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 酷熱下 龍泉谷至南房肚.四方亭過大帽山.荃錦坳降吉慶橋.大棠谷越生態園 之旅

2020.06.28
酷熱下 龍泉谷至南房肚.四方亭過大帽山.荃錦坳降吉慶橋.大棠谷越生態園 之旅


可風中學巴士站 (荃灣城門道口) (起) >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 > 城門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菠蘿壩) (菠蘿壩自然教育徑) > 賞蝶園 > 城門林道 - 水塘段 (經蝴蝶園) > 城門林道 - 龍門段 > 虎蹤徑 > 芙蓉山 (城門八村) > 龍泉谷 (大城石澗中游) > 四城林徑 (一小段) > (大城石澗徑) 王母石澗 > 南房肚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禾塘崗北峰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 (大休) > 荃錦坳 (荃錦公路) > 荃錦營地 (大欖林道 - 荃錦段) > 直升機坪 > 田夫仔 (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 > 七渡河 > 大欖涌水塘 (吉慶橋) > 大欖林道 - 大棠段 > 大欖自然教育徑 > 佛祖廟 (伯公坳) > 大棠谷 > 大棠有機生態園 (大棠荔枝山莊) > 合晶雲石 (露天貯物土地) > 大棠村 > 大棠山路巴士站 (僑興路) (終)

出發時間:11:50a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5-32°C (天文台) / 28-3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6.34KM (117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173662

-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是天大致天晴,天氣酷熱,幸而吹和緩至清勁南風,因此在山上有涼風稍為降溫一下。
因應天氣,是天決定走一些林蔭較多的路線,想了想,決定多玩一趙兩個月前走過的龍泉谷、南房肚登四方亭,過大帽山後沿麥徑走至大欖涌水塘,再下降大棠谷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63318340430916),
基本上是天的行程與四月尾那次有 85% 是相同的,不同的僅有四處,包括是天經大城石澗以東之荒徑上走至南房肚 (而非經虎蹤徑及肥佬麥)、到達荃錦坳大休時選擇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補給 (而非大帽山郊野公園茶水亭),臨尾稍早一點下降大棠有機生態園賞動物園外圍,以及經合晶雲石 (露天貯物土地) 旁村徑返回大棠山路巴士站 (而非繞徑大棠山道)。

上午十一時五左右吃畢早餐,隨即去乘車到荃灣城門道口,再沿路慢走約十五分鐘上去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沿途見到有不少人已經行完山,正朝相反方向離開城門水塘。
到達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先購買一支運動飲品打底,此時見到周遭尚算熱鬧,更有一些青年制服團體疑似在訓練。
後踏上菠蘿壩自然教育徑,經過菠蘿壩見到內裡無人,不知是否因水塘水位上升,以至較難沿鐵絲網外圍走過去壩上。
經過賞蝶園路口,沿泥級上走,並享受短暫之清靜,然後再駁回城門林道 - 水塘段,單是由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至此已用了十九分鐘,路長約 0.52KM,攀升達 52M。

沿城門林道 - 水塘段走約九分鐘 (路長約 0.6KM,攀升約 15M),便來到城門林道 - 龍門段的入口,這裡於廿多年前曾經為大城家樂徑之一部分,後來家樂徑已被取消了,但沿途見到大量涼亭,彷彿令人意識到多年前此處仍為熱鬧之家樂徑。
沿城門林道 - 龍門段上走,此處開始便再也接收不到手機訊號,算是城門水塘的一個大盲點,但這看似偏僻的地方,沿途也有不少遊人,
沿路上走約十三分鐘 (路長約 0.86KM),經過一些涼亭及槣子後,便來到林道盡頭,並駁上寬闊泥徑,走數分鐘便見到分岔口,路前有破舊鐵欄 (以前有「路不通行」牌,但現在此牌消失了),此為虎蹤徑路口,
而我是次則直走,走數十秒左右,便見第二個分岔口,同樣有破舊鐵欄,此時則繞過鐵欄直走進去,經過平緩的石砌路,不一會便來到一開揚的平原,
此亦相信為昔日芙蓉山村之所在地,留意這裡指的芙蓉山村是城門八村之一,與大帽山南脊妙高台南端的餘脈無關。
過了開揚平原,再走約兩分鐘,便能來到一澗口位,這便是龍泉谷所在。

大城石澗源於大帽山,為全港最大的石澗之一,亦為九大石澗之首,
而龍泉谷為大城石澗中游的一個平緩位置,位處約海拔 270M,這裡亦是大城石澗上下兩段的明顯分界,由灰橋至龍泉谷之斜度較平緩,但由此至大帽山林道的斜度明顯高上不少。
此谷除了巨石纍纍外,周遭又有大量林木作樹蘟,難怪在天氣炎熱的日子,能吸引大量遊人前來乘涼,但或因我事前的期望太高了,一心以為來到這會涼很多,其實不然。
而是天這裡亦有數群本地及外籍人士在休憩及野餐,但說實的,在這種天氣來說,此處人潮比我想像中稍少。

是天不沿虎蹤徑續上走,而是嘗試橫過龍泉谷,再沿大城石澗以東之隱徑駁隱徑上走至南房肚,路是有的,但路況明顯比虎蹤徑差得多,
包括路旁林木較密及部分路段斜度較高,路徑亦沒虎蹤徑明顯,幸而是天走的全程也沒上網 (蜘蛛網) 情況,相信可能是較早時候剛有人走過。
由龍泉谷起計,走十分鐘並穿過一小段竹林後,便能接上由塘尾河背至鉛礦坳之四城林徑,此段小徑我曾在剛一年前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236668816429208),
記得那次自私玩城門秘走,初時同樣酷熱萬分,但走至這一段小徑時便察覺到天色轉暗,怎料到達鉛礦坳便真的下起雨,下了一會以為雨停便續進入草城林徑,才剛走了一半,卻突然下起暴雨來,更有幾下閃電,結果需從激流中涉水返回城門林道 - 針山段方見安全,實在驚險兼尷尬萬分,而是天天色卻完全相反,陽光由此而終沒消失過。

但是次沿該小徑上走僅五分鐘,隨即需靠左再次走入隱徑,隱徑入口處有警告牌,隱徑沿途沒有絲帶,但路線清晰,林木又非太密,估計可能為漁記植林小徑,有派人定期維護。
沿此隱徑上走約廿二分鐘,沿途斜度蠻高,需慎重行走,全程沒遇上遊人,直至見到漁記路標,代表駁回了由城門林道 - 大城石澗段至南房肚之一段主要小徑,
由龍泉谷至此已走了近三十四分鐘,路長約 0.8KM,攀升達 204M,但這裡還未到南房肚,還需要走近廿一分鐘方到達南房肚登四方山小徑之入口 (路長約 1.16KM,攀升約 59M),
過了分岔路口後開始下降一段, 橫過王母石澗後見到一些竹林及舊堤垣,與南房肚距離近了,一直走至南房肚登四方山小徑之入口時為二時一。

這裡位處海拔約 480M,為舊日南房肚之主要地點,實在難以想像昔日居住在如此高海拔地區之村民是如何出城往來維生的。
此時留意左方,有一絲帶小徑能通向四方亭方向,由此處走了三十七分鐘 (路長約 1KM,攀升達 232M) 便能上抵四方亭,沿途需上攀過一連串的舊堤垣,走一小段踤石路,穿過竹林隧道,再沿泥徑走不一會便到望到四方亭,
沿途路況亭不差,而且是天走上來林木不密,又見到比上次多了一些新絲帶,估計是近來又有行山隊走過此線了。
但留意初段從舊堤垣上走途中需當心石塊有青苔較跣,後段亦遇上一群遊人朝反方向下降。

到達四方亭時已為二時九,難得此時吹來陣陣涼風,因此忍不住到涼亭處小休一下,逗留了約九分鐘後方繼續起行,
是天見麥徑段八人流明顯沒有春秋兩季多,或因少了一群操山人士,感覺異常清閒。
後沿大帽山林道上走至白波閘口,用了廿一分鐘 (路長約 1.16KM,攀升達 191M),沿途見到高清景觀,實在不得了,連遠至深圳、東莞及惠陽等群山也見到,能見度起碼有五十公里!
到達大帽山雷達站閘口時已為三時三,白波難得沒被封頂,拍照留念後開始下山,但此時開始吹來一些雲霧,漸漸發覺雲層下降,風景優美程度下降,算是是天美中不足之處吧!

時走捷徑繞過之型彎,時停下來細看牛吃草,不知不覺用了五十五分鐘才下抵荃錦坳,然後當然進士多補給,
但話說自是年四月開始,大帽山茶水亭便轉手予新經營者,同時亦命名為「大帽山郊野公園茶水亭」,而蓮姐經營之店鋪則遷往新增之「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
對上兩次到來荃錦坳,我都惠顧了新的「大帽山郊野公園茶水亭」,原因是那邊有我喜歡吃的餐蛋麵,使我抵不住誘惑,
是天終決心回歸原始,支持一下蓮姐,到其新店點了個燒賣撈麵,感覺其實不錯,或因是天不太餓所以吃少一點也沒所謂。
是天見到蓮姐新店前放置了近十張餐桌,部分餐桌是由新界扶輪社贈送,這樣就不擔心會不夠坐位,而當時所見顧客亦不少。

逗留了十九分鐘後,已為四時半,便續行並踏上大欖林道 - 荃錦段, 沿途遊人依然有不少,當然少不了單車友。
一直走約廿五分鐘,便來到蓮花山段路口,續沿麥徑直走,不一會便下抵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中途參觀一下田夫仔士多,發覺真的一過四時正便鎖上了門。
再沿路走至大欖涌水塘時已為六時四,由荃錦公路起計,一共用了一小時五十三分鐘 (路長約 9.40KM) 方抵達吉慶橋,但附近尚見不少遊人。

此時距離日落僅餘廿五分鐘左右,而行程當然尚未完結,而且尾段亦為是天精華之一,
皆因是次選走經大欖自然教育徑至佛祖廟,再下降至大棠谷,而這段路是自三年前的四月,二級山藝野外實習課第二天之結尾行程,
或因當時既聽到悅耳歌曲,又能賞到動物,因此印象極為深刻,及後更於兩個月前決心重遊一遍,因此是天已為第三度遊歷了。

大欖自然教育徑初段平緩,尾段方開始上斜,沿途景觀變化多端,由矮小的蕨類植物,至壯觀的白千層皆有,唯獨是天走時靜得沒有任何遊人,明明當時大欖林道 - 大棠段尚有不少遊人,真想不明白是否沒人懂得由此步出大棠呢!
此徑嚴格上不越野單車徑,但卻不時見到有越野單車手偷偷踏進來,而由吉慶橋起計,沿教育徑至佛祖廟共用了十七分鐘 (路長約 1.4KM,攀升達 82M)。
佛祖廟所在之處又名伯公坳 (亦稱作油麻坳或中白虎坳),而該廟處於麥徑林道之下,平日沿麥徑走時亦能向下俯視之,是天除廟門外更聽見有音樂聲外,更隱若聽到人的咳聲,心感奇怪,探頭一看,竟然真的有一男人在內整理宗教物品!

此時沿柏油級下降,一時急降一時平緩,但同樣不見任何遊人,一直走約十三分鐘,便能下抵一廣闊之休憩地點,相信亦為漁記稱作之「大棠谷」,而此處植有不少杉樹,極適合作武俠劇取景之地。
但因此時已為六時十一,離日落尚餘約十五分鐘,因此沒法在此逗留感受一下其壯觀氣氛。
過橋後,再走一會便有分岔路口,直前方的路未走過,而是次則右轉進入有機生態園範圍,發現原來右轉後走數十秒便能見到一些破舊的柏油梯級,第一道是往澗的,不要下去,再前走至第二道柏油梯級,一直小心下到底,便是接駁大棠有機生態園之小橋,橋末更有一些座椅,因而找回到三年前山藝課後,走進生態園動物園區之小道。

但此時已為七時,已過生態園營業時間,只見有零星工人正在開工,而動物園區之正門亦鎖上,因此未有走進去看動物,僅是從正門看到一些火雞。
一直沿動物園區走至盡頭,便來到大棠有機生態園的中庭,那邊有各式各樣的玩意,又有一個水池,若非為時晩,相信會見到大量遊人在遊玩。
在生態園靠右直走至出口,再左轉走經一些鐵皮屋至創學園外的停車場,中途有一鐵皮屋,竟見圍欄內養有兩只鴕鳥,聞說其為攻擊性很強的鳥類!

到達正門停車場時已為七時二,已到日落時分,但還未入黑,因此有幸找到合晶雲石 (露天貯物土地) 旁之村徑返回大棠山路巴士站,而沒有如上次般繞經大棠山道,省回不少時間,
沿途見到大量寮屋,皆有登記編號印在屋旁,雖有狗吠聲,幸而狗都是被困著的,一直安全地走至僑興路時,已開始入黑,疏洗一下後便乘紅色小巴返回元朗市,
是的,明知有輕鐵接駁巴士正來,也刻意乘紅色小巴,皆因上次經驗告訴我,乘紅色小巴僅需十分鐘便能回到元朗近千色廣場,相比 K66 巴士快上不少,就此圓滿地完結是年首半年之最後一次行程!

