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酷熱下 午後 蠔涌古道駁衛四至東洋.沙田坳接麥五六過城門 之旅

2020.07.30
酷熱下 午後 蠔涌古道駁衛四至東洋.沙田坳接麥五六過城門 之旅



南邊圍巴士站 (西貢公路 南邊圍迴旋處) (起) > 蠔涌新村 (南邊圍路) > 西貢古道 (蠔涌谷段) (經水口、元嶺)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牛寮 > 東洋山腰 (大老坳)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山氣象站入口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雞胸山 > 獅雉坳 > 加特坳 > 九龍坳 > 鐵路坳 > 筆架山觀景台 > 筆架山 (三角網測站/雷達站/發射站) > 龍欣道 > 楊梅坳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 大埔公路 > 九龍水塘 (金山路) > 走私坳 (金山路) > 城門碉堡遺址 (孖指徑 麥徑段) > 城門燒烤區 > 城門亭 > 葵涌北食水配水庫 > 城門下村 > 下老圍海水抽水站 > 荃灣和宜合道 (終)

出發時間:2:06pm
天氣:初時大致天晴及酷熱 稍後漸轉多雲及有一兩陣毛雨 吹偏東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5-32°C (天文台)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0.07KM (108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近上一村)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580031

-
隨著副熱帶高壓脊東退,及南海中北部的季風低壓區逐漸發展及移近本港,史上最長的酷熱天氣警告也終在是天傍晚得以除下,持續時間達 468 小時 (19.5 天)。
本預期是天天氣會如前一天般有驟雨及雷暴,怎料是天早上卻發現天色異常地好,到將近中午,更見天文台更改天氣預報為大致天晴,令我忍不著要出發,好好珍惜在接下來一連六日暴雨前的最後一個好天日子去登山。

因午後才起步,加上天氣酷熱,因此最好是找一些既不太偏僻又較輕鬆的行山路線,最終決心再一次重訪位處蠔涌之牛寮村,後沿衛徑段四上走東洋山腰,此段成為了是天最艱辛的一段路。
及後過飛鵝山觀景台及扎山道觀景台並下降至沙田坳,此時才為意原來距離疫區這麼接近,望向慈雲山一帶,發現甚為冷清,感覺蕭然。
過沙田坳後接上麥徑段五,此時漸轉多雲,氣溫亦大為下降,因此能輕鬆走至大埔公路,再接麥徑段六至城門,再下降至和宜合道,成功用了五小時多穿梭西貢區及荃灣區。

一時二左右吃飯,因應政府最新防疫措施,也避不得已需站在街頭吃飯,約一時五吃畢,便去乘港鐵去彩虹站,車程約廿分鐘,再去轉乘 1A 小巴往南邊圍,約二時一抵達南邊圍迴旋處及正式起行。
先沿南邊圍路走至蠔涌河支流,過橋後再沿柏油村徑上走至大藍湖路,沿途經過一些農地,但這裡的農地不少也建有臨時建構物及有人居住其中,其中一個農場更見有人在耕田,不過難得沿途沒狗。
而此時正正陽光普照,感覺極為炎熱。

走至大藍湖路時約為二時半,此時見到一輛客貨車正停泊在路旁,已心感奇怪,及後踏上衛徑段四,經過牛寮村僅餘的一家石屋時,方見真章。
這家石屋在上月初已見被清空,及後曾有人在此進行除草及更換分體式空調組件等工作,當時已心存疑惑。
是次遠離石屋時已聽到有很大的麻將洗牌聲音,走近石屋一看,竟見內有近五人在打麻將,屋前的光管亮起,而分體式空調也在運作中,雖不知他們來歷,但相信在如此舒適的環境下娛樂,必是一賞心樂事吧,
儘管此村落配套不完善,甚至連自來水也欠奉,且位處生態敏感地帶,若向政府申請原址重建相信也難以獲批。
但這裡偏偏自成一角,縱然通宵開派對,相信也不會遭投訴,其實不失為一個聯誼的好地方。
值得一提,從南邊圍迴旋處走至此,共用了半小時,路長約 2.0KM,攀升達 110M。

參觀過石屋後,便開始沿泥徑拾級登山,這段路眾人皆知艱辛,因要一口氣攀升近海拔三百六十米,表現最佳之時,也需耗費近四十分鐘方走完。
不過是天天色異常晴朗,而走上來感格外艱辛,尤其上攀至海拔近二百五十米開始,便需暴曬,沿途僅有數個樹蔭位置稍作休息,
由於時走時停,因此耗時比正常多上不少,花近一小時方上走至大老坳,沿途難得不見遊人,而近頂之山泥傾瀉位置尚未完全處理好。
咬緊牙關慢慢上走,終於也抵達大老坳,由牛寮至此花了一小時兩分鐘,路長約 1.67KM,攀升達 363M。

接回車路便見有車輛停泊在路旁,頓時氣氛轉趨熱鬧,而我則沿飛鵝山道上走至觀景台一帶,再賞賞景,才驚覺此時景觀甚為高清,
除了近處的慈雲山、雞胸山、獅子山及筆架山排成一列,呈立體狀之外,亦能見到更遠處的大帽山、青山及鳳凰山,加以藍天白雲襯托,
難得景觀如此壯觀,實是令人目不暇給。
賞了一會景後,便續沿飛鵝山道走著,過大老山路口後開始下降至扎山道觀景台,沿途遊人也不少,
及後再沿沙田坳道下降至沙田坳,不時望向山下建築群,最接近的住宅地區正正就是疫區之一的慈雲山眾屋苑,路上連遊人也不見,僅見三兩輛汽車在行駛,不禁令人聯想起某些末日電影之情節,
而此時景觀也已沒有剛才在飛鵝山觀景台時的高清了,能見度也有所下降。

抵達沙田坳時為四時半,此時第一眼見到的是簇新的非專營巴士站牌,路線為 NR806,來往黃大仙及沙田觀音花園,短短一條非專路線本來看似方便了不少居民及遊人,但其背後之運作原來並非如想像中之順利。
NR806 路線曾由雅高 (後名浩名) 巴士及 CTBus 公司分別營運,但都因經營困難而再三停,其中 2019 年初此線被停辦後,真空期更持續了年半,
不少居民曾怨道出入困難,因計程車大多不願意駛上去,僅能請求於鄰居。
直至本月初,此線交由租租巴營運,並且主攻周末及公眾假期服務,幾乎每小時一班,但閒日全日僅有三班車,看來此公司是看準郊遊人士客源多於居民本身呢。

疏洗一下後,見到恒益士多有營業,便進去購買一支能量飲品補給,細問老闆得知,原來一直也有維持閒日營業,唯獨下雨天除外。
約四時八再次起行,踏入獅子山郊野公園,沿麥五續走,但此時忽見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而且抬頭望天,見到烏雲正湧現,曾一度擔心會否下起大雨。
不管一切照登山,到達雞胸山腰之開揚位置時,見到香港東部已在下雨,或是因雨區減弱,最終飄到身處位置時只剩下一陣毛毛雨,雨勢微弱得不用撐傘,實是好運。
麥五沿途遊人依然不少,而我則用了約五十八分鐘來到筆架山山頂,路長約 4.17KM,攀升達 317M,但因非連續攀升,感覺相比登東洋山實為輕鬆得多。

筆架山雷達站上有兩個外籍人士停留,而我則直接續走麥五,下降楊梅坳,再沿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走至大埔公路,此乃極輕鬆的一段,又用了三十六分金鐘。
到達大埔公路時已為六時三,距離天黑尚餘一小時左右,而是天的原定目標為走畢麥徑段六,看似尚差一整段未完成,但其實麥六僅長約四公里,
要在一小時內走畢並不難。
剛踏上麥六便聽見狗吠聲,細看下才發現水塘旁有六只狗,有的在玩水,有的則呆在斜坡上,實為寫意。
後沿金山路走向走私坳,沿途見到不少遊人和私家車,當然少不了的是金山郊野公園的主角 — 獼猴,牠們有的在捉蝨吃,有的在吃水果,有的則爬上陡峭斜坡上玩樂,盡顥千奇百怪之模樣。

過了走私坳,續走向麥六泥徑入口,沿途雖聽到狗吠聲,但幸而見不到狗出來。
踏上泥徑,上走一小段至城門碉堡遺址,沿途望向左方,能見到日落下之荃灣新市鎮,再過一小段,亦有一當風位置能見到沙田新市鎮,較意外是竟還遇見遊人。
一直用了廿分鐘走畢泥徑,來到城門燒烤區,此時同樣見有一些遊人,而我在疏洗過後,便開始沿村徑下降至和宜合道,全程用了十五分鐘,路長約 1.34KM。
沿途見到有不少遊人正往上走,不知道是否想到城門水塘,但熱鬧程度似乎是遠超我想像。
最後到達和宜合道時將近七時半,幸運地即有巴士到來,到達城門隧道轉車站時亦能無縫轉車,因此約十八分鐘左右便回去了,結束是天閒適之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26 酷熱下 大嶼雙峰加強版 (婆髻山腰-蓮花山腰-大東山-鳳凰山) 之旅

2020.07.26
酷熱下 大嶼雙峰加強版 (婆髻山腰-蓮花山腰-大東山-鳳凰山) 之旅


港鐵東涌站 (起) > 翔東路 > 低埔 > 斜坡維修通道 > 三角網測站 (低埔脊) (132mPD) > 婆髻山橫山徑 (371mPD) > 婆髻山-牛牯膞-鴨腳瀝-三山台-蓮花山 山腰 > 雙東坳 (鳳徑段二) > 大東爛頭營 > 伯公坳 (東涌道) > 牛塘山腰 > 南天門 > 鳳凰山 (鳳峰) (三角網測站) > 斬柴坳 > 心經簡林 > 昂坪茶園遺址 > 昂坪廣場 > 昂坪市集 > 昂坪巴士總站 (終)

出發時間:1:06pm
天氣:天晴及酷熱 稍後高地有霧 吹西南風二至五級,氣溫介乎 30-36°C (天文台) / 24-4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98KM (1492M)
路線整體描述:小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530370

-
隨著副熱帶高壓脊逐漸減弱,預料下周後期境內會受廣低壓槽影響而有雷雨,亦象徵著是天可能是近期最後一個好天登山日子,因此實有需要走些對體力要求較高路線,無悔地盡玩一番。
大嶼山是我記憶中之最初,處處偏怖印記,因此決定適逢此天一登大嶼雙峰,不過既不是經傳統的鳳徑段二由南山登山,亦不是取黃龍坑郊遊徑,而是一試較少取道的東涌低埔直登婆髻山腰,再沿蓮花山橫腰徑至雙東坳,由於天氣實在太熱,兼全程幾乎無遮擋,破天荒地用了近兩小時四十五分鐘才來到雙東坳,感覺實為艱辛。
幸而之後氣溫有所下降,表現亦逐漸回復正常,甚至過伯公坳後僅用了五十八分鐘便衝上鳳頂,是好一段時間皆未有試過的快速了!

十一時八左右吃畢早餐,隨即出發前往東涌,是次因行程起點在翔東路,轉乘港鐵至東涌站相比乘巴士較方便,但因港鐵減班,終用了足一小時方抵達東涌。
先循例到便利店購買一支能量飲品打底,及上衛生間疏洗一番後,約一時一便正式起行。
沿翔東路走至低埔,沿途經過多座工業用途建築物如東涌灣電話機樓等,亦見到不少單車友,
走過北大嶼山公路的橋底, 再直走會見香港奧運徑入口告示板,不用理會,再沿翔東路多走三兩分鐘,終見到一車路,內有鐵閘,此時轉右進車路,上走數十米後左轉入柏油行人徑, 此時需橫過一露天水渠,此水渠之水源其實來自低埔坑 (亦名婆髻西坑),
低埔為一已名存實亡之地點,低埔村隨著東涌新市鎮開發而消失,後於黃龍坑道另建低埔新村,但其實兩地相差甚遠。

過水渠後,再走一會,見到右方有一柏油斜坡維修梯級一直向上,轉右沿此走便是登婆髻西北坳的所在地 (若直向前走,則是東梅古道所在地)。
此柏油斜坡維修梯級挺長的,一口氣從近海平面上升至海拔一百米,此時已覺天氣炎熱無比,因此每上走一層也需小休一會才繼續,
好不容易用了近十分鐘來到斜坡維修通道之最高處,便接上泥徑續登山,往後都是斜度稍高之泥徑,部分位置或需動手借力,此路對上一次走,是五個月前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14848295277922),而每次走著這條路,便會令我想起五年前的東涌奇遇記,以及去年的 TL100 回憶。

沿泥徑上走一會,先是見到一個三角網測站,該站編號為 1114.56,海拔高度約為 132M。
過後續沿泥徑上走,初段還不很斜,但到中段開始斜度上升,但路況則十分清晰,基本上此路完全非崎嶇路線,亦無需手足並用,就只是一道較斜的徑而已,唯獨是沿途樹蔭極少,僅有三數個樹蔭位可供小休避暑。
天氣雖熱,但沿途也見不少遊人正朝相方向下山,相信此路知名度甚高,相比火炭桂地新村後山差得遠。
一直沿徑上走之時,背後亦全程迎來美景,尤其可正面觀賞到一整個東涌北以至東涌新市鎮、後方的機場島連同三跑填海土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及鄰近的小島。
北大嶼近年變化甚為急促,每年的景觀也有不同之處,是天便見三跑工程及東涌東新市鎮埴海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無可否認昔日情景每往往令人回味。
此時因能見度極其高,更能遠眺隔岸的新市鎮,甚至是大帽山雷達站、梧桐山等主要山峰,偶爾有機場快線駛過能清楚看見車廂移動著,實是振奮人心!

一直上走,登山第一個小山崗後,來一段平緩路段稍為輕鬆一下,但隨即又要再上攀,一直如是,
由港鐵東涌站起計,終花了足一小時廿分鐘 (路長約 1.88KM,攀升達 337M),方上走接回位處約海拔三百五十米之婆髻山山腰橫山徑,此時已為二時五。
此時仍然酷熱,而我只好慢慢地朝蓮花山方向走,沿途又見一些操山友,望向萡刀屻亦見有數名遊人在遊走。
一直走著,難得有好幾處有樹蔭稍作小休,至牛牯膞一帶時,聽到極近距離有直升機飛過,才知道原來臥龍石澗有救援工作。
直至上走至鴨腳瀝山腰時,斜度始放緩,加上位處開始當風,難耐程度大為減低,及後便以正常步速走至雙東坳,奇怪在於全程沒再見到遊人。
由婆髻山腰起計,至雙東坳,共用了一小時廿四分鐘 (路長約 3.78KM,攀升達 357M),到達雙東坳時已為三時十。

後沿鳳徑段二上走至大東爛頭營,沿途人流比我想像中少,望向大東山,不時起霧,不時高清,天氣變幻實為難以捉摸。
鳳徑段二之最高處為大東爛頭營 15 號附近,該爛頭營早於數月前已被加裝圍欄,是天經過再看,見到石屋後加裝了數個水缸,懷疑屋主欲回歸居住。
由雙東坳走至此,又用了廿六分鐘 (路長約 1.55KM,攀升達 175M),此後便開始下山,沿途亦見有不少遊人正在登山,
一直下降至 L014 與 L015 標距柱之間時,竟見到有新設的小型觀景台及兩張長椅,這必定是漁記近來之新搞作,但進度未免太快,明明上次五月中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09837109112372) 時遇未見任何痕跡。

沿鳳徑再下降一段,又見到兩張新設的長椅,真想不透為何到今時今日才突然要加裝這些設施呢。
及後一直下降,四時九終下抵伯公坳涼亭,由鳳徑段二之最高處下降至此,共用了廿八分鐘 (路長約 1.91KM),同時亦意味著,是天由起行至到達伯公坳,竟用了近三小時四十分鐘!
在涼亭小休了近十五分鐘,待體力回復後,便決心要挑戰體能,就是要趁此段不太炎熱兼人流不多之時段,一口氣衝上鳳頂,為是天行程打破龜速之形象!

五時零四分開始踏上鳳徑段三,沿途有另一名遊人同樣在登上鳳頂,但被我超前了。
由於黃昏前的陽光不太熾熱,加上鳳凰山腰極為當風,走上來感涼快,甚至與秋天走的感覺相差不遠,亦因如此,我能夠發力全速上走。
時間過得不知不覺的快,到達鳳頂一刻為六時零二分,亦即由伯公坳登上鳳頂僅用了五十八分鐘 (路長約 2.87KM,攀升達 602M),
這速度根本就是昔日秋日冬季節操山時所做的紀錄啊,印象中已很久未有做過一小時以內的時間了,是天難得重現了,激動感覺也回來了!

