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 午後 慶春約七村全遊 兼走榕樹凹、谷埔 之旅

2020.11.29
午後 慶春約七村全遊 兼走榕樹凹、谷埔 之旅


烏蛟騰小巴總站 (祠心路) (起) > 烏蛟騰田心村公所 > (媽騰古道) > 亞媽笏 > (荔谷古道) 分水凹 > 珠門田 > 梅子林 > 蛤塘 > 小灘 > 山尾坳 > 三椏村 > 三椏公廁 > 牛屎湖坳 (牛屎湖山腰) > 牛屎湖村 > (原路折返) 三椏公廁 > 三椏村 > 山尾坳 > 小灘 > 荔枝窩自然步道 > 荔枝窩 (慶春約七村廣場) > 山塢 > 鎖羅盆 > 榕樹凹 > 亞公坳 > 谷埔 > 鳳坑 > 雞谷樹下 > 鹿頸小巴總站 (新壆亭) (新娘潭路) (終)

出發時間:2:28pm
天氣:大致多雲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9-22°C (天文台) / 18-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1.33KM (79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三椏村、谷埔、鳳坑及雞谷樹下)

--
行程概況:
烏蛟騰 >--(時長 44min,路長 3.73KM,攀升 201M)--> 梅子林 >--(時長 21min,路長 1.66KM,攀升 30M)--> 荔枝窩分岔路口 >--(時長 19min,路長 1.55KM,攀升 36M)-->
三椏公廁 >--(時長 25min,路長 1.43KM,攀升 97M)--> 牛屎湖村 >--(時長 17min,路長 1.29KM,攀升 73M)--> 三椏公廁 >--(時長 25min,路長 1.98KM,攀升 36M)-->
荔枝窩慶春約廣場 >--(時長 39min,路長 2.87KM,攀升 108M)--> 鎖羅盆村 >--(時長 24min,路長 1.35KM,攀升 93M)--> 榕樹凹 >--(時長 28min,路長 2.01KM,攀升 84M)-->
谷埔尾 >--(時長 14min,路長 0.6KM,攀升 3M)--> 谷埔頭 >--(時長 31min,路長 2.85KM,攀升 38M)--> 鹿頸小巴總站

-
慶春約位處新界東北沙頭角,當中的七村包括荔枝窩、梅子林、蛤塘、小灘、三椏、牛屎湖及鎖羅盆村,
因其鄰近獨特地質之先天優勢,近年被政府納為重點推廣古村,以地質公園之名宣揚當中之非物質文化遺產。
慶春約之太平清醮是當中最聞名遐邇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目的是感謝神明、祈求陰陽和樂及風調雨順,以宗教儀式潔淨社區,達致合境平安,或因慶春約是大村,每次舉辦太平清醮皆會隆重其事,而該重頭戲是每十年舉辦一次的 (實質是不足十年,例如九年一個月)。
去年的十二月中,我也曾到訪慶春約太平清醮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589548434474576),當時村內之熱鬧程度,是我前所未見的。事隔將近一年,是年雖沒有此項活動,不過也是時候重臨一下慶春約各古村看看其近況,想了一想,倒不如全遊七村吧!

十二時十一左右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烏蛟騰,不過亦是我得到一肚氣之一程車,皆因質素參差的 20R 小巴又再次遲大到,結果弄至近二時半方能起程,經過這次後,我可以說,以後除非在 275R 服務時間以外,否則一律不選擇 20R!
帶著一肚子氣起行,初段經媽騰古道上走至亞媽笏,沿途遊人也不少,過分水凹後下降至珠門田,再右轉走向梅子林,此段小徑沿途偶有積水,需小心路滑。
到達梅子林村,見到僅有寥寥數名遊人,而沒有任何故事館等職員駐守,與對上一次來的時候實在大相逕庭,不過其實是天的梅子林村才是其本來之自然模樣。
該村興建在一斜坡之上,村的下方有一大片田,田裡有數頭牛吃草,其中一只更是初生不久的小牛,實在是難得的美妙景象。另外該村近年也積極開展復村計劃。

離開梅子林村,沿柏油徑走一會到達蛤塘村,沿途見到去年太平清醮期間遺留下來之燈籠部分仍在,而該村近年已有村民回留,是天所見,進村之路已加設欄鐵閘,亦相信日後要走吊燈籠北脊就更為困難了 (幸好我已走過一次)。
離開蛤塘,沿柏油級下降至荔枝窩分岔路口,抵達時為三時七,再右轉往小灘,小灘為一已完全荒廢之小村,村內原先亦僅有幾戶人家。
續前行,緩緩上升經過山尾坳後,下降至三椏村,選左方經合益蜂場之路,村民有養數頭狗,因此需小心一點走。
直至抵達三椏公廁時,踏上啟用約一年之郊遊徑西流江段前往牛屎湖村,我曾在去年十一月初嘗鮮試遊此徑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511245452304875),
沿途需先攀上牛屎湖山之山腰,再下降至古村範圍,是天沿途也見到一些遊人,大概此郊遊徑已比一年前聞名了不少。

牛屎湖亦名牛池湖,該村是慶春約另一 已完全荒廢之村落,不過該村之荒廢成因卻有點意料之外,聞說是與靈異事件有關,與其東面之一個「墳洲」有關,村民是在 1956 年一夜間大舉遷出,至於可信性有多少,就自行判斷吧 (參考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1104/20061103225911_0000.html)。
現時牛屎湖村之建築物已幾乎全破,不過尚未被林木完全包圍,
其中一間破屋之牆壁塗上了「牛羊早已空,池沼又栖蓬,湖上主人去,村花寂寞紅」,極為貼題,的確,原本此處實為一大好清幽之處,淪落至今之荒唐實是令人慨歎。
值得一題,牛屎湖村為是天到訪各村較為偏僻的村落之一,需要在本來已偏遠之三椏村再步行近廿分鐘到達,是天時間緊迫,只好草草參觀一下後便離開。

沿原路折返三椏,走過合益蜂場,見到有一頭惡狗,幸而沒有動靜。續走過小灘,至剛才到過的荔枝窩分岔路口時己為四時十,於是急步走向荔枝窩慶春約七村廣場,
荔枝窩為慶春約之最大村落,全盛時期有過千人口,是天時間關係只能走馬看花,未有進村拜訪,不過就留意到又有一座新的「小瀛故事館」準備就緒了,漁護署近年對於地質公園之推廣實為意料之外的積極。
五時正離開荔枝窩村,開始走向鎖羅盆,走了一會發現後方有另一群年輕人正在前來,相信他們同樣是朝鎖羅盆進發。
而我一直走至鎖羅盆村口時已臨近日落,但此時那群年輕人大大落後了,見不到他們身影了,因此有幸能再次享受寂靜之感。

踏進鎖羅盆村,此村又是已完全荒廢,不過曾目睹有責負人返村進行除草工作,而每年臨近農曆新年,皆會貼上簇新的揮春。
離開鎖羅盆村,此時其實已走畢已慶春約七村,但還有好一段路方能回到最接近之撤退點 — 鹿頸。
過榕樹凹半途開始入黑,捱到上到最高點方打開頭燈,下走至榕樹凹之一段路算為是天全天最路面不平之一段,地上也有不少淺洞。
到達榕樹凹時為六時正,此時天已全黑,因此有幸見識到黑夜裡的榕樹凹村,由於已荒廢,此村沒惡狗,因此可完全放心。,而是天在村中亦見不到有遊人。

及後續走至谷埔,此段大約也需要半小時,比想像中長,不過沿途可賞到對岸深圳之夜景。
到達谷埔時亦是惡夢開始之時,因為由谷埔尾走過堤壩的必經之路上有一頭村狗趴在路中心,等了近十分鐘仍未走,無計可施之時幸而有一村民過來了解看守方能安全渡過,而該村民當時正與其餘數人準備開飯。

過谷埔頭後,再前走一會,中途又見一狗,這次我能下走至右邊之海岸礁石避過,怎料那狗極速逃向谷埔方向。

一直走至鳳坑處,也見一狗,旁邊站了兩名村民看海,因而不用擔心,不過意想不到原來此村晚上也有村民留守。
之後走至雞谷村下,沿途的小山坡聽見有人聲,不過奇怪看不到有人,可能是躲了在林後。
之後至雞谷樹下也有狗,幸而此處私家車多,路面亦寬闊,不用與之正面交鋒,亦因此順利前往小巴站,
此時已為七時三,數分鐘後有小巴來,想不到尾班小巴竟然又提早了八分鐘開車!