提外話,是次由大欖涌水塘 (吉慶橋) 起計,用了五十四分鐘走至大棠山路巴士站 (僑興路),路長約 4.33KM,這相比經大棠苗圃及大棠山道少近 0.09KM,時間則相若。
而是次走合晶雲石 (露天貯物土地) 旁之村徑返回大棠山路巴士站,相比上次離開有機生態園後繞經大棠山道至大棠山路巴士站,短了 0.21KM,其實相距又不是太多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27 午後 環大嶼西南群山 (兼攻分流頂、牙鷹山頂) 之旅

2020.06.27
午後 環大嶼西南群山 (兼攻分流頂、牙鷹山頂) 之旅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起)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狗嶺涌引水道 > 分流頂 (山頂) > (原路折返鳳七替代路段) > 深坑瀝 > 大磡森南坳 > 分水坳 > 萬丈布石澗下游 > 牙鷹山 (三角網測站) > (原路折返鳳七替代路段) > 大澳觀景台 > 牙鷹角 > 番鬼塘 > 大澳海濱長廊 > 大澳巴士總站 (終)

出發時間:1:43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及炎熱 吹偏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30-35°C (天文台) / 28-48°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52KM (77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160339

-
本以為是天為一個大致天晴的周六,不過卻見到早上至中午時段下著數場雨,才知道是天天氣沒想像中之穩定。
由於忽然想遊大嶼山,但又不想走辛苦路線,想到已有好一段時間未有遊走過鳳七替代路段了 (對上一次已為二月初,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02699206492831),因次決心到大嶼西南走一趟。

約中午十二時正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大嶼山石壁,意想不到地竟趕好能追到巴士,省了等車時間,因此在十二時十一已到達東涌。
但好景不常,在東涌過對面轉車時被嶼巴 app 騙了,一心以為十分鐘後才有車便慢慢走,怎料突然殺出一班 11 巴士,於是白白送車尾,浪費了近十分鐘。
後登了 11A 巴士去嶼南,或因是天潮汐時間不夾,少了一掘蜆客,11A 巴士之客量不多,到達大嶼山石壁時已為一時八,疏洗一下後隨即起行。

先沿宏貝道走,並駁上大浪灣引水道通道,廿分鐘左右便見到引水道,一直再走近十分鐘,見一分岔路口,左路通往一道高近十米之白色大閘,閘旁有一椅子。
此前我曾多番好奇究竟是什麼來的,是天終忍不住走進去看看,見大閘掩上但沒有鎖,心感奇怪,一直走下去,直至見到一間平房,嘩不得了,
環境空曠,外牆也看似在近期粉飾過,內裡竟然人去樓空,想極也想不到這房子究竟是屬於誰的!

行程後借機上網找了找資料,才發現這裡竟然曾是前布政司霍德的別墅,但此平房並非由他興建的,1987 年前,此平房一直是水務署小隊工作人員往集水區維修工程時,作存放用具及度宿之用,
但自 1987 年後被棄用後,平房被空置,後來霍德在 1989 年向港督申請徵用作度假談情,終在 1995 年引起外界質疑其利益,並在翌年交還平房,並曾一度撥作警隊作執勤宿舍,但近廿年皆未有使用,於 2016 年再次交還給政府產業處,但卻未再找到此平房之近年去向了。
比較了一下 2017 年之網絡圖片,發現當時此平房外牆油灰剝落,房內散佈大量雜物,而且周圍亦長有大量雜草,感覺破舊,
但是天所見,雜草已除去,房內的所有東西被清走,而且牆身等明顯被維護過,因此相信此平房將會有其新用途了吧。

離開平房,沿護土牆之柏油級快速上走回引水道,再續走至狗嶺涌方向,沿途竟見數群行山人士,為我在此罕有地見到之熱鬧景象。
三時正踏上鳳徑段七,三時四走至引水道盡頭,就此完成了是天首 6.25KM 之引水道行程。
及後踏上鳳七替代路段,此段路部分位置開揚,因此在是天烈陽照射一時下,難免感格外炎熱。
一直上走了近廿分鐘,至分流頂山腰時,想起從未攻過其頂,加上意外地找到路肧登頂,因此決心多走數分鐘至其頂,路肧清晰,斜度不高,走上來極輕鬆。

分流頂高 241M,景觀開揚,站在其上能賞到狗嶺涌及分流沿岸地方,就連分流兩灘也能清楚看見,實是值得到此一遊。
是天更見到分流村架起了一些帳篷,不知道是否海岸清潔隊又來了露營呢!另也見到煎魚灣營地有帳篷架起了。
賞景及拍照近十六分鐘後,便沿原路返抵主徑,再朝深坑瀝方向走,一直上走至近海拔三百五十米,最艱辛之路段終過去,換上相對較平緩之泥徑。

經過大坪頂,遠看下降響鐘坳之路肧比想像中清晰,又見入口處有一些絲帶,因此相信近來又有行山隊走過此徑。
沿泥徑續走,一直至大磡森南坳時,見到天色突然變暗,有一些烏雲從南方湧來,不知道會否下起雨,也不理那麼多,盡快下降至分水坳就對。
沿途又見到一些外籍人士在操山,部分相信是在操 LT70,想到這個吸引力大的越野跑步比賽,不知道是年會否如期舉行呢!

到達分水坳時已為四時十一,及後續沿鳳徑下降,經過一泥沼位,雨季一到,水流便再次出現,但感覺比起往年稍為容易跨過而不使鞋子沾骯。
再走一會見分岔路口,此時左轉下降萬丈布石澗下游,過橋後再上走至河谷對面之分岔路口,然後再左轉,踏上往牙鷹山腰之方向,
一直再走近十二分鐘,便能見到有隱徑上登牙鷹山山頂,此乃是天目標之一,當然就攻頂吧,幸而小徑尚算清晰,慢走約九分鐘便到山頂之三角網測站,此段長約 0.22KM,攀升達 55M。

牙鷹山山頂景觀同樣開揚,能賞到一整個嶼西,但年前設有的土木工程拓展署雨量計,如今卻消失了,估計為近兩年拆除的。
在山頂逗留了近十分鐘後,忽然現東北方有隱徑能通往尖峰山,中途需上落三數個小山頭,是天見時間疏動,便向前走了數分鐘探探路,幾乎全程都是密林,
沿途見到一些破舊絲帶,走了一會更見到有些懸鈎子屬之植物,由於有刺,實在沒意慾續探下去,相信這路已很久沒有行山隊走過了。

原路折返牙鷹山山頂,並用了四分鐘極速下降返抵主徑,此時已為六時三,後再續朝牙鷹角方向下山,此時已再沒見遊人,終用了廿七分鐘下抵牙鷹角之柏油路,
此段路長約 1.75KM。
後再沿柏油路急步走至番鬼塘,因得知七時二有固定班次巴士開出,不容有失,因此高速朝大澳方向進發,總用了廿五分鐘到達大澳巴士總站,此段路長約 2.6KM。
巴士開出時客量只是半滿,但因沿途登車人士不多,加上此輛為新車,性能強,東涌道上斜一段直飛,因此僅用了近三十五分鐘便抵達東涌,為極罕有之迅速,
並無縫駁上巴士返回新界,結束是天大嶼西南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25 午後 新港城-新都城 極速穿梭 (經馬鞍山村、昂平、基維爾營地及大藍湖) 之旅

2020.06.25
午後 新港城-新都城 極速穿梭 (經馬鞍山村、昂平、基維爾營地及大藍湖) 之旅


新港城中心 (港鐵馬鞍山站) (起) > 鞍誠街花園 > 鞍誠街休憩處 > 雅景臺 (馬鞍山路) > 鞍山里 > 信義新村 (馬鞍山村路) > 馬鞍山亭/馬鞍山下村 (馬鞍山村路) > 馬鞍山燒烤地點 > 馬鞍橋 > 馬鞍山上村/馬鞍山村山頂 (馬鞍山村路) > 平安橋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恩青營 (鞍山探索館) > (原路折返馬鞍山村路盡頭) > 馬鞍山村山頂公廁 > 馬鞍山郊遊徑 > 麥徑段四涼亭 (近 M081 標距柱) > 昂平 (高原/觀景台) > 茅坪坳 > 茅坪巨藤 (五聯達學校遺址) > 打瀉油坳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坳 > (衛徑段四) 東洋山腰 > 牛寮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黃麖仔 > 伯公坳 > 井欄樹 (清水灣道) > 心朗 > 新地村 > 小夏威夷瀑布 (小夏威夷徑) > 將軍澳上村 > 將軍澳 400 仟伏變電站 (穎禮路) > 將軍澳村 (寶康路) > 寶翠公園外圍 > 富麗花園 (寶豐路) > 港鐵寶琳站 (貿業路) > 新都城中心二期 (終)

出發時間:1:34pm
天氣:初時部分時間有陽光及炎熱 稍後漸轉多雲 吹西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7-33°C (天文台) / 27-3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0.45KM (96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134987

-
是天為端午節,本應是看龍舟之佳日,可惜是年受疫情影響,所有龍舟比賽都給取消了,只好當作其為一個平平無奇之登山日吧。
最近因私事太忙之關係,睡眠嚴重不足,是天早上已感到狀態不佳,加上以為是天會有雨,因此決定走一些較簡單之路線。
其中有一條路線,我已計劃要走好一會,直到是天終有機會了,就是由新港城走至新都城呢!

新港城與新都城分別是兩個境內之大型私人屋苑,但它們的名字極度相似,記得兒時我多次將其混淆。
新港城相比新都城早幾年建設,但事實上它們同樣由恆基兆業發展,難怪在設計風格上是大相逕庭。
不過,這兩個大型私人屋苑卻位處兩個截然不同之地區,前者在沙田區的馬鞍山巿中心,而後者則在西貢區的將軍澳寶琳地區,
兩者之直線距離達 11.5KM,開車之最短公路路程為廿二分鐘 (20KM),若是乘搭地鐵,則多達十九個站 (車程約為五十二分鐘)!
是次一於就以步行的方式,去往來穿梭這兩個名字相近的地方,看看以全程山路要走多久吧!

一時正左右吃畢午飯,隨即乘港鐵到馬鞍山站,事實上車程僅需三數分鐘,但因疏洗及拍照之關係,弄至一時七方正式起行。
是天的新港城中心極為熱鬧,人來人往,更有不少是外籍人士,看過商場後,便朝通往新港城中心大街 (一至三期) 之出口前進,並下降至地面的鞍誠街花園。
橫過鞍誠街花園及鞍誠街後,來到新港城中心大街時見有便利店,又忍不著購買一支能量飲料去打底,畢竟此時溫度高近 33°C,也算炎熱難耐。

走過鞍誠街休憩處,經行人隧道走至雅景臺外圍,不一會轉左走進鞍山里,至中段位置見一柏油梯級,這便是上登馬鞍山村路之捷徑所在。
到達馬鞍山村路後,隨即沿路上斜,極為漫長,沿途經過信義新村及馬鞍山下村路口,幸而未見有惡狗,或是因此時遊人眾多之關係吧。
約走半小時後,抵達馬鞍山燒烤地點,是天不見有人燒烤,但則有一些遊人在野餐,後沿村路一直上走,路的右邊開始見到另一堆馬鞍山下村之寮屋群,
而過馬鞍橋前後,路的左邊則為閒置土地,主要為新鴻基擁有,於 2005 年已獲城規會批准興建 180 幢連車房的 2 至 3 層高獨立屋,但至今仍未有動作。

過馬鞍橋後再續上走一會,見到有兩個大洞,洞前被鐵馬圍著並寫上「內有毒蛇」,感覺實在有點可笑。
續上走,不一會見到分岔路,右轉進入馬鞍山上村主要村落範圍,至馬路盡頭,左轉能上走接回馬鞍山郊遊徑並續走,
右轉直走橫平安橋後,則能到達規模極大之寮屋群,由於是天想到「鞍山探索館」看看,便決定進村,幸而沿途皆不見惡狗。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曾於 2012 年展開「活化恩青」計劃,為馬鞍山村信義會恩青營進行活化工程,
並於 2015 年 3 月初命名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恩青營 (鞍山探索館),讓公眾人士探索及認識馬鞍山「工業遺產」、「礦村遺產」、「宗教遺產」及「自然價值」,
其中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開放之「鞍山探索館」最廣為人知,除了有礦場擺設外,亦有 「礦工 Café」可供進餐,是天內裡食客也不少,而我也沒久留,草草參觀完畢便離開了。

沿原路折返馬鞍山村路盡頭,這次沿路之另一邊的柏油梯級上走,經過馬鞍山村山頂公廁後能上抵馬鞍山郊遊徑之柏油路,由新港城走上來這裡共用了一小時廿二分鐘,此段路長約 4.35KM,攀升達 295M。
再續上走,不一會變成碎石路 (有一些車輛停泊),再前進便駁上泥徑,走不一會過澗後,會見到一道長長的鐵閘,原來是為了保護澗裡之水源不受污染。
再續上登,便變成以天然石級為主,斜度也開始增加,因此是挺費力的,幸而路程不長,由馬鞍山村山頂公廁起計,走至麥徑段四路口之涼亭,約用了十九分鐘,此段長約 1.02KM,攀升達 126M,而這段路是我第一次行走的。

