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1 午後 登太墩降大王爺坳.雷打石橫腰過麥三.榕北企嶺下引水道.十四鄉全走綑烏洲 之旅

2020.06.21
午後 登太墩降大王爺坳.雷打石橫腰過麥三.榕北企嶺下引水道.十四鄉全走綑烏洲 之旅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起) > 北潭涌停車場尾 > 太墩 (三角網測站) > 大王爺坳 > 雷打石山腰草原 > 橫山徑接麥徑段三 (近 M061 標距柱) > 往榕樹澳支路 (近 M062 標距柱) > 榕北走廊 > 榕樹澳 (榕北走廊入口) > 企嶺下引水道 > 企嶺下低地抽水站 > 企嶺下老圍村 > 新圍農莊 > 企嶺下新圍村 > 西徑村 > 瓦窰頭村 > 瓦窰頭村渡頭 > 泥灘 > 烏洲 (連島沙洲) > 泥灘 > 井頭村 > 井頭村 > 園藝農場 > 井頭村碼頭 (井頭海岸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 園藝高爾夫中心外圍 > 輋下村 > 西沙路 > 樟木頭 (年豐路) > 峻源外圍 (落禾沙里) > 迎海薈 (終)

出發時間:1:46pm
天氣:大致天晴及炎熱 短暫時間受日偏食影響而天色稍暗 吹西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9-33°C (天文台) / 28-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32KM (56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087446

-
是天一個極為特別的「超級星期日」,皆因是為夏至,即全年日照最長的日子,日光時間為 13 小時 30 分鐘 26 秒,
同時亦為父親節、政府 $10000 現金發放計劃首個登記天、黃昏大潮退之日,以及最重要的日偏食日子,食分達 0.89,為境內罕有之大,絕對需要好好經驗一下這個五十年難得一見的天文現象。
是天為了能體會日偏食,加上盡用這天之大潮退,故決定遊走西貢西及十四鄉,先上登太墩賞賞美景,過雷打石山腰後下降榕樹澳,步行出企嶺下老圍,
再沿十四鄉海岸走著,當然少不免全綑烏洲,終在薄暮下走回烏溪沙,實為心想事成的一天。

約十二時九吃畢午飯,便乘車去北潭涌,不知何故此時 299X 的班次顯得混亂,實際班次與到站預報時間不相符,幸好等了不太久,
到達麥邊時不用等便有 96R 巴士到來,因此一時半便抵達北潭涌,算是非常快了,而此時見北潭涌也有相當數目的遊人。
先在小食亭購買一支寶礦力打底,再到衛生間疏洗一下後,便正式起程。

登上太墩的小徑位處北潭涌停車場的西面之末,由小食亭走過去,也需約三分鐘時間,找到絲帶入口後便一直沿徑上走,初段林木頗密及不透光,但中後段則漸見開揚及寬闊,同時斜度甚高,特別是初段及後段,不時需動手借力上登。
此小徑我在兩年前的一次跑營中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21079227988173),記得那是四月初,天氣未算很熱,但或因負重量大,走上來很吃力。
是天雖然算是輕裝上陣,但因天氣比上次炎熱得多,走上來極吃力,話說出發前留意到小食亭對面的電子資訊板顯示當時竟達 34°C,紫外線指數為 12,
難怪感覺艱辛,事實上登太墩這種崎嶇小路並非夏日受歡迎路線,不過看著是天將迎來日偏食,加上吹和緩至清勁西南風,因此心存只需「捱」一小段而已,
幸而到中段開始,陽光偶爾被厚雲遮擋,因此得來丁點歇息機會,稍為緩和艱辛之感。

在極慢步之下,由北潭涌登上太墩山頂便用了五十八分鐘,此段路長約 0.76KM,攀升達 291M,速度顯然比清涼日子慢得多,而沿途也見數名遊人正在下山。
登上太墩山頂時已為二時九,原則上已過了日食之初虧 (14:37),不過此時食分還低,在沒遮光片觀察下,難以體驗到日食已開始,而此時感覺仍甚炎熱。
在太墩山頂遇到一行兩人的遊人,從言談間估算他們比我稍早一點從北潭涌攻頂,而我難得來到太墩,當然得細賞一下西貢全景,蚺蛇尖、萬宜東西兩壩、馬鞍山等重要景點固然能輕鬆觀賞得到,
不過是天能見度仍高,因此遠至深圳電視塔也能看到,而此時也留意到黃宜洲、黃泥洲仔之連島沙洲也露了出來,此時潮汐高度不知不覺已降至一米以下。

