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1 酷熱下午後 黃大仙至八鄉 (大欖隧道轉車站) 之旅

2021.07.31
酷熱下午後 黃大仙至八鄉 (大欖隧道轉車站) 之旅


黃大仙中心南館/港鐵黃大仙站 (起) > 龍翔道 > 天馬苑 (商場) > 金竹里 > 獅子山公園正門/馬仔坑抽水站 > 獅子山上村 (乾隆古道) > 九龍坳 > 乾隆古道 > 紅梅谷引水道 > 九龍水塘 (大埔公路) > 泥徑及金山家樂徑 > 金山路 (近 M118 標距柱) > 走私坳 (金山路) > 城門碉堡遺址 (孖指徑 麥徑段) > 城門燒烤區 > 草壩 (城門道) >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 > 城門引水道 (經和宜合二號食水缸、老圍亭及老圍鄉村食水池) > 芙蓉山 (三角網測站/大帽山郊遊地點 1 號場/大帽山郊野公園觀景台) > (泥徑往) 漁護署獸醫化驗科 (川龍化驗分所) (舊川龍管理站) > 川龍食水缸/食水泵房 > 橫龍 > 彩龍茶樓 > 川龍巴士站 (荃錦公路) > 圳下、新開田 (荃錦公路) > 荃錦坳 (荃錦公路) > 甲龍古道 > 石崗引水道 > 雷公田小巴總站 (荃錦公路) > 錦田公路 > 錦上路 (經上村、張屋村、杜屋村、謝屋村、南慶里、黎屋村、蓮花地、水盞田及元崗村) > 八鄉路 (經八鄉田心村) > 大欖隧道轉車站 (終)

出發時間:1:20pm
天氣:天致多雲 初時酷熱 稍後有幾陣驟雨 吹西至西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5-32°C (天文台) / 25-31°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9.27KM (93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城門引水道)

--
行程概況:
黃大仙中心南館>--(時長 49min,路長 2.35KM,攀升 282M)--> 九龍坳 >--(時長 18min,路長 0.89KM,攀升 6M)-->
紅梅谷引水道 >--(時長 2hr 1min,路長 8.17KM,攀升 279M)--> 城門燒烤區 >--(時長 16min,路長 1.19KM,攀升 2M)-->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 >--(時長 47min,路長 3.89KM,攀升 31M)--> 芙蓉山 719 級登山口 >--(時長 9min,路長 0.37KM,攀升 102M)-->
芙蓉山 >--(時長 25min,路長 2.18KM,攀升 47M)--> 川龍巴士站 >--(時長 26min,路長 2.31KM,攀升 158M)-->
荃錦坳 (甲龍古道入口) >--(時長 32min,路長 2.37KM,攀升 5M)--> 雷公田小巴總站 >--(時長 1hr,路長 5.40KM,攀升 22M)--> 大欖隧道轉車站

-
是周末天氣再次不穩定,比較適合走一些簡單的路線,想了一想,倒不如又再玩不同地區連成一線的遊戲吧!
是次選擇由黃大仙 (港鐵站) 走至八鄉大欖隧道轉車站,原因是黃大仙這個地區曾在數年次留給我一些可笑又可悲的有趣回憶,最近整理私人珍蔵時憶起了不少當時的情景,
又因近月間中乘坐巴士由東九龍返回八鄉時,巴士總會停靠在黃大仙那個有趣的角落,然後就接近不停站地直飛大欖隧道轉車站,亦因此神奇的走線,向來我有一種錯覺是黃大仙與元朗很接近,為了驗證這種錯覺能否在行山中延續下去,是天決定以行動一試由黃大仙步行至八鄉欖轉。

由八鄉乘坐 268C 巴士前往黃大仙,268C/269C 這兩條路線班次相對大西北不少路線皆要頻密,而且在不塞車下,僅需廿五分鐘便能由欖轉來到黃大仙。
下車後一逛黃大仙北館。憶起了與某人的天真共處時光,原來轉眼又五年了,接著過南館午膳,經過當年邀請某人午膳的那家摩斯漢堡店,竟然一如當年,唯獨改成了 Cafe 而已。
吃畢午餐後,隨即起行,先沿龍翔道向西走,經過摩士公園泳池外圍,來到永光書院,此處設有一個同名的巴士站,我稱之為「神站」,皆因在此處登上 268C/269C,僅需 22 分鐘 (兩個站) 便能到達欖轉,飛快得有一種超現實之感,同樣地,在此登上前往沙田的巴士,也僅需十分鐘內便能抵達大圍。
而我當年也難免會有此嚮往吧,經過了數年,當夢想患得患失之時,是時候試以步行方式來深入體會這段路程。

橫過天橋至天馬苑,商場人去樓空,僅餘零星食肆,之後沿車路及梯級上走至獅子山公園正門,再沿乾隆古道上走至九龍坳,沿途大部分是石級,此時天色雖暗,卻未有下雨,沿途也見一些遊人。
來到九龍坳,續走乾隆古道下降至紅梅谷引水道,此段路曾在早兩年進行復修工作,現時路況良好易走,唯獨石級濕滑難免會跣。

下抵紅梅谷引水道後,朝大埔公路方向走,沿途亦見零星遊人,直至將近抵達大埔公路前,在一山坡處竟見兩頭野豬,實在是很驚喜,皆因在白天兼開揚地點見到野豬的機會很少,而且是次隔著引水道,可以慢慢拍攝而不擔心,算是是天行程之意外收穫吧。
橫過大埔公路,續沿衛徑段六走,至分岔路口位置時直出金山路,再沿車路上走至走私坳,這樣相對輕鬆一點,沿途竟又見到三頭野豬,是天果然有野豬運!

走過走私坳,沿路下降並接上孖指徑麥徑段過城門,沿途見天色轉暗,已預料會下雨,一直下降至城門燒烤區便小休一下,見公廁已翻新好。
小休後沿城門道走至小巴總站,沿途人流也不少,抵達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時終於下出雨來,而此時已是四時十,時候不早了,需加快步伐,續沿車路上走並接入城門引水道,引水道入口處見有三頭狗。

沿引水道直走,至和宜合二號食水缸附近回頭一看,竟見剛才那數頭狗又走來,相信是這裡車房居住,幸而是天引水道人流不少,才不至害怕。
不一會便雨停,續沿路走直至過了老圍鄉村食水池,來到連接玄圓學院之柏油級處時,右轉接入 719 級上登芙蓉山,僅用了九分鐘便走完,來到大帽山郊野公園觀景台。
此處除有壯觀景色外,右邊的松樹絕對也是特色之一,唯獨是天時間緊迫,僅能早早拍攝後續走,過了架空電塔來到涼亭時,留意左方有一小徑能直通舊川龍管理站。出口是一些露天貨場,幸而沒狗。

來到舊川龍管理站,之所以稱之「舊」,乃因是天發現此處已改為漁護署獸醫化驗科 (川龍化驗分所),由 719 級開始至此段沿途皆不見遊人。
之後沿路走至川龍小巴總站,沿途見到零星村民,幸而都是沒狗,之後轉入荃錦公路,沿公路直上荃錦坳,因時間關係不選走荃錦自然教育徑。
來到荃錦坳時已是六時七,名義上此時已踏入元朗區,不過距離是天目的地則尚餘一大距離。
因時間關係,放棄沿大欖越野單車徑至河背水塘,而改沿甲龍古道先下降雷公田,再慢慢沿車路走,皆因是天路面濕滑,大欖越野單車徑向來遇雨水後較跣,加上需時一小時方抵達河背水塘,相信走至半途已入黑,難度會增加。

取甲龍古道下降雷公田取道直接,僅需半小時,相比沿荃錦公路下降快近廿分鐘,來到雷公田已將近七時三,天開始入黑,不過之後的路段皆有街燈就完全沒難度了。
沿荃錦公路及一小段錦田公路下降至上村一帶,轉入錦上路並沿路直走,此段路很長氣的,需在平坦的路段走近四十分鐘,來到油站時方能左轉入八鄉路,由於我對此區熟悉,感覺就似街坊散步一樣。
沿八鄉路直走,過了八鄉牌樓後開始上斜,沿天橋穿過港鐵八鄉車廠上空後便抵達大欖隧道轉車站,正式完結是天的黃大仙至八鄉欖轉、長達 29.3KM、穿過五個郊野公園 (獅子山、 金山、城門、大帽山及大欖) 的長征。

果然,由黃大仙至八鄉欖轉的行山步程長近七小時,實在比想像中長一點,亦因此得出一個結論,黃大仙與元朗之無縫穿梭體驗只適用於巴士車程,不適用於步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25 酷熱下午後 聶高信山面具石-渣甸山-畢拿山-大潭峽-龍脊 之旅

2021.07.25
酷熱下午後 聶高信山面具石-渣甸山-畢拿山-大潭峽-龍脊 之旅


黃泥涌水塘公園巴士站 (黃泥涌峽) (起) > 布力徑 > 聶高信山南脊 > 面巨石 > 聶高信山 (發射站/三角網測站) > 布力徑 > 陽明山莊 (大潭水塘道) > 渣甸山 (三角網測站) > (渣甸北引水道) > 畢拉山石礦場外圍 > 畢拿山 (三角網測站) > 大風坳 (柏架山道) > 野豬徑 (連接山徑) > 柏架山上引水道入口 > 大潭峽 (大潭道/石澳道) > 大潭峽懲教所 > 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 > (港島徑段八) 龍脊觀景台 (龍脊) > 打爛埕頂山 (三角網測站) > 土地灣巴士站 (石澳道) (終)

