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9 回味劏大魚 之 南大嶼郊遊徑、大東山、蓮花山脊、白芒至橫塘 (TL100 CP7.5-FP) 之旅

2020.02.29
回味劏大魚 之 南大嶼郊遊徑、大東山、蓮花山脊、白芒至橫塘 (TL100 CP7.5-FP) 之旅


塘福 (嶼南道) (起) > 塘福引水道 > 南大嶼郊遊徑 > 伯公坳 (東涌道) > 大東爛頭營 > 雙東坳 > 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牛牯膞-婆髻山 山腰 > 白芒 > 牛牯塱 > 大蠔新村 > 紅花顏 > 亞婆塱 > 黃公田 > 望渡坳避雨亭 > 禾上坳 > 橫塘觀景台 > 橫塘村 > 銀礦灣泳灘 > 梅窩銀河花園 > 梅窩海濱長廊 > 梅窩碼頭 (終)

出發時間:1:16pm
天氣:大致天晴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2=26°C (天文台) / 22-4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9.87KM (119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028809

-
是天為四年一度的二月二十九日,能安排在是天的登山行程,絕對有其獨特的價值,亦相信四年後必能酩記。
是天及連同前一天及後一天,亦皆為一年一度劏大魚 (TransLantau 越野跑步比賽) 的大日子,記得去年我也有參與在其中,記憶深刻,
可惜是年則因疫情影響而取消了,只剩一群死忠決定以自發方式參與原定行程,
而我作為獨愛大嶼之士,亦當然不會錯過是天的大好機會,自劏五分一的大魚作紀念及回味去年的盛況!
而是天的取線,其實在去年九月初亦走過 (是絕對相同的取線,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86208181475270)。

是天仍感有點疲累,因此亦弄至十時多才起床,加上前往塘福的車程較長,即使車與車之間轉乘順利,也花了近一個半小時,到達塘福時已為一時三。
從塘福起行,先沿山墓旁的柏油路上走至塘福引水道,途中又再一次見到村民在修墓。
約九分鐘上抵引水道,再轉左沿引水道走約六分鐘,便能到達南大嶼郊遊徑的終點,沿途見到零星遊人。
踏上南大嶼郊遊徑,開始一口氣拾級上走約海拔 230M,蠻費體力的,至分岔口轉右續走郊遊徑,始見平緩,再輕鬆走廿六分鐘便能到達伯公坳,
或因是天天色明朗,沿途感覺炎熱,因此走上來也絕不是輕鬆的。

到達伯公坳時已為二時半,隨即踏上登大東山的山徑,經過入口處一涼亭,見到有大量遊人聚集,令我記起去年深夜時分在此見到一大批參與者小睡。
更甚是有小型水站及一些水果作補給,這必定是供應給 TransLantau 自發參賽者吧!
登上大東山沿途見到不少遊人,幸而沒誇張得水泄不通,亦因天熱之關係,是天以慢步速走此段石級路,加上偶爾拍照,用了近五十分鐘才到達最高點。

是天的行程除回味 TL100 外,其實還有一個小意思,就是紀念四年前的二月底 (二月二十七日),首次登上大東山,記得當天由東涌起步,經地塘仔至伯公坳,
沿鳳徑段二逆上走至近 L015 標距柱時,選了一道很斜的泥坡路直剷上大東山,中途還遇到幾位越野單車友正衝下來,實在嚇驚了。
當天大東山頂起霧,幸而爛頭營一帶風景優美,更逗留至近日落才開始下山,經黃龍坑郊遊徑走回東涌,經過黃龍坑道時被狗吠,成為當時的一個深刻回憶呢!
是天因時間關係,沒有上走大東山山頂,而直接沿鳯徑下走,
途中發生了一件不開心的事,就是幫忙拍照的途人把我的手機摔掉了,幸而終發現只是弄破了螢幕保護貼。

一直走向雙東坳沿途,開始與一些 TransLantau 的參賽者擦身而過,但相信他們都是玩 TL50 的。
到達雙東坳時已為三時九,隨即踏上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婆髻山 山腰路線,沿途遊人減少,但也皆昔日熱鬧,將近抵達萡刀屻山腰時更見到一大群操山者,
但他們隨後取小徑下降到翔東路,相信並非志在劏大魚。
經過婆髻山西北坳,續走至白芒方向途中,再見到另一大群外籍跑山友迎來,這見看似是劏大魚參與者了!
此時亦經過 TL100 全段其中一個風景最美的位置,能直視一整個北大嶼,包括東涌新市鎮、機場島、港珠澳大人工口岸、小蠔灣、大小磨刀以至是對岸的屯門。
記得去年到這裡時為凌晨時分,是年在仍是白天下走過這裡,但氣氛則同樣熱鬧,絕對為「是屆 TransLantau (Unofficial)」的最動人景象。

一直走至白芒時將近五時一,經過白芒村時見到仍然正封村,相信都是與疫情有關。
在白芒公廁外又見到有水站,旁邊亦有一人在看守,及後更見有劏大魚參與者在此取水。
一直沿車路前進,是次中途終發現「白望學校」遺跡之位置。
到達牛牯塱,刻意繞一圈到公廁後,果真發現裝有流動電話基站,若非此前從網上得悉,實不會猜到這。
而公廁前的一片空地,於去年比賽期間正是 CP9 的所在位置,記得當晚我也有在此小睡了一會,是天同樣位置則空空如也。

續沿路走,是次慶幸沒遇上惡狗,但見大蠔新村正門外加貼了一些警示字眼,謝絕外人內進。
及後便是一大段上坡柏油路,一直走近廿分鐘方抵老虎頭郊遊徑入口之最高點,再沿平緩路走至望渡坳避雨亭。
此時左轉,往禾上坳方向,風景極開揚,這段路感覺比香港奧運徑下降白銀鄉那邊更好走,但沿途就只見一個迎面而來的跑山友。
走數分鐘後開始朝橫塘下山,不一會便接柏油梯級,穿過多個山墳,一直到橫塘村, 再沿橫塘河旁村徑走回大路,全程很安全,因狗隻都是鎖在戶內的。

經過銀礦灣海岸後,再走不一會便是梅窩銀河花園,亦為去年 TL100 起點及終點之地,不過是天所見,花園仍暫停開放。
草草拍過照後,便續沿海旁路走至梅窩碼頭,與郵筒合照後隨即登上即班 3M 巴士離開。
巴士開出時為六時七,抵達東涌消防局時約為七時三,隨即轉車離去。
是天的行程就這樣,在一片懷緬中結束。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28 午後 引水道登禾秧山.過帽草針返城門 之旅

2020.02.28
午後 引水道登禾秧山.過帽草針返城門 之旅


三棟屋路 (起) > 普光園 > 806 級樓梯 > 城門引水道 > 龍門郊遊徑 (近 C3405 標距柱) > 大蛇脊 > 斗壑石林 > 禾秧石林 (禾秧山山頂) (767M) >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四方山 > 燕岩頂 > 鉛礦坳 (城門林道 - 鉛礦凹段) > 城門郊遊地點十一號場 > 草山 > 城門林道 - 草山及針山段 > 針草坳 > 針山 (三角網測站) > 城門水塘主壩 > 城門燒烤區 > 城門亭 > 葵涌北食水配水庫 > 城門下村 > 下老圍海水抽水站 > 荃灣和宜合道 (終)

出發時間:1:24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吹東風二級,氣溫介乎 19-25°C (天文台) / 20-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40KM (138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022129

-
是天為星期五,又提早開始一連數天的周末登山旅程。
由於遲出發之關係,加上要留力作明天紀念行程,是天就只好走一些不太長途的路線,
想到已有好一段日子未有走過針草帽了,想重遊一睹月初山火後的痕跡,但近來麥徑在周末又常常人流如鯽,因此便趁是天閒日一走,果然人流正常得多。
其實本打算順走針草帽,但突然想來一點新意思,便決定從三棟屋路起步,經 806 樓級路登引水道,再接天然泥徑去禾秧山,
參觀過禾秧石林後,接回大帽山道,登上大帽山雷達閘口,再逆走麥八至七 (經四方山、草山及針山) 至城門水塘,最後下降至荃灣和宜合道作結,
是天這樣取道實為第一次,雖然距離跟平日順走針草帽 (連和宜合道登城門燒烤區一段) 相近,皆為 17KM 左右,但是天取線卻吃力得多呢!

一時五出發,先沿有趣的梯級上走至普光園,說其有趣是因為途大有一分支樓級是通往一道牆壁,根本就無法通行。
過普光園後,續沿 806 級樓梯徑上走至引水道,說就說是 806 級,但其實級與級之間垂直間距很小,上走起來不吃力。
這條山徑是由民政事務署修整過的,途中經過多個荒廢村屋的入口,中段還有一「半山亭」但亭頂已見破爛,
近頂處有一村屋,十數年前還有人居於此,尚記得兒時途經時每次皆聽見有惡狗,但現時已沒居民留守了 (但相信還是定期有人上來修剪雜草)。

到達引水道時為一時八,此時不用沿引水道走,直接過橋,對面便有小徑續登龍門郊遊徑,並可續接上禾秧山南脊山徑上走至禾秧石林一帶,
相比繞經松樹徑 (入口在老圍鄉村食水池附近) 一帶,明顯路程較短。
不過,是天選的這路徑,初段甚為陡斜,而且部分路段泥石較鬆軟,幸而兩旁多植物作扶手,因此難度未算太高。
或因前幾天煩惱太多,休息不夠,因此是天狀態不太佳,走的速度也不快,近二時一方接回龍門郊遊徑 (亦始見人流),隨即再接對面小徑上走斗壑石林。
此段沿途風景開揚,回望背後可一覽整個荃灣新市鎮以至是維港兩岸,亦能見到城門隧道位處荃灣的收費廣場,及其後的群山 (包括針山、草山、馬鞍山等)。

由引水道直登至禾秧山一段僅長約 2.5KM,但卻要一口氣上攀 560M,而且沿途全是泥徑,中後段更是開揚,因此甚費體力。
中段與松樹徑匯合,再直上走至斗壑石林,途中也見到數個行山友,證明此路並非無人問津之荒徑。
在極慢速行走下,三時一方到達斗壑石林一帶,斗壑石林右則山坡上有顯眼岩壁,其中一道壁有一石塊裂縫僅夠一人勉強通過,被稱為石天門,
因我的行裝較大型,未有一戰石天門,而選擇從石林左方續續通行,途中需跨過一些巨石。