是天雖是短遊,不過行程尚算豐富,除能在同一天到訪慶春約七村外,更難得見盡夜裡谷埔、鳳坑以至對岸深圳之一面,
兩村比想像中多村民留守,也比想像中多狗,更奇怪是才六時九,便連一名遊人也見不到。
正正因為有狗,以後要夜行此段必定就有所顧慮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28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

2020.11.28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蚺蛇坳 > 蚺蛇西南脊 (刀背屻) > 肩頭坳 > 蚺蛇尖 (三角網測站) > 海拔 250M 橫腰山徑 > 米粉咀 > (原路折返) 海拔 250M 橫腰山徑 > 短咀坳 > 短咀 (崖邊盡頭) > (原路折返) 短咀坳 > 黃竹瀝澗 > 長咀坳 > 長咀 116M 山頭 > 長咀廢田 > 長咀紀念碑 > 大浪咀 (長咀東面盡頭) > 大浪頭 (長咀山) (三角網測站) > 長咀坳 > 東灣 > 大灣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西灣亭 (西貢西灣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終)

出發時間:8:44am
天氣:初時多雲 中午及午後天色明朗及頗乾燥 吹北至東北風二至五級,氣溫介乎 17-23°C (天文台) / 17-4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31.82KM (181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西灣村)

-
行程概況:
北潭凹 >--(時長 49min,路長 4.19KM,攀升 162M)--> 大浪坳 >--(時長  48min,路長 1.83KM,攀升 352M) --> 蚺蛇尖 >--(時長 59min,路長 2.54KM,攀升 44M) -->
米粉咀 >--(時長 28min,路長 0.95KM,攀升 255M)--> 海拔 250M 橫腰山徑 >--(時長 15min,路長 0.79KM,攀升 10M)-->
短咀坳 >--(時長 35min,路長 1.24KM,攀升 81M)--> 短咀 (盡頭) >--(時長 34min,路長 1.29KM,攀升 149M)--> 短咀坳 >--(時長 30min,路長 1.31KM,攀升 80M)-->
長咀坳 >--(時長 15min,路長 1.10KM,攀升 55M)--> 長咀 116M 山頭 >--(時長 14min,路長 0.7KM,攀升 12M)--> 長咀童軍紀念碑 >--(時長 17min,路長 0.61KM,攀升 42M)-->
大浪咀 (長咀盡頭) >--(時長 8min,路長 0.36KM,攀升 68M)--> 大浪頭 (長咀 99M 山) >--(時長 21min,路長 1.61KM,攀升 57M)--> 長咀坳 >--(時長 15min,路長 0.98KM,攀升 16M)-->
東灣 >--(時長 19min,路長 0.77KM,攀升 33M)--> 大灣 >--(時長 18min,路長 0.97KM,攀升 29M)--> 鹹田灣 >--(時長 26min,路長 1.93KM,攀升 102M)-->
西灣 >--(時長 32min,路長 2.33KM,攀升 188M)--> 西灣亭 >--(時長 61min,路長 6.08KM,攀升 72M)--> 北潭涌

-
是天為全年日落時間最早的一天,當然就行足全日慶祝一下吧。
想起一尖三咀過四灣原來已兩年沒走 (對上一次行程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24556684307091),一於就趁是天更新一下考牌紀錄吧!
簡單來說,是次行程有以下特點:
1. 天氣與兩年前那次很相似,都是早上多雲及清涼,但中午開始陽光增多及感覺炎熱;
2. 完成時間也極巧合地有關連,比上次快了剛好一小時,今次完成時間為 10:03:14,上次為 11:03:14;
3. 今次遊了此前沒有到訪的米粉咀極盡頭位置、短咀崖邊及長咀 116M 山頭,更首次側望到將軍石;
4. 同為周六,但是天出三咀的人流相比兩年前那次多了幾倍,比想像中誇張;
5. 除短咀那段之外,其餘路段竟然沒困難之感,應多得這年玩荒徑玩得多而層次提升了 (不過短咀盡頭唔那段路依然棘手,每次都總被帶刺植物戳到手指);
6. 東灣過大灣那段,是天試走了近岸的崖線,雖然難度不過,但還是較喜歡經東灣廢田的傳統路線!

是天的日落時間為 17:37,是一整年之中最早的時間,太陽日(自然的一天)的長度於臨近冬至期間都比起 24 小時為長,
(背後理論為地球軸心呈傾斜及地球繞太陽公轉軌跡呈橢圓形,以至當頭日軌跡非與緯度平排,輕微南北向量形成了日照時間之改變),
在香港一帶,一般來說,日落最早的日子往往是冬至前約廿四天,日出最遲的日子則是冬至後廿四天,
故名思義,冬至後日出時間會繼續延遲,直至約廿五天後,
只是在這段期間,日落延遲的比例會比日出延遲的比例明顯,因此總計日照時間會隨即變長。
相同道理同樣適用於夏至,之不過時滯由廿五天變成了十二天而已。
由於一年僅有一至兩次機會能遇上此神奇日子,而且並非每一年的最早日落日子皆為周末,適逢是天有此大好機會,必然好好為此天寫下印記吧!

由於近月走長途行程之次數減少,因此為了確保是天有良好狀態完成此行,事先在上周日去了杯靈雙渡熱身一下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439302906165787)。
由於保守估計此行需花上十一小時 (雖然最終快上了一小時),為免走得太晚,刻意安排未天光便醒來,吃個早餐後,七時八左右乘車去北潭凹,十分慶幸地在麥邊剛好趕上當班 94 巴士,免除了白等廿分鐘之苦,因此於八時八前已抵達北潭凹,算是順利了,印像亦為歷來第二次早由北潭凹起步 (僅比上次一尖三咀過四灣之 08:26 起行時間稍遲)。
乘 94 巴士時已發現遊人很多,而起行時也見到北潭凹有大量人流聚集,而我一直沿麥徑走至大浪坳,沿途見不少露營友。
後踏上小徑蚺蛇坳,此時登尖的人也不少,此時雲量較多,感覺頗涼快,登蚺蛇尖的西南脊碎石仍是頗多的,即使走過多趟遇是要留神,終在十時四上抵蚺蛇尖山頂。

是天能見度不算好,而且此時風勢清勁,因此在山頂逗留了十四分鐘便開始下山,經東脊崎嶇小徑走至近米粉頂時接上橫山小徑,再下降至近海拔 250M 左右,沿途碎石頗多。
不久見到分岔路口,左轉下降米粉咀,此徑雜草多但不難走,感覺是次降米粉咀之小徑相比兩年前皆要明顯。
抵達米粉咀岸邊沙灘後再走至最盡頭的岩礁,需手足並用方能走過去,此時約為十一時四。

逗留了近十四分鐘後開始折返,十二時左右便回到海拔 250M 之橫山徑,於是左轉沿徑續下降至短咀坳,臨到達分岔路口時林木較多,路徑有點迷。
之後便是出短咀之時候,短咀之名,主要反映出其岬角之短,但路程一點都不短,而且沿途都是浮沙碎石路,近崖邊一段風化更嚴重,幾乎不能穩步快速下降。
可是,兩旁的植物有些是帶刺的,一不留神便會中招,我每次也逃不過被戳之命運。
是次下決心走至最盡頭的崖邊,終於也能見到將軍石之側面了,原來此石比想像中巨大得多,不過目測難以再沿崖邊下降,除了斜度太高之外,風化之巨石的脆弱性質也是主因。
值得一題,是天有一隊為數十數人的遊人前來短咀,令此處熱鬧增添不少。

參觀過短咀後,約於一時二開始起程,先回到短咀坳,再下降黃竹瀝澗,是有點斜,但主要是斜路很短,後逆澗走一小段至小徑入口,再沿徑走至長咀坳,留意此小徑伏位較多,因林木較密,要提防路面不平而弄傷。
二時三左右抵達長咀坳,比原訂目標時間早了半小時,因此可以加遊長咀以北的一座 116M 山頭,此山頭除可接收流動電話訊號外,更能一覧整個短咀,回望剛才走過之路實是有趣。
參觀過後,沿路直降長咀廢田,此路雖然浮沙碎石如米粉頂般多,但相比偏南之密林徑,個人認為走得更輕鬆。
來到長咀,少不了走至童軍紀念碑之位置位賞賞海浪,但此處並非長咀最東之位置,因此稍後又再走至大浪咀處,直望長咀洲小島那邊才是長咀最東位置,亦為西貢半島以至一整個新界陸地最東之角落。

參觀過後,沿路上走大浪頭,再沿小徑走回長咀坳,並下降至東灣,抵達時方為四時二,此時見到東灣人群極多,而且他們都正在朝向沙灘尾處走向大灣方向,於是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決定一試從海岸邊走至大灣之新路,路不算太崎嶇,當然相比經東灣廢田之正路較難,中途會經過一個石灘,不過時間上其實相差不遠,而且感覺還是喜歡走正路較多。
一直走至大灣,見到一大群遊人正在玩樂,再走至鹹田灣,又見到很多露營友,接回麥徑走至西灣,同樣遊人絡繹不絕,不過有小部分士多沒開門。
此時為五時四,比目標時間早得多,於是上走至吹筒坳後,花了十餘分鐘到清理鞋裡之沙,再經螺地墩上路過西灣亭,抵達時為五時十一,此時 NR29 尾班車尚未開出,但其實已滿座,而此時天也開始入黑。

例牌地沿西貢西灣路走回北潭涌,沿途計程車很多,幸而天上也有月亮及一些星星點綴,為此程劃上完美句號。
抵達北潭涌時為六時十一,就在閒裡看了一下交通狀態,竟見西沙路發生了大型交通意外,令我想起一年前的無奈經驗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509727399123347)。
當然,是次及早發生問題,可及時修正,轉軚乘 94 巴士回西貢市中心,再轉乘小巴出彩虹,或因是為周六,小巴居然沒有長龍,七時九便抵達彩虹!