出發時間:1:26pm
天氣:初時天致天晴及酷熱 稍後漸轉多雲 吹微風,氣溫介乎 29-34°C (天文台) / 26-4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06KM (77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黃泥涌峽 >--(時長 15min,路長 0.92KM,攀升 64M)--> 聶高信山南脊入口 >--(時長 1hr 8min,路長 0.56KM,攀升 156M)-->
聶高信山 (山頂) >--(時長 11min,路長 0.51KM,攀升 0M)--> 布力徑 >--(時長 17min,路長 1.46KM,攀升 5M)-->
黃泥涌峽 >--(時長 26min,路長 1.02KM,攀升 71M)--> (連小休) 陽明山莊 >--(時長 20min,路長 1.07KM,攀升 149M)-->
渣甸山 >--(時長 38min,路長 1.59KM,攀升 141M)--> 畢拿山 >--(時長 4min,路長 0.23KM,攀升 0M)-->
大風坳 >--(時長 37min,路長 2.42KM,攀升 17M)--> 大潭峽 >--(時長 54min,路長 3.62KM,攀升 152M)-->
龍脊觀景台 >--(時長 23min,路長 1.56KM,攀升 16M)--> 石澳道

-
是天繼續受下沉氣流影響,煙霞稍多,景觀欠佳,且大氣不穩定性高,考慮到此情況下,香港境內自爆雨區之高風險地帶處於新界東北,因此是天刻意來到香港之南端遠足。
難得去近期較少踏足的港島登山,想到聶高信山南脊之面具石是從未有到訪過,而難度又不算高,即使在是天悶熱天氣下也不會太辛苦,便決定出發去拜訪一下這個「面具」。

為減省不必要的體力消耗,乘巴士直接去黃泥涌峽起步,下車後沿布力徑上走近十五分鐘,至架空電塔處之開揚位置時,抬頭仰視已可見面具石近在咫尺。
右轉踏上小徑,初段沿斜坡排水道上走,不一會接上左方之泥徑,留意此段路斜度甚高,且沿途極多岩石風化而成之浮沙,需小心慢走以免滑倒。
沿途偶爾需攀爬上一些巨石,難度可說是比吊燈籠那些較高,而且部分路段支路較多,不過其實殊途同歸,中段走入林中。

一直上走,再次出林,景觀開揚,此時見到頭頂處有一些巨石陣,此乃面巨石之底部,但留意在第一個分岔路口,不要急著左轉爬石上尋面具石,那邊難度極高。
此時先靠右沿林上走,至第二個分岔路口時左轉進入一石室,在狹窄的石縫中穿插至另一邊開揚位置,此時回頭一看便可近觀面巨石。
面巨石位處約海拔 330M 之上,對我來說真的是很像一只面具,亦算是我近來賞石中見過最震憾的其中一景,加上此石位處懸空,賞石同時可兼飽覽一整個港島南,包括深水灣、黃泥涌峽高尚住宅區及香港仔等地,實在是引人入勝。

在面具石逗留了十餘分鐘才離去,此時要繼續往上走有兩個途徑,一是沿原路穿過石縫返回分岔路口再往上走,二是直接攀爬上面具石後方之石陣,跨度挺高但未至於很困難,上方更可賞到香港仔隧道入口。
過了斜度高之石陣小徑後,便換來稍為平緩之泥徑直登聶高信山,此時亦開始留意到地面有少許濕滑,相信是前一晚那場大雨遺留下來的。

不一會上抵聶高信山山頂,此山以地理位置而言,相信為港島之中心地段,亦因如此,山頂上設有不少發射站,包括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以及港燈 TETRA 無線電站等設備,昔日還有模擬電視轉播站,不過自去年底停用後,此處的輻射量已相較過往為少,逗留時間亦可以稍為延長一點。
此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之有效輻射功率為 100W,僅是慈雲山之十分一,難怪是天站在山頂上也不覺頭痛。留意此輔助站與其他輔助站一樣,發射訊號採用垂直極化以減低與其他信號之干擾 (原則上垂直極化亦有利於高低起伏之地勢間繞射)。

在山頂上遇到兩名年輕人拍攝花朵,而我則隨即下山,考慮到是天天氣,下山還是取最輕鬆之西南脊,沿途全設有維修木級,不過部分木級破爛,需小心行走。
返抵布力徑,再次下降至黃泥涌峽,再踏上大潭水塘道,路經黃泥涌水塘公園,印像中未試過內訪,是天決定進去看看,原來景色也挺優美,有人在玩艇,另一邊則有小食亭,而我則在公廁樓層外之桌椅坐下小休兼吃些自攜東西,才再次起行。

續上走至陽明山莊並接上泥徑上登渣甸山,此時留意到天上雲量突然增多,而此時新界東北正正自爆強雷雨區,開口即中,幸而是天沒有到那裡。
沿熟悉之路上走至渣甸山,因煙霞多,山頂景觀稍為失色,後再過畢拿山,原來我已有超過一年未有到訪畢拿山了,對上一次已是去年六月中旬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93621394067276)。
在畢拿山上見到有不少外籍人士操山途徑,而我也在此逗留了近十五分鐘享受風景後才下山,下抵大風坳後再沿野豬徑連接山徑走至柏架山上引水道入口,沿途路面濕滑,有多處是河流,但也見不少遊人。

由柏架山上引水道入口下降至大潭道其實有兩條路線,最明顯的石級路是大路 (相信為官方路線),可是卻並非直抵大潭道與石澳道之交滙處,需在沒有路肩的狹窄車路多走數分鐘,甚為危險。
因此我較喜歡走民間打通的小徑,可直下抵大潭道與石澳道之交滙處對上之護土牆,小徑路況良好,只要不是下雨天或晚上時段也適宜行走,至近馬路時見到有一荒廢石屋,見牆身有殘留的編號,以及一句「小心惡犬」,似是昔日有人居住。

來到大潭峽時已將近五時九,距離天黑尚餘一個半小時左右,計一計算時間,剛好夠時間走龍脊,想起龍脊又是久未到訪 (對上一次已是九月下旬,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276812665748146),決定以此浪漫勝地作結吧。
沿柏油路上走至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再踏上沉悶的泥徑,走近廿五分鐘才到達登山位置,沿途見零星遊人,之後上登至龍脊一段僅餘下小量操山友。

一直走至龍脊觀景台時方為六時七許,此處不單景觀開揚,可飽覽石澳灣一帶,更迎來陣陣清風,加上此時空無一人,在此勝地當然得大休放空一下,畢竟此前已連續走五小時也開始累了。
是天雲量較多,未能賞到日落,不過遠看著石澳及大浪灣兩灘大量的泳客,也感覺甚為有趣,而另一端連接大頭洲的藍橋 (是年一年已重修好) 亦為亮點之一。

至六時十一左右開始起行下山,經過打爛埕頂山時又忍不住拍攝一下,之後下山路途竟遇上一群行山人士,看似其主要動機是來拾垃圾的,而沿途亦見有起碼兩個位置之東坡有隱徑被打通,似是能直下抵石澳一帶。
之後一直下降,有一河流位置處聽到野豬聲,但聽其聲卻不見其貎實是失望,入暮時抵達石澳道,之後乘 9 號巴士回到筲箕灣,再轉乘港鐵至中環吃晚餐,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24 酷熱下午後 水口灣-石壁水塘-白角(半綑)-羗山-觀音山 之旅

2021.07.24
酷熱下午後 水口灣-石壁水塘-白角(半綑)-羗山-觀音山 之旅


下橫壟巴士站 (嶼南道) (起) > 水口小型足球場 (嶼南道) > 橫壟士多 > 水口灣 (泥灘) > (原路折返) 水口小型足球場 (嶼南道) > 水口 (嶼南道) > 水口驛站士多 > 水務署水口泵房 (嶼南道) > 塘福引水道入口 > 石壁水塘 (羗山道)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 > 大浪灣營地 (沙灘) > 沙灘 > 白角 (綑邊至火神洞前險位) > (原路折返) 沙灘 > 100M 山頭 > 109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大浪灣引水道 > 鳳徑段八 L083 標距柱 > 羗山郊遊徑 C1307 標距柱 > 鳳徑段五 L041 標距柱 > 羗山 (三角網測站) > 觀音山腰 > 深屈道口巴士站 (羗山道) (終)

出發時間:1:34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有煙霧 吹微風,氣溫介乎 36-34°C (天文台) / 26-4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25KM (72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橫壟士多)

--
行程概況:
下橫壟 (參觀水口灣及惠顧驛站士多) >--(時長 1hr 6min,路長 1.10KM,攀升 19M) --> 水口村 >--(時長 31min,路長 2.18KM,攀升 68M)-->
石壁水塘 (羗山道及嶼南道交界) >--(時長 15min,路長 0.80KM,攀升 8M)--> 沙咀巴士站 >--(時長 2hr 25min,路長 4.76KM,攀升 170M)-->
(半綑白角後返抵) 大浪灣引水道 >--(時長 22min,路長 1.76KM,攀升 1M)--> 鳳徑段八 L083 標距柱 >--(時長 49min,路長 2.44KM,攀升 355M)-->
羗山 >--(時長 31min,路長 2.20KM,攀升 104M)--> 深屈道口

