NR29 巴士剛好開出了,不過客量看似不多。來到這裡,按慣例都是續步行約一小時返回北潭路,是次也不例外。雖然走在車路上難免稍為沉悶,但想不到沿途也有小插曲,能賞到金黃落日,象徵此行的完美句號。

沿路步行回鯽魚湖,留意到 NR29 尾班車準時於六時正開出,但僅有三兩乘客,實在不像是個假日的感覺。因想趕及六時七駛經鰂魚湖的 96R 巴士,故中途仍是破例慢跑一小段追時間,終於六時半來到北潭路,並趕上即班巴士離開,乘車回彩虹晚膳,結束是次重拾舊回憶之愜意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24 船灣考牌路線 環湖出咀摸鬼手 2024 之旅

2024.02.24
船灣考牌路線 環湖出咀摸鬼手 2024 之旅


祠心路巴士站 (烏蛟騰路) (起) > 烏蛟騰巴士總站 (烏蛟騰路) >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馬頭峰 (三角網測站) (296mPD) > 赤馬頭 (291mPD) > 雞仔峒 (三角網測站) (311mPD) > 橫嶺坳 > 大峒 > 觀音峒 > 紅石門坳 > 石芽頭 (261mPD) > 鹿湖峒 (285mPD) > 跌死狗 (295mPD) > 跌死狗東坳匯合路口 > 鳳凰笏西 (鳳凰頭) > 鳳凰笏頂 (212mPD) > 鳳凰笏東頂 (鳳凰尾) (136mPD) > 白角山 (205mPD) > 昂莊山 (132mPD) > 大嶺 (三角網測站) (150mPD) > 黃竹角墩臺 > 黃竹角咀 (綑邊) > 鬼手岩/煙肉岩 > (原路折返) 跌死狗東坳匯合路口 >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鹿湖峒南麓 (小滘坳) > 鵝髻頂 > 虎頭沙 (133mPD) > 三門山 > 砵樹環山 > 長牌墩 (三角網測站) (125mPD) > 伯公咀 > 船灣淡水湖北副壩 > 船灣淡水湖溢水壩 (東頭洲) > 白沙頭 > 船灣淡水湖主壩 > 大美督 (汀角路) (終)

出發時間:8:06am
天氣:多雲 初時有一兩陣微雨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6-21°C (天文台) / 14-3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31.50km (174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烏蛟騰 >--(時長 1hr 56min,路長 7.49km,攀升 619m)--> 鹿湖峒 >--(時長 2hr 8min,路長 6.30km,攀升 309m)-->
黃竹角咀鬼手岩 >--(時長 2hr 5min,路長 6.45km,攀升 487m)--> 小滘坳 >--(時長 1hr 51min,路長 10.79km,攀升 328m)--> 大美督

-
二月,是一個很獨特的月份,象徵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春節必定會橫跨公曆二月,某些情況下更是完全處於二月之中,亦因二月底同時也代表著一年首個長假期之結,亦是正式告寒冷天氣告別之時,因此某些銀行的信用卡年度壓軸冬日簽帳優惠也定於二月下旬完結。二月,對我來說更是一個循環之結,皆因過往不少合約期恰巧也始於三月初,因此二月對我來說也是一個總結過去的大好機會,對於遠足來說,二月向來也是我參與年度盛會「環湖出咀摸鬼手」之月份。

作為一個傳統的「考牌」路線,無論路長抑或總攀升皆有一定難度,沿途又全沒補給,兼有將近一半路程需穿林及綑邊,對新手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但其實這幾年間累積很多超長途及穿林相關的高難度行程,慢慢便覺得「環湖出咀摸鬼手」已再也算不上難度極高之路線。 屈指一算,我曾四度成功環湖出咀,而兼摸鬼手也有三次,其中兩次在 2017 年尾 (其中一次沒摸鬼手),一次在 2020 年二月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0/02/20200223.html),最近一次則 2023 年二月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3/02/20230219-2023.html),是作為我行山初期的一個沉重回憶,更是陪伴我闖過不少難關之路,每次想起也令我慨歎萬分。回想除 2017 年初體驗是在年底進行之外,之後的行程也如所述定於二月進行,亦因此往年每逢二月,我也希望爭取機會重遊以作年度紀念。

「環湖出咀摸鬼手」其中一個難關是去程交通安排,昔日 275R 尚未延長至烏蛟騰時人人皆爭 20R 小巴前往烏蛟騰,的確很麻煩,現時周日及公眾假期前往起點可謂方便得多,去年曾一試遷就巴士班次而改為九時半出發,不過是年因決定改回周六出咀,因此仍只有回歸原始的小巴路線,亦決定再次提早至乘坐七時八的班次以避過人潮。此路線另一個難關是潮水高度,冬季的潮水高度鮮有下降至一米以下,若潮水太高,鬼手底部會遭淹沒,實為失色,因此我每次出咀也會特意選擇中午時段潮水高度會下降至 1.5mCD 以下之日子,這樣可確保能輕易地接近鬼手岩,而是天正正也達到此條件,因此絕對是完美的出發之日。

七時五抵達 20R 小巴總站候車,初時仍僅有三人候車,過五分鐘許突然來到一個小組,直接將小巴塞滿,不過遲來的也不用太擔心,畢竟這些高峰時間通常也會開兩班車:直達汀角路及繞經南盛街之班次。八時一許抵達烏蛟騰,隨即起步踏上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初時仍然多雲,氣溫不高,遠望八仙嶺群峰以至赤門海峽也見霧氣重重,甚至感到有一兩陣微雨。於起點已見一群出咀遊人,花近廿分鐘上抵馬頭峰,之後再過赤馬頭、橫嶺「雞仔峒」、橫嶺坳、大峒、觀音峒、石芽頭與鹿湖峒等山崗,除在赤馬頭再到另一群出咀遊人外,便完全不見其他遊人,清靜得還令我一時以為是天沒有人去環湖出咀,難度是熱潮已過?大峒至觀音峒之間一段幾乎是全程最輕鬆的一段,路況平緩,絕對適合追時間之用,但此時負重高達 7.5kg,令步速難以加快,最花了將近兩小時才來到鹿湖峒,也算是較快的一次了。

鹿湖峒對「環湖出咀摸鬼手」也有獨特的意義,因代表行程的熱身部分正式完結,此後路段便需離開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正式踏上密林小徑,並開始長達兩小時的穿林之旅。穿過鹿湖峒後來到高度相若的「跌死狗」,沿陡坡急降與鳳凰笏頂之間的山坳,據聞因陡峭得連狗也容易墮斃,故名「跌死狗」。山坳分岔路口繫有大量絲帶,這也是回程時必經之地,有部分人或會選擇在此放下小量飲品在隱蔽位置並在稍後取回,當然難保飲品不會因而遺失,故永遠也要以保守為原則。 在灌木密集的鳳凰笏頂、白角山、昂莊山前往大嶺黃竹角墩台,地勢隨後逐漸下降,初時仍然甚為清靜,後來開始見到兩群遊人迎面而來,似是由黃竹角咀出發半走之人,沿途除了沿途可賞到印洲塘之風光外,亦留意到昂莊山一帶地面沉積岩岩經氧化成艷紅色,甚為獨特。

是次的穿林路段感覺相比過去兩次皆明顯難走,林木沒當時寛敝,有感回到 2017 年時期之情況,相信是自疫情告一段落後,再沒有當時一窩蜂湧去香港隱世郊區探秘之人群,以至路肧不再如當年清晰,雖然全面通關後卻多年大陸遊客前來出咀 (2017 年當時也有的),但畢竟此路路程遙遠兼難度高,過來的大陸遊客都是極佳經驗的少數者,對路況影響不大,是天沿途也見兩群大陸遊客出咀。來到大嶺,向來知道此處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是次再上去看看,去年曾目測翻新過,唯考慮到位置偏僻,相信相關人員也是乘大飛搶灘上岸再來此處翻新吧。

過大嶺後來到黃竹角墩台,在清朝康熙七年 (1668 年) 始建,唯歷盡超過 350 年風吹雨打下僅餘一堆大石,從墩台下黃竹角咀海岸,斜度逐漸增加,但此時也陸續見到大量遊人。小心下降至海岸後左轉,沿岸綑邊約十餘分鐘,此時潮水高度約為 1.2mCD,但因不想濕腳,決定仍是攀過直壁,很快便來到歷史達四億年 (泥盆紀)、名聲顯赫的鬼手岩,鬼手岩主要以黃竹角咀組之砂岩組成,但其原始岩石抗風化、侵蝕能力不一,經過潮水年月之浸蝕,久而久之形成恰似一對手的形狀。而鬼手岩後方的是煙肉岩,同為沉積岩,鐵含量豐富,又因形成時期正值乾燥氣候,鐵成份氧化而呈現深紅色,同樣為遊人的熱門打卡點。

是次花了約 4 小時 15 分由烏蛟騰來到黃竹角咀鬼手岩,相對上年更快,其一原因相信是因是雲量多,氣溫相對過去兩次明顯低,表現自然更好吧,其實在這情況,連水也大可以帶少一點的。初時難得在一個遊人也不見,獨享「拖手仔」之浪漫,亦是自 2017 年那次後相隔六年多再能體會到的氣氛。於黃竹角咀望向大鵬灣,可見到香港境內位處最東北之東平洲,而再遠處便是深圳東部沿海地區,但遠至大鵬半島的群峰卻剛好難以目視。不久後有一獨行者來到,看似富有經驗,後來臨近完程時也再見追回他。再過不久就陸續有本地及大陸遊人前來,不過我也幾乎享受完「拖手仔」之浪漫感,正準備回程了。值得一提,此處的本地網絡接收相對不穩定,是天我也是用中國大陸電話訊號來打卡的,若需以召喚船家作為後路,建議預備大陸電話卡或漫遊服務,要不然就靜待時機直接揮手「截船」。

一時一開始回程,再次綑邊,並沿小徑上走回黃竹角墩臺,約需 25 分鐘步程,之後再沿原路折返跌死狗東坳匯合路口,沿途又陸續見到一些出咀遊人,包括是天乘同一班小巴的「柴娃娃」一族,估計其單程出咀也花近七小時,不知其是否打算乘快艇離開。再次折返跌死狗東坳匯合路,乃全程其中一個令人興奮之處,皆因若早前曾放下瓶裝水,此時便可以贖回飲料了。縱觀網上遊記,此時一般都會選擇取左路直達小滘坳,唯獨僅有一個博主是習慣先折返跌死狗、鹿湖峒後才再下降小滘坳,其實兩者也有其道理,而兩者我也曾試過,但我個人認為環湖的目的並不一定要全走環湖徑每一個位置,在地利優勢之下,經下路直往小滘坳,減少重覆路段之餘,順便節省一點時間,何樂而不為?