是次再一次感受到一尖三咀過四灣是四條傳統考牌路線中最耗體力的,但技術難度沒有環湖出咀摸鬼手之高,若不計算西貢西灣路至北潭涌一段,八個半小時完成不難。
但此費力兼花時間之路線,還是一年一趟已夠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22 杯靈雙渡 (經青山寺) 之旅

2020.11.22
杯靈雙渡 (經青山寺) 之旅


輕鐵青雲站/青雲站巴士站 (青雲路) (起) > 楊青路 > 青山寺徑 (經挹曉亭) > 青山寺 > 孝思徑 (經青山亭) > 青山徑 > 韓陵片石亭 > 青山 (三角網測站/電視發射站) > (原路折返) 韓陵片石亭 > 539 山頭 (青山副峰) > 獅子頭 > 351 山頭 > 分水嶺 > 低坳 (青山軍路) > 茅園山 > 良田坳 > 乾山 (三角網測站) > 扇石 > 282 山頭 (旗杆) > 寶塘嶺 > 一線脊 > 284、261、343 (西坑尾山)、319 (旗杆) 山頭 > 圓頭山 (三角網測站/旗杆) > 靈渡寺 > 港深西部公路橋底 > 露天貨倉通道 > 新生村巴士站 (田廈路) (終)

出發時間:12:48pm
天氣:大致天晴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4-29°C (天文台) / 24-4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8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3.39KM (117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大量惡狗 (往新生村之露天貨倉通道)

-
是天為一個天色明朗之周日,與前一天之潮濕多雲天氣幾乎完全相反,因此吸引我去走一些較具挑戰性之路線。
不過,雖然相比過去數次已算早了出發,不過客觀來說仍是遲,計算一下若前往大嶼山,應剩下不多時間可以遊玩,因此決定事隔九個月後再一戰杯靈相渡,並為接下來入冬之長途挑戰行程作一熱身!

本地行山界一直流傳著多條所謂「考牌路線」,都是以長途、高難度及零補給為特徵,例如是「環湖出咀」、「一尖三咀過四灣」、「三牙全走」等,
各有各特色,例如「環湖出咀」及「一尖三咀過四灣」路程超長途之途又要穿密林,「三牙全走」路程稍短,則主要為技術及膽量之驗,
而「杯靈雙渡」其實也為考牌路線之一,其長度 (12-15KM) 說不上為超長途,但沿路皆需路足在浮沙碎石的黃土之上,對行者技術絕對有一定需求。
說回「杯靈雙渡」,其實流傳下來有兩個版本,主要不同之處是一個經青山南脊登山,路程稍長,難度稍高,但不能途經青山寺,
另一個版本則是經青山寺、青山徑登山,長度略短且難度稍低,但就可以在同日拜訪杯渡及靈渡兩寺,玩法各有意義。
三年前我曾首戰杯靈雙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79894234774),玩的是經青山南脊版本, 是年二月初再戰經青山寺 (杯渡寺) 的版本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84897631606322), 發現後者無論在交通便利性與過路安全性上皆明顯較高,因此是天決定繼續以後者為本。
其實兩者皆有一重要意義,就是同樣走畢青山 (杯渡山) 至圓頭山 (靈渡山) 之間各大小山頭!
注意,此處所指之青山南脊,現今雖被廣泛稱為「青蝶脊」,但因經考證後,昔日由散石灣村至青山 517M 副峰之原青蝶脊與此線有異,因此決定一律避免使用青蝶脊來稱呼此線。

杯靈雙渡縱然夏日不宜,但並不算是一條辛苦線,嚴格來說為眾考牌線最輕鬆的一條,
但因為是天天氣實在較熱,加上前一日麥徑之遊已走累了,所以由青雲站至靈渡寺一段竟然破了五小時 (目標時間通常為五小時,是天實際用了五小時十二分鐘。二月初那次為四小時五十五分鐘)!
說起二月初 (實為二月一日) 那次的行程,其實也挺感慨,皆因當時正是疫情爆發初期,當日登山途中也聽見一名說普通話之人士在聊電話提及要強身健體以抗疫,但實情是自從二月開始,就再沒有好日子……那是一個重大的轉捩點。

雖已走過杯靈雙渡數次,不過是次也有挺有趣的地方:
一是見識到 TPH 一群精英越野跑手 (包括聰 sir) 飛快地由乾山跑下去;
二是本來說著不經一線脊,怎料最後忍不住看了一看,覺得不太危險又照過了;
三是從圓頭山下山時竟然遇上幾近完美的日落;
最後是從靈渡寺撤退之路向來有惡狗,但意外遇上一群人,跟着走便不用兜大圈經廈村路,最終走了一道未走過的貨倉路,前後竟然有超過十只惡狗!


十一時十吃畢午餐後,便出發乘車去屯門青雲站,需乘三程車,而且首次轉車時不順利,浪費了近十二分鐘,第二次轉車時不甘心再等車,故狂奔近百米追巴士,終省了等車時間,不過卻弄至腿軟,影響之後行程表現 (唯有當是練習短跑吧)。
下車後,先走上黃色外框的天橋,橫過輕鐵路軌,並沿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及楊小坑錦簇花園之間的行人小徑走至楊青路,
然後再左轉直走,直至抵達青山寺徑的入口,方正式開始登山,由下車至此也花了近六分鐘。

踏上青山寺徑,此徑其實是行車路,斜度頗高,走上來蠻吃力,沿途有一些寺廟及村落,也需提防有惡狗 (而是天人流蠻多,惡狗也沒出來)。
走至近盡頭時會見到杯渡寺 (即青山寺/青山禪院) 的牌坊,極為顯眼,作為杯靈雙渡行程之一,必然自拍一下作紀錄吧。
再上走沒多久,便見青山寺,是天沒進寺內,而左轉沿寺外圍路續走並駁上孝思徑。此寺本身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孝思徑為屯門區議會負責建造,以黃色欄杆為標記,直走會經過青山亭,再直走便會見到右方有一柏油路。
此為青山徑,亦為是天登上青山之路,走到這裡已是十二時九,入口處也有一涼亭,是天沒在此逗留,而這裡其實也將近位處海拔二百米。
青山徑由屯門民政事務處建造,於一九九九年翌工,今為登上青山的最簡易路線,是天可見人流甚多。
一直上走,初段全為柏油級,到中段會見到一晨運園地,後方石塊被刻上「HEA 38%」字樣,代表全程約走了五分之二,
而旁邊有一軍用發射站 (與九逕山上的同款)。過了此後的路段,便是泥級,直到韓陵片石亭 (海拔 550.8M) 為止,
到達韓陵片石亭時為一時十,亦即由青雲站徑至韓陵片石亭用了一小時兩分鐘 (路長約 2.46KM,攀升達 508M)。

韓陵片石亭的南面有一山徑可直登上青山電視射站,而青山的三角網測站則位處模擬訊號發射站之旁。
青山的三角網測站處風景極度開揚,可遠觀一整個屯門新市鎮,以至更遠處的大帽山等山峰,當然亦能見是天目的地之圓頭山。
而是天晴空萬里,絕對極適合賞景,其實走在杯靈線及青山腹地上,要是天晴感覺才暢快的。
在三角網測站旁開揚位置拍照數分鐘後,便沿原路折返韓陵片石亭,上落青山山頂又用了十五分鐘 (路長約 0.19KM,攀升達 43M),
並朝右邊橫山小徑走經軍用發射站至青山 539M 副峰,過後開始下山。

青山北脊近頂段甚為陡峭,加上路上滿是浮沙碎石,程度比蚺蛇尖、米粉頂更甚,因此難度甚高,不過在正脊旁有另一徑可稍為繞道而走,難度稍低。
下降了第一段後,之後的路段偶上偶落,不過斜度相對較低,沿途不時遇到遊人。
一直下降至第一個分岔路口,面前是俗稱獅子頭的 391M 山頭,不過可以略過不上,沿左方繞路續走,又再迎來一連串之下坡路,過 323 山頭後再走一會,又再次迎來與剛才很相似之分岔路口位置,面前同樣是一小山,不過這次就避無可避了,必須上登方能續下降至良田坳。

自韓陵片石亭起計,一直走了近一小時四分鐘 (路長約 2.58KM,攀升達 70M),終到達良田坳,此時見到青山軍路一帶依然人流如鯽。
到達良田坳時已為三時二,相比目標時間遲了一點,而此時其實才完成杯靈雙渡的五分之二,找個位置喝畢自攜能量飲品後便再次起行。


橫過青山軍路,對面便是登乾山之路,初段見大量閒遊之士走上來,但明顯看出他們不是一戰乾山至圓頭山的,而沿途見到不少晨運設施,其中高 275M 之茅園山之東更有一小徑能直通往良景邨後,相信為晨運人士熱愛之地。
在相對平緩的浮石路走了約十二分鐘後,來到乾山山腳,正式開始攀乾山之旅,
沿途感覺有點像登蚺蛇尖,只是攀登沒蚺蛇尖的多而已 (從山坳位只需登百餘米高便到乾山山頂),不過在是天的炎熱天氣下,仍然是吃力不討好。
來到乾山山頂時已為三時十,由良田坳至此用了三十五分鐘 (路長約 1.29KM,攀升達 211M),這裡風景優美,能環顧一整個新界西,但因時間緊迫,只好草草拍照後便下山去。
從此段起,路變得更具浮沙碎石,亦開始需更為提防,走了不久,身後突然有數名跑山友出現,細看原來是 TPH 人馬,連聰 sir 也在,難怪能在黃土浮沙斜坡上疾走如飛。