此時鳳頂處有約六名遊人在逗留,而是天鳳頂同樣時霧時清,間中山腰處有些稀散狀的雲層飄過來,形成雲海,不過密度不太高,未算很壯觀。
而此時山頂處亦極當風,風力感覺有五級,不過重重要的,是我已經不知多久未有試過在周日,遇上這麼清靜的鳳頂了,令我不禁逗留一會感受一下身處鳳頂之閒適感!

逗留了近廿四分鐘,時間到了六時五,剛好夠鐘要下山至昂坪了,好讓能趕上七時二開出的尾班 23 巴士。
下山沿途亦見一些遊人,我則用了廿二分鐘 (路長約 1.45KM) 下抵心經簡林,再用了十餘分鐘走至昂坪廣場,此時天壇大佛已關門了,但見裡有一保安正拾級上登巡邏,
另外也見地壇處有一些遊人聚集,更有車友刻意駕車上來與愛車合照,幸而此時天仍未黑,因此惡狗沒有出動。

一直走向昂坪市集,見到一些牛在休息,但因趕時間未能與其作樂,而我也順道走進昂坪市集看看,發現有鋪位幾乎也沒有營業,因應纜車停駛,這也是可理解的。
草草看了一下後,便得趕去巴士站乘 23 巴士,臨上車前又見到一大群黃牛,有一只牛更走過來向我伸嘴,實在太有趣了,可能以為我用來裝著卡片的保鮮袋放有食物吧。

巴士準時在七時二開出,沿途經過水口、塘福等地也見有乘客登車,有的更帶同掘來的蜆登車,實在毅力爆滿,明明是天下午是潮漲呢。
七時十一左右到達東涌順東路,是次就沒那麼好運了,剛好看到送車尾,只好再下站下車,走至便利店購買一些小吃後,再去乘車回新界,結束是天無悔之行。
值得一提,是天罕有地喝畢自攜的所有飲料,包括約 3.3L 清水及 1.2L 能量飲品。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25 酷熱下 午後 金山孖指山至城門.草城林徑過荔枝山 之旅

2020.07.25
酷熱下 午後 金山孖指山至城門.草城林徑過荔枝山 之旅


華景山莊第十八座小巴站 (華景山路迴旋處) (起) > 大窩村配水庫 > 葵涌金山郊野徑 > 中電金山無線電站 > 金山 (電視發射站) > 金山 (三角網測站/山火瞭望台) > 走私坳 (金山路) > 孖指徑 衛徑段 > 孖指徑 (三角網測站) > 城門碉堡遺址 (孖指徑 麥徑段) > 城門燒烤區 > 城門水塘主壩 > 城門林道 - 水塘段 (畔塘徑) > 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 (原路折返) 城門林道 - 水塘段 (畔塘徑) > 城門林道 - 針山段 > 草城林徑 (碑頭肚) > (城門林道 - 標本林段) > 草城林徑 > 直升機坪 (鉛礦坳) > 漁護署鉛礦坳管堙站 > 城門郊遊地點十一號場 > 大埔滘林道 - 滘鉛段及環迴路段 (途中欲登 438M 山頭不果) > 荔枝山 (282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荔枝坑寮屋區 > 消遙雋岸/大埔滘松園村 (逸遙路) > 南苑巴士站 (大埔公路 - 大埔滘段) (終)

出發時間:1:20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南至西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30-33°C (天文台) / 27-4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19KM (80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516745

-
是年夏季,覆蓋南之副熱帶高壓脊異常活躍,且至今仍未東退,是天天氣繼續酷熱,
酷熱天氣警告也自本月十一日上午六時四十五分起,連續第十六天生效,居然打破了 2018 年之紀錄,成為史上最長酷警之一次。

天氣炎熱下,只好遊輕鬆路線,想到由華景山莊走至金山的路線,兒時曾多次遊走,但對上一次重訪已為兩年多前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62079140554848),
而這線之起點已位處海拔二百米以上,能省卻一些登山之體力,因此趁是周天色仍然晴朗下,再一次重遊。
登上金山後,又過孖指山,下抵城門水塘後沿畔塘徑逆走並接上城門林道 - 針山段,一訪同為兒時回憶,且已有一年多未有走過之草城林徑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236668816429208),
邊走邊想起那次行程期間突下起暴雨之尷尬場面,幸而是天行程暢順,僅遇一些塌樹,過鉛礦坳後走至大埔滘並一登首次攻頂之荔枝山,再下降大埔公路完程!

十二時三左右吃畢午餐,便乘車去華景山莊,華景山莊位處葵青區大窩山,建成於 1984 年,曾一度成為名盤屋苑之一,但因其交通極度不便,加上近年競爭樓盤太多,華景山莊之樓價升幅逃不過跑下坡之命運。
沙田區內某些位置能直視到華景山莊,但由沙田出發去此處,車程卻絕對不短,最直接方法是去經青沙公路到達荔枝角再轉乘小巴,不過是天用了另一個方法,就是經城門隧道並前往荔景,再轉乘小巴。
出發至荔景約用了三十五分鐘,但等候小巴卻無奈花了超過十分鐘,另加車程十二分鐘,這可切實體會到這屋苑之交通不便。

到達華景山路盡頭之迴旋處時已為一時四,此處位處海拔近二百三十米之處,有居高臨下之感覺。
先沿車路走至大窩村食水配水庫,再接上右方之行山徑續走向金山方向,走了一會後下降一小段,才再次攀升,沿途全是鋪設好的柏油級,
此段路屬葵涌金山郊野徑一部分,於二零零七年夏季竣工,此前並沒有現時般易走。
一直上走著,沿途也見零星遊人,而景觀漸見開揚,不久後更見一個涼亭,在涼亭內除能賞到維港兩岸及新界中部全景外,更感受到吹來陣陣南風之涼意,因此忍不著在此停留了近十五分鐘小休兼賞景。

再次起行,續上走至頂,便見一荒廢了的三角網測站,及一些晨運設施,來到這意味著最吃力的一段暫告一段落,之後的路相對平坦,但全是泥徑。
沿路走著,不一會見到中電金山無線電站,這處晚上會亮起燈光,因此在荃灣區某些地點,晚上望向金山時,若見到有黃色光芒,實是從此處發出。
續前走,沿路也見右方有一些隱徑能下降至石梨貝水塘,直至見到分岔路口,靠右能上走至金山副峰之電視發射站,其實兩年前也曾到訪過,反正花的時間不多,是天亦一登看看。

上走至頂之路不算難走,僅是一小部分稍斜,但設有輔助繩供借力,約三數分鐘便能上抵山頂,發現原來工人早已建造了一道木梯,自金山路上來,相信那才是工人主要走的維修通道。
金山電視發射站是目前六個主要電視發射站之一,主要轉發來自慈雲山之訊號至荃灣區、葵青區、荔枝角及港島西環。
參觀後便沿原路下抵分岔路口,而不取既斜又跣之北脊下降,接回橫山徑後再走至金山主峰,不一會便到達高 369M 之金山主峰,
由起點至此,共用了一小時十分,此段路長約 2.17KM,攀升達 200M。

金山高 369M,山頂處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TV111.23) 及一個山火瞭望台,對上一次上來已是三個月前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48027198626697)。
話說兒時曾多次上登此處,皆常見到有漁記人員當值,
但隨著近年漁記引入自動化數碼山火瞭望台後,已甚少再見到有漁記過來當值,是天更留意到瞭望台已日久失修而變得殘破,懷疑已被棄用。

逗留了近十五分鐘後便下山,沿東北脊下降至走私坳,再踏上孖指徑 (衛徑段),走至半途時接入孖指徑小徑,續走至三角網測站,由金山山頂至此共用了四十分鐘,路長約 1.69KM,攀升達 126M。

孖指徑高 337M,位處金山以北,山頂處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410),對上一次上來同為三個月前。
兒時亦曾上來這裡,記得當時還有一個發射站,但近年已被拆卸,奇怪在於官方地圖竟沒及時移除標記。
在金山山頂能見到其由西北至東南伸展的長長山脊,而是天在山頂以東南之一巨石位置驚見一遊人在靜坐著。
而孖指徑山頂亦景觀開揚,一面能觀賞到整個荃灣新市鎮,另一面則能見城門上下雙塘及沙田新市鎮,我在這裡逗留了近十五分鐘後方沿東北脊下山離開。

約五分鐘後下抵城門碉堡遺址 (孖指徑 麥徑段),並續沿麥徑段六下降至城門燒烤區,由孖指徑山頂下降至燒烤區共用了十四分鐘 (路長約 0.73KM),並在此見到是天全天相信最為熱鬧之景象。
此處之燒烤場因應近期疫情而封閉,而汽水機等則運作如常,於是我亦購買了一瓶能量飲品補給後方續走。
沿城門道走至城門水塘主壩,嚇見主壩附近新增了一個保安更亭,內裡有一操大陸方言口音的男子,另一邊廂則見城門水塘紀念碑被綠布封起了,估計為再一次受到塗雅破壞,此時亦想到這名新來的「保安」或是被委派前來保護此法定古蹟吧。

走過城門水塘主壩,人流理所當然的多,後踏上畔塘徑,亦陸續見到遊人。
花了近四十三分鐘在畔塘徑走著 (路長約 3.26KM,攀升達 136M),便來到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是天刻意上來看看究竟早前擬建之城門清景台究竟建成了沒有,但以是天觀察,進步依舊與上一次 (三月底) 過來看時相差無幾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02025633226854),或是受疫情影響進度吧。

賞了一下景後,便折返路口,並踏上城門林道 - 針山段,共走約十三分鐘 (路長約 0.76KM) 後來到一急斜彎,看到左方有一小徑入口,此乃草城林徑之路口,是天選擇沿草城林徑走至鉛礦坳。
記得兒時我曾走過草城林徑,乃寬闊之林徑,但當時覺得此路很漫長,去年我玩城門秘走時曾再度走經此路,可惜途中卻突然遇上暴雨兼伴隨雷暴,沿途多個溪流頓成急流,想起也覺驚心動魄。
是天天氣穩定,固然不會遇上同類情況,不過沿途 (特別是初段) 就遇上不少塌樹,其中一處更需取下背囊,小心翼翼方能擠身過去,相信是六月初場連日暴雨造成的。
草城林徑現時仍得到漁記維護,但因非主要通道,優先次序較低,而近月的疫情亦會影響漁記清理路面障礙物之進度。
沿途見到不少粉筆字,相信近日有遠足隊走過此線,而是天走著时全程不見遊人。

在林中走了近五十六分鐘 (路長約 3.74KM,攀升達 124M) 後來到鉛礦坳直升機坪,此時已為五時十,但仍見到零星遊人。
距離天黑尚餘約一個半小時,按原訂計劃走至大埔滘,是次捷徑上走城門郊遊地點十一號場,再沿大埔滘林道走至著,沿途見到大帽山白波竟露出來了,有點可惜錯過了登大帽。
走至半途,忽見疑似有絲帶路上走至 438M 山頭,但穿林至半途時絲帶及路肧皆消失,因此只好折返。
一直過了大埔滘林道 - 環迴路段後,以往常在此接入行山徑下降至山塘,而是天則取另一條行山徑上走至荔枝山,全程已被鋪設好,
初段緩緩上走,途徑一些晨運設施,後段開始急升至荔枝山山頂,從離開大埔滘林道起計,共用了十一分鐘到頂 (路長約 0.33KM,攀升達 66M)。

荔枝山高 282M,山頂處設有三角網測站 (編號 526),但因四方皆被樹木包圍,景觀不算開揚。
山頂三面皆有小徑連接,其中是天登山的為南脊,西北脊有一小徑疑似能通往上黃宜坳或山塘路,但不清楚有沒有惡狗,
而是天選走的,是同為柏油路的東脊,沿路走著,初段緩緩下降,不一會見到一個涼亭,過後還有另一個矮型三角網測站 (編號 7009.13),方開始急降。

此時已過日落,而天上則開始出現散射而形成的橙紅色晚霞,俗稱「火燒天」,邊賞著邊沿柏油級下降,一直下降至底,便接入柏油路,先經過一涼亭,繼而是一些寮屋的外圍,此處為荔枝坑村之一部分,幸而沿途皆沒惡狗。
一直過了最後一所寮屋後,便需沿斜度極高之柏油路急降至逸遙路,再走回大埔公路 - 大埔滘段之南苑巴士站,由荔枝山山頂下降至此共用了十八分鐘 (路長約 0.33KM)。
此時隨即有 28K 小巴到達,於是登車,十分鐘後到達港鐵火炭站後再轉車回到,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24 酷熱下 午後 港島徑前半精簡版 兼攻聶高信山 之旅

2020.07.24
酷熱下 午後 港島徑前半精簡版 兼攻聶高信山 之旅


山頂廣場/山頂凌霄閣 (爐峰峽) (起) > 夏力道 (爐峰自然步道途/晨運徑) (經盧吉飛瀑) > 西高郊遊區 (臨時) (西高峽) > 龍虎山觀景台 > 薄扶林一號食水配水庫 > 薄扶林家樂徑 > 薄扶林水塘道閘口 > 薄扶林二號配水庫 > 薄扶林觀景台 > 港島徑 (H016 - H023 標距柱) >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貝璐道/香港仔水塘道) > 松鶴亭 > 香港仔上水塘主壩 > 香港仔水塘燒烤區 3 號場 (「B 1403」 涼亭) >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金夫人馳馬徑) > 中峽道 > 中峽觀景台 > 中峽 (布力徑) > 布力徑配水庫 > 聶高信山 (發射站/三角網測站) > 布力徑 > 大潭水塘道巴士站 (黃泥涌峽) (終)

出發時間:2:24pm
天氣:天晴 酷熱 吹偏南風二級,氣溫介乎 30-33°C (天文台) / 28-4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06KM (49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502050

-
這星期的周五又再一次天晴,而且酷熱程度相比上周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只好又再作簡單閒遊。
是周五去港島,為連續三星期的周五皆到港島登山,而且取線大致上更翻炒上周之行程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67774499985298),
雖同為爐峰峽 (山頂廣場) 出發,但這次沒有登遊扯旗山,而直接沿夏力道走至西高峽並駁上港島徑,及後大致沿港島徑段一至四之方向走,不過中途多處走捷徑,算是港島徑前半之簡化版,
黃昏到達中峽時,見尚有一小時方日落,忽發奇想找一道明顯之路欲登上聶高信山,果然給我發現原來西南脊攻頂是很容易的,於是超額完成是天行程!