大帽山南脊怪石嶙峋的形象廣為人知,除斗壑石林外,還有妙高台、禾秧、竹海、相思、石船、石巢女石林,合稱為七重岩。
是天途經的第二重岩則為禾秧石林,見時間允許,便一登禾秧山頂,原來來南至北上走禾秧山,近頂段也要彎身穿過一巨石之底,需小心慢過以免碰頭。
此乃我第二次登山禾秧山山頂,此時有數名途人亦抵這裡,而我簡單拍照一下後,便離開禾秧山,續登大帽山。
此後的路變得好走,沿泥徑約走十餘分鐘,便可返回大帽山道,亦開始見到更多遊人。

是天天色雖然尚算明朗,但因風力弱,煙霞也不少,因此未能賞到最清晰的香港全景。
續沿大帽山道上走,到達雷達站閘口時已為四時正,拍照後沿大帽山林道下降至四方亭,過四方山後下降至鉛礦坳,此乃麥八,已走過無數次,
是天麥八人流不少,但起碼不是可怕的人數,最少還可通行自如,若是明天就不攼想像了。

下降到沿礦坳時,已為五時一,很難得在這個時間還見到鉛礦坳涼亭附近這麼熱鬧,還要有家庭樂組合。
疏洗一下後,便踏上麥七逆走,先登上草山,約五時半到抵,續沿林道下降至針草坳,過沙田郊遊徑路口後開始見到樹林的燒焦痕跡,
覆蓋東面的一整個山坡,並一直南延至近針草坳,為月初那次山林大火所留下的殘局,
不過事隔一個月,也開始見到一些植物迅速萌芽,為次生演替之功力。

到達針草坳時已為六時一,距離日落僅餘廿分鐘左右,急步上走至針山山頂後時已為六時三,此時見到隱藏在雲後的日落餘暉,
此時還有數名年輕人正挑戰針山山頂,而我就草草拍照數張便起行下山,
下山需時廿分鐘,到達主壩時,天開始入黑,而此時主壩上尚有人流,雖未算很多,但已比疫情前的閒日傍晚熱鬧很多了,
且沿城門道行出去沿途見到燒烤區有不少人在燒烤,實為吸引。
因為時已晚,是天走捷徑直下降至荃灣和宜合道,再乘車離去,結束是天新穎的帽草針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24 午後 渣甸引水道過懸空棧道.金督馳馬徑登紅香爐峰.柏架山攻頂南降大潭峽 之旅

2020.02.24
午後 渣甸引水道過懸空棧道.金督馳馬徑登紅香爐峰.柏架山攻頂南降大潭峽 之旅


黃泥涌水塘公園巴士站 (黃泥涌峽) (起) > 大潭水塘道 > 渣甸南引水道 > 渣甸北引水道 (懸空棧道) > 畢拉山道 (近畢拉山石礦場) > 金督馳馬徑 > 紅香爐峰 (三角網測站) > 金督馳馬徑 > 鰂魚涌緩跑徑 (經晨運園地) > 柏架山道 (經柏架山道燒烤區) > 大風坳 > 柏架山道 > 柏架山東北峰 (民航處柏架山航路二次監察雷達站/無線電通訊站) > 柏架山中峰 (民航處柏架山雷達站) > 柏架山西南峰 (三角網測站) > (柏架山東南脊) > 野豬徑 (連接山徑) > 大潭峽 (大潭道) > 大潭道巴士站 (石澳道) (終)

出發時間:1:52pm
天氣:初時部分時間有陽光 稍後漸轉多雲 吹東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19-23°C (天文台) / 19-31°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12KM (63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96728

-
經過前一天的環湖出咀摸鬼手後,難免會有點疲累感,因此是天決定走一些極輕鬆的路線。
是天選走向來較少踏足的香港島,而且更是罕有地在港島的郊野公園走小徑,畢竟港島也有不少鮮為人知的隱徑,只是我較少花時間去研究而已。
短短近四小時,便玩盡了兩條引水道及登上了兩座山,更再次寫下了四天連續行山之紀錄。

前往黃泥涌峽的交通不太便利,只有五條巴士線及一條小巴線,由於我前往北角比起中環及銅鑼灣稍方便,於是決定到北角轉乘巴士 (有兩條選擇),
可是到達北角時剛走了一班車,因此得花近十八分鐘等下班,到達黃泥涌水塘公園巴士站時已為一時十。

下車後,沿柏油級上走至大潭水塘道,這裡此前我來過數次,不過每次都是走港島徑或衛奕信徑時途徑的,未曾試過刻意前來啟程,
先沿大潭水塘道上走,斜度不少,中途有一公廁可作疏洗,直到走至近陽明山莊前,左方有一限制道路,這就是前往渣甸南引水道的位置。

才剛走進去,便可見到一彈藥庫遺址,事實上這亦為黃泥涌峽徑的一部分,沿途設有一些對抗日軍時遺下的機槍堡等設施。
沿引水道前走,可見其設計狹窄,車輛絕對無法通行,與新界及大嶼山常見的引水道,畢竟渣甸山引水道是 1925 年建成的,以當時技術而言,算是這樣吧。
沿途有數個開揚位置,更可近觀一谷之隔的聶高信山 (山頂上設有微波發射站)。
一直向前行走,約廿五分鐘便即到盡頭,距離約為 1.7KM。

此時接上天然山徑,開始需手足並用,且不時需翻過大石,更有一些位置有爬壁的感覺,個人認為難度不低,只是對體力要求不高。
在小徑走近十數分鐘,再次需往上攀爬時,便見到一大石的開揚位,再上就是往渣甸北引水道的分岔路口,但從崎嶇山徑下降至引水道時亦需沿壁下攀數米。

到達渣甸北引水道,隨即能見到其懸空感,此引水道正正就是被廣泛稱為渣甸山懸空棧道,但其實走在其上並不危險,
畢竟它並不是行山界普遍所指的高難度棧道,只是一度建在陡坡上,而又極狹窄的引水道而已,
狹窄得部分路段僅有水渠位可作通行,故下雨季節絕對不宜遊走其上。
儘管此棧道並不險亦沒難度,但走在其上,風光極為開揚,算是有一探的價值。
沿引水道一直走至盡頭,能駁回港島徑段五及衛徑段二的山坳位,但是次沒走至盡頭,而是僅走約 0.8KM (約十三分鐘),便沿一柏油級下降至畢拉山道,
沿途也也見到兩人,抵達畢拉山時已為三時正,就此完成了是天第一部分。

沿畢拉山道向東走,會途徑畢拉山石礦場遺址,此石礦場早已於九十年代初停產,經營了僅四十年,現址已改成警務處的爆炸品處理基地。
走至盡頭,會見到多條車路的分支,其中通往畢拿山高頻無線電接收站的車路,同時亦為金督馳馬徑的初段,
「金督」就是香港 1925 至 1930 年第十七任港督金文泰,馳馬徑相信為夫婦二人慣常騎馬暢遊的路線之一。
沿金督馳馬徑走著,全程幾乎都是柏油路,大部分路段皆處於叢林中,雨天就也沒問題.
走了一會,見到一分岔路口,沿車路直上是通往無線電站,此乃一高頻無線電站,設有多顆高近三十米的柱狀天線,用以監察航班之用。
是天沒有內進參觀,而是左轉續走金督馳馬徑,此徑全程平緩輕鬆,因此沿途可見散步遊人也不少。

又走了十多分鐘,終來到登紅香爐峰的路口位,此時暫離開柏油徑,踏上黃土泥徑,路面上偶有浮沙,幸而路程很短,只消數分鐘便能抵達紅香櫨峰山頂。
紅香爐為一昔日香港地方,大概位處於掃杆埔以東的大坑一帶,攎說從前海上有只紅香櫨漂到銅鑼灣天后廟前,鄉民認為是顯靈,便將香櫨放進廟裡供奉,
故此廟的後山便稱為紅香爐峰,其高 228M,靠近市區,因其景觀開揚,可直觀維港兩岸的所有景物,加上登山需時短,故吸引不少遊人及攝影愛好者上來,
是天亦見山頂處有不少遊人,而其三角網測站則設於山頂一亂石堆之上。

賞景近九分鐘後離開,下山回到金督馳馬徑並續走,沿途見到不少隱徑,更有一長長梯級能通往寶馬山食水配水庫,但是天無暇一訪。
直走近廿分鐘,終到達一分岔路口,此時轉入「往柏架山道」的捷徑,經過農運園地及衛徑段二的一小部分,沿鰂魚涌緩跑徑走十餘分鐘,便能到達柏架山道。
沿柏架山道上走,沿途見到大量燒烤及郊遊場地,而此路斜度不高,急步走亦不感喘氣,是日吸引了大量閒遊友前來,中途亦有一處景觀開揚。
走近十五分鐘,便到達大風坳。大風坳之所以大風,是因其位處畢拉山及柏架山兩山體之間的坳位,但南北兩面無屏蔽,吹來的風受壓縮下變得當風。

大風坳亦為我走港島徑時常途徑的一個地方,這裡設有標準型洗手間,遺憾水源取自山溪,是為旱季則顯得幾乎無法使用。
短暫停留後,便續沿柏架山道上走,初段斜度不高,近頂段斜度稍為增加,一直走近十九分鐘,走過 1.5KM 路程,終到達柏架山東北峰。
柏架山東北峰為民航處柏架山航路二次監察雷達所在地,亦設有警察通訊站,是天巧遇工人在雷達附近進行工程。
短暫賞景及逗留後,往下折返近一分鐘,再轉到民航處柏架山雷達站的方向,此乃柏架山第二個白波之所在地。

柏架山雷達站非位處柏架山最高之處,柏架山西南峰才為最高點,該處僅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而民航處柏架山雷達站後方有一柏油徑,該徑為一環山徑,有藍色欄杆,中段欄杆有一處是破爛的, 亦可見有絲帶,此乃通往柏架山西南峰之泥徑,
走在其上難度不高,只需下降到一谷位再上升,數分鐘即能到達柏架山西南峰。

柏架山西南峰高 532M,為整個港島次高之峰 (首高為爐峰),山頂風光開揚,除可環觀港九一帶外,也能回望剛才走過的兩個白波。
由於此時已為五時四,加上感覺濕氣漸重,隱若見到偶爾有一些薄霧吹來,能見度亦漸減,因此沒有停留賞景太久,數分鐘後即接上東南脊下山。
柏架山東南脊能直接接下降至近大潭峽的野豬徑連接山徑一帶,其雖為非官方山徑,但難度不算高,
從山頂起計,初段平緩,但路徑稍迷及有歧路,幸而有絲帶引路。
中段開始徑始變清晰及單一,但密林稍多,大多為鐵芒萁、山稔及野牡丹,也有些疑似竹林。
後段斜度突增,幸而手腳位極充足,且路面堅實不滑腳,因此並不太困難,
此東南脊全長僅 1.3KM,是天走了近半小時,當望見架空電塔時,代表已達路線尾聲,約五時十一接回野豬徑連接山徑的寬闊大路。