-
是天受颱風煙花之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空氣質素明顯較差,煙霞量大,但同時因煙花之環流稍大兼雙颱風系統帶來之氣壓梯覆蓋,香港境內一度錄得低於 1000hPa 之氣壓,而低壓當然有利自爆雨區,因此是天午後陸續有暴雨區生成。
不過,是天幾場雨神奇在於僅影響大嶼山以外之港九新界各區,大嶼山天色保持明朗,亦因此與外界有著平行時空之錯覺,故此單以是天來說,選擇了去大嶼山便赢了一半!
是天為農曆十五之大潮漲大潮退日子,先去水口灣看一下尚未潮退之情景,再到驛站士多吃個季節限定的沙白蜆肉米線,之後沿車路步行至大浪灣引水道,開始白角綑邊之旅,可是白角綑邊的難度比想像大,半綑後沿山脊回到引水道,趁最後一個多小時一登羗山及觀音山腰,寫下完美句號。

十二時半左右抵達東涌,吃個飯後乘 11A 巴士出發至水口,於下橫壟下車步行至水口灣看看尚未潮退的泥灘到底是怎樣的,想不到竟然比想像中熱鬧得多,
除掘蜆人士照舊在岸邊外,更有一堆水上活動人士,而沙灘上更設有 WWF 的攤位,宣揚可持續的掘蜆守則,亦因此難得有紀念品可取,唯獨潮水尚高,稍遠一點皂位置仍被水浸著。

之後返抵嶼南道,想起水口驛站士多其中一個馳名美食是沙白蜆肉米線,是夏季限定的,是天既然難得時機合適,不如一試吧,果然十分美味!
記得昔日我常光顧水口驛站士多,較難忘的是 2018 年 4-5 月之兩次鳳凰徑全走嘗試 (其一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53885294707566),完成四分三路程來到水口時,皆會去士多補給才繼續上路,當時士多老闆池生仍健在,士多營業到較晚,我還試過與池生聊天呢!
好景不常,現時池生已不幸離世,基於人手問題,士多仍不再有固定的營業時間,且未到六時便關門了。

吃過米線後已是二時七,是時候真正起程了,是天目標是初探白角,為省卻時間,直接沿嶼南道走至石壁水塘,在羗山道交界處可賞到壯觀之景色,唯是天煙霞大,眼前的崢嶸高山都顯得模糊。
續前走,至宏貝道時難得見有 28 座村巴進出,細看下原來是為人口普查員而設之交通工具,內裡見有紫衫人士,相信是進大浪灣村做普查 (該不會是去分流吧)。
沿宏貝道及大浪灣引水道直走,沿途有零星遊人,直至見到大浪灣營地入口時轉入山徑下降至海岸邊,入口處近期經常有水記私家車停泊,不明所以。

下降至岸邊,見到有一些人在玩水上活動,接著便開始綑邊旅程,先綑一段較簡單的至西南方的另一個沙灘,此時遇到一名剛綑完白角之遊人。
白角是位於大嶼山西南岸的大浪灣和狗嶺涌之間的一個細小岬角,此處有大量沉積岩露頭,而且呈現七彩模樣,甚為引人入勝。
在沙灘找路跨過小水流後,踏上大石朝白角進發,此時潮水高度應當來到全天的最底位,應該約是 0.4M 左右,初時綑邊尚算順利,經過八爪魚石、壺穴、白角舞台、大小紅蕃頭及神秘壁畫等景色後,會來到數個大海溝,
初時的海溝尚算可以從後方繞過,但接近白角洞的一個特別難,後方便是峭壁,難以繞路,相信只能從海岸處走過,可是海岸處較為安全的踏腳位卻不斷被潮水打刷,基於是天並非穿防滑鞋、前路路況不明,以及白角一帶之岩石較為鋒利等不利因素下,決定不繼續前進,改天再在反方向前探會比較穩妥。

沿原路折返至沙灘,想不到連手套也磨穿了少許。在沙灘想辦法橫過小河流後,見到有絲帶隱徑,此乃登上白角岬角小山之路,沿途林木甚密,但不致於無法通行。
一直上走至分岔路口,此乃岬角另一方小徑之匯合處,下次有機會可從此下降至西面再探一探,而此時我則續朝 100M 山頭進發,登上頂後又要下降一段,才能抵達 109M 山頭,此山頂設有三角網測站。

抵達 109M 山頭後,其實已幾乎返抵引水道,離開之前當然得拍照一下,此時打開雷達圖,嚇見大嶼山以外正受強雷雨帶覆蓋,而站在白角上,也隱約聽見遠方傳來之雷響,唯獨眼前仍然是放晴的景像,實在是兩個世界。
返抵引水道時為五時九,距離天黑尚有約一個半小時,可以找些大路走至入暮,想了想,決定沿引水道至 L083 標距柱,再沿小徑走至羗山郊遊徑 C1307 標距柱,但沿途竟遇無限上網之場景,更糟是這一帶的蜘蛛網大如拳頭,實在是有點麻煩,記得上月中那次走經此路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009115712517834) 時仍未遇上這些大蜘蛛,相信與近月雨水增多有關。

一直上走,終駁回鳳徑段五,此時已為六時九,後急步上登至羗山,同樣煙霞滿佈,但此時此刻能夠享受與外界不同的明朗天色已屬幸運了。
過羗山後,朝觀音山方向進發,沿途要大上大落,挺為吃力,至觀音山前已開始入黑,查看手機見到十五分鐘後有巴士,便急步前走,
過觀音山腰後,以十分鐘極速下降至深屈道口,終也趕得及即班巴士離開 (不過只有企位),返抵東涌吃晚餐,結束是天難得好天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18 午後 馬屎埔-箕勒仔(蝴蝶山)-營盤-大羅天(雞公嶺)-逢吉鄉 之旅

2021.07.18
午後 馬屎埔-箕勒仔(蝴蝶山)-營盤-大羅天(雞公嶺)-逢吉鄉 之旅


粉嶺樓路遊樂場 (起) > 和睦里、聯捷街、馬適路 > 馬屎埔 (馬屎埔村/馬屎埔西村,經馬寶寶農場) > 馬適路、和泰街、粉嶺樓路、沙頭角公路 - 龍躍頭段、新運路、粉嶺車站路 > 港鐵粉嶺站 > 粉嶺蓬瀛仙館 (百和路) > 蝴蝶山 (蝴蝶山徑、蝴蝶山行山徑) (經清心亭、康樂亭及楓香林) > 箕勒仔 (三角網測站) > 大刀屻徑 > 竹仔坑 > 營盤 > (粉錦公路) > 打石湖村 (橋頭) > 松仔嶺 210M > 白石山 > 尖石峒 420M > 龍潭叾 450M > 龍潭山 550M > 桂角山-雞公嶺主峰 (羅天頂 585M-大羅天 572M (三角網測站)) > 長坑頂 530M > 桂角石嶺 460M > 企坑山頂 > 金雞嶺-雞公嶺副峰 (雞公山) 374M (三角網測站) > 雞嘴嶺微波轉播站 > 逢吉鄉路 (終)

出發時間:1:36pm
天氣:大致多雲 傍晚短暫時間有陽光 吹偏東風三至七級,氣溫介乎 29-32°C (天文台) / 23-3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02KM (99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竹仔坑及橋頭)

--
行程概況:
馬屎埔 (逛遊) >--(時長 1hr 9min,路長 3.18KM,攀升 10M)--> 馬適路 >--(時長 26min,路長 1.67KM,攀升 19M)-->
港鐵粉嶺站 >--(時長 41min,路長 1.89KM,攀升 250M)--> 箕勒仔 >--(時長 39min,路長 2.87KM,攀升 36M)-->
營盤 (粉錦公路) >--(時長 9min,路長 0.76KM,攀升 10M)--> 橋頭 (粉錦公路) >--(時長 1hr 3min,路長 3.14KM,攀升 603M)-->
大羅天 >--(時長 46min,路長 2.05KM,攀升 66M)--> 雞公山 >--(時長 19min,路長 1.43KM,攀升 1M)--> 逢吉鄉路

-
受廣闊低壓槽影響,是天本應雨勢較大,不過現實是在早上的一場大雨過後,便不似再有下雨,因此可以按原定計劃安排是天的歡送行程。
是天首先一訪馬屎埔村,這個寮屋區正值分階段收地動作,村民不斷被驅趕,而是天則是馬寶寶社區農場的最後一天,因此去一訪當作留個紀念。
訪過馬屎埔後,便開始登山去,先登上箕勒仔,見天色尚算好,下降粉錦公路,再過對面的雞公山,最後下降逢吉鄉途中還難得遇上短暫陽光!