十二時九左右吃畢午餐後,便乘車去爐峰峽 (山頂廣場),與上周五不一樣,是次因應港鐵減班而改乘巴士,因極幸運地不用等車,只需約四十分鐘便達中環 (香港站) 公共運輸交匯處,相比乘港鐵還快,
後等了數分鐘登上了 1 號小巴,約廿分鐘車程到爐峰峽,此時將近二時二,山頂廣場處人流同樣不多,而我循例進山頂廣場購買了一支能量飲品打底及疏洗一下後便正式起行。

是次不花多餘時間上走至扯旗山,而是直接沿夏力道走至西高峽,此段路是我第一次行走,發現原來沿途人流也不少,走著走著才發現原來這段路也屬爐峰自然步道的一部分,而且沿途有大量晨運設施,難怪這樣熱鬧。
途中會見到盧吉飛瀑,聞說每逢雨季皆可看到溪水從飛瀑一瀉而下的場景,可惜是年夏天異常乾罕,即使已過大暑,亦未見有明顯低壓槽影響境內,因此是次看到的盧吉飛瀑亦不澎湃。

約走十六分鐘左右便到達西高峽,此段路長約 1.27KM,後續沿夏力道走至龍虎山觀景台,蒹賞了一下景,
理所當然亦見到大帽山甚至是再遠的梧桐山電視塔,另外也能見到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平日乘車到東涌途中,在青馬大橋上也不難直視到港島西部群山,而且感覺距離不遠。
一共又花了十三分鐘 (路長約 0.69KM) 後,便沿港島徑段二泥徑下降至薄扶林一號食水配水庫,再沿薄扶林家樂徑一小段下降薄扶林水塘道, 此時為三時二。
由龍虎山觀景台下走至薄扶林水塘道閘口共用了十九分鐘,路長約 1.19KM,此段沿途難得不見遊人。

後沿車路往東走,此後也陸續見到遊人,至一處柏油級捷徑上走薄扶林二號配水庫,並加遊薄扶林觀景台,醒覺原來去年八月來過一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22883924474363),由薄扶林水塘道閘口至此,共用了廿一分鐘。路長約 1.02KM,攀升達 62M。
後再接回港島徑走至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沿途經過其中一個設有晨運人士放置時鐘的涼亭處,見到有一人在趟著午睡。
此後感覺亦大致清靜,但亦有一些遊人散步,一直走至過引水道後之下坡開揚位置,能直視一整個香港仔 (包括田灣)、鴨脷洲以至南丫島,
此段是我其中一段最喜歡之路段,每次走經皆會特別留意田灣海旁道的上之冰廠及冷房,是天同樣見到興偉冷廠及凍房上掛有凍倉出租的橫幅。
一直下走不一會便抵達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由薄扶林觀景台至此,共用了五十四分鐘。路長約 2.86KM,攀升達 78M。

後沿引水道直走,經過我最好奇的田灣邨,細心能留意到田澤樓及田麗樓實為同一棟建築,兩座連為一體,在和諧式公營房屋建築中實為較罕見。
沿引水道走至香港仔水塘道,並走至香港仔上水塘主壩,沿途見到不少散步友及跑友,再過香港仔水塘燒烤區 3 號場,雖然燒烤場封閉了,但郊遊區域之涼亭是天亦見有遊人在閒談。
後沿路走至分岔路口再轉左,繞一小圈駁回港島徑段四近 H042 標距柱之涼亭,再走至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此時已為五時五。
後沿引水道走約十分鐘,到達分岔路口,是次選擇續沿港島徑上走至中峽道,這一段已很久未有走過了,對上一次已為去年一月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72281726201253)。

是天再臨之前,對此段的印象有點模糊,甚至記錯了這一段斜度十分高,但是天再臨,才發現原來挺輕鬆的,而且路不太長,不一會便到達分岔路口,可右轉朝中峽方向走。
由離開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起計至中峽道分岔路口,共用了十四分鐘,路長約 0.72KM,攀升達 114M。
後再走數分鐘,到達中峽觀景台,此處景觀開揚,可縱觀大半個港島南區,當然亦能見到海洋公園,不過卻停業中,見到機動遊戲不在活動,感覺異常冷清。

過了中峽觀景台後,隨即踏上泥徑,走十分鐘後到達中峽並駁回車路,此時已為六時二,距離日落尚有一小時。
正當想著如何善用餘下一小時之際,忽然想到近在咫尺的聶高信山,此山峰從遠觀看呈尖銳狀,近頂處陡峭,但翻看地圖,發現其西南脊有明顯路線登山,而且斜度相信不高,於是是天決定一登。

先沿布力徑配水庫支路上走至盡頭,至配水庫前右轉接上柏油級,不一會再接泥徑。開始穿林之旅。
林木雖然不密,沿途有絲帶,但肯定不是寬闊大路,本以為登聶高信山全程都是這樣的路,正當小心翼翼走了八分鐘 (近一半之路程) 後,忽然出林,見到駁回一道已鋪上木級之大路,頓感喜出望外,才知道原來剛才我走那條並非主徑。
駁回大路後行走度快上不少,因此僅多花了五分鐘便到達聶高信山之山頂,由中峽至此共用了約十六分鐘,路長約 0.94KM,攀升達 142M,算是很快便能攻頂。

聶高信山高 429M,又名聶歌信山,山頂處設有兩個微波發射站,其中靠西那個是港燈公司的,但外觀殘舊,不知仍有否保養,
而靠東的則是電視輔助發射站,而此山之三角網測站也是設有發射站內的機房之頂,因此未能靠近,僅能遠觀。
而山之東面有一處開揚位置,可賞到維港兩岸及新界中部,以及港島西部之景,此時竟見大帽山山頂處正被雲海覆蓋著呢!
在山頂逗留了一會,忽見一操普通話之遊人,閒談了數句,相信他是想尋位處南脊半途之面具石,不過那裡位處較崎嶇,個人認為夏天不太適合一訪,還是留待有機會才去了。

約六時七開始下山,初段沿原路下走,至分岔位置時不走入密林,而是續沿大路下降,尾段駁回柏油級,不久後下抵布力徑,全程僅用了約八分鐘,路長約 0.46KM,感覺十分好走。
回到布力徑,頓時遊人再現,而此時已為六時九,已沒有夠時間玩其他地方了,因此沿布力徑下降至大潭水塘道巴士站 (黃泥涌峽),花約十九分鐘 (路長約 1.42KM),沿途望向南方,竟見到橙紅色的晚霞,實是引人入勝。
後乘 41A 巴士至北角 (車程約廿分鐘),再轉程巴士回去,結束是天輕鬆之行。
或因疫情關係,雖正值下班時間,但黃泥涌峽道竟然難得暢通無阻,與一個月前同樣時間在此撤退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93621394067276) 之經驗實在差得遠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https://photos.app.goo.gl/J6XvLkzUoWyALqjn8

2020.07.19 酷熱下 鳳凰徑段七、八 兼遊雞翼角、水口灣及塘福泳灘 之旅

2020.07.19
酷熱下 鳳凰徑段七、八 兼遊雞翼角、水口灣及塘福泳灘 之旅


大澳巴士總站 (起) > 大澳海濱長廊 > 番鬼塘 > 牙鷹角 > 二澳內灣 > 二澳新村 > 二澳舊村 > 根頭坳 > 根頭坳 > 煎魚灣村 > 煎魚灣 > 雞翼角 (連島沙洲) > 煎魚灣 (鳳徑段七) > 響鐘坳 > 分流西灣 > 分流村 (陳記士多) > 狗嶺涌引水道/大浪灣引水道 > 宏貝道 > 石壁水塘 (羗山道) > 塘福引水道 (經水口郊遊區) > 下橫壟 (嶼南道) (鳳徑段十 L100 標距柱) > 水口小型足球場 (嶼南道) > 橫壟士多 > 水口灣 (泥灘) > (原路折返) 水口小型足球場 (嶼南道) > 上橫壟 (嶼南道) > 麻埔坪道口 (嶼南道) > 塘福 (嶼南道) > 塘福營地公廁 > 塘福燒烤場 > 塘福天后廟 > (原路折返) 塘福燒烤場 > 塘福泳灘 > 塘福海灘巴士站 (嶼南道) (終)

出發時間:1:18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南至西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8-35°C (天文台) / 28-4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4.13KM (44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惡狗 (嶼南道近上橫壟)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437405

-
受高空反氣旋持續影響,是天同為酷熱天,另外亦巧遇周末大潮退,因此實為遊走海岸路線之大好機會。
繼兩星期前的周日大潮退遊走嶼西後,是天決定再一次到訪分流,沿鳳徑段七、八走著,加遊雞翼角當然成為例牌環節,成為了月內兩吃雞翼的難得印記。
到達石壁水塘後,大潮退亦未過,接上塘福引水道走一小段下降水口,終來到計劃中想去已久之地方 — 近年大熱之水口灣泥灘,後再沿嶼南道走至塘福並參觀其泳灘,至入暮時乘車離去結束行程。


上午十一時三左右吃畢午餐,隨即出發往大澳,在東涌巴士總站已出奇地見到 11 巴士罕有地不是排長龍的。
到達大澳時約為一時二,先去公廁疏洗一下,再到附近士多購買能量飲品打底後,便正式起行,但此時已感覺有些不自然,就是向來人流旺盛的大澳一下子變得十分清靜,明明兩星期前我才到過大澳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35489209880494),雖然早知道是天人流會減少,但也沒想過差別是這麼大啊!

先沿大澳海濱長廊走至番鬼塘,沿途見到潮汐仍未退,但也有一人在基圍堤邊釣魚,後沿柏油路走至二澳,開始見到一些遊人,部分更是一大群人同行。
經過牙鷹角營地,見到營地封了,而水源則源源不絕,流量比起上星期日還多,後再走至二澳碼頭,此時開始潮退,二澳內灣之泥灘開始浮現出來,但卻見不到任何人在掘蜆。
而另一邊廂,走經水撈漕石澗入口處時,竟聽到一大群人在喧嘩,並隱約見到內裡有多人聚集玩耍。

沿柏油路走至盡頭,再接上泥徑走經二澳新村進入二澳舊村,途中見到一人在村口剪草,而在水稻田中亦見到吹起焰煙,但田裡未見有人,此時亦有多群遊人正朝相反方向走來。
由大澳巴士總站走至此,便用了一小時兩分鐘,路長約 4.56KM,攀升達 69M。
在二澳舊村內見到有村狗,幸而此時人多,村狗沒有走出來吠,因而順利踏上鳳徑續走至根頭坳,再下降至煎魚灣。

在 L066 標距柱之前留意右方隱徑,及時右轉走進煎魚灣村,這裡仍有人居住,而是天也見一男一女在務農。
離開煎魚灣村再沿隱徑走約一分鐘,便能通往煎魚灣沙灘,到達時為二時七,由離開二澳舊村至此共走了十五分鐘,路長約 1.14KM,攀升達 36M。
剛好大潮退開始,潮汐高度下降至 0.5M 左右,此時動人的景象湧現,
雞翼角連同連島沙洲之沙堤顯現在眼前!
記得本月初遊走嶼西時,我刻意安排在大潮退時到訪這裡,並一登雞翼角,是天在純粹隨心下竟也給我再次登上雞翼角,或許該說是是年夏季潮汐漲退時間安排得好,逢周末下午皆遇上大潮退,因此能輕鬆遊到不少平日所無法踏足之地方,例如水浸咀排、烏洲及是天之雞翼角。

然而,是天身處煎魚灣所感到之氣氛明顯與兩周前有所不同,當時巧遇一行近三十人之遠足隊伍,而是天則僅見寥寥四人在雞翼角上漫步,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遊人。
由於登遊雞翼角並非是天行程之主菜,因此僅草草走過沙堤 (實以大量卵石及礫石為主體),到達雞翼角,就此我能夠安慰內心地説:我踏足雞翼角了!
話說上次遠觀雞翼角南岸遠處,可見近期新設的一木牌,相信是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之牌坊,是天登遊雞翼角時又見到有新動靜,就是漁記在雞異角西端 (即沙堤連接位置) 新設置了兩支紅白色相間之鐵柱,此乃海岸公園的邊界柱,但奇怪在於分流東灣那邊的邊界卻沒設立任何與海岸公園相關之建構物。

雞翼角全綑難度甚高,我固然沒有此打算,因此草草拍照後,便沿沙堤返回煎魚灣,再走至沙灘另一端,覓路接回鳳徑段七,此時回望雞翼角,亦見那四人正沿沙堤步行離開,遠看數名遊人走在沙堤上,感覺甚為壯觀。
由離開鳳徑到煎魚灣,吃雞翼後再回到鳳徑,一共用了廿七分鐘,再次接回鳳徑時已為三時正。
後續沿徑走至分流,途中經過煎魚灣營地水源見到水流充足,可惜營地暫時關閉,得物也無所用。
一直走至分流西灣,再進分流村時已將近三時半,此段走了廿七分鐘,路長約 1.93KM。
見陳記士多正營業,便決定進去吃個餐蛋麵並喝支山渣水,在我進去時沒有顧笿的,但過了一分鐘便隨即來了近十個遊人,因此這頓麵餐也變得異常熱鬧。

吃畢麵後已為三時九,於是續沿鳳徑走回狗嶺涌引水道,途經有點漫長但開揚的泥徑,這段確實最易令人感到不耐煩,是天用了廿七分鐘把它走完,路長約 1.93KM,攀升達 124M。
接回引水道後,再用了十四分鐘走至狗嶺涌營地路口 (即鳳徑段八起點),由於是天天氣實在太熱,此時又感口喝,於是在此小休兼喝飲品共八分鐘,再起行多走五十七分鐘回石壁水塘,沿途見到零星遊人,到達公廁時已為五時七。

疏洗一下後,隨即沿羗山道走著,穿過石壁水塘主壩,再走至塘福引水道入口,用了近廿一分鐘,路長約 1.56KM,入口處人流稍多。
後沿引水道走近 1.5KM 路程 (用了近十九分鐘),至涼亭位時取鳳徑段十泥徑下降至水口 (嶼南道),又用了十分鐘 (路長約 0.75KM),沿途見到不少正在修整之山墳。
接回嶼南道時為六時四,此處其實鄰近下橫壟,向東走不一會便見水口小型足球場,前往水口灣泥灘之路便在足球場後。
水口灣是座落小口村以東之一個內灣,這裡視野開揚、景致怡人,亦擁有多種海岸生境如紅樹林、潮間帶沙灘等,而在大潮退時,一大片廣闊泥灘便出現在眼前,此處是是幼年馬蹄蟹、魚曲等重要產卵及育苗場,
但近年來不少遊人看準這裡不屬郊野公園範圍,未受法例保護下可任意掘蜆,附近村民又看準商機設士多提供用具,故此每逢夏日來臨,每兩周的周末便有一次見到大量遊人湧往這裡掘蜆,其實令人擔心長遠會否帶來生態災難。

是天趁著大潮退尾聲,我也好奇走出去泥灘看過究竟,如想像一樣,一出去泥灘便見有大批遊人在掘蜆,我則在在泥灘上漫步著,極為寫意,
近岸處較多蠔殼,離岸處才開始見到有蜆藏身之處,當然若真正掘蜆,就要用小泥耙把沙泥層挖出,以尋找蜆隻。
而此泥灘並沒想像中的鬆軟,步行期間未有把鞋吸住。
而此處除掘蜆外,亦為賞晚暇之一個選擇,不過是天天色不太好,顯然不適合在此等候日落。

看過泥灘,便沿原路折返嶼南道,已為六時八,由於尚未天黑,便向東續走往塘福,可惜此時卻遇上極度不爽之事,就是走至近上橫壟時,突然有一頭兇惡的黑狗從路旁之牌照屋處撲出,並一直離遠對我吠。
由於有感其為惡狗,我不敢茂然續走,只好停下來靜待觀察,剛巧此時嶼南道上沒有車,因此只剩我與惡狗在對峙著,
而我則停在原地,等待直到見到再次有車流,看準時機走至與惡狗相隔行車線路肩快速走過,幸而有車輛稍作擋護,我順利通過那牌照屋入口,
但那頭狗看似仍未罷休,繼繼吠著再跟隨我數十米方停下來,實為嚇人。

過了這惡狗關後,往後的路就什麼問題,途沿見到一些牛吃草,亦見有跑步友。
一直走至塘福巴士總站附近,我轉往塘福私人營地範圍,沿柏油路直走經公廁,疏洗一下後再前走,便是康文署之塘福燒烤場,
此時續沿柏油路走至盡頭,便見塘福天后廟及一些礁石,參觀過後原路折返燒烤場,取另一邊之小徑過去塘福泳灘,
到達時已為七時四,天色漸暗,但仍見數人在泳灘遊玩,沙灘上之沙粒黜黑,其幼如粉,但因開始入暮,未能細心欣賞,而救生員服務基本在本周三已暫停,而衛生間則仍見開放。

參觀過後,隨即沿泳灘正門返回嶼南道,到鄰近巴士站候車近兩分鐘後便有 23 巴士到達,於是乘車回到東涌,再轉乘巴士回新界,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18 酷熱下 午後 桂地新村至山尾.尋德華過牛湖托.登草山過大帽山.白波暮降荃錦坳 之旅

2020.07.18
酷熱下 午後 桂地新村至山尾.尋德華過牛湖托.登草山過大帽山.白波暮降荃錦坳 之旅


桂地新村小巴總站 (桂地新村路) (起) > (經右方繞徑往) 桂地新村 46 號 > 護土牆維修梯級 > 山尾荒田路口 > 山尾 > 德華公立學校遺址 > 牛湖托 > 往草山之隔火帶小徑 > 城門林道 - 草山段盡頭 > 草山 (三角網測站) > 城門郊遊地點十一號場 > 鉛礦坳 (城門林道 - 鉛礦凹段) > 燕岩頂 > 四方山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禾塘崗北峰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郊野公園茶水亭 > 荃錦坳 (荃錦公路) (終)