走約一分鐘到達分岔路口,此時日落將至,決定就此完程吧,於是沿天然石級路直下降至大潭道,只消數分鐘而已,
再走往石澳道迴旋處旁的巴士站乘車離開,結束是天閒日港島隨心遊之旅!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23 年度重頭戲 之 環湖出咀摸鬼手 (經馬頭峰及兩登跌死狗) 之旅

2020.02.23
年度重頭戲 之 環湖出咀摸鬼手 (經馬頭峰及兩登跌死狗) 之旅


烏蛟騰 (起) > 馬頭峰 (三角網測站) > 赤馬頭 > 雞仔峒 (三角網測站) > 橫嶺坳 > 大峒 > 觀音峒 > 紅石門坳 > 石芽頭 > 鹿湖峒 > 跌死狗 > 跌死狗東坳匯合路口 > 鳳凰笏西 (鳳凰頭) > 鳳凰笏頂 > 鳳凰笏東頂 (鳳凰尾) > 白角山 > 昂莊山 > 大嶺 > 黃竹角墩臺 > 黃竹角咀 (綑邊) > 鬼手岩 > (原路折返) 鹿湖峒 > 鹿湖峒南麓 (小滘坳) > 鵝髻頂 > 虎頭沙 > 三門山 > 砵樹環山 > 長牌墩 (三角網測站) > 伯公咀 > 船灣淡水湖北副壩 > 船灣淡水湖溢水壩 (東頭洲) > 白沙頭 > 船灣淡水湖主壩 > 大美督 (汀角路) (終)

出發時間:8:04am
天氣:大致天晴 吹偏東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7-26°C (天文台) / 17-4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8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31.04KM (180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90681

-
環湖出咀為一傳統的「考牌」路線,不單路程長,上落蠻多,沿途全沒補給,而且需途徑密林段,臨到鬼手岩一段更涉及小量綑邊及穿越直壁,因此難度甚高。
對上一次挑戰環湖出咀摸鬼手已是 2017 年年底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99897566107),翌年度 (2018-2019) 因專注操山而未有安排此行程,
踏入 2020 年,想到這陣子暫緩了跑山,又想玩點帶挑戰性的,加上這周末又遇上中午潮退及晴朗天氣,因此早幾天便下定決心安排是周末再戰環湖出咀,
因周五晚上失眠,便決定推後一天至周日才成行,真想不到是天雲量雖已較周六有所增加,但中午氣溫仍一度上升至 26°C,比想像中稍熱。
是天環湖出咀摸鬼手之圓滿完成,除了行程本身富有意義外,另一個無意中之得著,便是在一個月內完成了兩大考牌路線 (另一條是杯靈雙渡: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84897631606322),
另加一條具挑戰性非傳統考牌路線 (三大連走: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75428065886612),成了行程多樣性極高的一個月!

是日環湖出咀的取線,採用了最正宗的全走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再加來回鹿湖峒至黃竹角咀鬼手岩之非官方山徑,
環湖出咀這詞,即使名義上清晰,但其實坊間也流傳不止一個版本,
其中最常見的一個亦為上次我走的路線,就是全程只登一次跌死狗,回程則直接在南面橫腰徑略過,
而是次取道則前後兩登跌死狗、鹿湖峒,主要分別是後者的總上攀會多出大約一百米,略為毫費體力,而且總需時亦多上五至十分鐘不等。
(至於選走上、下苗田而非馬頭峰至大峒的那些取線,嚴格上就不是叫「環湖出咀」了!)
但無論選走哪一條路,總長也略超過 30KM,更重要的是全程沒補給兼沒撤退路線 (於岸邊乘大飛離去除外),因此務必具行山經驗方能安全完成挑戰,
而因保守原則,我每次環湖出咀也例牌會攜帶 4.5L 清水及 1L 能量飲品 (即共 5.5L 飲料),是天天氣即使比想像中熱,但仍有近半能量飲品未有喝。

是天凌晨五時九便起床,先疏洗及收拾行裝,約六時半出門,天才剛亮,到達港鐵站時極好運地剛有車到不用等,
到達大圍站轉乘東鐵綫時又是不用等車,實為極難得的好運,因此七時正便到達大埔墟站,比預期早一點,亦因此有多時間能到快餐點吃個豐盛早餐。
七時半來到 20R 小巴站,想不到這麼早便需動用到一班加班車,而正點的班次 (十九座),亦只剩下兩個座位,顯然此班次是直飛入汀角路,而不經南盛街,
因此能於八時正左右便到達烏蛟騰,而是天正正為 275R 巴士延伸至烏蛟騰的首個周日,
但因該巴士線頭班車為 08:30 (從大埔墟站開出),因此是天只能一睹其站頭而非巴士本身。

此時隨即踏上船灣淡水湖郊遊徑,亦見到有數名山友在涼亭附近等候,他們看似也是來挑戰環湖出咀的。
先沿斜度甚高的泥徑登上馬頭峰,此時天上仍然多雲,因此感覺涼快,但在山頂上在則聽見從山下公路傳出極吵耳的賽車聲。
在馬頭峰拍照後,不停留下續走經赤馬頭,到達下一個三角網測站所在之雞仔峒,沿途只見兩名山友,而之後的路況則稍為變好及斜度放緩。
後再沿橫嶺坳過大峒,在大峒遇見一大群山友,沒加理會下,續走經觀音峒及石芽頭,直至到達鹿湖峒,
此時已為十時正,亦即用了將近兩小時由烏蛟騰走到鹿湖峒,這顯然並非本人之最快紀錄,
事實上這速度根本算不上快,但考慮到當時負重近八公斤,加上此乃長線,根本無需著意於一時之快,反而以舒適的步速撐過初段,感覺更為良好。

此時離開環湖徑,接小徑走至跌死狗,開始見密林以至是一些塌樹樹幹,因此步速亦需放緩,
其中跌死狗山頂一帶風景開揚,為下望紅石門、往灣洲,以及另一邊的西貢半島之最佳地點,但因時間關係,沒有逗留太久賞景。
在跌死狗山頂見到一堆山友在下山中,並選用北線前往鳳凰笏,我心想有點奇怪,為啥要選一條難度較高的路線呢?
從跌死狗下山,部分位置斜度極高,近乎呈直壁狀,但手腳位極充足,亦令我想起曾幾何時見到有人在跌死狗東坡加了繩子,不過用途不太,現時亦已拆除。

一直下降,會到達跌死狗東坳匯合路口,亦處四通八達,亦有大量遠足隊的絲帶,而我當然選擇朝鳳凰笏頂的方向進發吧,此時已為十時半。
前往鳳凰笏頂的路沿途密林極多,大多為人工植林,亦作為了出咀路段幾乎林最密的一段,或因近期出咀人流多了,感覺路好像比以往稍為易走一點。
官方地圖上的「鳳凰笏頂」涵蓋面積甚廣,除了主體之外,還包括了位其東之鳳凰尾及其西之鳳凰頭,但其實各者在行走的感覺上沒太大差異,都是密林滿佈。
此時亦超越了剛先在跌死狗下山的一隊山友,一直慢慢走著,從鳳凰尾下山路段踤石頗多,但過後則幾乎已完成出咀小徑之一半路程了。

選對路線登上白角山,此後路段以灌木林為主,風景漸變開揚,通行難度有所下降,路徑也算清晰,途中亦見部分路段呈火紅型態,
而是天能見度亦相當高,故此沿途能賞到無盡美景,而此時開始雲量減少,天空也放晴了。
而此時亦逐續見到一群群山友從反方向走來,相信是乘大飛到黃竹角咀再出發的。
過昂莊山時原本有一小徑可登上其山頂,但近年或因再沒人選走該路,看似已被密林覆蓋了。
一直走至黃竹角最東的一峰 — 大嶺,其峰以東有一墩臺,建於清初康熙七年 (1668 年),
但受歲月摧殘,現在已難以看到其模樣,反而成了行山友的小休熱門基地吧!

過了黃竹角墩臺,便能接上密林小徑下降至黃竹角咀海岸,小徑略帶浮沙碎石,幸而斜度不算高,即使是近岸一段斜度增加,亦有大量手足位及樹幹作扶手。
到達海岸,還要左轉沿海岸邊綑一小段方能到達鬼手岩所在地,而將近到鬼手岩時,需穿越或繞過一直壁,
若潮水位接近 1.0M,其實是可以輕易從岸邊直接繞過的,不過是日水位高達 1.5M,顯然無法像上次般直接嬈過了,故此要稍作攀爬以穿過之,
但攀過的難度不低,雖然直壁左右兩方皆有踏腳位,但落差較大,而且夾在其中的是高數米的深隙,若非手腳較長,的確難度會更高。

抵達鬼手岩時已為十二時七,當然馬上去「拖手仔」為上吧,但此時聚集在鬼手一帶的人流甚多 (目測近廿五人),因此就連拖手拍攝也得排隊了。
鬼手岩這樣熱鬧的情況,也是我首次遇上,記得此前多次前來黃竹角咀,也只有十數個山友同樣出咀,甚至同一時段只有我一人位處鬼手岩旁。
而上次來的時候,看見地質公園告示板被拆去,現時所見已重新裝上。
的確,鬼手岩所屬岩石群不單擁有近四億年的歷史,更甚是其獨一無二的形象。由於鬼手岩等沉積岩抗風化、浸蝕能力不一,
雖然正正造就出其具吸引性的模樣,但難保其形狀會因外力而受破壞,因此適當保育是有其必要性的。

鬼手岩後方的是煙肉岩,呈現深紅色,同樣為遊人的熱門打卡點。此時想到既然難得來到,何不多逗留一會賞賞景呢?
於是決定逗留近四十分鐘,慢慢拍照兼大休吃東西,看著浪花打在鬼手岩的底部,何其寫意呢!
直到近一時三方決心起行回程,此時烈日當空,甚為炎熱,幸好我對炎熱遠足甚有經驗,故不成問題。
一時九回到黃竹角墩臺,天氣繼續炎熱,原路折返跌死狗東坳匯合路口後方為三時三,
見時間尚早,決定再次登上跌死狗及鹿湖峒,方接環湖徑續行,在跌死狗山頭又見到一大群年輕人在遊玩,不知他們是否想出咀但又心知時間不足而作罷呢?

