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獅山象山駁古道.黃茅脊登彌勒山.暮中急降石門甲 之旅

2020.04.13
獅山象山駁古道.黃茅脊登彌勒山.暮中急降石門甲 之旅


靈隱寺巴士站 (大澳道) (起) > 獅山 > 象山 (449M 麒麟頭)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獵豹石 (老虎回頭石) > 嶼北界碑 > 新洲 > 深屈 > 南田 > 深石村 > 深石亭 > 黃茅脊/深石脊 > 黃茅嶺 (463M) > 老鴉咀 (562M) > 彌勒山轉向站直升機坪 > 彌勒山轉向站 > 彌勒山郊遊徑 (近 C1805 標距柱) > 彌勒山 (三角網測站/警察通訊站/天文台自動氣象站) > 彌勒山南麓 (天文台自動氣象站) > 彌勒山郊遊徑/鳳凰徑段四 (近 C1810/L028 標距柱) > 昂坪營地 (東山法門) > 中道亭 (法門古道) > 十方道場 > 地塘仔 > 石壁凹 > 石門甲 > 石門甲道口 (東涌道) (終)

出發時間:12:28pm
天氣:初時天晴 黃昏前漸轉多雲 吹東至東北風二至五級,氣溫介乎 15-24°C (天文台) / 14-41°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12KM (1367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348834

-
轉眼就來到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是天天色依然明朗,實為登高賞景之大好日子,因此我亦決定走一些較隆重之路線!
繼復活節假期第一天後,是天再次選走大嶼山,始終我對大嶼山的感情較濃,而復活節假期第一天及最後一天皆到訪大嶼山,亦帶出「好頭好尾」的意頭。
是天再戰獅山、象山這兩座環繞大澳的山峰,約用了兩小時走畢這兩山後,便去玩另一道我期待已久的路線 — 黃茅脊,
取脊直登上彌勒山轉向站,路程比想像中長,一走便花了足一個半小時,此時亦發現開始漸轉多雲,故取消了原定登鳳頂賞日落的計劃,改為輕鬆登彌勒山賞賞景迎暮!

獅山及象山我曾在前年十一月走過一遍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887606101335483),
但當日因正值操大雙坳長課之翌日,表現實為不佳,不過就直到是天才有機會再戰其中。
是天約九時九便醒過來,約十時八吃畢早餐後,便去乘車到東涌,較感安慰的是,與復活節第一天一樣,同樣車程極順利,最關鍵的東涌綫一程更是完全不用等車,
因此能在一小時內到達東涌,隨即轉乘上十一時九的那班 11 巴士,將近十二時半抵達大澳道靈隱寺巴士站。
登上獅山的路在「靈隱息肩亭」旁邊,是一道斜坡維修通道,沿此柏柚「長命梯」上走約四分鐘,來到最高點,走進右方繫上絲帶之泥徑,
沿泥徑再上走約六分鐘,便到達第一個小峰之頂,此峰高 126M,其上設有一個矮標 (編號 1107.01.1),而標高柱之旁邊設有一些殘舊金屬支架,用途不明。

續前行,先下降一小段,需當心路面的石塊免被絆倒,後再上攀至對面的第二個山峰,此時會發現山徑是與一白色電線平行的,途中更有一兩處需跨過電線,
而此電線最終目的地是設在此山坡之最高處 (約海拔 170M) 的兩個魚骨電視訊號天線,而電線的方向目測是通往靈隱寺附近,
相信是因為該處的村屋無法接收到位處大澳牙鷹山之輔助發射站訊號,因此迫不得已自行從山頂處安裝並接駁天線,
此處需位處郊野公園範圍之內,但相信政府部門為免要花額外成本處理訊號覆蓋問題,也從寬處理。

過了魚骨天線,再續上走,中段開始路況更崎嶇,沿途亂石陣數目開始增加,而且斜度也變得更高,上登獅山途中需不時從巨石間上攀,需手足並用。
事實上,獅山及象山皆是亂石陣極多之兩大群山,主要為細火山灰玻屑凝灰岩,局部呈淺棕色,平日遊走在大澳間,十分容易便會留意到這兩座奇峰。
一直走過亂石陣,此時若細心抬頭望,會見到其中兩顆大石,有如似一雞與一狗在對峙,故常被人認為「雞狗石」。
過了「雞石/狗石」便來到一個小草原,此處景觀極為開揚,能賞到一整個大澳市及鄰近群峰,但這裡尚未是獅山山頂,
從這裡上走至獅山山頂之尾段路線再次變得簡單易行,約數分鐘後便可登上獅山之最高點,此時為一時四。
由靈隱寺巴士站 (大澳道) 至獅山山頂路程長近一公里,是天慢走用了近五十分鐘 (因已連續第四天登山,感覺有點累)。

