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西貢東一咀兩灣三頂 (蠄蟝石頂-長岩頂-罾棚角頂) 環庫之旅

2019.12.26
西貢東一咀兩灣三頂 (蠄蟝石頂-長岩頂-罾棚角頂) 環庫之旅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起) > 麥理浩徑起點 > 萬宜坳 > 西灣亭 (西貢西灣路) > 吹筒坳 (麥徑段二) > 蠄蟝石頂 > (原路折返) 麥徑段二 (近 M029 標距柱)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睇魚岩頂坳 > (南脊下降至) 長岩頂 > 罾棚角頂 > 罾棚角咀盡頭 > (原路折返) 罾棚角頂 > 浪茄仔 > 浪茄 > 浪茄山 > 萬宜水庫東壩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2:12pm
天氣:天晴 乾燥 吹北至東北風四至五級,氣溫介乎 19-26°C (天文台) / 18-3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8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8.30KM (119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645633

-
是天為聖誕節翌日,本打算去南丫島登山,但起床後看了一看天氣照片,發現香港西部及南部煙霞明顯很大,
因此臨陣決定更改行程,去一遊久違了西貢東,那邊天色比想像中要好。
是天當然不是單走那些熟到爛的路線,而是一遊一些未曾到過的景點,
終在七個多小時玩出了一咀 (罾棚角咀) 兩灣 (浪茄仔-浪茄灣) 三頂 (蠄蟝石頂-長岩頂-罾棚角頂),簡稱一二三之旅!

於假日往來西貢東的交通,相比到大嶼、大東北或大西北都方便不少,車程尚算順利下,正午到達北潭涌。
是天因出門前未吃早餐,到達北潭涌後,便立馬到小食亭點一個餐蛋麵,
這是我第一次在北潭涌吃餐蛋麵,但感覺性比只是一般而已,不用想著有美味的出前一丁了。

吃畢及疏洗一下,再順道一覽新設的郊遊地圖及天氣預報資訊站後,便正式起行。
初沿大網仔路及西貢西灣路走至西灣亭,十二時十二分出發,走至西灣亭已是一小時,
這六公里路雖然極輕鬆,但卻有點沉悶,誰叫遲出發,都過了 NR29 村巴西貢開出的時間,步行還是必然的選擇,
比較特別是,沿途都見一家大細在西貢西灣路上步行往西灣亭。
西貢西灣路近月沿途皆有大量水務署斜坡維修工程,部分更是 2016-2017 計劃下來的,
或可能是 2016 年 5 月 那時的一場大雨觸發嚴重山泥傾瀉,而推使政府訂下的加強措施,
卻因性質非緊急,而排期至今時今日才動工。

到達西灣亭,人多熱閙,而我沒停留下沿上路 (靠近螺地墩) 走往吹筒坳,畢竟走上路能節省數分數。
過吹筒坳,踏上麥二逆走,朝西灣山方向登山,走了數分鐘,約在百七米海拔位置,見右方有一「麥理浩徑」的木牌,
背後其實就是通往蠄蟝石頂的小徑,一路走著,見林稍密,雖小心穿林而過,幸好路況本身不算崎嶇。
中段有一分岔路,其實左右皆通,但右方稍平緩。
沿這密林小徑走約廿五分鐘 (路程約 1.05KM),便到達蠄蟝石頂了!

蠄蟝石頂位處海拔 178M,山頂上有一巨型大石,高約五米,這就是著名的「蠄蟝石」。
其形狀之大,遠至在西貢西灣路、大浪灣遠足徑一帶都清晰可見,每當有遊人站在其上,便頓成為四周山友的注目焦點。
「蠄蟝石」以六角岩柱組成,在其北面看似垂直陡峭,難以爬上去,但其實石的東南方有天然石級可安全登上其上。
是天我來訪這「蠄蟝石」時,剛好遇有兩本地山友及兩外籍山友,而我則在這逗留了十九分鐘拍照賞景方離開。
回程時需原路走,也許因熟悉路況,走得稍快一點,廿分鐘便重抵麥徑了,隨即續向西灣山登山去,
抵達西灣山時,已是三時五,時候比預期晚,可是根據是天計劃,尚有好一段路要走,除加快腳步外,不得不放棄一些景點,
最終我選擇放棄了睇魚岩頂,抄捷徑直落長岩頂前的會合位置。