出發時間:2:16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高地有霧 吹南至西南風二至五級,氣溫介乎 22-34°C (天文台) / 25-38°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42KM (119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423601

-
繼上周六遊走火炭約鄉郊地點後,是天又忍不著想再一走火炭約部分地區,進一步補完過去行程的主要「盲點」。
先沿桂地新村後之護土牆上走,接上泥徑後沿陡坡上登海拔近二百八十米之山崗,再沿密林徑走至山尾路口,並右轉深入山尾,順道參觀一下德華公立學校遺址。
後沿牛湖托隱徑上走並接回大路,後踏上登草山之陡峭隔火帶路,一口氣攻上草山山頂,成為了首次取麥徑以外之方式登上草山!
賞景後下降鉛礦坳,見距離天黑尚餘兩個小時,故此決定加遊大帽山,過白波後下降荃錦坳完程。

一時八左右吃畢午餐,便出發乘車去火炭桂地新村,由於桂地新村遠離港鐵火炭站,因此最直接前往方法是乘小巴。
先乘一程車往港鐵沙田站,再轉乘 60K 小巴往火炭平房區 (即桂地新村總站,火炭平房區為舊時遺留之地名)。
到車站時送車尾,故登上下一班車,等了四分鐘後開出,再用了十四分鐘車程到達桂地新村,桂地新村前身為龜地村,後來黃竹洋村及山尾村等村民入遷至此。

下車後沿桂地新村路上走至盡頭,此時會到一些村屋,有一道柏油樓梯能上走至村屋群,另右方亦有一柏油斜路能繞過村屋正門上走至屋後,
由於事前得知柏油梯級會經過惡狗所在地,因此是天選走右方之繞道繞過村屋正門,並踏上護土牆之維修梯級續上山,上走至最頂層後,隨即接上泥徑續登山,
這樣走著的感覺有點像由東涌登上婆髻山及由裕東路登上萡刀屻等路線,難怪似曾相識的。

泥徑的斜度蠻高,走上來挺吃力,幸而踏腳位尚算充足,因此勉強可不用手借力,而沿途路況尚算清晰,當然明顯不是主要小徑,與黃竹洋村那條登山徑相差很遠,但這裡沿途景觀開揚,除能近觀背後之駿洋邨外,亦能直視幾乎一整個沙田新市鎮。
由桂地新村起計,約走了四十分鐘方上抵海拔近二百八十米之山崗,山崗上有一山墳,另有大量隱徑,錯綜複雜,林木較密,又沒絲帶引路,需要靠方向感找出最直接之小徑,
一直再走約十分鐘,便到達山尾荒田之十字路口,此乃黃竹洋山徑與坳背灣山徑相交之處,由桂地新村起計共用了五十三分鐘來到這裡,路長約 0.92KM,攀升達 211M,比想像中崎嶇及艱辛。
上周六亦有途經這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50809858348429),
但是上周在此處選擇向西北上走坳背灣,是次則選擇向北走至山尾。

由十字路口走至山尾村口近德華公立學校遺址僅需十五分鐘,沿途走在林蔭中,算是暴曬了近一小時後的短暫小休,另有不少塌樹,一不小心亦會中頭獎,另中段需過澗。
昔日的火炭約 (屬沙田九約中的第六約),涵蓋火炭谷及狗肚山一帶群村,包括火炭、禾寮坑、拔子窩、落路下、桂地、九肚、馬料、赤泥坪、長瀝尾、黃竹洋、河瀝背、山尾、坳背灣及石榴洞共十四村,但沒包括搖斗坪、稔坳、禾上墩及牛湖托村。
時至今日,雖然大部分村落已遭荒廢,但火炭工業區內街之名字大多數取自古村之名,甚具歷史文化,「山尾街」一名便是來自此山尾村,
而「坳背灣街」亦是來自附近之坳背灣村,其中坳背灣村規模龐大,更罕有地設驛馬行走,為昔日來往沙田 (以至荃灣、九龍等地) 與大埔之主要通道,
或因如此,政府多年前在德華公立學校遺址對開設立了地名路牌時寫著這裡為「坳背灣」,將坳背灣之範圍延伸至山尾村村口。
而這裡開始亦接上一柏油路,能一直通往山下之禾上墩或搖斗坪村,但據知有惡狗,所以暫時也不會續走向那邊一探了。

德華公立學校建於 1950 年,曾為坳背灣、山尾、河瀝背、及黃竹洋等山村服務,現已荒廢,校舍外圍現已破舊不堪,但內部擺設卻出奇地完整,
可惜近期政府在外設立了圍網,禁止遊人內進,或因如此,人流大減,廢校因而也成為了蝙蝠之寄居處,即使暗渡陳倉,但見到校舍內充滿十數只蝙蝠,頓時心情也沒有了。
另外是天在此發現獼猴的蹤影。

參觀過廢校後,便在路口處路上走牛湖托,此為一甚少人問津之隱徑,現時已長滿雜草,且比人頭更高,行走上來需不停撥開雜方能通行,要不是上周有一些人走過此徑,相信更難以通行。
而牛湖托內僅見一些荒田,卻未見破屋,另也有大量野豬挖泥痕跡,但是天未見到野豬。
走了近廿二分鐘,方接回坳背灣村往大埔滘林道之明顯小徑,上周六亦有來過,此段路長約 0.43KM,攀升達 72M。
再前走近六分鐘,來到一開揚位置,左邊便是登草山之隔火帶小徑,初段及往後部分位置斜度甚高,加上此時仍然炎熱,走上來甚吃力,
中段有一些 deep V,需急降再急升,甚為費力,幸而沿途景觀極開揚,背後能賞到大半個沙田新市鎮,而左方山頭則為交叉石所在處。

慢走下用了四十餘分鐘 (路長約 1.48KM,攀升達 293M) ,方上抵草山山頂前之一個開揚草坪位置,這裡可賞到一整個新界東,更能直視上周日到訪過之龍山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54291738000241),景觀實為震憾,賞一會景後再上走至草山三角網測站,
是我首次以麥徑以外之方式登上草山,實有紀念價值,而此處開始方見到是天行程首個遊人,此前的路異常地冷清呢!

在草山三角網測站賞景一會,又逐續來了一些遊人,而我則趕快離開,沿麥徑下降至鉛礦坳,用了十五分鐘 (路長約 1.12KM),到達公廁時為五時半,
見距離天黑尚餘近兩小時,且有足夠時間能夠趕上七時半那班 51 巴士,因此決定一登大帽。
踏上麥八上登四方山,難度當然遠低於是天行程前段,但費力程度也不低,幸而此時雲量增多,兼山上風勢不弱,因此氣溫稍為下降,走上來出奇地起勁。

上登四方山沿途也見到不少遊人,遠見大帽山也開始封頂,一直走至四方亭,用了四十五分鐘左右 (路長約 3.19KM,攀升達 388M)。
後再沿大帽山林道長命斜上走至大帽山雷達站閘口,狀態不錯,僅用了廿分鐘 (路長約 1.63KM,攀升達 189M) 便到白波閘口,此時為六時八,
可是剛露出來的白波又再次間竭性地被霧氣遮擋,相信逆溫層太高了,這成為是程美中不足之處,但最起碼也算拍攝到了完整的白波吧。

後沿大帽山道下降,途中兩度取捷徑,七時一下降至停車場閘口,七時四多下抵大帽山郊野公園茶水亭,見到茶水亭尚在營業,但未有人惠顧,
而我則疏洗一下後便趕去巴士站,準時乘上七時半那邊 51 巴士返回港鐵荃灣站,嚇見平日人流如鯽的荃灣站,是天竟冷清如夜深。
後走去乘巴士回去,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話說間中乘屯馬綫一期經過沙田圍站時,總會見到針草兩峰後露出來之大帽山白波,
當時已在想,究竟若要穿越圓洲角與大帽山頂這兩個互見之景點,究竟要走多久呢?
是天終有答案了,單是桂地新村起程,幾乎呈直線過去,途經草山山頂的話,走了也足四小時十五分鐘呢,若從圓洲角出發就多加四十五分鐘,即五小時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17 酷熱下 午後 扯旗山 (山頂花園)、薄扶林水塘及香港仔水塘 之旅

2020.07.17
酷熱下 午後 扯旗山 (山頂花園)、薄扶林水塘及香港仔水塘 之旅


山頂廣場/山頂凌霄閣 (爐峰峽) (起) > 柯士甸山遊樂場 (柯士甸山道) > 山頂食水抽水站 (扯旗山草坪) > 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 維多利亞山頂電台閘口 > 山頂花園 (大涼亭/小食亭/觀景台) > 山頂花園中庭 (中央花圃/維多利亞式涼亭) > 扯旗山副峰無線電站 > 同樂徑 > 西高郊遊區 (臨時) (西高峽) > 山頂練靶場郊遊區 > 西高郊遊區 (臨時) (西高峽) > 夏力道 > 龍虎山觀景台 > 薄扶林一號食水配水庫 > 薄扶林家樂徑 > 薄扶林水塘道閘口 > 薄扶林二號配水庫 > 港島徑 (H016 - H023 標距柱) >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貝璐道/香港仔水塘道) > 松鶴亭 > 香港仔上水塘主壩 > 香港仔健身徑 > 香港仔下水塘主壩 > 香港仔原水抽水站/漁護署香港仔管理站/香港仔 (海水) 一號及二號配水庫 > 漁光村 (香港仔水塘道) > 石排灣邨巴士總站/石排灣商場 (漁光道) (終)

出發時間:2:56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及酷熱 吹南至西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7-31°C (天文台) / 30-3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43KM (39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409319

-
因天氣持續酷熱,是周不宜走太艱辛之路線,而是天為三天連行的第一天,因此決定走超輕鬆之路線當作散心。
繼上周五港島遊後,是天再一次到港島西部登山,先是登上了扯旗上近頂之配水庫草坪,再到附近之山頂花園逛逛,此處雖然聞名,但卻是我首次來訪。
後再沿同樂徑下降至西高峽,再沿港島徑走至薄扶林水塘,並再次接回港島徑至貝璐道口並沿引水道走至香港仔水塘,及在暮中下抵石排灣邨完程。

一時三吃畢午餐,隨即出發至山頂爐峰峽,是天選乘港鐵至香港站,原來車程順利下也僅需四十五分鐘。
後走至中環 (香港站) 公共運輸交匯處 乘 1 號小巴,幸而只等了近五分鐘便有車,但疫情反覆下客量大滅,連同中環大會堂,僅有共三名乘客,看來此程對公司來說必定是蝕本經營的,而此小巴車程僅為廿分鐘。

二時八到達爐峰峽,此時見到奇景,就是極度冷清的山頂廣場及山頂凌霄閣,這情景是我從有遇過的。
在山頂廣場一樓有一兒童遊樂場,旁邊有一汽水機,在此購買了一瓶能量飲品頂底後,約二時十一便正式出發去。
先沿柯士甸山道一直上走,經柯士甸山遊樂場及多個高尚住宅屋苑外圍後,便到達分岔路口,先沿右路走上走至盡頭,是一個配水庫之上蓋草坪,這裡風光極度開揚,而且亦十分接近扯旗山山頂,不過山頂處是禁區,遊人無法攻頂。

扯旗山又名太平山、爐峰及域多利/維多利山,俗稱山頂,主峰高 552M,其周遭尚有近三個副峰,但這一帶所有的山崗皆已設立了無線電站 (據知是警察通訊站為主) 並被劃為禁區,
而扯旗山的三角網測站亦是位處於主峰高處的一個無線電機房之頂,從南面近同樂徑之副峰可輕易望到。
由爐峰峽上走至此草坪共用了近十六分鐘,而我在草坪上賞景近十七分鐘期間,也有兩個遊人上來。
後沿原路折返剛才的柏油路,見到柏油路盡頭的一戶剛巧有疑似居民進出,為一中年女士。

及後沿左路前進,經過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現作為康文署辦公室),不一會便到達山頂花園停車場,先不走過去參觀,而是沿車路直上,
再過不一會便見維多利亞山頂電台閘口,此禁區之監管極嚴謹,閘外已設有一些人體移動感測器,當我走過去大閘面前,內裡的保安便立即從更亭走出來察看。
看了一看便沿原路折返,走去停車場後之大涼亭,此時見到約廿名遊人在此逗留,算是是天一整個山頂遊客區範圍最熱鬧之一處。
而大涼亭旁設有一小食亭,但因此時我不感餓及渴,因此沒有一嘗之。

在大涼亭亭逗留了一會,便續走向西約半分鐘,來到一個觀景台,此處能直視到一整個港島西,並直視西高山,此時見到對面的西高山山頂處亦有不少遊人。
後沿路折返大涼亭並走至山頂花園中亭,此處有多個維多利亞式涼亭,亦有不少桌椅供遊人休憩之用,是天亦見一些人在野餐,更特別的是有新人拍攝婚紗照片。

離開中亭,走不一會便見一路口,能上走至扯旗山其一副峰之無線電站閘口,此山崗強烈建議一遊,因為景觀極開揚,除維港兩岸以至新界中部群山皆映入眼簾外,眼力夠好的話,更能隱約直視扯旗山主峰上之三角網測站!
參觀過後,沿原路下山至路口並續走接上同樂徑,此徑可理解成非郊野公園範圍之家樂徑,全程已鋪上柏油路,是天走著沿途亦見有一些遊人。

約走十五分鐘,便能下抵西高峽,此亦為西高郊遊區 (臨時) 之所在地,本打算取捷徑下抵薄扶林水塘,但當走至西高山登山路口時,見到隱徑路肧不算清晰兼沒設絲帶,估計已有一些時間沒有走過,此時天氣又熱,故放棄走小徑,
同時亦因半年前曾登上西高山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82919501804135),是天沒意欲再登一次,
因此決定走回西高郊遊區 (臨時),再沿夏力道走至龍虎山觀景台,並沿港島徑段二泥徑下降至薄扶林一號食水配水庫,再沿薄扶林家樂徑一小段下降薄扶林水塘道, 此時已為五時三。
由龍虎山觀景台下走至薄扶林水塘道閘口共用了廿一分鐘,路長約 1.17KM,此段沿途僅見零星遊人。

後沿車路往東走,至一處柏油級捷徑上走薄扶林二號配水庫,再接回港島徑走至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沿途經過兩個涼亭皆設有晨運人士放置的時鐘,提醒著我日落將至,
而沿途感覺亦大致清靜,但亦有一些遊人散步,一直走至過引水道後之下坡開揚位置,能直視一整個香港仔 (包括田灣)、鴨脷洲以至南丫島,
此段是我其中一段最喜歡之路段,每次走經皆會特別留意田灣海旁道的上之冰廠及冷房,是天竟見興偉冷廠及凍房上掛有凍倉出租的橫幅。

一直下走不一會便抵達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由薄扶林水塘道閘口至此,共用了一小時三分鐘。路長約 3.67KM,攀升達 142M。
後沿引水道直走,經過我最好奇的田灣邨,細心能留意到田澤樓及田麗樓實為同一棟建築,兩座連為一體,在和諧式公營房屋建築中實為較罕見。
後一直沿引水道走至香港仔水塘道,雖然為時已晚,但沿途也見到不少遊人,一直走至近水塘時,見到引水道對面山坡上有數只野豬出沒,有大有小。
由於隔了一引水道,不擔心牠們會走過來攻擊,因此可稍為逗留一會細心觀察一下其動作。

走畢整道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走水塘主壩,共用了近四十七分鐘,路長約 3.4KM。
走至香港仔上水塘主壩時已為七時一,已將近日落,因此上不橫過主壩,僅拍過照後便踏上香港仔健身徑,先沿徑下降壩底,沿途又見到最令人唏噓的闗閉燒烤場告示,
後沿徑直走,部分位置可觀賞到水塘邊,再一直走能抵達香港仔下水塘主壩,此時天已開始入黑,因此不多加停留便續沿徑駁回香港仔水塘道,
再沿大斜路下走經漁光村,此乃極舊式的房協屋邨,後再走至石排灣邨巴士總站,旁邊設有石排灣邨商場,記得約三年兩個月前我曾到訪此商場內之 M21 媒體空間,是天再臨可謂回憶滿溢。

後到便利店吃個飯後,便去乘車離開,是次選乘 4C 小巴去銅鑼灣,原來車程也不短,不塞車上也需廿四分鐘車程方抵銅鑼灣近景隆街,沒想像中方便。
後再走去乘巴士回去,因後段車程順利,總車程仍有幸比乘小巴到黃竹坑轉港鐵快上數分鐘,就此結束是天此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12 酷熱下 午後 九龍坑山-石坳山-流水響水塘-龍山 之旅

2020.07.12
酷熱下 午後 九龍坑山-石坳山-流水響水塘-龍山 之旅


港鐵太和站 (起) > 大埔頭 (近太湖山莊) > 營盤下 125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大埔傻人樂園 > 玉秀峰 (三角網測站) > 九龍坑山 (三角網測站/發射站) > 九龍坑山舊軍車路 > 流水響郊遊徑路口 > 石坳山 (三角網測站) > 流水響郊遊徑路口 > 鶴藪山火瞭望台 > 流水響郊遊徑 (近 C2201 標距柱) > 流水響水塘 > 流水橋 > 麒麟頭 (龍山副峰) > 龍山頂 (龍山主峰) > 大嶺 (龍山副峰) (三角網測站) > 龍山舊軍車路 > 桔仔山坳 > 九龍坑山舊軍車路 > 九龍坑橋頭 (山記士多/大窩東支路) > (橫過天橋兩次) > 九龍坑巴士站 (大窩西支路) (終)

出發時間:1:34pm
天氣:天致天晴及酷熱 吹偏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30-34°C (天文台) / 28-4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3.78KM (89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惡狗 (九龍坑村)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347865

-
近來天氣再度轉晴,是天在酷熱天氣加上睡眠不足下,決定走一些較輕鬆的路線,想到已有好一陣子沒有走過位處八仙嶺郊野公園邊陲的九龍坑山 (對上一次已是去年九月中了,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97184603710961),因此決定先登上九龍坑山,後再視乎情況決定後續行程去向,最終又遊了從未走過的石坳山及龍山山頂!