下降乾山途中會見一扇石,下降至最低處後,隨即又要登上一較明顯的無名小山 (高 282M),此處設有金屬訊號桿,應是在操炮時作警示之用。,不過是天沒掛上紅旗。
過後不久,再走過寶塘嶺之 292M 山頭後,便來到全程其中一處最驚險之處 — 一線脊,名副其實,是一處風化得只餘數厘米寬,兩旁皆為峭壁,幸而中間處有一明顯腳踏位,
此脊於十多年前並沒有如今的狹窄,可見大自然風化的威力之甚,亦令人擔心再過幾年能否仍安然走過一線脊之上,
本來我也打算不過一線脊,從右方繞過更安全,但忍不住看了看,又覺得踏腳位明顯,危機不高,因此仍是忍不住一躍而過。

過了一線脊後,已為四時三,比目標遲了到達,因此未有小休便續走,而此時已開始感覺剩餘水量開始見少,只好省著用,但其實影響不大,皆因全程攀升已完成近四分之三。
過後又需再登上數個無名山頭 (284M 及 261M),再登上較明顯的 343M 山頭,此山頭亦為圓頭山前最後一個副峰,或因沿途上落量較多,令人易感不耐煩,難怪曾有人說像走著十多個蚺蛇尖般, 而是天亦見沿途有數隊人在小休,看似他們都是在挑戰杯靈雙渡,但是都被我一一超越了。
別以為仧是尾二小山便過早放輕鬆,皆因從此山下降之路段浮沙異常多,路面極鬆散,而且右邊有塌方,需要小心慢走兼認清方向方能順利下降。
此時見到 TPH 人馬又原路回頭,其實我早就猜到,不過此時距離天黑僅餘五十分鐘左右,有足夠時間下抵良田坳嗎?

過了一關又一關後,終來到圓頭山下,圓頭山極容易辨認,因其山頭圓滑得極為對稱,近頂部分甚斜,以灌木林為主,但山頂處異常植有一群樹木,遠至天水圍也能看見。
沿南脊登上圓頭山斜度不太高,不一會便到頂,山頂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一道紅旗及一些晨運設施,當中上次提及過有公眾人士設置了一個太陽能射燈,一入黑便會發光,遠至天水圍也能清晰可見,令我不禁懷疑此山是否在晚上會有很多人上來?

是天到達圓頭山時已為五時四,由乾山至此共用了一小時廿八分鐘 (路長約 3.21KM,攀升達 311M),而此時見到一名年輕人表面在拍攝日落,其實是在等候朋友。
由於距離日落僅餘廿分鐘,因此僅在山頂逗留數分鐘便急促下山,下山取北脊,近頂段斜度甚高 (相信有近 70)°,不過兩旁設置了鐵鏈及繩索作扶手,難度便大大降低。
下降至近海犮三百一十米之平原位置,發現日落鹹蛋黃已至,而且甚為完美,實在難以置信走杯靈雙渡也能夾對時間看到完美日落,實是感動萬分!

續下降,選左路過了架空電塔後急促,但留恴中途需左轉而非直下,否則便會誤入澗林中。
一直走下去,經過草林後,終會駁會柏油小徑,就此其實已幾乎到達靈渡寺了,走至靈渡寺時已是六時,天已全黑,由圓頭山走至靈渡寺用了約三十八分鐘 (路長約 1.51KM)。
此時遇到一群遊人,因此決定徵詢他們一同步行至田廈路,以避免惡狗威脅,亦因此得了在靈渡寺夜拍之機會,當時寺廟已大門深鎖,與二月那次見到三人拿著杯出來的熱鬧氣氛截然不同。

由靈渡寺走至港深西部公路橋底一段是天竟然沒見狗 (2017 年那次夜行此段時被一頭狗跟著),但過了港深西部公路橋底後,領隊決定走一道較為隱蔽之露天貨倉通道,亦為惡狗集中地,沿途起碼見到近十頭惡狗,對我來說是高危,若非跟隊必定不會走這些路線。
一直走近廿八分鐘 (路長約 2.08KM),便到達田廈路之新生村巴士站,亦為三年前杯靈雙渡後偶遇某人一同步往之目的地,若是時光能重來,這多好呢?
回到現實,還是乘車返抵天水圍站,再轉乘港鐵離開,結束是天精彩的一趟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21 午後 麥徑段四、衛徑段四至大藍湖及蠔涌古道 之旅

2020.11.21
午後 麥徑段四、衛徑段四至大藍湖及蠔涌古道 之旅


企嶺下 (水浪窩) (西沙路) (起) > 企嶺下林道 > 竹洋路 > 馬鞍坳 > 彎曲山腰 > 昂平營地 > 昂平 (高原/觀景台) > 茅坪坳 > 茅坪巨藤 (五聯達學校遺址) > 打瀉油坳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坳 > (衛徑段四) 東洋山腰 > 牛寮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西貢古道 (蠔涌谷段) (經元嶺、水口) > 蠔涌村 (蠔涌路) > 西貢蠔涌車公廟 > 南邊圍巴士站 (西貢公路) (終)

出發時間:2:02pm
天氣:多雲 有一兩陣微雨 吹東風三至五級,氣溫介乎 20-23°C (天文台) / 19-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05KM (102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是天受一股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變得甚為潮濕,多雲兼各處山頭被濃霧覆蓋,情況有如春天之景。
天色不好,決定僅輕鬆走一轉已有好幾個月未完整走過之麥徑段四,原來對上一次走畢全程麥四已是六月中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75671905862225)。
至基維爾基時離開麥徑,於大老坳踏上衛徑段四,正如上次所說,衛徑段四有一小段改道,迫人走上東洋山,其實此改道也可說得上配合時代需要,因為近年登東洋山的遊人增多了,倒不如將其開闢成大路一條吧。
下降至牛寮時天已入黑,首次在全黑裡見識到那所石屋,感覺蠻有氣氛的!之後沿蠔涌古道走至車公古廟,並到巴士站乘車離去,結束是天行程。

一時半吃畢午餐,隨即去乘車至水浪窩,是次車程相對短,二時正便抵達水浪窩並起行。
沿熟乘的麥徑上走,先走一段企嶺下林道,後接上竹洋路,沿途也見零星遊人,此時已感覺異常潮濕。
至黃竹洋 284M 山頭一帶,突然聽到倒車聲,細心一看原來是一輛警車,不過也不出奇,畢竟此處正正竐有警察無線電通訊站,上來巡邏也是理所當然吧。
及後下降一段,並接上泥徑,不知何故沿途多條隱徑入口都被明顯擴闊了。
由麥四起點走了近三十七分鐘 (路長約 2.91KM,攀升達 198M) 後,便來到分岔路口位置,開始拾級上走至馬鞍坳,或因是天潮濕之關係,步伐放慢了,因此走了四十分鐘方上抵馬鞍坳 (路長約 1.91KM,攀升達 347M)。

在馬鞍坳出奇地見到一大堆漁記山徑復修之材料,並見到在 M078 標距側設置了兩個木椅,感覺有點不可思異。
後沿山脊路線走向昂平,過了恒安邨路口木亭後人流急增,並見到漁記人員走過。由馬鞍坳至昂平又走了半小時 (路長約 2.24KM,攀升達 42M)。
到達昂平,霧依然很大,但人流也比想像中多,更有不少人在紥營,剛才的漁記人員原來並不是來執法的。
賞景期間風甚大,而霧之大令我想起了三年半前麥徑全走跑營之第二個晚上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07417575355)。

因能見度不高,在此賞景約十三分鐘後離去,再下降至茅坪坳,一賞樹藤後上走至打瀉油坳,一共用了三十九分鐘 (路長約 2.91KM,攀升達 188M)。
此時霧仍大,且路面甚為濕滑,只好放慢腳續走至基維爾營地,沿途仍見零星遊人。
經過黃牛山南坡一段,見到在六月六日黑色暴雨下發生山泥傾瀉的一段泥石流,令我想起五個月前之點滴,是天所見漁記已放置兩個警告牌在此,而路段也早已正式重開。
由打瀉油坳走至基維爾營地又用了三十七分鐘 (路長約 2.68KM,攀升達 129M),至基維爾營地時竟見有數人在露營,但看似不像童軍相關人士。

此時已為五時五,決定趁尚有約廿五分鐘日光,趕緊下降至牛寮村一訪石屋。
在大老坳踏上衛徑段四,其中有一段又是因六月初暴雨而發生小規模山泥傾瀉,不過此處漁記則選擇完全封閉舊路段,並將原先連接東洋山頂的兩條小徑開闢成大路,迫人走衛徑必一登東洋山頂,是天實測一次,用時相比舊路多了六至八分鐘。

東洋山頂又是被濃霧所罩著,沒景可賞,於是趕緊下山,至中段已開始入黑,用了半小時終由大老坳下抵牛寮,此時見到街燈亮著,在幾乎荒廢的村落中見到街燈的感覺甚佳。
在村中逗留了數分鐘後離去,並踏上蠔涌古道下走,沿途經過大量農地,部分設有構建物,亦有人居住,部分農地更是由外籍人士打理。
一直下走至蠔涌路,再沿路直走至盡頭,原路此處之行車路段已打通並連接至西貢公路,代替原先經鹿尾村路出入。
參觀一下已關門的車公古廟後,便走至南邊圍巴士站乘車離去,結束是天簡短之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15 午後 麥徑二一賞日落 之旅

2020.11.15
午後 麥徑二一賞日落 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大浪村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百足地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浪茄 > 浪茄山 > 萬宜水庫東壩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終)

出發時間:2:56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吹東至東北風三至三級,氣溫介乎 20-24°C (天文台) / 20-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4.80KM (83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是天又再次遲了醒來,亦因為不想動腦筋,所以決定放輕鬆一次,是周末走最簡單的路線 — 麥徑段二、一,
除了完全不需用腦外,這條路也是夜行較有氣氛的路線之一,既然遲了出發,就順道夜行延長一下行程吧!
這段路我可大概走過無數次,雖則毫無難度可言,不過風景卻很優美,是天更湊巧在登西灣山途中看到了日落,算是很不錯了!
而此次行程亦為我近月罕有地一口氣連走 25KM 而中途沒有小休的一次!