到達鹿湖峒,方為三時八,警報解除了,皆因此後路段皆是郊遊徑一部分,就算是天黑走著也沒有安全問題,
只不過環湖徑南段夜裡有大量昆蟲纏人,才使我盡量也不想夜行此段吧。這樣走能將 C2614 標距柱位置包含在行程內。
沒停留下快速走過鵝髻頂至長牌墩各峰,由於此段在近一個月已是第三遍走著,對其熟悉程度沒有任何懷疑,
但萬萬想不到常常也有新人在此徑中伏,是天便聽見兩名途人在交談時,說著自己原誤以為「鹿湖峒」便是終點,後才醒覺無路可退,相信此感覺將異常深刻吧。
此時天空出現了很多鱗狀的雲,十分漂亮,為是天「續牌」行程錦上添花。

到達長牌墩時才為四時九,到達船灣淡水湖北副壩時為五時二,不單完全不用擔心天黑,而且有望在天黑前完程了。
果真,回到船灣淡水湖主壩時才為五時七,距離是天入暮尚餘一小時,卻見到主壩上人流如鯽,實為我第一次見的誇張情況,
於是沿主壩走回大美督,邊賞著風景,邊唱起當日有所回憶的 「不屈」,遺憾見到對岸馬鞍山鹿巢山一帶有山火。
到大美督燒烤場時才為六時一左右,遠處雲端還滲透著日落餘暉的橙光,能夠在天黑前完程感覺實在很好呢!
於是到小巴站排隊等候小巴,同時見到一輛回大埔墟站的 275R 頂閘駁過,真是嚇人,

幸好小巴班次頻密兼設立直達大埔墟特快線,因此不一會便能登車,而汀角路因車多致微塞,
幸而終能以正常車程時間回到大埔站,為是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行程作結。

-
行程時間表:

從烏蛟騰環湖徑入口起行 8:07am
到達馬頭峰 8:30am
到達大峒 9:20am
到達鹿湖峒 10:02am
到達鳳凰笏頂 10:56am
到達黃竹角墩臺 12:04pm
到達鬼手岩 12:34pm
離開鬼手岩 1:18pm
返回黃竹角墩臺 1:46pm
返回鳳凰笏頂 2:52pm
到達鹿湖峒 3:42pm
到達長牌墩 4:46pm
到達大美督 6:06pm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22 午後 再戰何福堂穿藍地過洪水坑.續尋公庵山降丹桂出洪水橋 之旅

2020.02.22
午後 再戰何福堂穿藍地過洪水坑.續尋公庵山降丹桂出洪水橋 之旅


屯門何福堂巴士站 (青山公路 - 新墟段) (起) > 大欖涌引水道 (屯門健身徑) > 虎峽谷 > 屯門徑東升亭 > 行者池頂 > 藍地灌溉水塘 > 藍地石礦場後脊 > 洪水坑灌溉水塘 > 公庵山脊 > 公庵山 (297 山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 > 公庵山 (297 山) (三角網測站) > 丹桂村海水配水庫 (水庫路) > 丹桂村北食水配水庫 (水庫路) > 丹桂村食水抽水站 (水庫路) > 丹桂花園 (丹桂村路) > 洪德路二號休憩處 > 洪水橋站巴士站 (青山公路 - 洪水橋段) (終)

出發時間:1:28pm
天氣:天晴 吹東至東北風二級 ,氣溫介乎 23-28°C (天文台) / 25-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1.61KM (69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鎖在欄內的村狗 (水庫路)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84147

-
是天原計劃環湖出咀的,可惜前一天失眠,未能成行,只好改期,而是天則簡單走一些較輕鬆的路線。
是次走的路線大半部分皆是前年五月一個酷熱天下走過的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59216894174406),
是天溫度比上次低,因而走得也比上次舒服不少,但人流卻是上次的十倍有多,實在很誇張!
全程最具挑戰性部分,都是中段由藍地灌溉水塘過藍地灌溉水塘,取道藍地石礦場後脊,
此段並非正規路線,難度稍高,前年第一次到訪時已幾乎走錯路,想不到是次又一次被它玩倒了!

再次遲起床,加上在屯門公路轉車站等車等了很久 (多得自作主張收車的巴士公司),到達钶福堂時已近一時半。
初段沿麥十上走至引水道,此時已人流如鯽,想不到踏進屯門徑後,情況更甚,
該段原本寫上只適宜有行山經驗人士的路段,是天擠進的一大部分都是明顯沒行開山的,故些不時要開聲以請求超前。
走至屯門徑東升亭時,已近二時,沒登九逕山下直接接虎地郊遊徑下降至藍地灌溉水塘,此段又用了近半小時。

到達藍地水塘,先要在主壩上的人群中穿插而過 (此時人實在多得超誇張),再上走至藍地石礦場後脊,在脊的入口亦見到一隊人在練習繩索。
或因上月底曾發生過山火,是天再來藍地石礦場後脊,見到幾乎大部分植物都呈現過的棕色,亦未見新生長的綠葉。
同時,此段路相比我上一次來,絲帶數目明顯減少,因此路徑也比起上次來得迷,
這次我在中段更幾乎又一直向上,走進了荒脊,幸而醒覺得早,沒浪費時間於此。

前往洪水坑灌溉水塘基本上要沿石礦場外圍峭壁上的一些混凝土水渠走過,但問題來了,相似的渠有很多層,究竟哪一層才是最簡單的呢?
是天隨便試了一層,發覺滿是塌樹,明顯走的人不多,難度甚高,但我沒有理會,一直向前走,後才發覺下一層好像較易走。
走至呈水平的水渠末端,便開始下斜,初時斜度很高,而且水渠上滿佈枯草,十分滑腳,好不容易走下去,斜度才開始稍緩,最終到達舊柏油車路。
是次反而在接車路的路口沒有被上次的鐵絲圍網所困擾,一出來便是一處被剪了的圍網,過得很輕鬆,或是上是找錯了路口?真不得而知了。

沿柏油路再走大概數分鐘,即可到達洪水坑灌溉水塘,這裡人流明顯少了很多,
但因在藍地石礦場後脊花了近五十分鐘,因此到達洪水坑灌溉水塘時已近三時半。
橫過主壩後,沿公庵山脊登山,沿途浮沙碎石較多,但不算太難應付,沿途見到數群行山友及電單車友。
是次因為時間不足,沒有前往尋找神鵰石,而是直接登山公庵山,沿途樹蘟不多,基本上是暴曬著,真想不到是天氣溫竟高達 28°C!
將近到達公庵山三角測站前,有一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用以轉播訊號予位處山谷的村落,旁邊亦可見不少架空電塔。

到達公庵山頂時已為四時五,但過山後便開始下山至洪水橋,見時間尚多,決定逗留約廿五分鐘細味眼前風景。
公庵山山頂風景十分開揚,除了能以另一個角度直視蠔殻山、掌牛山、雞公嶺、大刀屻以至是大帽山外,
另一邊廂更可一次過看盡屯門、天水圍及元朗三個新市鎮,及後方的杯靈雙渡線,實在是目不暇給,美中不足為是天煙霞較多,能見度明顯沒前一天的高。

賞景後,約四時十開始下山,從公庵山下降往洪水橋方向的路初段滿是浮沙碎石,與杯靈雙渡線有一點相似,
中段更需從無數滾石上走著,路面看似一道石河,一直下降至一軍車路,路況變好但路徑卻開始迷,若非有地圖,很易迷路吧。
此時左轉走進護土牆路,見到梯級無需下降,一直前走直至見到一農田,再前行轉右,沿黃色欄杆柏油梯可開始下山,不一會便到達水庫路,
此時有一些屋村,一到達馬路,便見一村屋內有數頭狗隔圍欄靜靜觀察著我,幸而沒對我吠。

一直沿水庫路走,約十分鐘後駁回丹桂村路,再走約七分鐘便可到達洪水橋站巴士站,
乘巴士到屯門公路轉車站再轉車回去,結束是天簡單行之旅,更難得成為連續兩日都行大西北的一次。
想不到某巴士公司收車情況變本加厲,即班 263 巴士清不走所有候車人士,比前一天情況還要差!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21 午後 大欖涌郊遊徑、大欖林道及桃坑峒 (大欖隧道轉車站-屯門公路轉車站) 之旅

2020.02.21
午後 大欖涌郊遊徑、大欖林道及桃坑峒 (大欖隧道轉車站-屯門公路轉車站) 之旅


大欖隧道轉車站 (起) > 八鄉路巴士總站 > 大欖涌郊遊徑 (近 C6403 標距柱) > 井坑山 (三角網測站) > 四排石山 (三角網測站) > 黃茅嶺 > 白水嶺 > 大樹下西路支路 > 伯公廟 (元荃古道媽娘坳) > 大欖涌水塘 (吉慶橋) > 大欖林道 (大欖自然教育徑) > 小欖越野單車徑林道 > 桃坑峒 (民航處障礙物燈標) > 桃坑峒 (三角網測站) > (原路折返) 小欖越野單車徑林道 > 大欖女懲教所 > 大欖懲教所 > 大欖涌村 (大欖涌路) > 小欖交匯處 > 屯門公路轉車站 (終)

出發時間:1:30pm
天氣:天晴 吹東至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0-25°C (天文台) / 22-31°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47KM (82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77490

-
是天天色明朗,能在二月見到晴空萬里的天際,實屬難得。
由於本人計劃了於本周末將進行年度壓軸長途遠足行程,是天即使登山,也務必走一些較輕鬆的路線,以作留力,
想了一想,大欖涌郊遊徑難度既不高,亦不算費力,但風光優美,亦估計人潮不會太多,再加上起點交通便利,因此便決定了是天一遊大欖郊野公園。了

又是遲起床下,弄至剛好一時半方到達大欖隧道轉車站,剛下車走數十步,便見到食環署新增的鐵皮公廁,
話說這公廁也計劃了多年,現終成建了,途人日後也不用再忍受原來設在橋底的「臭格」(欠缺清潔的流動公廁)。
近月漁記聲稱因翻土工程,臨時更改了大欖涌郊遊徑的入口,變成不再經馬鞍崗管理站,而直接在橋底位置直登郊遊徑,
但其實這條路一早就有,亦一向是登上郊遊徑最快捷的方法。

沿柏油路走數分鐘駁回大欖涌郊遊徑。接上泥徑一直上登至井坑山,沿途景色開揚,
是天又湊巧能見度極高,因此能遠觀一整個新界西的景色,各大群峰包括掌牛山、雞山嶺、大刀屻以至大帽山都瞬間呈現在眼前,
明明走上來不辛苦,這 CP 值可謂真高!