十二時七左右吃畢午餐,隨即乘車至太和站,到達後去便利店購買了一支能量飲品打底及上衛生間疏洗一下後,便正式起程。
先走約十二分鐘行人路至大埔頭之太湖山莊,及後踏上衛徑段七往九龍坑山上走,在入口處見到又有兩間疑似新丁屋正在興建中,
一直沿柏油級上走,路線極簡單,沿途亦見零星遊人,但因天氣實在太熱,上走來不感輕鬆,到達營盤下 125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上的涼亭 (亦為全段首個涼亭),便忍不住內進小休一下,
數分鐘後再續走,沿途再經過數個涼亭及大埔傻人樂園,其中傻人樂園規模龐大,內裡更有種植園地。

離開傻人樂園,續沿柏油徑上走,不一會到達柏油級之盡頭,那裡為一小山崗,山崗上除設有官方涼亭及椅子外,亦有晨運人士自設的遮蔽處,不過這通通是之前來便已見到的。
後踏上泥徑,下走一小段再上登至玉秀峰,穿過架空電線桿後竟見到一個新設的晨運人士遮蔽處,而且內裡的椅子也挺穩固,而這個位置選擇也相當不錯,皆因此段全為開揚路段,日曬雨林成必然。

登上玉秀峰時為二時十,即由大埔頭至此用了六十三分鐘 (路長約 1.94KM,攀升達 301M)。
此時山頂上僅有一名外籍女士在消閒,而我拍照一番後便嬻向九龍坑山進發。
或因此時實在太熱,打消了我要拼命快速上登的念頭,變成了龜速上走,兼沿途花大量時間停下來賞景,因此費時也相比平常多上不少。

後段主要是沿柏油級上走一大段,路段本設有綠色欄杆,不過是天竟然欄杆早已被重新潻上棕色油潻,面對這變化實感愕然。
而是天天鲃尚算不錯,雖未至於超高清風景,但也算是能見度高、景觀清晰的一類,配合九龍坑山之開揚位置,實在是沒有浪費了這大好的天色。
後終在三時半到達九龍坑山山頂前的平台,在此賞賞景實為必然的事情,理所當然亦能賞到前一天才走過的鹿山。
而是天由大埔頭至此共走了一小時四十二分鐘 (路長約 3.13KM,攀升達 474M),這速度可謂是蟻行,但想到前兩天登山也走累了,是天也無謂勉強費力了。

是次除了在平台位置賞景外,更刻意多走數十步至九龍坑山最高點 (440M),亦即三角網測站處看看,那裡沒遊人,但面對著大量電視發射站設施,幅射量應該很大,因此不宜久留。
過後便沿九龍坑山舊軍車路下降至涼亭位置,沿途亦見一些遊人正朝相反方向登山,一直了走了近十五分鐘 (路長約 1.14KM) 至涼亭時終可以盡情小休了,十分鐘後方踏上泥徑沿衛徑段九續行。
想到以往多次走經此段,也僅是在石坳山山腰走過,是次決心玩尋寶遊戲,一攻石坳山山頂之三角網測站。

一直沿衛徑段九走至 W110 與 W111 標距柱之中間位置,便能見到數條隱徑之入口,選取西北方向之隱徑上走數分鐘,便能抵達石坳山山頂,林有點密但路肧清晰。
石坳山高 291M,山頂設有三角網測站及電線杆,而電線杆上之電線則是通向待會將一訪的鶴藪山火瞭望台,留意這山火瞭望台並非位處於石坳山山頂之上。
石坳山山頂景觀尚算開揚,能賞到新界東北之群山,包括對面五崗並列的龍山,此時我心意已決,是天行程之最後部分,就是要登上這座遙遙相對之龍山!

在石坳山賞景近六分鐘便草草離去,沿原路下山返抵衛徑僅需四分鐘,接著再走約十分鐘回頭路折返流水響郊遊徑路口,但不轉入郊遊徑,而是從牌後方找到被林木遮蓋之泥級並由此往上走,初段林木甚密,但走了三數分鐘便接上主徑,路也變得較寬敞,再走數分鐘便能來到一個小山崗之最高點,這裡正正為鶴藪山火瞭望台,
此瞭望台在 1983 年落成,與黃竹洋烏蛟騰山火瞭望台相似,都是兩層高身設計以增加視野開揚度,但因應年漁記山火監控轉趨數碼化,現時已鮮有派員前來當值了。
參觀過後,便續行並開始下山,九分鐘後 (路長約 0.33KM) 便接回流水響郊遊徑,再續沿郊遊徑走,七分鐘後 (路長約 0.52KM) 便能抵達流水響郊遊徑之起點,亦即已到達流水響水塘,而流水響亦成為我是天此行最熱鬧之一處。

我曾在兩年前的夏季兩度來到流水響水塘,其中六月那次巧遇完全乾涸的流水響水塘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72738499488912),成為當時一個特色。
如今的流水響水塘回復幾乎水滿的面貌,當然水滿也有水滿的動人之處,而是天亦見有大量遊人集中在水塘以西南之處拍照,而我走了水塘以東的柏油車路至盡頭,遺憾那裡有大閘鎖著,未能走到連接軍地河之大壩。
沿塘邊繞塘約半圈至流水橋,過橋後再走約一分鐘,便見到有旱廁,登上龍山之小徑 (龍山東脊) 正正就在旱廁之後,此時已為五時五,故需加緊步伐登上龍山了,未能走至流水響水塘以西之末賞景。

踏上登山小徑後,一直至九龍坑完程都再沒見過任何遊人了,而登上龍山之小徑初段甚為陡峭,幸而踏腳位充足,僅需小量手足並用助力而無需攀爬,
而林亦不算太密,路肧清晰,相信此路為山界人士常走之路。
一直上走近半小時,至近海拔三百米左右,斜度始放緩,而此時亦差不多到達第一個山崗了,這為龍山的副峰 — 麒麟頭。
從麒麟頭過龍山主峰之路灌林木密得較密,需小心慢行,沿途不難見到一些英軍偵察堡,事實上,英軍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興建這一帶的防線,以防敵軍從深圳南下,
而在龍山的山脊上,幾座偵察堡一字排開,每個隔數十米,但自日軍撤退後便遭棄用,荒廢多年,因此可見設備破爛。
再走近十分鐘,便到達龍山之最高點 (370M),不過沒設有任何測量設施,但要小心跨過一個戰壕。

離開龍山主峰,再續向前面的山崗進發,不一會便到達龍山另一個副峰 — 大嶺 (360M),此處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由流水響水塘至此,一共走了四十六分鐘 (路長約 1.02KM,攀升達 251M),因此到達大嶺時已為六時三,但此時才發覺龍山風景實在優美得動人,
既能賞到新界各群山 (包括最有代表性之大帽山),就連港九一些山頭 (如柏架山、飛鵝山、大老山等) 也看得清楚,即使偏僻至西貢半島上的蚺蛇尖也竟能看見!

除了賞山外,亦能賞到一整個新界北及深圳之城市景貎,留意一下穿越此山底下的正正是龍山隧道,屬香園圍公路的一部分,連接粉嶺公路及香園圍管制站,全長 11KM,是 2018 年底才啟用的。
而另一邊廂,則是仍在發展中的皇后山,此並非一個山頭,而是一個公營房屋之新社區,唯獨交通不便成其致命傷。
總而言之,站在龍山上,能夠對整個新界北以至深圳一帶之城市脈絡一覽無遺,實在是十分值得一登的,
要說美中不足的,大概是登山路稍崎嶇,不直夜行,因此不太適合留待觀賞日落。

龍山大嶺以西尚有兩崗,分別為神山及尖峰頂,是天見到有隱徑能穿過副峰直下降至九龍坑附近的墓地,但路況不明,另外亦有正西脊能下抵塘坑食水配水庫,但聞說那邊有惡狗,因而避走,
因此是天選擇最正路的下山路線,就是經東脊小徑下降至舊軍車路,此應為最容易之一條撤退路線,但雖說最易,亦有一定難度,包括要穿林及斜度稍高。
若查看 OSM 地圖,會發現那邊多條支路能下抵舊軍車路,但是天所見,僅有接近三角網測站的那條是明顯的。

六時半開始下山,用了近十八分鐘 (路長約 0.4KM,下降達 103M),方下抵至舊軍車路,此時位處海拔近二百六十米,此後的下山路段難度頓時大大降低。不過軍車路因長年累月荒廢的關係,兩旁雜草叢生,變得只餘一、兩人通行的柏油小徑,亦需留意舊軍車路破爛處處,需提防絆倒。
再下走近七分鐘 (路長約 0.6KM,下降達 103M),便下桔仔山坳,此地名挺有趣,事實上是九龍坑山與龍山之間的山坳。
後再沿九龍坑山舊軍車路下降,沿途見到日落餘暉,將近到山腳位置時見到有大量施工原料放在路旁,相信是興建山墳用的。
一直走至見村,亦即將近抵達九龍坑,而九龍坑範圍很大,沿軍車路下降至盡的是九龍坑近橋頭,那裡設有山記士多,但是天將近到士多前一處竟被惡狗所嚇。

位處大窩東支路之九龍坑村僅有 25B 小巴服務,而村民向來習慣躲進旁邊的涼亭裡,除非候車人數超出一輛小巴可載之人數,他們才會開始有排隊之意識。
若要乘其他巴士及小巴路線前往各區,則需橫過兩道天橋 (分別橫跨東鐵綫及粉嶺公路) 來到大窩西支路,沿途見到在隱蔽角落竟有一士多,此處為僻靜之單車徑,相信主要顧客是單車友吧。
由桔仔山坳走至大窩西支路,一共用了廿八分鐘 (路長約 2.13KM,下降達 140M),於是在此乘巴士離去,結束是天短而精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11 酷熱下 七弦琴脊登針草坳.交叉石脊過坳背灣.四色徑鹿山攻頂遊 之旅

2020.07.11
酷熱下 七弦琴脊登針草坳.交叉石脊過坳背灣.四色徑鹿山攻頂遊 之旅


美松苑 (美田路) (起) > 普光明寺 > 白田村二區 (經白田村村公所) > 水務車路 (近福樂村) > 福樂村 > 七弦琴脊 > 城門林道 - 針山段 (麥徑段七 近 M130 標距柱) > 城門林道 - 草山段 > 交叉石 > 交叉石脊 > 坳背灣坑 > 山尾荒田 > 坳背灣 (經劉氏宗祠) > 大埔滘林道 - 乾坑段 > 大埔滘林徑 - 黃路 > 鹿山 (三角網測站) > 大埔滘林徑 - 黃路 > 大埔滘林徑 - 黃/啡路 >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 大埔滘林徑 - 紅/藍路 (經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2 號郊遊地點) > 大埔滘林徑 - 紅路 (經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3 號郊遊地點) >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1 號郊遊地點 > 大埔滘林道 - 滘鉛段 > 松仔園 > 松仔園巴士站 (大埔公路 - 大埔滘段) (終)

出發時間:12:54p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偏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30-34°C (天文台) / 26-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09KM (927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鎖在欄後的村狗 (白田村二區及福樂村)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333186

-
是天為周六,因應一些近期的突發事情,是天決定集中遊走新界中部一帶群山,同時也走了很多從未有走過的小徑,補足了過去行山的「盲點」。
是天主要走了七弦琴登針草坳、過交叉石下降至海拔二百八十米的橫山徑過山尾、坳背灣,走至大埔滘林道 - 乾坑段過四色徑 (大埔滘林徑),再登上鹿山山頂,及後下降並沿四色徑繞一圈再接林道出大埔公路 - 大埔滘段完程。

是次為我首次走七弦琴脊,亦是我首次由大圍登上針山,七弦琴脊之入口在福樂村,但福樂村距離大圍市中心極遠,因此最方便的起步方法就是乘車到美松苑起程。
約十二時五吃畢午餐,便去乘港鐵到大圍,再轉乘 63A 小巴去美松苑,但等候 63A 小巴也用了五分鐘 (還要剛剛上到最後一個位置),車程亦需五分鐘,因此不難得知屬「大圍四美 (現為五美)」之美松苑,交通同樣不甚方便,於狂風暴雨日子尤甚,大排長龍是無可避免的。
到達美松苑,可以見到屋苑內沒有商場,僅有一家便利店設於多層停車場之地下,亦因為屋苑內沒有消費活動,因此環境極為清幽。

沿天橋下降抵美田路,再朝東面走數十步,便見到普光明寺及白田村二區之入口。
先簡單介紹一下,沙田白田村位處大圍香粉寮及穀寮,共分成八區,其中第一及三區皆在興建美林邨、美松苑及恒峰花園時消失了,第二區僅餘村落位處是天將要走過的普光明寺之上。
第四區 (新區) 鄰近現時的中電四百仟伏變電站,五區則於四區以西,部分土地已用作發展香粉寮新村。
白田村六區面積廣泛,部分已在興建美田邨時拆卸,部分遺址則在美田邨以西,香粉寮街迴旋處至下城門道之山坡,但大多寮屋已人去樓空,七區和八區亦相信已消失。
基本上,現時白田村最為熱鬧的,主要是二區及五區,其中二區內更設有白田村村公所,是天所見仍有村民在內,而附近一帶之寮屋在晚上亦會亮起燈光。

是天沿柏油徑上走,見到理髮檔口沒開,沿途見到一些村民及行山人士,但見普光明寺謝絕了訪客。
一直沿柏油路上走,不一會便從城門隧道公路下方走過,因此段接駁口段距較密,每逢車駛過時,便會聽到一連串的響聲。
一直沿七弦琴以西之寮屋群上走,沿途雖見村屋,亦有一些狗隻,但慶幸沒有狗走出來,其中更見一狗睡在其一寮屋內,連我走過都懶得吠。
由美田路起計,共走了十三分鐘 (路長約 0.77KM,攀升達 82M),便到達水務車路,此車路起點源於下城門水塘主壩,但經白田村二區上來則路程短得多,而此處海拔已近一百米。

後沿車路上走,斜度也不低,沿途見到一些工場,亦有不疑似遺棄的私家車,一直上走至最高點,見到一群寮屋堆,此處為福樂村所在地,而登上七弦琴脊之路則在一寮屋之外,但這家寮屋屋主養了數頭惡狗,幸而屋是圍著的,惡狗僅能從圍板空隙中,把頭伸出來吠。
不理會狗吠,
沿柏油路上走,斜度甚高,經過一家用綠色板圍著的寮屋後,上山路變成石砌為主,但亦明顯見到有人維護的,途中見到三位負責山野搜救的政府人員。
原來一直上走至海拔近二百一十米之處設有最後一家寮屋,此門號為福樂村 135 號,相信為整個福樂村中海拔最高之一家寮屋,而從屋外見到寮屋狀況尚算完好,不清晰屋主是否間歇性回來居住。
由接上水務車路始計至此,共用了十九分鐘,路長約 0.75KM,攀升達 118M。