駁回麥徑時已為三時三,往後的路段便是熟悉之麥徑,由於實在太熱,因此在涼亭小休了約六分鐘並喝點自攜飲料,此時仍見不少遊人。
離開涼亭,續朝昂平進發,到達昂平後直接靠左上走至高原位置賞景,是天天氣雖熱,但也見不少遊人在此玩樂,面對尚算清晰之美景,我也忍不住停下大休兼賞景,
另亦見到有大群牛在吃草,雖然這群牛我已遇過無數次,但仍是吸引了我去細看牠們吃草的樣子,於是在此玩了近三十二分鐘,至三時十一方再起行。

沿路下降茅坪坳用了十七分鐘,順路參觀一下茅坪巨藤後,再上走打瀉油坳,又用了廿六分鐘,此時天上漸轉多雲,天色轉暗,因而亦走得較為輕鬆。
過了打瀉油坳後,便是一段早前因山泥傾瀉而被漁記封了的路段,泥石流規模雖大,但在好天日子照過問題不大,但以漁記之保守作風,相信要待其穩定下來兼過了雨季方有可能重開了。
由打瀉油坳一直走至基維爾營地,共用了三十八分鐘,沿途見零星遊人,至基維爾營地前後感覺有微微雨,但下了一會又停了,
過基維爾營地,留意到營地關閉之告示已移除,相信可能已準備重新開放了,後沿車路上走約六分鐘到達大老坳,再左轉踏上東洋山腰,沿衛徑段四下降至牛寮。

衛徑段四東洋山一段同樣有小規模之山泥傾瀉,兩星期前走的時候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75671905862225) 似乎仍未被漁記所發現,是天再來便見有封路之膠帶,另外也見路面山泥堆稍為清理了一 些。
約廿八分鐘後到達牛寮,這村落除了破屋外,還有一結構完整的石屋,為我觀察的目標之一,相比對上一次走,是次又見屋前之草除光了,垃圾也清了一大部分,
分體式空調散熱組件更換了,亦見搬來了一張麻雀台及數張椅子,不知道是否想將其弄成渡假之地呢!

離開牛寮,走不一會駁回大藍湖路,沿路走至盡頭之涼亭位置,踏上泥徑走向井欄樹方向,途中經過百花林路盡頭,會見到一橦欄尾三層大宅,相信是因法律問題而放棄繼續興建。
後走入林中,這一段有盡原始森林般的感覺,沿途緩緩上登,至近海拔 240M 之伯公坳為全段最高點,過後便一直下降至井欄樹,在村屋群中見到原來有數間村屋之圍欄內也有狗,不過沒有吠。

一直走至清水灣道時已過六時半,由大藍湖盡頭走至此便用了三十二分鐘,此段路長約 2.06KM,攀升達 154M。
之後便接入衛徑段三,經過心朗及新地村時見到其中一戶開了門,門後有兩狗,幸而沒撲出來。
直至見到小夏威夷徑入口時靠左下降,中段能見到一小型瀑布,但本人認為不壯觀,完全是名過其實。
沿徑走著,至分岔路口處會見到路牌,此時若左轉會接上寶坑徑,右轉則為蓮苑徑,而是次選擇直走下降至將軍澳上村,此時天色開始暗淡,幸而沒見惡狗,沿途亦巧遇三名下山遊人。

抵達將軍澳上村時已為六時十一,後沿車路走向港鐵寶琳站方向,沿途能欣賞規模龐大的將軍澳 400 仟伏變電站,
後沿路走至港鐵寶琳站時已為七時三,亦即由井欄樹 (清水灣道) 至此共用了四十二分鐘,路長約 3.39KM,而單是從將軍澳上村至港鐵寶琳站已用了近廿分鐘。
沿車站扶手電梯上走至新都城中心二期,同樣熱鬧萬分,就此正式完結是天之「新兩城穿梭」之旅,原來也走了近 20.5KM 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21 午後 登太墩降大王爺坳.雷打石橫腰過麥三.榕北企嶺下引水道.十四鄉全走綑烏洲 之旅

2020.06.21
午後 登太墩降大王爺坳.雷打石橫腰過麥三.榕北企嶺下引水道.十四鄉全走綑烏洲 之旅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起) > 北潭涌停車場尾 > 太墩 (三角網測站) > 大王爺坳 > 雷打石山腰草原 > 橫山徑接麥徑段三 (近 M061 標距柱) > 往榕樹澳支路 (近 M062 標距柱) > 榕北走廊 > 榕樹澳 (榕北走廊入口) > 企嶺下引水道 > 企嶺下低地抽水站 > 企嶺下老圍村 > 新圍農莊 > 企嶺下新圍村 > 西徑村 > 瓦窰頭村 > 瓦窰頭村渡頭 > 泥灘 > 烏洲 (連島沙洲) > 泥灘 > 井頭村 > 井頭村 > 園藝農場 > 井頭村碼頭 (井頭海岸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 園藝高爾夫中心外圍 > 輋下村 > 西沙路 > 樟木頭 (年豐路) > 峻源外圍 (落禾沙里) > 迎海薈 (終)

出發時間:1:46pm
天氣:大致天晴及炎熱 短暫時間受日偏食影響而天色稍暗 吹西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9-33°C (天文台) / 28-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32KM (56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087446

-
是天一個極為特別的「超級星期日」,皆因是為夏至,即全年日照最長的日子,日光時間為 13 小時 30 分鐘 26 秒,
同時亦為父親節、政府 $10000 現金發放計劃首個登記天、黃昏大潮退之日,以及最重要的日偏食日子,食分達 0.89,為境內罕有之大,絕對需要好好經驗一下這個五十年難得一見的天文現象。
是天為了能體會日偏食,加上盡用這天之大潮退,故決定遊走西貢西及十四鄉,先上登太墩賞賞美景,過雷打石山腰後下降榕樹澳,步行出企嶺下老圍,
再沿十四鄉海岸走著,當然少不免全綑烏洲,終在薄暮下走回烏溪沙,實為心想事成的一天。

約十二時九吃畢午飯,便乘車去北潭涌,不知何故此時 299X 的班次顯得混亂,實際班次與到站預報時間不相符,幸好等了不太久,
到達麥邊時不用等便有 96R 巴士到來,因此一時半便抵達北潭涌,算是非常快了,而此時見北潭涌也有相當數目的遊人。
先在小食亭購買一支寶礦力打底,再到衛生間疏洗一下後,便正式起程。

登上太墩的小徑位處北潭涌停車場的西面之末,由小食亭走過去,也需約三分鐘時間,找到絲帶入口後便一直沿徑上走,初段林木頗密及不透光,但中後段則漸見開揚及寬闊,同時斜度甚高,特別是初段及後段,不時需動手借力上登。
此小徑我在兩年前的一次跑營中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21079227988173),記得那是四月初,天氣未算很熱,但或因負重量大,走上來很吃力。
是天雖然算是輕裝上陣,但因天氣比上次炎熱得多,走上來極吃力,話說出發前留意到小食亭對面的電子資訊板顯示當時竟達 34°C,紫外線指數為 12,
難怪感覺艱辛,事實上登太墩這種崎嶇小路並非夏日受歡迎路線,不過看著是天將迎來日偏食,加上吹和緩至清勁西南風,因此心存只需「捱」一小段而已,
幸而到中段開始,陽光偶爾被厚雲遮擋,因此得來丁點歇息機會,稍為緩和艱辛之感。

在極慢步之下,由北潭涌登上太墩山頂便用了五十八分鐘,此段路長約 0.76KM,攀升達 291M,速度顯然比清涼日子慢得多,而沿途也見數名遊人正在下山。
登上太墩山頂時已為二時九,原則上已過了日食之初虧 (14:37),不過此時食分還低,在沒遮光片觀察下,難以體驗到日食已開始,而此時感覺仍甚炎熱。
在太墩山頂遇到一行兩人的遊人,從言談間估算他們比我稍早一點從北潭涌攻頂,而我難得來到太墩,當然得細賞一下西貢全景,蚺蛇尖、萬宜東西兩壩、馬鞍山等重要景點固然能輕鬆觀賞得到,
不過是天能見度仍高,因此遠至深圳電視塔也能看到,而此時也留意到黃宜洲、黃泥洲仔之連島沙洲也露了出來,此時潮汐高度不知不覺已降至一米以下。

在太墩山頂逗留了約十八分鐘後,便起行下山,但從太墩下降至大王爺坳前需翻過兩個副峰,其中第二個副峰,從遠方觀看,形狀顯得尖峭,
實際上從其西北方位下降,斜度也甚高,需不時抓住林木借力,直至再次進入樹林中,並見到漁記路牌,便代表接回大路,由太墩山頂下降至大王爺坳共花了廿八分鐘,此段路長約 1.03KM。
離開大王爺坳,續朝北上走,開始上登雷打石,此後路段比剛才登太墩的寬闊,但也絕非容易,皆因沿途有不少浮沙碎石及沖溝,而且部分位置斜度甚高及落差大,需動手借力方能向上。

由海拔 160M 左右的大王爺坳上走至近海拔 270M 左右一段是最吃力部分,沿途見數個操山友迎面下降,過後便迎來一片又一片的大草原,規模僅次於馬鞍山昂平,
記得上次來時見到牛吃草,實是寫意,是天則未有見到牛隻出動,不過反而迎來極清靜的草原,續上走至海拔 320M 左右,便來到草原之最高位置,前方可見到雷打石山頂,亦巧遇兩遊人,與其談到日偏食。
就在此時,明顯感覺到陽光明顯轉暗淡及柔和,那種感覺是極新穎的,既不像暴風雨前夕,又不像黃昏之時,感覺像是天上亮起了一盞巨燈,光亮而完全不感刺熱。
若巨體一點地說,這種感覺也有點像日落之夕之時,不過微弱的陽光不是從海平面傳來,而是從高空照射下來,角度不同。
後抬頭一看,竟見到像新月形般的太陽高掛天上,此時因被雲層遮擋,所以能用肉眼觀賞之餘,亦順利用手機拍下,此時為三時十一,距離食甚僅餘十分鐘左右。

基於為時不早,是天決定不登上雷打石山頂,而從其以西之橫山徑繞過,此山徑大概走的人流不少,路況良好,而且全程幾乎沒大上大落,
中段林木稍多,出乎意外地竟發覺光線暗淡得令視野不清晰,有如入暮之感,大概此時距離食甚不遠矣。
一直走著,全程約八分鐘便能駁回雷打石西北脊主徑,再下降至麥徑段三最高點時已為四時三,已過食甚了,但此時仍未感到炎熱回歸。
沿麥三順走一小段,至 M062 標距柱前左轉入「往榕樹澳」之支路,初時以為這是小徑,但一走起來便覺路面寬闊,漁記應有定期維護,而且亦見一些行山隊絲帶。

沿此徑緩緩下降,中途需過一些小澗,約十三分鐘後駁回榕北走廊主徑,再左轉續下降至榕樹澳,開始見到為數不少的水務設施,不一會更需橫過一個寬澗,
這裡應為榕北走廊全段難度最高的位置,皆因水流急之餘,用以踏落之石塊不夠大,僅露出水面少許,相信若在大雨過後,這些小石便會完全掩沒,遊人要橫過便得濕腳。
過澗後便迎來柏油路,再走不一會便抵達榕樹澳 (企嶺下引水道),由 M062 標距柱至此共走了廿四分鐘,此段距離為 1.58KM,下降達 131M。

此時為四時九,雖還未到達日食復圓時間,但亦開始感覺猛烈陽光回歸,熱力急升,幸而此後的路段也是極輕鬆。
沿企嶺下引水道之行車路直走向企嶺下老圍方向,此段路已走過多次,較麻煩的是沿途要避車,走了不久有一開揚位置,可見到岸邊泥灘上有不少遊人在遊玩及掘蜆,
而全段車路中途有兩個休憩地點可供憩息,走至近企嶺下老圍時,見到兩岸邊各有一防波堤,但中間是斷開的,是天見有十數人在防波堤上行行走走。

由榕樹澳至企嶺下老圍一段共走了五十二分鐘,長約 3.58KM,到達分岔路口時,右轉踏入從沒走過之路,先迎來企嶺下低地抽水站,
繼而見到有數名龍友以生果為誘拍攝蝴蝶,再一直走著便抵達企嶺下老圍村,沿途見到有外籍人士在放狗。
話說這一帶的村落是我一直認為的天堂勝地,但昔日我僅是乘車在西沙路上俯視下來,而從未試過真正入村,是天終有機會了!
過企嶺下老圍村後,走一小段便見到通往防波堤之入口,不過此時因時間緊迫,未有踏上防波堤一走之想法。

沿柏油村徑直走,經過一些農莊後,終來到企嶺下新圍,再直走便是西徑村,在西徑村見到一頭牛,應是私人擁有的,但見其極為怕人。
過西徑村後,沿隱蔽小徑直走,不一會便駁回通往瓦窰頭村之車路,沿車路直走至盡頭,可通往一個渡頭,到達時為六時二,由企嶺下低地抽水站走至此共花了三十二分鐘,此段長約 2.39KM。
站在瓦窰頭村之渡頭上,其實距離烏洲不遠矣,只不過由前走至烏洲之連島沙洲,要不是繞徑村路而過,便是直接踏上泥灘而過。
想到難得遇上潮退,能夠踏上泥灘走一段也不失為一件趣事,雖然中途某些位置泥地相當軟,踏下去後會深入泥濘中,弄得鞋子也骯了,不過也算了,就豁出去吧。
泥灘後方為紅樹林,而這一帶之近岸範圍也被劃定為企嶺下寄居紅樹林動植物區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SSSI)。要留恴泥灘上滿佈蠔殼,需提防免被割傷。