一時七吃畢午餐,隨即出發至北潭凹起行,是天車程難得極順利,僅用了四十分鐘便抵達北潭凹,疏洗一下後正式起行。
先沿麥徑柏油路下走至赤徑,沿途人流如鯽,到達赤徑時奇怪見到有一破屋竟放滿了政府街燈拆下來的高壓鈉燈組件,暫不知此建築物是否屬政府,不過這些舊妠燈頭況且也再沒什麼用途可言了。
是天的赤徑挺熱鬧,有大量露營人士,而此時亦剛巧遇上水退,由北潭凹走至赤徑尾共用了半小時 (路長約 2.75KM)。

及後沿徑上走至大浪坳,同樣遊人眾多,之後再下降至大浪村,想不到竟然遇到一些從沒想過會在此遇見的人,香港真是小呢!
再沿麥徑泥徑段繞過鹹田村,直走至鹹田灣尾,此處反而沒想像中熱鬧,由赤徑尾至此又走了四十九分鐘 (路長約 3.82KM,攀升達 154M)。
之後再次踏上柏油路過西灣,旱季來到,落西灣一段再也不用花數分鐘繞後方過橋了,而是天西灣也有不少人在露營,甚至連放風箏也有。
再走一會便是西灣村,同樣沒想像中熱鬧,由鹹田灣尾至此又用了三十二分鐘 (路長約 2.00KM,攀升達 106M)。

此時已為四時九,距離日落尚餘不足一小時 (不過其實現時還未到全年日落最早的日子,兩星期後才是),就即管看看我登上西灣山較快,還是日落較快吧!
由西灣村上走至吹筒坳,再左轉駁上泥徑登上西灣山,沿途也見數群遊人迎面下山。
一直上走至近百足地前,開始見到鹹蛋黃走了出來,此時真的感覺很意外,本來以為是天多雲,應該看不到日落的說。
邊看著日落,邊續上走,直至到達西灣山觀景台前,鹹蛋黃終於躲在霞裡,此時為五時半,但距離日落時間尚餘約十分鐘,不過能夠再一次在西灣山上看到日落已是很難得了。
其實我此前也曾數次在西灣山看到日落,不過這些機會實在不算多,皆因我比較少在臨近日落才登上此山,最深刻的一次應該是將近兩年前操逆走麥徑前半那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001034843325941),那次因行程實在太長,因此是被迫走到入黑的。

離開西灣山觀景台,續上登至山頂,由西灣村至此又用了四十六分鐘 (路長約 2.94KM,攀升達 333M)。
打卡後便開始下山,此時已將近五時八,亦是日落時分了,所以不停留便隨即下山,不過下山路程不長,是天以正常步速下走,加上途中多次停下拍照,也僅用了廿六分鐘 (路長約 1.82KM) 便下抵浪茄灣,沿途見到一對年輕男女也在下山。
來到浪茄灣時天開始入黑,此時不得了,竟見到浪茄灣光芒四射,因為此時有很多人在露營 (目測數十人),部分人更在開營火晚會,感覺甚為熱鬧,令我也想起三年前曾經來這裡露營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91637566933),不過始終在沙灘露營,事後功夫很多,日後可能也較少這樣的機會了。

離開浪茄,再走近廿分鐘來到東壩 (攀升達 105M),此時又見到大量遊人在排隊候車離開,不論是計程車抑或是小巴。
此時為六時半,我因為預期乘搭八時四到達北潭涌的那班巴士離開,因此不敢停留,便隨即繼續走著。
沿途依舊有大量計程車駛過,是天因雲量較多,僅看到小量星星,不過西貢萬宜路始終都是夜行較有氣氛的。
七時四左右抵達西壩,此時見到真正的 9A 小巴尾班車,不過我沒有登車,繼續步行出北潭涌,八時二終到達麥徑起點,由東壩尾至此共用了一小時三十九分鐘 (路長約 9.26KM,攀升達 111M)。
由於見尚有時間,因此罕有地多走約六分鐘返回北潭涌 (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路長約 0.58KM) 才登車離開,結束是天輕鬆的 25KM 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14 午後 姻緣石-子午線南標記-金馬倫山-大潭水道 之旅

2020.11.14
午後 姻緣石-子午線南標記-金馬倫山-大潭水道 之旅


港鐵灣仔站 (起) > 太和街、灣仔道、皇后大道東、堅尼地道、肇輝臺 > 寶雲道臨時遊樂場/寶雲道健步行徑 (寶雲道) > 姻緣石 (寶雲道情人石公園) > 香港子午線南標記 > 寶雲道公園 > 灣仔自然徑 (灣仔峽道) > 灣仔峽公園 (灣仔峽) > 中峽道 > 廢棄配水庫 > 金馬倫山 (三角網測站) > 中峽觀景台 (港島徑段四) > 布力徑 > 黃泥涌峽 > (大潭水塘道/東區自然步道) 陽明山莊 > 大潭管理站 > 「B 1315」 涼亭 > 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 (港島徑段六/大潭水務文物徑) > 大潭中水塘 > 大潭篤水塘 > 大潭郊野公園巴士站 (大潭道) (終)

出發時間:2:26pm
天氣:多雲 吹東至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2-25°C (天文台) / 20-3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2.34KM (63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鎖在閘內的村狗 (中峽道)

-
因前一天較為繁忙,是天遲了醒來,因此只能短遊,不過這個周末天色都是陰陰的,即是沒走長線也算不上是浪費,反正剛好上周未已去了大東尋芒。
想起港島中部有一些地方還未到過,包括姻緣石、子午線南標記及金馬倫山,因此是天決定一訪這些景點。

一時九左右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港島,約二時五到達港鐵灣仔站。
先沿鬧市走至皇后大道東,一直走會見到教育局呂祺教育服務中心,這裡是皇后大道東 269 號,前身是呂祺官立小學以及灣仔書院,後曾改作成教育局辦公地點,但於五年前相關部門已全面遷至柴灣及觀塘,因而停用至今,並正打算作住宅用地出售。
橫過馬路後,沿多道柏油級一直上走,由港鐵站起計,一共走了十九分鐘 (路長約 1.15KM,攀升逹 112M),便抵達寶雲道。
由於姻緣石與子午線南標記位置十分接近,因此可安排在同時期參觀。先到姻緣石,它的形態像一枝石筆斜插在石座上,據說是一塊能使人「求配偶得配偶;求子嗣得子嗣」的神奇岩石,附近放置大量宗教用品,是天亦見一些遊人在此。

參觀姻緣石後,便去子午線南標記,不過是天發現必經的斜坡通道已被鎖上,且安裝有圍欄,相信是政府刻意阻止遊人到訪。
幸而是天發現有一處可以輕易攀過去,因此最終也能一尋子午線南標記 (俗稱魔法石),相對年初到訪過之北標記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48027198626697),這個第一代標記狀況相對完好得多。

參觀過後,回到寶雲道,一直走至寶雲道公園,再駁上灣仔峽道來到灣仔峽公園,並沿中峽道走一段至金馬倫山登山路口,一共走了近廿八分鐘 (路長約 1.62KM,攀升達 154M),沿途遊人眾多。
接著離開主徑,沿小徑登上金馬倫山山頂,初段為柏油路,不久後接上碎石路,沿途有一破爛水管,一直上走,斜度不高,沿途林木不算太密,直至到達一平緩位,此時出林,見到金馬倫山山頂就在不遠處,而這平原之地底正正是已荒廢之配水庫。
由中峽道走至金馬倫山山頂,一共用了廿六分鐘 (路長約 0.52KM,攀升達 153M)。

金馬倫山高 439M,主峰設有一個已荒廢的三角網測站,景覯尚算開揚,亦與聶高信山遙遙相對,我曾在七月下旬登遊過此峰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87214334707981)。
在山頂逗留了近十三分鐘後,便開始下山,下山取同樣斜度不高的小徑,沿途望著海洋公園方向下山,實是寫意,約走了廿八分鐘左右,便下抵港島徑近中峽觀景台 (路長約 0.7KM)。

