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文章] 2019 年度總結及回顧

2019 年度總結及回顧
甲. 前言
是天為 2019 年的最後一天,多雲,有幾陣微雨,相對濕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顯然非登山之好時機,倒不如提早作一總結,回顧一下是天登山體驗。2019 年為本人經歷起伏相對較大的一年,加上事務頗為繁忙,因此一切化繁為簡,回到反璞歸真的郊遊方式,就是多遠足,少操山,無露營及其他活動。本人體會到,對於獲取快樂的生活模式,閒遊與跑山是相輔相成,前者能讓本人體會大自然中各處獨特生態及地貎之樂趣,後者則為人生注入目標,時刻追尋進步,長遠讓此成為本人一可持續的興趣。
如何使行山興趣融合生活?
為配合本人不喜物質泛濫之風氣及愛和平,本人盡可能選擇一些方便自行參與之遠足活動,避免觸及任何商業色彩之項目,堅持郊野就是自然的原則。為顧及安全,亦不追求遊玩高難度路線,反而於風險及滿足感之間取一個平衡,輕鬆尋求長久快樂。同時,本年度本人面對其一挑戰就是事務月益繁忙,但經本人慎重規劃時間後,仍堅持周末兩天去參與郊野活動,實屬難得。至於在天氣惡劣之日字,本人則轉為處理事務及查看郊野動態,以便在下一個好天日子得以更迅速投入行山活動。
一波三折的登山旅程
與 2018 年相比,本年行山次數及總里數皆有輕微下降,其中郊野參與總天數為 108 天,較往年減少了 16.9%,而行山總里數則為 2768KM,較往年減少了 4.7%,很明顯可見,2019 年登山經歷沒達到個人紀錄的高峰。其中一大原因是本人於是年三月、四月及十一月下旬時有十分緊迫的事情要處理,而且與預期有異,在這嚴峻情況下,本人兩度選擇優先處理事務而暫時擱置登山,幸終能圓滿完成繁瑣工作,再次回復過往的登山日程。儘管 2019 年郊野參與的模式不如去年的多樣化,但在選址上也不乏廣度,24 個郊野公園之中,本年也到訪過 20 個,亦多次到臨非郊野公園範圍之野外地點,包括北區紅花嶺、長洲及屯門龍鼓灘,質量並全。是年復活節是罕有地完全沒有行山的一次,所幸春節、中秋節及聖誕節皆有到訪郊野,其中聖誕節更一連四日去行山,四天中亦包含一些未曾到過的地新點,為節慶帶來不一樣的美麗色彩。
乙. 山野參與度數據統計
*山野參與包括在大自然範圍 (包括郊野公園或非郊野公園之未開發土地) 進行之遠足、露營、操山、山野競賽或野外研習活動,包括在車路或林道上之跑步活動。
a. 全年山野參與日數:108 天 (佔全年 30%),其中:
全年跑山日數 (包括練習及比賽,但不包括運動場衝圈):32 天 (佔全年 9%)
*除特別註明外,「超長途」意即單日記錄總里數超過 25.0KM。
b. 按月份統計山野參與度 (日數/里數):
一月:10 天 (超長途:6 天) / 317.5KM 二月:10 天 (超長途:5 天) / 250.8KM 三月:5 天 (超長途:5 天) / 215.7KM 四月:0 天 (超長途:0 天) / 0KM 五月:5 天 (超長途:2 天) / 114.8KM 六月:13 天 (超長途:7 天) / 335.3KM 七月:12 天 (超長途:6 天) / 306.0KM 八月:13 天 (超長途:4 天) / 299.5KM 九月:12 天 (超長途:4 天) / 263.4KM 十月:10 天 (超長途:5 天) / 267.1KM 十一月:7 天 (超長途:2 天) / 144.3KM 十二月:14 天 (超長途:3 天) / 253.2KM