到達井坑山時已為二時一,此時亦見到一群行山人士從凹頭配水庫方向走上來,
而井坑山本身也有一個矮型的三角網測站,在匯合了凹頭配水庫小徑後續走約一分鐘的位置。
續沿大欖涌郊遊徑走,沿途風光仍為優美,亦因早前山火關係,眼前的樹呈現紅橙兩種顏色,成為別具特色的景象。
從井坑山走至四排石山途中,需上落數次,除見到單車友外,更能遠眺鳳凰山,一直走至四排石山時已為二時七,在其三角網測站拍照後,便隨即下山。

下山途經黃茅嶺,走到白水嶺時,決定一試下降至大樹下西路支路的小徑,約五分鐘便能駁回車路,此為我第一次踏足此路。
沿車路走向元荃古道小徑方向,沿途見到一些涼亭,有遊人之餘亦有放狗人士,想不到這樣偏僻的林道也有不少遊人呢!
後接柏油徑回到元荃古道 (近涼亭位置),再沿大欖涌水塘方向走著,從這裡開始遊人開始增加,一直走至盡頭駁回林道,再向左下降至吉慶橋時已為三時七。

沿吉慶橋旁的畔塘小徑直接上走至大欖自然教育徑的林道,此乃捷徑,能以三分半鐘代替原來十數分鐘的路程,但沿途有些密林。
到達大欖自然教育徑,右轉沿林道直走,此後一直便是平緩的小欖越野單車徑林道,為全程最平平無奇的一段,
約走將近一小時方到達登桃坑峒的小徑入口,此時已為四時八。

登桃坑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此路線,從林道上走至桃坑峒山頂全長只有約 0.8KM,當然最重要的是,近九成路段皆為柏油梯級,全沒有技術難度可言。
先穿過入口的閘門,再沿梯級上走,沿途與十數支電線桿平排著,一直走至近頂,便是民航處障礙物燈標 (四號),
此乃在晚上會發出紅光的導航燈,香港境內共有八座,除掃管笏山的一個外,其餘七座皆桃坑峒有柏油路能輕鬆到達。
繞過障礙物燈標,進入林中再直走約兩分鐘,便能抵達桃坑峒山頂,亦為三角網測站所在地,
這裡風光異常開揚,能正視到青嶼幹線、馬灣海峽,亦能望見荃灣新市鎮,
其東北、東南及南方都有小徑可以下至圓墩等地,是天更剛好見到一跑山友正從南路走上來。

在山頂逗留了近廿分鐘,方起行下山,基於此時已為五時四,當然是原路折返最簡單快捷吧。
沿剛才走徑的柏油級下降了十四分鐘,便返抵小欖越野單車徑林道,再續走近一分鐘便是林道的盡頭,
此時左轉可直下降至大欖女懲教所,而右轉則往大欖涌水塘主壩,之前都是走經主壩,是天則一試不經主壩的左路,
儘管沿途不能在主壩上觀賞一整個水塘,但卻能在壩上仰望到主壩之宏偉,算是各有各特色吧。

從小欖越野單車徑林道走經大欖女懲教所、大欖懲教所至大欖涌村,再經小欖交匯處至屯門公路轉車站,全長 2.8KM,走了近三十二分鐘,
沿途在大欖涌村路口附近更見到日落,算是意料之外的小收穫吧,一直走至屯門公路轉車站時已為六時二,雖見到大排長龍,但有幸能上到即班巴士離開,
這不單又成為難得日落前完程的一次,更甚是首度成為起訖點皆為公路巴士轉車站的一次!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16 午後 雨中東涌站-婆髻西北脊-雙東坳-南山-白富田-銀礦灣海岸-梅窩 之旅

2020.02.16
午後 雨中東涌站-婆髻西北脊-雙東坳-南山-白富田-銀礦灣海岸-梅窩 之旅


港鐵東涌站 (起) > 翔東路 > 低埔 > 斜坡維修通道 > 三角網測站 (低埔脊) (132mPD) > 婆髻山橫山徑 (371mPD) > 婆髻山-牛牯膞-鴨腳瀝-三山台-蓮花山 山腰 > 雙東坳 (鳳徑段二) > 直升機坪 > 南山樹木研習徑 > 南山燒烤區 (嶼南道) > 南山觀景台 > (鳳徑段十二) 白富田 > 牛牯灣山莊 > 銀礦灣海岸 > 梅窩碼頭路 > 梅窩碼頭 (終)

出發時間:2:08pm
天氣:多雲 稍後高地有霧及有幾陣驟雨 吹北風四至六級,氣溫介乎 10-15°C (天文台) / 8-18°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62KM (96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鎖在欄後的村狗 (牛牯灣山莊)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45633

-
是天受冷鋒襲港,氣溫瞬間下跌,這樣的天氣實在難料好壞。
然而是天早上查看天氣預告,見其預測下午部分時間有陽光,
看雷達圖又不見有雨帶覆蓋香港,因此決心到大嶼山一走久違了的婆髻山-鴨腳瀝-三山台-蓮花山 山脊線,出發初時能見度異常高,能見到高清風景。
可是,起程後不久便突然見到遠處大變天,先是大東、鳳凰忽起霧封頂,繼而滿天烏雲,心料不妙,
果真不足半小時便開始下雨,還越下越大,實是尷尬萬分,更感覺又是被天文台騙了的一天啊。

是天選走翔東路直登婆髻西北坳的一段泥徑,對上一次走這路,已是超過三年前了,
或因我本對大嶼山有獨特情感,加上多次走經這一帶皆有難忘回憶 (如 TL100),因此對這裡印象極為深刻。
還記得該山徑斜度雖然頗高,但風光異常優美,沿途皆能賞到東涌新市鎮全景,一直都想找個機會重遊此徑。
是天以為天色會好,便決定一遊婆髻西北脊之餘,兼登鴨腳瀝、三山台及蓮花山山頂,可惜最終因天氣變化,全部攻頂都未能完成。

早上持觀望態度,一直待至中午過後才開始乘車出發,到達東涌時已為二時一。
先沿翔東路走約十分鐘,沿途經過多座工業用途建築物如東涌灣電話機樓等,後走過北大嶼山公路的橋底,
再直走會見香港奧運徑入口告示板,不用理會,再沿翔東路多走三兩分鐘,終見到一車路,內有鐵閘,此時轉右進車路,上走數十米後左轉入柏油行人徑,
橫過一露天水渠後再走數十步,能見到右方有一柏油斜坡維修梯級一直向上,轉右沿此走便是登婆髻西北坳的所在地 (若直向前走,則是東梅古道所在地)。

此柏油斜坡維修梯級挺長的,一口氣從近海平面上升至海拔一百米,是少數有此規模的開放式斜坡維修梯級。
一直上走至盡頭,左轉再走至盡頭,右方便有一泥徑登山,此後路段便全是泥徑。
沿泥徑上走一會,先是見到一個三角網測站,該站編號為 1114.56,海拔高度是 133.5M。
過後續沿泥徑上走,初段還不很斜,但到中段開始斜度上升,但路況則十分清晰,基本上此路完全非崎嶇路線,亦無需手足並用,就只是一道較斜的徑而已。
一直沿徑上走之時,背後亦全程迎來美景,尤其可正面觀賞到一整個東涌北以至東涌新市鎮、後方的機場島連同三跑填海土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及鄰近的小島。
北大嶼近年變化甚為急促,每年的景觀也可有不同處,昔日情景每每令人回味。
此時因能見度極其高,更能遠眺隔岸的屯門新市鎮,以至是再遠處的大帽山雷達站,偶爾有機場快線駛過能清楚看見車廂移動著,實是振奮人心!
這段亦成為了是天行程最精彩的一部分。

續沿徑上走,登上一副峰後,後段再次變得平緩,但因前一天下過雨,明顯見到有些泥濘遇在,沒完全乾透。
到達婆髻西北坳時已是三時一,可見即使沿途賞景慢走下,亦只需五十五分鐘便能從東涌站走到這 (距離為 2.0KM),明顯較繞經白芒那邊快上不少。
此時已感到天色開始昏暗,而且遠見鳳凰、大東及彌勒山都開始出然大霧封頂情況,估計天氣開始轉壞,故決定放棄登婆髻山山頂,而直接往雙東坳方向走。
沿途回望婆髻山及萡刀屻,見兩山山頂也有遊人在逗留,真是寫意的。
想不到再走了約十五分鐘,還未到鴨腳瀝山腰時,已開始下起毛雨,此時已一決放棄攻其餘三頂,只顧先走至雙東坳再自決行程去向,
可惜雨越下越明顯,而且隨著海拔上升,風勢越來越大,部分位置相信達強風級,又濕又冷下難免顯得尷尬,不過此時仍有零星遊人朝反方向下山,
後來霧更大得把面前風景都全蓋著了,基本上是風景可言,對上一次在這裡遇上這樣的情況,就是去年 TL100 那晚落白芒的時候。

一直走至雙東坳時已為四時一,眼見這樣差的天氣,無需考慮,當然是先左轉下降至南山吧。
沿鳳徑段二逆走,幸而路面堅實,不算滑腳。沿途經過數個小溪及澗位,也見流水滔滔不絕,顯然與前幾天的降雨量有關。
中途超前了一群年輕人,之後雨勢增加, 變成明顯降雨,幸而我也走過了最當風的位置,來到海拔四百米以下,終可打開雨傘了,亦漸離開大霧 A4 之景。
一直下山,經過直升機坪,再走不一會便到達近嶼南道的南山郊遊地點,此時為四時九,
在這裡見到有一家大小在燒烤,真是吸引,而我也在涼亭小休了近十分鐘,直至見到雨勢緩和,方再次起程。

此時已為五時正,距離天黑只餘個半小時,其實沒什麼可走,但想到可以經南山觀景台上走至鳳徑段十二,續行至梅窩終點,剛好約 5.5KM 路程,便決心起行。
怎料才剛走了約五分鐘,又開始下起雨,後更開始濕身,但走的並非高難度路線,因此撐傘下仍能行走自如。
過白富田後,將近到荔枝園時有一村屋 (牛牯灣山莊),記得有次夜行經過傳來狗吠聲,但不知狗從何來,
是天終於清楚見到屋內近正門原來有兩狗的狗竇了,迷底得以解開,幸而大門是鎖上的。

過禮智園墳場後,轉上後山,續走鳳徑,此時雨勢依然明顯,只好盡快走著,務求在六時三前能到達梅窩巴士總站,乘上當班巴士離開。
幸而最終也趕得及,於五時九經過涼亭位,後駁回銀礦灣海岸山徑,自上次超寬闊疑似單車徑出現後,沿途見有越來越多工地,不知是何故。
走近十五分鐘,沿柏油級下降,便能回到梅窩碼頭路,
鳳徑路口處有一建築工程公司常有惡狗走出,幸而是天見兩狗都躲在竇中,沒出來吠。
再沿車路一直走回梅窩碼頭,抵達時為六時二,循例與郵筒合照後,便登上 3M 巴士返回東涌,就此結束是天失望之行。
是天 3M 巴士乘客數目稀少,沿途仍不多人登車,不過都要將近三十五分鐘車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15 麥理浩徑段四、五及大埔公路至顯徑 之旅