此時已將近四時九,決定先走回布力徑,用了十二分鐘 (路長約 0.9KM),再下走至黃泥涌峽,又用了廿四分鐘 (路長約 1.88KM)。
之後沿大潭水塘道直走,沿途看看野豬,又見到大量遊人在放狗,一直走至大潭上水塘時天色漸暗,至大潭中水塘時已開始入暮,不過想不到在黑夜裡大潭水塘道仍是甚為熱鬧的,更有一些人在夜裡釣魚。
最後,由黃泥涌峽起計,一共走了一小時三分鐘,便到達位處大潭道的大潭郊野公園巴士站 (路長約 4.84KM),就此結束此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08 午後 青馬收費廣場-汲水門燈塔-花瓶頂-大陰頂-大山-犁壁山-大輋峒-翔東路-欣澳站 之旅

2020.11.08
午後 青馬收費廣場-汲水門燈塔-花瓶頂-大陰頂-大山-犁壁山-大輋峒-翔東路-欣澳站 之旅


青馬收費廣場 (青洲仔) (起) > 大轉 (汲水門大橋橋底) > 汲水門 343 輔航燈標 > (原路折返) > 二轉村落 > (原路折返) > 二轉涼亭 > (原路折返) > 斜坡維修通道 (頂層) > 電線桿維修隱徑 > 海事處東大嶼遙距雷達站/舊三角網測站/直升機坪 (192M) > 舊三角網測站 > 花瓶頂 (三角網測站/障礙物燈標) > 大陰頂 (三角網測站) > 昂船凹 (竹篙灣公路) > 147M (三角網測站) > 大山 (三角網測站) > 四白坳 > 犁壁山 > 三白坳 > 大輋峒 (三角網測站) > 大輋峒 (微波中繼站/障礙物燈標/直升機坪) >  維修通道 (柏油梯級) > 排水道梯級 > 深水角牽引變電站 (翔東路) > 東葉坑、陰澳、田咀頭 (翔東路) > 水管行人隧道/陰澳牽引變電站 > 港鐵欣澳站 (終)

出發時間:1:40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及乾燥 吹東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7-29°C (天文台) / 22-3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95KM (90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是天為十一月第二個周日,本該隆重地大玩一鋪,可惜因為遅了醒來,只能玩半天路線,不過仍然堅持在這個特別的周日去我最喜歡的大嶼山。
是天選走我較少到訪的大嶼東北,先去一找近年聞名的汲水門 343 輔航燈標,再去尋覓多年來吸引我去深究,位處花瓶頂東北山腰的旋轉式雷達,原來為海事處東大嶼遙距雷達站,
之後沿山脊線過大陰頂,下降昂船凹後再登上對面的大山,極速過犁壁山及大輋峒後已過日落,於是在晚霞映襯下沿維修通道下降翔東路 (深水角),再沿路走回港鐵欣澳站完程。

一時一吃畢午餐,隨即出發至大嶼山,又再次如上周日般乘 A41P 以特快方式去到青馬收費廣場,車程僅廿五分鐘。
一時八到達青馬收費廣場,隨即起行,沿車路旁之路肩走至盡頭,再下降大轉 (汲水門大橋橋底),沿途見到上次我用以繞路之鐵梯因斜坡維修工程之故而封閉,不過時至今年,已經再沒有人會阻欄經路面前往大轉之行人了。
是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是汲水門 343 輔航燈標,這個燈標是隨著近年「劏大魚」(非 TL100) 高難度越野跑路線之興起而出名,皆因「劏大魚」意即從大嶼山之最東北角落至最西南角落切出一條對角線,而汲水門 343 輔航燈標正正是大嶼東北角落之象徵。
是天所見,有大量釣魚友會到大轉一帶海岸邊釣魚,而我亦是受其中兩名釣魚友啟發而找到通往燈標之捷徑 (柏油梯級),而無需沿車路繞大圈。
不過,由青馬收費廣場至此便已花費了廿八分鐘了 (路長約 1.83KM),途中不時聽到橋上傳來列車駛過產生之隆然巨響,皆因機場鐵路 (LAR) 之營運時速高達 130km/h。

參觀過燈標後,便原路折返大轉路口,並朝二轉方向進發,過閘後有一分岔路口,對上一次已感好奇,是天決定沿左邊村徑內走看看,想不到原來盡頭是一戶人家,而且仍有人居住。
岸邊有一鎮流碑,刻有「喃嘸阿彌陀佛」,雖則在村徑上亦能遠觀,但若要近觀則需沿一小段旱澗下降,是天沒有下去參觀。
原路折返,靠右轉二轉前進,沿途亦有一些遊人,不久後有一涼亭,為乘車進大嶼山時必見到的一個涼亭,因此很久之前已經很渴望到訪了。
再續前走,下降一小段,過橋後開始上升,本打算一看舊版官方地圖指示之小徑入口是否仍在,怎料此路果然消失了,登上花瓶頂遙距雷達站就只剩下斜坡維修通道一途。
於是沿原路折返斜坡維通道,這次直接靠左走捷徑過閘,輕鬆不少。

沿斜坡維修通道上登至頂層,再走不久,便見有隱徑入口,不過由離開燈標至此,便已用了近四十六分鐘 (路長約 2.33KM,攀升達 146M),繞了一個大圈才回來。
走進林中,此乃途經附近各電線桿之一條隱徑,相信主要是供維修人員使用,沿途林木較密,且斜度不低。
要上走至遙距雷達站,另一途徑是經過斜度維修通道至水渠位之柏油級上走,不過見那邊正進行工程,都是無謂進去了。
上走途中需手足並用,不過風光尚算開揚,廿分鐘後終於也上抵一個廢棄的三角網測站 (路長約 0.27KM,攀升達 77M),前方便是那個「轉轉下」的物體了,記得昔日乘車時總被花瓶頂山腰的旋轉物體所吸引目光,亦一 直很好奇是什麼來著,曾以為是天文台測風儀抑或是民航處雷達之類的 (大概是因為鄰近機場之緣故吧),從未想過是海事處的遙距雷達站,直到是天一見其真面目……

雷達站後方是一個空曠的平原,上有直升機坪,過後便再次接回小徑,續登上上花瓶頂,此時之路況相比剛才的隱徑好多了。
慢慢上走著,約十六分鐘後終上抵花瓶頂 (路長約 0.55KM,攀升達 68M),此時山頂上亦有數名遊人。
花瓶頂之名原自其山腰之花瓶石,我曾於是天三月中旬走經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74218802674204),
此山高 273M,山頂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及民航處障礙物燈標,為一個我極喜愛之山峰,皆因其為沿青嶼幹線進入大嶼山時第一個看見之山峰,而且晚上乘車時能清楚見到山上紅光閃閃,因此一直對其念念不忘。
細心的讀者便會發覺,我的主頁標題橫額便以黃昏下的花瓶頂景色為背景。
根據 1992 年興建新機場之總綱計劃,曾提議削走花瓶頂及大陰頂之峰頂約十數米,以便減低離港航機在引擎失去動力的情況下而採取緊急離場程序時的爬升梯度 (即減少對飛機引擎失去動力時的爬升限制),
不過或因預期成效低,最終沒有採納 (事實上,影響香港國際機場最高跑道容量之原因是整個北大嶼山之山勢,但總沒可能每個山頭也走去削去數十米吧,談何解決方案?)

到達花瓶頂時已為三時八,進度稍有落後,於是加緊步伐下降至大陰頂,沿途偶有浮沙碎石,難度不算高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中段有一大斜位,路面更有一些電訊膠管,需小心慢走,沿途更見兩名外籍人士。
走了半小時,便來到大陰頂 (路長約 1.44KM,攀升達 56M),此山高 186M,但山頂上沒有任何三角網測站,因此一般取其鄰的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4.22) 作標記。
離開大陰頂,便沿小徑下山,得益於此前經驗,是次依舊取偏南路徑下山,沿途難度不高,僅是臨尾駁回斜坡維修通道前的一段較迷。
由大陰頂至昂船凹,共走了約十二分鐘。

橫過竹篙灣公路橋底,是天不見有樂隊在練團。之後沿對面的斜坡維修通道上走,直至見到 HKT 集線器交換站後,開始接入小徑登山,初段林木較密,約上走十四分鐘來到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6.01),此處高 147M,
其後路面變寬闊,續上走約十二分鐘,便抵達大山山頂 (291M),此時已為五時一,但亦見有三名遊人。

大山山頂景觀極為開揚,能環視一整個港九新界及大嶼山各處,包括最接近的迪士尼樂園,及全港最高之大帽山,而山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4.21)
昔日迪士尼樂園每晚皆有煙花匯演時,大山成為了除進場之後的另一個最佳觀賞角度,但從 2018 年起停放煙花後,此玩意已成絕響,
亦有人曾在此拍攝五月天演唱會,唯距離太遠,只能遠見而聽不到歌聲,實在有點失色。
另外,在迪士尼側有三道煙囪的建築,則為竹篙灣發電廠,以超低硫柴油運作 (總發電量 300MW),唯此發電廠僅屬後備性質,正常是不會見到其運作的。
是天雖然雲量較多,但因能見度佳,能直視大帽山頂,因此有了「大山遙望大帽山」的有趣之說。

由於距離日落僅餘四少於十分鐘,因此務必加速走向大輋峒,幸而由大山至大輋峒看似很遠,但實際距離不算長,而且沿途路況良好。
其中由大山向犁壁山一段,先下降至四白坳 (約海拔 160M),後再登上犁壁山腰,這裡用了十八分鐘 (路長約 1.09KM,攀升達 80M)。
沿主徑走是不用攻頂的,山頂雖設有三角網測站,但受密林阻礙,要花心思方能到頂,對上一次我便曾穿過攻頂。

