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預祝屯馬綫一期開通之 雨後 石門至啟德 (經麥徑段四、五及獅子山頂) 之旅

2020.02.13
預祝屯馬綫一期開通之 雨後 石門至啟德 (經麥徑段四、五及獅子山頂) 之旅


港鐵石門站 (起) > 安明街 (行車橋) > 小瀝源路 > 黃泥頭巴士總站 > 大輋村 > 花鼠坳 > 石芽背 > 麥徑段四 (近 M091 標距柱)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山腰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雞胸山 > 獅雉坳 > 加特坳 > 獅子山 (獅尾) > 獅子山 (獅頭) > 九龍坳 > 獅子山上村 (乾隆古道) > 獅子山公園正門/馬仔坑抽水站 > 天馬苑 > 龍翔道 > 摩士公園 (鳳舞街) > 東頭 (二) 邨 > 天主教伍華中學 (彩虹道) > 啟德地盤 (啟新道/沐元街) > 港鐵啟德站 > 天寰巴士站 (沐安街) (終)

出發時間:3:24pm
天氣:多雲 高地有霧 吹東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7-20°C (天文台)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86KM (89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26634

-
二月十四日 (即撰文翌日) 將會是期待已久的屯馬綫一期開通之日,先作簡單介紹,
屯馬綫為沙田至中環綫 (沙中綫) 整個項目之一部分,其初期理念可追溯至六十年代,經多年規劃後,
下定將 2003 年底通車之西鐵 (現稱西鐵綫)、2004 年底通車之馬鐵 (現稱馬鞍山綫) 加上新增之沙田至中環綫顯徑站至紅磡站段連接而成,並曾稱作「東西走廊」,
與紅磡至金鐘段 (亦即「南北走廊」) 一同於 2010 年正式刊憲,及後於 2012 年動工,原訂分別於 2019 及 2021 年通車,
所憾因發生紅磡站 (擴建部分) 醜聞事件,被迫延遲通車計劃,及後政府及港鐵公司更訂出屯馬綫分拆為二期通車,一期先南延原本之馬鞍山綫至啟德站,
當中涉及兩個新增車站 (顯徑、啟德) 及一個擴建車站 (鑽石山轉車站),於二月十四日開通,
此後馬鞍山綫正式告別其十九年來之區內綫身份,正式貫通新界及九龍,除了讓原馬鐵沿綫乘客轉乘觀塘綫東行時可節省最少十分鐘外,亦能為新站一帶之社區帶來鐵路服務,為一重大里程。

由於本人對交通運輸事宜稍感興趣,此前適逢新鐵路項目皆會於首天試搭,而是次通車項目更是首度讓本人直接受益其中,此時數天亦一直為撰文翌日之通車日作倒數,
既然轉眼就到了這個大日子前夕,加上是天意想不到居然在午後停雨,巧遇雨後春筍之下,
決定來一個預祝屯馬綫一期之「儀式」:率先走一轉石門至啟德並尋訪該兩個屯馬綫一期車站!

是天由上開始便下著雨,但到了近二時便見雨勢漸減, 打開雷達圖,見到已再沒有雨區正要到來,於是便決定出發登山去。
時間所限,未能由烏溪沙起行,只好退而求其次從石門起步。
三時四左右到達馬鞍山綫之石門站,拍照作紀錄後便正式起行,初時還在下著毛雨,但走了一會雨便全停了。
先沿安明街 (橫過城門河支流的行車橋),穿過石門以西之單車徑,再沿徑駁至小瀝源路,上走至黃泥頭巴士總站,
黃泥頭、廣源邨及廣林苑等一帶算為沙田區內數一數二偏僻之社區,遠離港鐵站,交通不太便利,
而從最接近的石門站步行上去,路程長達 1.6KM,是天也走了近十七分鐘方抵達黃泥頭巴士總站。

過黃泥頭後先上走穿過大輋村,接上登黃牛山之行山徑,此時前一天新購之手臂式心跳帶正式大批用場了,
先要說的是,因不明原因,我總是對佳明手錶的光學心率感測器不敏感,試過多款佳明手錶也無得準確測量心率 (而且偏差極大),
因此我向來操山都是得帶上心胸帶作準確測量,但舒適程度明顯欠奉。
近日因操練放緩,不想再常用心胸帶,想找一些較輕鬆又不失準確性的方案,於是經資料搜集後,決定購買一個手臂式光學心跳帶,
是天一試,果真爽啊!雖同為光學式,但手臂帶果然比起手錶的心率感測器要準確多倍呢,亦因而不用再被錯誤的心率數據所困擾了。