離開這家「半山寮屋」後,隨即接上真正的泥徑,此後便續沿七弦琴脊一直上走至針草坳,沿途路況良好,林亦不密,僅是有一些過澗位及巨石要慢過而已。
而沿途景觀開揚,能直視半個沙田新市鎮,至海拔近三百米開始見到山火痕跡,此為一月底那場大規模山火所遺下的,而沿途也見一群遊人。
此時天氣酷熱,好不容易一直慢走了半小時 (路長約 0.72KM,攀升達 135M),終上抵城門林道 - 針山段 (麥徑段七 近 M130 標距柱),
此時亦見到一些行山友,更見有漁記車巡邏,望向針山亦見有人正在登山,而我是天則不登上針山,而續沿麥徑段七順走,但因實在太累,經過沙田郊遊徑之路口涼亭時小休了五分鐘,

後再走近半小時始到達交叉石 (路長約 2.19KM,攀升達 153M),此處風光極開揚,能賞到整個沙田新市鎮以至港九一帶,絕對為數一數二之賞景最佳位置。
而交叉石則位處架空電塔之下,巨石上呈「X」裂痕,相信或因雷擊所形成的,別具特色,但奇怪在於是天在此打卡勝地逗留的十五分鐘,竟然一個人也沒見,只見有四頭牛吃草,因此我也改為與交叉石旁之牛玩樂。

三時二左右開始沿交叉石脊下山,此脊為我首次走,沿途林有少許密,但路線尚算清晰,只是中後段斜度甚高,需小心慢走,中段亦有絲帶分支小徑,但是地圖上沒有此路,不清楚是去哪的。
一直過了另一個架空電塔後不久,便能接回位處海拔約二百八十米之橫山徑,此徑相對寬闊,右轉能下降至黃竹洋村,是次則左轉續走,由交叉石至此共用了三十六分鐘,路長約 0.93KM,下降達 250M。

沿橫山徑直走,中段要過澗,過後再走不久便見山尾荒田,此時左轉再次上走,穿過架空電塔之底下不久,便見坳背灣荒田,其佔地廣闊,位處亦十分開揚,而我見此時僅為四時二,時間尚早,於是便左轉進入坳背灣村範圍來一探。
心水清的便會覺得這些古村的名字似曾相識的,沒錯,火炭約 (屬沙田九約中的第六約),涵括火炭谷及狗肚山一帶群村,包括火炭、禾寮坑、拔子窩、落路下、桂地、九肚、馬料、赤泥坪、長瀝尾、黃竹洋、河瀝背、山尾、坳背灣及石榴洞共十四村,但沒包括搖斗坪、稔坳、禾上墩及牛湖托村。
時至今日,雖然大部分村落已遭荒廢,但火炭工業區內街之名字大多數取自古村之名,甚具歷史文化。
而坳背灣村則為一已完全荒廢之古村,目測其規模不小,有驛馬行走,後於現時車公廟旁另建新村,取名新田村。
先是見到一些破屋,後橫過坳背灣坑,再走不久便會見到「劉氏宗祠」,之後便深入林中,本來想找出上走石榴洞及草山之小徑,但發現入口糊模不清,估計已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大隊走過,因此決定不硬闖,並原路折返至村口之荒田。

後續沿路走至牛湖托村入口,但是天沒有內探,而是續走向大埔滘林道 - 乾坑段,中途經過一小徑路口,沿路能上走草山山頂,主要取道隔火帶,不過是天也無暇一試。
一直沿小徑走著,不一會見到蓄水池,橫過後便能上抵大埔滘林道 - 乾坑段,由坳背灣村口至此共用了十九分鐘,路長約 1KM。

此時為五時正,時候尚早,於是照舊走向是天最後一個目標 — 鹿山,由此至鹿山,需走畢一整道大埔滘林道 - 乾坑段,共用了近廿五分鐘,路長約 1.68KM,沿途竟見零星山友及跑山人士。
後接上泥徑,走一會到達大埔滘林徑 (俗稱四色徑),先沿黃路朝逆時針方向走,走十餘分鐘便見到登上鹿山之隱徑入口,入口處掛有絲帶。
踏入小徑,初段斜度略高,中段放緩,尾段踏上地圖上沒有之路段,斜度再增,沿途林稍密,但路肧清晰,相信近期也有行山隊走過,不過上網是無可避免的,另留意有樹枝絆腳。

在林中走約廿三分鐘 (路長約 0.5KM,攀升達 121M) 後抵達鹿山山頂,鹿山高 407M,山頂設有三角網測站,
此峰是我第一次攻頂,但其實在年前於大埔海濱公園賞景時,便一直留意到這個呈圓形金鐘罩之山峰,並感好奇。
是天終有機會踏足其上了,可是卻大失所望,皆因山頂位置四周皆被密林包圍,完全沒景可賞,只能與三角網測站合照一張而已。
約逗留了十二分鐘便開始下山,下山取其西脊,初段緩緩下降,但中段起有多條小徑分支,且各自皆有絲帶,於是隨便選了偏西北方之一條隱徑,
怎料斜度極高,且全程需踏在滿佈枯葉之路面上,幸而兩旁有林木作扶手,但也仍需龜速下降以免滑倒,終用了近十九分鐘 (路長約 0.29KM,下降達 91M) 方接回四色徑,相信若取地圖標示之西南脊下降,斜度會較低。

回到四色徑之黃路時已為六時七,時候不早了,於是續走黃路至分岔路口,再接上黃啡路至大埔滘自然教育徑,但此時又未到日落時分,
於是又刻意取紅藍路及紅路繞一圈,沿途經過一些郊遊地點竟見有遊人取出相機靜待入暮後拍攝螢火蟲,記得我在三年前的八月也有刻意來過這裡觀賞螢火蟲,但最近都無暇再戰了。
一直走至紅路之分岔路口,見到西北方之延伸部分因山泥傾瀉而封閉了,但沒關係,是天不用走那邊,此時沿梯級急促下降並返抵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1 號郊遊地點,見到大批遊人在等候螢火蟲,真寫意的!另外亦留意到公廁翻新了。

接回大埔滘林道 - 滘鉛段,並沿車路下降至大埔公路 - 大埔滘段,途中見到有消防車迎面而上,加上想到過去半小時一直聽到直升機盤旋聲,大感疑惑,上網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發生另一單失蹤事件,但很快便解決了。
回到大埔公路 - 大埔滘段時已是七時七,天色已全黑,幸而不一會便有 28K 小巴來,於是乘車離去,結束是天尋路之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10 午後 田灣山-香港仔水塘-班納山-大潭水塘 之旅

2020.07.10
午後 田灣山-香港仔水塘-班納山-大潭水塘 之旅



田灣邨巴士總站/田灣商場 (起) > 田麗樓 (田灣邨) >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貝璐道) > 港島徑段三路口 (H030-H031 標距柱之間) > 田灣山 (山頂) > 港島徑段三 (H034-H036 標距柱) > 松鶴亭 > 香港仔上水塘主壩 > 「B 1403」 涼亭 > 香港仔自然教育徑 > 香港仔林徑 - 藍路 > 班納山 (三角網測站) > 香港仔林徑 - 黃路 > 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金夫人馳馬徑) > 南風道 > 深水灣道 > 黃泥涌峽 > (大潭水塘道/東區自然步道) 陽明山莊  > 大潭管理站 > 「B 1315」 涼亭 > 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 (港島徑段六/大潭水務文物徑) > 大潭中水塘 > 大潭篤水塘 > 大潭郊野公園巴士站 (大潭道) (終)

出發時間:2:26pm
天氣:大致多雲 吹西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9-31°C (天文台) / 30-3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46KM (54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沒有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319413

-
繼上月中的一次周五閒日到港島登山後,是天再次到港島一走田灣山、班納山及兩大水塘,
本以為是天大致天晴,但現實竟是大致多雲,氣溫亦見有所下降,因此走上來相對沒有那麼艱辛,但美中不足是登班納山一程誤信了一道 OSM 地圖上的路徑,怎料原來為荒徑兼全程密林,路肧幾近消失,結果爆林便爆了將近半句鐘。

約一時正吃畢午餐,便出發乘車去港島,是天選擇於港島南區之田灣起程,那裡遠離香港仔市中心及港鐵黃竹坑站,交通甚為不方便,
而我更選擇了一個極愚蠢的方法,就是先車至北角,接著再轉乘 77 巴士到田灣邨,怎料原來 77 巴士由北角到田灣竟需近三十五分鐘,因此到達田灣邨時已為二時四,比預期中遲了一點。

整個田灣地區中,田灣邨及鴻福苑為主要的大型屋邨及居屋屋苑,兩者皆於 1997-1998 年間落成,邨內原有一商場,早年被領展收購後,店鋪仍算林立,
可是約五年前領展將其高價放售後,新業主將商場大部分位置租予一國際學校,於是商場便僅餘兩商店屬真正市民能享用的,極為瘋刺,最難以置信的是該國際學校至今仍未開業。
田灣邨一共用五座樓宇,其中田麗樓及田澤樓位處最高於,亦是最偏離田灣巴士總站及香港仔海旁道,僅有兩條全日小巴路線有車駛上來,交通極為不便,
但偏偏上走至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之行山徑入口便是位處田麗樓後方。

是天先在田灣商場之便利店購買一支能量飲品打底,過後便起程上走至田麗樓並沿邨後之柏油路上走,由於一整個田灣邨都是依山而建,因此連邨內之休憩設置都是要走一大段斜坡路才能到達。
一直上走至藍球場,並穿過其中,便會見到一道柏油梯級,沿級上走,沿途亦見零星遊人,走至頂便是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貝璐道),
此段亦為港島徑段三,昔日玩港島徑全走時必會經過此處並俯視得到田灣邨,這亦是我對田灣產生好奇之原因。

由田灣邨田麗樓對開上走至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共走了近十分鐘,此段路長約 0.32KM,攀升達 70M。
之後便沿引水道前走,約六分鐘後駁上貝璐道,此時見到有一些工程在進行中,及後便沿右方的殘舊柏油梯級捷徑上走至頂,接上港島徑段三泥徑,此段走了近六分鐘,路長約 0.12KM,升達 52M。
此時會見到路牌,不續沿港島徑走,而見路牌後方有一絲帶小徑並踏上之,初段路面寬闊,緩緩上升一小段,繞過了一架空電塔後見林漸密,幸而仍是明顯可通行的,沿途路面上見有不少鬆散之泥洞,相信這一帶常有野豬出沒。

一直沿此小徑上走,沿途有大量絲帶引路,但沿途全程皆走在林裡,也避不開無限上網,僅有一個位置可遠眺田灣山山頂。
一直走啊走,不一會才意識到原來已到達田灣山最高點 (252M) 了,可惜田灣山山頂一帶周遭皆被林木包圍,完全沒風景可看,大為失色,只好續前走下山吧。
下山的路同樣路線清晰,初段緩緩下降,後段斜度稍高但沒同樣難度可言,而且下山路段之蜘蛛網竟比上山路段稍少,不一會便接回港島徑段三,
由離開港島徑段三起計,登上田灣山後再下降接回港島徑段三,共用了近半小時,路長約 0.84KM,攀升達 85M,沿途沒見遊人。

接回港島徑段三共順走一小段,到達一分岔路口時選走右方梯級下降,不一會便下抵香港仔水塘松鶴亭,此段共走了廿三分鐘,路長約 1.48KM。
後朝香港仔上水塘主壩方向走,沿途見到一些遊人,但不算多,明顯都是街坊,過壩後走至「B 1403」 涼亭 (香港仔水塘燒烤區三號場),又見一群遊人在內閒聊。
過涼亭後不久,轉右接上呢徑,此乃香港仔自然教育徑,走一段直至見有一路牌,後方亦有一架空電塔,此時左轉入路牌後方之柏油徑直走,
不一會便能抵達一寬闊柏油路,此乃香港仔林徑 - 藍路,再沿林徑走一小段,至一分岔路口,便決定在此沿隱密叢林上走至班納山,
由松鶴亭至此路口又用了廿二分鐘,路長約 1.11KM,攀升也達 50M。

因想到班納山鄰近市區,應為晨運人士常登之峰,加上見 OSM 地圖標示此處有路可上走至班納山,便決定沿此看似最快捷之西脊上走,
怎料才剛走一會便感奇怪,沿途不見絲帶,加上路肧不明顯,有的相信也是野豬路為主,但因我不想走回頭路,加上見路程很短,便抱著一摶硬闖之心態上走,
可是越是上走林便越密,甚至全被灌林木阻路,需要俯下身而過,前進極為困難,相信這隱徑已荒廢了好一段長時間了。
幸而不斷地找空隙而過,花了廿多分鐘後,終突圍而出,駁回西南脊主徑,此時亦開始見到絲帶,但我則被弄得一身灰了。
接回主徑後便好走得多了,不一會便上抵班納山山頂,此山高 214M,山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而我則花了近三十四分鐘 (包括爆林部分) 方上抵山頂,路卻僅長 0.27KM,攀升 70M。

到達班納山山頂時已為四時九,由於為時不早,僅能草草賞景拍照近十六分鐘,但班納山山頂景觀開揚,兼風光異常優美,除可近觀一整個港島南區,亦可正視南朗山及海洋公園範圍,見到運作中的登山纜車及機動遊戲,另外亦能遠眺南丫島及鄰近島嶼。
賞景後,便沿班納山東南脊下山,此脊沿途景觀也開揚,林不密,但斜度稍高且伴有一些碎石,小心地慢慢下降,約十二分鐘後便能抵達香港仔林徑 - 黃路,這裡明顯為官方寬闊行山徑,亦設有一個印有漁記標誌之木柱。
此時其實可以續沿陡峭碎石小徑續下降一小段至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該處我在去年八月中才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22883924474363)
,記得那次遇上雷雨,避雨後走進香港仔下水塘引水道並走至末端,才發現原來要上攀至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便得沿徑此密林碎石路徑,結果那次就弄得全身濕透,實為尷尬。

是次沿香港仔林徑 - 黃路一直走,不一會便駁回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 (金夫人馳馬徑),並沿引水道直走至末端,此時也遇上不少行山友及跑友,
徑過下降至南風道近海洋公園站之路口時,竟見是天有一群人正準備挑戰其中,此段捷徑我曾在去年一月尾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82919501804135)。
一直走畢整條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至末端會見到分岔路口,上接布力徑,下返南風道,上次曾試了登布力徑,是次則試接上南風道,
路程十分短,一分鐘左右便能接回南風道,連同香港仔上水塘引水道全程共用了四十一分鐘,路長約 3.31KM。

回到南風道時為五時十一,距離天黑尚餘近一個半小時,因此可以續走大潭水塘。
先沿南風道上走一小段,接上深水灣道至黃泥涌峽,沿途車水馬龍,亦有零星跑步友。
僅十二分鐘便上抵黃泥涌峽 (路長約 1.02KM,攀升達 79M),然後接上大潭水塘道,上走至陽明山莊,又用了九分鐘 (路長約 0.74KM,攀升達 75M),此時已為六時三。
後正式踏入大潭郊野公園範圍,此後之路程全是沿大潭水塘道走著,全為柏油路兼以下坡路為主,走上來很輕鬆。
沿途也見零星遊人及跑友,比想像中稍熱鬧。

依次穿過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四者皆具超過一百年歷史,水塘群亦包括大量歷史建築,比較有特色的是後段的大潭中水塘水壩及大潭篤水塘石橋,但因此時水塘存水量不多,因此水壩未見有澎湃之流水,但遠見大潭道之石橋則已見亮起了一排排的照明系統,甚為耀目。
一直沿路走向大潭道,不一會便抵達大潭水塘道之末,這裡設有一個公廁,但位處於上層,感覺挺奇怪的。
由陽明山莊走至此,共用了四十七分鐘,路長約 4.21KM。
疏洗過後,便等巴士來,不一會登上 14 巴士,約十三分鐘車程返回柴灣道。

