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9 午後 麥徑段二 (西灣山及大浪灣)、北潭凹營地、北潭郊遊徑 (前段) 之旅

2023.04.09
午後 麥徑段二 (西灣山及大浪灣)、北潭凹營地、北潭郊遊徑 (前段) 之旅


萬宜水庫東壩小巴總站 (西貢萬宜路) (起) > 萬宜水庫東壩 (壩尾涼亭) (西貢萬宜路) > 龍岐山腰 (111mPD) > 浪茄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314mPD) > 蜈蚣地 > 吹筒坳 > 西灣 > (95mPD) > 鹹田灣 > 大浪村 > 大浪坳 (153mPD) > 赤徑 > 北潭凹營地 > 牛湖墩配水庫 > 北潭凹 (北潭路) (144mPD) > 北潭凹村 > (原路折返) 北潭路 > 北潭郊遊徑 (C5101-C5102 標距柱) > 北潭凹管理站 > 北潭凹管理站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00pm
天氣:多雲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9-21°C (天文台) / 19-2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55km (89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北潭凹村)

--
行程概況:
萬宜水庫東壩小巴總站 >--(時長 35min,路長 1.88km,攀升 53m)--> 浪茄 >--(時長 32min,路長 2.43km,攀升 316m)-->
西灣山山頂 >--(時長 50min,路長 3.44km,攀升 42m)--> 西灣 >--(時長 46min,路長 3.30km,攀升 118m)-->
大浪村 >--(時長 28min,路長 2.49km,攀升 145m)--> 赤徑 (近公廁) >--(時長 41min,路長 2.95km,攀升 174m)-->
北潭凹 >--(時長 23min,路長 1.97km,攀升 47m)--> 北潭凹管理站巴士站

-
是為復活節假期第三天,說好五天假期要走偏香港五個不同地區,直到是天剩下西貢及大嶼山還未遊走,想到是天早上下過雨,雨後可玩路線又不多,不如先一走西貢東一帶的大路。
留意到是天 9A 往萬宜水庫東壩小巴居然沒人排隊,決定乘車去東壩起步,沿一小段麥徑段一及段二走經浪茄、西灣山、西灣、鹹田灣再走至北潭凹,為增加趣味,尾段特別加遊北潭凹營地及北潭凹村及北潭凹管理站一帶。

前往西貢東之交通甚為不便,即使是為假日,巴士服務已算齊全,但相比前往其他地區遠足,去西貢半島之車程依然是明顯較長,本來一心想著復活節長假期港人皆外遊,而復活節本身又不是大陸假期,西貢一帶理應人流不多,怎料千算萬算卻算漏了是為周日,作為普通一個周末,也足夠令我得承受大量遊客之噪音。
來到北潭涌時約為十二時七,一看 9A 小巴居然不用排長龍,實是近年難得一見,既然如此,就不浪費大好機會,乘車去萬宜水庫東壩才起步,省卻沉悶兼費神避車之西貢萬宜路 (麥徑段一)。

一時正抵達萬宜水庫東壩小巴總站,此時見到遊人甚多,想起我很少選擇在東壩起步,平時多數走經東壩都是傍晚時分,是天感受到中午時分之東壩氣氛也是一種獨特的感覺。
沿西貢萬宜路走至東壩,沿途可欣賞近岸多幅六角形流紋質岩柱壁,這些六角形岩柱是酸性火山岩,富含硅質,約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的早白堊紀形成,由於西貢糧船灣位處直徑達 18 公里之超級火山口中,噴出之岩漿急促冷卻後收縮成六角柱狀,因而同時擁有凝灰岩及熔岩特徵。
西貢一帶的六角柱體規模是聞名世外的,估計境內數量達一百萬條,但大部分藏於海底,約五分之一暴露海岸中,最寬的直徑長達 1.5m,主要於果洲群島中出現,而在東壩看到的直徑也不少於 0.5m,而高度則達 40m,以酸性岩柱來說,其規模可謂是國際間數一數二之大。
另外,六角形岩柱形成初期,於火山口一帶冷卻期間, 受到地震或區堿性下沉影響,而扭曲成 S 形岩柱,在糧船灣園景 (尤以東壩為甚) 可輕易找到這些 S 形岩柱之痕跡。
同時亦會見到深色岩脈的出現, 是因為淺色的六角岩柱形成在先,後受壓而沿直線裂開, 地下的岩漿繼而沿裂縫入侵,冷卻後形成深灰色的侵入岩牆,部分呈黑色的岩脈更是基性的玄武岩。
土木工程拓展署曾花上多年時間進行地質研究,並於 2012 年認定糧船灣伸延至果洲群島一座超級火山之角色,並先後於期刊及自創電子書發表研究結果,亦間接成為香港地質公園於 2015 年加入 UNESCO 的重要支持理據,功不可沒。