是天以較快速的步伐登山,由黃泥頭巴士總站,經大輋村至石芽背,初急後緩,沿途人不多但也有「小貓三兩隻」,想不到雨後極速也有人會去登山,
而是天只用了三十二分鐘便完成了 2KM 長、310M 上攀的路程,成功駁回麥徑段四,算是快了,此時為四時二。
及後沿麥徑走往基維爾營地方向,沿途真的一個人也沒有呢,有難得的麥徑清靜感。
此時環顧四周,見到黃牛山、 大老山一帶都有小量稀雲飄過,而遠處大帽山更是難得見頂,路況亦算良好,泥漿不多。一直走至基維爾營地時已為四時七。

踏上麥五,依舊沒遊人,一直走至近大老山頂,回頭望向沙田新市鎮方向,
嘩不得了,竟見到一大片海,而大帽山、女婆山及馬鞍山則從雲海中嶄頭露角,風光實是動人。
接著回到沙田坳道,此時為五時正,則換來一大片 A4 密霧景觀,一直下降至海拔三百餘米方能見到九龍市區一帶及獅子山山頭,不過亦再次見到遊人。
到達沙田坳時已為五時四,沒停留下隨即踏進獅子山郊野公園,往獅子山山頂進發。

沿麥五泥徑一直上走,沿途見到零星遊人,途中更短暫見到獅子山後的夕陽!
一直走至頂獅子尾頂的路口時已近五時十,此時距離天黑尚餘約四十分鐘,但因對路況熟悉,亦不擔心不夠時間。
沿泥徑登獅子山山頂,沿途斜度甚高,但路況良好,全都蓋成泥級,所憾到頂前開始又再霧起,頓時景觀再次變成 A4 了。

是天在獅子山山頂一帶全沒見到遊人,是極為難得的一次,皆因此山頭人流一向多,於周日更是擁擠得水泄不通,因此假日是絕不宜登獅子山山頂。
過獅尾頂後,朝獅頭方向進發,中段要下降一個 deep V,將近到獅頭時居然向九龍方向的霧稍散,
剎那間見到一大片雲海,實為驚喜,亦能俯視到翌日便啟用的顯徑站。
可惜此時已為六時一,實無暇久留賞景,只好草草拍個照後便下山去,
一直沿稍崎嶇的山徑下降至九龍坳回歸亭時已為六時三,亦即是天用了近廿六鐘完成了上落獅子山段。

是天行程目的為貫通石門與啟德,因此選擇從九龍坳下山至橫頭磡為最直接途徑,取道乾隆古道為最大路之路線,
雖說其為「古道」,但其實已被鋪設得十分妥當,後段更全是柏油徑,毫無難度可言。
與其平排的亦有一「獅紅古道」可下降至獅子山公園,較鮮為人知,是天沒有選走。
沿乾隆古道下山時超前了兩群閒遊人士,中途會見一綠色涼亭,背後的樹林則有獮猴隱居其中,
沿古道一直走了近十五分鐘,便下抵獅子山公園正門,亦為馬仔坑抽水站所在地,此時天開始入暮,而獅子山公園亦見不少遊人進出散步,
記得三年多前曾來過這裡燒烤,裡面空間蠻大的,亦曾成為《那一天我們會飛》電影施放遙控飛機一幕的取景之地。
其位處雖稍偏僻,但對駕車人士來說卻全不是問題,因此亦見馬路上有大量停泊車輛。

沿獅子山道下降,中段可取一梯級捷徑下抵竹園路,穿過天馬苑,抵達龍翔道時天已全黑,
而我則繼續鳳舞街轉入東頭 (二) 邨至東隆道,經樂善道過河後抵彩虹道,走至近越秀廣場對開有一行人隧道可橫過太子道東,直抵啟德地盤對開,
此時已陸續見大量港鐵指示牌,已為翌日通車作好準備。
沿地盤外圍走一會,便能抵達將於翌日開通之港鐵啟德站,是天參觀了 A 及 B 兩出口,皆發現仍被圍板圍著,且有大量職員、保安駐守,保安比想像更嚴密。
參觀過後,便沿沐安街走至天寰巴士站,乘當班巴士離開,結束是天午後短遊。
然而明天過後,若再來這裡,便可以很方便地乘一程鐵路回去了,即管就先期待著吧。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