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午後 城門水塘龍泉谷.過麥佬麥南房肚.登四方亭大帽山.萬聖夜降荃錦坳 之旅

2020.10.31
午後 城門水塘龍泉谷.過麥佬麥南房肚.登四方亭大帽山.萬聖夜降荃錦坳 之旅


可風中學巴士站 (荃灣城門道口) (起) >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 > 城門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菠蘿壩) (菠蘿壩自然教育徑) > 賞蝶園 > 城門林道 - 水塘段 (經蝴蝶園) > 城門林道 - 龍門段 > 虎蹤徑 > 芙蓉山 (城門八村) > 龍泉谷 (大城石澗中游) > (原路折返) 虎蹤徑 > (大城石澗徑) 肥佬麥 (大城石澗上游) > 南房肚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禾塘崗北峰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 > 荃錦坳 (荃錦公路) (終)

出發時間:2:48pm
天氣:大致天晴 吹東至東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17-31°C (天文台) / 17-2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2.28KM (85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是天為萬聖節,不過我本來就沒有在此日慶節之習慣,故此也是一如既往登山去吧。
因前一天處理一些麻煩事情弄晚了,是天遲了起床,所以也只能簡單走半天短線,想了一想,決定繼上周六後再一登大帽山,
不過與上周走經響石脊、妙高台有所不同,是天則選走虎蹤徑,經龍泉谷、肥佬麥及南房肚至四方亭,而這條小徑亦為是年第四次走著,實屬巧合!
然後一躍大帽山白波閘口,原本想看日落可惜落空,只好在暮中沿大帽山道下降荃錦坳,當作是祝了萬聖夜吧!

二時三左右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出發往城門道口,再步行約十四分鐘至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 (路長約 1.15KM,攀升達 75M),附近一帶人流旺盛。
沿柏油級上走至城門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該中心門外有數名職員守著,後經柏油級至賞蝶園,園內涼亭處有一人在吹蕭,園內的賞蝶區範圍的改善公程已將近完畢,再沿出口接上城門林道 - 水塘段,
此段又用了九分鐘 (路長約 0.42KM,攀升達 50M)。

沿城門林道 - 水塘段走一小段,便來到城門林道 - 龍門段的入口,這裡於廿多年前曾經為大城家樂徑之一部分,這裡於廿多年前曾經為大城家樂徑之一部分,後來家樂徑已被取消了,但沿途見到大量涼亭,彷彿令人意識到多年前此處仍為熱鬧之家樂徑。
沿城門林道 - 龍門段上走,此處開始便再也接收不到手機訊號,算是城門水塘的一個大盲點,而是天沿途竟然冷清得沒遊人,只有數頭牛在吃草。
沿路上走約十分鐘 (路長約 0.9KM),便來到林道盡頭,由賞蝶園出口至此共用了廿分鐘 (路長約 1.44KM,攀升達 83M)。
駁上寬闊泥徑,走數分鐘便見到分岔口,路前有破舊鐵欄 (以前有「路不通行」牌,但現在此牌消失了),此為虎蹤徑路口。

而我是次則直走,走數十秒左右,便見第二個分岔口,同樣有破舊鐵欄,此時則繞過鐵欄直走進去,經過平緩的石砌路,不一會便來到一開揚的平原,
此亦相信為昔日芙蓉山村之所在地,留意這裡指的芙蓉山村是城門八村之一,與大帽山南脊妙高台南端的餘脈無關,是天更見荒田處圍起了一些樹幹砌成的籬笆。
過了開揚平原,再走約兩分鐘,便能來到一澗口位,這便是龍泉谷所在,由城門林道 - 龍門段盡頭,共走了八分鐘 (路長約 0.55KM)。

是天的龍泉谷與前幾次實在是大相逕庭,居然一個人也沒有,想不到這裡在周六與假日之人流差異是這麼大的,當然天氣也有關係。
這裡除巨石纍纍外,周遭又有大量林木作樹蘟,絕為休憩理想之地。
大城石澗源於大帽山,為全港最大的石澗之一,亦為九大石澗之首, 而龍泉谷為大城石澗中游的一個平緩位置,位處約海拔 270M,
這裡亦是大城石澗上下兩段的明顯分界,由灰橋至龍泉谷之斜度較平緩,但由此至大帽山林道的斜度明顯高上不少。

