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2 苗三古道、迷椏走廊 (黃竹涌路)、紅石門及環湖郊遊徑之旅

2020.02.02
苗三古道、迷椏走廊 (黃竹涌路)、紅石門及環湖郊遊徑之旅


烏蛟騰小巴總站 (祠心路) (起) > 烏蛟騰新屋下 > 九担租 > 上苗田 > 下苗田 > (迷椏走廊/黃竹涌路) > 馬尿河 > 黃竹涌 > 牛角涌 > 紅石門村 > 乾門咀 > (原路折返) 紅石門村 > (探路) > 牛角涌水塘 > 紅石門坳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 石芽頭 > 鹿湖峒 > 小滘坳 > 鵝髻頂 > 虎頭沙 > 三門山 > 砵樹環山 > 長牌墩 (三角網測站) > 伯公咀 > 船灣淡水湖北副壩 > 船灣淡水湖溢水壩 (東頭洲) > 白沙頭 > 船灣淡水湖主壩 > 大美督 (汀角路) (終)

出發時間:12:52pm
天氣:多雲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7-20°C (天文台) / 17-2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3.02KM (100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860701
-

是天去了遊新界東北鮮為人知的一面:馬尿河、黃竹涌、牛角涌及紅石門,亦是我第一次前往,
遺憾出發前忽略了紅石門的基圍堤原來早已破爛,近盪排頭的一邊斷了一大部分,一遇上潮漲便無法通行,而從基圍後繞過的小路又已消失多年了,
因此無法完成是天原訂經長窩、烏洲塘至鳳凰笏的一段,實是難過,只能上走紅石門坳離開。
後由於不甘心行程淪落於返回烏蛟騰作結,決定續走環湖徑至大美督,走至入黑後才完程,不知不覺又走了 23KM,或成為是年最不愉快的一個行山日。

因再次遲了起床,弄至十二時十方抵達烏蛟騰,是天乘車往烏蛟騰的人比想像中要多,而且乘車經過涌背時更見人流如鯽,實是嚇人。
先朝九担租方向走,再踏上苗三古道,沿路見到漁記設立了新的郊遊徑標距柱 (含 C27 開頭的編號),看來新增的印洲塘郊遊徑真的準備就緒了。
沿路走約三十五分鐘,過了下苗後便來到迷椏走廊 (黃竹涌路) 的入口,此時已為一時五。

踏上迷椏走廊,沿路滿佈絲帶,相信這路線蠻受行山隊所歡迎。
沿路路徑尚算清晰,沒想像中之「迷」,只是中途有數個位置需要轉向,總之走迷椏走廊,記著逢見澗即需轉向就對了。
但由於路面被草莽所覆蓋,需格外留神免被枝節絆倒,故此路實屬不宜快走,而沿途難得地也見到遊人。
走了約半小時後,開始頻密地見到澗位,其中最明顯的一道澗是黃竹涌石澗,此時不需沿澗下攀,而是往右轉沿小路上走,即可續沿山徑走著,
此後開始下降至黃竹涌近大水湖岸邊,斜度挺高,需慢慢下降,同時風景漸轉開揚,能遠眺大水湖、鹹魚埕、往灣洲、娥眉洲及吉澳眺等景色。

到達黃竹涌海平面時已近二時五,此時有一小段泥徑變得濕滑,
幸而現時為旱季尚算可輕易通行,若在夏天情況可真不敢想像,故此迷椏走廊不建議在夏季時選走。
續走一小段泥徑後下降至岸邊,此時又見另一組行山人士,而過後又有小徑向上登,開始沿橫山徑走至牛角涌,路面亦明顯變得狹窄,不宜急走。
一直走至牛角涌便再次下降至岸邊,此時已為二時十,走到這裡,離紅石門明顯近一大步了,不過在續走至紅石門時需先橫過一石灘,
石灘上有石橋,幸而當時水位沒高至覆蓋石橋,故不用涉水而過。

過到石灘對岸,便能沿小徑續走往紅石門方向,走近十分鐘後便可見到明顯的分岔路口,此為與紅石門坳下降而來山徑之匯合處。
此時左轉下降至紅石門村,約五分鐘後抵達一大草地,再下降便是內湖邊,此湖曾用作養魚場,當然現時已荒廢。
再走著便見一些破爛村屋,這就是紅石門村的遺址。紅石門村曾為一小規模村落,只有三數戶人家居住,於八十年代始荒廢至今。
其中一間廢屋牆上寫有四句提醒字句,提醒遊人保持清潔,但屋頂鐵皮則已倒塌。
再沿柏油小徑走前走約一分鐘,便見到一大片赤紅岩石,此乃火紅海岸,亦為乾門咀所在地,到達時已為三時三。
由於此地印洲塘海岸公園之一部分,因此路旁設有海岸公園的告示板。
此處之砂岩及粉砂岩多是表面平滑、質感粗糙,且一律呈深淺紅色,皆因當年形成時遇上乾燥及炎熱氣候,導致空氣中的氧與沉積物中的鐵礦物氧化激烈。