在太墩山頂逗留了約十八分鐘後,便起行下山,但從太墩下降至大王爺坳前需翻過兩個副峰,其中第二個副峰,從遠方觀看,形狀顯得尖峭,
實際上從其西北方位下降,斜度也甚高,需不時抓住林木借力,直至再次進入樹林中,並見到漁記路牌,便代表接回大路,由太墩山頂下降至大王爺坳共花了廿八分鐘,此段路長約 1.03KM。
離開大王爺坳,續朝北上走,開始上登雷打石,此後路段比剛才登太墩的寬闊,但也絕非容易,皆因沿途有不少浮沙碎石及沖溝,而且部分位置斜度甚高及落差大,需動手借力方能向上。

由海拔 160M 左右的大王爺坳上走至近海拔 270M 左右一段是最吃力部分,沿途見數個操山友迎面下降,過後便迎來一片又一片的大草原,規模僅次於馬鞍山昂平,
記得上次來時見到牛吃草,實是寫意,是天則未有見到牛隻出動,不過反而迎來極清靜的草原,續上走至海拔 320M 左右,便來到草原之最高位置,前方可見到雷打石山頂,亦巧遇兩遊人,與其談到日偏食。
就在此時,明顯感覺到陽光明顯轉暗淡及柔和,那種感覺是極新穎的,既不像暴風雨前夕,又不像黃昏之時,感覺像是天上亮起了一盞巨燈,光亮而完全不感刺熱。
若巨體一點地說,這種感覺也有點像日落之夕之時,不過微弱的陽光不是從海平面傳來,而是從高空照射下來,角度不同。
後抬頭一看,竟見到像新月形般的太陽高掛天上,此時因被雲層遮擋,所以能用肉眼觀賞之餘,亦順利用手機拍下,此時為三時十一,距離食甚僅餘十分鐘左右。

基於為時不早,是天決定不登上雷打石山頂,而從其以西之橫山徑繞過,此山徑大概走的人流不少,路況良好,而且全程幾乎沒大上大落,
中段林木稍多,出乎意外地竟發覺光線暗淡得令視野不清晰,有如入暮之感,大概此時距離食甚不遠矣。
一直走著,全程約八分鐘便能駁回雷打石西北脊主徑,再下降至麥徑段三最高點時已為四時三,已過食甚了,但此時仍未感到炎熱回歸。
沿麥三順走一小段,至 M062 標距柱前左轉入「往榕樹澳」之支路,初時以為這是小徑,但一走起來便覺路面寬闊,漁記應有定期維護,而且亦見一些行山隊絲帶。

沿此徑緩緩下降,中途需過一些小澗,約十三分鐘後駁回榕北走廊主徑,再左轉續下降至榕樹澳,開始見到為數不少的水務設施,不一會更需橫過一個寬澗,
這裡應為榕北走廊全段難度最高的位置,皆因水流急之餘,用以踏落之石塊不夠大,僅露出水面少許,相信若在大雨過後,這些小石便會完全掩沒,遊人要橫過便得濕腳。
過澗後便迎來柏油路,再走不一會便抵達榕樹澳 (企嶺下引水道),由 M062 標距柱至此共走了廿四分鐘,此段距離為 1.58KM,下降達 131M。

此時為四時九,雖還未到達日食復圓時間,但亦開始感覺猛烈陽光回歸,熱力急升,幸而此後的路段也是極輕鬆。
沿企嶺下引水道之行車路直走向企嶺下老圍方向,此段路已走過多次,較麻煩的是沿途要避車,走了不久有一開揚位置,可見到岸邊泥灘上有不少遊人在遊玩及掘蜆,
而全段車路中途有兩個休憩地點可供憩息,走至近企嶺下老圍時,見到兩岸邊各有一防波堤,但中間是斷開的,是天見有十數人在防波堤上行行走走。

由榕樹澳至企嶺下老圍一段共走了五十二分鐘,長約 3.58KM,到達分岔路口時,右轉踏入從沒走過之路,先迎來企嶺下低地抽水站,
繼而見到有數名龍友以生果為誘拍攝蝴蝶,再一直走著便抵達企嶺下老圍村,沿途見到有外籍人士在放狗。
話說這一帶的村落是我一直認為的天堂勝地,但昔日我僅是乘車在西沙路上俯視下來,而從未試過真正入村,是天終有機會了!
過企嶺下老圍村後,走一小段便見到通往防波堤之入口,不過此時因時間緊迫,未有踏上防波堤一走之想法。

沿柏油村徑直走,經過一些農莊後,終來到企嶺下新圍,再直走便是西徑村,在西徑村見到一頭牛,應是私人擁有的,但見其極為怕人。
過西徑村後,沿隱蔽小徑直走,不一會便駁回通往瓦窰頭村之車路,沿車路直走至盡頭,可通往一個渡頭,到達時為六時二,由企嶺下低地抽水站走至此共花了三十二分鐘,此段長約 2.39KM。
站在瓦窰頭村之渡頭上,其實距離烏洲不遠矣,只不過由前走至烏洲之連島沙洲,要不是繞徑村路而過,便是直接踏上泥灘而過。
想到難得遇上潮退,能夠踏上泥灘走一段也不失為一件趣事,雖然中途某些位置泥地相當軟,踏下去後會深入泥濘中,弄得鞋子也骯了,不過也算了,就豁出去吧。
泥灘後方為紅樹林,而這一帶之近岸範圍也被劃定為企嶺下寄居紅樹林動植物區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SSSI)。要留恴泥灘上滿佈蠔殼,需提防免被割傷。

