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嶼西分流深度遊 (石壁-分流西灣-石筍-炮台-石圓環-燈塔-天后古廟-分流村-分流東灣-大澳) 之旅

2020.04.04
嶼西分流深度遊 (石壁-分流西灣-石筍-炮台-石圓環-燈塔-天后古廟-分流村-分流東灣-大澳) 之旅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起)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狗嶺涌引水道 > 分流郊遊徑 > 分流東灣 > 分流石筍 > 分流炮台 > 分流石圓環 > 分流燈塔 (分流角 56 號航海燈標) > 分流天后古廟 (分流廟灣) > 分流西灣 > 分流村 (陳記士多) > 分流西灣 > 響鐘坳 > 煎魚灣 > 根頭坳 > 二澳舊村 > 二澳新村 > 二澳內灣 > 牙鷹角 > 番鬼塘 > 大澳海濱長廊 > 大澳巴士總站 (終)

出發時間:1:14pm
天氣:多雲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0-23°C (天文台) / 20-2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85KM (41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二澳舊村)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270457

-
是天原先預期會下雨,因此早就計劃只走較簡單及輕鬆的路線,怎料天文台又再次失準了,是天全程沒下過雨呢!
是天選走了嶼西,當中的重點當然是一臨已將近八個月未有到過的分流,而且是次更是深度遊,一探了分流上一些昔日尚未有去過的角落,
在是天選走分流的主要原因,是為著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正式在本月一日成立而所作之「慶祝」活動。

約十一時半吃畢早餐,隨即乘車去大嶼山,約十二時七到達東涌,等了約十分鐘方能登上 23 巴士到石壁水塘 (當時巴士僅有數名乘客),下車後到公廁疏洗一下後,
一時三正式起行,起行時間巧合地與前一天一樣,但是天車程足足比前一天 (往大欖隧道轉車站) 長了近五十五分鐘!

先是沿鳳徑段八之宏貝道走往大浪灣、狗嶺涌引水道,此為十分熟悉之路,是天人流同樣也不多,僅有零星數名跑山及行山友,
約走了廿五分鐘後,左邊有一支路通往一白色閘口,這閘口通常也見是關上的,向來我也不知裡面是什麼,
不過是天竟見閘口打開了,但內裡十分清靜,不肯定是否有人在內,但相信這個地方的東西應該是與清明節有直接關係。

沿引水道走著走著,突然感到氣氛怪怪的,先是來了一輛私家車,內有數人且不斷的望著遊人,感覺是漁記職員在巡邏及檢控群眾聚集活動,
後走了不久,又來了一輛漁記 AM 車,這次應該是較正規的巡邏活動,因為車內職員每駛過一個郊遊地點,也會用手機拍下照片,
不久後看到該 AM 車停泊了在通往狗嶺涌營地之路口,車內職員下車並走往營地方向巡查,使人感覺有點不自然。

離開狗嶺涌路口,踏上鳳徑段七,沿引水道走了一會,見回剛才那輛私家車停泊著,見到車內近五人出來對著一道澗壁看樹,
感覺實是怪異,令人不禁想到這真的是檢控群眾聚集的人員。
後於二時七走至引水道近盡頭位置,開始朝泥徑前進。

走了不久,經過狗嶺涌營地的另一入口時見到小徑被膠帶圍封,感覺有點過火了,
皆因此徑除了供露營友前往營地外,亦可以供一般行山人士下降至沙灘再返回引水道,若果封了就少了一路可走。
約二時十到達分流郊遊徑入口,踏上郊遊徑,沿途景觀開揚,加上是天天色比預期好,能見度不錯,實是令人目不暇給。
沿郊遊徑走約七分鐘,便下降抵分流東灣,昔日這裡及分流石筍、分流炮台一帶都無法接收到本地流動電話網絡,
但或因近來有電訊公司在大浪灣村附近加設基站,因此現時分流郊遊徑沿途大部分地方都能接收到本地某電訊商的訊號了 (但分流村內及分流西灣現仍收不到訊號)。

分流東灣常常有一個男人帶同狗隻前來釣魚,是天不意外地也見到他,而當時整個分流東灣也只有他一人。
分流東灣是一個呈明顯弧形之沙灘,滿有其特色,而此沙灘對出之海域亦剛已被納入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範圍內。
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範圍面積約 650 公頃,設立目的為保護以此為棲息地之中華白海豚及江豚。

離開分流東灣,續沿郊遊徑往上登,先是見到約八米高的兩塊呈尖筍形狀岩石,其名分流石筍,
石筍後方有小徑通往跳板石,其為一寬圓形狀平台,此時亦見一群遊人由那裡回程,而我則因時間關係,沒有內進參觀。
續沿郊遊徑走,不一會便經過長約64米,闊約21米,以花崗石及青磚疊砌而成的分流炮台,
聞說其是建於 1717 年 (清朝),守衛大嶼山海峽和珠江口一帶水道,鎮壓海盜和保護商旅,現為法定古蹟。