獅山高 322M,山頂上沒設有任何人造設施,只有一些矮樹及巨石,但景觀開揚,可細賞嶼西群峰及大澳對開之伶仃洋,
是天能見度尚算高 (雖低於前一天),因此就連港珠澳大橋東西兩個人工島也能清楚看見。
在山頂停留了近五分鐘賞景拍照後,便起行至象山,由獅山過象山之路皆為一般泥徑,路徑清晰,林木亦不算密,走上來很輕鬆,
而這段路為先緩後急,近象山一小段斜度才開始提升,由獅山至象山路程僅長 1.13KM,是天走了近廿五分鐘便到達象山山頂。
沿途留意不要走了去深屈道的方向途,那小徑林很密,兼無法通往象山。

象山高 449M,山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224),而山頂風光亦極為開揚,能遠觀機場島以至對岸的大西北,當然亦能見到正興建的「三跑」。
是天不知為何,登獅山和象山的人不多,沿途只見兩群人,這比我想像中明顯寧靜得多。
在象山山頂賞景近十四分鐘,直到近二時正,方捨得開始下山,是天發現原來由象山下降至嶼北界碑的路程也不短 (路長約 1.6KM),但路況良好,
縱然有一些碎石,但土質尚算堅固,絕不像蚺蛇尖那種浮沙踤石路,亦因此沿途可快速衝下山 (甚至可安心跑),只需注意方向便可 (正確的下山的方向只有一個)。
走至半途,至一個高 382M 的副峰附近,發現近期曾發生山火,林木都被燒光了,而且山火的痕跡一直向下延伸至西麓及東澳古道一帶,實在令人無奈。

下山的路程約分為兩部分,前廿分鐘皆是在山脊間緩緩下降,最後十分鐘開始見到大澳市,斜度亦有所增加,但轉眼便能下降至嶼北界碑駁回柏油路,
尾段會見到獵豹石 (又名老虎回頭石),算是獅象連走全段最顯眼及易察覺的一顆怪石。
下抵嶼北界碑時為二時七,亦即用了兩小時完成了獅象連走 (全長約 3.9KM),兩座山固然不夠玩上半天,當然好戲在後頭吧。

沿柏油梯級接回東澳古道,再沿古道走約四分一路段至深石亭,沿途人流必然就是極多,與剛才的獅象體驗可真大相逕庭。
接下來的四十分鐘,皆是不停地在人潮中穿插而過,雖說這為入門級山徑,但其實近新洲也有一處開揚位置可賞到新界西全景及港珠澳大橋,
更罕有地見到大橋完全沒有金巴行駛,只剩下極少數貨車通行。

約三時三抵達深屈,是為下午餐時分,且到達美食天堂之深屈,本應點一份蠔餅飯或是餐蛋麵才對的,
然而是天因時間緊迫,需預留最少個半小時給接下來從未走過的黃茅脊,因此只好忍著不吃麵了,只買了一支能量飲品當作補給便算了。
離開深屈,再走約十分鐘來到深石亭,而黃茅脊的入口就正正在深石亭對面,即「大嶼山深石村水圳碑記」的左方,
入口處不太明顯,但細心可見到一些殘舊絲帶,放膽走進去便是了。

黃茅脊是一道由深石亭一直上走至彌勒山轉向站之隱徑,沿途路線尚算清晰,林木頗密,但慶幸甚少帶刺植物,亦以矮身的蕨類植物為主,因此全程大致上是開揚的。
踏上黃茅脊,先在密林裡上走數分鐘,及後景觀開始變得開揚,不時能回望深屈以至港珠澳大橋,
唯斜度甚高,加上因路面有大量蕨類枯葉會比較跣,故需不時抓住兩旁植物借力上攀,甚感吃力。
此脊為先急後緩,由海拔約 75M 的深石亭,一口氣上走至海拔約 460M 的山脊之頂,路程一公里都沒有,卻要花上足一小時去走,實在比我想像中的漫長,
是天神奇地在中段遇上兩名遊人,感覺上他們應該是隨便一試走了進來的,未知會否有中伏感。

花足一小時爆林後,終來到海拔約 460M 的平緩位置,面前頓時迎來另一片景觀,前方的彌勒山轉向站、昂坪、彌勒山、鳳凰山等景點頓入眼簾。
來到這裡,基本上最麻煩及吃力的部分都走過了,亦已有終點在望之感覺,接下來主要是較為平緩的隱徑,
而且兩旁林木亦沒有剛才之密,走上來速度增加了不少,約半小時內便能到達彌勒山轉向站的直升機坪,並駁回柏一小段油梯級前往彌勒山轉向站,
比較有趣的是,當時有三名遊人在彌勒山轉向站直升機坪上賞景,或因見到我忽然出林到其面前,感覺有點驚訝。
要再強調的是,整段黃茅脊僅長約 1.94KM,上攀為 516M,卻用了我一個半小時才走完,相信這山徑是明顯考驗遊人的耐性多於體力。