2020.02.15
麥理浩徑段四、五及大埔公路至顯徑 之旅


企嶺下 (水浪窩) (西沙路) (起) > 企嶺下林道 > 竹洋路 > 馬鞍坳 > 彎曲山腰 > 昂平 (觀景台) > 茅坪坳 > 打瀉油坳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山腰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雞胸山 > 獅雉坳 > 加特坳 > 九龍坳 > 鐵路坳 > 筆架山觀景台 > 筆架山 (三角網測站/雷達站/發射站) > 龍欣道 > 楊梅坳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 九龍水塘 (大埔公路) > 大埔道眺望處 > 徑口路 > 港鐵顯徑站 (終)

出發時間:12:45pm
天氣:多雲 有濃霧 初時間中有微雨 吹東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9-23°C (天文台) / 19-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7.66KM (136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38743

-
是日天色不太好,整天陰陰沉沉之餘,亦到處有濃霧,而天氣預測更稱有幾陣驟雨,因此本來也對是天行程安排甚為保守。
不過,是日直到早上十一時,見雷達圖都未有雨帶覆蓋香港,便決心出發行山去,
並決定 一走麥徑段四、五,皆因突然有點懷念兩年多前那晚在濃霧下夜行麥四前段的感覺,故是天定去回味一下,
而且水浪窩作為起步地點,交通亦極為方便,能迅速爭取無雨之時登山。

十二時九到達水浪窩巴士站,先沿西沙路走至水浪窩公廁,疏洗一下後便踏上麥四正式起程。
踏進企嶺下林道之際,便始見面前滿是霧氣,即使是位處海拔只有百餘米的直升機坪及水浪窩營地,走了一會,更感到有微微雨粉打在頭上。
是天天色不佳,固然少了人行山,但是人流亦比我想得多,沿路上一直都見遊人,不過踏上泥徑段後,因地面濕滑兼偶有泥濘,因此只好放慢腳步。

走了三十五分鐘後,便來到登馬鞍坳的路口,並沿泥徑上走,
沿途路況還好,畢竟麥徑在雨天下,泥濘最嚴重的路段為麥二西灣山、麥三及麥八四方山段,其他路段相對不會太過顯得泥濘。
因全程都是 A4 白景,是次總算可以專心走這段吃力的登山路了,上走了三十六分鐘後終到達馬鞍坳,此時已為二時正。

過馬鞍坳後,依舊沿著熟悉的山脊路走往昂平,沿途經過彎曲山山脊,平日風光優美一段,是日變得全沒景觀可言。
一直又走了半小時,終下抵昂平,順便走到昂平觀景台附近看看,當然也沒風景可言。
短暫逗留了約四分鐘,已為二時七,便起程續行,先下降至茅坪坳,用了近十七分鐘,再上走至打瀉油坳,又用了廿二分鐘,到達時已為三時三。

過打瀉油坳,續走至基維爾營地,依舊濃霧滿佈,不過走著亦有別一番滋味。
三十五分鐘後到達基維爾營地,並踏上麥五續走,走至開始登大老山一帶時有一瞬間擺脫了 A4,能看到沙田一帶的風光,但過後再次被濃霧包圍。
四時三到達扎山道觀景台,沿沙田坳道下走至沙田坳一段約長 1.75KM,或因緩緩下坡感覺輕鬆,若不計時,是不覺要走近廿分鐘的。
到達沙田坳時已為四時七,便進恒益商店吃個我最喜薵的燒賣,並逗留了約十三分鐘,再次起行踏上獅子山郊野公園時,已為四時十。

續走麥五,雖然為時已近黃昏,但想不到沿途仍有不少遊人走著,是次走下路而不登上獅子山頂,節省近十三分鐘,到達九龍坳時已為五時五。
由九龍坳登上筆架山山頂一段其實不長,只是 1.5KM 左右,約廿三分鐘便可走完,到達時為五時一,霧仍大得連近在咫尺的雷達站也變得朦朧。
由於時間不早,隨即快速下山,十一分鐘後到達楊梅坳,再多走廿六分鐘回到大埔公路,完成麥徑段五,此時天已開始入暮。

此時想到反正大埔公路全程有街燈,就決定沿路走下去顯徑,其實路程不算太長,由金山路路口至徑口路巴士站一段長 2.6KM (約走廿八分鐘),
駁上徑口路後基本終點在望,皆因此段距離顥徑站僅長 0.6KM (約走七分鐘),途徑鐵路隧道口時剛好分別見到東鐵綫及屯馬綫有列車駛過,
亦是我首次在這裡見證兩綫並存的一刻,實是振奮人心。
到達顯徑站時,先沒有入閘乘車,而是過對面商場吃過便宜飯後,再乘嶄新的屯馬綫回去,不單成為連續兩日皆有到訪新港鐵站,
亦無意中重遊了去年八月十五日走過的路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18446631584759),品嘗難忘回憶,實屬巧合!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13 預祝屯馬綫一期開通之 雨後 石門至啟德 (經麥徑段四、五及獅子山頂) 之旅

2020.02.13
預祝屯馬綫一期開通之 雨後 石門至啟德 (經麥徑段四、五及獅子山頂) 之旅


港鐵石門站 (起) > 安明街 (行車橋) > 小瀝源路 > 黃泥頭巴士總站 > 大輋村 > 花鼠坳 > 石芽背 > 麥徑段四 (近 M091 標距柱)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山腰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雞胸山 > 獅雉坳 > 加特坳 > 獅子山 (獅尾) > 獅子山 (獅頭) > 九龍坳 > 獅子山上村 (乾隆古道) > 獅子山公園正門/馬仔坑抽水站 > 天馬苑 > 龍翔道 > 摩士公園 (鳳舞街) > 東頭 (二) 邨 > 天主教伍華中學 (彩虹道) > 啟德地盤 (啟新道/沐元街) > 港鐵啟德站 > 天寰巴士站 (沐安街) (終)

出發時間:3:24pm
天氣:多雲 高地有霧 吹東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7-20°C (天文台)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86KM (89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26634

-
二月十四日 (即撰文翌日) 將會是期待已久的屯馬綫一期開通之日,先作簡單介紹,
屯馬綫為沙田至中環綫 (沙中綫) 整個項目之一部分,其初期理念可追溯至六十年代,經多年規劃後,
下定將 2003 年底通車之西鐵 (現稱西鐵綫)、2004 年底通車之馬鐵 (現稱馬鞍山綫) 加上新增之沙田至中環綫顯徑站至紅磡站段連接而成,並曾稱作「東西走廊」,
與紅磡至金鐘段 (亦即「南北走廊」) 一同於 2010 年正式刊憲,及後於 2012 年動工,原訂分別於 2019 及 2021 年通車,
所憾因發生紅磡站 (擴建部分) 醜聞事件,被迫延遲通車計劃,及後政府及港鐵公司更訂出屯馬綫分拆為二期通車,一期先南延原本之馬鞍山綫至啟德站,
當中涉及兩個新增車站 (顯徑、啟德) 及一個擴建車站 (鑽石山轉車站),於二月十四日開通,
此後馬鞍山綫正式告別其十九年來之區內綫身份,正式貫通新界及九龍,除了讓原馬鐵沿綫乘客轉乘觀塘綫東行時可節省最少十分鐘外,亦能為新站一帶之社區帶來鐵路服務,為一重大里程。

由於本人對交通運輸事宜稍感興趣,此前適逢新鐵路項目皆會於首天試搭,而是次通車項目更是首度讓本人直接受益其中,此時數天亦一直為撰文翌日之通車日作倒數,
既然轉眼就到了這個大日子前夕,加上是天意想不到居然在午後停雨,巧遇雨後春筍之下,
決定來一個預祝屯馬綫一期之「儀式」:率先走一轉石門至啟德並尋訪該兩個屯馬綫一期車站!

是天由上開始便下著雨,但到了近二時便見雨勢漸減, 打開雷達圖,見到已再沒有雨區正要到來,於是便決定出發登山去。
時間所限,未能由烏溪沙起行,只好退而求其次從石門起步。
三時四左右到達馬鞍山綫之石門站,拍照作紀錄後便正式起行,初時還在下著毛雨,但走了一會雨便全停了。
先沿安明街 (橫過城門河支流的行車橋),穿過石門以西之單車徑,再沿徑駁至小瀝源路,上走至黃泥頭巴士總站,
黃泥頭、廣源邨及廣林苑等一帶算為沙田區內數一數二偏僻之社區,遠離港鐵站,交通不太便利,
而從最接近的石門站步行上去,路程長達 1.6KM,是天也走了近十七分鐘方抵達黃泥頭巴士總站。

過黃泥頭後先上走穿過大輋村,接上登黃牛山之行山徑,此時前一天新購之手臂式心跳帶正式大批用場了,
先要說的是,因不明原因,我總是對佳明手錶的光學心率感測器不敏感,試過多款佳明手錶也無得準確測量心率 (而且偏差極大),
因此我向來操山都是得帶上心胸帶作準確測量,但舒適程度明顯欠奉。
近日因操練放緩,不想再常用心胸帶,想找一些較輕鬆又不失準確性的方案,於是經資料搜集後,決定購買一個手臂式光學心跳帶,
是天一試,果真爽啊!雖同為光學式,但手臂帶果然比起手錶的心率感測器要準確多倍呢,亦因而不用再被錯誤的心率數據所困擾了。

是天以較快速的步伐登山,由黃泥頭巴士總站,經大輋村至石芽背,初急後緩,沿途人不多但也有「小貓三兩隻」,想不到雨後極速也有人會去登山,
而是天只用了三十二分鐘便完成了 2KM 長、310M 上攀的路程,成功駁回麥徑段四,算是快了,此時為四時二。
及後沿麥徑走往基維爾營地方向,沿途真的一個人也沒有呢,有難得的麥徑清靜感。
此時環顧四周,見到黃牛山、 大老山一帶都有小量稀雲飄過,而遠處大帽山更是難得見頂,路況亦算良好,泥漿不多。一直走至基維爾營地時已為四時七。

踏上麥五,依舊沒遊人,一直走至近大老山頂,回頭望向沙田新市鎮方向,
嘩不得了,竟見到一大片海,而大帽山、女婆山及馬鞍山則從雲海中嶄頭露角,風光實是動人。
接著回到沙田坳道,此時為五時正,則換來一大片 A4 密霧景觀,一直下降至海拔三百餘米方能見到九龍市區一帶及獅子山山頭,不過亦再次見到遊人。
到達沙田坳時已為五時四,沒停留下隨即踏進獅子山郊野公園,往獅子山山頂進發。