從西灣山頂下走一小段,左方有一危險告示牌,這便是通往睇魚岩頂之路,路況不崎嶇,就只是林稍密,基本上不用手足並用。
離開麥徑起計走約廿分鐘 (約 0.95KM),翻過兩個小丘,便來到一分岔路口,直走是續登睇魚岩頂,
而右轉則能走往密林中,隨隱徑下降至長岩坳位,而不經睇魚岩頂及長岩坑,所謂抄捷徑便是如此。
不過,這隱徑未免真的太密林了,雖然看似是定期有人走過,但中途部分路徑不清晰,所以走得挺吃力,
但到中後段開始再次變得開揚,路線也越來越清晰,看著距離罾棚角咀越來越近,實是興奮的說。
強烈建議夏天不要抄這捷徑,不然得無限上網。
但是天卻多得此捷徑,方能早在四時三抵達長岩頂前的坳位,趕及完成是天出咀任務。
但也因為時不早,離開西灣山後,直至稍後返回浪茄灣全程,都不見一人。

前往罾棚角咀盡頭位置,需先攀過兩個小峰,分別為長岩頂及罾棚角頂,幸而兩者山都不太高,只是海拔約百四米,
因此走著也不覺辛苦,唯獨部分路段有密林,但相比剛才抄捷徑那段實在是輕鬆得多了。
攀過兩山後,再沿碎石路走約十分鐘,便能到達罾棚角咀的盡頭位置。

罾棚角咀盡頭與短咀有點相似,前方有危崖,亦能見海浪泊岸的澎拜,
而兩者前方皆能近觀對岸小島,其中短咀上能近觀和尚洲,
罾棚角咀上則能近觀飯甑洲,洲上沒居民,不過就有一個航海燈塔 (178 號)。
但兩者亦有不同地方,其中罾棚角咀上有大量的六角岩柱 (而短咀則沒有),
都是酸性火山熔岩層在急促冷卻過程中呈規律收縮而形成的,與東壩所見類同。
個人認為前往罾棚角咀相比短咀更能振奮人心,一來是撤退較容易,可逗留晚一點,二來是周遭較少灌木林阻擋視線及去路。
可惜是天出咀後為時已晚,快速拍一下照後,已是四時十一,便隨即開始回程。

離開罾棚角咀初段需原路折返,亦需再一次登上罾棚角頂,不過卻不用再登上長岩頂,
皆因兩頂之間有一小徑,可駁回落浪茄仔的主徑,而且路況尚算良好,只是臨到浪茄仔時較斜,略需手足並用。

到達浪茄仔時,已近五時半,尚餘日落只剩十五分鐘,但基本上可不用擔心,皆因從浪茄仔到浪茄灣一段僅長 0.75KM,
約十八分鐘便可走完,但亦別小覷它,皆因從浪茄仔登上山徑初段十分陡峭,而部分路段需走在危崖旁,
故絕不建議留待入夜後才走這段。
走著著走,不一會後開始看到浪茄灣上的露營人士,亦代表快能接回麥徑了,結果返抵浪茄灣時天還未黑。
是天這裡的露營人士很多,極其熱鬧,露營人士的營火,點亮了一整個浪茄灣,亦使枯樹滿佈也不再顯得荒涼。

過浪茄灣後,便沿麥徑逆走回東壩,到達東壩時剛好六時一,亦開始入薄暮,
但因此後全程車路易走,故沒拿出頭燈,全程僅以手機照明。
走過東壩的小巴站,見到起碼有八十人在輪候 9A 小巴出北潭涌,因不知班次如何,便索性不候車,按原定計劃步行出去,
怎料小巴一來便來兩架,六時二那班開走後,原來還有五班車,最遲一班相信大約在七時離開東壩。
不過步行也有步行的獨特體驗,是天天色良好,走在西貢萬宜路上,基本可抬頭看到滿天星星,極為壯觀,
想起已好一段日子未曾這樣夜行過西貢萬宜路了。

因一心想趕巴士,是天從東壩至北潭涌一段走得極為急促,急行下最終竟用了一小時廿九分鐘便抵達鯽魚湖巴士站了,
就這樣完成了一個 28KM,實在是意想不到的快呢!
最後登上巴士離開,結束是天一二三長氣環庫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