乘巴士去上水,途徑新田公路時能遠觀麒麟山,是天所見山上的紅旗當真不在,看來真的會派專員平日掛上,假日除下。
在上水吃個午膳,再乘 55K 小巴出發去聯和墟,再步行去馬屎埔,而馬屎埔正正就是一個極鄰近已發展地區的寮屋區,早於五十年代便陸續建村。
其實,在過去十數年,已有地產商在該區囤積農地,其中於馬屎埔佔地最多的恆基,自此村中常發生迫遷事件,拖延至是年終於再也守不住了,馬屎埔這地區慘遭被消失。
政府莫視村民及關注團體的反對意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坪輋部分除外) 早於 2014 年已通過,馬屎埔收地行動其實一直都在進行中,而是周最關注的莫過於是實踐永續農業,開辦農墟及導賞的馬寶寶農場最後營業日。

農場於下午二時營業,進去參觀之前,先圍繞馬屎埔走一圈,見到一些之前已被迫遷的房舍,已人去樓空,另外亦有一些仍有居民在,還有農耕,可見居住環境優美。
之後走進馬寶寶農場,是天有大量訪客,亦有電視台攝製隊及土地正義聯盟等職員,而農場如舊有大量本土農作物售賣,當然亦有一些大機及手工製品,甚至是書籍展示出來,馬寶寶農場就在一片熱鬧之中無聲告別,唯望日後復耕安排順利。

-
參觀過馬屎埔村後,方為二時九,便沿路走回港鐵粉嶺站,準備登山去,原來由聯和墟一帶走回粉嶺站,路程實在不短,過到粉嶺蓬瀛仙館附近已是三時二了。
此時目測天色尚算好,於是決定步進蝴蝶山徑,想了一想,原來我已有將近兩年未有來過箕勒仔,
對上一次走已是 2019 年 10 月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479457702150317),而對上一次走經蝴蠂山徑,更是2019 年 8 月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57474681015287),
記得 2019 年的夏天,我曾三度在午後走訪大刀屻-大帽山,但自此之後我便甚少踏足大刀屻一帶了,即使過去兩個新春走「三大」,也是不途徑蝴蝶山徑的。

相隔兩年再臨蝴蝶山徑,竟然感覺大相逕庭,完全是華麗得提升了一個層次,人流亦很多。
先是入口處的名牌已經奪目,走了一會又見到一個新設涼亭入口,涼亭名為「清心亭」,但要刻意上走數分鐘,通過一些山墳才到達,很好奇是否真的能吸引遊人上去。
是天上走至涼亭時空無一人,但涼亭景觀確實開揚,能眺望粉嶺一帶及東鐵綫,挺適合散心。
回到蝴蝶山徑,沿徑上走,見到多了很多簇新的告示板,還有一些心靈佳句,沿途又增建了不少涼亭及健身設施,過了箕勒仔三角網測站後,更見到一個全新的「楓香林」,原來是在兩年前已建成的涼亭前種植了一堆楓香樹而成,感覺有點牽強。

之後的路漸回復原始 (與兩年前之模樣相像),一直走至準備登上北大刀屻前的分岔路口位時決定右轉下降至營盤,因為此時才是四時二,若續走北大刀屻及大刀屻,估計六時許便會到達林棉公路,之後的一小時將會無所事事 (極其量只可加插沿公路走至太和此等無聊玩意),
又見天色比預期好,雷達圖所示附近亦無雨區,決心登上近期想遊走的雞公嶺。

沿路下降營盤,此路是過去兩年玩「三大」(是年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660550754041000) 皆經過之一段,
幾乎都是柏油路,初時沿梯級急促下降至竹仔坑附近,經過一些農田,再走過一個涼亭開揚位,才再次沿梯級下降至營盤,將近至馬路一處經過兩間寮屋,其中一間會放狗出來,二月那次已遇過,是天也見一黑狗 (另屋內也有較惡的狗),不過因之前得知其不惡,所以不擔心照過。
下抵馬路,走了數步,附即見到一些紫衫的人口普查員,想不到星期日也要開工,沿車路一直走至盡頭便是粉錦公路,此時為四時半左右。

由此登上雞公嶺的方法有二,經蕉徑或是經橋頭,但由於蕉徑那條路相對沒橋頭的清晰,又不清楚有沒有惡狗,因此決定沿粉錦公路向西南方向走約九分鐘到達橋頭才登山。
早前多次走經此處也不見有村狗出來,可是是天卻在橋尾見到一黃狗,幸而走過時沒吠我,急促上走至水務設置解脫,後接入泥徑登上雞公嶺。
是天登雞公嶺沿途清醒,登山途中只遇三人,其中兩人是外籍女士,在約海拔四百米之巨石拍照。登山不久即見天上烏雲增加,一度擔心會否中雨區,
上登至海拔四百米時真的見到北面下雨,幸而雨區主要朝邊境方向移動,沒「中獎」真是幸運。
沿途見到漁記立了大量鐵桿作正路提示,看來修復山徑的決心做起來了。

或因是天天氣涼快得完全不像夏季,是天登上雞公嶺可謂開了全速,由橋頭起計,僅用了一小時便上登至大羅天 (三角網測站),此速度正正是冬季的步速來的,
實在想不到竟然能在七月實現,不過也得說,登雞公嶺的泥坡路是相對梯級較易使人有動機急促上走。
不過,涼快也是有代價,就是在近頂處開始便吹起強風,風勢猛得連站也站不穩,最大風的位置應該是羅天頂及大羅天,不過後者有三角網測站可作扶手,算是較安全吧。
在大羅天上急促拍了一些相片後便隨即下山,至長坑頂一帶方感風勢減緩,可以放慢腳步細賞風景了,而此時開始亦見一些攝影友及跑山友,想不到夏日的雞公嶺原來就是這麼浪漫了。

此時才將近六時,距離天黑尚有不少時間,只好極慢步地朝東走,又見到不少走正路的提示牌 (奇怪為何與東脊的鐵桿不同,有種不統一的形象)。
走至雞公山 (374M) 時又見兩人,但最重要的是,此時竟然出太陽了!明明一個多小時前我才與雨區擦身而過,此刻竟然有一絲陽光,你說是否奇幻呢?
既然尚未天黑,於定在此逗留至七時,順道拍一些日落雲彩照,很難得有這樣閒情細賞一整個元朗以至深圳一帶,畢竟我每天也從山下望見雞公嶺,這次就倒轉方向吧。

一直待至七時,陽光即將消失在雲彩後方時,我才醒覺 603 小巴是廿分鐘一班,下班應該是 19:20 從總站開出,意即我需要極速在廿分鐘內由雞公嶺 (374M) 下抵逢吉鄉路,到底可行嗎?
不理會了,即管一試吧。剛離開 374M 山頭一段是難度最高的,浮沙碎石加上斜度高,不過想到年初夜行也試過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637004166395659),現在還未入黑倒沒有難度可言吧?

不消一會下抵雞嘴嶺微波轉播站,此用來轉發來自青山主要發射站之電視及電台訊號至八鄉一帶村落,在多載波模式下,來自各發射站之數碼微波訊號可共用同一個頻道 (單頻網制式)。
接著便迎來一連串的木板泥級 (鋪設作維修發射站之用),可謂一下子上了天堂般,皆因此後路段可以輕鬆地急促下降甚至慢跑,是用來追時間之良機。
急促衝下山,越過先走的一男一女,下抵逢吉鄉路時為 19:22,成功以 19 分鐘之極速由 374M 山頭下抵逢吉鄉路,更剛好趕得及即班 603 小巴,乘車去元朗市中心晚膳,結束是天比預期豐富之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17 慈觀古道-慈雲山-獅子山-金山-梨貝街 (兩大電視發射站連走) 之旅

2021.07.17
慈觀古道-慈雲山-獅子山-金山-梨貝街 (兩大電視發射站連走) 之旅


沙田坳道巴士站 (龍翔道) (起) > 沙田坳道、鳳德街、鳴鳳街、雙鳳街、雲華街 > 慈愛苑 (慈雲山道) > 豐華街 > 慈觀古道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慈雲山 (電視發射站) > 慈雲山中電無線電站 > 沙田坳食水缸 > 沙田坳 (恒益商店) > 雞胸山 > 獅雉坳 > 加特坳 > 獅子山 (獅尾) > 獅子山 (獅頭) > 九龍坳 > 鐵路坳 > 筆架山觀景台 > 筆架山 (三角網測站/雷達站/發射站) > 龍欣道 > 楊梅坳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 大埔公路 > 九龍水塘 (金山路) > 走私坳 (金山路) > 金山 (三角網測站/山火瞭望台) >  金山 (電視發射站) > 中電金山無線電站 > 葵涌金山郊野徑 > 寶梨街 > 梨貝街巴士總站 (梨貝街) (終)

出發時間:11:48a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初時有一兩陣微雨 吹偏東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3-30°C (天文台) / 25-3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82KM (119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野狗 (慈觀古道入口、麥徑段五近 M109、M111、M115 標距柱 及 葵涌金山郊野徑)

--
行程概況:
沙田坳道巴士站 >--(時長 23min,路長 1.58KM,攀升 106M)--> 慈愛苑 (三期) >--(時長 39min,路長 1.70KM,攀升 275M)-->
沙田坳道 >--(時長 12min,路長 0.72KM,攀升 81M)--> 慈雲山 (電視發射站) >--(時長 28min,路長 0.80KM,攀升 7M)-->
沙田坳 >--(時長 50min,路長 1.89KM,攀升 248M)--> 獅子山 (獅尾) >--(時長 9min,路長 0.27KM,攀升 28M)-->
獅子山 (獅頭) >--(時長 12min,路長 0.52KM,攀升 0M)--> 九龍坳 >--(時長 32min,路長 1.73KM,攀升 158M)-->
筆架山 >--(時長 1hr 26min,路長 5.90KM,攀升 219M)--> 金山 (三角網測站/山火瞭望台) >--(時長 16min,路長 0.47KM,攀升 43M)-->
金山 (電視發射站) >--(時長 27min,路長 1.37KM,攀升 4M)--> 梨貝街巴士總站

-
是周末受廣闊低壓槽影響,本港天氣相對不穩定及有雨,原以為會持續有雨,因此決定走一些相對簡單及沿途較多涼亭的路段,
又因為最近大規模整理電腦檔案的時候重溫了過去數年的回憶,更忍不住看了一遍四年前我很喜歡的 MV,裡面有些場合提醒了我曾經在獅子山一帶經歷過的點滴,
於是二話不說,是天便決心起程,仿效四年前的八月再一遍走過慈雲山及獅子山,追逐這個回憶之夢,順道一探近年未踏足過的慈觀古道吧!
不過是天的天氣實況居然比預測好上不少,除中午的一場微雨外,天色良好,下午在獅子山上更難得遇見高清風景呢!