在泥灘上走了約十五分鐘 (路長約 0.74KM),便抵達烏洲前的連島沙洲,此時為六時四,慶幸水位仍未升至淹沒連島沙洲,當然就得登島參觀兼繞其一圈而過吧!
話說烏洲這個小島在我的腦海裡也極為深刻,皆因每次乘搭交通公具經過西沙路時,總會清楚見到它,偶爾遇上大潮退,驚見其連島沙洲,更為引人入勝。
是天中午乘車到北潭涌途中已見有人在此連島沙洲上行走,那時我心裡便將其鎖定目標,知道稍晚一點我必會踏足它,
直至我在企嶺下引水道走著時,又見到有一大群人在連島沙洲上玩樂著,那時應為潮汐高度最低之時,
而當我此時到達烏洲前,竟然所有遊人都離開了,只剩我一人欣賞著這小島,但感覺不會太清靜,因為對開的企嶺下海,有不少船及快艇在開動著,仿佛大部分行山活動完結時,水上活動仍無休止。

踏上烏洲後,隨即以順時針方向繞島一周,也僅是用了十六分鐘而已,路長約 0.68KM,沿途還見到馬鞍山右方的夕陽西下。
較深刻的是沿途路面極多蠔殼,走上來需格外小心。
這已是我在月內第二次踏足連島沙洲兼繞島一周,對上一次是兩星期前的水浸咀排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63457433750339),同樣為大潮退限定,不過水浸咀排面積較少,路面較少蠔殼,亦較清靜,而烏洲面積較大,路面極多蠔殼,而且海浪較急及較多海上活動在附近進行,而共通點是兩島皆有一些垃圾,不過水浸咀排上的機械垃圾顯然較為奇特。

綑過島後,經連島沙洲返回泥灘,再向北走一小段接回井頭村,此時已為六時十,見距離入薄暮尚餘四十分鐘左右,便決定繼續玩盡十四鄉至入薄暮賀夏至。
由井頭村向北直走,離開小公園,穿過一些農場外圍,不一會便見涼亭 (路長約 0.8KM),此處亦井頭村碼頭所在之處,碼頭上有海事處之導航燈標,而對面有一小島,
細看島上有五個小山丘,其中三個凸突出,遠看像三個盛酒的杯子,故此島名為「三杯酒」,與剛才的烏洲,被稱為「三杯酒兩杯茶一舊飯」。
這一帶為井頭海岸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碼頭亦常吸引不少釣魚友前來釣魚,此時雖沒遇釣魚友,但則見兩名遊人在放空著,而我就草草拍過照後,便離開及踏上隱蔽的柏油梯級續走至輋下。

上走海拔廿餘米,穿過一些墳墓,便開始下降,沿途竟見兩年半前遺下的越野跑步比賽告示及一些絲帶。
後沿園藝高爾夫中心外圍走著,見到該中心被大量圍板圍封著,似是有所動作,此時開始入黑,感覺有點陰森,幸而走了約十分鐘,便抵達一條小橋,過橋後便是輋下村之村屋及車路,頓時警報解除。
後沿車路一直走回西沙路,沿途見一些外籍女士,由井頭村碼頭至輋下 (西沙路) 一共走了十九分鐘,此段長 1.47KM,攀升達 29M。

回到西沙路時已為七時四,已近入薄暮時間,但其實這裡距離港鐵烏溪沙站不算遠,倒不如索性走回烏溪沙,順道測試一下要多久吧。
沿西沙路走向樟木頭迴旋處沿途見大量工地,十四鄉發正密鑼緊鼓地進行中,一直走並過了樟木頭迴旋處,便踏上年豐路,途經一些私人屋苑及村屋,但這些村屋顯然交通不便,走至港鐵站動輒十數分鐘,但要由對面公路之巴士站過來也少不了五分鐘以上。
走至年豐路盡頭,過隧道至落禾沙里一帶,經過剛建成的峻源外圍,再走不一會便見到屯馬綫一期之路軌盡頭,再沿單車徑走一小段,便到達迎海薈,由於需要開餐,便就此絡結行程吧,原來由輋下 (西沙路) 走至烏溪沙迎海/港鐵烏溪沙站,急步也要花上廿六分鐘,路長約 2.06KM,攀升達 16M,對村民來說,看來真的非正常可步行距離了。

真想不到如來全走十四鄉是多麼容易兼具連貫性的一件事情,而且沿途沒惡狗,感覺良好,而綑烏洲亦比想像中輕鬆,真是心想事成的一天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20 午後 愉景灣頤峰-老虎頭-水塘-神樂院-東灣頭頂涼亭-東灣頭-梅窩街市 之旅

2020.06.20
午後 愉景灣頤峰-老虎頭-水塘-神樂院-東灣頭頂涼亭-東灣頭-梅窩街市 之旅


明翠台巴士站 (愉景灣道) (起) > 愉景灣頤峰遊樂場 > 愉景灣行山徑 > 老虎頭東脊 > 老虎頭 (三角網測站/觀景台) > 老虎頭南脊 > 愉景灣水塘主壩 (愉景山道) > 愉景灣行山徑 > 海藍徑 > 愉景灣高爾夫球場外圍小徑 > 大水坑 (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 神樂院牛奶廠遺址 > 東灣頭頂涼亭 > 東灣頭 (東灣頭路) > 銀礦灣泳灘 > 梅窩銀河花園 > 梅窩街市巴士站 (銀石街) (終)

出發時間:2:30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及炎熱 有一兩陣微雨 吹南至西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9-34°C (天文台) / 27-4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1.30KM (74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075184

-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這個周末天氣穩定,實為適合玩一些難度稍高的路線,是次下定決心要一走一個月前已打算要一探的愉景灣後山。
一時三吃畢午餐,方乘車去愉景灣,因要到愉景灣,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欣澳站轉乘 DB03R (而非在東涌站轉乘 DB01R),因此必定是選擇轉乘港鐵到欣澳,
慶幸在荔景站時剛好趕上當班東涌綫,因此二時二便抵達欣澳,因得知二時三會有一班巴士開出,因此在欣澳站極速上個衛生間,便急步走至巴士站,亦趕得上當班車。
由欣澳站去愉景灣頤峰需十五分鐘,留意不是沿途每個巴士站都是 DB03R 所停靠的,是天亦因而乘過了一站去了明翠台,二時半正式起行時只好逆走一小段返回愉景灣頤峰遊樂場。

接開鐵閘,下降至水坑位置,此時見到一個外籍女人在放狗,唯該兩頭狗表現極兇,見我就飛奔過來,實是嚇了我一跳。
接上愉景灣行山徑,管理很好,全是大路一條,不過留意雖然為正式行山徑,但難度卻相比漁記那種郊遊徑高出數倍,單是一開始便得踏著黃土碎石路急升一大段,斜度極高,若非路面完全乾爽,必得手足並用。
向上走著,約十分鐘後斜度放緩,但難度依然稍高,不時遇到沖溝要避開,而沿途樹蔭亦不多,在是天陽光充沛之下上走,感覺格外艱辛。

上走的過程中景觀開揚,約走了三十分鐘後,雲量增多以至陽光開始漸減,才得以歇息機會,續上走,中途需過澗,亦要留意路況,沿途一個遊人都不見。
直至上走至約海拔二百七十米,見到老虎頭之東脊主徑,開始與其匯合,之後攻頂的路已走過兩次,對上一次踏足是去年三月中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74218802674204)
難度不高,僅是有一些路段斜度較高,但路面堅實,期間下起了一陣微雨,至海拔近四百米時,走近老虎頭的頭頂賞賞景,忽然又感覺下雨,這次雨勢稍大一點,
我沒有加以理會,續朝山頂進發,不一會雨停,我偶爾回頭一看,嘩不得了,竟見到一道彩虹啊,這是我人生第三次見到彩虹,對上一次更僅是上星期的事情呢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78169145612501)!

難得見到彩虹,當然得停下細賞兼拍攝一下,約五分鐘後才再次上走,到頂時已為四時一了,亦即用了一小時三十五分鐘登上老虎頭,路長僅 1.88KM,攀升達 417M。
這速度比正常慢不少,但畢竟天氣實在太熱,兼沿途需暴曬,放慢速度是必需的,而是天所見,老虎頭東脊主徑亦有不少外籍人士行走。
在老虎頭賞到極美的高清風景,難得吹南風之餘,相對濕度又不算很高,能見到爆錶,
除港九新界、大嶼山及鄰近各島嶼外,更能遠眺深圳的梧桐山,以至是東莞、惠陽一帶之群峰,基本上數得出的山峰幾乎也能見到。

因風景實在太美,在山頂逗留了近廿九分鐘,方開始下山,沿老虎頭郊遊徑走至 C7107 標距柱前轉左,接上一小徑下降至愉景灣水塘,
雖說小徑,但路面尚算寬闊,只是較多浮沙碎石及部分路段稍斜而已,這線行走的人相信不少,也是某越野跑步比賽之取線。
走了三十五分鐘便下抵愉景灣水塘主壩,路長約 1.5KM,下降達 267M,此時見到愉景灣水塘亦有不少遊人在玩樂,甚至有人在遊泳,

愉景灣發展初期人口較少,若由香港水務署建供水系統,不合乎成本效益,故要求發展商自行供水,故香港興業在八十年代興建了一個可為 25000 人提供食水的水塘,規模為私有水塘之最,
直至 1993 年,發展商發現水塘水位不斷下降,擔心供水不足,且未能配合未來發展需要,故重新要求水務署供水。
至 2000 年愉景灣隧道開通,加上當時北大嶼山已發展新市鎮,供水設施完善,水務署將來自大欖涌水塘的部分存水,經愉景灣隧道內的輸水管道輸送給區內用戶分,從此愉景灣水塘被淘汰為僅用作沖廁及灌溉花卉之用。

沿愉景山道直走,沿途欣賞風光優美的水塘及其背後群山,見有外籍人士在放空,亦不時見到高爾夫球場專車及高爾夫球車經過。
沿路慢走約十六分鐘 (路長約 0.67KM),在進隧道前左轉踏上愉景灣行山徑,此後沿山徑續走近五十五分鐘至大水坑 (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沿途不時見有指示牌引路,中段穿過一小段柏油路 (海藍徑),後段則走在愉景灣第十七期及高爾夫球場之外圍 (這段原則上不是愉景灣行山徑之部分),不時需上上落落及過澗,部分位置林木亦稍密,難度不低。
臨尾見澗位時,依指示 U-turn 並下降至熙篤會聖母神樂院,而不續走上紅水山 (難度較高),全程路長為 3KM,攀升達 123M。

抵達熙篤會聖母神樂院時已為六時四,這神樂院我在兩年前曾來過一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17918498304246),是天則加探一下舊時神樂院牛奶廠遺址,該廠始設 1953 年,及後於八十年代末期遷往元朗大生圍,從此舊廠荒廢至今。

離開神欒院,沿柏油路上走十七分鐘至東灣頭頂之涼亭,此段路長 1.37KM,攀升達 149M。
東灣頭頂景觀開揚,而且正值黃昏時分,因此能賞到亮麗的鹹蛋黃,因此這時仍陸續見到有遊人上來。
因黃昏之風光實在太引人入勝,因此又停留了近廿一分鐘,至七時正方開始下山,急步走廿八分鐘返回梅窩街市,路長約 2.46KM。
沿途見到竟還有遊人欲登山過愉景灣,另在銀礦灣泳灘見到極大量外籍人士在狂歡,到達梅窩銀河花園時見花園仍然關閉,此時已入薄暮。
後乘上七時半由梅碼頭開出之巴士回東涌,再轉車回新界,想不到車程順利下,也要近一小時四十分鐘車程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19 酷熱下 午後 龍躍徑-砵甸乍山郊遊徑-港島林道-野豬徑-畢拿山-渣甸山 之旅

2020.06.19
酷熱下 午後 龍躍徑-砵甸乍山郊遊徑-港島林道-野豬徑-畢拿山-渣甸山 之旅


藍灣半島巴士總站 (起) > 小西灣海濱花園 > 南海觀音廟 > 龍躍亭 (龍躍徑) > 龍躍樂園/晨樂亭 (歌連臣角道) > (砵甸乍山郊遊徑) 砵甸乍山觀景台/觀海亭 > 砵甸乍山南引水道 > 馬塘坳 (港島林道 - 哥連臣山段) > 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 > 大潭峽懲教所 > 大潭峽 (石澳道/大潭道) > (柏架山上引水道口) > 野豬徑 (連接山徑) > 大風坳 (柏架山道) > 畢拿山 (三角網測站) > 畢拉山石礦場外圍 > (渣甸北引水道) > 渣甸山 (三角網測站) > 陽明山莊 (大潭水塘道) > 大潭水塘道巴士站 (黃泥涌峽) (終)