在分流炮台草草拍照後,便續沿徑走,約五分鐘後到達一分岔口,依「石圓環」木牌方向左轉,約半分鐘後便可見另一個分岔口,
此時左轉下降,走約一分鐘,便能到達分流石圓環,其為一組長 2.7 米、寬 1.7 米的橢圓形結構,由約20塊未經琢磨的石塊刻意堆疊而成,
估計是用作祭祀儀式,現同為一法定古蹟。

原路折返對上的分岔口,此時取南方一隱蔽小徑前走,沿途林木極密,並滿佈尖刺植物,至近中段一處更要蹲下方能過,
一直沿電線桿方向約走十分鐘左右,便見分流燈塔的影子,慢慢跨過一些巨石,便能走往燈塔之底。
燈塔用途是給船員標誌危險的海岸,其西面設有一個長方型的無線電發射器,估計是與航行用途有關,
另側面亦設有太陽能發電板,亦相信這裡是定期有海事處來維護,
估計職員會在下方小型碼頭著陸,再沿小徑走上來,而是天因時間關係,未有下降至碼頭覯看。

在燈塔處逗留了短短數分鐘,便沿原路折返到剛才的分岔路口,再轉左走數分鐘下降至分流廟灣之天后古廟。
古廟位處一小型沙灘之上,已有最少二百年之歷史,現為三級歷史建築。
參觀過古廟後,走到沙灘之另一面,可攀上泥徑返回分流郊遊徑近終點位置,而無需綑邊,後再沿郊遊徑下降至分流西灣,
此時分流西灣空無一人,而我就走經捷徑至分流村,走進陳記士多吃個餐蛋麵,記得去年夏天我曾多次前往分流並光顧此士多,
不過最後一次來到已是去年八月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08791692550253),
是天再臨,或因時間較晚,士多內亦已沒有其他顧客,而我則慢慢吃麵至近四時七,方起行續走。

走過分流西灣,沙灘上依然空無一人,但對出水域上有一艘小艇。
及踏上分流至二澳路,路口碑文上顯示此徑在 1979 年啟用,提醒我已此路有一定歷史。
沿徑走數分鐘,經過煎魚灣營地入口 (響鐘坳),當然是被圍封著,而再遠一點的水源也自動自覺地「停水」了 (實情是旱季水流乾涸)。

下降一會便到達煎魚灣,是天因潮水水位較高,當然未能一吃雞翼角,不過卻意外地見到沙灘遠處有人在扎營,另外又再見回剛才那艘小艇。
離開煎魚灣時已近五時一,快速走經根頭坳,因此季節地面的 蕨類枯葉不多,走起來難度較低,不一會便下降至二澳舊村。
是天二澳舊村沒有村民在耕田,只見約三頭惡狗在古道那邊的棚屋中吠,幸而沒有走過來。
是天見到二澳範圍之周遭都張貼了一些具教育性的告示,似是在吸引遊人進村參觀,回想二澳在這十數年之發展,
由早於 2001 年開始相繼與環保團體有衝突至及後索性封村,到七年前村長與商界人士發起二澳農作社後逐漸變得再次開放,
現更在特定日子允許露營活動,及最近提供周末接駁船服務,村落之作風變化也令人難以置信。

二澳舊村為二澳生產有機水稻耕作的主要園地,農作物會對外出售,而二澳新村則以悠閒耕作為主,農作物供日常食用。
回到二澳內灣一帶之柏油路時,已近五時半,此時竟再次見到剛才那艘小艇,感覺很驚奇,而該艇最終逗留了一會後便快速向大澳方向駛去。
沿柏油徑直走,經過海神古廟後不一會,走到二澳碼頭前,見到往水澇漕之柏油級內口的樹被坎了,亦掛上了新的小賣部宣傳告示,看來是有村民回流經營士多了,
此時已為五時九,及後便開始上斜,至牙鷹角營地處又見到圍封的膠帶,但這裡的圍封最沒有意義,皆因左右皆有大量空間可自由內進。
一直沿柏油徑走著,至下降抵番鬼塘村時已為六時一,再慢慢走向大澳海濱長廊方向,這村的狗不太惡,大可放心。

沿大澳海濱長廊走近七分鐘,便可到達大澳巴士總站,趕好趕得上六時四那班 11 巴士返回東涌 (當時巴士僅半滿開出,但難得公司也肯開十分鐘一班),
之後再轉車離去,車程少不免個半小時以上,但這卻為到訪我最喜愛的大嶼山所必需付出的時間。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