乘巴士到龍翔道的沙田坳道巴士站下車,是次不乘小巴上慈雲山,而直接步行上去,反正都是廿分鐘左右便能抵達「山頂」之慈愛苑三期,
再接上內街走一會並接慈觀古道 (一條連接慈正邨及觀坪路之古道),見到「大陰娘娘廟」之攞設便開始拾級登山,走了一會便隨即見到一個涼亭,是天見椅上有一頭狗,原來是從大陰娘娘廟過來的,
知道廟中有狗,因此也盡量避免進廟,而取外圍繞道直登上沙田坳道,沿途斜度不太高,而且都鋪設了泥級,算是很好走的,加上是天迎來涼風,走上來得心應手。

不一會上抵沙田坳道,隨即踏上登慈雲山之車路,車路初段會經過兩間小屋,第一間長期不見人住,第二間則多次見到有人,但屋內很亂,是天發現原來還有養狗,不過是鎖在門內 (十多年前兒時跟人遊慈雲山時,這個位置是每次也遇到惡狗的)。
過後便隨即見閘口,此段應為發射站限制道路,不過近來也見有工人在上工作,閘口亦因而長開,一直上走一會便見電視發射站,此乃慈雲山之最高點。

慈雲山高 490M,對上一次上來已是去年十二月初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474271042668973)。
山頂設有超大型電視發射站,皆因慈雲山對於無線電視廣播界中可說是心臟地帶,全港所有其他電視發射站也需倚賴來自此站之微波信號才能運作,因此其有效輻射功率也達至最高境界的 1000W (模擬年代更高達 10000W,此地不宜久留啊)。
昔日未有數碼廣播之時,慈雲山山頂是沒有這麼多建築物,只有老舊的一個模擬廣播塔,亦沒有圍網,與現時建築物林立很不一樣,不過隨著年初模擬廣播正式停用,相信舊塔或會不久將來遭拆除。

所有無線電視訊號,都是由電視城直接經微波傳送至慈雲山總發射站,以 TVB 為例,訊號是來自將軍澳電視城,但因電視城與慈雲山山頂並非互視 (intervisible),
因此需靠五桂山上的兩塊巨型微波反射板再反射信號至慈雲山發射站,然後再轉發至全香港所有主要發射站,
因此假若慈雲山斷電,全香港的無線電視立即停止廣播 (當然這是不容許發生的),早年亞洲電視牌照到期時,以及年初模擬電視終止服務時,不同機構都有派人上來「關燈」,故亦是一個時代終結的最後關口。

是天慈雲山山頂甚為熱鬧,不過全都是維修工人,賞景一會便開始下山,經過中電無線電站後下降至一個平台,這裡林木稀疏,景觀開揚,能眺望一整個港九,更可作為 x camp 之地。
向前上上下下走一會,不久抵達沙田坳食水缸,此後駁上柏油級並開始全程下降,不一會經過我在復活節四日三夜走營的第二晚過夜地點,頓時迎來窩心的感覺,感覺快樂也不是離很遠而已。
繼續下降至盡頭,便是沙田坳,人流也不少,進士多補給,居然有燒賣售賣,當然得例牌點一份 (很喜歡吃沙田坳的燒賣),並點了一個豆漿。沙田坳的辣椒油感覺更換了款式,舊版的狂落也不辣,現在的辣度增加了起碼一倍。

吃畢及疏洗過後,便續起行前往是天第二個目的地 — 獅子山,沿麥徑段五上走至加特坳時左轉拾級登上獅子山 (獅尾),抵頂後見到人流不多也不少,十分適合靜待賞景。
是的,獅子山可能是全港人流最密集的一個山峰,因此對我來說是節日限定,僅夏天及雨後方會考慮上頂,其餘假日上來的話,恐怕只會見到一連串人擠人的場面。
獅尾有一個開揚平台,可以觀賞到整個港島、九龍半島及沙田新市鎮,景觀震憾,更能在同一個位置看到過往回憶滿溢的多個地方,而是天大部分時間皆我獨賞實在是很難得的。

說到我喜歡獅子山,必定要提及《哪一天我們會飛》這套電影,記得片末余鳳芝(楊千嬅)、彭盛華(林海峰飾)及蘇博文施放搖控飛機的草地嗎?就是獅子山公園二號棒球場,背景正正是嶙峋的獅子山險崖,
2017 年的八月初,我決心在盛夏一登獅子山感受此震憾之景,自此之後,每次登上獅子山,我都會想起這一幕。
其實獅子山亦不失為我人生重大回憶的線索,記得五、六年前,我也曾帶著夢想走出東涌,走向獅子山南麓,經歷過一些刻骨酩心的片段,儘管未能盡事盡美,又或歷盡傷痕,但總算曾經也感受過原來快樂是這麼近的。
而獅子山對於香港人普遍也意義重大,甚至成為一些社會大眾人士的挑戰對象,例如半身癱瘓的黎志偉便選擇輪椅攀登的方式來挑戰獅子山,以示不放棄精神。

是天在獅子山上逗留了超過一小時,不斷趁機回想過去的美好回憶,及後亦踏足獅頭部分,直至四時三才開始下山,很快下抵九龍坳,原來那個陰森的「風雨亭」在是天春年重修過。
之後沿麥徑段五續走至筆架山,過筆架山觀景台後見到三只流浪狗,之前未有見過,之後上抵筆架山,順道參觀一下民航處兩個雷達,除了平日常走經、麥徑途徑的進場著陸二次監察雷達站之外,其東面另有一個進場監測雷達,原本成為筆架山上兩個白波,不過自山竹一役後,東面白坡被吹破,不久後更被拆除,現時鐵絲網已修好,難以再偷偷進去了。

沿麥徑下降,過楊梅坳後接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並走至大埔公路,沿途又見到流浪狗,不知是否近來棄養多了還是怎樣?
抵達大埔公路,手頭上的水已喝光,於是走至公廁外之漁記新設的添水器加水,是我首次用得上這佪添水器,試喝後暫時未覺有怪味。
然後沿金山路往走私坳方向進發,沿途人流甚多,大都是來餵獼猴的,至走私坳後左轉上登泥級至金山山頂 (369M),此乃山火瞭望台之所在地,但其實近幾年漁記已陸逐棄用這些瞭望台,再沒有派員上來駐守。
不過是天竟然有開心大發現,就是原本已破爛的瞭望台竟已翻新及重新漆油,而鐵絲圍網也重建好,令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裡會否成為下一個電子搖感山火探測之試驗地點呢?

在金山拍過照後,便過對面的電視發射站副峰,沿途有些浮沙,會有點跣。來到這裡,又寫下同一天連走兩個電視發射站的一次。金山電視發射站為主要發射站,轉發來自慈雲山之微波訊號並主要服務荃葵青區 (荃灣新市鎮),而難得此處亦有一角落可直觀新界西一帶,亦見到雲彩後方之日落,算是是日的「彩蛋」。
最後沿路下降,一直走經中電金山無線電站 (夜間會亮起多個黃燈,在荃灣區多處皆可遠觀到) 後便來到晨運園地,
再踏上葵涌金山郊野徑,經過涼亭開揚位置又可賞到荃灣新市鎮一帶全景,不過這次變成夜景了!
沿柏油級靠右一直下降,經過一些涼亭,見到有野狗,不理會之,不一會下抵寶梨街,再沿屋苑梯級下降梨貝街巴士總站,乘小巴回荃灣市中心晚膳,結束是天有趣的重拾回憶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11 酷熱下午後 蠔殼掌牛山-井坑四排石山-黃茅白水嶺-小欖山 之旅

2021.07.11
酷熱下午後 蠔殼掌牛山-井坑四排石山-黃茅白水嶺-小欖山 之旅


東成里巴士站 (青山公路 – 元朗段) (起) > 蠔殼山 149M (三角網測站) > 掌牛山 220M (三角網測站) > 配水庫設備 > (大欖涌郊遊徑) 井坑山 235M (三角網測站) > 四排石山 (三角網測站) 290M > 黃茅嶺 267M > 白水嶺 268M > 七渡河 > 大欖林道 (大欖自然教育徑) > 小欖越野單車徑林道 > 大欖涌水塘主壩 > 白石坑越野單車徑 > 大欖涌加氯房 > 小欖山 (141 山頭) (三角網測站/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流動電話基站) > 有蓋配水庫 > 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職員宿舍 (康輝路) > 小欖巴士站 (青山公路 - 大欖段) (終)

出發時間:1:24pm
天氣:天致天晴及酷熱 吹東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30-35°C (天文台) / 27-5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35KM (85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東城里巴士站 >--(時長 30min,路長 0.45KM,攀升 120M)--> 蠔殼山 >--(時長 38min,路長 1.26KM,攀升 159M)-->
掌牛山 >--(時長 46min,路長 1.37KM,攀升 143M)--> 井坑山 >--(時長 32min,路長 1.50KM,攀升 130M)-->
四排石山 >--(時長 44min,路長 2.82KM,攀升 108M)--> 七渡河 >--(時長 1hr 33min,路長 6.81KM,攀升 186M)-->
小欖山 >--(時長 15min,路長 1.05KM,攀升 1M)--> 小欖巴士站

-
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是天天氣持續酷熱,不過奇怪在於竟然有自爆雨區,加上是天又睡晚了,決定找一些起步點在就近而難度又不太高的路線,
想起大西北有數座山景觀優美,這數座山更加可以串連一起走,就是蠔殼山-掌牛山-井坑山-四排石山-黃茅嶺-白水嶺,而且已有好一段時間未有來訪過 (對上一次已是去年三月下旬,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97541440341940),因此是天決定重臨此地。