全年緦計:108 天 (超長途:49 天) / 2768 KM
c. 按周日統計山野參與日數:
星期一至五 (不包括公眾假期):23 天 星期六 (不包括公眾假期):38 天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47 天
d. 全年總攀升高度紀錄:129,481M
e. 最長單日遠足: 11 小時 58 分鐘;約 55.9km (2019.01.12, 星期六 操山 逆走大雙坳 (麥徑段八至三) 之旅)
f. 最短單日遠足: 1 小時 16 分鐘;2.2km (2019.02.09 休腳日之龍鼓灘短遊)
g. 最早出發: 7:34AM (2019.01.12, 星期六 操山 逆走大雙坳 (麥徑段八至三) 之旅)
h. 最具挑戰性 (主觀判斷): 2019.11.09,星期六 蚺蛇出咀過四灣 (經米粉頂、東灣山) 之旅
i. 全年最寒冷: 10℃ (西貢東 @ 2019.12.08, 星期日)
j. 全年最炎熱: 36℃ (官方數據) (2019.08.24, 星期六 大欖涌 及 2019.08.28,星期三 大刀屻-大帽山)
k. 酷熱天氣警告下登山日數: 25天 (五月至十月)
l. 最長連續登山日數: 4天 (2019.02.03-06; 2019.06.06-09; 2019.06.28-07.01; 2019.12.12-15; 2019.12.25-28 共五次)
參與遠足活動 無分秋夏秋冬
2019 年的郊野參與按月分佈尚算平均,除四月外,每月錄得的參與日數介乎 5-14 日,其中最多的是十二月,最少是三月及五月。十二月錄得最多日數,是因為該月華南地區天色大致良好,溫度亦適中,十分適合登山,亦因該月完成了手頭上的事務,時間安排較疏動,故能頻繁登山。而三月及五月錄得最少日數,前者是因為該月參與了兩個百公里越野跑比賽,除比賽日外皆休息,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該月本人遇上了一些棘手事情,以至無暇登山,而後者 (五月) 就因多日受廣闊雲帶及低壓槽所覆蓋,暴雨日數尤多,五月四、五、七、八日,及五月二十日至月尾皆為下雨及雷暴天,根本無法享受行山之樂,這情況相比之後的六至九月情況更差,相反夏季雖然酷熱天數較多,但天色大致良好,對於熱適應程度較高的我,無阻體驗登山。
香港郊野 靜中帶旺
2019 年的郊野參與照舊是以周日及公假最頻繁,其次是周六,然而平日的參與次數也達 23 天,可見這一年使我體會到不同日子裡郊野人為活動的變化。事實上,部分郊野公園 (如西貢東、獅子山等) 即使在平日閒日,人流仍不少,旅客佔其中一部分,亦有部分郊野公園 (如船灣、八仙嶺和南大嶼部分地方) 平日與假日人流差異大,甚至平日全程或一個人也碰不上。不過,部分路線選址會偏向刻意安排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到訪,例如是位處較偏避的紅花嶺、芝麻灣、船灣郊野公園等地,務求在靜謐中亦帶點旺氣。
超長行程 挑戰自我
2019 年錄得長達 25.0KM 或以上的行程日數達 49 天,佔所有行程日的 45%,而差 1-2KM 便達標之行程亦有不少。這些超長途行程有的是長途操山,有越野賽,有麥徑、衛徑數段連走,亦有挑戰性路線 (如西貢東蚺蛇出咀過四灣、一咀二灣三頂等)。其實,要完成一個 25.0KM 行程所需體力不多,但若要連續多天也走廿公里以上,無非也會有疲累感,因此事情需訓練有素。多得這兩年愛上越野跑 ,多走長途之下,行程能夠使耐力得到大大提升,更有助參與長途郊遊及比賽時之表現。