走至東壩尾,見到廁所大排長龍,而我則往浪茄方向走,沿途不時見到遊人,難得天色不錯又沒有下雨,加上已超過四個月未有到訪此處,想放鬆一下感受氣氛,因此放慢了步速。
下降至浪茄,又逗留一會賞景,遊人數目甚多,當然不乏滑翔傘,甚至連大飛搶灘也有,連黃牛群也走了出來吃草,就只差野豬還未見到而已,實在是熱鬧萬分。
約一時十開始上登西灣山,沿途以泥級及石塊路為主,盛夏時行走此段可謂吃力萬分,但於是天行走則見輕鬆無比,僅花約半小時便上抵西灣山山頂,連經過涼亭也沒逗留。
來到西灣山山頂,三角網測站依舊,但旁邊用以標示山名的木牌則換了新的,感覺很意外,畢竟我由 2017 年初登西灣山以來,木牌也未曾更換,看了近六年早也習以為常,想不到沒來四個月便有此轉變,或許是真的,提醒著我舊時趣事已告一段落了。

在山頂拍攝過後,便趕緊下山,沿途以泥級及水泥級為主,不過近蜈蚣地一段則見平緩,沿途同樣見到不少遊人,有的更明顯是露營的重裝人士,下抵吹筒坳再接回水泥村徑,下抵西灣村時已是三時二許。
走著走著,想起未曾看過西灣海星彌撒中心,不如走進去看看,原來彌撒中心已於兩年前翻新過,不過是天未有開放,未能內進參觀。
再折返村口,經過海浪茶座,老闆居然認得我,可以理解的,因為自 2017 年我多次光顧其店,而該店之食物也甚為高水準,可惜事隔六年了,我卻沒爭氣,現在只好先帶著愧意輕輕走過,期望來日會有捲土重來、共享歡樂的一天。
走至西灣沙灘,遊人固然多,近壁之河流水位不高,可輕易跨過,再上接水泥徑過鹹田灣,同樣遇見不少大陸遊客,相信此情景在以往的日子也避不了,是喜是悲實在講不來,喜的就是這麼多年,仍然僅有西貢東一帶受到擁戴,且暫時未見有擴散跡象,悲的就是想享受清靜的西貢東相信再也不可能。

來到鹹田灣時已將近三時九,沙灘遊人同樣不少,但未至誇張程度,甚至相比往年復活節更少人露營,但據經驗,鹹田灣一帶通常會在五一檔期爆滿,對是年情況也不太樂觀。
是天不沿麥徑繞過沙灘,而直接過獨木橋,再沿水泥村徑走至大浪村,難得見到興記士多有營業,可是卻換來失望之感,畢竟西貢東一帶向來堅離地,無論是人流抑或食肆價錢等都相比外邊高出不少,昔日興記算是西貢東的「世外桃源」,提供相對實惠的食品,可惜是天一看,居然加價廿元有多,價值與其他士多看齊了,算吧,反正吃東西又不是必需的。
走經大閘深鎖超過三年的「大浪漁農文化村莊」時,留意到其實是有人住在內的,可是到底是誰、老闆何去何從,則不知道了。

沿水泥徑上走至大浪坳,為是天其中一個可練氣的機會,之後再下降赤徑,露營人士同樣不算多,相比 2017、2018 年的時候更是可以「人少」來形容,未知是否近日開關效應下,更多的人爭相選擇旅遊而放棄露營。
經過良友士多,再一次見到一群人在唱卡拉 OK,之後快步上走向北潭凹,至尾段接入北潭凹營地,真奇怪,居然空無一人,還以為交通這麼方便,應該怎也有人在吧,不過則隱約見到彌猴爬樹,相信也是趕客之其一原因。
接著取六年未走過的牛湖墩配水庫泥徑直出北潭路,此路僅在當年山藝實習課走過一次,事隔六年,一切都變了,由當日的僅 30 餘個行程至今天的將近 730 個行程,由昔日的最愛西貢東變成現時最愛大嶼山,種種改變實在太多。
微觀來看,自我唯一親人離世後,大嶼山是唯一能令我在傷痛中感到安慰的地方,亦順理成章成為我目前人生唯一的終極盼望;宏觀來看,西貢東近數年的吸引程度漸漸下降,特別是人流方面,前往西貢東體驗到的不再是上山下海,而是人山人海,C/P 大降,所謂後花園意義也全失,大嶼山相對之下還處於「靜土」狀態。
生活於香港本來就是這樣無奈,人實在太多,兼受媒體風向帶動,哪裡不幸成為當期焦點,哪裡就注定被「玩爛」,大東山、玉桂山、爛排、古洞水塘……哪一處是有例外的?

來到北潭凹時方為五時三,時間許可,便進北潭凹村參觀一下,此村落感覺奇特,不單有數棟現代化的 NTEH,在旁也有不少廢屋,另外也有大量棄置的舊物,包括行山路牌,新舊交雜,感覺非凡。
不過村內有村狗,兩次進村參觀,仍未走至農地時便已被村狗發現,只好折返,雖然目測非惡狗,不過容易驚動主人,不便內進參觀。
接著踏上北潭郊遊徑,走一段下降北潭凹管理站,此管理站大致上已遭棄用,目前相信只用來放置物資,如多出的垃圾筒、圍欄及燒烤用品等,畢竟數公里外的北潭涌便設有全港最大的兩個郊野公園管理站之一,此站相信也是時候功成身退吧。
再次接回北潭路時已將近五時八,決定就此提早完程,皆因回程交通時間長,寧可早點完成是日任務,明天早一點出發去終極一戰吧!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