話說我曾三次到訪過掌牛山及蠔殼山,不過之前都是臨近日落甚至入黑後才經過此兩峰,沒有機會細賞此山之美景,是天難得在行程開端便登上蠔殼山,實在是大開眼界。
從東成里巴士站 (西行) 起步,後方便是登上蠔殼山之小徑,強烈建議從屯馬綫錦上路站轉車去東成里,而非由元朗站過來,否則由對面方向橫過天橋需額外花費數分鐘時間。
登上蠔殼山之小徑其實鋪設得很好,看似有街坊定期維護,之前近山腳金塔處曾有人設置一個太陽能自動感應白燈,現時所見已拆除,其實也是好事,想當年夜行下山時被嚇壞了。

登上僅高 149M 的蠔殼山其實不難,不過是天因天氣極度炎熱,加上又忍不住不斷拍照,以極慢速度登山,弄了半小時才到頂,難得山頂沒人,此時見到西北邊境一帶正下著大雨。
蠔殼山之風光極為優美,可近觀一整個元朗區,包括我最喜愛之八鄉及十八鄉兩處,是天更連大帽山山頂也看見。
比較有趣是可以在一地共賞屯馬綫元朗及錦上路兩個大站,是天不斷見有列車駛過,
中途留意到突然連續出現兩班東行列車,相隔僅有約一分鐘車程距離,甚至其後後車需停在站與站中間等候,實在摸不著頭腦為何周日的列車班次也會搞得這麼亂。
不過,列車可說是可賞到而聽不到,這該多得當年興建西鐵架空路段時所引入之多項嶄新減噪措施。
另外,蠔殼山山上設有一個「福德宮」的小型廟宇,此廟更曾在兩年前翻新過,規模大了,且增設了太陽能裝置,晚上能亮燈及播放經文,我更曾在年半前在暮中見到有三人在說著奇怪語言拜神。

就在拍照期間,突然出現了十數人,原來是操山友,他們拍照後隨即離開,而我則被優美風光所吸引,逗留了近四十分鐘方再次起程。
由蠔殼山過掌牛山,需先下降至海拔約六十米之山坳,沿途部分位置有些浮沙碎石,需小心慢走。
此山坳位偏佈山墳,目測有一些小徑可通往石塘村,不清楚是否有惡狗。而我則續登上對面的掌牛山,此山高 220M,相比剛才需要多費一點力,而此時相信達至全日之炎熱高峰,簡直可說是難熬。

好不容易登上了掌牛山,當然又得停下大休,掌牛山風光同樣優美,而且視角更廣,間中傳來一些疑似豬味,令我懷疑山腳之崇山新村還有豬場在營運呢,真的好想找天去參觀一下。
同時,望向大樹下西路一帶,見到有人在玩遙控飛機。
逗留一會,太陽突收,於是起程下山至配水庫設備去,這亦為掌牛山與井坑山之山坳,原來這裡有一小徑可通往崇山新村,可惜又是不知道有沒有惡狗。

之後上登井坑山,走了一會陽光再現,酷熱之難耐又回來,不過登上井坑山 (高 235M) 也不未太辛苦,駁上大欖涌郊遊徑後,沿徑走至四排石山,沿途需上落多個小山,此乃絕不輕鬆之郊遊徑,沿途開始見寥寥數人。
好不容易又上抵四排石山,去三角網測站打個卡,此處可遠觀八鄉一帶,八鄉可說是香港耕地靜土之一,亦為我喘息之地,絕不希望將來有任何樓宇發展在此。

之後開始下降至大欖涌,可惜亦不輕鬆,因為還要上落多次,走經黃茅嶺及白水嶺,雖然景觀優美,但也難免會有死不斷氣之感。
的起心肝一直走著,終在五時九抵達大欖涌七渡河,用了四個多小時方走完蠔殼至此一段,算是刷新了極慢紀錄 (此段冬季走,可以兩小時完成)。
小休數分鐘後隨即再次起步,走向是天最後一個目的地 — 小欖山,不過小欖山與此倒有一定距離,因此需先沿全柏油車路走近一小時十分鐘至大欖涌水塘主壩,沿途見到不少單車友及一些遊人。

至大欖涌水墉主壩主壩時已近日落,斜陽映襯之大欖涌水塘實為壯觀。一直走至壩尾,接上白石坑越野單車徑,沿泥徑走一小段至大欖涌加氯房時,沿斜坡網上攀一小段並繞過加氯房外圍走一段,後右轉接入小徑,沿北脊上登小欖山。
此小徑林木較密,路面亦凹凸不平,需小心行走,幸而沿途有絲帶引路,約走了十二分鐘後終上抵山頂,先是見到一個流動電話基站,此應該是從水塘遠觀小欖山時最引人注目之一個設施。
之後便是另一個發射站,此乃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用以轉發來自青山之訊號至小欖谷地一帶之村落。
再之後便來到三角網測站,此處景觀開揚,不過此時日落已過,且即將入暮,是天難得見到橙紅色晚霞,當然也得拍照數張,及後便開始沿西南脊下山。
西南脊明顯比剛才北脊寬闊及易走得多,乃正常泥徑一條,約三分鐘後便下抵一個有蓋配水庫,再走一會便接上馬路,此乃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職員宿舍範圍,但絕非禁區。

最後沿康輝路下降並走至青山公路 - 大欖段,沿途可見橙霞仍在,抵達小欖巴士站後隨即乘 K51 巴士去屯門晚膳,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感覺在此類天晴且風勢微弱之酷熱天氣下,去走大嶼雙峰可能還沒有比大欖涌群山來得辛苦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10 酷熱下午後 麥徑二一過大灣 之旅

2021.07.10
酷熱下午後 麥徑二一過大灣 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大浪村 > 龍尾頭 > 大灣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百足地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浪茄 > 浪茄山 > 萬宜水庫東壩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20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微風二級,氣溫介乎 27-32°C (天文台) / 27-4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5.51KM (83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西灣村)

--
行程概況:
北潭凹 >--(時長 42min,路長 2.78KM,攀升 12M)--> 赤徑尾 >--(時長 53min,路長 3.50KM,攀升 163M)-->
大灣 >--(時長 32min,路長 1.32KM,攀升 15M)--> 鹹田灣尾 >--(時長 1hr 40min,路長 4.98KM,攀升 424M)-->
西灣山 >--(時長 24min,路長 1.65KM,攀升 5M)--> 浪茄 >--(時長 30min,路長 1.69KM,攀升 99M)-->
萬宜東壩尾 >--(時長 1hr 30min,路長 9.31KM,攀升 107M)--> 鯽魚湖巴士站

-
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是周末天氣持續酷熱,加上風勢微弱,算是真正的難熬時日,因此刻意選些較輕鬆的路線走吧。
因突然想去西貢東避世一下,而西貢東主要只有麥徑段一、二是適合酷熱日子走的,縱然月前的端午節當天已走過麥徑段二、一,是天也照樣再走一遍,唯獨加插了過大灣這個特別環節。

先乘車去沙田市中心,吃個飯後剛好趕上半小時一班的 289R,已很久未有在沙市總站乘車去西貢了,讓我偷偷回想起 2017、18 的時光,實在是令人懷念。
289R 為特快巴士,去由沙市去北潭凹僅需約四十分鐘,下車後疏洗一下,便隨即起行。

先沿柏油路下走至赤徑,沿途遊人未算太多,抵達赤徑荒田一帶,除見到一些露營人士外,是天更見到一堆黃牛,
又因巧遇潮退,岸邊的沙及泥濘露出來,而對開海面又異常平靜,是日的赤徑果然比想像熱鬧及美麗。
接著上走至大浪坳,再下降大浪村時離開麥徑,轉入往龍尾頭之小徑,途經一個草原時又見到一大群黃牛,接著需走過一些稍密的林木,經過一些廢屋,不一會終抵達大灣。

大灣為大浪四灣之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沙灘,亦是我最喜歡之沙灘,更曾在此有過獨特的回憶。
是天盛夏的大灣果然吸引不少水上活動及曬太陽人士來訪,也帶點熱鬧,更吸引是迎來陣陣涼風。
拍照一下後,沿平坦小徑走至鹹田灣 (不經望魚角),過鹹田灣木橋,來到熱鬧萬分的沙灘。
是天更見到有船家出來拉客,及後再走至沙灘尾,再次接上麥徑過西灣,來到西灣,竟見人流沒想像中多,相對剛才兩灘明顯冷清。

過西灣村後開始上登西灣山,過吹筒坳後開始變得冷清,但此時雲量增多,酷熱程度稍減,算是回氣的好時機。
一直上走至百足地附近才見到是天山上唯一一群人,是一男一女及兩名孩子,而男人更重裝兼抱著其一孩子登山,實在是強大!
上抵西灣山,在三角網測站打個卡後,到涼亭大休,是天的能見度很高,難得在西灣山上可遠望大帽山,
唯獨山上寧靜,與 2018 年那次同樣在副熱帶高壓脊覆蓋時期之酷熱日子的西灣山實在差得遠,當然大陸遊客佔很多。
或因太寧靜太舒服,我也不知不覺在涼亭 hea 著,超時了也沒察覺。