行程無間斷 假期更充實
2019 年錄得之最長連續行山日是四天,適逢二月份春節前後、六月端午節、七月回歸紀念日前後、十二月中旬休閒期及十二月聖誕期間。而連續三天的行山次數亦不少,分別於九月至十一月錄得。要連續行多日山,除了能配合長假期外,體力也是很重要。十二月由於假期較多,希望能頻繁登山,充實回憶,無奈跑山對體力需求相比徒步更大,為節省體力,故於最後一個越野賽「樂善盃」後暫停了操山近大半個月,換來較具挑戰性的行山行程。
丙. 本地郊野公園參與度
登山這活動不一定於郊野公園範圍進行,皆因在香港有很多聞名山徑也非位於郊野公園內 (例如北區紅花嶺、鴨脷洲玉桂山、大老山山頂及沙田坳道沿路、南丫島各峰及大澳虎山等),但是最熱門之行山路線普偏皆位於郊野公園範圍內。
詳細統計如下(單次進入及離開作一次算,每天上限一次):
城門 26 金山 13 獅子山 14 香港仔 2 大潭 1 西貢東 16 西貢西 8 船灣 6 南大嶼 29 北大嶼 25 八仙嶺 3 大欖 15 大帽山 26 林村 4 馬鞍山 18 橋咀 0 船灣(擴建部分) 0 石澳 1 薄扶林 2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分) 0 清水灣 2 西貢西(灣仔擴建部分) 0 龍虎山 1 北大嶼(擴建部分) 9
郊野公園 承傳共行
郊野公園是本地寶貴的天然資產,現時全港有 24 個法定郊野公園,連特別地區總面積達 44,300 公頃,佔香港約四成 (39.98%) 的土地面積,而現有郊野公園中,面積最大的三個是南大嶼 (5,640公頃)、大欖 (5,412公頃) 及船灣 (4,594公頃),而最小的三個則是西貢西(灣仔擴建部份) (123公頃)、橋咀 (100公頃) 及龍虎山 (47公頃)。2019 年,香港最早期之郊野公園正式踏入四十二周年,而政府亦將刊憲確立位處北區的紅花嶺郊野公園。郊野公園在自然保育之角色十分重大,除保護土地及水資源之角色外,亦擔當生態走廊之角色,讓各地之生物間能夠相互連繫。同時,郊野公園範圍內有大量行山徑及郊遊設施,定期有專人維護,故亦成為了一個供市民遠足之最佳地點。
2019 年,本港第一個長途遠足徑「麥理浩徑」亦踏入 40 周年,署方為配合宣傳,於九月至十二月大肆舉辦了嶄新的「麥徑通走 2019」活動,破天荒以遊客自助電子打卡形式進行,沿途廿個打卡熱頓時聚滿人潮,成本低廉卻成效顯著。
各郊野之特色 不可盡數
2019 年,本人最常𦲷臨之郊野公園依舊是南大嶼 (29次),其次是城門及大帽山以 26 次佔位第二名,而第三位則是北大嶼 (25次),西貢東遺憾未能再次上榜。南大嶼之受歡迎,主因歸於其覆蓋了我操山最愛的大東鳳凰雙峰,為鳳凰徑之主要所在地,而且亦是我經驗較深的一處,這年年初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預備 TransLantau 100,亦成為了到訪南大嶼略多於新界中部之主因。
而西貢東當然也不陌生,其涵蓋著蚺蛇尖、大浪四灣、西灣山、萬宜水庫、鹿湖高原等地都是我最愛去的地方,風景也極其優美。不過到訪此地有兩個難處:交通不便 (尤其閒日若要到訪北潭凹,需苦候 40 分鐘一班的 94 巴士) 及假日旅客數目稍多。南大嶼正正沒有上述兩個問題,方便快捷,因此成為了我最常到訪之郊野公園。不過,保育與交通便利性,本來就存在矛盾,因此在追求便利的背後,亦值得思考這是否真的是所希望得到的改變。