接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時才是三時一,是史上最早的一次,及後左轉快步往前,開始見到不同的環湖遊人,沿徑快步往多個山頭,景觀開揚,隨著下午天色轉好,正是賞景之好機會,不過必須提防沿途之碎石,一不小心便很容易遭絆倒。好不容易又花了不足一小時來到長牌墩,常給人感覺終點在望,但其實長牌墩距離副壩尚有好一段距離,尤其登上 66 山頭一段也甚為吃力,快步超前遊人,不一會來到副壩。 接回馬路,便是追時間的好時機,沿車路走過溢水壩及白沙頭,仍剛好見到有工程車出入,工人需開鎖出閘。

來到主壩時如料般熱鬧萬分,除單車友外亦有放風箏之遊人,而我循例又放著「不屈」一歌,此歌早於 2017 年時便成為我環湖終結時之主題曲,每次放著也能想起一段段獨特的往事。再慢跑回大美督燒烤場時方為五時正許,此程總耗時 8 小時 55 分,正正剛好比去年快上一分鐘,同時仍保留 sub-9 之紀錄。或因是為周六,又或長假期剛過去,燒烤場遊人未算多,在燒烤場找個位置小休兼吃點東西,再乘小巴回大埔墟站,事隔十小時再次返抵同一個站頭,而此時仍未天黑,實為有趣萬分,就此為此年度寫下接近完美的「續牌」回憶。

記得 2017 年中首戰環湖出咀時遇上一些問題而得腰截,此失敗經驗歷歷在目,不過當年尚算是我人生的蜜月期,痛苦通通很快便被拋諸腦後,幾經努力,年底亦終成功一戰。2020 年再戰此線,此時其實已過人生的快樂時期,殘酷面開始漸漸湧現,唯獨我時而自滿,時而逃避,問題通通被收藏起來,亦因此而開展了一個最漫無目的之三年。 2023 年,曾期望行程能成為人生路上之頓悟,後來的確也如是,2023 年經驗了不少很有意義的事情,令我學懂從多角度去思考大小事情,更是自當年大敗之後首次稍為有起色的一年。2024 年之一行,剛好與 2017 年的一次有不少吻合之處,令我再一次細味當年跌倒的痛。明白到過去的苦與樂都不能重來,但對於去年三月才懂得吃苦也有所樂趣的我,終能以新思維再次體驗當日之一摔,或是好事,期望此行在今夜沉澱過後,確能再度帶來新曙光。

-
行程時間表:
從烏蛟騰環湖徑入口起行 08:09
到達馬頭峰 08:30
到達大峒 09:21
到達鹿湖峒 10:03
到達鳳凰笏頂 10:55
到達黃竹角墩臺 12:00
到達鬼手岩 12:24
離開鬼手岩 13:05
返回黃竹角墩臺 13:30
返回鳳凰笏頂 14:34
到達小滘坳 15:10
到達長牌墩 16:05
到達大美督 17:02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18 午後 鳳凰徑段五、六、替代段七、八 (深屈道口-大澳-石壁水塘) 之旅

2024.02.18
午後 鳳凰徑段五、六、替代段七、八 (深屈道口-大澳-石壁水塘) 之旅


深屈道口 (起) > (鳳徑段五) 觀音山腰 (356mPD) > 羗山 (三角網測站) (459mPD) > 靈會山 (490mPD) > 分水坳 > 萬丈布 > 普陀精舍 > 龍仔悟園 > (鳳徑段六) 能任亭 > 凌風亭 > 大澳 (南涌村) > (鳳徑段七替代路段) 番鬼塘 > 牙鷹角 > 牙鷹山觀景台 > 牙鷹山腰 (320mPD) > 萬丈布石澗下遊 > 分水坳 > 大磡森南坳 (427mPD) > 深坑瀝 > 分流頂 > (鳳徑段七/八) 狗嶺涌引水道/大浪灣引水道 > 宏貝道 >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終)

出發時間:12:14pm
天氣:多雲 高地有霧 吹東南風兩至三級,氣溫介乎 21-28°C (天文台) / 19-31°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6.90km (132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澳南涌村)

--
行程概況:
深屈道口 >--(時長 48min,路長 2.38km,攀升 304m)--> 羗山山頂 >--(時長 34min,路長 2.43km,攀升 166m)-->
靈會山山頂 >--(時長 1hr 6min,路長 5.24km,攀升 102m)--> 大澳南涌村 >--(時長 2hr 38min,路長 10.73km,攀升 711m)-->
狗嶺涌引水道盡頭 >--(時長 1hr 12min,路長 6.02km,攀升 46m)--> 石壁水塘

-
來到假期的最後一天,心情百感交雜,本來計劃遊走已逾一年未到訪過的蚺蛇尖一帶念舊一下,但因早上天色仍預期差,若勉強遠赴西貢東大概是浪費時間,因此決定改去其他有意義的地方。想起嶼西同樣曾是我最愛到訪之地,唯獨近月也少了踏足,深坑瀝一帶更加有近五個月未走訪過了,早前也得知這一帶受去年一連串雨災及颱風影響而出現嚴重山泥傾瀉,是次順道看看路況,為早前參加了、將於下月舉行之 Lantau 70 比賽預先做好心理準備。

是天前往嶼西之車程極為順利,加上沒有去吃豐盛早餐,以至個多小時便能抵達深屈道口,相比到訪不少郊區地點皆要瞬速。下車後隨即踏上鳳徑段五,初時仍有陽光,感覺炎熱,沿徑上走經觀音山腰至羗山,沿途僅見零星遊人,因中國大陸調休安排之關係,春節假期已過去,是天實質為上班日,因此亦理所當然見不到任何大陸遊客。登山後雲量變多,亦開始感覺涼快,在羗山山頂時仍能勉強欣賞山下風景,但當再續走至露會山時卻被雲霧重重包圍,完全沒景可賞。

逗留十餘分鐘後下山,沿路下降萬丈布,留意到慈興禪寺管理的農地及普陀精舍皆有人在內,但再下降龍仔悟園則不見有人,連狗吠都沒有,續沿鳳徑段六下降大澳,尾段斜度相當高,需格外留神,數年前雨中行走此段時曾意外滑倒過。下抵南涌村時已是三時正,經經素館門外居然見到多頭狗,據知這一帶的狗曾經試過噬人,相比靠近大澳海濱長廊的村屋群惡得多。經過舊公廁位置時見到遭圍板圍封,相信是拖延了多年的公廁拆卸工程終於開展。

大澳是一個我很渴望的地方,亦成為了我目前的人生終極盼望之一,皆因若有天能夠長久安居於偏遠的大澳而又能輕鬆應付生活與工作,便代表我的人生已正式昇華至能自給自足的地步了,某程度上,現時學車的主要動力也是源於此,期望有一天能真的學有所成吧。沿南涌村直走,再接上番鬼塘村,後者主要是以寮屋為主,之後便接上通往二澳之村徑,走一段來到牙鷹角附近,左轉接上鳳徑段七之替代路段,乃漁護署早年鳳徑段七因二澳封村事件而開闢之臨時山徑,但改道一事卻一直維持了將近十年。

沿此路上走至牙鷹山腰,將近抵達最高點前有一處現大規模山泥傾瀉,將近兩個月前走經時已見一大型塌方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3/12/20231229.html),當時心想,還有近三個月到比賽日,大概會修好吧。怎料是日再走經,居然毫無進展,連上方的繞道也未有拓闊,不清楚是否因署方已半放棄此路,因而將復修一事拖延,但無論如何,至此已大致心灰意冷。

續走往萬丈布石澗下遊,再上走分水坳,此時留意到雲霧越來越低,此後路段也再沒能賞到山下景觀,一直走過大磡森南坳及深坑瀝,準備開始下降分流頂前,又再出現另一個巨型塌方,此處甚至沒有任何繞道可走,只能硬踏上塌方上謹慎地走過對面之路,若在雨中日子,相信難以應付。至此,更加對下月之比賽下了定論,據經驗,可以肯定這種情況漁護署是一定不會發出此段的批文,因此徹底改道已成為必然之事情。必須承認,是次絕對是徹底的翻車,所有提早報名之參賽者也齊翻車,當初根本沒想過五個月時間也修不好,怎料當事實擺在眼前之時,已是太遲了。大概只能套用一句網絡術語:Mola mola。

過了塌方後不久,便開始下降至分流頂,再下接鳳徑段七原路,上走一小段至狗嶺涌引水道盡頭時已是將近五時八,是天其實狀態不佳,加上餓至一個極點,但距離終點不遠,不如勉強捱下去吧。沿引水道快步,全程沒見到遊人,至六時十方抵達沙咀巴士站,意外地即時有兩輛 11 號巴士來,後車更加是吉車,一度懷疑是不是 11A 路線,但定過神才意識到沒可能。此班一直開往東涌沿途也沒有上客,結果變相如「包車」回東涌,車程也僅是廿分鐘左右,絕對是首次經歷的趣事。相信或是因為嶼巴以日前的客量來安排是天班次,怎料卻大陸調休上班等關係而客量遠遜遠期,終需以吉車離開大澳。