來到彌勒山轉向站時已為五時正,原定計劃要登上鳳頂賞日落,但留意彌勒山轉向站與昂坪尚且有好一段距離,
若是要登上鳳頂,則要先沿彌勒山郊遊徑順走半段再過心經簡林,需時也起碼半小時。
不過,此時天上開始轉多雲,陽光亦被阻擋了,相信能夠賞到日落的機會微乎其微了,
既然鳳頂日落之期望幻減了,就索性不那麼費力去上走鳳凰山了,改為輕鬆登上彌勒山吧,反正我也已有好一段日子沒登上彌勒山了 (對上一次為前年十二月,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24570804305679),
而且我從未試過取彌勒山北脊登山,是天當作一試新路吧。

上登彌勒山的山徑主要有三條,分別是東南脊、西南脊及北脊,其中東南脊會途徑彌勒山南麓的天文台自動氣象站,亦為是天下山取線,
西南脊則下降至昂坪觀景台,而北脊入口位處彌勒山郊遊徑近彌勒山轉向站之處。
由彌勒山轉向站走至彌勒山郊遊徑可取纜車轉向站支柱底部之捷徑通往,相對走正規路徑快得多,而登上彌勒山之山徑就在附近。
三條上登彌勒山的山徑皆不難走,包括是天的北脊,斜度不高,不需手足並用,要比較的話,就是北脊因林木較密,稍難一點。
一直上登,景觀開揚,能望見山頂之警察通訊站及天文台自動氣象站,尾段會經過一個大草原,意景很美。
到頂後,沿警察通訊站及天文台自動氣象站的外圍鐵絲網走至三角網測站之位置,便開始了是天近四十五分鐘的休閒賞景時間,此時亦有三名年輕人正登山。
是天慢走下,亦僅用了約廿五分鐘便上抵山頂 (路程長 0.86KM),到頂時已為五時半。

彌勒山高 751M,山頂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227),同時亦有警察通訊站及天文台自動氣象站各一。
留意香港天文台在彌勒山共設有兩個自動氣象站,一個位處山頂,另一個在彌勒山南麓 (近海拔 593M 位置),但兩個氣象站之功能是不一樣的,
山頂那個主要是供航空天氣用途,用以量度機場四週的風力,而南麓那個則用來發佈民間分區天氣資訊。
而彌勒山的三角網測站是建在大石之上,甚為崎嶇,幸而其中一側下方有另一巨石,可輕易攀上之。
此處景觀十分開揚,可望見整佪大嶼山之群峰、主要景點及鄰近群島,甚至連大嶼東北之群峰也嶄頭露角,景觀之震憾媲美鳳凰山,
當然,這裡亦能直視一整個鳳凰山,望向原定計劃觀賞日落之地方,實在有不一樣的心情。
若說大帽山白波為新界中區地區之象徵標誌,那彌勒山山頂的「三支香」(三個訊號塔) 想必是大嶼山地區之象徵,甚至每次一踏出東涌地鐵站,便能看到這個標誌!

在彌勒山山頂大休兼慢慢吃蛋糕,罕有地毫不趕急地停留在一處,皆因是天原本就計劃了賞日落的時間,現在日落不成了,在彌勒山山頂賞日落餘暉也當是賞了吧!
期間看到昂坪巴士總站之車流極少,明顯是天嶼巴沒在昂坪安排加班車,實在想不透為什麼是天這裡的人流異常地少。
在山頂逗留了足四十五分鐘,至六時四方開始下山,取道最容易的東南脊下降,只用了十七分鐘便下抵昂坪營地,當時這處已空無一人。
若由昂坪營地走至昂坪巴士總站乘車,其實也需近十分鐘,倒不如沿法門古道直衝下去至石門甲吧,也僅需半小時而已。

經過中道亭,再下降至十方道場時,見到禪寺張貼了禪七告示,禁止遊人進入,據知「禪七」是為期七日之靜修期。
一直沿柏油路急降,斜度之高使得很自然便會跑起來,沿途竟見兩名遊人。
下降至石門甲時為七時一,已入薄暮,而我因想趕上七時半那班跨區巴士,放棄了走回東涌市中心,而改為在石門甲道口巴士站乘車回東涌,
想不到此時竟遇上六時八由昂坪開出那班巴士呢,若剛才我選擇乘巴士,也是會乘上這班車。

總括而言,是年的四天復活節假期,就在四個行山日中歡快地度過,其實感覺也很好。
回想 2017 年我用了四日三夜作麥徑全走跑營,2018 年又再去麥徑全走跑營但用了三日兩夜,是年雖沒露營,
但其實各有各樂趣,起碼像是年般分開四日登山,負擔少了,可花更多心神作較深度之探路遊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