珍貴足跡偏郊野
2019 年,本人的郊野公園參與度還有一個特點:範圍廣。除西貢西(灣仔擴建部分)、大潭(鰂魚涌擴建部分)、船灣(擴建部分) 及橋咀外,其餘 20 個郊野公園皆曾於年內到訪,更率先來訪將成為法定郊野公園之紅花嶺一帶山脈。事實上,上述四個未曾於是年到訪的郊野園,亦曾於去年到訪,無可否認當地景色怡人、保育周到,自然遺跡得以長存,當然亦有其交通不便的限制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分)除外)。橋咀洲屬香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的主要景點之一,現正建造公眾碼頭,相信建成後到訪遊客人數將進一步增加。其實,各地郊野之特色相異,良好的行程規劃能夠增加郊野參與之涉及範圍,擴闊視野。
丁. 各月份行山活動大回顧
2019 年 1 月,率先進入了越野跑操練之新一個境地,皆因是年初破天荒地參與了三個越野賽,因此操練頓成了家常便飯。五號當日為新一年參與郊野之日,亦為逆の女 (逆走港島徑全程) 越野賽的日子,多得準備充分且天氣好,成功以八小時內完成這 45KM 路程,算是一有趣體驗。翌日輕鬆遊大欖及大帽山作恢復,兼配合潮流賞紅葉,下山到梧桐寨時更遇上 UTMT、 TTF 及 YTF 疲色全現的參與者。一月第二個星期開始,進行麥徑循環操練以迎接三月的兩個百公里越野賽,其中十二號去了操逆大雙坳,由於路程長達 55KM,水浪窩至北潭凹一段故然得夜行,亦成為了全年最早起行之一次。翌日去了輕鬆遊大嶼西南作恢復,在分流士多更見到著名沙灘清潔隊在閒聊。十九號改操逆走 100 前半,相較逆雙坳輕鬆不少,而當天亦撞正 HK100 的參賽者,目睹了冠軍人馬的疾走身影。翌日再次到大欖郊遊公園輕鬆遊林道、引水道及單車徑作恢復。廿六號去了操逆走 100 後半段 (實質達 59.4KM),艱辛程度與逆雙坳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慶幸到了西貢萬宜路尚有力氣慢跑,亦成為了是年操山最長途的一次。翌日休腳,去了雷公田喝鮮奶。三十號開始了春節假期,當日率先去操一轉大嶼雙 M 以迎接 TL100 比賽,唯因時間不足,尾段不得不在大東山轉頭,慶幸仍賞到耀目的日落。
2019 年 2 月,第一日便去了閒遊大嶼西南,先沿南大嶼郊遊徑走至狗嶺涌,再分別登上分流頂、深坑瀝山頂及大磡森山頂,及後更去參觀了飛龍,美中不足是下降到大澳近梁屋村時遇上惡狗。三號當日又去操山,這次首操山八仙環湖,全長達 38.4KM 但環湖段路況崎嶇,難度不低,走到長牌墩時更已入暮,終以九小時表現完成全段。翌日為年卅晚,去了西貢東登大枕蓋應節賞吊鐘花,再沿大浪灣遠足徑逆行至北潭凹。五號為大年初一,例牌與家人遊長洲,亦登上了北眺亭賞景一會。六號為年初二,亦為我的農歷行山本命日,是年初二終於沒再到釣魚翁,而是回歸根本,來到我三年前年初二初登鳳凰山同一路線再次重遊回味,而時間上當然比當年快上了近一半有多,故下山後加遊了昂坪 360 救援徑,不過論天色,則明顯不及 2016 年初二那次超高清天色了!八號當日霧很大,去遊西貢東登西灣山半途時已被濃霧蓋覆,當然就齋行而沒景可賞吧。九號休腳,但亦不忘一遊屯門龍鼓灘及在旁的中華白海豚觀景台,但那裡污染嚴重,近年已沒甚麼可看了。十一號當日去了操山,再度操逆大雙坳,雖是閒日但人流也不少。這次比一月那次稍遲出發,但需時稍微快上了,故亦有幸及時到北潭凹趕上巴士,這亦成為了三月比賽前最後一次操麥徑。十六號去了操 TL100 昂坪至昂坪段,途經狗嶺涌、大澳及彌勒山,亦成為了賽前最後一次操山。此後便開始了休腳,湊巧事務亦開始繁忙,唯廿五號亦去了一轉慢遊麥徑段一、二。