在泥灘上走了約十五分鐘 (路長約 0.74KM),便抵達烏洲前的連島沙洲,此時為六時四,慶幸水位仍未升至淹沒連島沙洲,當然就得登島參觀兼繞其一圈而過吧!
話說烏洲這個小島在我的腦海裡也極為深刻,皆因每次乘搭交通公具經過西沙路時,總會清楚見到它,偶爾遇上大潮退,驚見其連島沙洲,更為引人入勝。
是天中午乘車到北潭涌途中已見有人在此連島沙洲上行走,那時我心裡便將其鎖定目標,知道稍晚一點我必會踏足它,
直至我在企嶺下引水道走著時,又見到有一大群人在連島沙洲上玩樂著,那時應為潮汐高度最低之時,
而當我此時到達烏洲前,竟然所有遊人都離開了,只剩我一人欣賞著這小島,但感覺不會太清靜,因為對開的企嶺下海,有不少船及快艇在開動著,仿佛大部分行山活動完結時,水上活動仍無休止。

踏上烏洲後,隨即以順時針方向繞島一周,也僅是用了十六分鐘而已,路長約 0.68KM,沿途還見到馬鞍山右方的夕陽西下。
較深刻的是沿途路面極多蠔殼,走上來需格外小心。
這已是我在月內第二次踏足連島沙洲兼繞島一周,對上一次是兩星期前的水浸咀排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63457433750339),同樣為大潮退限定,不過水浸咀排面積較少,路面較少蠔殼,亦較清靜,而烏洲面積較大,路面極多蠔殼,而且海浪較急及較多海上活動在附近進行,而共通點是兩島皆有一些垃圾,不過水浸咀排上的機械垃圾顯然較為奇特。

綑過島後,經連島沙洲返回泥灘,再向北走一小段接回井頭村,此時已為六時十,見距離入薄暮尚餘四十分鐘左右,便決定繼續玩盡十四鄉至入薄暮賀夏至。
由井頭村向北直走,離開小公園,穿過一些農場外圍,不一會便見涼亭 (路長約 0.8KM),此處亦井頭村碼頭所在之處,碼頭上有海事處之導航燈標,而對面有一小島,
細看島上有五個小山丘,其中三個凸突出,遠看像三個盛酒的杯子,故此島名為「三杯酒」,與剛才的烏洲,被稱為「三杯酒兩杯茶一舊飯」。
這一帶為井頭海岸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碼頭亦常吸引不少釣魚友前來釣魚,此時雖沒遇釣魚友,但則見兩名遊人在放空著,而我就草草拍過照後,便離開及踏上隱蔽的柏油梯級續走至輋下。

上走海拔廿餘米,穿過一些墳墓,便開始下降,沿途竟見兩年半前遺下的越野跑步比賽告示及一些絲帶。
後沿園藝高爾夫中心外圍走著,見到該中心被大量圍板圍封著,似是有所動作,此時開始入黑,感覺有點陰森,幸而走了約十分鐘,便抵達一條小橋,過橋後便是輋下村之村屋及車路,頓時警報解除。
後沿車路一直走回西沙路,沿途見一些外籍女士,由井頭村碼頭至輋下 (西沙路) 一共走了十九分鐘,此段長 1.47KM,攀升達 29M。

回到西沙路時已為七時四,已近入薄暮時間,但其實這裡距離港鐵烏溪沙站不算遠,倒不如索性走回烏溪沙,順道測試一下要多久吧。
沿西沙路走向樟木頭迴旋處沿途見大量工地,十四鄉發正密鑼緊鼓地進行中,一直走並過了樟木頭迴旋處,便踏上年豐路,途經一些私人屋苑及村屋,但這些村屋顯然交通不便,走至港鐵站動輒十數分鐘,但要由對面公路之巴士站過來也少不了五分鐘以上。
走至年豐路盡頭,過隧道至落禾沙里一帶,經過剛建成的峻源外圍,再走不一會便見到屯馬綫一期之路軌盡頭,再沿單車徑走一小段,便到達迎海薈,由於需要開餐,便就此絡結行程吧,原來由輋下 (西沙路) 走至烏溪沙迎海/港鐵烏溪沙站,急步也要花上廿六分鐘,路長約 2.06KM,攀升達 16M,對村民來說,看來真的非正常可步行距離了。

真想不到如來全走十四鄉是多麼容易兼具連貫性的一件事情,而且沿途沒惡狗,感覺良好,而綑烏洲亦比想像中輕鬆,真是心想事成的一天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