停留了僅兩分鐘,便再次起程續走,經過四月底那次中伏經驗後,是天不勉強找捷徑駁回虎磫徑,而乖乖原路折返至破舊鐵欄的分岔口再接上虎蹤徑,當然也輕鬆得多,上次浪費了三十分鐘爆林之路程,是天即使繞路也僅用了十分鐘左右。
沿虎磫徑上走,斜度明顯但又未至感覺艱辛,且路徑寛闊,沿途亦遇有零星遊人,僅是初段有小量塌樹及需過澗。
一直上走近廿二分鐘,便來到分岔路口,此時接入大城石澗徑往肥佬麥,此後路段平緩,直至聽到流水聽,便是肥佬麥所在位置。

「肥佬麥」是位處大城石澗之澗口位,流水淙淙,與文字中呈現之氣氛完全相反。
「肥佬麥」之名的來源並沒有一個標準的說法,但普遍皆相信是不知何時起,這裡其中一塊石上被漆上「肥佬麥」三字,因此被流傳成一地名至今,可惜字漆又開始退色了。
肥佬麥亦常成為大城石澗逆澗人士之「走佬」地點,皆因該處算是大城石澗上游與中游之交分界點,上游沿途景觀固然沒中下游般壯觀,因此選擇逆其中的人不多。
此時小心翼翼地過澗,留恴過澗位置落腳位少,因此稍具難度,需手足並用躍過。
過澗後,便續沿小徑上走,約兩分鐘後便開始見到一些舊堤垣,這裡便是南房肚村之遺址,這裡位處海拔約 480M,實在難以想像昔日居住在如此高海拔地區之村民是如何維生的。
由龍泉谷至此共用了四十五分鐘,路長約 2.01KM,攀升達 209M,

此時留意左方,有一絲帶小徑能通向四方亭方向,沿途需先穿過一片竹林,攀過一連串的舊堤垣,走一小段踤石乾坑路,穿過竹林隧道,再沿開揚泥徑走不一會便到望到四方亭,
這看似之小徑可真神奇,竟然一年四季路況也不差,林木沒過密,對上一次走經這小徑是八月初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132373010192113),
是天路況與上次差不多,之前留下的絲帶尚在,唯獨是天沿途不見遊人。
留意初段從舊堤垣上走途中需當心石塊有青苔較跣,第一次走的時候我曾試過滑倒,因此會特別小心並放慢速度而行,直至抵達四方亭時已是四是三,由南房肚至此共用了三十六分鐘 (路長約 0.94KM,攀升達 233M)。

來到四方亭,亦意味著是天最艱辛的一段完成了,此時已為五時二,見到有零星操山友途徑。
不停留下續沿大帽山林道上走至白波閘口上走,斜度雖高但仍感覺能應付,沿途見到牛吃草,又見日落的鹹蛋黃
難得天色明朗,可是煙霞太大,風景模糊不清,終用了廿五分鐘上抵大帽山雷達站閘口 (路長約 1.71KM,攀升達 199M)。

沿大帽山道下降,沿途遊人不少,熱鬧感依舊,遺憾卻已經見不到日落的鹹蛋黃了,難免有中伏之感。
及後下降至荃錦坳,沿途遊人極多,亦見不少露營友,結果用了五十分鐘來到荃錦坳 (路長約 4.01KM),此時剛好為六時半,
準備追車之際,卻嚇見 51 巴士候車乘客相比三星期前的周六同樣時間多了近三倍人流,
而且一部分乘客變聰明了,懂得過對面乘車 (我早就知道此招了),幸而對面站也是不用等便有車來。
不過是天實測就沒想像中輕鬆,不單需時約三十五分鐘返回港鐵荃灣站,更糟是搖足近半小時,難免會有一點頭暈,不過若不過對面乘車,相信就要等近一小時方能登車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