2019 年 3 月,踏進了我人生艱難的一個月。二月最後一天收到了一個壞消息,但翌日便是一連三日的 TL100 比賽日了,難過了一晚後,還是收拾心情先應付比賽。儘管賽前缺乏睡眠,但因 TL100 大會安排十分周到,補給豐富之餘,沿途檢查站設有小睡位置,經過多次小睡後還能完賽,在如此逆境下已屬難得。或因越是艱難,記憶越是深刻,因此 TL100 沿途經歷我都記得很清楚,當中第二晚那個深夜東涌及白芒全景,實在是令我極為感動。撇除個人逆境不論,是次比賽算是好運,皆因比賽全程意外地沒下過雨,而完賽後當中便有大雨迅速到來,把終點圍牌都給吹塌了,畢竟三月分華南天氣開始不穩,能順利完賽非必然。繼一至三號賽後,便一連休腳兼整理心情,處理個人事務之餘,準備三月中的逆走 100。三月十六號,仍在逆境的我,勉強擠身出來參與逆走 100,由於賽前同樣缺乏睡眠,加上逆走 100 大會安排嚴重欠佳,因此沿途怨言不下過百次,當然勉強亦能完賽,但卻不是一次良好體驗。賽後便開始了個半月的郊野參與淡出期,亦代表一整個四月都沒有登過山,屬 2017 年 8 月以來的首次。
2019 年 5 月,事過境遷,是時候再次恢復登山。本打算一號勞動節當天便行山,但事前天文台預測會有大雨,怎料當天不單沒下過雨,居然還有陽光呢,感覺當時是被騙了。結果要待四號方能復出登山,當日細雨綿綿下去了遊大東山、鳯凰山,或因停了個半月運動,表現有所下降。及後經歷了一連數天的壞天氣。十一號當天天色終於再次明朗,便去了操針草帽,尾段加遊甲龍古道至雷公田農場鮮奶吃下午茶。十三號去了閒遊麥徑段四、五半,屬逆走 100 近兩個月後,再度踏足麥徑的首次。為回顧一年前五月初的鳳凰徑全走之旅,十八號去了操鳯凰徑段二三四五七八的精簡版,即登大東、鳳凰後不遊昂坪觀景台,及過靈會山後直走至大磡森坳,過分流頂後落狗嶺涌引水道回石壁,天氣開始炎熱,操山也感吃力。翌日再次來到嶼西閒遊,由石壁過分流至大澳,再過深屈、沙螺灣至東涌,途中經過鱟殻灣觀景台,能直視機場半島及聽到飛機聲,令我不禁回想起 TL100 當天在此小睡的有趣經驗。十九號當天天氣很熱,分流至大澳一段蠻艱辛,但卻為五月景色最佳的一個行山日,同時亦為五月登山畫上完美句號。五月下旬是一連串的暴雨天,故此沒去行山。
2019 年 6 月,天色再次轉好,第一天便去了操大嶼 M 及法門古道,有感表現開始回復賽前水平。二號去了閒遊大欖,一探毅行尾段新路之餘,亦參觀了當時開放了不夠三個月的千島湖清景台。及後天氣開始炎熱,亦受一友人感染下多遊了林村郊野公園。六號開始了一連四日的炎熱登山旅程,六號當日便在酷熱天下一遊大刀屻-大帽山兩大連走,吃力是必然的,但因帶了近 4.5L 的飲料,所以亦能完成行程。七號去了遊西貢東,再嘗酷熱下登西灣山,絕不輕鬆。八號去了遊芝麻灣郊遊徑,雖是假日,但或因天氣酷熱,遊人不多,其中下徑、芝麻石林一段更遇上無限上網,實是尷尬。九號去了新界東北,但轉了新玩法,當天沒登上吊燈籠而選走苗三古道至三椏,至荔枝窩後直登分水凹至谷埔、鹿頸,省下來的時間,就去了加遊南涌郊遊徑,至平頂坳時轉上屏風山再下降鶴藪,到達水塘時已天黑。十五號去了操山,原計劃操小雙坳,但因天氣實在太熱,走得較慢下到鉛礦坳時已將近入暮,只好下降至大降墟站完程,但全程也有 42.2KM。翌日號去了真.逆環湖,即逆走畢環湖徑後再沿新娘潭道返抵大美督方完程。廿二號去了操山,本想操毅行新版的麥七至十,但因太遲出發,到達吉慶橋時已近六時,不得不撤退至大棠,提早完程。