出發時間:3:50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天氣酷熱 吹南至西南風二至三級 ,氣溫介乎 29-32°C (天文台) / 27-3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1.25KM (657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063408

-
是天本來沒有打算登山,但想到已很久沒有到港島登山了,而最近因社會形勢,不敢在周末到港島,因此趁是天閒日兼好天日子,來一轉港島短遊。
因思前想後而弄晚了,約二時五吃畢午餐後,方乘車去港島,幸而兩程巴士尚算順利,約一小時十分鐘便能到達小西灣藍灣半島。

小西灣是一個我曾經熟悉一時的地方,但近幾年也少了回去,對上一次來小西灣已是去年的平安夜。
是天先到藍灣廣場內疏洗一下,隨即起行,先到小西灣海濱長廊看看風景,再沿龍躍徑上登,沿途見到不少街坊在散步。
是天天氣酷熱,但因雲量較多,陽光是間竭性的出來,走上來又未算很幸苦,一直沿柏油路上走至歌連臣角道,再駁上砵甸乍山郊遊徑,
踏上郊遊徑,一開始又是要先上梯級,一 直至登砵甸乍山之路口,此時不轉右登山,而轉左走至砵甸乍山觀景台/觀海亭,那裡景觀開揚,能欣賞到一整個將軍澳及對開水域,不過旁邊的「觀海亭」則被林木包圍,無法在其內觀海。

參觀過後,沿徑駁回砵甸乍山郊遊徑並續走,之後便是下斜路,是次為我首次全走全長 1.9KM 的砵甸乍山郊遊徑,後半段全程為引水道,極輕鬆,但也沒景觀可言。
走至馬塘坳 (港島林道 - 哥連臣山段) 時已為四時九,由小西灣海濱花園至此共走了五十二分鐘,路長約 3.03KM,攀升達 213M。
此時駁上港島徑段八,亦為我熟悉的一段,而是天人流也不少,
一直走至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不續走港島徑,而沿林道續下降,過大潭峽懲教所後取石級下降至石澳道,駁大潭道走至上登野豬徑路口的小徑入口,
但想說沿石澳道及大潭道走著是很危險,皆因沿途大部分路段竟沒行人路肩,因此需不斷留意迎來的車輛,甚至要越線讓車通過,感覺極不好。

擾攘了近十分鐘,方能踏上小徑上走野豬徑路口,再沿野豬徑 (連接山徑) 走至大風坳,此乃大路一條,全程在林蔭中緩緩上升,沿途更設有椅子,是天亦見兩名遊人,全程長 1.75KM,攀升達 81M,僅用了廿三分鐘便走完。
到了大風坳時為五時十,小休並疏洗約十三分鐘,便踏上屬港島徑段五之天梯上登畢拿山,沿途斜度有點高,幸而僅需攀升 100M 便能抵達畢拿山山頂,感覺很快便到,這段路長約 0.13KM,是天僅走了十分鐘。

在山頂又見到零星遊人,而我則賞景拍照一下,便開始下山,沿途見到港島及維港兩岸全景,皆因能見度高,不單眼前風景呈現高清立體狀,甚至遠至深圳梧桐山及電視塔也能見到,實屬難得。
從畢拿山下降至山坳渣甸北引水道盡頭,共用了十六分鐘 (路長約 1.02KM),再開始上登渣甸山山頂,沿途清靜但又有零星遊人,感覺格外休閒。

從山坳至頂又用了十六分鐘 (路長約 0.58KM,攀升達 128M),到頂時為六時九,此時接近日落時分,
在渣甸山山頂處又再次見到維港兩岸全景,當然亦見到鹹蛋黃,唯此時因雲量增多,估計未必能賞到完美日落,加上位處交通不太便利,需遷就巴士班次,
因此決定不浪費時間留守至日落,僅逗了近八分鐘便離去,開始下山至陽明山莊,十分鐘後抵達大潭水塘道 (路長約 1KM),再沿路慢跑下降至黃泥涌峽,
到巴士站如期等了數分鐘便有 41A 巴士來,乘車回北角,再轉車回新界,全程也僅是用了一小時,就此結束是天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14 雨中 石壁-羗山郊遊徑-龍仔悟園-鳳徑段六-東澳古道之旅

2020.06.14
雨中 石壁-羗山郊遊徑-龍仔悟園-鳳徑段六-東澳古道之旅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起)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 > 鳳徑段八 L083 標距柱 > 羗山郊遊徑 (C1307 標距柱) > 萬丈布 > 龍仔悟園 > 能任亭 > 凌風亭 > 大澳 (南涌村) > 大澳巴士總站 > 大涌行人橋 > 新基大橋 > 寶珠潭 > 新洲 > 深屈 > 南田 > 深石村 > 深石亭 > 䃟石灣 > 沙螺灣 > 鱟殻灣 (觀景台) > 較寮 > 䃟頭 > 雪心亭 > 侯王廟 > 裕東路 > 裕東苑巴士站 (順東路) (終)

出發時間:2:14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有一兩陣狂風驟雨 吹偏南風二至五級,氣溫介乎 26-29°C (天文台) / 25-3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1.11KM (70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新基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001901

-
受熱帶風暴鸚鵡影響,本來預料是天全天皆天氣惡劣,可是萬萬想不到鸚鵡竟然比預期中弱得多,嚴格來說南海的海水溫度含足夠能量給予這熱帶氣旋增長的,
可是因風切變實在太強烈,無法讓其形成堅實的對流,因此終沒有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加上結構異常疏散,登陸後自然急促減弱,對香港帶來的影響也自然如胎死腹中,這大概也是六月進入南海的熱帶氣旋主要面對的死症。
是天清晨,三號強風訊號除下,至午後所有熱帶氣旋警告皆除下,而天色也出奇地明朗,絕為登山之好時機,想到前兩天已把體力耗得七七八八,是天想走些真正輕鬆的路線,
加上原來已三個星期沒有去過大嶼山遠足了,實在有需要一臨這個我獨愛的地方,又順道想一看熱帶風暴過後的南大嶼,因此決心出發往大嶼山去。

十二時八左右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到大嶼山去,車程極順利下,約一時七抵達東涌,此時東涌陽光普照,
後再轉乘 23 巴士往石壁,是天巴士客量不多,坐得較疏動,因此可專心看看沿途風景,
巴士經過長沙時見到長長的沙灘上僅有寥寥數人, 令人難以置信,及後沿途也感清靜,近來南大嶼極熱門的摸蜆活動,也因是周潮汐高度不合而暫時消失了。

約二時一到達沙咀巴士站,疏洗一下後,於二時三左右正式起行,沿宏貝道接上大浪灣引水道途中,留意到天上突然多雲,查看雷達圖見有微小雨區正在靠近,
亦見有較強烈的鸚鵡殘餘雨帶於 256 雷達圖之最外側,相信或會在兩個半小時後影響香港境內,於是決定不冒險走分流至二澳 (鳳七) 或分流頂至牙鷹山 (鳳七替代路段) 了,這兩線皆偏僻兼無遮蔽處,若下起大雨來必定狼狽萬分,
都是選行「走佬路線」,即進入大浪灣引水道後不一會,於 L083 標距柱接上對面之山徑上走駁上羗山郊遊徑,再過大澳,會相對穩妥。

由石壁水塘至 L083 標距柱走了約廿三分鐘,路長約 1.7KM,後接上山徑駁回羗山郊遊徑 C1307 標距柱,再至鳳徑段五 L041 標距柱一段,為全天最吃力的一段,
皆因在短短 1.58KM 的路程,要攀升達 270M,雖未至於衛徑段四登東洋山腰般艱辛,但對於已連續第三天登山的我來說也不容小覷,
走了一會,感覺開始下微雨,幸而雨下了一會又停,而我終花了足半小時,方上抵鳳徑段五 L041 標距柱之路口,就此大為放鬆,皆因之後的路程皆是輕鬆的。

續沿羗山郊遊徑走,略過靈會山而直接抵萬丈布,將近抵達萬丈布時會經過中國移動獨家的流動電話基站,
此基站之角色極為重要,不單為萬丈布營地提供獨家訊號覆蓋,亦大幅改善了靈會山、慈興寺、龍仔悟園等主要景點之網絡訊號,遊走鳳徑段五、六便能輕易體會到中國移動香港在接收方面比起其他三大電訊商存在極大之優勝,
此更推翻了此前我對低頻頻譜重要性之迷思,說到底,若單純考慮香港郊野接收用途,縱然擁有再多之低頻頻譜之頻寬 (如 850/900MHz),也不如設立多一些基站見效。

參觀過基站後,便下降並駁回鳳徑段五,單是剛才一段便花了廿四分鐘,但長度僅為 0.95KM。
接著再朝龍仔悟園進發,但過了分岔路口後,隨即見到一顆塌樹擋路,而且塌樹旁完全不見有人開路之痕跡,估計可能是剛在前一晚鸚鵡襲港時吹塌的。
幸而這顆樹的枝與枝間有一些空隙,極勉強地可擠身穿過,好不容過穿過這障礙物後,隨即見到後方有三名外籍人士剛趕至,她們同樣也在辦法穿過之。
而我則續朝龍仔悟園進發,到達悟園後,見到同樣寂靜無人,相傳紡織業殷商吳昆生在 1960 年購入該地後,並於 1966 年以佛教思想興建此中式亭園並名為悟園,
內裡更有一個「魚樂國」,命名十分有趣,但確實此等優勝美景何嘗不是池魚之歡樂國度呢!

草草地從外圍參觀過龍仔悟園後,便續走向大澳方向,比較神奇的是,能任亭路口處的林木被大幅度移除,之前在路口並不能直視能任亭,但現在一整個能任亭也露出來了。
後續走並經過凌風亭後,便開始迎來一段極陡之破舊柏油路,這也是我是天中伏的地方,皆因此段柏油路之斜度實在太高,加上路面又沒防滑設計,乾燥日子走著還好,但一遇雨中問題就大了,
是天走至半途,開始下起雨,原來路面變得滑了,也滑了一下,因事前沒在此段多加為意,想不到這竟是令我掃興的一處,感覺當然不好受!

既然也中伏了,也只好續走向大澳,過南涌梁屋村後沿車路直走向大澳巴士總站,此時已將近四時半,由萬丈布至此共走了一小時,路長為 3.18KM。
此時先疏洗一下,喝瓶自攜能量飲品後再起程踏上東澳古道,此時我也知道有場雨正來,但當時沒刻要去避雨,皆因相信在東澳古道遇大在,雨問題也不會太大,
怎料才剛走了約三分鐘,至四時八橫過大涌行人橋時,大雨便突襲,而且伴隨狂風而來,當時所有人也爭相閃避,但即使有傘及站在遮蔽處下,也難擋四面之狂風,鞋子濕一點也難免,此時想到若是天進度較快,已達寶珠潭一帶的話,後果便可想而知。

狂風驟雨維持了約八分鐘便停止,而我也續走東澳古道,橫過新基大橋後,穿過棚屋途中竟見兩頭黑狗,之前多次走這段也沒見過狗的,
後踏上泥徑往深屈,途中除了部分位置有積水外,經剛才的雨水沖刷過之土壤難免變得鬆軟,踏上去也會滑腳,因此需慢走,沿途也見零星遊人,但相比我過往走東澳古道,此次人流顯然少得多。
一直走至深屈村時已為五時八,由大澳避雨後至此約花了五十二分鐘,路長約 4.33KM。

及後踏上柏油車路,過深石亭後至䃟石灣,再過䃟石灣至沙螺灣,沿途遊人稀少,但見有些村屋竟有村民在內,另見沙螺灣村建了一個新公廁。
花了近四十分鐘由深屈村走至沙螺灣尾,此段長 3.2KM,之後便踏上往鱟殻灣之路,廿分鐘後到達觀景台,路段約 1.55KM。
到達觀景台時已為六時八,萬萬也想不到此時竟沒遊人在此賞景,印象中除了兩年半前夜行東澳古道的一次外,都未試過在這裡是完全不見遊人的。
而這裡亦是一個甚為喜歡的地方,每次我都是逗留拍照賞景兼細聽飛機聲,是天也不例外,此時正值黃昏時分,因是天多雲,看不到鹹蛋黃,但也見橙黃色雲彩。

在此逗留了廿分鐘後,已為七時正,由此至裕東苑巴士站路程為 4.35KM,輕鬆步速下需走五十二分鐘,
因此計好時間便起程行回東涌去,到達䃟頭時已過日落,再至雪心亭時開始入暮,至侯王廟時天已全黑,
後踏上裕東路,一直走至順東路路口,再過裕東苑巴士站時為七時十左右,等約四分鐘便有巴士來,登車離開東涌,結束是天既喜又悲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13 酷熱下及雨中 麥徑段二、一逆漫步之旅

2020.06.13
酷熱下及雨中 麥徑段二、一逆漫步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大浪村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百足地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浪茄 > 浪茄山 > 萬宜水庫東壩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22pm
天氣:初時大致天晴及酷熱 稍後漸轉多雲及有一陣狂風驟雨 吹偏東風三至六級,氣溫介乎 29-32°C (天文台) / 28-4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4.56KM (86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浪村及西灣村)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988485

