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寒冷下 南登屋頭坪山 (分流頂).蠄蟝石頂 (大磡森) 北降 之旅

2020.12.19
寒冷下 南登屋頭坪山 (分流頂).蠄蟝石頂 (大磡森) 北降 之旅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起)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狗嶺涌引水道 > 鳳徑段七 L072 標距柱 > 荒脊 > 屋頭坪山/分流頂 (235M 山頭) > 鳳七替代路段 > 分流頂/屋頭坪山 (248M 山頭) > 鳳七替代路段 > 深坑瀝 > 大磡森南坳 > 蠄蟝石頂/大磡森 (三角網測站) > 大磡森北脊 > 水撈漕石澗 (天池) > 水撈漕 > 鳳徑段七 (近二澳渡頭) > 牙鷹角 > 番鬼塘 > 大澳海濱長廊 > 大澳巴士總站 (終)

出發時間:12:58pm
天氣:大致多雲 天氣寒冷及頗乾燥 吹北風四至六級,氣溫介乎 15-17°C (天文台) / 13-2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81M (73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近 L058 標距柱及番鬼塘)

--
行程概況:
沙咀巴士站 >--(時長 75min,路長 5.91KM,攀升 167M)--> 狗嶺涌引水道盡頭 >--(時長 57min,路長 1.04KM,攀升 175M)-->
分流頂 235M 山頭 >--(時長 19min,路長 0.31KM,攀升 26M)--> 經分流頂 248M 山頭 至鳳七替代路段 >--(時長 40min,路長 2.46KM,攀升 291M)--> 大磡森 >--(時長 81min,路長 0.9KM,攀升 19M)-->
水撈漕石澗 (天池) >--(時長 18min,路長 0.91KM,攀升 0M)--> 二澳渡頭 >--(時長 36min,路長 3.17KM,攀升 51M)--> 大澳巴士總站

-
又到了周末時光,不過這個周末較為特別,一是遇正冬季季候風加持之寒冷天氣,二是繁忙業務結束之時,三是繼暫別大嶼一個月後首個重臨日子。
好不容易來到一整年的倒數階段,決心再次玩一些已久違的路線,繼三、四月後,再次追蹤緯兄的嶼西荒脊線,一走分流頂東南脊及大磡森北脊,
是天不單天氣寒冷,風勢更是強勁,分流頂一處風勢一度持續約六至七級,連站也站不穩,幸而之後的路段沒那麼當風,因此能輕鬆走,至大磡森北脊下降水撈漕石澗一段為全天最難的一部分,斜度很高兼需不停跨虅,不過也讓我終有機會首次目睹所謂「天池」之真面目,以及入暮前後的二澳內灣美景。

由於天氣太冷,一大早起行之意慾實是不高,因此弄至十一時半方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大嶼山石壁。
是天全程乘港鐵至東涌,幸而車程順利,五十二分鐘左右便抵達,同時又剛好趕得上即班 23 巴士,因此將近一時便抵達沙咀巴士站,算是快了。
疏洗一下後隨即起行,此時已感到是天風勢非一般之強,幸而仍沒有感覺顫抖,一路走著,沿途也見零星遊人,但明顯不是周末熱門行程時節之人流,相信或因太冷而少人登山。
初段沿宏貝道、大浪灣及狗嶺涌引水道走著,由於此段路較平平無奇,因此以漫不經意之心走著,約一小時後抵達狗嶺涌營地路口,再走十五分鐘來郅引水道盡頭,灰後沿梯級下走一小段泥徑,至 L072 標距柱之位置便停下,此處正是分流頂東南脊之入口,開始進入行程高峰狀態。

分流頂,實為屋頭坪山,主峰高 248M,副峰高 235M,但現今地圖標其為「分流頂」,追尋典故,分流頂原應為分流角上方的 49M 山崗,但這裡同時兼用分流來稱呼屋頭坪山以配合現代地圖之需要。
分流頂之南面為開揚短草山坡,但沒有路肧,因此得隨意找位置踏上去便是,因斜度不高,難度也不大,沿途景觀開揚,能不時回望鳳凰徑及分流東灣等景緻,約走了四分之一路程時遇有電線桿,實為有趣。
不過由於此時風勢達強風程度,陣風來時站著也感困難,為此程加添了一些挑戰,好不容易終上抵分流副峰 (235M),望見不遠處有另一山頭 (248M),此時我才意識到原來六月下旬曾攻之頂正是此副峰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14653735297375)。