大潭道路面極狹窄,其中大潭篤水塘石橋一段更甚,路寬僅有約五米,昔日此處雙向行車時常遇爭執致阻塞交通,卻因此為一級歷史建築而不能隨便進行擴闊工程。
幸而運輸署於 2017 年加入了交通燈,於翌年再改成智能交通燈,同一時間只許一方向行車,交通亦因而有所改善,不過其餘路段要讓車的情況仍屢見不鮮。
到達柴灣道後再轉乘過海巴士回去,結束是天難得的港島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05 酷熱下 環大嶼西 (東涌-大澳-石壁) 兼遊雞翼角 之旅

2020.07.05
酷熱下 環大嶼西 (東涌-大澳-石壁) 兼遊雞翼角 之旅


東涌消防局巴士站 (順東路) (起) > 裕東路 > 侯王廟 > 雪心亭 > 䃟頭 > 較寮 > 鱟殻灣 (觀景台) > 沙螺灣 > 䃟石灣 > 深石亭 > 深石村 > 南田 > 深屈 > 新洲 > 寶珠潭 > 新基大橋 > 大涌行人橋 > 大澳巴士總站 > 大澳海濱長廊 > 番鬼塘 > 牙鷹角 > 二澳內灣 > 二澳新村 > 二澳舊村 > 根頭坳 > 根頭坳 > 煎魚灣村 > 煎魚灣 > 雞翼角 (連島沙洲) > 煎魚灣 (鳳徑段七) > 響鐘坳 > 分流西灣 > 分流村 > 狗嶺涌引水道/大浪灣引水道 > 宏貝道 >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終)

出發時間:11:52am
天氣:大致天晴及酷熱 吹偏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8-33°C (天文台) / 26-4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31.23KM (67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259757

-
是天繼續酷熱,同時天氣轉趨穩定,因此實為走長途路線之好時機,但更特別的為,是天再次於午後大潮退,玩岸邊必然成為了重點之一,
想起自去年八月曾一度到訪大嶼山雞翼角後,便再未有踏足過了,便決定是天要再臨雞翼角這個香港西極之地帶!
留意到是天在下午四時半左右水位高度下降至最低位,僅有 0.1M,所以決定是天由東涌出發,先經東澳古道走至大澳,再踏上鳳徑段七至煎魚灣「吃雞翼」,最後走回石壁完程。

上午十時十左右吃畢早餐,隨即去乘車到東涌,約十一時十到達東涌順東路。
因應是天行程第一部分時東澳古道,而是天下車地點已是順東路,走至裕東路近逸東邨福逸樓之處也僅需十五分鐘 (路長約 1.3KM),便決定直接由下車地點行,而不再轉乘巴士到逸東邨。

東澳古道我就走得多了,但大致上都是大澳至東涌方向走著為主,是天則一反慣例,改為由東涌走至大澳,其實是天行程大致上是本年五月廿四日的逆走版本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929717837124299)。
踏上熟悉的東澳古道,是天人流蠻多的,但就未算最熱鬧,或許是因少了遊客之關係。
先走過侯王廟、䃟頭、較寮至鱟殻灣 (觀景台),這個觀景台是我其中一個最喜歡逗留賞景之地,是天也見有數名男人在佔著涼亭閒談,
而我則草草觀賞一下機場全景後便離去,或因已太久沒有在中午時分來到這裡 (因過往循相反方向,來到這裡往往已是黃昏時分),感覺有點新鮮。

沿柏油路一直走至沙螺灣村,部分路段斜度稍高,但整體不太吃力,到達沙螺灣路口時,惠顧了一檔流動小販,買了一枝薄荷蘋果,並送了一些黃皮給我吃。
走過沙螺灣村,終有機會一探新建的公廁,發覺其外表雖巨大,但竟然不是標準型公廁,僅是兩個單格的公廁而已,實在令人失望。而此時亦見到沙螺灣村的士多內裡挺熱鬧的。

離開沙螺灣村,再一直走經䃟石灣、深石村、南田至深屈村,此時已為二時正,見到潮水已開始退,深屈的泥灘嶄現,亦見有人疑似在掘蠔。
經過深屈,固然得吃些東西補給一下,但是天沒有選吃我向來很喜歡的蠔餅飯,而是搞搞新意思,吃個餐蛋麵,盛惠三十五元,鄉郊水平來說也不太貴,當然也及不上吃飯般滿足。
吃畢後便再起行,踏上東澳古道的最後一部分,經新洲至寶珠潭,再駁寶珠潭及大涌行人橋走至大澳巴士總站,此時已為三時五,
由裕東路起計至此,共走了近三小時十七分鐘,此段距離約 12.5KM,攀升達 304M,速度比往常稍慢,但想到是天全程也被烈陽曬著也在所難免。

來到大澳,感覺體力已消耗了一大部分,加上有點口渴,便決定走進一家設有空調的士多,購買了一支紫背天葵喝,同時小休了近十三分鐘。
三時七左右再次起行,疏洗過後便經大澳海濱長廊走至番鬼塘,沿途見到有一大群人在排隊登上富裕小輪的渡輪,很懷疑一艘船是否夠載。
在大澳海濱長廊上已見大潮退即將開始,卻已見不少人在岸邊踏水掘蜆及青口等,之後我沿鳳徑段七走經牙鷹角,見到水源流量很慢,大概是我罕有地在夏季見到這個水源的水量如此般小,相信是因近數星期雨量少有關。

走至二澳內灣,開始再見到另一批掘蜆之士,當然就少不免見到內灣一整片泥灘露出來,規模之大,應該是我首次有幸目睹。
然後再走至二澳舊村,沿途見到不少行山人士從反方向走來,已感熱鬧,怎料到達二澳舊村時,方見竟有數十人在務農,一家大小為主,相信又是耕作體驗活動。
亦因此時二澳舊村一帶熱鬧,理所當然也見不到有惡狗,因此大可安心的續走向根頭坳方向,由大澳走至二澳舊村之末端,已用了五十九分鐘 (路長約 4.64KM)。

經根頭坳至煎魚灣一段稍靜,本來還想著稍後到達雞翼角前會否又是僅餘小貓三數只呢?一直走了近十一分鐘,至近 L066 標距柱前,留意右方隱徑,可下降至煎魚灣村,
這裡仍有人居住,而是天也見一男一女在務農,木屋內亦傳來收音機聲,離開煎魚灣村再沿隱徑走約一分鐘,便能通往煎魚灣沙灘,到達時為四時十,此時驚人的景象便湧現!

第一眼迎來的,竟然是一行近三十人之遠足隊伍,真想不到一個大潮退,竟能吸引如此嘩張之人流前往這香港西極無人之地。
除了那隊伍外,亦有數群零星遊人,大部分也是來綑邊的,而主角當然就是眼前大大的雞翼角,配以其前的連島沙洲!
首次前來雞翼角是去年八月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08791692550253),記得那次並沒有刻意查看潮汐及安排行程,僅是剛好在走鳳徑段七時,經過見到雞翼角旳連島沙洲露了出來,便順道過去一探,而那次人流不多,除本人外,僅有另一隊小組在綑邊,而當時的潮汐高度大約是 0.5M 左右。
是天再來,與上次最大分別是人更多、陽光更猛烈、連島沙洲露出來的程度也更多,亦因這樣,沒有了「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感覺!
事實上,雞翼角之連島沙洲會在潮汐高度 0.7M 以上被完全淹沒,因此平日是極難見到它的出現!

沿沙灘步行一小段至連島沙洲前,再踏上連島沙洲上的卵石,小心翼翼地走向雞翼角,然後再綑一小段賞賞景,不過景觀不算開揚,僅欣賞到分流海岸及稍遠處的萬山群島,但就能感覺一下踏足在香港西極之浪漫感覺!
另外,遠觀雞翼角南岸遠處,可見近期新設的一木牌,相信是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之牌坊,可惜是天無緣走過去一睹,大概要等下年了。
由於事前得前全綑雞翼角難度很高,有數個險位,本就沒綑邊之意圖,因此草草參觀過後,便沿石堤再次返回煎魚灣,見此時僅為五時三,距離目標離開時間尚餘十五分鐘,於是便順道近觀一下沙灘盡頭的象鼻岩,
象鼻岩為海蝕洞,其形象挺精緻的,高度近三米,中間有大洞可給人通過,即使離遠也可清楚看見。

參觀過後,再沿沙灘漫步至另一方向之末,再接上鳳徑段七,並續走至分流,此時又巧遇是天最後一群行山人士,因為從此之後就再沒見到人了。
沿途經過煎魚灣營地之水源,見到流水同樣將近乾涸,難以相信此為夏季之景象。
一直走至分流西灣,已為五時十,此時分流杳無人煙,走過多家士多前,也見大門深鎖,連狗也不見,但就在我離開分流村時突然聽到陳記士多一帶傳來狗吠聲,這情況當然就不回眸,急步走吧!

離開分流村,走近半小時的泥徑 (路長約  2.1KM) 方能上抵狗嶺涌引水道,更有一只吃草的牛在路口,似在替我迎接行程之末。
此時已為六時四,此後的路便全是平坦的柏油路,而沿途也沒人,經過狗嶺涌營地路口處忍不住小休了六分鐘以拿出自攜飲料喝,
再一直沿引水道及宏貝道走出沙咀巴士站,到達宏貝道時開始入暮,到達公廁及疏洗過後為七時七,並已入薄暮,
由大澳巴士總站至此 (連吃雞翼) 共走了三小時五十分鐘,路長約 17KM,攀升達 360M。

其後在巴士站等了一會,第一輛 11 巴士客滿,想不到是天大澳這麼晚還有大量遊人,實令人難以置信,
數分鐘後來旳第二輛終能登上,此後巴士沿途不停站直出東涌,卻見到水口、塘福及長沙多個巴士站站滿人龍,但就不知他們要等多久方能登車了!
回到東涌時為八時二,幸而能趕上當班巴士離開,結束是天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04 酷熱下 大欖涌郊遊徑.麥徑段十至八.白波至梧桐寨 之旅

2020.07.04
酷熱下 大欖涌郊遊徑.麥徑段十至八.白波至梧桐寨 之旅


大欖隧道轉車站 (起) > 八鄉路巴士總站 > 大欖涌郊遊徑 (近 C6403 標距柱) > 井坑山 (三角網測站) > 四排石山 (三角網測站) > 黃茅嶺 > 白水嶺 > 大欖涌水塘 (七渡河) > 田夫仔 (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 > 直升機坪 > 荃錦營地 (大欖林道 - 荃錦段) > 荃錦坳 (荃錦公路) > 大帽山郊遊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 > 禾塘崗北峰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萬德苑 > 廖發園 (萬德徑) > 梧桐寨村 > 牛欄窩巴士站 (林錦公路) (終)

出發時間:12:50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及酷熱 有一兩陣驟雨 高地有霧 吹偏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2-34°C (天文台) / 23-4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4.70KM (146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247694

-
是天同樣為一個挺特別的日子,除了是周六外,更是全年最遲日落的兩天之一,
事實上,在香港每年夏至後的第十二至第十三日,皆是日落時間最晚的,日落時間為 19:12,
過了這兩天後,日落時間便開始慢慢向早推,直至冬至前的第廿五至廿四天,成為日落時間最早的兩天 (日落時間為 17:38),差距足足是一個半小時之多。
既然是天如此特別,早就決定了要走至入暮才完程,可惜是天天氣不太穩定,局部地區有驟雨及雷暴,因此只好選走較簡單的路線。
本以為走一轉大欖涌郊遊徑,再接上麥徑段十,逆走麥十至八,過大帽山頂至四方亭,再沿行山徑下降至梧桐寨,是一條很輕鬆的路線,
殊不知原來總距離接近廿五公里,上攀也達 1465M,最重要是走上來的感覺挺吃力的,尤其是在大欖涌郊遊徑暴曬的一段,實是吃力不討好。

十二時一左右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大欖隧道轉車站,幸而車程極順利,十二時九便到達大欖隧道轉車站,這個轉車站的設施完善,設有便利店及衛生間等,
因此例牌去購一支能量飲品打底,再去疏洗一下,才正式起行,踏上八鄉路巴士總站對面的捷徑上走至大欖涌郊遊徑 (近 C6403 標距柱)。
可是才剛起步不久,便下了一場小雨,因不想撐傘,便決定在林木下避雨一下,大約避了八分鐘後,雨過了便續行。
是天感覺酷熱,下雨的短短數分鐘,雖然陽光暫別,不過雨勢一過,烈陽便馬上回歸,完全像乾蒸的感覺,想比沒雨的晴朗天更難熬。

記得去年我曾多次大欖涌郊遊徑,而在酷熱下走著也試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47254142037341),
雖然是天酷熱的程度沒有上次般嚴重,但感覺同樣不好,基本上全條郊遊徑不單上上落落的位置多,而且大部分路段都是沒樹蔭的,難免走得吃力,不過沿途也見零星遊人。

連同避雨,由八鄉路巴士總站走至井坑山用了近四十二分鐘,在井坑山頂時見到大西北及蛇口一帶正在下大雨,
而由井坑山走至四排石山,又用了三十一分鐘,沿途經過涼亭,見到有一群五人在小休閒談,
另外在將近抵達四排石山前的一個小山崗之坳位,見到有一大群工人在除草,由於郊遊徑以西之土地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而憑觀察不未能留意除草隊是來自哪裡的,但最少能相信不是漁記派來的。

到達四排石山時已為二時四,在其三角網測站拍照一下後,便花近四十八分鐘下降至大欖涌水塘近七渡河位置,沿途陽光一直照耀,走著實在感到艱辛。
由八鄉路巴士總站起計,至大欖涌水塘近七渡河位置,共花了二小時五分鐘,實在是比冬天的速度慢得多,此段路長約 5.5KM,上攀達 455M。
走畢大欖涌郊遊徑後,便到郊遊徑終點的休憩地點小休了近九分鐘,方踏上麥徑段十逆走至田夫仔,再駁上麥徑段九走至荃錦坳。

麥徑段九、十,順走就走得多,甚至在剛過去的星期天也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17543448341737),
不過由大欖涌水塘至荃錦坳一段逆麥而走,則僅試過數次而已,而且主要集中在去年逆走 100 越野跑步比賽之操練期間及比賽當日。
經過一年多,是天終於再有機會逆走這一段,順道計時一下,看看到底要多少時間才能走完。
在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及荃錦段沿途,皆見不少遊人及單車友,至田夫仔士多時更見一群人在高聲閒談,氣氛甚感熱鬧。

其中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斜度相對較低,路長約 3.73KM,攀升僅為 229M,且當過田夫仔村口後至林道交滙位置一段更像是蜜月期,因此僅用了四十三分鐘便走完。
不過一踏上大欖林道 - 荃錦段,便隨即迎來頗陡的斜路段,一口氣由海拔約三百米攀升至海拔約五百三十米,一直至大欖林道 - 蓮花山段之路口才止。
幸而途中有數個較平坦的回氣位,因此感覺上未算太辛苦,由交滙起點踏上大欖林道 - 荃錦段開始,至大欖林道 - 蓮花山段路口為止,此段路長約 3.05KM,攀升達 268M,是天用了三十七分鐘走畢。
之後便續沿林道走至至荃錦坳,此段相對平坦,但也有一些短程上下斜路段,因此攀升也達 65M,而路則長約 2.2KM,走了廿六分分鐘便完。
簡單說,即使由大欖涌水塘 (七渡河) 走至荃錦坳,路長共 9KM,攀升達 562M。

來到荃錦坳時已為五時正,剛好見到有一班 51 巴士到站,但與我無關,皆因我的行程尚未完結。
沿柏油梯級上走至大帽山郊遊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並點了一碗撈麵及一支蒸漏水,而茶水亭對開的桌子旁加設了太陽傘,這是上星期沒有的。
而是次更見二十八狗狗走了出來午睡,後來從蓮姐對談間更得知原來前一天剛巧是其生日呢!
吃畢後,疏洗一下後便起行,不過卻在茶水亭外前往衛生間的位置差錯了一下腳,幸而沒大礙,可能因對這裡環境冋未完全熟悉所致,那個位置的確要當心一下。

後沿大帽山道上走至大帽山雷達站入口,沿途見到不少遊人及汽車,但明明是天大帽山過海拔七百米以上也全 A4 封頂,沒什麼風景好看呢!不過霧大的好處就是沒陽光,也因此走上來不辛苦。
由大帽山郊遊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上走至大帽山雷達站閘口,共走了近五十四分鐘,此段路長約 4.25KM,攀升達 404M,到達雷達站閘口時已為六時三。