最後前往東涌晚膳後,再乘車離開,結束是天有趣之行。原來鳳徑段五至八 (段七取替代路段) 連走也不輕鬆,足 26km,而攀升也達 1329m,兩者同樣是全程的三分之一有多,但若果最終比賽之替代段七改為原段七,難度則會大大降低,但變相比賽失去與歷屆之可比性了。無論如何,是次山泥傾瀉事情的確是令人摸不著頭腦,更很可能將成為 Lantau 70 近年首次需要改道的一次,至於最終結果會是如何,就只有耐心靜觀其變吧。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17 午後 嘉道理兄弟紀念亭、玉女登樓穴、753、629 山頭、城門林徑、蝦公反彈脊、沙田郊遊徑 之旅

2024.02.17
午後 嘉道理兄弟紀念亭、玉女登樓穴、753、629 山頭、城門林徑、蝦公反彈脊、沙田郊遊徑 之旅


梧桐寨巴士站 (林錦公路) (起) > 牛欄窩停車場 > (荒徑往)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車路 > 嘉道理兄弟紀念亭 > 凌霄徑 > 梧桐石澗徑 > (小徑往) 玉女溪左源/玉女瀑 > (隱徑往) 玉女登樓穴 > 753 山頭 > (麥徑段八)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四方山 (780mPD) > 705 山頭 > (荒徑往) 629 山頭 (平台山) > (荒徑往) 四城林徑 > 城門林道 - 大城石澗段 > 鉛礦坳營地 (城門林道 - 鉛礦坳段) > (荒徑往) 城門林道 - 標本林段 > 草城林徑 > (城門林道 - 針山段) > 蝦公坑上游 (蝦公反彈脊) > 麥徑段七 近 M130 標距柱 (城門林道 - 針山段) (369mPD) > 沙田郊遊徑 > 道風山 (道風山路) > 排頭村 > 港鐵沙田站 (終)(終)

出發時間:11:46am
天氣:多雲 高地有霧 吹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C (天文台) / 17-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0.22km (135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梧桐寨巴士站 >--(時長 1hr 13min,路長 2.52km,攀升 487m)--> 嘉道理兄弟紀念亭 >--(時長 1hr 29min,路長 2.58km,攀升 344m)-->
753 山頭 >--(時長 1hr 50min,路長 6.28km,攀升 177m)--> 鉛礦坳營地 >--(時長 1hr 5min,路長 3.79km,攀升 134m)-->
城門林道 - 針山段 >--(時長 22min,路長 0.83km,攀升 111m)--> (經蝦公反彈脊往) 城門林道 - 針山段 >--(時長 46min,路長 4.15km,攀升 98m)--> 港鐵沙田站

-
不知不覺便來到春節假期的最後兩天,記得前天去深圳歡愉一番時天色仍極佳,但來到周末,卻受廣闊雲帶影響而變得多雲及有霧,既然如此,不如趁是天恢復暫停了近三周之穿林玩意。想起兩星期前奇萊山友旅隊的走線取道大帽山及城門郊野公園內多條荒徑,頗為有趣,不如趁是天追蹤一下。

十一時九許抵達林錦公路,先沿梧桐寨村路上走一段,至牛欄窩停車場時走至盡頭,取欄杆後之荒徑上走至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因近期才有遠足隊走過,路況良好兼路肧明顯,僅入口一段較陡。在林中一直上走,直至來到海拔約 480mPD 時開始見到有一些鐵絲圍欄,此時已接近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範圍,暗渡陳倉,來到農場車路,自起步計原來已花了約一個小時。及後沿斜度甚高的車路上走一段,或因此段位處偏僻,沿途走著不見遊人,沿途可觀望不遠處之觀音山。來到這裡,自然會想起去年三月上旬的「嘉道理周」,皆因當時是一連三日於嘉道理研究所 (石崗中心) 上課的時候,還得到了一些有趣體驗,緊接的周日又去了附近一帶穿林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3/03/20230312.html),想不到這樣就一年了。

一直上走至嘉道理兄弟紀念亭,終見到遊人,據知此紀念亭是因羅蘭士嘉道理勳爵於 1993 年逝世,及賀理士嘉道理爵士於 1995 年逝世而特設作紀念,紀念亭採用了雙頂設計,象徵兄弟二人手足情深,而橫樑上雕上了蕭邦夜曲作品九第二號的樂譜圖案,更有一只老鼠雕像,甚感意外,據說是紀念兄長曾以 mousy 一詞取笑弟弟沉靜害羞一事。參觀過後,沿凌霄徑走一小段,再暗渡陳倉,接回熟悉的梧桐石澗徑,上走一小段後便再次接陡斜小徑急降梧桐石澗。

來到梧桐石澗,隨即接入玉女溪,玉女溪乃梧桐石澗上源,此時路線稍感模糊,本打算於石澗右邊上走,但見稍險要,細心一看原來遠足隊當日是取左邊過的,值得一提,是日留意到這裡一帶有多個礦洞,相信為昔日鉛礦場遺留下來的,難以想像如此偏僻之地亦能進行採礦活動。成功離開玉女溪左源後,再接入隱徑,一直上走至約海拔六百米時,留意一個墓地,此正是玉女登樓穴,墓碑文字清晰,刻上兩位叔祖諱公名字,據知玉女溪之名也是取自於此,不過通往玉女登樓穴之路隱沒多年,去年底才再次遭打通。

參觀過後,續沿小徑一直上走,直至出林是已將近來到近大帽山林道的 753 山頭,一上來便突然見到一頭黃牛,其神情看似很驚嚇,也許是因為此處鮮有人來訪吧。抵達 753 山頭時已是將近二時半,但因此時周遭一帶皆大霧,景觀欠奉,逗留約十五分鐘順便當作大休後,便下接大帽山林道繼續行程。

直走至四方山坳,取麥徑段八之泥徑登上四方山,再下降一段至將近扺達燕岩頂前,離開麥八並靠右接上 705 山頭,再取荒徑下降至 629 山頭,沿途路肧清晰,但林木稍密。將近抵達 629 山頭前需橫過往來川龍至鉛礦坳之明顯小徑,再接上荒徑時會見到一個荒廢墓地。離開 629 山頭後便開始下降至四城林徑,再沿林徑走至鉛礦坳,此段路我曾於四年半前走過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19/06/20190630.html),小徑易走但迂迴,感覺甚花時間,抵達鉛礦坳時已是四時半許,為時不早了。

經過鉛礦坳營地,居然見到有兩組人士在露營,明明此營地向來不吸引,除團體訓練外,鮮有人來訪。及後接上營地對面的殘舊水泥級,接上另一荒徑,初段尚算清晰,原來是通往一大型墓地,之後的路便甚見模糊,在林木中尋尋覓覓,不時見到巨型塌方,不時又見到舊日由城門標本林接上來的山徑盡頭,現遭大閘鎖上,不久後便來到一大片植林區,幾經輾轉才下降接回城門林道 - 標本林段,乃兒時回憶,上走一小段後,再接上四年半前曾一度驚心動魂魄的一段路 — 草城林徑。

草城林徑是城門郊野公園範圍內昔日留下的多條林務通道之一,現時官方維護,故此難度甚實不高,早於兒時便曾遊走其中,唯獨四年半前的夏季遊玩城門秘走時,早上仍有陽光,但當接上草城林徑上段時已覺天色突變,查看天文台的雷達圖及預報又沒見到特別惡劣之情況,橫過城門林道 - 標本林段後續接上草城林徑下段,突然下起暴雨,而且頭頂更有多次閃電及雷響,正值林中,進退雨難,只好急步下降,務求盡快接回車路,但大雨一下子把面前小徑都淹成了一道河流,下坡位置更要滑下去,之後的過澗位更需涉水,完全看不到路面,幾經辛苦才接回車路,成為至今其中一段難忘的回憶。是天天氣穩定,走在同樣的草城林徑,固然便容易得多。

來到城門林道 - 針山段時已是五時八,距離天黑其實尚有將近一小時,可以再多玩一段路程短的隱徑 — 蝦公反彈脊。此徑名字看來有趣,事實上是先急降海拔逾百米至蝦公坑上源,再急升海拔逾百米至城門林道 - 針山段的另一端盡頭,路肧清晰,不過部分位置塌樹較多,是天花近 22 分鐘便走完。

再次接回城門林道 - 針山段時已是六時正,是時候下山了,取最明顯的沙田郊遊徑直接港鐵沙田站,除在城門林道 - 針山段時見到一名跑山友外,沿途居然再沒見遊人,快步下降,從郊遊徑木牌起計花約廿分鐘便下抵道風山路,再快步 15 分鐘來到港鐵沙田站,才想到原來已有四年多未試過取此路完程了,當時單純的期許也漸漸消失,回憶真是傷人呢!最後走至新城市廣場晚膳,結束是天有趣的穿林之旅。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15 深圳市大鵬半島 大雁頂、三角山、磨朗鈎、七娘山 七大穿越之旅

2024.02.15
深圳市大鵬半島 大雁頂、三角山、磨朗鈎、七娘山 七大穿越之旅


楊梅坑總站 (南澳新東路) (起) > 楊梅坑橋 > 觀光車站 (鹿嘴碧道/鹿嘴大道) > 楊梅坑沙灘、鹿咀沙灘步道 > 鹿嘴山莊入口 > 鹿嘴登山口 > (鹿雁科考線) 一至五號觀景平台 > 大雁頂 (801m AMSL) > (鯤鵬徑 二十段) > 三角山 (658m AMSL) > (七娘山主峰 — 三角山巡護徑) 磨朗鈎 (791m AMSL) > (深圳遠足徑 七娘主峰段) 四、五號山頂平台 > 七娘山主峰 (七娘山主峰觀景平台) (870m AMSL) > 火山搖搖石 > 二號山頂平台 > (主峰科考線) 地質公園登山口 > 地質公園路 (經碧橋) > 新大公交總站 (終)

