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衛徑三四.探魔鬼山.過水泉澳 之旅

2020.05.09
衛徑三四.探魔鬼山.過水泉澳 之旅


港鐵油塘站 (起) > 高超道迴旋處 >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 > 歌賦炮台 > 魔鬼山 (三角網測站/魔鬼山碉堡) > 照鏡環山腰 > 澳景路 > 五桂山 (三角網測站) > 五桂山 (微波反射器) > 觀塘晨運徑 > 駿昇花園 (馬游塘路) > 馬游塘村 (寶琳路) > 翠琳路 > 凹頭 > 新地村 > 心朗 > 井欄樹 (清水灣道) > 伯公坳 > 黃麖仔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牛寮 > 東洋山腰 (大老坳)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山氣象站入口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沙田坳燒烤區一號場 (慈沙古道) > 水務通道 > 博泉街 > 水泉澳廣場 (終)

出發時間:1:48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稍後有一兩陣微雨 吹偏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4-32°C (天文台) / 24-3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98KM (105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觀塘晨運徑及馬游塘路)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582458

-
終於來到了又一個周末,不過這次就沒有過去數周般玩得過癮了,皆因開始踏入典型夏季天氣形態,
吹偏南風使水氣抬升,形成多雲兼濕熱的天氣,此時登山絕對並不輕鬆,感覺上本完全為是年春夏季的分水嶺,慶幸是天尚有高空反氣旋鎮壓住,天氣才不至於太惡劣。
是天決定來一些完全輕鬆的路線「開季」,因著前天重整遊記時突然想到自己原來對衛奕信徑第三段還不是熟悉 (其實此前也僅走過三次而已),
因此便決定來一轉衛徑,順道加遊位處衛徑段三起點附近之魔鬼山 (包括魔鬼山碉堡及歌賦炮台)。

是天遲了醒來,約一時一左右方吃畢午餐,所憾港鐵送車尾,因此得弄至近一時九方抵達油塘,隨即往高超道迴旋處起行。
衛徑段三之官方起點其實是在港鐵藍田站,但其實初段僅是沿鯉魚門道走至油塘,實情是因為衛奕信徑在 1996 年啟用之時,港鐵將軍澳綫尚未通車,
當時觀塘綫仍承擔著過海之角色,藍田站已為鰂魚涌總站前的最後一個位處九龍半島之車站,,而當年油塘仍在重建階段,未有如今天發展興旺,
估計漁記為了給予遊客清晰指引,故決定將衛徑段三之起點設於藍田,但時至今日,這走法其實已不合時宜,大部分遊客皆索性直接由油塘站起步,登上魔鬼山腰。

是次不取嶺南古廟之梯級捷徑上走至衛徑,而用回最原始之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沿車路慢走共約廿分鐘 (路長約 1.13KM),至左方有一柏油梯級,
才轉上柏油梯級,正式上山去,但別小覷初段的車路,其實已攀升了近海拔 120M,因此踏上行山徑後,不用太費力便能走至魔鬼山腰。
沿路走數分鐘,見一分岔路口,左轉登上魔鬼山山頂,右轉則通往歌賦炮台,此時先右轉走一會參觀歌賦炮台。

魔鬼山軍事設施是由英軍早在 1898 年租借新界後先決心興建之軍事設備,其中包括炮台、交通壕、火藥庫及碉堡等,最早一批設施於 1902 年落成。
基本上,一整條醉酒灣防線,一東一西分別是魔鬼山碉堡及城門碉堡兩大指揮部。
歌賦炮台有兩座六吋大炮,其中 1909 年將其中一座擴大為九點二吋,而呈五角形的魔鬼山碉堡則於 1914 年建成,四周以厚壁砌成,裝有機槍孔、火藥庫等,
但因調防關係,歌賦炮台的一座六吋大炮於 1910 年移走,魔鬼山其餘三座九點二吋大炮亦先後於 1935 年至 1939 年移往香港島赤柱及鶴咀,
及後於 1941 年香港保衛戰中,醉酒灣防線瞬間被攻陷,而再不受固定武裝,僅有寥寥英軍駐守,現成為二級歷史建築。
魔鬼山軍事設施還包括砵甸乍炮台,但其位處較南位置 (近鯉魚門石礦場),是天沒有走經其中。

走進去,先是迎來一些碉堡,再走便見十分巨大的歌賦炮台,結構尚算完整。
其位處之位置尚算開揚,能一睹整個鯉魚門海峽,但部分地方被鐵鏈圍封,是天不乏一些本地及外籍遊人。
參觀完畢,便原路折返分岔路口位置,並靠左邊支路登上魔鬼山山頂,上走之路已鋪上柏油路,極為易走,而且也不吃力。
記得對上一次登上魔鬼山山頂已是 2014 年了,當年僅是與人閒遊賞景,是天再來,心態明顯不一樣了。
魔鬼山高 222M,山頂設有三角網測站 (編號 128),旁邊有兩個旗杆,另有長期無人管理的魔鬼山炮台及碉堡遺址 (因其非位處郊野公園範圍內),
觀塘區議會在 2007 年為遺蹟進行了改善工程,加建通道及用鐵絲網圍起部分損壞的地方,本曾打算將其改建成公園,至今仍未有明顯動作。
雖不見得有積極為其進行復修,但其實這也是可能是好事,畢竟最怕是見到有朝一日像茅湖山觀測台、麥景陶碉堡等遺跡被鐵絲網欄著,從此再無法踏足吧。

