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 酷熱下操山 樂善行 (長線) 之旅

2018.07.31
酷熱下操山 樂善行 (長線) 之旅



北潭涌傷健樂園 (起) > 麥理浩徑起點 > 萬宜坳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 (上窰郊遊徑) > 曝罟灣營地 > 上窰民俗文物館 > 北潭涌復興橋 (龍坑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 (北潭路) > 北潭郊遊徑 (經北潭凹郊野公園管理站) > 北潭凹 (北潭路) > 赤徑 > 大浪坳 > 大浪村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西灣亭 (西貢西灣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北潭涌傷健樂園 (終)

出發時間:1:36pm
天氣:天晴 酷熱,氣溫介乎 31-35°C (天文台) / 30-48°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4.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7.86KM (80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浪村及鹹田灣)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28218476

-
由於早前已決定一戰狗年樂善盃 (長線),
不過卻從未正式試走一次全條長線,
因此是天決定選樂善行 (長線) 作為操山路線。

忽然記得,去年七月最後兩天去了西貢創興宿營,
當時受廣東地區的下沉氣流影響,極度酷熱,更破了七月份紀錄,
而今天七月最後一天雖然沒有上次的熱得厲害,不過仍然是酷熱天氣,
湊巧同樣是去了西貢東,又是熱爆的天氣,感到有所巧合。

是天約中午時段出發,
幸好車程十分暢順,'
到達北潭涌時近一時半,
拍了一會照便正式起行了。
首半段為取道麥徑段一及上窰郊遊徑,繞擺頭墩半島一圈 (小圈),
路況良好,有一半是柏油路,一半是泥徑,
可是當時天色放晴,正值午後最炎熱之時期,
在這之下操山可謂艱辛,幸好還算有一點風。
亦因為高溫,有些路段放慢了步速,
最終用了近一小時八分左右才走完這小圈。

完成小圈,便到大圈,
先沿北潭路及北潭郊遊徑到達北潭凹,
再逆走麥二,經鹹田灣及西灣,
到達吹筒坳。
北潭凹後的路段,相對前三分一段,可謂輕鬆得多,
除路況外,這或許與當時氣溫稍為下降也有點關係。
在鹹田灣士多路,更碰見很久沒見的士多老闆。

過了吹筒坳,
沿下路登上西灣亭,
想起自己已有一年多沒有走過這路了,
畢竟平日自己計劃行程時,多採道上路 (近螺地墩) 往返西灣亭及吹筒坳,
下路路況雖較好,全段是柏油路,
但因不停繞圈關係,距離卻多近一倍。

到達西灣亭,已經過了三個半小時,
幸好此後的六公里路相對輕鬆,落斜為主。
最後以四小時二十三分的表現返回北潭涌終點,
完成這次操山之旅,
包括在北潭凹唯一一次五分鐘小休及其他拍照時間,

樂善行的路線,坦白說算是很輕鬆的,
沒有明顯的登山段,也沒多少石梯要撐,全程可跑性高,
亦是我操山這麼久,第一次遇到可跑度最高的路線。
時間方面,雖未算理想,但考慮到炎夏,已是這樣。
只好期望入冬後會,表現上會有突破性進展吧。
其實,短越野賽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隨時輕鬆全走一次試路。
相反若是 100KM 那些,相信平日沒多少人會願意走足 100KM 作練習啦。
當然,我還有一個操練大計,就是鳳徑全走,當然就留待入秋後才玩吧!

-
詳細時間表 (以四捨五入計算):
北潭涌傷健樂園 - 北潭涌復興橋                 1hr 8min
北潭涌復興橋 - 北潭凹                                   37min
北潭凹 - 西灣亭                                       1hr 53min
西灣亭 - 北潭涌傷健樂園                                45min

總計                                                        4hr 23min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18.07.29 酷熱大刀屻之旅

2018.07.29
酷熱大刀屻之旅


華明邨 (起) > 畫眉徑 > 箕勒仔 (三角網測站) > 北大刀屻觀景台 (木亭) > 北大刀屻 (三角網測站) > 大刀屻 (三角網測站) > 微波發射站 > 白牛石 (嘉道理農場) (林錦公路) (終)

出發時間:12:57pm
天氣:天晴 酷熱 部分時間多雲,氣溫介乎 32-34°C (天文台) / 29-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9.80KM (76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又是一個酷熱的星期天,
本打算大刀屻及大帽山連走,
可惜途中出了阻滯,
導致終無法完成大帽山部分。

