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2 禾寮石獅大石脊攻大東山頂.過鴨腳瀝急降亞婆塱返東涌 之旅

2020.05.02
禾寮石獅大石脊攻大東山頂.過鴨腳瀝急降亞婆塱返東涌 之旅


東涌消防局巴士站 (順東路) (起) > 裕東路 > 赤鱲角新村/低埔新村 (黃龍坑道) > 東涌食水配水庫 > 禾寮墩 (三角網測站) > 石獅山 > 大石脊 (大東北脊) > 大東山 (三角網測站) > 隱徑接回鳳凰徑近 L015 標距柱 >  大東爛頭營 > 雙東坳 > 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 山腰 > 龍尾脊 (鴨腳瀝東脊) > 架空電線杆 > 荒廢墓穴 > 亞婆塱 (東梅古道/老虎頭郊遊徑起點) > 紅花顏 > 大蠔新村 > 牛牯塱 > 白芒 > 行人隧道 > 東涌東填海區海濱長廊 (經企頭角) > 中石化油站 > 迎東邨 (終)

出發時間:12:12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吹偏南風二級,氣溫介乎 23-31°C (天文台) / 24-4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85KM (112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野狗 (近東涌食水配水庫)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513694

-
是天為一連四天登山之第三天,繼早兩天追蹤過遠足隊在西貢東及船灣刘野公園之足跡後,終有機會再次返回我最喜歡的大嶼山登山了!
是次行程返樸歸真,再沒有以什麼遠足隊路線為目標,反而是隨心走一些小徑,終走了已兩年半沒到過的禾寮墩、石獅山及大石脊至大東山山頂,
在山頂處閒遊一會後,便決心再試新路,就是沿鴨腳瀝東脊急降至亞婆塱,接奧運徑下降白芒,再返回東涌迎東邨完程。

約十一時三吃畢早餐後,便去乘車去東涌,是天基於需到黃龍坑道起行,便決定乘巴士到東涌消防局再步行過去,在車程順利下,十二時二便抵達東涌消防局。
下車後,先步行約廿分鐘柏油大路 (路長約 1.43KM) 至黃龍坑道,過赤鱲角新村後便右轉接上東涌食水配水庫之車路,
兩年半前初登禾寮墩及大石脊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76124235151) 時曾走過這段路,當時還未見有任何工程,但是隨後便見這裡開始有工程車出入,後更見到建築天秤,曾一度疑惑是發展什麼。

翻查文件,原來是東涌食水供應系統提升工程,涉及建造一個 40000 立方米容量的東涌二號食水庫,以應付東涌新市鎮短中期擴展之食水需求量。
是天沿車路上走途中。已見有一輛重型工程車正駛下來,而當走到盡頭時,終見到建築地盤,是天也見有工人在開工。
若是登山,則無需走進地盤,而沿地盤後之斜坡維修排水通道上走至頂,再左轉接上泥徑,由黃龍坑道口走至斜坡維修排水通道口,路長約 0.5KM。
但需注意,近東涌食水配水庫時發現有多頭野狗,其中一頭狗更是後來不知從哪裡衝出來,實在有點惡,必需加緊提防。
而這個斜坡維修排水通道亦較平日普遍見到的難走一些,中途需跨過一些棸管,需手足並用。

接上泥徑後的路段僅為普通泥徑,斜度未算太高,唯中段遇有一些塌方需小心繞過,
而全程風光亦極為開揚,回頭望能賞到一整個東涌市中心之模樣,美觀程度與警署路上登萡刀屻相近。
或因是天天氣明顥炎熱,風勢亦弱,加上此已為我連續第三天登山,體力已耗了很多,因此是天走上來提不起勁,全程以極慢步上走,
約花了四十六分鐘 (路長約 0.9KM) 方上走至禾寮墩山頂,此峰高 324M,山頂處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4.49),但林木甚多,風光未算開揚。

在山頂處逗留了約六分鐘,期間見到有一輛直升機正從大嶼山飛向屯門那邊,賞過後續走向石獅山,
由禾寮墩至石獅山需先下降一小段,經過下降至黃龍坑豎井之小徑路口後,後再上走,此時又見有直升機在鳳凰山一帶盤旋。
約十一分鐘後 (路長約 0.55KM) 便能抵達石獅山,此峰高 338M,山頂處僅有一個用途不明的金屬柱及一堆石頭,而石獅山亦有小徑能下降至東涌十八區墳場。

離開石獅山,便開始接入大石脊,正式踏上陡峭之泥徑,經過第一個路口位時需靠右直走,左邊的絲帶路應是兩年多前再次打通的龍獅古道,至今路況已不明。
踏上大石脊,初時斜度還未算太高,而沿途路線皆清晰,走至海拔約 480M 處有一大樹位,樹下有一些巨石,絕對是小休之理想地點。
過了這小休地點後,再上走一十數分鐘,至海拔近 600M 又有一小休理想地點,但這次我就沒有停留了。
過了此位置後,斜度開始明顯增加,一直至海拔 780M 的路徑都是陡坡,但全程路面堅實兼兩旁有大量樹幹作扶手,難度明顯比羅漢脊等更低。
當然,若是在雨後等潮濕日子挑戰此脊,路面將變得濕滑,難度亦會大為增加。