在山頂上逗留了十多分鐘,期間見遊人眾多,顯然此為熱門打卡勝地,因此我也不久留,約二時十便開始下山去,是次下山取道東北脊之非官方小徑,
但沿途已鋪設泥級兼備有輔助繩,難度一點也沒有,約三分鐘左右便下抵衛徑段三,再沿衛徑下走一小段,即至嶺南古廟小徑之交滙處,另一邊則有一開揚位置,
並有柏油級下降至墳場,此亦為由油塘站步行至將軍澳華人氷遠墳場之捷徑,此時已為二時十一。

及後便沿衛徑走至澳景路,或因此時天氣實在太熱 (天文台分區氣溫一度升至 32°C),
因此明顯為是年我遇過最熱及吃力的行山日,畢竟熱忽然轉熱,我還未有充分的熱適應,只好慢慢地走著,沿途亦有數名遊人。
橫過澳景路,再接上衛徑上登五桂山,初段有一涼亭位置,此時我決定到涼亭處小休數分鐘兼喝自攜之冰涼飲料,過後才開始登峰。
登上五桂山之路況良好,不難走,但斜度尚算高,需一定體力,沿途有數個開揚位置可欣賞到維港兩岸及將軍澳全景,
此時見天上烏雲開始增多,而對岸之柏架山山頂處亦見被雲遮蓋,明顯是天氣變差之徵兆。

一直上走,約十五分鐘後 (路長約 0.62KM) 便能望見三角網測站 (編號 72),此處為海拔 281M 之五桂山副峰,留意並未到五桂山主峰之最高處。
而山處亦設有一些座椅,明顯帶有濃厚之區議會色彩,皆因由漁記管理之山峰,絕少會在山頂處設休憩設施。
由五桂山副峰走至對面的主峰,需先下降一小段至一坳位再上升,需時約八分鐘,直至見到兩個巨形的白色微波反射器,便代表已到達五桂山之主峰 (304M)。
此兩個微波反射器的真正用途一直鮮為人知,有的人說是航空用途,也有的說笑是供外星人著陸,其實一律都不正確。
五桂山山頂上之兩塊微波反射器,其實是供無線電線位於將軍澳之電視廣播城傳送微波訊號至慈雲山之總發射站,
在香港,慈雲山發射站可謂發射電視訊號之大腦,皆因各區之主要發射站 (如飛鵝山、九龍坑山及青山) 皆是轉發來自慈雲山發射站之訊號,
而「無線電視」這家公司又真的是用無線方式直接由電視廠發送至慈雲山發射站,所憾現時的將軍澳電視廣播城與慈雲山是無法互見的,
受山體阻隔,只好在五桂山上加設兩塊反射板,借助其將訊號傳送至慈雲山,再轉發至全港大小的主要及輔助發射站。

離開五桂山山頂,便開始下山,至一山坳位左轉,接上泥徑下降至觀塘晨運徑,再接馬游塘路走至寶琳路,沿途有一位置見村狗,幸而沒有吠。
橫過寶琳路後,接上翠琳路走一小段,再轉入車路至凹頭,此時已將近四時五,
其實本來計劃是要登大上托的,但見此時天上烏雲密佈,有預感會下雨,因此決定放棄登大上托,唯有留待下次了。
之後走經凹頭村、 新地村及心朗至井欄樹,在此正式完結衛徑段三,並接上衛徑段四。

橫過清水灣道,再踏進井欄樹,近年在此村已不再見有惡狗,走約七分鐘,穿過一農莊之用地後,便能接上泥徑,上走至伯公坳再過黃麖仔,
此時開始感到有一些雨滴,原來真的下出雨來了,而此時天色亦昏暗,不過雨還是時下時停。
走一會後便能下降至大藍湖路 (引水道),再沿路走數分鐘即到東洋山登山口,由井欄樹走至此共用了三十八分鐘 (路長約 2.61KM)。

是天由大藍湖路近牛寮處,上走至東洋山腰 (大老坳),共用了四十分鐘,速度算合格,皆因這段攀升近 367M,吃力是絕對有的,而是天在中途竟見三名年輕人也在登山!
到達大老坳時已為六時一,而此時烏雲量更多,天氣亦逐漸變得更差,沿飛鵝山道上走至飛鵝山觀景台途中便下起幾陣微雨,
到達飛鵝山觀景台時更是霧濃罩,完全沒景可看,因此只好續走並開始下山。
沿飛鵝山道接上沙田坳道,一直朝沙田坳進發,過了扎山道觀景台後風景再現,此時見到竟有一些地區正有一絲金黃色的陽光。
由飛鵝山觀景台走至沙田坳路程也不短,約走了三十五分鐘,來到沙田坳時已為六時十,已到達日落時分。
故此不停留下,續踏上慈沙古道,往水泉澳進發,沿途竟見一人正登山,走約廿分鐘 (路長約 1.67KM) 後下抵柏油車路,
再走約八分鐘 (路長約 0.72KM) 來到水泉澳廣場,便去吃東西,就此結束是天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