午後從粉嶺出發,
登北大刀屻有多條路線,
其中經箕勒仔的典型走向,也有兩條分支,
一是從蓬瀛仙館,經蝴蝶山登箕勒仔,
另一則是從華明邨後,經畫眉徑登箕勒仔,
後者梯級多,雖直線距離較前者短,但因斜度較高,顯得較吃力。

是天天氣確實不與我預期一樣,
儘管早知道天氣酷熱,
但卻沒有預計過竟然前半段會全程沒風,
尤其登北大刀屻途中,真的連一滴風都沒有,
但我在登箕勒仔一段為達到操練成果,一口氣耗了很多力氣,
加上出發前吃得太飽,肚子飽脹,
令我在登北大刀屻途中不得不多次停下來休息,
臨到達北大刀屻前,更忍不到木亭大休了廿分鐘,
耽誤了不少時間。

過了北大刀屻,
山勢漸見平緩,加上休息充足,
之後的行程不見得特別吃力。
是天天氣雖熱,但能見度高,
沿途皆能見到新界東北、西北以至深圳的風光美景,
甚至連大帽山也能看到,
算是我走大刀屻遇上最好天的一次。

過了北大刀屻,約走四十分鐘便到達大刀屻主峰,
見到一大群年輕人在打卡,
匆忙拍了幾張照片後,便繼續行程,
來到大刀屻最兇險的一景 — 鐵索棧道。
是次還難得邀請山友幫我拍到數張照片。

過了大刀屻數個副峰,
便朝白牛石方向下山,
到達林錦公路已近四時八,
計算過根本沒可能輕鬆續登大帽山,
於是只好放棄續走,
改為乘車去雷公田一遊兼到農場鮮奶吃喝一下,
反正好久也沒有喝過那邊的奶了。

真想不到,到達農場鮮奶時,
大多數的甜點早已賣清光了,
幸好特色牛奶雪糕及自家鮮奶還有存貨,
於是便點了這兩個特色食品,另加一碗雪菜撈烏冬。
嘩,這個雪糕大概是我畢生吃過奶味最濃郁的雪糕,
果然名不虛傳。

賞畢小食後,
便沿引水道離開,邊走邊賞日落下的觀音山,
及後沿荃錦公路,石崗軍營外走至上村球場,
再轉乘巴士回到大埔結束行程,
到達大埔後,我還忍不住要吃十八件麥樂雞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18.07.28 酷熱下大嶼西南 (鳳七替代路線及鳳八) 之旅

2018.07.28
酷熱下大嶼西南 (鳳七替代路線及鳳八) 之旅


大澳巴士總站 (起) > 大澳海濱長廊 > 番鬼塘 > 牙鷹角 > 大澳觀景台 > 牙鷹山腰 > 萬丈布石澗下游 > 分水坳 > 大磡森南坳 > 深坑瀝 > 分流頂 > 狗嶺涌引水道/大浪灣引水道 > 宏貝道 >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終)

出發時間:2:32pm
天氣:天晴 酷熱,氣溫介乎 30-32°C (天文台) / 28-4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55KM (72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又是等了五天才難得遇上的好天氣,
因此亦把握機會,
到了一個最近想去徒步的地方 — 大嶼西南。

是天路線是臨時改道後的新鳳凰徑段七及鳳凰徑段八,
亦是 LT70 比賽的其中兩段,全長近 18KM,佔全段約五分之一;
總攀升達 720 米,佔 LT70 全段約五分之一。
第二次走這段了,亦開始覺得沒想像中難。

正午進餐後便出發前往大嶼山,
可是基於往大澳的巴士大排長龍,
而是天公司又沒有安排加班車,
最終等了近 40 分鐘才能登車,
嶼巴的發車安排果真有點難以捉摸。
亦因如此,到達大澳時已近下午兩時半。

由於晚了到達起步點,
因此只好加緊步伐以求完成是天行程。
起段由大澳經番鬼塘到達牙譍角一段尚算舒適,
但一踏上登牙譍山的路,始感吃力,
皆因是天不單天氣酷熱,陽光直射加上無風,亦令行程更為艱辛,
不過最後亦幾近一口氣登上牙譍山腰的最高點,
看著新換的運動手錶,訓練成效不經不覺飆升至 5.0,既驚又喜,
可見夏天可不用真的跑起來,也叫做操山去了哈!