出發時間:10:02am
天氣:大致天晴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2-28°C (氣象局) / 22-3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0.85km (164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楊梅坑總站 >--(時長 54min,路長 4.44km,攀升 33m)--> 鹿嘴登山口 >--(時長 1hr 29min,路長 3.72km,攀升 813m)-->
大雁頂 >--(時長 50min,路長 1.84km,攀升 154m)--> 三角山山頂 >--(時長 1hr 48min,路長 4.95km,攀升 390m)-->
七娘山主峰山頂 >--(時長 57min,路長 5.06km,攀升 15m)--> 新大公交總站

-
【背景資訊】
趁春節假期還未完結,是天又來一些新玩意,想起早於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前已打算去深圳市爬山,可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迫擱置計劃,至今全面通關已逾一年,是時候決心開展大計。深圳市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不過除高樓林立外,亦有不少郊野地方,例如年前確立的「深圳十峰」及其他著名山峰,也是遠足的好去處。趁假期中段非高峰日子,索性先一訪較為偏僻的大鵬半島,登上半島上著名的七娘山、大雁頂,順便寫下首次在深圳登山的盛大行程。

七娘山原名大鵬山,高 870m AMSL,是大鵬半島上之最高點,亦是深圳市第二高峰,其因山上七個秀美的山頭而得名,兀立於碧波之上,時有雲霧繚繞,宛如七仙女出浴。茂密的森林植被和火山地質遺跡是七娘山兩大特點,山脈位於古火山盆地,於晚侏羅紀到早白堊紀,大鵬半島多次火山噴發作用形成了此處的中生代火山地質遺蹟,因其獨立地貎景觀而於 2005 年正式成為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重點部分,同時亦為中國 4A 級旅遊景區。至於大雁頂,高 801m AMSL,乃七娘山脈副峰,同為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一部分,鄰近大亞灣是其特色之一,登上其上,能賞到山海壯景。民間早有「七大穿越」之玩意,亦即一天內同時登遊七娘山及大雁頂,不過因兩山之間並非呈平緩成一直線,而需多次上上落落,因此「七大穿梭」路線甚為費力,是富經驗之遠足人士方能應付。

除地質遺跡外,七娘山及大雁頂亦是「深圳十峰」之二,「深圳十峰」之名源於 2020 年 3 月至 4 月期間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與《深圳晚報》聯合發起的網上投票活動,選出了深圳市內最有代表性十座山峰,依序為梧桐山、七娘山、陽台山、塘朗山、梅沙尖、蓮花山、大南山、鳳凰山、大雁頂及大筆架山。「深圳十峰」特質呈多元化,不管是如七娘山、大雁頂、大肇架山等純天然野外地區,抑或是如鳳凰山、大南山及蓮花山等古色古香的近郊地點,皆納為其中,「深圳十峰」亦是我接下來參觀的目標之一。

深圳市除高山林立,亦少不了長途遠足徑的建設。深圳遠足徑是規劃成全長達 420km 的長途遠足徑,以「三徑三線」為主題,包含長達 200km 的鯤鵬徑、約 59km 的鳳凰徑及 46km 的翠微徑,加上 38.5km 的陽台山環線、38.5km 的馬巒山環線及 18km 的三水線,不過至今仍未全面開通,想要全走仍然是不可能的任務。是次行程由大雁頂至三角山一段路其實也屬於鯤鵬徑尾段的一部分,踏足其上,亦是象徵著向邁新里程的好開始。


【行程詳情】

****前往楊梅坑****
大鵬半島 (屬大鵬新區,行政區劃歸龍崗區) 可能是深圳市內可達度最低的其中一個區域,皆因至今仍未有鐵路接駁,僅能靠路面交通直達,幸而東部公交提供 E11 特快公交路線由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經惠深沿海高速直達大鵬新區,使得即日來回大鵬半島成為可能的任務,特別是自蓮塘口岸開通後,過關後便能夠直接登上 E11 公交,免卻昔日需多轉一程車的麻煩。

其實東部公交另有 E26 路線能往返羅湖區與大鵬半島,不過因並非全程行走高速,而需繞經一部分鹽田區內街,因此車程稍長。但其實特快也是雙面屻,皆因若適逢假日 (尤其是泳季),E11 客量甚多,因行駛高速路線不設企位,故難以在中途站登車,或需多花時間刻意去總站登車。近年政府亦特意開辦大鵬假日專線分擔常規服務,但若人流眾多,仍難免會有麻煩。不過,此情況或會在不久的將來有所改變,因建造中的深惠城際大鵬支線將於 2026 年落成,屆時大鵬新區將與龍崗區及坪山區連接,鐵路將能深入大鵬半島,雖然對於從蓮塘口岸過關之遊客未有直接得益,但相信可分流原本公交車部分的客源。

因路途遙遠,是天決意一大早未夠六時便起床,因平日清晨 B9 巴士不設服務,需先乘車至北區,再轉乘 B7 巴士至香園圍口岸 (對應深圳的蓮塘口岸),約六時八離開元朗市中心,七時二於粉嶺登上 B7 巴士前往香園圍口岸,或因是平日關係,巴士僅約三、四十人乘車,到達口岸過關時亦完全不用排隊,順利地至七時九已來到蓮塘口岸出口,經過便利店時購買麵包,之後便準備去乘 E11 公交。

蓮塘口岸出口鄰近廣嶺公交站,不過此時剛好錯過了一班車,不如索性步行數分鐘至前一個站 (即羅湖體育館) 候車,反正這路線向來客量多,高峰時期尾站隨時無法登車。八時左右終有車來,經高速果然快,八時八已抵達大鵬新區首站之葵涌中心,可是之後仍要經過雷公山隧道及迭福山隧道,燈口多,花近十五分鐘才能來到大鵬中心,之後再經過布新、水頭、南澳來到新大公交總站時已是九時五,亦即由蓮塘至此車程共花近 1 小時 25 分鐘。

由於連接大雁頂之鹿嘴登山口相比連接七娘山大之地質公園登山口交通更為不便,為免離開時麻煩,決定逆走先登上大雁頂,此時先於就近車站轉乘 M274 公交至楊梅坑,候車近 15 分鐘,車程近廿分鐘,到達楊梅坑總站時已為十時正許,亦即單是乘車便花了超過三小時,相比前往東平洲遠足還遙遠,絕對是刷新紀錄。


****登上大雁頂****
日間的楊梅坑遠比想像中熱鬧,是一熱門的旅遊渡假勝地,除有大量商店及民宿營業外,更有觀光車及觀光快艇,其中觀光車及觀光快艇目的地都是位處約四公里外、鄰近是天登山口的鹿嘴山莊,據知因此乃周星馳電影《美人魚》的拍攝地方而變得聞名遐邇。是天所見人流甚多,連觀光車 (車費 ¥13.8) 都大排長龍,亦因此更堅決選擇不乘觀光車,而是以步行方式前往鹿嘴登山口。
 
沿著楊梅坑沙灘及鹿咀沙灘旁之步道走著,邊欣賞美麗的海灣,甚為愝意,感覺亦有點像在西貢半島一帶沙灘行走著,大亞灣三面環山,東面有倚平海半島,北面則有鐵爐障山脈遮檔,規模龐大,相比大鵬半島與香港之間的大鵬灣大得多。著名的大亞灣核電站 (及嶺澳核電站) 正正位處楊梅坑對岸近鵬飛路盡頭,但其實大亞灣的海底生態亦極為豐富,水質潔淨,因而亦吸引大量遊人假日前來遊玩。

走近五十分鐘,終來到登山口前最後一群商店,乃最後補給機會,之後便直接朝登山口進發,入口設有安檢站,需以 X 光機檢查行李及簡單登記姓名與聯絡電話等資料,據了解,每日下午四點後至翌早六點前或雷雨天氣期間皆會封山,遊人無法從正路登山,但已登山的繼續留守一般來說也沒有人理會。

過了登山口,便先沿水務車路一段,此時沿途皆是遊人,極為熱鬧,而此處亦已是鹿雁科考線範圍,整個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共設有兩條科考線,故名思義,即是沿途有指示牌詳細介紹各地質與地貎特色,好讓遊人能在參觀過博物館後實踐所學。不久之後來到一個無人值守的辦公室,此時開始接入無盡的石級,一口氣由海拔約一百米攀升至海拔約八百米的山頂,全程斜度甚高,加上全為石級,是香港境內極為罕見的一種登山徑,縱然是黃龍坑郊遊徑等著名吃力的路線,因拾級時間相對短,走上來也絕對沒有此路線負荷大,難怪才走了一會便有感越來越清靜,不少遊人也是途中趁趁熱鬧,沒打算攻頂,又或需要多次大休才抵達山頂。

登山沿途共經過五個觀景平台,其中三號觀景平台有感最為開揚。或因其地位關係,官方十分著重防火,沿途設有大量滅火設施,亦多次以嚴厲語句警告遊人不要燃火,另外沿途亦不時見有以太陽能光伏板驅動的電線柱,設有閉路電視及陳舊手機充電設備,以及有一些由儲物室改建而成的避雨屋。好不容易,經過將近一個半小時的努力,終成功登上大雁頂之最高點,此時約為十二時五,但山頂僅有一群遊人,遠比預期冷靜。