-
隨著熱帶風暴鸚鵡逐漸靠近香港,預料是天下午天氣轉變急促,因此僅選走一些較簡單的大路。
是天早上見有零散雨區靠近境內,觀察了一會後見雨勢沒有持續下去,於是出發前往西貢東逆走麥徑段二、一,想起原來對上一次走麥二、一及登西灣山,已是將近三個月前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99642296798521)。

十一時十一左右吃畢早餐,隨即乘車去西貢東,不過是天車程不太順利,先是 299X 行駛途中多阻滯,比正常車程多用了近五分鐘,
到達麥邊時又送車尾,正值 94、96R 及 7 號小巴的真空時期,迫得不已等了近廿分鐘方有 94 巴士來,明明是天為周六,巴士班次不應該這麼疏,
結果到達北潭凹時已近一時三,單時候車便浪費了近半小時,實是令人極度氣墳。

疏洗一下及購買能量飲品打底後,約一時四左右起行,先沿柏油路下降至赤徑,沿途人流不多也不少,此時天色明朗,陽光普照,彧覺確實甚熱,
約三十三分鐘後抵達赤徑的草原,由北潭凹至此路長 2.7KM,見到雖沒人在露營,但有一些少年遠足團體在活動,而此時赤徑正值水漲,士多有營業。

離開赤徑,沿柏油路上走至大浪坳,共用了廿一分鐘,路長約 1.53KM,攀升達 144M,沿途甚為吃力,或許是因前一天的麥四、衛四之遊費了大量力氣,是天感覺開始力不從心。
到達大浪坳後,隨即下降至鹹田灣,此時天色仍佳,走至大浪村時發現「大浪漁農文化村莊」沒有營業,反而另一家「興記士多」就人頭湧湧。

離開大浪村,沿麥徑泥路走至鹹田灣尾,沿途如意料之內,滿地都是流水,因此需小心翼翼地石頭做落腳位,
可是初段因人流多,兼急著超前,不留神下便中了一下頭獎,都怪路牌設得太低,幸而中段的泥沼位置情況未算最惡劣,因此未有濕腳。
抵達鹹田灣尾時為二時九,陽光普照,是天所見鹹田灣不算太熱鬧,但也有不少遊人在進行水上活動。
由大浪坳至此共走了廿九分鐘,路長約 2.2KM。

及後開始上走一小段,翻過山腰過西灣,同樣甚為吃力,但因路程較短,因此未覺得辛苦,
到達西灣前見到沙灘中間的小水流已變成了一條大河流,意味著雨季又來了,下降西灣不能再走捷徑了,還是乖乖繞路過橋去,
到達西灣營地附近時已為三時三,見沙灘有一些遊人在進行水上活動,也有一些帳篷搭起了,不確定是否露營,另見自山竹被摧殘後開始停用的西灣公廁終於都修好了,
但因時間關係,是天沒有內進參觀,亦沒有在西灣村停留吃「下午茶」,只好繼續上路, 趕及在四時三前抵達西灣山山頂,以便能在七時三返抵北潭涌完程。

登西灣山途中,天上開始出現一些烏雲,不過量不算多,仍能見到藍天,但也曾令我擔心會否下雨,幸而最終也沒下雨。
三時半抵達吹筒坳,隨即左轉走進上登西灣山的小徑,這小徑初段斜度稍高,但路程很短,平日不覺特別艱辛,不過是天或因體力用盡兼未有時間小休,
所以感到格外艱辛,好不容易才頂上海拔近二百米之平緩路段,並輕鬆走至百足地,然後才再次拾級上登,沿途仍見到不少遊人,有的更是操普通詁之遊人,未知是否旅客。

一直上走至海拔約二百七十米,舊時有一殘舊的觀景台板塊,但自山竹吹走了後便消至今,是天再走至此處,竟見一個簇新的「西灣山觀景台」板塊,想不到漁記沒有遺忘這個地方,
而此時順道賞景一下,見到朝西的群山後烏雲漸多,看似有下雨之先兆,但最令人擔心都是打雷。

再一直費盡力上走至西灣山頂,剛到三角網測站前,便收到手機警示,原來天文台剛發出了雷暴警告,我再望望頭頂上空,
不覺有積雨雲在大規模發展,但卻見有一些水汽不斷從東邊經山頂湧向西邊,而三號強風訊號亦已在登西灣山途中發出,不過此時山頂勢仍未達清勁強度。
但見到此情況,還是認為不宜久留,因此趕緊打卡後,就連平日我最喜歡的涼亭位置也沒作停留,便急腳下山去,
而由吹筒坳至山頂,並走了四十二分鐘,上攀達 252M,抵達山頂時剛好為四時三,這與預期一樣。

下山去浪茄途中超前了一男一女,另外亦見有不少遊人逐續迎面來登山去,感覺他們不擔心會有雷暴。
而我則快步下降,此時見到一可笑情景,就是四周皆烏雲滿佈,唯獨是罾棚角咀一帶有陽光,成一強烈對比。
花了約廿四分鐘便下降抵浪茄,路長約 1.64KM,此時見到沙灘上仍有不少遊人在玩樂,更有露營人士,不過這時烏雲飄走,陽光又再次綻放。
浪茄自山竹一役後,翻來來大量海沙,把原有的營地設施如指示牌及燒烤爐等也一度埋沒,是天見到漁記在原有位置新設有一些桌椅。
由浪茄北端慢走至南端,也用了近十分鐘,之後便踏上柏油路翻過浪茄山至萬宜東壩,此為是天最後一段費力路段,皆因我由起行至今都未有小休過,
肌肉實在沒力了,要用近廿五分鐘始翻過此小山抵達萬宜東壩,而此路段僅長約 1.24KM,攀升達 109M。

抵達萬宜東壩尾之涼亭時,為五時三,同樣與預期一致,本來我是打算在此小休數分鐘兼喝一下自攜飲料後,便起程續步行出北潭涌,
不過此時驚人大發現來了,就是東壩對出水域竟然出了一道彩虹!話說我是極少機會看到彩虹,對上一次於 2018 年 6 月初在芝麻灣廟仔墩上難得一見,乃人生首次見到彩虹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199432830152807),
是天再次見到彩虹,而且比上次更接近,規模比上次大,持續時間比上次久,更難得是有一小段時間竟然見到雙彩虹呢!
此時東壩尾附近有近廿名遊人,他們都一致在觀賞彩虹,而彩虹更越來越靠近破邊洲一帶,難免令我也賞得入神似的,不知不覺便弄至五時半始起行,
但此時卻突然下起驟雨,才發現原來剛才看到彩虹處,其實也是小型雨區略過之處,而當雨區一到東壩,彩虹便隨之消失了。

踏上西貢萬宜路,接著便是長近 9.25KM 返抵麥徑起點之路程,這段路眾所周知極易走,雖有些微上斜位置,但都是暗斜為主,至北潭涌全段攀升方為 136M。
一路走著,也見到大量計程車進出東壩,走至近北丫路口時更突然下起一陣驟雨,此時風力達清勁程度,因此打開的傘子也被吹反,幸而雨僅下了約三分鐘便停止。

一直走至萬宜西壩,又見另一個奇景,就是見到起碼六十頭牛,其中數頭牛擠身進一涼亭內,另有近廿頭牛在涼亭對出草地吃草,
另外的數十頭牛正沿西貢萬宜路朝西行走著,感覺有像大遷徙,而我則邊走著邊賞牛,感覺真的很過癮。
而此時也見萬宜西壩上有數名遊人正步行出北潭涌,但這裡風勢很強,感覺應有六級風,好不容易走過西壩,再沿車路直走出萬宜坳時已為七時一,正值日落時分,
幸而此時仍未下雨,不然就顯得狼狽了。

快速下降下麥徑起點,再走向鯽魚湖巴士站,此時方為七時三,等了近三分鐘便有 289R 巴士來,登車後發現全車連我只有三個人,且全程再沒人登車,
加上司機又是車手,僅用了廿四分鐘便抵達沙田第一城,實在是非一般之極速體驗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12 酷熱下 麥徑段四、衛徑段四至大藍湖及蠔涌古道 之旅

2020.06.12
酷熱下 麥徑段四、衛徑段四至大藍湖及蠔涌古道 之旅


企嶺下 (水浪窩) (西沙路) (起) > 企嶺下林道 > 竹洋路 > 馬鞍坳 > 彎曲山腰 > 昂平 (營地/觀景台) > 昂平觀景台 > 茅坪坳 > 茅坪巨藤 (五聯達學校遺址) > 打瀉油坳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坳 > (衛徑段四) 東洋山腰 > 牛寮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西貢古道 (蠔涌谷段) (經元嶺、水口) > 蠔涌新村 (南邊圍路) > 南邊圍小巴站 (西貢公路) (終)

出發時間:2:20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東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5-32°C (天文台) / 25-4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36KM (94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973924

-
經過上周末及本周初一連三天的暴雨天後,天色再次因高空反氣旋而變得晴朗,但同時也有一熱帶風暴正在靠近南海範圍,預料周日天氣差,因此決定是次再度提早至周五去登山。
繼上周五閒遊麥徑段四並下降至蠔涌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58204954275587) 後 ,
是天再度玩此線,同時也因早幾天買了一台安卓電話作二號機,是天順道試機,兼視察一下麥四後段數天前山泥傾瀉之現況。

是天遲了起床,約一時十左右吃畢午餐後,方起程乘車去企嶺下 (水浪窩),約二時四抵達水浪窩巴士站,走至公廁疏洗一下及購買一支能量飲料打底,
此時己覺這極清靜,僅有一個清潔工人在,畢竟是天天色明朗,天氣酷熱,行山的人流也自然少了。
約二時七正式起行,踏上麥徑段四,走至水浪窩營地時忽見一流動廁所供應商的巨型車駛上來清理廁內廢物,不久後又見一漁記私家車,但卻未見遊人。

是天溫度雖高,但因相對濕度未算高,加上風力不弱,因此走上來不算格外艱辛,甚至因狀態較佳,感覺比起上星期五走得更輕鬆。
但畢竟炎熱是真的,步伐也不得不放慢,約四十分鐘方到達登馬鞍坳之路口,此段長約 2.91KM,攀升達 193M,隨即踏上是天行程之最吃力一段 — 上走至馬鞍坳。
登馬鞍坳初段仍不見遊人,至中後段始見一外籍人士,但整體感覺仍十分清靜,是天在慢走下,花了足四十六分鐘方上馬鞍坳,此段長約 1.88KM,攀升達 337M,抵達馬鞍坳時已為四時正。

過了馬鞍坳,隨即沿山脊線走至彎曲山山腰,途中見到極美的西貢及沙田區全景,高清立體,甚為震憾,
甚至賞到在筆架上及金山背後的荃灣如心廣場、青嶼幹線以至是更遠處的大東及鳳凰山!
在彎曲山腰對開的當風位置拍照了數分鐘,便續走至昂平,是天所見大金鐘山頂終於無人了,而我沿麥四走至馬鞍山郊遊徑之涼亭位,便開始見到人流,更比我想像中熱鬧。
走至昂平為四時八,由馬鞍坳至此長約 2.35KM,同樣先進營地看看,理所當然是天不見有人在內,不過是天卻發現,當轉用一台接收能力公認較佳的三星電話,加上帶有低頻頻譜時,在昂平營地也能持續接收到微弱訊號及瀏覽網頁。

參觀完營地後,便走至昂平觀景台一帶之草原,是天同樣見到一大群牛吃草,其中一只為初生牛,旁邊也有數名遊人在遊玩,而我則拍攝、賞景兼與牛玩樂,
後坐在觀景台前的長椅,喝東西兼賞賞景,實是寫意萬分,不過是天因吹東風之關係,飛機降落時轉用 07L/07R 航道,所以沒有聽見飛機聲。
因觀牛實在觀得太入神,逗留了近半小時,至五時五方再次起行,沿麥徑走約十五分鐘下降至茅坪坳,路長約 1.33KM,並再次走進涼亭左方林中之茅坪古藤處看看,相隔不足一星期,是天竟發現多了兩個「請勿攀爬 愛護植物」的官方告示牌。

回到麥徑,再走近廿一分鐘上登打瀉油坳,路長約 1.5KM,攀升達 172M,後再朝基維爾營地進發,過了三塊田路口後不久,便見漁記之封路膠帶,細看原來是因剛過去的周末連場暴雨致山泥傾瀉尚未處理,位置是近急登黃牛石城之陡峭小徑路口前,經過看到山泥是從右方陡峭山坡一瀉而下,規模很廣,樹塌得在此處抬頭能直視黃牛山南坡之巨石,
其實此處可說是山泥傾瀉之黑點,過去一年已曾兩度發生小規模山泥傾瀉事件,而此時亦見一跑山友趕至,而我則一直走至基維爾營地,由打瀉油坳至基維爾營地共走了三十七分鐘,路長約 2.66KM,攀升達 107M。

到了基維爾營地,已將近六時九,顯然比起上周五晚得多,而營內同樣無人,離開營地後再沿柏油路走近五分鐘至大老坳,沿途沒野狗。
及後左轉踏上衛徑段四,此段近入口又有一處有輕微山泥傾瀉,過後走經東洋山山腰下降至牛寮,此時剛好正值日落時分,往後一看,見到大老山後迎來亮麗的鹹蛋黃,而另一邊的西貢及清水灣後,則見一片橙紅色的彩霞。
是次下降牛寮一段比起上周五好走得多,皆因路不再濕滑,急步兼拍照下用了約廿五分鐘下抵牛寮,順道看看那所神秘石屋,基本上與上周狀態無異,但屋前掃把感覺有移動過。