穿過牙譍山後平原及萬丈布石澗下游,
再上攀至分水坳,沿途見到數人,
之後沿大磡森南坳,走往深坑瀝、分流頂方向,
是次更特別留意對面不遠處的桂山島,那是一個由珠海市管轄的地方,
香港特區土地與大陸土地之隔,亦只是寥寥五公里。

到達大浪灣引水道,最艱辛的一段完結了,
徐徐步向狗嶺涌路口,
此時已近五時八,
亦即用了二小時五十分鐘才慢走完新鳳七,
在這麼炎熱的天氣下慢走,雖時也差不多這樣子啦。
全長近十二公里,上攀 669 米,
相比舊鳳七長了近兩公里,上攀多了近 368 米。

由於距離天黑尚有一個多小時,顥然不夠加料,
因此只好按原定計劃沿引水道走至石壁水塘,乘車離去,
沿途見到鳳凰山被雲蓋住了,
遠方積層雲既低又厚,就連日落都沒可能看見,
這兩個星期常常都是這樣的。

最後,巧合地遇上空載的 11A 巴士,由外籍司機駕駛,
於是便做了第一個客,乘車返回東涌,結束是天行桯。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18.07.22 傍晚 烏溪沙海旁短遊

2018.07.22 傍晚
烏溪沙海旁短遊


鞍駿街 (起) > 鳥溪沙沙灘 > 烏溪沙公眾碼頭 > 長徑村 > 渡頭灣 > 渡頭村 > 耀沙路 > 烏溪沙路 > 利安邨 (終)

出發時間:6:57pm
天氣:天色明朗 有雲,氣溫介乎 29-30°C (天文台) / 27-3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84KM (1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這天為了試搭西貢 9A 小巴,
不得不提早結束行程,
返回西貢市中心,吃個麵後才差不多六時左右,
見距離日落尚遠,
決定加遊鳥溪沙海旁!

這是一個我在多年前斷斷續續來過數次的地方,
不過認真走畢 (由鞍駿街至渡頭) 還是第一次。
先是最接近起點的鳥溪沙沙灘,
這本來是「海之心」人工堆石的所在處,
可惜在數年前引來環保人士不滿而被拆走了,
現在已還原成一個普通的沙灘。

不過,這也不是一個典型的沙灘,
這裡的沙石較大,而且滿地偏佈大小石塊以至蜆殼及蠔殼,
行進時必須慬慎。
是晚這裡吸引了不少龍友到來拍攝晚霞,
而這天黃昏的雲,形狀也很多樣化,
美中不足是看不到日落。
聞說在特定時候,這裡甚至會有「藍眼淚」 (夜光藻) 觀賞呢!

續前行,便到達烏溪沙公眾碼頭,
尚記得前年暑假時在後方的 YMCA 營舍參與宿營活動,
臨近晚飯前,我到了閘口逛了逛,
看見的正正就是面前的碼頭,
當時還見到日落,果真有運!

是天雖然看不到夕陽西下的影子,
不過有著赤門海峽眾島、八仙嶺群峰、遠方嶄頭露角的大帽山,以至身後馬鞍山之宏偉景象,
亦足以令我讚嘆萬分。
在碼頭的盡頭,更有一個燈塔。
沿途亦有不少街坊前來乘涼。

往前續走,便進入長徑村外的路,
此段路深入樹林裡,不過旁邊有小徑接駁石灘,
眼見航拍友、露營友、玩水友……等眾生相。
返回村路,再前走一會,
便到達渡頭灣,
後方是渡頭村。
渡頭灣算是其中一個鄰近市區的大沙灘,
除有泳客外,更吸引了不少市民來光顧士多,借用燒烤服務。
泳灘盡頭有小徑駁回渡頭村車路,
並可平安地返回耀沙路、烏溪沙路,在橋底位置左轉回到烏溪沙港鐵站,
或右轉前往利安邨,
結束簡短卻美妙的海旁之旅。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18.07.22 下午 酷熱下黃石碼頭至萬宜東壩 (經西灣山) 之旅

2018.07.22 下午
酷熱下黃石碼頭至萬宜東壩 (經西灣山) 之旅


黃石碼頭 (起) > 黃石家樂徑 > 土瓜坪 > 赤徑 > 大浪坳 > 大浪村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百足地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浪茄 > 浪茄山 (流動電話基站) > 未開放遠足徑 > 標尖角 170 山頭 > 未開放遠足徑 > 浪茄山 (流動電話基站) > 萬宜水庫東壩 (壩尾涼亭)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東壩小巴總站 (西貢萬宜路) (終)