山頂設有山名木牌及「鯤鵬徑終點」木牌,亦設有 QR 二維碼供連接至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的微信公眾號,可作打卡等玩意。因鯤鵬徑於去年年底才大致成立,此一系列木牌也是近期才換上的。於大雁頂上能欣賞到大鵬半島及大亞灣沿岸景色,是天雖然能見度未算得上極致,但起碼大致天晴,沒錯過觀賞深圳美景的機會。在山頂上逗留逾一小時拍攝賞景及吃麵包補給,後期陸續有遊人登上山頂,部分更是從三角山過來的,看得出也是具經驗之遠足人士。


****由大雁頂走至七娘山****
一時半方離開大雁頂,沿西南脊下降,此時開始接入天然泥徑,大約是明顯小徑,沿途再沒有人工設施,林木間卻不時繫有遠足隊的絲帶,感覺有如平日在香港郊區遊走之體驗。初段急降至海拔五百餘米的山坳位置,斜度甚高,偶有浮沙,頗為滑腳,需小心慢走,沿途亦偶爾遇到遊人。及後開始無盡的上下坡之旅,約五十分鐘路程便走至三角山,遠足徑在三角山之近頂位置略過,不過要攻頂也不難,穿過指示牌後方的直升機坪,不一會便來到滿佈巨石陣的山頂了。三角山據說是因山頂的三座巨石而得名,目測亦的確如是,雖然此山名氣不及大雁頂。但景觀絕不遜色,站在其實,可換個角度欣賞大鵬半島西面地區如東涌等地,另一邊亦能正視大亞灣核電站,更甚是能夠遠眺數十公里外的香港西貢半島及馬鞍山群山,就連蚺蛇尖也看得清楚,待下次到訪蚺蛇尖時嘗試回望大鵬半島,也許又多一個樂趣了。

又逗留近廿餘分鐘,二時八許起步續走至七娘山,原來距離七娘山主峰尚餘約 4.2km 路程,得加快步伐了。離三角山不遠處也是分岔路口所在地,鯤鵬徑指向的是東涌社區,但是前往七娘山要靠西北方直走,沿路不屬遠足徑一部分,卻是資源巡護道/森林防火巡查道,路況依然天然,能回歸大自然懷抱。走著沿途,不時見到零星遊人,也有一些年輕人,但有感其狀況不佳,或許是因是天比預期炎熱吧。沿途經過一個名叫「川螺石」的景點,時間關係從略。中段過澗後便開始急升,斜度甚高,甚為吃力,一直走近一小時,終來到一座叫磨朗鈎的山頭,因山體像石磨上用的磨鈎而得名,不過山頂毅卻見到不少垃圾。

之後再下降一小段後來到最後攀升關頭,應付一段陡坡路後終來到五號山頂平台,此處能回望山下行程起點之楊梅坑,再走至對面山頭,乃四號山頂平台所在地,能看到附近有座具特色的避雨亭,亦開始感到不遠處七娘山主峰之熱鬧氣氛,於是加快步伐走至七娘山主峰,剛好四時半抵達山頂,由離開大雁頂起計,足足走了逾兩個半小時才來到七娘山,雖說中段有停留,但依然是比預期長。整體來說,「七大穿越」絕對比平日在香港常玩的大東山、鳳凰山連走明顯吃力不少,除因初段石級多外,中途需不斷上上落落也是難度增加之關鍵部分。

七娘山作為大鵬半島之最高點,景觀尤其開揚,無論大鵬半島以東、以西皆能一覽無遺,無論大亞灣抑或大鵬灣皆映入眼簾,亦能直視到屬香港特區管豁範圍但卻更鄰近深圳市的東平洲,大鵬半島與東平洲的距離其實僅約數公里,不過若要往來兩地,則要花上起碼四小時之交通時間,絕是有趣。七娘山山體甚為陡峭,其以西南及西北之山脊線皆甚為陡峭,並非一般遠足之級數。此時七娘山主峰上遊人眾多,隱約聽到有的遊人談起花近三小時才抵達山頂,感覺有點驚人。


****離開七娘山****
在七娘山主峰上的觀景平台賞景後,續朝西南走至對面的二號山頂平台,途中經過「火山搖搖石」,意即裂石似如搖搖欲墜,而二號山頂平台上則有一座眺望台,不清楚用途。及後便開始沿主峰科考線下山去,留意下山路入口不在二號山頂平台之西南,而是在主峰與此之間,找對路口便開始沿無盡石級急降近海拔八百米,沿途超越了不少遠足遊人,中段居然見到有大量瓶裝水放著,不過同時附上微信收款碼,原來是以自助形式出售。快步走近 35 分鐘終下抵地質公園登山口,此處設有安檢站及衛生間,因此時已是將近五時半,已到達封山時間,遊人只能離開,不能進入主峰科考線。

時間關係,疏洗後隨即沿地質公園路下降至新大公交總站,其實地質公園路盡頭設有一座地質公園博物館,但博物館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五 09:30-16:30,此時已過閉館時間,難怪沿路不時見到一些疑是職員之人騎機車離開,故亦需小心閃避。沿路邊走邊慢跑近十五分鐘,終回到新大公交總站,剛好見到有 J11 路公交開出,原來 J11 是 E11 的定制特別路線,只往來大鵬半島與羅湖區留醫部,然而此處是旅遊區,候車之人大多數同為遊客,不熟悉此處交通,因此登車時車長需不斷向乘客解釋此安排。

五時九登車,約六時七許方接上高速,七時二抵達廣嶺,經地鐵站橫過羅沙公路後決定去至愛的漢堡餐廳晚膳,及後再過關回去,結束是天精彩的深圳遠足之行。其實大鵬半島的精彩景點實在太多,除自然景點外,還有如地質公園博物館、大鵬所城等文化名村值得參觀,看來若要深度認識大鵬半島,起碼也要分開多次遊歷才能成事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12 午後 香港仔水塘、貝璐道、爐峰峽、龍虎山郊野公園 閒遊之旅

2024.02.12
午後 香港仔水塘、貝璐道、爐峰峽、龍虎山郊野公園 閒遊之旅


漁光村 (漁光道) (起) > 香港仔水塘道 (經香港仔傷健樂園/滙友亭) >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香港仔水塘道) > 松鶴亭 > 香港仔上水塘主壩 > (原路折返) 香港仔傷健樂園 >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香港仔水塘道) > 貝璐道 > 歌賦山里、賓吉道、山頂道 > 山頂廣場/山頂凌霄閣 (爐峰峽) (397mPD) (大休兼吃華堡) > 夏力道 (爐峰自然步道途/晨運徑) (經盧吉飛瀑) > 西高郊遊區 (西高峽) > 克頓道 (經龍虎山郊野公園郊遊區 1 號場、克頓道休憩處) > 旭龢消防局 (旭龢道) > 旭龢道巴士總站 (旭龢道) (終)

出發時間:12:52pm
天氣:天晴 乾燥 吹東風三至五級,氣溫介乎 15-21°C (天文台) / 16-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3.73km (42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漁光道 >--(時長 1hr 56min,路長 3.73km,攀升 98m)-->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時長 2hr 46min,路長 5.39km,攀升 317m)-->
爐峰峽 >--(時長 1hr 45min,路長 3.70km,攀升 0m)--> 旭龢道巴士總站

-
是為大年初三,乃傳統之赤狗日,又稱為「赤口」,因易生口角爭執而不宜拜年,故絕大部分人皆會趁這天外出遊玩,亦因而向來初三也是各旅遊景點人流最多的一日。是天與友人閒遊香港島,取線以簡易輕鬆為主,由香港仔水塘經貝璐道至爐峰峽,於凌霄閣吃華堡後再在暮中經龍虎山郊野公園下降旭龢道,尾段更出乎意料地見到野豬呢!

香港仔水塘分為香港仔上水塘與香港仔下水塘,後者原為大成紙廠私人水塘,建於 1890 年,於二十世紀加高堤壩並與政府達成協定,為鴨脷洲居民每天提供六萬加侖 (約 272 立方米) 食水,但於 1920s 遭政府購下水塘蒹全權擁有,並於上游加建香港仔上水塘,以至兩塘總容量達至 1,259,000 立方米。 現時之香港仔水塘不少設備已遭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並成為法定古蹟,其所在地亦被列入郊野公園範圍,設有多個燒烤區及郊遊地點,而是天所見有不少遊人在閒遊。前往香港仔水塘最快捷之方法為乘港鐵至黃竹坑站,再轉乘 4M 小巴至漁光道口,下車處已是 62mPD,直接沿香港仔水塘道上走至香港仔上水塘主壩之 114mPD 也算輕鬆。

香港仔水塘除了主壩之外,另一很吸引我的特色是野豬數目眾多,尤其是於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近香港仔水塘道路口一處,隔著引水道之泥坡可謂野豬經常露面之處,可能是以我經驗見過野豬機會率最高的地方。記得去年的年初五我曾與友人於此成功賞到野豬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3/01/20230126.html),是天本來也特意希望能承接運氣,再次於此見到野豬,可惜事與願違,抵埗後完全不見野豬蹤影,但不願就放棄,於是在附近逛逛,又折返香港仔郊野公園茶水亭買冰條吃後,才再次來到泥坡位置,怎料一個半小時後還是見不到野豬,相信野豬群或已遠離此地點,再等下去也無補於事,只好決定先繼續行程。值得一提,是天一整個香港仔水塘範圍皆人頭湧湧,尤其是數個燒烤區範圍更是擠滿遊人,有如維園般熱鬧。

沿引水道慢走約四十分鐘,來到貝璐道口,沿路仍見不少遊人,因友人希望能減低難度,決定取經目璐道而非薄扶林水塘道上走至壚峰峽,當轉往貝璐道朝山頂方向上走時,人流隨即瞬減,僅見零星散步及跔步人士。友人速度較慢,花逾一個小時方上抵貝璐道盡頭之休憩花園,接著再沿歌賦山里、賓吉道及山頂道走至山頂凌霄閣,到達時為五時五許。雖然一早便已預期山頂一帶遊人甚多,但萬萬沒想到居然會誇張至水涉不通的地步,X15 巴士候車人龍估計達數千人,而山頂纜車也預期需排隊近 50 分鐘,幸而我至愛的漢堡包店未至於此,馬上內送點我最愛的華堡套餐。

華堡向來賣點是份量大,而且牛肉標榜純澳洲牛肉及火焰燒烤而成,而厚切薯條也炸得格外出色,就連蕃茄醬也與別不同,口感甜美,當然亦絕無失望。價錢方面,顯然已沒有疫情期間之價廉,不過自去年初內部裝修後加價一次,至今也未有再加價,隨著全面通關,相信惠顧旅客人數也大為增加,在此情況下沒有抬高價格,也算是親民了。

吃畢,剛好是日落時分,於是又在餐廳門外圍欣賞金黃落日,是天天色對於賞日落簡直是完美,可惜時間不容許找個更開揚地方,只好勉強在此當作賞過吧。之後便開始下山,沿夏力道走至西高峽,再接上克頓道時天已全黑,沿路下降,遊人依然甚多,或因龍年關係,龍虎山近來也成為城中熱話。克頓道中段有開揚位置可欣賞到維港兩岸夜景,五彩繽紛之燈飾加上環球貿易廣場外的賀年語句,甚為奪目。一直下降至將近克頓道公廁前,居然見到一群野豬,想不到臨尾也有意外驚喜,當然便馬上拍照呢!