翌日再臨嶼西,仿照上月十九日的行程,再度一遊分流、大澳、深屈及沙螺灣,當天屬酷熱天氣,走得也比上一次慢些少,不過連賞景下也能在七個半小時內輕鬆完程。廿八號再一次開展一連四日登山旅程,首日亦再次去遊大刀屻-大帽山,唯起程不久便遇上雷暴,無奈在箕勒仔附近一帶避雷足一小時後方能續登北大刀屻,慶幸此後沒再有雷雨影響新界北一帶,以至能再次順利完成酷熱下之兩大。廿九日酷熱天又去了西貢東,但這次則遊一尖四灣,亦為本人罕有地於六月登上蚺蛇尖的一次,慶幸當天雖烏雲滿佈但沒有下雨,以至能輕鬆完程。三十號去了玩某越野跑教練舉辦之城門秘走路線,可惜遲了出發,加上午後在碑頭肚一帶遇上大雨兼零星雷暴,極狼狽之餘也未能完成全線,只好待雨停後改走至大埔滘、山塘完程。
2019 年 7 月,一號回歸紀念日在酷熱下去了遊新界東北,包括吊燈籠、荔枝窩、鎖羅盆、榕樹凹至鹿頸一段,卻遇上了格外的清靜,連荔枝窩一帶都沒遊人,只有士多店員及零星原居民,相信是與政治事件有關。六號再次去操毅行新版的麥七至十,初段遇驟雨,落草山前雨已停但路面已變泥濘極滑,幸登大帽山時天氣轉穩定,及後輕鬆走至大欖,沿毅行線至香港珠海學院終點,為本人第一次操此新線,路程比舊線稍長及費力。翌日去了西貢東輕鬆遊,由北潭凹走至赤徑初時酷熱,沿赤鹿走廊再上走至鹿湖高原已開始轉多雲,想不到大雨竟比預期早來臨,赤鹿走廊及鹿湖郊遊徑滿地變成泥濘及小水流,走得極費力方抵西灣亭,避雨後再登上西灣山,享受天然冷氣後下降浪茄、東壩賞火山岩,又感開始有雨,難得地不用排隊,直接乘小巴回北潭涌完程。九號為繁忙日子前夕,特地選一些輕鬆點的路線走走,故去了短遊馬屎洲,一賞二疊紀時期遺留下來的沉積岩。十三號酷熱下去了大嶼操山,這次由南山起程,經鳳徑段二、三到昂坪市集補給後,沿石壁郊遊徑下降至塘福引水道後沿路走至貝澳,登上大牛湖頂後再下降至南山完成一大圈,先急後緩,為兼練越野跑及路跑之好路線。翌日號酷熱下去了大欖郊野公園遊,從大欖隧道轉車站起,走經單車徑及各林道,穿過植林區,一直走至荃錦坳,沿途更見到一男一女在大欖林道 (清快塘段) 來回練跑,此亦乃隱世之路跑練習好地方。十七號為星期三閒日,天氣同樣酷熱,是天去了走麥徑段三、四及飛鵝山道,在嶂上見士多有營業,惜老闆沒上來,或因天氣關係,即使全程步行仍感吃力。二十號去了城門郊野公園,從愉景新城起步,先沿引水道走至城門水塘,惜午後遇大雨,避雨後只好沿城門林道 (經標本林) 及大埔滘林道一直走至松仔園作結。翌日去了遊衛奕信徑段三至六 (油塘-城門),全長 30KM,但不算吃力。廿五號又是酷熱,去了操大嶼 M,經救援徑下抵東涌,因約了人交收,便慢跑回地鐵站方作結。廿七號酷熱下去了遊麥一、二,又再三酷熱下登西灣山,當然同樣艱辛,山頂涼亭成重要休息地點。翌日本想遊雲山八仙,但在登九龍坑山途中便遇上雷暴及雨,嚇得趕快折返玉秀峰,並沿另一路下降富亨邨。雨後經碗窰駁衛奕逆走,上抵鉛礦坳再沿麥八登上大帽山,實現一 次由海平面登大帽山,登山過程見到雷達站還清晰可見,但當我到頂時即被濃霧遮蓋。