離開牛寮,下抵大藍湖路時已為七時五,將近入薄暮,不過此後的道路基本上都是柏油路,兼有街燈,因此不用拿出頭燈。
沿蠔涌古道走,沿途有不少私人裝設的照明裝置,中段經過一些農地,見到一些寮屋內有燈亮起,亦有人在活動,再走不一會終到達蠔涌河支流橋位,此時天已全黑了。
是天因為時已晚,想盡快乘車離開,兼不太擔心登不了車,因此選走較直接的南邊圍路走至西貢公路,沿途有不少車及人,完全不擔心會有惡狗攻擊。
由大藍湖路起計,一共走了廿二分鐘便到達南邊圍迴旋處,此段路長約 1.96KM,相比途經蠔涌路及鹿尾村路短約 0.37KM,節省近七分鐘,
此時見到迴旋處一帶的北行線塞滿了車,相信由匡湖居倒塞出來,幸而南行不受影響,而我則橫過馬路,走至對面小巴站,半分鐘後便有小巴來,
同樣極難得剩一個空位,便登車並以十五分鐘之極速回到彩虹,吃一點東西後再乘港鐵回去,結束是天閒日精彩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07 雨中 新娘潭-照鏡潭-烏蛟騰-桅尾嶺-谷埔-水浸咀排-鹿頸 之旅

2020.06.07
雨中 新娘潭-照鏡潭-烏蛟騰-桅尾嶺-谷埔-水浸咀排-鹿頸 之旅


新娘潭巴士站 (新娘潭路) (起) > 新娘潭獅子亭 (新娘潭路) > 新娘潭橋 (新娘潭自然教育徑) > 新娘潭瀑布 > 照鏡潭瀑布 > (原路折返 新娘潭自然教育徑) > 新娘潭燒烤地點 > 烏蛟騰 (照鏡潭頂) > 烏蛟騰新屋下 > 祠心路 > 烏蛟騰田心村公所 > (媽騰古道) > 桅尾嶺 (三角網測站/山火瞭望台/烏蛟騰郊遊徑觀景台) > (原路折返 媽騰古道) > 亞媽笏 > (荔谷古道) 分水凹 > 谷埔老圍 > 谷埔新屋下 > 水浸咀排 (連島沙洲) > 鳳坑 > 雞谷樹下 > 鹿頸小巴總站 (新壆亭) (終)

出發時間:3:16pm
天氣:多雲 有一兩陣微雨 吹南至西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5-26°C (天文台) / 24-2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0.64KM (35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917703

-
是天清晨香港境內繼續受低壓槽覆蓋,在西南氣流影響下自爆雷雨區,造就了又一個紅色暴雨警告訊號,而是次大埔區及西貢區之雨量尤多,
暴雨後之重頭戲當然是看水流,由於是天已為連續第二日之暴雨,加上近上午九時許雨勢方開始減弱,故此有理由相信新娘潭一帶之水量會相當豐富,於是是午決定一遊船灣郊野公園。

因凌晨多次醒來查看對流發展,因此是天睡得不太好,遲了起來,至近二時二方吃畢午餐,隨即出發前往新娘潭。
以往的習慣是乘港鐵去大埔墟站,再轉乘 275R 巴士,不過是天因為得知駛經大埔公路 - 馬料水段、大埔滘段及元洲仔段之巴士路線通通因山泥傾瀉封路而改道,改為取道吐露港公路直飛大埔,
不單車程快上不少,更是我自山竹一役後再沒有試過這特別改道之期間限定走線,因此是天決定改乘 73A 巴士去大埔廣福邨巴士站,再走至廣福球場巴士站轉乘 275R。

巴士離開火炭山尾街站後,十分鐘便到達大埔廣福邨站,相比正常走線快上七分鐘左右,
同時亦發現原來由廣福邨站走至廣福球場站轉乘 275R 很近,僅需三分半鐘,相比起走至總站還要快,亦因而使我趕得上二時八開出的那班 275R 巴士,並於三時一抵達新娘潭巴士站。
是天新娘潭一帶遊人不多,較為清靜,而我在巴士站旁之汽水機購買了飲料打底,並在公廁疏洗一下後,約三時三方正式起行。

先朝北走一小段,經過獅子亭後,進入新娘潭自然教育徑,先是迎來一道石橋,此時已見急速的水流,不過此石橋離河面較高,因此沒有被洪水掩沒。
走過石橋,沿濕滑的泥徑走一小段,見右方有小徑可下降一小段至觀賞新娘潭瀑布,在這裡能感受到瀑布之澎湃,與平日的感覺完全不同,
而「新娘潭」名由相傳是昔日有新娘出嫁,乘花轎經過此山徑時還上惡劣天氣,轎夫滑倒以至花轎連人跌進水潭遭溺斃,後人以此命紀念之。
注意遊客只能在瀑布頂觀賞新娘潭,而無法以正常方式下降至水潭的。

離開新娘潭,續沿徑走,不一會來到另一石橋,同樣見到河水滔滔,而這裡有小徑分支能上走近觀照鏡潭瀑布,我曾在兩年前走上去看過一次,
是天適逢時機合適,便決定再走上去看,路程不太長,僅需三分鐘左右,直接見到大量水花,便知已到達照鏡潭瀑布之底。
此時第一刻反應是,嘩不得了,這比我想像中震憾得多了,沒想過水流之急,不單使水花飛濺到數米之外,更壯觀的是,站在數米外也能感到一陣陣風,
甚至把面對的樹枝都吹得動,感覺完全是在玩激流,我賞試靠近一點拍照其壯觀模樣,不一秒便把手機鏡頭弄濕了,這場景實在是非常難忘啊,絕對是值得來一看的!

離開照鏡潭,原路下降折返新娘潭自然教育徑途中,見到有遊人正朝反方向上來,後橫過石橋抵燒烤地點,開始見到一些外籍女士,
而這裡有另一捷徑能通往新娘潭路,取道較直接,但需先橫過河流,不過這道橋建造得離河面較低,是天明顯見到河水已將橋面淹沒,
但竟然有不少遊人不顧一切濕腳橫過橋面,另一邊則更有外籍女士穿裙走進潭中拍攝私影,但水位高近其膝,實是令人驚訝。

離開新娘潭燒烤地點,便開始沿小徑上走至烏蛟騰,這條走過多次,不吃力,而且亦幾乎沒有泥漿,而此後全天都再沒見到行山人士,
約十分鐘後抵達新娘潭巴士總站,此時為四時三,剛好有一班 275R 巴士開出。
後走進村徑,見烏蛟騰茶水站僅餘兩名戶主,沒顧客,甚至一整個烏蛟騰都見不到遊客的身影,而我則走經宗祠外至祠心路,
再走經烏蛟騰田心村公所,踏上烏蛟騰郊遊徑,途經烏蛟騰田心村的其中一戶見到村民用較奇怪的眼光盯著我,不知是不是她們在這天沒見過行山人士呢?

後沿烏蛟騰郊遊徑上走,初急後緩,全段鋪設有泥級,難度不高,只是剛開始時有一位置需橫過溪流,因溪水過多,把踏腳位淹沒,只好無奈地濕了一下腳。
一直上走至分岔路口,此時左轉先登上桅尾嶺,由祠心路起計,至桅尾嶺山頂,共用了廿五分鐘,此路段長約 1.53KM,攀升達 192M。
但將近到頂時霧突變大,在山頂上根本無法賞景,故在山頂簡單拍攝一下便沿原路下降折返分岔路口。

後續沿媽騰古道走至亞媽笏方向,沿途路始見泥漿,部分路部較滑腳需慢走,由離開桅尾嶺起計,約用了十七分鐘走至分水凹,此路段長約 1.2KM,攀升僅 14M,但下降達 119M。
至分水凹便轉左,踏上荔谷古道下降至谷埔,沿途由原先泥路變成了石砌路為主,但石塊表面同樣滑腳,因此也只能慢步下降,沿途不時見到溪流,水量豐滿。
約走廿一分鐘,便下降抵谷埔老圍之公廁,此段長約 1.16KM,下降達 170M,先疏洗一下,再走進谷埔老圍之古屋範圍看看,見到空無一人。
及後再沿柏油路走至谷埔新屋下,竟然全程一個遊人也不見,而宋伯山水豆腐花也沒有營業,忽感靜寂,僅聽到基圍堤排水道之響聲,這應該是我見過谷埔最清靜的一次,而此時已為五時十。

離開谷埔,沿柏油路走向鳳坑方向,沿途見到大潮退下露出水面之礁石,望向對面則見深圳全景,但高山都被濃霧所封頂。
一直走約十七分鐘,便見到過水浸咀排之路口,為一細小之無人島,亦因小島位處於沙頭角海 (禁區) 之中,
法例上不允許涉水及用任何方式經水路登島, 但因其為連島沙洲,因此遇上大潮退使沙堤完全露出水面的時候方可到訪此特別的小島。
此時正值大潮退,潮水位約 0.6M,因此能見到沙堤完全露出在水面之上,亦因而可輕鬆步行過水浸咀排這趣緻小島。

水浸咀排的中央種有權木林,而四周則為礁石,因此最佳遊覽小島之方式為繞其一圈,但留意因小島四周之礁石長期處於潮水之下,因此長有大量藤壺,要提防免被割傷。
繞小島一周後,沿沙堤返回岸邊柏油路,再續走至鳳坑,此時將近六時半,見到渡頭上的燈標也亮起了,但神奇地見到竟還有一村民站在士多頂作維護。

後上走一小段穿過一岬角,再走一段水淹的泥徑至雞谷樹下,見到士多都關門了,再沿車路走至鹿頸,過新壆亭後竟見有小巴站牌,但明明昔日小巴站是在鹿頸路盡頭的士多外,
幸而此時遇見村民送客,我好奇一問,才知小巴站位置已在月前改在新壆亭附近,聞說是為安全考量,
而此時為六時十,我是刻意提早一些到達的,因為知道該小巴路線非完全定點,不時會提早開出,事實上是天小巴也是在六時十一左右便開出了 (當時僅有五名乘客),幸而我沒有做臨急之士。
開車後約廿五分鐘便抵達港鐵粉嶺站,再轉乘港鐵及小巴回去,結束是天大開眼界的暴雨後之行。

-- 觀看連日暴雨後的照鏡潭瀑布短片: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682249455945321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06 雨中 大欖林道及引水道 (欖轉-七渡河-田夫仔-清快塘-青龍頭) 之旅

2020.06.06
雨中 大欖林道及引水道 (欖轉-七渡河-田夫仔-清快塘-青龍頭) 之旅


大欖隧道轉車站 (起) > 馬鞍崗管理站崗 (八鄉路) > 大欖涌郊遊徑 > 石崗引水道 (馬鞍崗段) > 七渡河 > (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 > 田夫仔村 (士多/有機農莊/野戰場) > 田夫仔營地 > 田清橋 > 大欖林道 - 清快塘段 > 元荃古道路口涼亭 (C6110 標距柱) (避雨) > (續走) 大欖林道 - 清快塘段 > 大欖林道 - 青龍頭段 (大欖自然教育徑) (經大欖生態園) > 深井燒烤區場地 (龍如路) > 青龍頭新村 (龍如路) > 圓墩村 (龍如路) > 青龍頭小巴總站 (龍如路) (終)

出發時間:2:14pm
天氣:初時短暫時間有陽光 稍後漸轉多雲及有幾陣驟雨 吹南至西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5-30°C (天文台) / 24-3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38KM (48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小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903888

-
凌晨時分,香港境內因受西南氣流影響,海陸風效應產生自爆雷雨區,匯合後形式廣泛地區之暴雨,亦因此有幸遇上三年來首度黑色暴雨警告訊號。
經過一晚之暴雨,早上雨勢減弱,但知道大部分的泥徑應已變泥濘,因此決定是天只簡單遊以柏油路為主的地方,大欖郊野公園自然成為了首選。
本來出發時天色亦好,有一小片藍天之餘亦見陽光,可惜過了半小時左右,忽然再次轉多雲,及後更下雨並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只能極隨便地遊了個小圈。

一時五左右吃畢午餐,便乘車去大欖隧道轉車站,有幸成功追車,中途轉車一程又順利,因此一時十一左右便到達大欖隧道轉車站。
下車時見到陽光,感覺亦有些炎熱,因此先到位於轉車站客務站內之便利店購買一支能量飲品並慢慢喝,喝畢再到鐵皮公廁疏洗一下,足弄了近廿分鐘,至二時三方正式起行。

走至馬鞍崗管理站時,見到有一大群外籍人士聚集並準備出發,而我則先踏上大欖涌郊遊徑,見到去年中被砍代及翻土之範圍基本上已重現綠色生機,
是天更意外地見到泥徑入口旁有十數只羊在吃草,細看下見到有一農民在旁看守,相信是從鄰近農莊放出來消憩一下,不過這卻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見到羊,實是驚喜呢!
踏上泥徑,路況竟比我想像中好,最少泥漿不多,上走約六數分數到達分岔路口,
此時左轉離開大欖涌郊遊徑,並朝引水道前進,約二時抵達引水道,由大欖隧道轉車站至此共花了近廿二分鐘,此段路長約 1.08KM,攀升達 91M。