開心過後,便繼續下降至旭龢道,但再也沒有見到其他野豬。走至旭龢道巴士總站時剛好見到 13 巴士即將開出,於是登車往金鐘晚膳,結束是天有趣之閒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11 年初二週年慶 之 午後 地塘仔郊遊徑、鳳凰山、昂坪 360 救援徑 之旅

2024.02.11
年初二週年慶 之 午後 地塘仔郊遊徑、鳳凰山、昂坪 360 救援徑 之旅


逸東商場 (起) > 裕東路 > 侯王廟 > 牛凹村 > 石榴埔 > 石門甲 > 石壁凹 > 地塘仔 (法門古道) > 地塘仔郊遊徑 > 舊東涌道 > 伯公坳 (東涌道) > (鳳凰徑段三) 牛塘山腰 > 南天門 > 鳳凰山 (鳳峰) (三角網測站) (934mPD) > 斬柴坳 > 心經簡林 > 昂坪茶園遺址 > 昂坪廣場 > 萬佛殿 (寶蓮禪寺) > 昂坪市集 > (昂坪 360 救援徑/昂坪棧道) 彌勒山轉向站 (567mPD) > 3 號纜塔 (293mPD) > 侯王廟 > 逸東邨福逸樓巴士站 (裕東路) (終)

出發時間:12:12pm
天氣:天晴 吹東風三級,氣溫介乎 16-22°C (天文台) / 16-2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9.39km (134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昂坪)

--
行程概況:
逸東商場 >--(時長 1hr 32min,路長 6.38km,攀升 455m)--> 伯公坳 >--(時長 58min,路長 2.95km,攀升 610m)-->
鳳凰山山頂 >--(時長 21min,路長 1.50km,攀升 2m)--> 心經簡林 >--(時長 25min,路長 1.76km,攀升 9m)-->
昂坪市集 >--(時長 1hr 36min,路長 6.22km,攀升 259m)--> 裕東路

-
2016 年 2 月 9 日 (丙申猴年大年初二) 是當年鳳凰山之旅開展的日子,亦是遠足大計正式開始之日,自當天起養成恆常登山之習慣,八年過去,累積近 820 個行程,同一個夢想至今仍在追求,是一件殊不簡單之事情。數年前我將年初二定為週年紀念日,若天氣許可,盡量也重遊當日登鳳凰山之路線以作紀念,選擇農曆而非公曆作紀念日之原因是因農曆年初二必定是公眾假期,對於週年慶行程較有保障。是年依舊取地塘仔郊遊再徑接上鳳凰徑段三登上鳳凰山,之後下降昂坪趁趁熱鬧,再沿昂坪 360 救援徑步回起點作結。

將近十二時二抵達逸東商場,穿過商場,順道看看地下商店之營業狀況,記得八年前首行之前,曾於商場地下的「好悅粥麵茶餐廳」午膳,然而不久後餐廳即遭轉租並改為「世窗冰室」,至今原來已再度轉租予連鎖集團經營「牛奶冰室」,其實就連商場外一間價廉士多亦已經結業,最有回憶的地方也遭改頭換面。穿過商場後步往裕東路,是次決定來點新意思,不沿松滿路及松逸街直走,而改為先一訪侯王廟,古廟全天開放,見有人員打理,門外則有大量燒香及炮仗之痕跡。

參觀過後,直接沿村徑步往牛凹村,此村落也是首次到訪,但民居不多,之後橫過東涌河,再走至石榴埔,留意到一整個東涌谷 (尤其是東涌 42 區一帶) 已因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而改頭換面,昔日的自然景觀不再,以工地範規模來看,恐怕不久之後石門甲也難逃繁囂之感。沒有深入石榴埔村,直接穿過工地再覓路步往石門甲,再次踏上熟悉的道路,並續上走至石壁凹,最高處乃東涌羅漢寺所在地,除疫情期間外,每年逢春節皆開放,是天也見大門長開,據聞內裡有素菜吃。

沿法門古道上走至地塘仔,不久左轉接上地塘仔郊遊徑,再走逾兩公里才抵達舊東涌道,沿途不時上上落落,其實沿此上抵伯公坳確實比直接沿東涌道上走路途長不少兼較為費力,不過當年心態是既然遠足,倒不如避過車來車往的東涌道,此習慣亦一直保存至今。沿地塘仔郊遊徑走著,沿途見零星遊人,或因晴空萬里,感覺與八年前的那次很相像,彷佛夢境再重現。直至接回舊東涌道,再沿已棄用近 15 年的舊車路上走數分鐘至伯公坳,此時已將近二時正。

來到伯公坳,頓時變得熱鬧,馬上接上鳳凰徑段三登上鳳凰山,這次晴空萬里的天色,與八年前若出一轍,沿途雖不時見到遊人,但感覺相比八年前那次清靜,尤其是本地遊人確實有所下降,反而大陸遊客似乎有所增加。去年開始,牛塘山附近的木亭重現,是繼 2017 年超強颱風「天鴿」吹毀舊木亭後再次重建而成,令情景與八年前更為吻合,唯獨近山頂之自動氣象站也早於數年前已拆除至今。沒刻意谷速度下,花近 58 分鐘上抵山頂,由逸東商場上抵鳳凰山山頂也僅是兩個半小時左右的事情,相比 2016 年初登時所花的 4 小時 10 分大幅滅少四成時間。

將近三時,鳳凰山山頂遊人不少,甚為熱鬧,但仍然感覺未有八年前般人多,至於天氣就不用說,印象中八年來的年初二,首度再現晴空萬里,雖然 2021 年的年初二天色也是大致天晴,但畢竟仍有雲,至於其餘年份,則不用說,是多雲甚或是潮濕大霧。論氣候,是年的確有如 2016 年的影子年,先是一月下旬的濕冷寒潮時間相近,繼而是年初二天色也與當年吻合,為此週年紀念加添特殊意義。鳳凰山有如我的初戀情人,在同一個地點中,陽光依然溫柔,山脈依然巍峨,難免容易令人幻想當年勇。回憶過去畢竟是甜美的,雖然回到過去是沒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有誰會不想?我也多希望能夠再一次走在當年的關頭,再次理智地為自己選擇前路,要是當年懂事,不沉溺於令人喪失理智的歪風氣,又或是早一點遇上我的「初戀情人」,大可不用浪費那麼多無謂時間去追逐毫無意義的寄託,並換來損手爛面的結局。

回歸現實,回憶既成便不能重寫,也不能重現,八年印記畢竟是實在的,但也是難以抓緊的,縱然一直都在同天空下,但起碼周遭景觀的變遷,也會不斷將一個人從回憶中敲醒。站在同一個位置細賞機場及東涌全景,感覺既是深刻,又是陌生。這八年間,除了遠足大計之外,為大嶼山留影也是我另一個小任務,2016 年初正好是我深入研究東涌新市鎮發展之時,當時幾乎每日穿梭在東涌區各街道之間,盡可能將回憶留存。自那年起,熟悉的新市鎮面目中不時也加插零星新建築,好比是八年前仍在發展的東涌 26 區、39 區、51-56 區以至是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後來都逐一成了全新又陌生的小區,當年的東涌本來仍是全港發展步伐最慢的一個新市鎮,區內人口多年維持僅約十萬,就在我開展大計後不久,遲來的東涌新市鎮大型擴建計劃也同步開始。

八年後回到原點,看到的是很多當日沒有的建設,但畢竟一個具活力的城市,難免需要配合時代而作出改變,當日聽到東涌新市鎮於中長期將容納 26 萬人口時,一聲嘩然落下,至今迷底卻已陸逐解開,發展已成事實。如今,我的關注重點早已轉移至元朗及北區鄉郊地帶,不斷為該區之鄉郊作最後留影,彷彿又是新一個循環之始。八年之間,經歷了一個公開考試、兩個閏年、無數的學業與工作經驗,以至是來回地獄再折返人間的非凡經歷,雖說不上是何等轟烈,但絕對不容易。記得兩個八年之前,是我人生中首次歷盡慘敗的一年,所憾少不更事,放棄了所有機會,留下畢生悔恨。一直熬至 2016 年才遇上這段神聖經歷,起碼讓人生重新上色。如果八年真的是屬於我的一個循環,那麼在 2024 年,又或是甲辰龍年,會否是我人生的另一個重大轉捩點?