出發時間:11:46am
天氣:初時天晴及酷熱 稍後漸轉多雲,氣溫介乎 30-34°C (天文台) / 29-4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31KM (887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浪村)

-
今日不止是普通行山日,
更是嘗鮮日,
畢竟 9A 小巴 (北潭涌 - 萬宜水庫東壩) 經過半年諮詢後,於本日正式開張大吉了!
為了體驗這小巴路線,我早就刻意安排了這天往西貢東徒步。

早上約十一時半抵達到黃石碼頭,
一路上車程意外超順,
只是在乘車途中,好奇打開天文台雷達圖,
又意外地忽見到有一大片雷雨區出現在 256 公里雷達圖,並正向著香港方向前進,
坦白說,當時也擔心過會否在途中突然風雲色變,影響了行程,
有見及此,只好全程加快腳步,務求趕在雷雨來臨前到達萬宜東壩。

這次玩點新意,不從北潭凹起步,
而是由黃石碼頭經土瓜坪到赤徑, 是我第一次這樣做,
再駁麥徑,逆走麥二,
行程雖多了近廿分鐘,不過沿途風景較有特色,
難怪土瓜坪沿途一帶遊人甚多。
原本打算走經大灣到鹹田灣,但為了避過雷雨,最後都沒有。

直接走經鹹田灣,過西灣,
在熟悉的士多小休,查看天文台應用程式,
看見雷雨區即將殺到,便草草吃個豆腐花及補水後便急忙起步,
連本想吃的揚州炒飯都給放棄了。
登西灣山途中仍然天晴酷熱,
亦人來人往,氣氛異常輕鬆,
過了西灣山山頂後便漸轉多雲,
再看雷達圖,才發現雷雨區真的散了,頓時放鬆一口氣,
由於時間尚早,便決定加遊浪茄山後仍在修築中的新遠足徑 (入口位於前浪茄山木亭後),

從郊遊徑的入口處走數十步,便見 Y 型路口,左右路線相連成一迴圈,
其中短短廿多分鐘路程,風光卻異常優美,
能環顧浪茄、西灣山、罾棚角咀、標尖角、東壩以至破邊洲一帶,
亦湊巧看見其中一輛專線小巴剛抵東壩。
絕對是理想的郊遊地點,亦值得再臨!
郊遊徑路況良好,顯然快兩年的施工已幾乎完畢,
相信繼小巴開通後,此遠足徑將早日正式開放予公眾。

到達東壩,終於都來到是日的重點節目,
試搭 9A 小巴!
下山後到達東壩錘型紀念碑時,為四時半多,下一輛小巴剛到達,接續了剛在浪茄山上看到的一輛 (四時二)。
於是便不用等車下,乘上了小巴回到北潭涌,不知不覺又完結了近 18KM 的行程。
更造就了人生第一次在東壩結束遠足行程,
第一次坐車往來萬宜東壩,
及第一次在首日嘗鮮試搭新小巴線的新紀錄。
登車時,見到分別有疑似交通迷及民安隊在點算,亦有拍攝,氣氛果然夠隆重!
坐在車上,沿途看著平日熟悉到喊的一個個景點迅速略過眼前,
唯獨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換成十九分鐘的車程,
感覺超神奇啊!

有關 9A 小巴方面,
此路線自 7 月22 日當天起,正式由西貢 (1、2 號) 專線小巴有限公司試營。
在首三個月試營期,只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 3:00pm - 6:00pm 派兩部 (偶有其他接班車) 19 座長陣無間斷地行駛,
全程十九分鐘,連同上落客,保守起計,班次為 20-25 分鐘一班。
這次我試坐的是 4:35pm 班次,
當時乘客不算多 (聞說只有首班客量較足),約十人在東壩上車,另加四人在白腊路口截車上客,
未滿載下抵北潭涌,
並接載三人再次前往東壩。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司機明確表示現階段不會有加班車,
換言之,6:00pm 後,就算載不完,也不會再有服務。
以目前試營來說,
行山客似乎不太受益,
客源相信主要是針對原本會乘計程車離開的觀光客吧 (事關黑的橫行,政府不得不出手打擊),
不過想往東壩逛逛,或是到浪茄山後的新郊遊徑 (即將正式開通) 走一圈的人,也許亦能受惠其中。
至於搭與不搭,就自己考慮吧。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18.07.21 酷熱下麥四及大老山頂徙步之旅

