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5 午後 石水澗、東江縱隊電台、環湖徑、三門墩 之旅

2023.04.15
午後 石水澗、東江縱隊電台、環湖徑、三門墩 之旅


烏蛟騰小巴總站 (祠心路) (起) > 烏蛟騰新屋下 > 九担租 > 石水澗 (經小蓄水池、烏龜潭、石墜下瀑) > 石水澗村 (東江縱隊電台遺址) (210mPD) > 244、250 山頭 (芙蓉嶺) > 三台頂 (309mPD) >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橫嶺坳 > 大峒 > 觀音峒 > 紅石門坳 > 石芽頭 (261mPD) > 鹿湖峒 (285mPD) > 鹿湖峒南麓 (小滘坳) > 鵝髻頂 > 虎頭沙 (133mPD) > 三門山 > 砵樹環山 > 長牌墩 (三角網測站) (125mPD) > 伯公咀 > 船灣淡水湖北副壩 > 船灣淡水湖溢水壩 (東頭洲) > 三門仔灣 (近 C2629 標距柱) (白沙頭) > 三門墩 (三角網測站) (104mPD) > (原路折返) 三門仔灣 (近 C2629 標距柱) (白沙頭) > 船灣淡水湖主壩 > 大美督 (汀角路) (終)

出發時間:12:04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吹吹偏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8-31°C (天文台) / 27-3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1.78km (90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烏蛟騰 >--(時長 1hr 44min,路長 3.49km,攀升 155m)--> 石水澗村 (東江縱隊電台遺址) >--(時長 40min,路長 1.63km,攀升 148m)-->
橫嶺坳 >--(時長 1hr 5min,路長 4.04km,攀升 203m)--> 鹿湖峒 >--(時長 1hr 8min,路長 5.01km,攀升 208m)-->
長牌墩 >--(時長 35min,路長 2.77km,攀升 108m)--> 三門仔灣 >--(時長 10min,路長 0.26km,攀升 71m)-->
三門墩 >--(時長 17min,路長 0.38km,攀升 1m)--> 三門仔灣 >--(時長 36min,路長 3.71km,攀升 6m)--> 大美督

-
隨著氣溫逐漸增加,能夠玩穿林甚至解鎖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不過凡事有例外,近日得知位處船灣郊野公園橫嶺以北澗谷的石水澗村村路遭重新打通及加入標示,乃難得機會,決定趁雨季來臨之前趕及遊走一下。
沿石水澗慢慢上走至石水澗村,澗道本身不難應付,至上游果然見到石水澗村的東江縱隊電台遺址標示,參觀過後經芙蓉嶺過橫嶺坳,沿環湖徑並走至白沙頭,臨尾再加遊三門墩攻頂作結。

石水澗石澗土名麻竹坑,源於雞仔峒 (又稱上塘峒),一直下接涌尾石澗。現今澗名源自麻竹坑源頭深谷處之石水澗廢村,被雞仔峒、赤馬頭、芙蓉嶺等山脈包圍。
石水澗村原僅有一戶林姓農家,以打漁及務農為生,二戰期間香港淪陷,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於此地重建電台,屬當時其中一個通訊站,當時林姓農家負責攀山涉水至谷埔或開船到大埔墟採購日常物資支援,使電台運作暢順。所憾翌年日軍突擊掃蕩沙頭角據點,其後抵達石水澗村放火燒毀村內五間泥磚房屋,自此整村沒落 (參考自 http://www.doboho.com/jcwy_zpjs_detail.asp?id=32)。
是為石水澗村及東江縱隊電台荒廢八十周年,或因如此,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特意前往石水澗重新打通進村之路,並設立多個標示以作紀念。
而石澗本身則迂迴於銀絲竹林之中,由沉積岩為主組成的石澗果然相繼平緩,行走難度不高,唯一至「烏龜潭」及「石墜下瀑」一帶落差明顯,甚為壯觀,及後平緩延伸至石水澗村,早年一段日子曾有非法入境者藏身於此。

乘車至烏蛟騰,因平時僅有 20R 小巴能直抵目的地,而小巴官方班次為一小時一班,是否加班則視乎客量及站長心情,為免要呆等或滿座無法登車,只好爭取時間,買個飯盒去站頭,邊進餐邊等車。
是天極幸運,僅等了約五分鐘便有小巴來,連飯也未吃完,匆匆收起乘車至烏蛟騰才再繼續吃飯,吃畢已是十二時左右,隨即起步往石水澗。
沿水泥村徑走至九担租,進入石水澗之路正正就在九担租村尾,於路口右轉橫過澗橋,繞經新闢私人農莊,至分岔路口若左轉則直登芙蓉嶺,直走則通往石水澗,此時見到有遊人從芙蓉嶺下來。
進入石水澗,初時穿稄於銀絲竹林及田基之間,不久接入小徑於澗右邊平行上升,斜度不高,加上雨季未到,水量不多,明顯比外邊主流石澗易走得多。
大部分位置皆有泥徑在澗旁供遊人繞過,沿途亦見大量絲帶,上走不久後見到一個小蓄水池,之後再急升一段,開始碰到不少蜘蛛網,是夏季難免的,不過因五天前才有人走過此路,情況已算很好了。