過了犁壁山,便開始下降至三白坳 (約海拔 175M),此時見到日落的鹹蛋黃突然在遠方群山處露出,代表日落將至,亦為是天意外收穫吧。
下降至三白坳後,再上升至大輋峒,大輋峒設有多於一個三角網測站,其中較顯眼的是東面那個 (編號:1114.20)。
過了三角網測站,沿平坦泥徑續走數分數,便見大輋峒上之微波中繼站/障礙物燈標,其中民航處北大嶼山的微波中繼站,用以與飛機保持聯繫,訊號亦會傳送至機場控制塔作協同。
除此之外,這裡亦設有一個障礙物燈標 (常稱作導航燈),編號為 8,這也是入夜後能到紅光閃閃的來源之一,
而後方則設有一個直升機坪,及一道柏油梯級直降至深水角牽引配電站,為一理想之撤退路線。 不過,此處幅射水平應該很高,是天作短暫停留,便感有輕微不舒服,建議不要在此停留過久。
由犁壁山至大輋峒,共用了廿八分鐘 (路長約 1.88KM,攀升達 151M)。

由於正值入暮時分,是天有幸目擊著障礙物燈標閃起紅燈的一刻,讓我重拾兒時傍晚在石龍拱山頂看燈標發光之樂趣。
由於大輋峒設有柏油級直降翔東路,因此可放心在山頂拍攝晚霞,直至天全黑方下山,而是天的紅霞亦甚為吸引,加上有我最喜歡的大嶼山做背景,不留守便走寶了。
由山頂至翔東路沿途景觀尚算開揚,能賞到北大嶼山公路之夜景,途中見到一個三角網測站,另外將近結尾時接上斜坡維修通道,直至下降至路面,但臨尾一級竟然有塌樹阻擋。
由山頂下降至翔東路,共用了廿分鐘 (路長約 1.19KM),抵達翔東路時已為六時三。

此處為深水角牽引配電站,意即為列車供電之配電站,由於鐵場鐵路當年由原先的地鐵公司 (MTR) 興建,縱然其為長距離路綫,但為保留一致性及方便管理,採用了電壓較低的直流電源,代價便是本較高,其一原因是沿線需設站較多的配電站 (但其實現時東涌綫南昌一帶之電力系統已達跑和)。
由於深水角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到達,最接近也需步行至港鐵欣澳站 (路長約 4.11KM),是天行走了近四十六分鐘,沿途見到不少單車友,但沒見行人。
臨尾過了橋底隧道後,細心留意左方有支路,轉入支路後隨即再接上左方之行人柏油徑直下降至水管行人隊道之入口,過隧道以穿過港鐵路軌,再走一會抵達欣澳站。
此時已為七時,亦剛好有一班列車到達,於是趕往乘車,結束是天有趣之行。看到列車上擠滿迪士尼遊人,慨歎著被偷走的那一年快將完結之時,亦發現原來我已很久沒有在晚上乘東涌綫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07 貝澳青龍脊躍二東.過大東蓮花降東涌 年度尋芒之旅

2020.11.07
貝澳青龍脊躍二東.過大東蓮花降東涌 年度尋芒之旅


貝澳 (貝澳老圍村) (嶼南道) (起) > 貝澳營多星士多 (芝麻灣道) > (原路折返) 貝澳老圍村 (嶼南道) > 鳳凰徑段十一 (L120 標距柱) > 貝澳 175M 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4.52) > (南大嶼郊遊徑) > 青龍脊 > 二東山 > 大東爛頭營 (1-26 號) > 大東山 (三角網測站) > 鳳徑段二近 L015 標距柱 > 雙東坳 > 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婆髻山 山腰 > 婆髻山橫山徑 (371mPD) > 三角網測站 (低埔脊) (132mPD) > 斜坡維修通道 > 低埔 > 翔東路 > 富東廣場 (終)

出發時間:1:26pm
天氣:天晴 乾燥 吹偏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3-31°C (天文台) / 21-3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2.49KM (1007M)
路線整體描述:小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來到令人振奮的十一月,當然得走一些較別的路線吧,不過是年主打夢境重現,因此會逐續走一些去年十一月走過的路線以作懷念。
是天先來一趟青龍脊登二東山,趁著晴朗天之下午一賞茂盛的芒草,十一月的芒草總是格外吸睛,因此難怪吸引人量遊客慕名而來。
登上二東山山頂後,再走至大東山山頂,芒草的數目明顯沒二東之多,不過人流卻是幾何級數的上升。
一攻大東山後,選取將近五年前首登大東山之巨石陣直降至鳳徑,再走向蓮花山方向,再次走進無人之境,但此山脊線的最可貴之處,是能邊走邊賞到日落鹹蛋黃降落在鳳凰山及大佛後方。
過牛牯膞後,開始入暮,此時又見到紅霞,接著至婆髻山腰時天開始入黑,踏上浮沙頗多的小徑直降東涌,沿途又見到東涌夜景,再一次喚起我去年 TL100 之美好回憶,以此結束天精彩之行。
是天的行程,與去年十一月三日之行有七成相似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496998073729613),不同的只是省去了天池及沒去白芒。

十一時八吃畢早餐,隨即乘車去貝澳,慶幸是天車程順利,一時三左右便抵達貝澳,可惜羅屋村之公廁正在翻新,需走近五分鐘至老圍村方有公廁作疏洗。
準備起行時,又有感是天天氣熱,因決定一去貝澳營多星士多購買一支能量飲品打底,方正式起步拾級上走。
初段逆走一小段鳳徑段十一,這路我向來走得多,全無陌生感可言。沿天然石級上登至最高點 (即 L120 標距柱位置),由貝澳老圍村至此共用了廿分八鐘 (路長約 1.58KM,攀升達 126M)。
左轉是沿鳳凰徑續走至引水道,此時卻取右方泥徑直上, 沿路能上走至南大嶼郊遊徑,而路況也不算崎嶇,但沿途多塌樹,需小心行進。
踏上泥徑走數分數,便會見到一個三角網測站,據聞此處高 175M,同時亦是唯一開揚位置可直望貝澳全景。

離開三角網測站,續向上登,中段林木稍密,但路況相比去年好上不少,從 L120 起計,約走了三十二分鐘,便接回位處海拔三百餘米之南大嶼郊遊徑 (路長約 0.57KM,攀升達 195M)。
相較去年,是次少了淡竹葉花穗及肖梵天花籽,相信是近來走此徑的人流較往年多吧。
橫過南大嶼郊遊徑,青龍脊登山口就在對面而已。
此脊名字雖與青龍石澗類同,但其實兩者相隔很遠 (當然難度相差更遠),而青龍脊行走全程是看不到青龍石澗的。

青龍脊全程幾乎都是踏草坡而上,全程沒有危崖。近期走過的人看似不少,踏出尚算明顯的路徑, 與大東北脊 (大石脊) 相比更是明顯容易一級,
唯獨初段斜度甚高,而且部分泥土鬆散,需抓住兩旁植物方能穩步上走,宜慢步行走。全程最斜的部分正正是海拔四百米至五百米,而且支路甚多,不過大部分應是殊途同歸。
此時雖未能直視二東山,但其實能看到更遠處之大東山,山上有數顆著名打卡巨石,亦能清晰可見。
沿途路徑亦相較往年更清晰,雜草也少了,相信也是因為走的人多了吧。

約於海拔五百米處有一「蜜月期」,這裡路勢相對平坦,同時景觀開始變得開揚,之後便需靠左轉,過一 V 位後繼續上攀,此時更見一群新手遊人走至,看似他們並沒有心理準備走這種路線的。
邊走著邊回頭望向山下之貝澳,這亦是我是天起程之地點,看著自己位處越來越高,貝澳也越來越遠,實蠻有趣的說!

之後的路段,偶爾平緩,偶爾有一兩處急斜需抓草而上,就這樣走著走著,不一會便開始看到大東爛頭營,
而此時亦再次變平坦,路旁雜草亦變得稀疏,此處距離二東山山頂其實已十分接近,多走約十分鐘便能到頂。
就這樣,我除了再次圓滿完成青龍脊之餘,亦由海平面高度直剷上二東山山頂,有一氣呵成之快感。
由南大嶼郊遊徑至此,共用了一小時十四分鐘 (路長約 0.93KM,攀升達 387M),而由貝澳老圍村起計,則共了兩小時十四分鐘方到二東山山頂,相比去年快了近四分鐘。

二東山高 749M,山頂除有 1 號爛頭營外,不遠處更設有天文台二東山氣象站 (主要是測風速風向之用)。
山頂風光異常優美,能直望一大片芒草景,亦能見到天池,而這裡有一特別之處,就是旺中帶靜,較少遊人會走過來這裡,
或因如此,這裡的芒草也是幾乎最茂密的,而午後斜陽照射下之芒草又是最吸睛的,因此難免花上大量時間拍攝一下。
在山頂逗留了八分鐘左右,便草草下山去,邊行邊拍照下,共用了十六分鐘方接回鳳凰徑 (路長約 0.47KM),頓時換來一片熱鬧景象。

後再走近廿分鐘,登上大東山山頂 (路長約 0.91KM,攀升達 150M),此為大東山之最高點,高 869M,而人流也很多,有近廿多人在聚集。
這裡景觀也獨特,能賞到鳳凰山及機場島、東涌新市鎮一帶,而我逗留了近十四分鐘後便離開,此時已為四時八。
下山時忽發奇想,走至將近五年前首登大東山時攻頂之巨石路線,地圖上是沒此路的,記得當年正正遇上數名越野單車正衝下來,實為嚇人。
是次又一次重遊,同樣發現此路變得極為寬闊,看像與郊遊徑無異,不知道是否越野單車之果呢?