沿麥五泥徑一直上走,沿途見到零星遊人,途中更短暫見到獅子山後的夕陽!
一直走至頂獅子尾頂的路口時已近五時十,此時距離天黑尚餘約四十分鐘,但因對路況熟悉,亦不擔心不夠時間。
沿泥徑登獅子山山頂,沿途斜度甚高,但路況良好,全都蓋成泥級,所憾到頂前開始又再霧起,頓時景觀再次變成 A4 了。

是天在獅子山山頂一帶全沒見到遊人,是極為難得的一次,皆因此山頭人流一向多,於周日更是擁擠得水泄不通,因此假日是絕不宜登獅子山山頂。
過獅尾頂後,朝獅頭方向進發,中段要下降一個 deep V,將近到獅頭時居然向九龍方向的霧稍散,
剎那間見到一大片雲海,實為驚喜,亦能俯視到翌日便啟用的顯徑站。
可惜此時已為六時一,實無暇久留賞景,只好草草拍個照後便下山去,
一直沿稍崎嶇的山徑下降至九龍坳回歸亭時已為六時三,亦即是天用了近廿六鐘完成了上落獅子山段。

是天行程目的為貫通石門與啟德,因此選擇從九龍坳下山至橫頭磡為最直接途徑,取道乾隆古道為最大路之路線,
雖說其為「古道」,但其實已被鋪設得十分妥當,後段更全是柏油徑,毫無難度可言。
與其平排的亦有一「獅紅古道」可下降至獅子山公園,較鮮為人知,是天沒有選走。
沿乾隆古道下山時超前了兩群閒遊人士,中途會見一綠色涼亭,背後的樹林則有獮猴隱居其中,
沿古道一直走了近十五分鐘,便下抵獅子山公園正門,亦為馬仔坑抽水站所在地,此時天開始入暮,而獅子山公園亦見不少遊人進出散步,
記得三年多前曾來過這裡燒烤,裡面空間蠻大的,亦曾成為《那一天我們會飛》電影施放遙控飛機一幕的取景之地。
其位處雖稍偏僻,但對駕車人士來說卻全不是問題,因此亦見馬路上有大量停泊車輛。

沿獅子山道下降,中段可取一梯級捷徑下抵竹園路,穿過天馬苑,抵達龍翔道時天已全黑,
而我則繼續鳳舞街轉入東頭 (二) 邨至東隆道,經樂善道過河後抵彩虹道,走至近越秀廣場對開有一行人隧道可橫過太子道東,直抵啟德地盤對開,
此時已陸續見大量港鐵指示牌,已為翌日通車作好準備。
沿地盤外圍走一會,便能抵達將於翌日開通之港鐵啟德站,是天參觀了 A 及 B 兩出口,皆發現仍被圍板圍著,且有大量職員、保安駐守,保安比想像更嚴密。
參觀過後,便沿沐安街走至天寰巴士站,乘當班巴士離開,結束是天午後短遊。
然而明天過後,若再來這裡,便可以很方便地乘一程鐵路回去了,即管就先期待著吧。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10 午後 環大嶼西南群山 兼攻大磡森頂之旅

2020.02.10
午後 環大嶼西南群山 兼攻大磡森頂之旅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起)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狗嶺涌引水道 > 分流頂 > 深坑瀝 > 大磡森 (三角網測站) > (原路折返) 大磡森南坳 > 分水坳 > 萬丈布石澗下游 > 牙鷹山腰 > 大澳觀景台 > 牙鷹角 > 番鬼塘 > 大澳海濱長廊 > 大澳巴士總站 (終)

出發時間:2:14pm
天氣:多雲 吹東至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7-18°C (天文台) / 15-2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97KM (73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08554

-
是天為閒日,由於天氣尚算不錯,因此繼續行山去。
是天下定決心,來到將近半月未踏足的大嶼山,並遊走大嶼西南,該處風光向來優美,兼人流不多,實為散心之首選路線。
本曾打算一走響鐘坳至深坑瀝的非正式山徑,但因遲了出發而被迫放棄,改回走大路為主。

一時七左右到達東涌,來得及趕上一時八那班 11 巴士前往石壁,巴士乘客數目比想像中多,直至東涌道沿線車站上車的乘客更只有企位。
抵達沙咀巴士站時已為二時二,疏洗過後便隨即起行,只走了約一分鐘便見到數只牛在吃草,我在宏貝道見到牛的次數並不很多。
沿路走進大浪灣引水道已見到不少遊人,包括有家庭樂閒遊人士、單車友及跑步友,比起以往閒日來這裡稍為熱鬧,
但進入引水道後人流漸少,踏上新鳳七後更幾近再沒見到人。

沿引水道一直走,是天雲量較多,整天也是天陰陰的,能見度也不算高,但部分當風位置風勢頗大,
引水道沿途平坦易走,走在其上無需動腦子,純對是拿電話上網的好時機。
一直走至狗嶺涌 (營地路牌) 時已是三時三,再續走至引水道盡頭,並沿泥徑下降再接上替代鳳七 (臨時改道後的鳳徑段七) 時,已為三時半。

沿此徑上走,一開始便是急升至分流頂,繼而轉為一小段平緩下降,再急升至深坑瀝 (據文獻所指,深坑瀝正名詃為煙墩),
此段路我此前走過很多次,加上又是 LT70 及 TL100 比賽路線之一部分,因此在對其熟悉之程度甚高,亦沒什麼難度可言。
走了廿八分鐘,終於到達向海一面的最高點,過後隨即向北轉入群山之景,西北方有一明顯山脊,名為小屏風,其後為一列崖,
近來得知有山友在小屏風、大坪頂一帶開辟了多條路線,直駁響鐘坳及根頭坳等地,是天遺憾因時間不足未有一試,
路過入口見到也是要踏草而入,相信懂得走的人也不多。

轉入往大磡森方向的山徑, 依然杳無人熛,因是天天陰及能見度不高,風景也沒上次來的動人。
走到大磡森南坳,已為四時三,見時間許可,便決定一登大磡森山頂。
從大磡森南坳攻頂的路程不遠,只長約 0.4KM,而且路況尚可,約七分鐘後來到山頂。
回顧過往兩年我都有在春節前一登大磡森山頂,若計算是次在內,便成為連續三年都有在初春登上大磡森頂,算是又一偶然。

大磡森高 466M,為位處大嶼西南之一主要山峰,高度僅次靈會山,山頂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由於大磡森位處開揚,站在其上能夠賞到一整個大嶼西部的群峰以至是桂山鎮一帶之群島,
所憾是天霧大,未能直視鳳凰山,若是天氣好,必定更引人入勝。
因時間所限,短短逗留約七分鐘便起程離開,回到大磡森南坳時已為四時半,距離日落僅餘個半鐘多一點,但離大澳尚有約 8KM 路程,因此務必得加快步速。

急步到分水坳時為四時八,再下降至萬丈布石澗下游時為五時正,由於沿途路面寬闊兼清晰,若是對碎石路掌握得好,急步走絕對不成問題,
另外鳳徑段五的泥沼位仍然乾涸,可輕鬆地直接走過。
過萬丈布石澗下游後,隨即再上走至近萬丈布,並轉往牙鷹山方向,就在此時,令人驚訝的事發生了,
就是遇見一男一女外籍人士,欲詢問如何走至「天池」,相信他們必是意味「水撈漕」吧,我因而只好指示萬丈布石澗下游那方向給他們,
但其實,此時距離日落僅餘約一小時,加上由萬丈布石澗下游下降至水撈漕一段頗斜,真不知道他們如何應付,亦不明白夜遊「天池」的用意何在。

過後續沿路著,偶爾回頭看,見到鳳凰山一帶霧已散,但能見度仍然不高。
經牙鷹山山腰時見有小徑可攻頂,斜度不低,然而因時間緊迫未能一戰。
開始下山後不一會,先經過大澳觀景台,此時已為五時七,只能草草賞景一會便續行,亦留意到偶爾有船鳴,開始有入春的感覺了。
經過發射站,一直下降至牙鷹角,駁回柏油路時已為五時十,終來到行程尾聲。
因得知六時四會有一班 11 巴士開出,因此只好加快步伐,完成最後的 2.7KM 路程至大澳巴士總站。

經過番鬼塘村其中一屋時見到一黃狗守在屋內範圍,幸而未有對我吠,
最後走過大澳海濱長廊後,見一春節燈牌亦在亮著,但其實春節早在上星期六便完結了。
再續行便是巴士總站所在地,到達時剛好為六時三。或因疫情影響,來往大澳的人流沒有一月的閒日多 (大概是少了境外遊客),當班巴士亦未全滿座便開出。

回到東涌時已為七時,去便利店吃東西後,乘巴士回到新界,結束是天有趣之短遊。
昔日我是較常乘地鐵的,但近日多了在回程時乘巴士,車程雖然較地鐵略長,但若有座位的話,乘巴士感覺的確沒那麼疲累的,不過在大塞車日子就免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09 再戰紅石門 兼遊烏洲塘、鳳凰笏及環湖郊遊徑之旅

2020.02.09
再戰紅石門 兼遊烏洲塘、鳳凰笏及環湖郊遊徑之旅


新娘潭巴士站 (新娘潭路) (起) > 新娘潭自然教育徑 > 新娘潭燒烤地點 > 烏蛟騰 (照鏡潭頂) > 烏蛟騰新屋下 > 九担租 > 上苗田 > 下苗田 > 大峒 > 觀音峒 > 紅石門坳 > 牛角涌水塘 > 紅石門村 > 乾門咀 > 盪排頭 > 長窩 > 烏洲塘 > 鳳凰笏西 (鳳凰頭) > 鹿湖峒南麓 (小滘坳) > 鵝髻頂 > 虎頭沙 > 三門山 > 砵樹環山 > 長牌墩 > 伯公咀 > 船灣淡水湖北副壩 > 船灣淡水湖溢水壩 (東頭洲) > 白沙頭 > 船灣淡水湖主壩 > 大美督 (汀角路) (終)

出發時間:12:50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6-20°C (天文台) / 16-2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902109

-
話說上星期日曾遊過迷椏走廊及紅石門,可惜卻遇上潮漲而未過橫過破舊的基圍堤至對岸 (盪排頭),因而得折返紅石門坳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86945598068192)。
是天同為星期日,見到下午正值潮退,決定再一戰紅石門,當然亦給我成功橫迥基圍堤,續走長窩、烏洲塘至鳳凰笏西,
並接上環湖徑走至大美督完程,成為連續兩個星期都遊紅石門及環湖的一次,蠻搞笑的。