一直再辛苦上走約廿五分鐘,終離開密林,突變開揚,這裡位處已近海拔 800M,由此處開始斜度下降,再上走一會便能見到大東山山頂。
值得一提的是,是天由我離開東涌食水配水庫開始,至上走到近大東山山頂全程皆沒見遊人,異常冷清,
但見路面有大量口罩及食物包裝等垃圾,有理由相信此線是甚受歡迎的,只是是天非公眾假期兼天氣太熱,故此人流大減而已。
由石獅山至大東山山頂全程共走了一小時廿四分鐘 (路長約 1.18KM)。

到達大東山山頂時已為三時四,山頂處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256),而此時山頂遊人眾多,甚為熱鬧。
是天天色尚算不錯,在大東山上能賞到清晰的風景,但偶爾飄來一些雲,遮擋了二東山及鳳凰山山頂一帶。
在山頂賞景拍照近十八分鐘後,隨即下山去,初時急著沿最直接之山徑下降至 18 號爛頭營附近,但走了半途才醒起尚未參觀近期突設立圍欄的 15 號爛頭營,
因此便在中段踏草抄隱徑上去南方一座小峰,再直剷下去至鳳凰徑近 L015 標距柱附近,
記得四年前我首次登大東山山時,便是在 L015 標距柱過後之其中一處直剷上數顆巨石之位置,斜度甚高,當時尚有數輛越野單車正衝下來,嚇得我連忙閃避,
可惜往事不能重演,如今只能默默回味。

接回鳳凰徑,過了最高點後,下降一小段便能見到加設了圍欄及鐵閘的 15 號爛頭營,營外更貼上「No entry please(請勿進)」的警告字句,
而營的後方則見放有一些建築材料,相信是業主正在進行維修。
續沿鳳凰徑走,過了爛頭營及黃龍坑郊遊徑路口後,再走不一會便能抵達雙東坳,此時已為四時半。

左轉踏上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 山腰路,沿途偶爾亦見遊人,更有一些正從相反方向走上山。
約走了廿四分鐘 (路長約 1.68KM) 後,便到達登鴨腳瀝之路口,右轉走進去走約一分鐘,但是天沒有再左轉登上鴨腳瀝山頂,而是直走向前,踏上鴨腳瀝東脊。
鴨腳瀝東脊又稱為龍尾脊,皆因其與以南之龍尾坑並行而降,加上後段有分支可下降至龍尾村,但因是天是靠左下降至亞婆塱而非龍尾村,為免混淆而不使用此名稱。
初段需踏草而走,幸而沿途有絲帶,路肧亦清晰,一直走約十分鐘,來到山肩之盡頭及過了駁龍尾坑之隱徑後,此後斜度開始急增,
幸而兩旁有大量植物能作扶手,因此難度未算高,而且沿途亦未見有刺植物,
重點是沿途景觀極開揚,能遠觀白芒、梅窩、香港島及鄰近島嶼以至是大嶼東北之群峰,極為壯觀。
當下降至海拔四百米以下時,斜度開始減緩。

一直下降半小時,來到海拔三百餘米,見有一分岔路口,左轉下降至亞婆塱,右轉則下降至龍尾村,兩路皆有絲帶,
是天按原訂計劃下降至亞婆塱,別一心以為見到電線杆,就代表快走完接回大路,皆因最麻煩的正正在最後段。
沿密林小徑下降至電線杆 (深水角 — 貝澳環網開關回路,132kV) 位置後,見到對面亦有電線杆,是天走線亦要過去,
但原來到達對面之電線杆前需先下降一段過澗,才再上走回去,若沒有心理準備,實為打擊士氣之一環,
而這段過澗路看來是新闢的,原有之路應該已成密林了。
過到對面之電線杆,怎料卻迎來浮沙碎石路,而由這裡至亞婆塱沿路歧路極多,幸而有紅色及黃色絲帶引路,
在林中走好一會,終見到一處有荒廢的墓穴,左轉過去,細看才發現有陳舊的柏油徑,此時開始沿柏油徑直走,中途過橋,走不一會終接回香港奧運徑之大路,
由鴨腳瀝起計,共用了一小時廿分鐘 (路長約 2.42KM) 方下降抵香港奧運徑,比我想像中用時要多,其中約廿分鐘是費了在第一次過電線杆後部分路段。

接回香港奧運徑時已為六時五,這裡其實往梅窩比往東涌還要近,但為免要額外費時乘巴士回東涌,決定還是走回東涌。
由亞婆塱走至白芒途中尚見不少遊人,至白芒村巴士站對開位置時已為七時一,已值入暮時分,
但此時的東涌東填海區海濱長廊才是最吸引的,皆因在長廊一路向西走著,正好能賞到橙紅色的晚霞,我實在很喜歡在入暮時分走經這裡回東涌的,
再花近廿五分鐘 (路長約 2.0KM),便能抵達迎東邨,在便利店吃個飯後,準時登上當班 E32A 巴士到青馬收費廣場再無縫轉車離去,結束是天精彩兼有趣之大嶼行 (細心看,還在地圖上畫出了一個「心」形圖案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