海岸旁邊正是基圍堤,亦為目前唯一可通往對岸 (盪排頭) 的唯一通道,皆因村內其他繞路皆被塌樹埋沒已久。
是日本想橫過此路續走向烏洲塘方向,十分遺憾地,是前我沒有留意到基圍堤近盪排頭一處是破爛了,潮退時尚算勉強可通行,但潮漲時則完全淹沒於水裡,
見到此情況,當然沒有涉水而過,只好死氣沉沉地回頭,此時又見一團三個年輕人前來參觀。

原路折返紅石門村,但還是不甘心過不到對岸,因此不斷在村內尋路嘗試繞過基圍堤但未果,就此浪費了近半句鐘。
返回大路時已幾近四時正,只好認命沿大路上走至紅石門坳離開,沿途經過牛角涌水塘,此水塘建於一九七二年,設海底輸水管為鴨洲、吉澳居民供水之用,
堤壩上設有黃色欄杆,狀況良好,橫過堤壩後再次踏進小徑,開始上斜直至抵達紅石門坳,全程路徑清晰,比迷椏走廊明顯好走得多,
最重要是,經此路由紅石門返回紅石門坳 (環湖徑) 只消半句鐘,但由下苗田經迷椏走廊走至紅石門則需近一小時五十分鐘,且全程皆需穿林,絕不好受,
可見前往紅石門,首選路線還是經紅石門坳更適合,經迷椏走廊難免會有一種中伏的感覺
(事實上,迷椏走廊上落差不少,達 200M,與上走紅石門坳其實相差無幾,別被其相對平坦所騙到)。

返回環湖徑時為四時半,本來可以逆走至烏蛟騰作結,但因不甘心就此浪費了一天,因此決心順走環湖徑至大美督。
其實環湖徑此前已走過多次,對路況也蠻熟悉,因此沒需擔心時間問題。
而且從紅石門坳開始,至郊遊徑終點,只需上攀 450M,實質並不太費體力而已,因此即使全天未吃過午餐,也沒停留進食而選擇先行。

從紅石門坳至石芽頭一段先落後上,亦為相對吃力的一段,過石芽頭後至鹿湖峒則大多平緩,沿途有多個開揚位置可一賞整個船灣淡水湖。
抵達鹿湖峒時為四時十,隨即沿南坡石板級下降,過鳳凰笏小徑路口後,再走至鵝髻頂,
曾幾何時鵝髻頂落山一段斜度甚高,但現時已改道不途經此,環湖徑整體難度亦大大減低。

過鵝髻頂後,要走好一大段路方到達下一個主要山頭 — 虎頭沙,而由虎頭沙往三門山路程又相對短一些,
途中只見一個外籍人士從反方向跑山,此外就再沒見遊人,這比想像中要清靜。
或因對環湖徑這類碎石路掌握程度早已大大提升,是次走著完全沒覺行走有困難之處,反而被另一件事情所困擾,
就是發現環湖徑沿途越來越多小昆蟲纏擾,稍一不慎便會吸入喉咽,實是令人困擾。

從三門山至長牌墩之間有一山頭,其名為砵樹環山,為近期方被加到 OSM 地圖上的。
直到長牌墩時已為五時十,從鹿湖峒至長牌墩只用了五十九分鐘多,以步行來說算是很快了。
別以為長牌墩便是終點,絕對不是,由長牌墩走至船灣淡水湖副壩,其實還有近 1.5KM 的泥徑,
而且途中需上走超過兩個斜度不低的小山,對體力需求一點也不低。
幸而是為二月,日落時間已延至六時二,約六時五方入暮,因此走至副壩時還未天黑,頓時疏一口氣。

經過副壩,便到溢水壩,再走便是白沙頭洲上的行車路,此時方再次見到遊人正從碼頭離開。
直到走至船灣淡水湖主壩時已為六時九,再沿兩公里長的平路走向大美督,是晚盡管多雲,但能見度尚算高,遠至馬鞍山後的慈雲山電視發射站也能望見。
最後於七時三到達大美督燒烤場,這裡極為熱鬧,而我則乘車離開為此程作結。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