反正不趕時間,在山頂逗留逾一小時方下山去,花近 21 分鐘下抵心經簡林,再走至昂坪廣場,每逢春節年初一至四皆是昂坪人潮最多的日子,善信爭相前來參拜,亦有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昂坪市集及 360 纜車亦因而特別延長服務至晚上八時,而佛誕雖是另一個能在昂坪見到如此熱鬧的節日,但起碼也未有如此安排。內進寶蓮禪寺走一轉,順道參觀一下萬佛殿,不禁令我想起沙田的萬佛寺,而外邊則設有齋點心售賣,光顧遊人也不少。

參觀過後,穿過昂坪市集,如預期一樣人頭湧湧,纜車更要輪候近 90 分鐘。之後便踏上昂坪 360 救援徑 (亦稱昂坪棧道),初段急升至近 567mPD 的彌勒山轉向站,頗為費力,但沿途能賞到黃昏的海景,令人為之一振。之後便快步下降,此時開始遊人數量大減,乾燥天氣下沿棧道下降僅是費力,但沒難度可言,不至於兩年前那次在雨中夜行,有如步步為營 (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2/02/20220202.html)。

快步走至 3 號纜塔時已是將近六時,下降東涌途中再次迎來開揚的機場及東涌全景,能以另一角度欣賞舊日熟悉的地方,之後急降東澳古道時嚇見紅脖游蛇,幸而沒踏中。及後再沿古道走回侯王廟,經過侯王橋時留意到東涌河長滿了藻類,異味極濃,相信與東涌谷工地平整工程截流有關。最後快步回到裕東路,馬上乘車回東涌市中心晚膳,快餐店的人流幸而沒預期中多,以此為是天有趣之週年慶紀念行作結,

-- 行程相簿請瀏覽:
https://photos.app.goo.gl/FsKik5tejZw7AbAZ7 或

2024.02.10 大年初一寒冷下 午後 長洲北眺亭 閒遊賞日落之旅

2024.02.10
大年初一寒冷下 午後 長洲北眺亭 閒遊賞日落之旅


長洲渡輪碼頭 (起) > 長洲海旁市集 (新興海旁街) > 北社海旁路 > 冰廠路 > 長貴路 (經長貴邨及桂濤花園) > 大貴灣 > 長北路 > 北眺亭 (96mPD) > 長洲食水配水庫公園 > 長洲基督教墳場 > 北社新村 > 北社長利遊樂場 (長利公園) > 北社天后廟 > 長洲北帝廟遊樂場/溫浩根護理安老院 > 長洲海旁市集 (新興海旁街) > 長洲渡輪碼頭 (終)

出發時間:4:36pm
天氣:天晴 天氣寒冷 吹微風,氣溫介乎 14-18°C (天文台) / 16-2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4.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4.29km (10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沒有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冰廠路、長貴路)

--
行程概況:
長洲渡輪碼頭 >--(時長 1hr 14min,路長 2.44km,攀升 95m)--> 北眺亭 >--(時長 36min,路長 1.50km,攀升 0m)--> 長洲渡輪碼頭

-
踏入甲辰龍年大年初一,先恭祝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財源廣進,萬事勝意!

對我而言極難忘之癸卯兔年終於也正式告一段落,雖然回憶漸遠,但日子還是要過,作為春節首日,是天一如往年會友於大年初一於長洲閒遊。與去年一樣,天色出乎意料的好,黃昏時分更能夠賞到耀目的日落,因此行程雖簡,卻有上佳體驗。

開始行程之前,先在長洲海旁市集逛逛,這裡每逢新春,長洲海旁都會擺滿小販檔口,擠滿吃東西的遊人,熱閙得很,特別是下午二時後,或因大部分人拜完年,有空出去逛逛,市面明顯變得熱鬧。據是天所見,部分往年有擺賣的小販未有再出動,反而加入了一些新來的經營者,至於部分傳統小店,如經營特大魚蛋的,也有營業。

玩畢,便起行上登是天唯一目的地之長洲北眺亭,沿北社海旁路及冰廠路接上長貴路,沿途見不少單車友,亦有不少村狗走出來享受日光浴。道路沿岸乃沙灘,水深不宜遊泳,不過坐在旁邊賞景思考人生卻是適合不過,配合此時之明朗天色,實在是難得的放鬆機會。 經過大貴灣後,轉上長北路,沿途有數個寮屋區入口,部分位置有村狗,但未有發惡,沿途亦見不少遊人。

一直上抵北眺亭時約為五時七,在北眺亭能直視長洲以南、芝麻灣半島、港島西面及南丫島一帶,亦能觀賞到在後之大嶼雙峰,同時,會見到對面之長洲北頂 (100mPD),在其上有一座民航處導航站。值得一提,本來長洲北頂仍長洲最高點,不過因為該處是禁區,遊人無法進入,因此北眺亭 (96mPD) 成為遊人能踏足之長洲最高點,逗留時見到一些麻鷹 (黑鳶) 在天上飛翔,下望東灣仔亦見有遊人及狗隻,而北眺亭內則有三名大陸旅客在閒談。

一直待至約六時一,金黃落日徐徐降落在海面之上,本以為是天煙霞稍多會影響觀賞日落,最終視覺效果遠比預期完美,實為精彩。 回想過去數年,曾於 2018、2021 及 2023 年的大年初一皆在此成功賞到日落,而 2019 及 2022 年大年初一則因多雲而觀賞日落未果,2020 年大年初一更持續降雨,實為掃興。 見證著甲辰龍年首個日落,有如去年一樣之景象,令我不禁期許來年能繼住開來,將癸卯兔年美好的事情延續下去。

約六時二許,落日消失在半空中,亦是時候開始起程下山,沿另一條路返抵長洲海旁市集,這條路較為直接,取道長洲食水配水庫公園、長洲基督教墳場及北社新村,沿途亦見零星遊人。慢行約廿分鐘便能下抵長洲北帝廟遊樂場,亦為每年一度搶包山比賽之舉辦地點,尚記得 2019 年及去年也曾兩度觀賽,剛好這兩年也是我人生最為難忘的其中兩年,於五月份舉行的長洲太平清醮剛好亦配合我在作戰後喘息一下的時機,故此無論多費神,也選擇前來同樂一下。在未來的日子,究竟這份玩意應當繼續抑或劃上休止符,就留待三個月後再作決定吧。

及後回到海旁市集,剛上七時正的快船離去,再到北角晚膳,結束是天新春短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09 除夕日寒冷下 午後 東心淇、東心淇山、赤鹿走廊、大枕蓋 之旅

2024.02.09
除夕日寒冷下 午後 東心淇、東心淇山、赤鹿走廊、大枕蓋 之旅


屋頭 (北潭路) (起) > 土瓜坪 > 東心淇 > (小徑往) 東心淇山 (165mPD) > 麥徑段二 (近 M046 標距柱) > 赤徑 > 赤鹿走廊 (經北坑) > 鹿湖郊遊徑 (近 C5303 標距柱) > 鹿湖高原 (鹿湖郊遊徑 近 C5306 標距柱) > 大枕蓋 (三角網測站) (409mPD)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2:14pm
天氣:多雲 天氣寒冷 有一兩陣微雨,氣溫介乎 12-14°C (天文台) / 9-18°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83km (84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屋頭 >--(時長 42min,路長 3.28km,攀升 119m)--> 東心淇 >--(時長 36min,路長 1.96km,攀升 172m)-->
麥徑段二 (近 M046 標距柱) >--(時長 1hr 36min,路長 6.36km,攀升 517m)--> 大枕蓋 >--(時長 41min,路長 2.85km,攀升 17m)--> 鯽魚湖巴士站

-
是為歲晚除夕日,與去年一樣,於年卅選擇去遠足 (去年除夕行程詳見 https://lantauexplorer.blogspot.com/2023/01/20230121.html),更巧合同為超級無敵大日子,皆因八年前的這天 (2016 年 2 月 9 日) 乃首次登上鳳凰山之日,遠足大計自此萌芽,至今八年過去,累積近 820 次行程,實為一個盛大回憶,絕對值得好好紀念一下。想了一想,西貢半島近位處高塘口、赤徑口與大灘海之間的岬角有一個小村落是從未到訪過的,名為東心淇,不如趁是天去解鎖一下吧,之後再循例趁吊鐘花開花時節登上大枕蓋,以賞花作為癸卯兔年之結。

前往西貢東郊野公園車程頗長,將近二時三才抵達屋頭,下車後隨即起行,沿水泥路下降土瓜坪,沿途居然見到一名遊人。土瓜坪位於大灘海高塘口最深入之地,附近海灣長年風平浪靜,而土瓜坪村雖然已沒有常住居民,但附近一帶荒田見到有開闢過之痕跡,亦有小數村屋外牆有打理過蹤跡及貼上揮春,附近樹林中則發現有獮猴活動。之後續走往東心淇,前往東心淇最簡單之路是沿海邊的破舊村徑,相信為昔日村民進出的其中一路,唯日久失修,不少位置皆已破爛,繞過內灣深處紅樹林後不久便來到東心淇村範圍。

東心淇村內以舊屋地為主,近碼頭一帶乃兩座傳統兩層高的建築,而靠山亦有另外三座三層式的新界豁免管制屋宇,相信為後期建成或重建。是天仔細察看各處,觀察一下屋外的電錶,有理由相信整個村落皆已沒有常住居民,其中三座三層高建築,僅其中一座之地下為「香港山旅學會」之訓練基地,其餘各單位皆為長期空置,亦相信近數年鮮有人回來打理,而近碼頭一帶則作為水上活動中心,相信僅泳季才有人前來。

是天村內一人都沒見,異常冷清,這也可預期,皆因東心淇位處實在過於偏僻,甚至比鄰近的高流灣可達度更低,高流灣起碼有固定街渡服務,而東心淇則只能倚賴快艇等出入,若要常居於此,相信擁有一艘快艇是必需的,皆因即使願意每日步行五十分鐘至屋頭再轉車上班,亦要考慮搬運大型電器或用具時之困難。而東心淇碼頭一帶景觀開揚,能遠眺黃石碼頭一帶,見到不少人在對上營地露營,海上亦見有四人在玩滑浪風帆,