部分位置林木較密,之後有一段需直接在澗上行走,不久後來到瀑高十餘米的石墮下瀑與瀑底的烏龜潭,此乃石水澗一聞名景點,有不少人行走此澗也僅是為了參觀此瀑布。
瀑布當然無法正攀,於右邊覓路上繞至瀑頂,但中途誤跟隨絲帶引至赤馬頭方向,幸而發現得早及時折返,穿林接回石澗,再沿澗前走,此時開始幾乎平緩而上。
石澗上游流水量小,表面漂浮不少枯葉及零碎泡沫,水質欠理想,之後續於林中沿石澗前進,沿途完全不見有遊人,但有小量垃圾及動物糞便,部分位置路肧不清晰,又欠缺絲帶,需花時間找路。
至海拔二百米左右,已幾乎來到石水澗村範圍,不過還需覓路深入村中遺址,上月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曾到訪,並於芙蓉嶺至石水澗村沿途留下色彩獨特的絲帶,因此成為了依據,很快便能抵達石水澗村,此時已將近一時十。

正如前述一樣,石水澗村曾為一個小規模村落,有五座泥磚房屋,於 1942 年曾成為東江縱隊電台據點,但僅運作短短一年左右便遭日軍燒毀,是天則僅見到林木中的石砌垣牆。
村內遭林木包圍,陽光難以透進去,感覺有點陰森,亦據知難以續沿澗溯至三台頂,逗留一會後離去,折返石澗並覓路棋過,跟隨絲帶來到上登芙蓉嶺的小徑,此時開始出林,換來開揚景象,很快便接回由九担租至橫嶺坳至寬闊山徑。
沿山徑上走至三台頂,沿途居然見到數名跑山友,不久後上抵橫嶺坳,接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環湖徑),此時已將此二時八,還有近四小時天才入黑,時間上很適合環湖至大美督,因此決定是天餘下時間就去環湖。

短短兩個月內便第二次踏足環湖徑,對上一次是二月中旬的環湖出咀摸鬼手行程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509836664616649),不過其實是天這此天氣也算適合環湖,畢竟沒可能有對流雨產生,不用擔心難以撤退的問題。
沿環湖徑行走,先經大峒、觀音峒、石芽頭來到鹿湖峒,沿途偶爾見到遊人,有的更是一大群的,但未至於熱鬧,同時沿途亦不時可俯瞰一整個船灣淡水湖,不過向南方向之山坡大多為懸崖,向北則是緩坡,仍不同類型沉積岩風化差異所形成之單斜山現象。

三時九左右來到鹿湖峒,乃環湖徑至最東端,是天不是出咀行程,固然不用續走至跌死狗,而朝南坡直降,五分鐘內便能抵達小滘坳,再經鵝髻頂、虎頭沙、三門山及砵樹環山走至長牌墩,沿途不時有開揚景觀,實屬引人入勝,但亦有一些路段浮沙碎石稍多,於鵝髻頂附近也一度不慎滑倒,印象中已是歷來第三次在環湖徑滑倒。
南段相繼北段清靜得多,沿途僅見零星遊人,約四時十抵達長牌墩,在此地標逗留十多分鐘後再向船灣淡水湖北副壩進發,但接回水泥路前還需經歷近三次的上坡路段,實不容小覷。
接回水泥路,走經船灣淡水湖北副壩再過船灣淡水湖溢水壩,沿途異常冷清,僅見一名單車友,可能是我近年走環湖徑見到最清靜的一次,之後來到白沙頭洲,想起「島」上最高點之三門墩是昔日從未踏足過,見時間容許,趁是天臨尾解鎖一下吧。

走至三門仔灣近 C2629 標距柱時,留意車路轉彎位之護土牆,上走一段便見上登三門墩之小徑入口,掛滿絲帶,可安心上走,不過沿途斜度不低,兼有浮沙碎石,還是不可掉以輕心。
花約十分鐘便上抵三門墩山頂,高 104mPD,乃白沙頭洲之最高點,三門墩之名難免令人聯想起三門仔而非白沙頭,沒錯,山下的正正是三門仔灣,乃昔日三門仔所在地,三門仔最初其實指船灣東南面白沙頭洲、東頭洲、無名小島與伯公咀中間的三道小水道,後因船灣淡水湖工程建成堤壩,包括南、北副壩及溢洪壩,原有小村落埋進湖底,居民才遷至現址的三門仔新村。
三門墩山頂設有現用甲型標石及舊標各一,旁邊地面更見到一台太陽能唸佛機,但觀察過應該已壞,畢竟這些吟唸佛機乃淘寶貨為主,不具防水功能,雨季實是不宜露天擺放。
於三門墩山頂可以俯瞰船灣淡水湖主壩、昔日的三門仔及稍遠的長牌墩、赤門海峽,當然少不了是位於三門仔灣之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的場地,以及旁邊的大型水管露天貨倉。

三門墩以西之隱徑極茂密,臨近傍晚絕對不宜行走,逗留數分鐘後沿原路下山去,可能因為路肧雜亂無章,下山時沒有接回原來登山之路,而踏進了另外一些隱徑,林木更密,難度明顯更高,至尾段才成功修正接回絲帶路,亦因此多花了一倍時間才下接回車路。
此時已將近六時三,登一登三門墩便花了近三十五分鐘,只好趕快走回主壩,再快步至大美督,於主壩上見到不少遊人,甚為熱鬧,走至大美督燒烤場一帶,見到士多正準備關門,但燒烤場遊人不少,當然或因天氣炎熱關係而未爆滿。
之後乘 20C 小巴 (非特快班次) 返回港鐵大埔墟站,車程約廿五分鐘,之後就近晚膳,結束是天有趣的解鎖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