因實在抵受不住強風,趕緊離開 235M 山頭,下降接回鳳七替代路段,想到還未曾攻過分流頂主峰,因此決定找路線一訪之。
過程中見到有一些大型的混凝土鋪設遺物,懷疑是墩台,之後再找著,終見到分流頂主峰 (248M) 山頭了,山頂有些大樹,景色不及南峰,但正正能直視深坑瀝那邊之群峰,惜是天未能久留賞景。
離開 248M 山頭。再次下抵鳳七替代路段,此時已為三時七,由於是天尚有另一個目標,因此趕緊沿熟悉之主要山徑上走至深坑瀝,沿途見到登上煙墩之隱徑變得異寬闊,遺憾是天沒時間未有再攻其頂。
沿橫腰徑再走至大磡森南坳並攻上大磡森山頂,想不到只用了四十分鐘,抵達時為四時三,剛好是目標時間。不過因山上景觀實在太美,因此忍不著逗留了約十分拍照賞景。

大磡森,實為蠄蟝石頂 (466M),但現今地圖皆以前者為命名。一般登上大磡森的路僅有一條,就是南脊,但其實其北脊有數條荒徑,可分別下抵二澳及水撈漕各處 (有的早已隱沒),是天就嘗試其中一條吧。
四時五開始下山,先沿稍斜的泥坡下降至一山脊,走一小段平緩路後再次下降,沿途見到芒草甚美,但林林有點密,部分植物更是帶刺,需小心慢走。
一直至 391M 山頭才右轉,之後又再沿泥坡下降,中途經過一個 deep V,
再上走一小段至 302M 山頭,此時方見到水撈漕,此後路段斜度急增,續走一小段後見到分岔路口,此時留意絲帶左轉,便開始進入林裡,迎來全段最斜的一部分。
此段路不僅斜度高,而且浮沙頗多,加上沿途有大量樹藤需跨越,因此實在不輕鬆,感覺與馬夾崙下山的感覺有點相似。

最後一段極斜之路花了近廿分鐘應付,直至下抵水撈漕石澗時已為五時八,將近日落。
沿天然石塊過澗,此處除看到背後的瀑布外,更能直睹聞名邇遐旳水撈漕蓄水池「大澳天池」,每逢夏日,此處也吸引大量遊人前來玩水,但因此處屬於水務署集水區,而水源亦是供予大澳及二澳居民使用,因此水務署於大約兩前決意建圍欄圍封「天池」,以免遊人內進。
是天正正要穿過圍欄方能接上下山道路,幸而有山友在澗後山坡開闢了一道小徑,能助以跨過圍欄,不過有小量危險性,需小心慢走。

接回水管泥徑,接下來的便主要是大路一條,沿途會經過一些水務設施,包括已荒廢之疑似更亭,沿途竟遇上一名上走水撈槽之遊人。
續前走,以泥路及石梯夾雜以主,一直下走至尾段,會經過近年復村之一間村屋,兼經營士多,此時亦見屋內有燈光亮起。
最緞下抵二澳渡頭時,已為六時一,已開始入暮,時間安排得實在是剛好!
在晚霞之下觀賞二澳內灣及雞公山實是首次,加上是天季候風下產生之白頭浪作襯托,甚為目不暇給。

在夜暮裡沿柏油路步行回大澳,沿途被兩名跑山人士超前,過了牙鷹角營地後不久,突見一頭狗,幸而沒吠,相信是由鄰近村落走來的。
一直走著,沿途可賞到大澳夜景,夜行此段確實是首次,走了不久終到達番鬼唐,沿途見兩頭狗,幸而都沒吠。
最後經大澳海濱長廊走回巴士總站,見到大澳出奇地冷清,就連巴士也沒有長龍,實是意料之外。
登上 11 巴士並等了數分鐘後,六時十正式開出,巴士車速快,因此七時五左右便抵達東涌,再轉車離開,結束是天難忘的嶼西荒脊遊。

註:對上兩次的嶼西荒脊遊分別是三月一日的響鐘坳脊、根頭坳脊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43519255744159) 及四月十七日的雞公山、小屏風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42647092498041)。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