在村中逗留近半小時後,便開始取道登上東心淇山,沿村徑折返一小段後左轉接入小徑,小徑路肧明顯及路況良好,相信也有不少遊人行走,大部分景觀被植物阻檔,僅少處可觀看赤徑口東岸、狐狸叫一帶的魚排,一直上走至最高點便是東心淇山山頂 (165mPD),沒任何地標,及後隨即沿路下降麥徑段二,直接接回近 M046 標距柱之三岔路口,此時居然再次見到遊人,不過卻是放狗的外籍人士。之後快步衝下去赤徑,或許因除夕關係,異常冷清,士多雖然有人在,但也沒打開門。此時已為四時三。

及後轉往赤鹿走廊,對上一次行走已是十二月初的「香港黃金百里」賽事期間,經歷過密集式訓練,已不再覺得此段吃力,不過此時卻下起一陣微雨,所幸雨勢不大,否則此段會變得相當滑腳。一口氣上走並接回鹿湖郊遊徑,再經「百步梯」上走再走往鹿湖高原,由赤徑起計走近一小時方來到登上大枕蓋之路口。

沿徑上走,不久後即進入大枕蓋其中一個最引人入勝之景點。大枕蓋最廣為人知相信是山上之吊鐘花,其為一種只出現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杜鵑花科植物,常生於有一定海拔高度的位置,每年一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開花,外形獨特,色彩艷麗,故此在境外市場上大受觀迎,在香港則受林務條例所保護,只供欣賞,不能採摘。自 2018 年起,每逢新春前我也盡可能到訪一次大枕蓋賞花迎春,是年由於春節來得較遲,亦成為近年初春最遲來訪的一次,但或因是年寒冷日子較多,花似乎開得較茂盛,所憾是天天色不佳,欠缺陽光映照下而顯得稍為失色。

沿路上走至大枕蓋山頂沿途多處皆有吊鐘花,正好作為除夕遊年宵市場外之另類賞花玩意,不過此時再次下起毛雨,唯影響不大,將近五時八終上抵大枕蓋山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兼景覯開揚,唯獨天色不佳兼風勢頗大,還是不宜久留。最奇怪的是,整個大枕蓋山頭居然連一個遊人都不見,異常清靜,相信除是天為除夕日之外,天色不佳及天氣寒冷亦是主因。

五時八許便開始下山去,至中段亦見到一群開茂盛的吊鐘花,之後便快步下抵萬宜坳,尾段約三年前遭官方修葺過的泥級再度惡化,大量木板破損,想不到是如此脆弱。及後再沿車路下降北潭路,抵達巴士站時為六時四許,有幸僅等了四分鐘便有小巴來,約 13 分鐘車程便返抵西貢市中心。是晚西貢市中心可能是我近年見過最冷清的一次,碼頭外幾乎無人,連位處萬宜遊樂場的年宵市場亦沒熱鬧感覺,相比其他地區實在差得遠呢。參觀過後再乘車至彩虹晚膳,正式結束癸卯兔年最後一個有趣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4.02.03 午後 大涌口至大窩口 (經曲徑山、兔仔許願石、筆架山、九龍水塘) 之旅

2024.02.03
午後 大涌口至大窩口 (經曲徑山、兔仔許願石、筆架山、九龍水塘) 之旅


大涌口巴士站 (西貢公路) (起) > 曲徑山寮屋區 > 水務通道 > 引水道 > 北港古道 (經竹林隧道) > (麥徑段四) 茅坪坳 > 打瀉油坳 (469mPD) > 尖尾峰腰 > 麥徑段四 M093 標距柱 > (小徑往) 兔仔許願石 (494mPD) > (衛徑段四) 東洋山 (舊標) (532mPD) > 大老坳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山氣象站入口 (547mPD) > (麥徑段五)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雞胸山腰 (416mPD) > 獅雉坳 > 加特坳 > 九龍坳 > 鐵路坳 > 筆架山觀景台 > 筆架山 (三角網測站/進場著陸二次監察雷達站/發射站) (450mPD) > 龍欣道 > 楊梅坳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 大埔公路 > (麥徑段六) 九龍水塘 (金山路) > 走私坳 (金山路) (264mPD) > 金山路盡頭迴旋處 > 引水道 > 養生亭 (金石徑) > 石梨坑村 > 石排街、大白田街、石蔭路、石宜路 > 和宜合道、昌榮路 > 油麻磡村 (油麻磡路) > 傳屋路 > 鹹田村、河背村、關門口村 (國瑞路) > 港鐵大窩口站 (國瑞路公園) > 大窩口商場 (終)

出發時間:1:20pm
天氣:多雲 高地有霧 吹偏東風三級,氣溫介乎 16-21°C (天文台) / 18-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5.57km (128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石梨坑村) 及野狗 (金山路)

--
行程概況:
大涌口巴士站 >--(時長 1hr 4min,路長 4.55km,攀升 492m)--> 打瀉油坳 >--(時長 38min,路長 2.54km,攀升 172m)-->
兔仔許願石 >--(時長 38min,路長 4.07km,攀升 124m)--> 沙田坳 >--(時長 1hr,路長 4.41km,攀升 323m)-->
筆架山山頂 >--(時長 29min,路長 3.10km,攀升 4m)--> 大埔公路 >--(時長 39min,路長 3.81km,攀升 124m)-->
石排街 >--(時長 34min,路長 2.94km,攀升 38m)--> 大窩口商場 

-
受廣闊雲帶影響,是天稍為潮濕及多霧,是時候暫停穿林,想起已有好一段日子未有玩過「似名地方連成一線」的玩意,倒不如趁是天承接這玩意。自 2021 年的「九龍站至九龍坑」、「沙頭角至牛頭角」及 2022 年的「尖鼻咀至尖沙咀」行程後,相隔逾一年,是天再戰「大涌口至大窩口」,共通點皆是以遠足的方式貫穿城鄉之距,往返截然不同的繁華都市與靜謐鄉郊。

大涌口位處西貢區,乃鄉郊地帶,主要是園藝場所的集中地,亦有不少寮屋,附近更設有高爾夫球及網球學院。而大窩口則位處荃灣新市鎮,早年已有原居民聚居此地,六十年代起開發成高密度住宅區,隨著荃灣新市鎮於 1985 年分割成兩個行政分區,大窩口南北兩處亦有趣地分別歸為葵青區及荃灣區。交通方面,大涌口主要靠西貢公路出入市區,遠離任何一個鐵路站,而大窩口則正正處於荃灣綫沿途站之上,1982 年落成啟用至今,加上位置青山公路 — 葵涌段兩側,有大量跨區巴士路線途經,可算是交通極為便利之一處。兩地分佈在香港東版圖之東西兩側,唯獨緯度卻巧合地幾乎完全一樣。

一時四於大涌口出發,沿月前走過的曲徑山寮屋區上接水務通道,簡單直接兼安全,沿途狗隻皆是鎖在屋內,之後再沿引水道走至北港古道,沿古道上走至茅坪坳沿途終見到遊人。之後踏上麥徑段四,一口氣上走至打瀉油坳,此時已將近二時五,其實由大涌口經三塊田直登此處路程更短,只是車路盡頭之「黃牛山一號」獨立屋常放惡狗出來,威脅甚大,情願繞道也盡可能也避開該處。之後沿路走,至尖尾峰腰時居然見到吊鐘花,但沒時間細賞,直接走至 M093 標距柱一帶接上隱徑上登東洋山,沿途經過是年吉祥物之「兔仔許願石」。

剛巧是為 2 月 3 日,乃是立春前最後一日,某程度上可理解成一年之結,再一次憶起自癸卯兔年之初 (2023 年 2 月 5 日) 首臨此處後,在學習路途上接二連三經歷覆天覆地之變化,彷彿有種魔力,能當真使願望應驗。其實對我來說,每逢兔年皆不簡單,上一個兔年更是我在學業路途上一敗塗地的時日,這個兔年則是起死回生之年,雖然距離成功路上尚有好遠,但起碼也成為了歷來最充實的一年。 適逢兔年最後的最後,難得能再一次親臨此地來一個道別,畢竟兔年即將便得結束,展開龍年下一個循環。再奇妙的旅程畢竟也有終結的一日,再多的不捨,也只能讓其成為回憶的一部份,在某日迷失之時,但願能再一次提醒著該振作的理由。

賞畢,便續登上東洋山,再下降大老坳,或因大霧關係,居然沒其他人登上東洋山。之後沿飛鵝山道走至扎山道觀景台,再沿沙田坳道下降沙田坳,等了這麼久終能有風景可賞。時間關係,未有逗留吃東西,直接沿麥徑段五泥徑上走經雞胸山至筆架山,再下降鷹巢山自然教育徑,沿途偶有慢跑,因此五時七便來到大埔道,算是追回一些進度。踏上麥徑段六,於遍佈獮猴的金山路上穿梭,仍見不少餵猴人士,偶然也見野豬及野狗,更難得首見兩頭金毛獮猴。快速沿路走至盡頭,下接引水道,再經金石徑下降石梨坑村,不過石梨坑村最尾的轉彎位置有數頭村狗走了出來,此時雖仍未入黑,但也難免有點嚇人。

下抵石排街,代表已完結山路部分,接下來沿車路下降,沿和宜合道走至昌榮路時轉往油麻磡路,此時天已入黑,穿過一些村落、住宅及工業地帶後來到國瑞路,再走一小段便來到港鐵大窩口站,此時已是六時八了。不過,大窩口佔地其實很廣,不如橫過青山公路 — 葵涌段,深入大窩口住宅區,順道在大窩口商場吃個晚飯,結束是天有趣的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