沿引水道一直走,因前一晚下過暴雨,是天引水道水位尚算高,途中見到有漁記職員駕駛電單車經過,相信是來巡查有沒有山泥傾瀉之情況。
走了一會,剛在起點見到之外籍人士開始趕了上來,同時也留意到天上漸轉多雲,而我則一直走,至分岔路口右轉,駁上車路走至七渡河時已為三時五,
由引水道起點至此共走了近五十分鐘,此段路長約 3.85KM,攀升僅為 15M。

此時左轉踏上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雨時下時停,更聽見雷響,縱然天氣不佳,但難得也見遊人正步行至田夫仔方向。
走了近廿五分鐘,來到田夫仔村路口,竟見政府路牌下方繫上了新增之田夫仔士多告示,下方亦有「有機農莊,歡迎參觀」之告示,同時聽到內裡傳出極響耳之普通話歌曲,
這通通喚起了我的好奇心,見是天都是漫無目的閒遊,時間不緊迫,便決心內進參觀一下。

朝村內走數十步,見兩張桌,桌上放置著喝畢的汽水罐,此時向右方一望,只見一破屋,看似空無一人,但因歌聲是由破屋內傳來,便走去一看,
發覺原來士多以自助形式運作,遊人自取並把錢放在桌上便行,告示上寫著下午四時關門,而另一邊的間隔則全已破爛,內裡也棄置著大量雜物,
但牆上則仍有一個 1970 年設立的紀念碑,從碑文中了解,相信此曾為一所鄉村學校。

離開所謂「士多」,穿過停車場,沿梯級下降,便見到有「海灣戰區」的橫幅,田夫仔村的野戰場已辦了好一段時間,但印象之前曾轉手,
多年前的應是培訓中心,而現時的「海灣戰區」則成立於 2013 年,間中行山途經村外圍,也會聽到村內傳出射擊聲響。
除野戰場地外,亦見有一些農田,再遠一點有一些村屋,但因是天完全不見人影,兼擔心有惡狗出沒,故放棄繼續深度遊,並由原路折返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

及後續朝林道走,經過元荃古道路口後,不一會便見田夫仔營地牌坊,此時內進參觀,見田夫仔營地之涼亭頂蓋拆除了後,至今仍未裝回,僅用一些網狀物料包著,根本就未能避雨,
而是天就當然沒有人在露營,但也見到兩人在野餐,而我因下雨關係沒停留,續朝田清橋方向走,見到橋底之淙淙流水水量極大,絕對是難得一見的。
過橋後,便開始拾級上走,但沿途望向大帽山方向,竟見到白波雨!
約十分鐘後便能上抵大欖林道 - 清快塘段之營地入口,在此亦稱上路入口,此段路此前我只走過兩次而已,路段長 0.47KM,攀升遠 66M。

接上大欖林道 - 清快塘段,續沿林道走,此時仍下著雨,走約廿分鐘後,突然雨勢急增,幸而此時已抵達元荃古道近清快塘之路口 (亦即 C6110 標距柱位置),
這裡竐有涼亭,及時進內避雨,免得濕身之苦,此時涼亭內亦有其餘三名遊人,避雨期間亦見有零星遊人走過,有一群人更是義務撿垃圾的。
此後雨一直沒停過,本打算等雨勢稍緩方續行,可是一等再等,不知不覺已等了五十八分鐘,終在五時八下定決心要再次起行。

幸而此時雨勢也開始漸減,而我亦不想過早完程,因此決定續沿大欖林道 - 清快塘段走至盡頭,路徑迂迴,並要先上升一段至一最高處,方開始急降,沿途再沒見到遊人,
後段部分位置斜度甚高,記得以往由反方向走過來是甚為吃力的,是天往青龍頭方向走,則明顯輕鬆一些。
約廿七分鐘後抵達大欖林道 - 清快塘段與大欖林道 - 青龍頭段之匯合路口,由避雨之涼亭走至此,路程長約 2.47KM,難得攀升及下降皆為 85M,難怪此段路受跑步友歡迎。

過了匯合路口,轉入大欖林道 - 青龍頭段,此後便不段下降,先經過大欖生態園,再而是一連串的郊遊設施及涼亭,亦能隱若見到旁邊的深井沉澱塘,遺憾是天沒時間進去參觀一下。
一直走至閘口後有一公廁,此亦為引水道入口,疏洗一下後續沿車路下降,不一會便見大量停泊的重型車,再下降便是一些修車工場及村屋,
續沿龍如路一直走,沿途慶幸沒有惡狗,僅有一狗被鎖在一修車工場對面之鐵絲網後,再一直下降至村口,便見小巴總站,
由大欖林道 - 青龍頭段起點至此共走了三十三分鐘,路長約 2.91KM,下降達 221M,而此時亦剛好趕上了 96 小巴,
約十五分鐘後抵達荃景圍天橋,再轉乘巴士離開,結束是天雨中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6.05 企嶺下樹徑、麥徑段四、衛徑段四至大藍湖及蠔涌古道 之旅

2020.06.05
企嶺下樹徑、麥徑段四、衛徑段四至大藍湖及蠔涌古道 之旅


企嶺下老圍巴士站 (西沙路) (起) > 企嶺下樹木研習徑 > 水浪窩燒烤地點/觀星台 > 企嶺下 (水浪窩) (西沙路) > 企嶺下林道 > 竹洋路 > 馬鞍坳 > 彎曲山腰 > 昂平 (營地/觀景台) > 昂平觀景台 > 茅坪坳 > 茅坪巨藤 (五聯達學校遺址) > 打瀉油坳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坳 > (衛徑段四) 東洋山腰 > 牛寮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西貢古道 (蠔涌谷段) (經元嶺、水口) > 蠔涌村 (蠔涌路) > 蠔涌北路 > 鹿尾村路 > 匡湖居巴士站 (西貢公路) (終)

出發時間:1:36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初時有一兩陣驟雨 吹西南風二至五級,氣溫介乎 26-32°C (天文台) / 26-3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9.08KM (100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891315

-
話說前幾天因事務壓力大,睡眠質素差,是天狀態也不太好,本來不打算登山,但從天氣預報得知是周末再次有大驟雨甚至暴雨,估計應未能走泥徑,
因此是天決定提早登山一趟,順便一臨已有一個多月未有到過的麥徑段四,唯剛起步便遇上驟雨,幸而半小時後停雨,且之後天色轉好,
好不容易走畢麥四,見距離入暮尚有一小時,決定由基維爾營地走至大老坳,駁上衛徑段四至牛寮再訪石屋,並沿蠔涌古道及車路走至匡湖居作結。

約一時正吃畢午餐,便出發去乘 299X 到企嶺下,乘車途中見到女婆山的岩洞入口又有所進展了,另外這亦是我第一次在舊泥涌總站封閉後乘車往西貢,
發現巴士需經年華路、年明路前往泥涌臨時總站,落客後又由要原路折返迴旋處,再沿西沙路前往十四鄉,車程亦因而長了約一分鐘多,這改動主要是配合西沙路擴闊工程,作為十四鄉大型綜合發展之前期基建工程。
另此時正值水退,潮水在一米以下,見到烏洲連島沙洲也露了出來,若有興趣其實是可以徒步過去烏洲。

約一時七抵達企嶺下老圍,隨即開始下雨,而我則抱著好奇心走一趟企嶺下樹木研習徑,這徑長度不足一公里,且上落不多 (僅為約 38M),以正常速度走畢僅需十多分鐘,
可是因為此時突遇上一場大雨,使我中途不得不找地方避雨,加上沿途由石砌成,有點滑腳,兼兩旁植物過度生長,阻住路面,弄得我下半身都濕了,這比郊遊徑情況更差。
走至近水浪窩的出口前,有一大型燒烤地點,且旁邊有觀星台及涼亭,稍等一下雨勢漸減,便續走回西沙路,全程只見兩人,再至麥徑段四起點,到達時已為二時一。

踏上麥四,沿路上走至海拔二百六十餘米,再下降一小段並進林,在林中走至登馬鞍坳之路口,此路段長約 2.9KM,攀升 198M,是天狀態不佳,走上來很累,用了剛好四十分鐘才走完。
及後開始登上馬鞍坳,此路段長約 1.84KM,攀升 343M,為麥四公認最艱辛之一段,亦為我是日行程之最大考驗,
此時陽光再次回歸,或因睡眠不足,加上天氣熱,走上來有感力不從心,結果需多次停下小休,用了足四十八分鐘方上抵馬鞍坳,相比狀態佳的時候用多了十餘分鐘。
比較難得的是,是天登馬鞍坳全程皆沒見到遊人,為較罕有的經歷!

抵達馬鞍坳時已為三時七,後續沿徑走經彎曲山腰,此時竟見對面大金鐘山頂上有遊人,難得是天景觀不錯,我就在彎曲山腲之當風開揚位置拍照數分鐘。
拍照後便下山去,沿途開始見到遊人,至昂平前的一個分岔路口之涼亭處小休了數分鐘,喝過自攜冰涼飲料後體力漸見回復,約四時二離開涼亭,並到昂平高原進發。

來到昂平高原,是天先走進昂平營地看看,天氣不佳,當然也沒有人在露營,而此營地內也收不到流動電話訊號。
離開營地,再到昂平觀景台,途中見到四頭牛吃草,及後才發現另一處原來也有一大群牛,更不停在哞叫,而頭頂上也有飛機接二連三飛過,
基本上,昂平上空之飛機航道為 25L/25R 之到港降落航道,主要是吹西或西南風時才使用,因此夏季會較常使用,冬季晴空萬里日子的白天吹短暫海風之時也會使用,因此夏季的昂平能聽到頻繁的飛機聲。
記得月前的昂平,即使是平日,也滿佈遊人,是天聽見昂平喧鬧不再,只剩飛機聲及牛哞聲,就意識到又一個夏季來了!
記得去年夏季,我曾四度在酷熱天氣下,閒遊經麥徑段四,每次到達昂平時,更會在觀景台前找個地方靜坐一會,不單能賞到西貢全景,更能聽聽飛機聲響,極為寫意。
是天的短暫停留,也令我想起去年的經歷,或可以說,不知不覺一整年又即將過去了。

在昂平逗留至四時九方離開,並沿麥四下走至茅坪坳,此時開始雲量增加,再也沒有陽光了。
因想起未曾內進過涼亭右方後之五聯達學校遺址,是天便決意一進看過究竟,卻給我意外地遇上茅坪巨藤。
由於是天的重點不在賞古藤,因此沒有在這久留,僅草草拍照數張便離去,沿小徑直走,能接回麥四,無需原路折返。
後沿徑走,約廿二分鐘後上抵打瀉油坳,此路段長約 1.46KM,攀升 172M。

過打瀉油坳,再走至基維爾營地,又用了三十五分鐘,此路段長約 2.7KM,攀升 113M,而基維爾營地內空無一人,營地也仍然在封閉中。
此時已為六時一,是次竟見基維爾營地的南面出口也關上,但對行人沒影響,因為閘旁有空位可進出自如,而是次也沒在此見到野狗。
後走約五分鐘至大老坳,想到還有近一小時方入暮,有足夠時間下降至蠔涌,故此果斷踏上衛徑段四,經東洋山腰下降至牛寮,
此路段長約 1.78KM,攀升 25M,下降 363M,平日順走衛徑段四,此乃最艱辛之一段,而是天逆走下山,方發現瞬間便走完了。

到達牛寮,這裡除有一些廢棄破屋外,更有一間至今仍有人打理的石屋,話說剛在五天前我才拜訪過這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45824738846942),
當時已留意到屋內物件突被清空而感奇怪,是天再臨,見到屋前放置了一掃把,雜草被除去,而屋後的分體式冷氣散熱組件也看似換上了新,
屋內的地面也給清理掉,估計短期內或會有重大發展,但留意到此處沒有自來水供應,而且所屬土地已被納入為蠔涌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SSSI),因此相信戶主進行工程之限制較大。

離開牛寮,走一小段山徑回到大藍湖路,此時已為六時八,隨即踏上對面之梯級進入蠔涌古道,這段路亦是我在剛過去的周日走過,知道沿途沒有惡狗故很放心,
沿柏油路走,沿途也見一些遊人,更出奇地見一電單車駛經,約十七分鐘到達蠔涌河支流之過橋位,是次不過橋至南邊圍路,而是試走另一小徑至蠔涌路,
沿蠔涌路走至近舊亞視廠時轉往鹿尾村路,再走至西貢公路,由大藍湖路起計,共用了廿九分鐘,此路段長約 2.33KM,相比經南邊圍路長約 0.37KM,
但因正值下班時間,在較前的車程乘小巴回彩虹,能上車的機會較大,因此這是較佳的選擇,若不想走車路,其實在蠔涌公廁前也有小巴站,可乘車回西貢市中心。
而我則走至西貢公路,到達匡湖居巴士站後等候約一分鐘便有小巴來,亦剛好剩下一個位,登車後約十五分鐘到達彩虹,結束是天暴雨前之閒日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