直至近五時七,方醒起是時候下山了,不然便會弄至很晚才返抵北潭涌。由西灣山下降至浪茄的一程又見回剛才四人。
下抵浪茄,同樣見到不少遊人,有露營的,也有專程來玩樂的,沙灘對開有不少大飛,正在接載乘客返回西貢碼頭。
上走浪茄山為是天最後一個難關,之後的路程便輕鬆,過東壩,見遊人不少,再沿西貢萬宜路走著 9.5KM 的長命車路返回北潭涌,至西壩時更見到日落的橙霞,以至遠方的大帽山。

過元五墳觀景台後天已接近全黑,急步走至北潭路時已是八時,可惜竟然沒見 9 號小巴,結果白等近十五分鐘乘搭下班 94 巴士回西貢市中吃我最喜歡的自家麵作晚餐,
想不到不一會又見回剛才在西灣山上的四人,實在是太奇妙呢!
吃過晚餐後,乘小巴回彩虹,再轉車回到大西北,想不到晚上九時的 1A 小巴仍然排長龍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04 酷熱下 環大嶼西 (石壁-大澳-東涌) 迎日落之旅

2021.07.04
酷熱下 環大嶼西 (石壁-大澳-東涌) 迎日落之旅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起)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狗嶺涌引水道 > 分流村 (陳記士多) > 分流西灣 > 響鐘坳 > 煎魚灣 > 根頭坳 > 二澳舊村 > 二澳新村 > 二澳內灣 > 牙鷹角 > 番鬼塘 > 大澳海濱長廊 > 大澳巴士總站 > 大涌行人橋 > 新基大橋 > 寶珠潭 > 新洲 > 深屈 > 南田 > 深石村 > 深石亭 > 䃟石灣 > 沙螺灣 > 鱟殻灣 (觀景台) > 較寮 > 䃟頭 > 雪心亭 > 侯王廟 > 裕東路 > 逸東商場 (終)

出發時間:12:34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南至東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31-33°C (天文台) / 26-4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8.30KM (58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分流、深屈、沙螺灣及侯王廟)

--
行程概況:
石壁水塘 >--(時長 1hr 26min,路長 6.04KM,攀升 84M)--> 狗嶺涌引水道盡頭 >--(時長 25min,路長 1.66KM,攀升 32M)-->
汾流陳記士多 >--(時長 43min,路長 3.13KM,攀升 112M)--> 二澳舊村 >--(時長 57min,路長 4.45KM,攀升 48M)-->
大澳巴士總站 >--(時長 59min,路長 4.28KM,攀升 108M)--> 深屈村 >--(時長 43min,路長 3.26KM,攀升 92M)-->
沙螺灣北村口 >--(時長 22min,路長 1.56KM,攀升 65M)--> 鱟殻灣觀景台 >--(時長 46min,路長 3.40KM,攀升 34M)--> 逸東商場

-
是天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皆因就是全年日落時間最遲的一天,對於常常在下午至傍晚行山的我來說,日落時間相比起日照時間或許更具象徵性。
每年的 7 月 4 日都是香港日落最遲的一天,這或許是個冷知識,有的人或誤以為夏至 (6 月 21/22 日) 才是日落最遲,事實不然,夏至只不過是日照最長的一天。
至於為何夏至後的 12-13 天才是日落最遲呢?這便得說起太陽日與自然日之差異 (均時差),夏天的太陽日其實比起自然日長,這緣於地球自轉軸的傾斜度和地球公轉軌道的離心率所致,
若將兩者所帶來之影響畫成一圖表再將其合併起來,便能得出夏至前後之日出及日落時間變化,基本上就是在夏至前 13 日左右達至最早日出 (05:38),然後兩者逐步延遲至夏至後 13 天左右達至最遲日落 (19:12),其後日落時間再次提早,直至冬至前 24 天左右 (日落時間 17:38)。
由於一年僅有一次最遲的日落,是年又剛巧遇上假日及好天氣可以親睹之,因此決定是天的行程以兩大目標為主:觀賞全年最遲的日落及行走至入暮方完程!
考慮到天氣炎熱,不想太艱辛,決定再度環大嶼西,順便在香港的西面歡送這個最遲的日落!

是天再度乘 E36 巴士至東涌,車程的確很長,不單止比起未改道前長近一倍,而實際乘車感覺就是過完公路再過隧道,怎料出隧道後還未到……
來到東涌再轉乘 23 巴士至石壁,幸而車程順利,終在十二時七到達,疏洗後便起行。
先沿宏貝道接引水道,再走至盡頭,沿途遊人不多,僅見零星單車友、行山友及露營友。
及後踏上泥徑下降分流,同樣見到一些遊人,而此時天色明朗,感覺甚為炎熱,幸而有和緩風勢,才不至於那麼辛苦。

來到分流,決定去士多吃個麵,順道當時避一下暑,過後才續走鳳徑段七至煎魚灣,想不到營地水源竟然仍微弱。
是天沒有巧遇大潮退,理所當然雞翼角之連島沙洲也沒見到。沿泥徑前走,見到一群講普通話的人,沒理會之,續走至根頭坳,見到漁記新設立的告示板,已再沒有提及二澳封村了,反而是著市民尊重村民權益,看來態度終軟化。

經過二澳舊村,見到一些農民在工作,較特別的是設立了一個士多。之後走經二澳內灣,見到泥灘,走至水撈漕石澗口時又聽到深谷傳來遊人喧嘩聲,似乎是夏日必備之環節。
走至渡頭,是次沒聽見狗吠聲,經過牙鷹角見到水源同樣偏弱,後經番鬼塘至大澳,在士多購買一瓶水後便續踏上東澳古道。

走過大澳新基棚,踏上泥徑,沿途遊人不多,此時能觀賞到壯觀的港珠澳大橋風景,留意橋上車流甚少,長時間也見不到車輛。
走至深屈,三間士多也不見有顧客,奇怪是惡狗也不在,經過後續走至深石村,沿途很容易見到一些紅字屋,相信此一帶或有非原居民聚居,沿途冷清,僅見一些單車友。
一直走至沙螺灣村,見到小量私家車停泊,而通往沙螺灣新村一段路照舊被圍封,奇怪在於連村中也感覺清靜,一些平日見村民的屋舍也未見有人在。

離開沙螺灣村,再走至鱟殻灣,來到觀景台時已為六時十,距離日落時間尚餘 22 分鐘,而此時剛好見到日落的鹹蛋黃,甚為耀目,當然就不停地拍照吧,
而此站亦為是次行程的中途大休站,皆因計劃中是在此等候日落來臨,一直待至 19:06 左右,便見日落的鹹蛋黃開始躲在雲彩後,
不過我仍留守至 19:12 真正的日落來臨,成功在此香港西面地區歡送是年的最遲日落。

賞畢日落後,隨即走回東涌,經過䃟頭村時已開始入黑,不過村中同樣很靜,連狗都不見。
之後沿柏油路走至侯王廟,沿途可賞到機場島及東涌夜景,達成了走至入暮這目標,盡用了日落最遲的優勢。
經過侯王廟後走回逸東商場途中,在一停車場旁遇有一惡狗衝過來,幸而是有圍網的,但此位置明明此前是不曾見有狗的。
最後,在逸東商場吃了個不愉快的晚飯後便離開東涌,結束是天年度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03 酷熱下午後 逆環湖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之旅

2021.07.03
酷熱下午後 逆環湖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之旅


大美督 (汀角路) (起) > 船灣淡水湖主壩 > 白沙頭 > 船灣淡水湖溢水壩 (東頭洲) > 船灣淡水湖北副壩 > 伯公咀 > 長牌墩 (三角網測站) > 砵樹環山 > 三門山 > 虎頭沙 > 鵝髻頂 > 小滘坳 > 鹿湖峒 > 石芽頭 > 紅石門坳 > 觀音峒 > 大峒 > 橫嶺坳 > 雞仔峒 (三角網測站) > 赤馬頭 > 馬頭峰 (三角網測站) > 烏蛟騰巴士總站/停車場 (烏蛟騰路) > 烏蛟騰小巴總站 (祠心路)

出發時間:1:10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偏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30-35°C (天文台) / 26-4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79KM (99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大美督 >--(時長 52min,路長 2.89KM,攀升 13M)--> 船灣淡水湖主壩尾 >--(時長 34min,路長 2.11KM,攀升 36M)-->
伯公咀 (船灣淡水湖北副壩尾) >--(時長 37min,路長 1.40KM,攀升 179M)--> 長牌墩 >--(時長 1hr 17min,路長 4.55KM,攀升 237M)-->
小滘坳 >--(時長 14min,路長 0.27KM,攀升 112M)--> 鹿湖峒 >--(時長 42min,路長 2.81KM,攀升 153M)-->
大峒 >--(時長 56min,路長 3.02KM,攀升 236M)--> 馬頭峰 >--(時長 17min,路長 1.27KM,攀升 17M)-->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起點 >--(時長 5min,路長 0.42KM,攀升 7M)--> 烏蛟騰小巴總站

-
又到了高空反氣旋支配的酷熱日子,想到在夏天要挑戰一下耐力,我比較喜歡選擇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環湖徑),除風景優美外,此徑亦充滿著我昔日的重要回憶,因此我挺享受走在其上。
記得人生首次走環湖徑是四年前,那一年正正是我人生目前為止最豐盛的一年,快樂之餘也不乏疼痛,有趣的是這正正與環湖有關連,
那是五月上旬,那一日令我最深刻的應該是用以總結經歷的那首「不屈」歌曲,也因為這一首那麼有意義的歌曲,此後我每次走環湖來到主壩時,都會不自覺地唱起這歌。
回顧過去四年,我曾十次走過環湖徑,除四年前五月那次外,有三次是環湖出咀而走經,兩次是去紅石門及烏洲塘走經,一次是雲山八仙環湖連走的操山旅程,還有三次是在炎熱天氣下慢速環湖,
每一次的經歷都是獨特的、難忘的,唯獨去年夏季我完全沒有踏足環湖徑,對上一次環湖已是去年二月的環湖出咀摸鬼手之旅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31426726953412),亦即已有十六個月未有踏足過環湖徑了。