2018.07.21
酷熱下麥四及大老山頂徙步之旅


企嶺下 (水浪窩) (西沙路) (起) > 企嶺下林道 > 竹洋路 > 黃竹洋 284M 山頭 (三角網測站/山火瞭望台/發射站) > 竹洋路 > 馬鞍坳 > 彎曲山腰 > 昂平 > 茅坪坳 > 打瀉油坳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坳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山 (山頂氣象站) > 大老山政府無線電站閘口 > 大老山 (山頂氣象站)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慈雲山觀音佛堂 > 慈雲山北 (慈愛苑) > 慈雲山南 (毓華街) (終)

出發時間:1:19pm
天氣:天晴 酷熱 稍後漸轉多雲,氣溫介乎 29-31°C (天文台) / 26-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0.17KM (105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大老山,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個設有天文台雷達站的山峰,
又或者是在其下有甚麼行車隧道穿越之類的印象,
但或許只有真正徏步登上大老山頂,你才會發現這座山真正模樣。

除一遊大老山外,這天的行程有著另一個意義,
就是本年度入伏後的首次登山旅程,
屈指一算,對上一次登山已是十天前了,
中間隔著了數場大雨,以至休息了好幾天。

這天早上及中午天晴酷熱,
出發前早就想好了一定要去大老山頂看一看,
皆因前陣子連續數天下雨的時候,只能在家附近看看山景,卻一直被這個「白波波包子山」吸引住,
故此是天決心要去看個究竟。

午後出發,先沿企嶺下林道接駁竹洋路,
經過黃竹洋 284 山頂路口時順道上去逛一圈,
拍攝了上面的無線電通訊站、山火瞭望台及三角網測站後,
再返回竹洋路繼續麥徑行程。

在登上馬鞍坳的沿途,已見有大量跑山友,
儘管天氣酷熱,不過風景異常優美,
途中更發現,船灣淡水湖,甚至遠至黃竹角半島一帶,也能一覽無遺。
不過天氣同樣速度下,心率也較平常高出不少,
但相信在七月這個時候,能夠有一天晴天也是不容易的,
操山友當然就得把握這機會上山吧。

越過馬鞍坳,沿山脊路往昂平高原,
基於是天能見度高,在最開揚的平路位置更能清楚地直視到萬宜東、西壩,又是一個神景。
下降至茅坪坳時,天氣仍然晴朗,
不過一開始上攀打瀉油坳後,即聽到遠方傳來一點雷聲,
心知不妙,但明明頭上沒有鳥雲,甚感奇怪,
於是打開天文台應用看看雷達圖,發現原來在深圳一帶已發展出一大片對流雷雨帶,還是頗激烈的,
抬頭一看,北方又真的有片黑雲,想不到這樣的午後對流雨又要來了。
不過基於雷達圖顯示沒有即時威脅,無需走回頭路,
此時只有加快步伐,待到達石芽背往花心坑路口時,再決定是否撤退。

前往石芽背路口途中,
仍見到不少山友迎面而來,十分好奇他們是否有曾擔心過雷雨的發展呢?
到了路口,再多看一次雷達圖,發現雷雨帶已在深圳一帶分散,
沒有南下的跡象,
於是決定無需撤退,可繼行至大老山,
行程不致遭腰斬,算是大幸吧。

經過基維爾營地,見到一群童軍在行露營活動,
沿馬路上攀至飛鵝山道,到達飛鵝山觀景台,
這裡遊人以幾何級數激增,真沒想過會這麼熱鬧。
到達大老山雷達站路口,來到這天的重點景點,
轉入車路後,只需續走一兩分鐘,便可到達一長梯級,
直登便是位於大老山山頂的天文台氣象站了。
此時我感到異常興奮,皆因終於都踏足每天都在沙田附近看到的「白波波包子山」了,
山上景觀蠻開揚,
不過,卻反而看不到整個沙田新市鎮,是遭氣象站擋住了,而又沒有安全方法能走到氣象站另一方,只好放棄吧!
對,這才是真正旳大老山頂,平日走麥五那個,只是西面延伸的副峰而已,
其上還有數個政府無線電塔,可惜是封閉區域,遊人無法內進參觀。

看過了大老山,
回到飛鵝山道,
續走至扎山道觀景台,此時在飛鵝山一方傳來直升機聲,
仔細一看,發現又是在搜救鵝肚棧道那個險位,
直升機時來時去,前後持續了近一小時才完成任務。
下降至沙田坳,由於忽然想吃慈雲山著名的芝士肉醬意粉,
於是決定沿捷徑下山,經慈愛苑結束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18.07.11 逆徙步 麥理浩徑二、一段