2019 年 8 月,三號下午去了一遊針礦帽 (略過了草山)。四號去了東澳、東梅古道連走,其中東梅古道初段極多蚊兼雜草繁多,估計人流不多。七號再次酷熱,而我也又再一次走了一趟麥徑段三、四及飛鵝山道,這次終於在嶂上見到許老闆了,亦令我開始越來越享受閒遊麥三、四,喜歡在夏天下午走經昂平高原再細聽飛機聲。十號仍舊酷熱,原計劃再操毅行新版的麥七至十,可惜因食下沉關係,天氣又熱又悶,沒心情登針山,故此初段改為沿畔塘徑/衛徑至鉛礦坳方接麥徑至繼續行程。翌日去了遊大嶼西南 (鳳徑段七至九),途中經過煎魚灣一帶時剛好遇上大潮退,因此及時加遊雞翼角,踏足位處香港最西的一片陸地。十五號天色很好,又是酷熱天,去了遊麥徑段四、五至大埔公路,再沿路步行回顯徑,雖然全程步行,但吃力程度可與天涼時操山所媲美。十七號去了連遊港島薄扶林水塘、香港仔水塘的引水道,唯中途遇上大雨,又不知香港仔水塘的下引水道接上引水道時需穿林,全身濕透後即有中伏之感。翌日同樣為下雨天,去了金山及城門郊野公園的多個水塘環遊,初時天色尚好,直接中後段開始雨下不停,得冒雨完成城門環塘部分。廿一號又是酷熱天,這次再次於星期三閒日走麥徑段三、四,經過嶂上又見許老闆,不過這次遲了出發,到達昂坪時已是五時十一,迫不得已下沿石芽背下抵黃泥頭提早結束行程,不過都避不開夜行一小段。廿四號又是食下沉的一天,天氣異常酷熱下,去了遊大欖涌郊遊徑,再沿大欖涌水塘環塘一圈。翌日受外圍雨帶影響,天氣轉差,整天下雨不停,但我忍不住下照去了西貢東遊大浪灣遠足徑及西貢西灣路返回北潭涌 (即樂善盃長線後 20KM)。廿八日又再三去了大刀屻-大帽山兩大連走,成為是年第三次酷熱下走兩大,實屬巧妙之安排。三十一號為八月最後一天,但亦有零散驟雨,是天由塘福起步,走上引水道及南大嶼郊遊徑至伯公坳,再登上大東,本來打算沿山脊線落白芒,懷緬年初 TL100 比賽,唯天氣不穩,為保安全,最終決定沿黃龍坑徑撤退至東涌。
2019 年 9 月,第一天便去了經城門水塘登大帽山,但過荃錦坳後開始持續下雨,終得撐著傘走林道,至清快塘沿村徑下降深井,幸好沒遇上惡狗。七號天氣再次酷熱,本想操小雙坳,可惜狀態不佳,過針山後提早沿沙田郊遊徑撤退至沙田站。翌日再戰塘福登大東之旅,這次終於遇上較穩定的天氣,故能續走蓮花山山脊線至白芒,再沿奧運徑接後山下抵橫塘,亦即 TL100 最後兩段。十三號為中秋佳節,傍晚登上大帽山郊野公園觀景台 (北面) 賞月,至夜深才下山,或因傍晚天色轉好,是天山上人流不少。十四號去了遊衛徑段八至十,但因遲起行,時間不足,過仙姑峰後只好撤退至大美督完程,不過當天難得一遇八仙嶺上起霧的過程。翌日去了逆走鳳徑段六至三,體會到原來由大澳登靈會山一段逆走是相當吃力,亦因天熱,到達大風坳時已喝畢所有水,卻多頂半句鐘方抵昂坪市集補給,後登鳳凰山一段則相輕鬆。廿一號去了操小雙坳,因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天色晴朗而不感炎熱,以至終能成功操小雙坳。翌日輕鬆遊麥徑段一、二。廿八號去大嶼操山,操鳳徑段二至八的精簡版 (略過昂坪觀景台及靈會山),但發現由大澳上登牙鷹山一段雜草繁多。翌日去了輕鬆逆走鳳徑段十二至十,並加遊荔枝園後山的越野單車徑,過貝澳後全程平坦,加上到達石壁水塘時已將近日落,因此定提早結束行程,成為十分 hea 的一程。
2019 年 10 月,首天為國慶日,當天天氣又再度酷熱,因應社會情況,刻意提早起行,從黃泥頭上登石芽、水牛、黃牛山,在黃牛山上竟再一次見到兩年前一次黃昏遊此山時見過的外籍山友。後下山再登上東洋山,及後依序上登大老山、獅子山、筆架山及琵琶山,並沿麥六走至城門水塘方完程。五號去了逆向操毅行新版的麥十至七,是天能見度高,但因遲出發,走至鉛礦坳時已開始入黑,得夜行針山。翌日遊衛徑及麥徑 crossover,從馬游塘村起步,沿衛三至五走至大埔公路,再沿麥六走至城門,近孖指徑一段更需夜行。七號為重陽節,初沿車路登大帽山,後下降至施樂園駁舊軍車路響石墳場,見到不少拜山人士,後抵芙蓉山再下降城門引水道至城門水塘,吃麵後登上針山,沿肥婆脊下山至畔塘徑後開始入黑,並續夜行餘下大半圈返回城門水塘小巴站。