午飯後乘小巴至大美督,經過龍尾村一帶是見到建造多年的龍尾灘已正式投入運作,似乎這人工沙灘也挺受遊客歡迎的。
大美督燒烤場因疫情而關閉超過一年,熱鬧氣氛當然不及往年,走至士多,貴價不在話下,驚見原來連汽水機之售價特別貴,頓時放棄買飲品打底。
一直走至船灣淡水湖主壩,接著是長近兩公里之平坦路段,是天如常見到多數單車友及少數行人,但也見重型貨車駛入白沙頭,但整體來說也算是冷清的。
走在此壩上,當然又得唱起「不屈」,其實也很應境,皆因近年香港形勢轉差,其實也越來越望不到希望,越來越覺得沒有未來,而這首歌最有價值的是提醒我曾經也不屈過,不是白過了。

走至主壩盡頭即白沙頭,左轉入限制道路,原來大閘早在去年夏季已更換了新鎖,之後走至東頭洲,踏上規模巨大的溢水壩及副壩,之後便正式踏上泥徑。
由伯公咀至長牌墩一段很容易給人路程很短的錯覺,但其實甚花費體力的,沿途需上落三個小峰,是天走了近三十七分鐘方抵達長牌墩。
在夏天,要走環湖徑,我一定會選擇受高空反氣旋支配的日子,起碼遇上自爆雷雨區的機會低,但代價當然是幸苦一點,而是天雲量不算少,所以偶爾陽光暫退,算是走得輕鬆了,但沿途仍未見遊人。

過了長牌墩,走至砵樹環山,此時終於見到一男一女在躺著休息,亦為我是天在環湖徑泥徑段見到的第一組遊人,但看其樣子似是筋疲力盡。
之後過三門山,此處景觀開揚,能欣賞到赤門海峽一帶及對岸的西貢半島,不過沿途上落山較多碎石,需小心行走。
接著過虎頭沙,此段上斜較緩,因此不算費力,不知不覺又來到鵝髻頂,此處見到是天第二組遊人 (兩個女士),亦為我在環湖徑最後見到的遊人,
是的,夏天走環湖徑就是這麼的愜意,算是難得能同時享受美景及寧靜的一個地方。

來到小滘坳,此乃通往鳳凰笏之分岔路口,而是天當然沿郊遊徑登上鹿湖峒,不過也不簡單,需沿石級上走近海拔一百米,斜度稍高。
好不容易到達鹿湖峒,此時已為四時九,來到這裡常給人一種已走了半程的錯覺,但其實北段較南段短得多,逆走來說,來到這裡大概已完成三分之二了。
在此小休近十分鐘方再起行,之後便是過石芽頭,下降至山坳位,再上走經紅石門坳至觀音峒,沿途可遠望紅石門之基堤,
由於此一系列的山峰都是單斜山,其南坡斜度明顯比北坡高,亦因如此,漁記設置了多個「懸崖危險 切勿前進」之警告牌。
過大峒之路程應該是全程最輕鬆的部分,平緩山徑一條,之後續沿環湖徑走往橫嶺坳,這裡就吃力了,因為路況再次變差,而且需上走一些斜坡。

之後上登雞仔峒,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沿途再次變得開揚,距離馬鞍山亦再次變得越來越近。
之後尚有兩個大佬要打,先是赤馬頭,之後便是馬頭峰,兩峰斜度同樣甚高,碎石亦多,或是現時環湖徑難度最高之部分。
上抵馬頭峰,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此時方為六時七,目標是七時三前返抵烏蛟騰小巴總站,時間算是鬆動的,因此決定在此停留一會賞景拍照,亦成為是天環湖沿途唯一能放空的地方。
馬頭峰上之風景真的很震憾,亦難得是天沒有遊人,此時又巧遇黃昏的鹹蛋黃,意景極為優美。

至六時九左右開始下山,沿途碎石不多,約十七分鐘便能下抵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起點的告示板。
之後便沿柏油路步行回烏蛟騰小巴總站,想不到也竟有近十人等車,約七時四終有小巴來,乘車回大埔中心吃晚餐,結束是天靜靜回憶過去的一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07.01 午後 回歸大嶼山 之 大嶼雙峰 (昂坪-鳳凰-大東-蓮花山腰-低埔) 之旅

2021.07.01
午後 回歸大嶼山 之 大嶼雙峰 (昂坪-鳳凰-大東-蓮花山腰-低埔) 之旅


昂坪市集 (起) > 昂坪廣場 > 昂坪茶園遺址 > 心經簡林 > 斬柴坳 > 鳳凰山 (鳳峰) (三角網測站) > 南天門 > 牛塘山腰 > 伯公坳 (東涌道) > 大東爛頭營 > 雙東坳 > 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婆髻山 山腰 > 婆髻山橫山徑 (371mPD) > 三角網測站 (低埔脊) (132mPD) > 斜坡維修通道 > 低埔 > 翔東路 > 富東廣場 (終)

出發時間:1:34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高地有霧 吹西南風三至五級,氣溫介乎 25-30°C (天文台) / 24-3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66KM (1065M)
路線整體描述:小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昂坪市集 >--(時長 16min,路長 1.06KM,攀升 16M)--> 心經簡林 >--(時長 53min,路長 1.39KM,攀升 457M)-->
鳳凰山 >--(時長 50min,路長 2.97KM,攀升 43M)--> 伯公坳 >--(時長 56min,路長 1.74KM,攀升 432M)-->
大東山 (近 L014 標距柱) >--(時長 26min,路長 1.56KM,攀升 3M)--> 雙東坳 >--(時長 56min,路長 3.77KM,攀升 102M)-->
婆髻山腰 >--(時長 47min,路長 1.23KM,攀升 2M)--> 翔東路 >--(時長 9min,路長 0.73KM,攀升 1M)--> 富東廣場

-
踏入 2021 年的下半年,加上是為回歸日,總得要去一些較具意義的地方紀念一下,想了想,不如一反慣例,在回歸日「回歸」大嶼山吧!
是次逆走鳳徑段三、二之一半,登上鳳凰、大東後,沿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婆髻山腰之路線走,再接上小徑直下降至低埔 (翔東路)。

一時三左右抵達昂坪,去便利店買點東西喝,再去疏洗一下,不知不覺便弄至近一時七。
沿路走至心經簡林,沿途遊人也為數不少,當然就不是 2018 年那種人流如鯽之景,而此時已經大佛附近已起霧。
踏上鳳徑段三,沿路上走至鳳凰山,沿途地面極為濕滑,估計是因星期一那場暴雨 (當時嶼南雨勢最大) 所遺留下之水分,又因該處連日大霧,以至揮發不走。
無疑,路面濕滑下,此段熟悉的登山路難度也稍為提高了,而沿途也見一些遊人,未算太多。

抵達鳳凰山山頂,周遭一片白茫茫之霧景,沒景觀可言,亦因此只能在山頂享受一會天然冷氣與保濕療程。
逗留了一會後開始下山,同樣路滑,需放慢速度,沿途遊人不多,至長屻山分岔路口處竟見到一頭大黃牛,此乃我首次在此見到牛隻。
一直下抵伯公坳,橫過馬路後上去涼亭大休,難得涼亭一帶沒有遊人,又吹著陣陣涼風,能靜下來休息實是太舒適,怎料更不知不覺小睡了十餘分鐘。

扎醒後見到開始有遊人來,而我則起程登上大東山去,沿途見到兩人登山,至近 L014 標距柱之最高點時又見一些外籍女士,可惜同樣又是 A4 景觀。
在 L014 標距柱附近新設之座椅小休一會後,便開始下山,至雙東坳時轉入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婆髻山腰,不知不覺原來已將近八個月未有走過此徑了 (對上一次是去年十一月上旬,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397530957009649)。

沿路走著,至三山台前開始走出霧中,北大嶼山之優美景觀再次映入眼簾,此時乃沒見遊人,直至下降至近萡刀屻時,始見兩人由天書壁方向走來。
走至婆髻山西北山腰位置時剛為六時半,由於是天為全年最遲日落日子之一,日落時間為 19:11,因此其實尚有十分充裕的時間可下山。
不過還是不想繞白芒而走了,決定照取小徑下降低埔 (映灣園後方),不過下降至半山的開揚位置時停留細賞東涌全景,
這樣其實也很好,反正我以往較少有機會在此悠著賞景,而此片風景不單壯觀,亦為是天難得能逃脫 A4 之一處,更重要是留有我昔日之回憶,正好呼應著在回歸日回到最初的原點!

賞景至剛好七時便繼續下山,下抵斜坡維修通道時還未入黑,而且早前的維修工程已完成了。
最後下降至翔東路,再走回富東廣場,結束是天意義重大之行。

題外話,話說 2021 年正好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成立之十周年,漁記即將會在下半年隆重地推出一系列慶典活動 (與 2017 年郊野 40 類同),
這裡可預告一下,在接下來的數月,我或會較頻密地前往西貢及新界東北兩園八景,亦或會因而稍為減少到大嶼山之次數,不過也沒關係,大嶼山給我的回憶始終也是最堅實的,早就銘記於心裡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