後沿大帽山林道下降至四方亭,沿途開始見到霧散,因是天吹南風,水汽成霧經過大帽山後,便在其以北開始散開,故此隱約見到新界北部及深圳全景。
由雷達站閘口下降至四方亭共用了十六分鐘,路長約 1.68KM,下降達 187M,到達四方亭時已為六時半多,在這裡下降至梧桐寨顯然是最直接的撤退方法,
雖然到達林錦公路後,要再乘一程車方能到達火車站,但是相比沿麥徑下降至鉛礦坳,接衛徑至元墩下,再沿車路返抵港鐵大埔墟站,選走梧桐賽那邊若不用等巴士,仍能快上近十五分鐘駁上港鐵。

是天在四方亭見到很多垃圾,實有礙觀瞻,而踏上下降梧桐寨之行山徑後,沿途亦見到一名操山友正在朝反方向登山。
這段路我向來都是以上升方向走為主,而由此下降則歷來只試過三次而已 (不計遊瀑布),包括兒時一次走至入黑,兩年半前一次夜行,以及一年半前的一次閒遊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72306052865487),那次我更巧遇 UTMT 參賽者。
是次僅用了 三十三分鐘便下抵萬德苑,比我想像中稍快,其實這段路根本就不長 (路僅長約 2.35KM),只不過其斜度較高,有如黃龍坑郊遊徑一樣需不斷下降,挺考驗腳骨力。

下抵萬德苑時為七時二,剛好是日落時分,後再用了十三分鐘急步走至林錦公路 (路長約 1.44KM),為的是趕上當班 64K 巴士回港鐵太和站,
巴士駁至大埔公路 - 大窩段時天已全黑,更意外地見到耀眼月光!
後再轉乘港鐵回去,結束是天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7.01 酷熱下 午後 落馬坪輋賀回歸 (鐵坑山-蛇嶺-大石磨-杉山-華山-犀牛望月-馬頭嶺-松山) 之旅

2020.07.01
酷熱下 午後 落馬坪輋賀回歸 (鐵坑山-蛇嶺-大石磨-杉山-華山-犀牛望月-馬頭嶺-松山) 之旅


下灣漁民新村巴士站 (落馬洲路) (起) > 下灣漁民新村 (落馬洲徑) > 落馬洲花園 > 落馬洲警署閘口 > 鐵坑山 > 鐵坑 96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蛇嶺 (三角網測站) > 馬草壟農地 > (馬草壟路) > 馬草壟新村 > 料壆路 > 大石磨 (三角網測站/警察通訊站/軍事遺址/直升機坪) > 菴邊/排頭路 (快景路) > 鴻淘士多 (羅太豆花) > 梧洞河/石上河 (渠務署維修通道) > 虎地坳村 (經德陽堂) (虎地坳道) > 文錦渡路 > 紅橋新村 > (華山軍車路/華山萬里長城) 杉山 (三角網測站) > 華山 (三角網測站) > 犀牛望月 (三角網測站) > 馬頭嶺 > 松山 (三角網測站) > 香港聯合環保回收修有限公司 (露天貯物土地) > 香港浸會園巴士站 (坪輋路) (終)

出發時間:2:10pm
天氣:多雲 天氣酷熱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9-32°C (天文台) / 28-3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11KM (74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小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3209427

-
是天為七月一日,既是回歸紀念日,又是下半年的開端,實為有必要好好去慶祝一番。
是天選走了新界北區鄰近邊境地帶的山頭,行程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落馬洲下灣漁民新村登上鐵坑山,過蛇嶺,再下降至馬草壟,
第二部分是由馬草壟新村上登大石磨,賞景後下降至菴邊/排頭路,最後一部分是過虎地坳村及紅橋新村,再全走「華山萬里長城」並下降至坪輋,
是天行程雖然全程海拔也不高於 200M,但其實也不缺一點體能與技術之考驗,同時因絕大部分都能近觀繁榮的深圳市,是藉機反思香港回歸廿三年以來各方面發展進程之大好機會。

十二時八左右吃畢午餐,隨即去乘車至元朗大棠路,然後步行至元朗福康街小巴總站乘 75 號小巴至落馬洲,
記得大約三年前,有一段時間我經常要在深圳及香港穿梭,因而也成為了 75 小巴之常客,當時記得輛小巴常常也排長龍,其中一大部分乘客都是來港購物的自由行,亦因此常見到一箱又一箱的行李被搬上小巴,儘管法例是不容許。
隨著是天天初疫情發展,政府宣佈關閉落馬洲口岸,B1 巴士因而停駛,而 75 小巴亦因而縮短至下灣村,實為難得一見。
是天乘 75 小巴,一時九開出,二時二已到達下灣漁民新村,車程時間算是正常 (注意:下灣村與下灣漁民新村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乘車時已留意到天上烏雲突增,至米埔對開時更一度下起雨,但小巴駛至落馬洲路又沒雨了,只是下車後見天色昏暗,其實也一度擔心會下雨。
慢慢沿落馬洲徑上走,不一會見到落馬洲花園,順道進去看看風景,所憾四周皆被林木包圍,因此景觀不上開揚。
此時順道留意一下天文台的雷達圖,發覺有兩個零散雨區在附近,飄過的位置剛好在落馬洲以西,加上抬頭一看鐵坑山那邊,發覺天色較明朗,
就此判斷遇有大雨的機會較微,便果斷出發,離開公園,左轉見到落馬洲警署閘口,不用內進,而靠右朝停車場/衛生間方向走一會,便見到左方有一絲帶小徑入口,旁邊燈柱更貼上了「行山徑」之告示。

走進小徑,初段被林木包圍有點陰森,期間見到警察宿舍一帶有一警員剛行過,而宿舍內亦有警犬在吠,而我則沿小徑續走,不一會漸見開揚,
穿過一些山墳後,開始登上鐵坑山,斜度未算太高,路線極清晰,或因山火關係,路面完全沒雜草礙腳,但碎石稍多,另外亦留意到這裡有變質岩露頭。
一直上走,沒有攻上右邊第一個小山崗,而直接向鐵坑山進發,經過第一個平緩位置見到有一根鐵枝,續上登至最高位置,又見另一根鐵枝,另有一座已明顯褪色的石碑,這裡便是鐵坑山之山頂。

鐵坑山高 134M,山頂上沒設有任何三角網測站,而山頂風光開揚,除可賞到落馬洲、新田、天水圍、后海灣遠至蛇口半島一帶之景點外,亦能欣賞到面前蛇嶺之一片綠油油的連綿山脈,甚為壯觀。
由下灣漁民新村巴士站上走至此,共用了廿八分鐘,路長約 1.15KM,攀升達 135M。

由於此時留意到天上又有另一片烏雲在飄來,因擔心會稍微影響到身處位置,因此沒久留下,急步下山去,幸而到最後也完全沒受過雨區影響,完全避開下雨危機,算是極幸運了。
從鐵坑山下山不久至山坳位置,見到前方靠右有一座小山,偏離主徑走約一分鐘登上之,會見到有一矮標 (三角網測站),觀賞一下後便沿原路折返剛才之主徑。
此後注意方向,一路向東北直走,開始上登蛇嶺,途中會見到昔日邊界圍網痕跡,但自 2013 年部分禁區開放後,這些鐵絲網已再沒有價值了,另亦經過一些峰副,但我直接跳過了沒登上之。
由鐵坑山至蛇嶺山頂共走了廿八分鐘,路長約 1.24KM,攀升達 85M,當見到三角網測站時,亦代表到達蛇嶺之最高點了。

蛇嶺高 143M,山頂同樣景觀開揚,除見到高樓林立的深圳商業區外,亦有一大片顯眼魚塘,那裡是蠔殼圍所在地,而其左邊有一工地,則為佔地近一百公頃之落馬洲河套地區,
此片土地原屬深圳市,但因廿多年前深圳河拉直工程而使其在廣泛定義上變得與香港相鄰,因此被納入香港特區管理範圍,2017 年兩地訂立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相信不久的將來,這片土地將變得不再平平無奇。
事實上,深圳經濟特區於近數十年發急促,可見現今高樓林立各處,這與香港北區之一大片尚未開發之鄉郊土地自然成一強烈對比,而這強烈對比能長存至今,某程度上是因為一國兩制及邊界之存在,但未來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之建設,加上禁區進一步開放,相信新界北尚未開發之土地將會越見越少。
另外,在蛇嶺上亦能見到相隔了一條公路之麒麟山,記得兩個多月前我才到訪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44853322277418),當時我一直也心想何時能夠鼓起勇氣一走鐵坑山、蛇嶺及大石磨呢,想不到所期待的就在不久後的是天實現。

在山頂逗留了近十二分鐘,便開始下山,下山路有兩,一條是東脊大路,下降至馬草壟農地,另一條為北脊隱徑,能經 108M 山頭下降至鷓鴣坑,
是天就選較容易的東脊,斜度不算高,走不一會便下抵一片農田,穿過田後見到一些寮屋群,但此時路線不清晰,主要見到有一些柏油路通向療屋群,但亦留意到有一絲帶引向林中,
由於我事前得知寮屋群那裡有狗,因此我決定選跟絲帶走向田後之樹林,想不到終能完美避過村狗,感覺實在太好了,過橋後走不一會,便能接上馬草壟路。
由蛇嶺山頂下降至馬草壟路共用了廿分鐘,路長約 1.11KM。

下抵馬草壟路時已為三時八,此時已一心決定續登大石磨,不過登大石磨的路線不少,基本上東南西北各有一脊,而是次我決定沿取道較直接之西脊線上登。
沿馬草壟路走向料壆路,途中經過馬草壟新村外圍,幸而沒有狗,轉入料壆路後走一會,便見右方有一絲帶小徑,便是登大石磨之西脊小徑。
初段林木甚密兼走在林中,不一會開始景觀開揚,路線也變得清晰,回頭一看能見到對面山頂之馬草壟警崗,同時亦為七個麥景陶碉堡遺址之一,但是天沒時間親臨其中一賞。
續上登,前半段斜度稍高,至海拔百四米左右開始放緩,但臨尾登頂之一小段需穿過比人頭更高之雜草,感覺不太好,幸而路程很短,
直至見到面前一紅旗,這裡亦是與南脊小徑匯合之路,亦代表幾乎已到達大石磨之最高點,大石磨山頂設有一三角測測站,但距離警察通訊站及直升機坪位置較遠,要續沿小徑走一小段方到達,
此時亦見到有零星遊人上來大石磨,亦為是天首度見到行山友,皆因剛才的鐵坑山、蛇嶺是全程見不到遊人的。

大石磨高 183M,風光開揚,景點與蛇嶺上之相近,以深圳市及蠔殼圍魚塘為首,但另一邊能近觀到粉嶺及上水,甚至能聽到東鐵綫之火車聲。
其實連大帽山也能見到的,不過是天雲層遮擋住了山頂的白波,變得失卻了特色。
而警察通訊站發射塔後方則有瞭望台及營房等軍事設施遺址,皆因這裡鄰近邊境,在回歸前曾為英軍駐守的重地,但經過主權移交後,現時已荒廢。
其中瞭望台的中央有一個廣闊的窗口,這裡為打卡勝地,更被部分人稱為「大電視」。
本來在此賞景拍照得開開心心的,怎料準備離開時,拿起背囊時,發覺手臂忽感微痛,細心一看,竟見過十只螞蟻籨我的背囊走過來,
立即放下背囊看過究竟,原來有近數十只螞蟻走進了背囊內,情況極為嚇人,相信剛才拍照時誤將背囊放在蟻巢附近,實感中伏。
在此情況下,只好無奈清理一下,花了近分鐘才將近九成半的螞蟻清走,才能開始下山去。

下山一程選走東脊軍車路,而由山頂下降軍車路,需先沿營房遺址一層一層地沿柏油級下降,沿途能見到破爛的營房設施,
一直沿柏油級下降,至海拔 157M 左右才是軍車路之未端,隨即沿車路下降,約十分鐘後接上快景路,再朝梧洞河/石上河方向走,
途中見到鴻淘士多 (羅太豆花),這裡聞名的是 $13 的豆腐花放題,但因我走進去後,發現人實在多得很 (當時目測近四十人),加上環境像工場,不是我舒服的那種,所以決定不吃也罷,
而由此開始,也見到大量的單車友,就如大美督一樣,鴻淘士多 (羅太豆花) 向來是聞名的折返點。

離開快景路,橫過天橋,再進入渠務署維修通道,沿途見到不少巨型水管,為東江水之輸送管道,而後方則有東鐵綫路軌。
找一隱蔽點在巨型水管及火車軌下方穿過,到達對面再過河,駁上虎地坳道,沿路走至盡頭便是文錦渡路近紅橋新村,這亦是登上華山之所在地,而此時已為五時九。

我曾在約四年前走過一片華山軍車路,當時抱著純參觀之心態行走,印象中到第一個小山頭便折返了。
是天決心以行山心態再次重臨此地,感覺當然也輕鬆很多,因為登山之路本來就不艱辛,只是部分路段稍斜,相信與大帽山林道相近,非普通私家車能凌駕。
由紅橋新村之工場外圍走了一會後,正式路上華山軍車路 (又稱「華山萬里長城」,第一個迎來之山頭是 105M 山頭,設有一矮標 (三角網測站),但不清楚是否杉山所在地,因亦有指杉山為之後的 115M 山頭。
由文錦渡路上走至第一個矮標位置,約花了十五分鐘,路長約 1.03KM,攀升達 88M。

離開第一個山頭。沿途開始見到不少私家車及電單車,一直上走一會,見到另一個山頭 (105M),但見有人佔著,我沒有刻恴走過去。
之後便是一連串的急降急升路段,斜度高得驚人,咬緊牙關堅持著,不一會便到達華山山頂。
華山高 138M,山上設有一矮標 (三角網測站),一疑似旗杆,以及一求雨石,
求雨石的五面皆刻有字,正面是「興雲降雨之神」,背面為「維嶽降神」,兩側是「道光己亥」和「歲貢廖有容立」,傳聞頂端的「大嶺」是華山的舊稱,昔日乾旱日子中,農民會上山在求雨石前設壇祈求降雨。
另外,華山南坡有小徑下降至新圍/大嶺練靶場外圍,可直接經石湖新村返回上水市中心,或經馬屎埔至粉嶺聯和墟,為一登華山之捷徑,但留意只有在非練靶日子才可走。

離開華山時已為六時三,之後便續沿軍車路登上犀牛望月,沿途開始變得清靜,但竟也見到一名跑山友。
犀牛望月高 164M,為全段「華山萬里長城」中最高之一峰,但要攻其頂,臨尾要走一小段泥徑,到頂時已為六時半。
此處風光開揚,幾乎能賞到一整個北區,而其南麓則為新圍軍營,是天竟聽到傳來極大音量的英文歌曲,不知道是要慶祝回歸紀念日嗎?
而再遠處的一群簇新公營房屋則為皇后山邨,一共七座,預期於 2021 年落成,後方亦正興建山麗苑,但兩者皆有一共通點,就是交通極為不便,恐怕入伙後,沙頭角公路之使用率將大增,或形成飽和情況。

離開犀牛望月,再走往下一個山頭 — 馬頭嶺,其高 135M,但山頂上沒有任何明確的標記,因此只匆匆走過。
再接下來便是一連串之小山頭,這便是最後的松山,而見到距離坪輋越來越接近,亦代表來到是日行程之尾聲了。
按照官方地圖,「松山」應非指單一山峰,而是一整個山脈,是天先見到一些晨運設施,此時竟然見有一人在做緩步跑。
之後下降一小段時又見一對母子漫步,之後一直上上落落,至最後會見到一個矮標 (三角網測站),此處高 98M。
過了此處後,便一直下降,臨尾見到破舊大閘及站崗,相信已棄用多時,再過不久便接回村路,由文錦渡路至此,亦即全條「華山萬里長城」,一共走了一小時七分鐘,路長約 5.13KM,攀升達 294M。
後途經一系列工場外圍返回坪輋路,幸而沿途也沒狗。

回到坪輋路時為七時一,尚未日落,是近來難得日落前完程之一次。
在坪輋路走一小段至粉嶺浸會園巴士站,沿途意外地見到有汽水機,剛好我又極渴,因此想也不想便購了一瓶能量飲品,
怎料才剛喝了四分之一,便有小巴來了,馬上乘車回到港鐵粉嶺站,車程也只是十三分鐘左右,算是快了,之後再乘車回去,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