十二號操大嶼 M*1.5,即大東-鳳凰-鳳凰,天氣開始涼,所以適宜操長一點的線。翌日遊東澳古道,到東涌後再駁黃龍坑郊遊徑登上大東,及沿逆鳳徑段二下降南山。十月中為本人心情的轉折期,十九號下決心再一操小雙坳,化悲墳為力量,最終更創下了九小時內完成小雙坳的紀錄 (即以 sub9 PB)。翌日去了環遊大嶼西,從石壁起步,經狗嶺涌、分流頂等峰至大澳,過深屈後再沿深屈道上走至山海亭乘車離去。廿六號上午有事務,下午隨即去逢吉鄉起程登雞公嶺,及後再經橋頭村登上北大刀屻再落華明邨。翌日操大嶼鳳徑段二三四五七八的精簡版,皆因是天因事務而未能參與我最喜歡的 LT70,只好在翌日操一轉回味一下去年今日的豐富體驗。
2019 年 11 月,二號去了操麥徑段一至三,以準備原生的毅行者活動。翌日沿青龍脊登二東山、大東山頂,二遊天池之餘更賞到美極的全盛芒草景象,及後沿蓮花山山脊下降白芒,再沿海旁步行回東涌完程。九號去了蚺蛇出咀過四灣,為入秋後首次登尖之旅。翌日去了一探新開放的牛屎湖、西流江行山徑,並首次踏足西流江絕處,後經荔枝窩時見大量棚已搭起,為慶春約太平清醮做準備。十五至十七號為三日連走行程,亦為十一月最後三次行山。原定十五號該參與毅行者活動,但因社會情況而取消了,故此十五號去了雙門穿梭,由石門走至城門,途經麥徑。十六號一登吊手岩、牛押山、馬鞍山、彎曲山及大金鐘,再經茅坪、梅子林至富安花園完程。十七號去了勇闖西狗牙,經這次後,終於三牙走齊了,個人認為西狗牙是三牙之中最輕鬆的,因不用過一線生機。另外當天亦極幸運地在鳳頂上看到了完美日落,為十一月行程劃上完美句號。
2019 年 12 月,頭數天仍在處理繁瑣事務,至六號方再次參與郊野活動,但一來就去操樂善盃長線全程,中途在赤徑掉了帽子。在比賽前兩天操長線對是一個冒險的做法,所幸兩天後 (八號) 正式比賽時仍得心應手,當天很冷,但天色明朗,終以比預期稍快的成績完賽。賽後下午去了遊大浪灣遠足徑,到赤徑拾回兩天前掉了的帽子,並續走至西灣亭再駁上鹿湖郊遊徑,急步趕在天黑前走回怡庭營地,沿中亦賞到日落。十二號鬆走鳳凰、大東,並沿黃龍坑郊遊徑下山,沿途天色不錯,遊人也比預期多。翌日去閒遊針草帽及交叉石,賞著美景放空一下自己。十四號去了澳門氹仔半島試乘新開通的輕軌,後登大潭山一轉。翌日去了新界東北,見証慶春約太平清醮及梅子林、蛤塘兩村復村,再走回谷埔、鹿頸。十九號遊大嶼西南,惜遇上濃霧,登上牙鷹山後離開原定路線,改走去萬丈布、分水坳下降至狗嶺涌 (東),返回石壁後再遊鳳徑段九至水口。廿一號下午到愉景灣登老虎頭,再落白芒返東涌。廿二號冬至當日去了遊大欖郊野公園,遊近期大熱的三粒鑽石及楓香林賞紅葉,及後見時間充裕,加遊了四排石、井坑、掌牛及蠔殼山,並成功在兩小時內走完。廿五號去遊紅花嶺,從山咀出發,經亞公角至紅花寨、紅花嶺,後沿北脊下降礦山警崗及礦洞,再沿路折返,並沿車路下山完程。廿六號去了遊西貢東一咀二灣三頂兼環庫,風景很美,不知不覺地又走了 28KM,也難得地再次遇到需要爆林而過之路。廿七號去了清水灣六峰連走,除在釣魚翁上賞到高清風景外,在平托坑山及大嶺墩亦賞到美妙日落。廿九號為本年最後一次行山,去了體驗「香港黃金百里」賽道中後段,在河背隨近亦經過一些多年沒走過的路段,為全年作一總結。
戊. 總結
2019 年的行程豐盛,使我難以忘懷,仍極度不捨其逝去。2020 年面對之不明朗因素減少,故望能夠保持郊野參與之質與量同時,亦能開展更豐富之郊野參與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