由大東山山頂下抵鳳徑,再走至 L014 標距柱 (最高點),共用了近十九分鐘 (路長約 0.76KM),
此時黃昏將至,見到有遊人陸續下山,同時也有零星遊人登山。而我則用了十八分鐘走至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 山脊線之入口 (路長約 0.76KM),同時發現過了黃龍坑郊遊徑路口後,遊人量突減,原來旺季最少人取的主要下山路線竟是南山!
踏入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 山腰,這段路不難走,因為此前已走過多次,沿途景觀開揚,望向鳳凰山後,見到日落的鹹蛋黃正徐徐降落在鳳凰及大佛後,想不到不用呆等也如此視覺享受,煞是動人!
經過蓮花山路口,見到有一群外籍遊人下來,並朝二東山方向離去,而我則續朝北走,到達鴨腳瀝前,夕陽已在半空霞氣中消失,而我再續走,至牛牯膞一帶,天色漸暗,此時紅霞乍現,算是是天又一驚喜吧!

一直下降近萡刀屻,開始入黑,但聽見人聲。一直走至婆髻山腰,開始見到動人的東涌夜景,令我想起年前那次 TL100 之深刻經歷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053596741403084)。
由雙東坳至此共用了五十三分鐘 (路長約 3.78KM,攀升達 98M),是次不續走去白芒,而直接取道急降東涌,此段泥徑並非一般郊遊徑級數,而是斜度頗高且浮沙較多之小徑,雖為首次夜行此段,不過因曾數次走過,對其熟悉,所以可安心應付。
下降了一小段,終見到一行三人的外籍人士家庭,原來剛才聽到人聲就是他們,但想不到連小朋友也敢夜行此段。
超前了他們,再繼續下降,沿途有數個位置很跣,要格外留神,一直下走廿分鐘左右,便到達斜坡維修通道之頂,亦代表來到行程尾聲,亦可鬆一口氣了,因此接下來的路段不難應付。
沿柏油級迅速下降至抵,再走向翔東路方向,沿途隱約聽見有野豬聲。
由婆髻山腰至翔東路共用了廿八鐘 (路長約 1.15KM)。

接著再沿翔東路走至富東廣場,用了九分鐘 (路長約 0.75KM),隨即去便利店購買食物並去趕巴士,結束是天精彩及難忘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01 午後 東涌直攻鳳凰頂.日落暮降伯公坳 之旅

2020.11.01
午後 東涌直攻鳳凰頂.日落暮降伯公坳 之旅


滿東邨巴士站 (裕東路) (起) > 滿樂坊 (滿東邨) > 石榴埔 > 石門甲 > 石壁凹 > 地塘仔 (法門古道) > 十方道場 > 中道亭 > 昂坪營地 (東山法門) > 心經簡林 > 斬柴坳 > 鳳凰山 (鳳峰) (三角網測站) > 南天門 > 牛塘山腰 > 伯公坳 (東涌道) (終)

出發時間:3:10p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9-27°C (天文台) / 17-3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9.44KM (92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好不容易,終於又來到十一月了,十一月對我來說總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月份,原因有很多,包括天氣好,又為全年日落時間最早的一個月份,能成功賞到日落之機會是眾月最高,
而過往不少最難忘的經歷都是發生在十一月,不過在去年的十一月中旬,也發生了一些驚天的事情,且對我的事務有著直接衝擊,雖然那並非樂事,但這樣的考驗也是難以忘記的。
來到 2020 年的 11 月,第一天便因遲了醒來,而無法走長途路線,不過沒關係,十一月那麼漫長,還有不少的機會可留下刻骨銘心的回憶。
看到天色這麼好,決定又來一趟快閃鳳凰山之旅, 更選擇一口氣從東涌滿東邨 (近海平面) 攀升至鳳凰山山頂,由石門甲起計,僅用了一小時五十分便到鳳頂了!
對上一次玩快閃鳳頂是上月中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338130592949686),但因雲量太多而告吹,
是次則明顯較好運了,雖然煙霞比預期大,但因雲量少,總算勉強叫做看了日落,已是完美的開端了!

二時一左右吃畢午餐,便出發至東涌,因巴士目的地為機場,因此到達收費廣場轉車站時需下車,又一嘗新意試乘近月改了道之 E31 巴士 (不經東涌北),時間上的確比之前快上不少,不過仍然有點浪費時間的感覺。

於滿東邨巴士站下車,此時已為三時二,隨即起行。
先穿過滿東邨來到東涌道,再走約一分鐘便到達石榴埔村路口,記得昔日通常是由逸東巴士總站走過來的,近年滿東邨落成後,經滿東邨過來,時間相對短了不少。
踏入石榴埔村,沿途已見大量行人人士,更能望見遠方的鳳凰山,看似遙遙相對,但那就是我是天的目的地!
走至石門甲沿途,僅有一戶人家的門外有狗,但沒有吠,由滿東邨巴士站起計至石門甲村巴士總站,共走了十八分鐘 (路長約 1.25KM,攀升達 23M)。

在公廁疏洗一下後,便開始迎來真正的長命斜開端,至東涌羅漢寺後,再踏上柏油小徑,一直上走至地塘仔,沿途見大量遊人正迎面下山。
穿過地塘仔的多所修道場,此乃法門古道最急斜之一段,及後斜度放緩,一直走著,數分鐘後上抵中道亭,再續走數分鐘後終於也來到東山法門牌坊了,亦即走畢法門古道!
由石門甲巴士總站至此,共用了五十二分鐘 (路長約 3.46KM,攀升達 416M),這是我第三次沿此徑上走,比想像中原來也快上不少。

來到昂坪營地,立即轉入昂坪樹木研習徑,走四分鐘來到經心經簡林 (路長約 0.35KM),此時已為四時五,心經簡林一帶人流挺多的,而我則決定不小休,直接去打大佬 — 踏上鳳徑段三!
由昂坪上登鳳凰山之路段大概走過無數次,對其路況也絕對熟悉,亦沒難度可言,僅是對體力及耐力之考驗。
前半段路面狹窄,加上是天沿途遇上大量遊人正下山,因此需不時讓位,感覺是稍累的。
咬緊牙關堅持上走,約四十分鐘後到達斬柴坳,此時開始鬆一口氣,之後風光開揚,沿途更見不少芒草,甚為奪目。
終於,由心經簡林起計,用了五十四分鐘便上抵達鳳凰山山頂 (路長約 1.37KM,攀升達 455M),是天山頂人流眾多,約為數廿人,其中更有三名聽障人士。
此時則約為五時四,亦即由起程計,用了兩小時八分鐘便由滿東邨登上了鳳頂,
若由石門甲起計,更僅用了一小時五十分鐘便上抵鳳頂,速度上絕對是打破了之前的紀錄 (由海平面登上鳳頂,主要方法為東涌-地塘仔-伯公坳-鳳凰山、塘福-長屻山-鳳凰山及是天的路線,另有難度較高的羅漢脊、鳳鳥石脊及狗牙嶺等)。

抵達鳳頂後,隨即盡情拍照賞景,是天煙霞的確較多,眼前風景有點模糊,幸而雲量少,總算看到日落,不久後聽見遠方有直升機盤旋聲響,相信是從大東山一帶傳來,想到大東山是天人多得猶如戰場,也挺慶幸是天沒有過去那邊。
逗留了不久,開始見到日落的鹹蛋黃乍現,隨即拿出腳架及副機拍攝縮時影片,最終鹹蛋黃在官方日落時間 (17:46) 前的三分鐘正式消失,不過我仍決定多逗留一會,等待天色轉暗後方開始下山,此段期間除見一些外籍女士在玩弄民族風衣物外,也見有三人從鳳凰門那邊上來。

六時一左右開始下山,此時亦開始入薄暮,望向機場島及東涌市中心一帶,可見燈火通明。
以慣常的步速下山,途中超前了數群人,亦見到零星遊人竟然正夜登鳳凰山,此時留意對面大東山,能見到近百盞燈頭亮起,排隊下山的遊人如串成一條線般,實在誇張得很 (感覺相比去年十一月更為誇張)。
用了近三十九分鐘,終下抵伯公坳 (路長約 2.85KM),此時為六時十,頓時見到有一輛雙層嶼巴正在停泊巴士站,水牌沒有路線編號,僅有「東涌」兩字,這正正是傳聞的伯公坳特別班次吧!
這些特別班次需等待客滿才開出,是天等了十餘分鐘便開車,將近七時三返抵東涌消防局,皆因若果乘不了車,而由伯公坳步行至此,大約需一小時呢 (5.5KM 路程),因此可說起碼省了半小時吧。
乘巴士回新界時,見在一路上見到圓圓的月亮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