2018.07.11
逆徙步 麥理浩徑二、一段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大浪村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百足地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浪茄 > 浪茄山 > 萬宜水庫東壩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上窰巴士站 (大網仔路) (終)

出發時間:1:58pm
天氣:天晴 酷熱,氣溫介乎 28-33°C (天文台) / 27-4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4.83KM (79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浪村)

-
這又是食下沉氣流的一天,
天氣酷熱,天文台錄得最高溫度約為 33°C,
彷彿又回到五月下旬的遠足體驗。
由於預料明日開始,一連五天都會下大雨,
心中已打輸數,這個周末無法爬山,
因此這天得珍惜最後一個晴朗的日子。

想起好像好一段時間 (超過一個月) 沒有到大浪四灣及萬宜東壩一帶走過了,
恰巧最近聽聞 9A 小巴路線 (北潭涌 - 萬宜東壩) 經過半年諮詢後,終決定於 7 月 22 日正式開辦,試行期內逢周日及假日 3:00pm - 6:00pm 服務,
於是決定趁今天懷緬及紀念一下向來沒有小巴到達的東壩,就像以前無論多累,都得堅持走完 9KM 的西貢萬宜路回到北潭涌坐車離開,
不然再過一會小巴開通了,那怕有天我也會抵不住誘惑,選擇乘小巴離開,而非徏步在西貢萬宜路上呢。

選好要逆走麥二、,一段,
午後坐車到北潭凹,於兩時前正式起行,
先是沿熟悉的路柏油遠足徑穿過赤徑、大浪坳及大浪村,
沿途見到不少工人在進行維修保養,
同時亦發現大浪村的士多全都關門了,原來平日是不營業的。
到達鹹田灣,來玩水的人比我想像中多,而且很像外籍人士佔大多數。

穿過一小山,到達西灣,
都是因為西灣雙鹿石澗出海位水源大增,這次臨下西灣一段需繞後方過穚,以免濕腳。
到達西灣,士多幾乎全開,感覺異常熱鬧。
補給了後,便登吹筒坳,看到路上有工人在修路,又是假日難得一見的事情。
沒錯,麥徑一、二段無論是平日抑或是假日,只要天氣不太差,都總會有遊人的,
可真不用擔心出現全天只有自己一人獨自在走的奇境。

接著再登上西灣山。
由於天熱十分熱,登西灣山途中始感艱辛感,
心跳比平日明顯較快,
中途偶遇數名內地遊客,在這些天氣登西灣山,可真了不起。
大約用了七個多字才抵西灣山頂。
續下山,也許很久沒有逆行麥二之關係,
當發現平日艱辛的路突然變得輕鬆起來,是多麼爽的感覺!
是的,由吹筒坳登西灣是比由浪茄登來得輕鬆,
但其實兩者也不算真正艱辛,因為回氣平路位充足,只是酷熱下,走這些少樹蘟的山徑,怎也變得吃力是真的。

到達浪茄,看到寥寥數人在遊玩,
續走過浪茄山,發現早前在標尖角與中國移動浪茄發射站之間開辟的山徑愈來愈清晰了,
決定走近細看,發現連石梯也給鋪上了,
不過舊浪茄觀景木亭也給拆走了。
如果沒估算錯誤,這應該是漁護署正在建造的新郊遊徑,
看來改天可以試登一番呢。

下降至東壩,已近五時九,
東壩人流卻依舊旺盛,
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後,
便得加快腳步向北潭涌方向離去,
以便趕上七時半的那班車離開。
從東壩經西壩到上窰巴士站途中,
不單見到很多的美麗山水景象,
更在西壩附近看到在馬鞍山後的日落,
紅彤彤的鹹蛋黃映襯著遠方一座座山脈,由近至遠,由深至淺,層次分別。
若果將來乘小巴離開,或許能節省時間及體力,但恐怕便會錯失了欣賞這些美景的機會。
所以說,這次的安排,總有利有弊吧。

到達萬宜坳,此時頭頂上的那片天,悄悄間已從淺藍色變成一片橙紅色,
鮮艷奪目,似是象徵著暴風雨前夕的精美晚霞,
似是在天氣變壞前趕來給我的一個小安慰。
最後,時間計算十分準確,
在七時半剛好到達上窰巴士站,
等待巴士離開,完結這天得著豐富的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