因遲起床之關係,剛好錯過了十二時二的那班 20R 小巴,只好改乘 275R 巴士到新娘潭,並於十二時十起行。
先進入新娘潭燒烤地點,見到人流極多極熱鬧,並沿山徑走至烏蛟騰,終有機會一睹由原本木亭位置改建的「印洲塘郊遊徑」避雨亭了,
亭內簡單地寫有郊遊徑途徑的數個主要地點,以此形式取代傳統提供詳盡資訊的告示板,實是有新意的說。

快速穿過九担租及上下苗田,約半小時後到達上登大峒的分岔路口,此時為一時八。
沿山徑上走,沿途見地面皆為泛紅的沉積岩,而路本身並不難走,路面極寬闊及斜度不高,而且風光開揚,沿途更見不少遊人,
走了約廿三分鐘後到達大峒,駁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並續走平緩山脊路,經觀音峒再下降紅石門坳,左轉入往紅石門的小徑,到達時為二時四。

沿狹窄山徑往紅石門期間見到約兩群山友,此路兩旁林較密,且部分路段斜度不低,需放慢腳步前進,二時九終到牛角涌水塘,
再續走至紅石門村時已為三時正,又見到另一群山友正原路回程。
相比上星期日經迷椏走廊至紅石門的路途,是天取道更直接之餘,而且大部分路段皆為官方山徑,可急步行走,
故此是天能於兩小時內由烏蛟騰到達紅石門 (全長 7.3KM,上攀 280M),
而經迷椏走廊的路途長度其實相若 (略長 0.1KM),上攀少約 60M (220M),但所費體力及精力皆明顯多於經上下苗田、紅石門坳,需時更多近半句鐘。

經過紅石門村廢屋,便到達乾門咀,這裡除有紅石海岸外,更連接著一基圍堤壩,要過對面盪排頭,就要先過堤壩,別無它選。
可是,堤壩因日久失修,中後段已破爛,只剩一小部分堤基可作踏腳之用。上星期日就是因潮水高近 2M,因此堤基部分全被浸,亦因而沒可能橫過對岸,
而是次有備而戰,此時水位大約只有 1.25M 高,當然堤基部分沒被浸,也因此可輕鬆走過對岸,沿途能觀賞到紅石門海峽及內湖。

到達盪排頭,隨即跟隨藍色絲帶路走進林內,沿路上登一小山丘,再經長窩外圍走至烏洲塘,
由於長窩及烏洲塘兩村皆荒廢了數十年,內裡早已變得頹垣敗瓦,因此要內進探村皆有一定難度,是天時間不足,當然就沒有深究其中。
由盪排頭至烏洲塘沿路小徑狹窄林密,初段開揚,後段開始深入林中,
且途中不時需彎下身驅方能通行,或因紅石門的堤壩破爛使遊人難以走至烏洲塘一帶,此古道路況日益惡劣,
幸而近月有行山隊開了路兼擊上簇新絲帶,路況方稍見變好,由盪排頭走至烏洲塘短短 1.8KM 路程,共花了廿六分鐘,
此時能不時見到烏洲塘近花籃坑畔的廢田及破屋,中段亦需橫過花籃坑方能續走往鳳凰笏西,但皆有絲帶指引。

花籃坑為一源自鹿湖峒的澗,下至烏洲塘內灣,或因正值旱季,澗入水源所剩無幾。
而往鳳凰笏西的小徑則大致上沿著花籃坑的支流上走,取道烏洲塘廢棄梯田,此處人煙極少,因此即使是次能輕鬆通行,下次再來亦不知道能否再闖其內了。
上斜近十數分鐘後,便始見開揚,再續登十餘分鐘,便會到達一澗谷上的分岔路口,直走能通筎鳳凰笏頂方向 (但路況未明),右轉則能上登至跌死狗之東面平台,
此路與南面出咀常經路線,在地圖上可見呈一迴圈狀,四通八達,非熟路者確易迷路。

沿路急升至跌死狗南面平台,此處風景開揚,能遠觀黃竹角海及背後的鳳凰笏東中西三頂,
而此時亦能見到南面橫山徑有數人正從黃竹角咀回程,並準備登上跌死狗,稍後亦被我遇上。
昔日除是天所取道外,鳳凰笏頂那邊亦有一小徑能下走至花籃坑,但該路已於數年前被棄用及埋沒了。
及後到達三徑交匯點之時已為四時二,這裡清楚可見,通往鹿湖峒南麓 (小滘坳) 的一路被繫上特別多的絲帶,極為搶眼。

是天不上登跌死狗,而選擇直接沿跌死狗南面橫山徑直出鹿湖峒南麓 (小滘坳),此段僅長約 0.9KM,
但或因路況不太好,路面狹窄,是天走了共十九分鐘方接回環湖徑,正式解除警報,此時剛好為四時半。

完成了是天重點的烏洲塘、鳳凰笏段後,接下來的就只剩下環湖徑後段至大美督,是次到達小滘坳的時間比上次早了近廿五分鐘,
因此可以稍為放慢腳步,輕鬆走下去而不用趕在天黑前回到船灣淡水湖副壩。
依次序走經鵝髻頂、虎頭沙、三門山、砵樹環山及長牌墩,沿途超前了四名青年人,亦發現是次被小昆蟲纏擾的問題沒上次嚴重,懷疑是因為小昆蟲怕陽光。
到達長牌墩時為五時半多,過後再續走經三數個小峰方能抵達副壩,到達船灣淡水湖副壩時剛好為六時正,還未日落,
再續經柏油路至船灣淡水湖主壩時為六時半,方開始入暮,於是在夜暮中沿壩走兩公里再下降至大美督,
沿途見到壩上有極大量遊人,亦能遠眺到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及湘子峰一帶有夜行人士的電筒燈光。

最後到達大美督燒烤場時為七時正,燒烤場同樣座無虛席,
而我則有幸乘上直達大埔墟站的特快小巴離開,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08 午後西貢東一尖四灣之旅

2020.02.08
午後西貢東一尖四灣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蚺蛇坳 > 蚺蛇西南脊 (刀背屻) > 肩頭坳 > 蚺蛇尖 (三角網測站) > 米粉頂 > 東灣坳 > 東灣 > 大灣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西灣亭 (西貢西灣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40pm
天氣:多雲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6-18°C (天文台) / 16-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0.09KM (100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896523

-
是為與本人相關的特別日子,當然得走一些較具意義的路線吧,記得去年二月八日霧很大,於是去年走逆麥二、一,
是年則較幸運地遇上好天氣,不過卻因前一天一些事情弄晚了而遲了起床,不過也無阻依舊去西貢東節慶,走一趟一尖四灣。
話說一尖四灣這走法,是我最喜歡取道的登尖路線,路程剛好長 20K,勝在半日可走畢蚺蛇及大浪灣之餘,兼不用走回頭路。

在車程尚算順利下,都得至一時八方到達北潭凹,隨即踏上逆麥二走至大浪坳,
沿途所見尚算多人,唯一與昔日不同的是沒有了大陸遊客。
二時二經過赤徑荒田,見到有人在露營,過後開始上斜,由海平面上登至約百五米海拔的大浪坳,並轉上蚺蛇坳方向,到達蚺蛇坳時為二時八。

過蚺蛇坳後開始需手足並用,登上尖頂路途大致上分為四段,
第一段斜度不太高,單是浮沙碎石而已,第二段斜度最高,但手足位尚多,一直走至落大灣山徑的會合處。
第三段有兩條分支,左邊路程稍短但較斜,右則稍長但風光較優美,最後一段直攀尖頂,浮沙碎石較多,但終點在望,感覺最為輕鬆,
到達尖頂時約為三時三,亦即北潭凹走至蚺蛇尖尖頂只用了個半鐘多,速度算是快了!

完成快閃至蚺蛇尖尖頂後,當然得小休、拍照及賞景一番吧,為此在山頂逗留了近廿一分鐘。
尖頂上人流極多,是天雖然多雲,但能見度算是高,站在尖頂能直視西貢群山、馬鞍山、將軍澳新市鎮以至是深圳大鵬半島等,
或因濕氣不多,除梧桐山外,其餘山峰不見有霧封頂。
三時七左右開始沿東脊下山及走山脊線至米粉頂,並僅用了廿七分鐘便到達米粉頂,算是快了,而這段路開始遊人數目大減,
這也是正常的,畢竟米粉頂一段並不算是熱門路線。

四時正從米粉頂開始下山,儘管下山路程滿佈浮沙碎石,但是次走得極快,只用了半小時便下抵東灣,
我走過米粉頂下山段多次,每次用的時間不一,有快近半小時走完,也有最長紀錄達五十分鐘。
或因訓練有素,加上剛在前一星期走完杯靈雙渡,再走米粉頂一段便驚覺原來很輕鬆,穿低筒鞋下也能走得很快。
相比杯靈雙渡,米粉頂下山段不單路途短,而且斜度也不算高,堅實的落腳位也蠻多。

到達東灣時發現是天草地較空曠,露營的人實屬不多。參觀過東灣及其草地後,便續朝大灣進發,到大灣終見較多露營人士了,
大灣為我最喜歡的一個景地,有著深刻回憶,而過四灣路途,大灣亦成為必經之地,約十分鐘的沙灘漫步旅程,放空細味自然就最適合不過。
攀過望魚角後,便到達鹹田灣,是天兩所士多皆有營業,過木橋時聞見一遊人自稱畏高,需在半途折返,實為首次遇上。
過木橋後,續朝麥二方向走至西灣,奇怪在於沿途人流未算多,即使到了西灣,也只見數個露營帳篷,
不過早前重建的直升機坪則見修好了,就連沙灘旁通往西灣村的柏油路也重修過,變成棕色色調及加上了設計花紋,而漁記亦在西灣營地旁加設了新指示牌,
與我對上一次來 (十二月初樂善杯當天) 變化也可真大呢!

走過西灣村,見士多只有一部分有營業,阿伯那間是天沒有人在,此時已為五時八,亦即由東灣走至西灣用了一小時多。
續朝吹筒坳進發,此時也見一些山友正朝相同方向走著,但其實這個時候走的,必定趕不上 NR29 村巴尾班車了。
過吹筒坳後轉右登上路 (近螺地墩) 過西灣亭,相比下路所消耗體力較多,但時間稍快,
到達西灣亭時約為六時一,尾班車已開出,不過也與我無關,反正我本來也不打算乘車離去,但就見有一些遊人稍感傍偟。

沿西貢西灣路走回大網仔路,沿途開始入黑,到達一斜坡工程地盤時竟見有工人在開工,亦有機械聲響,想不到是天晚上竟然還在趕工呢!
一直快步至萬宜坳時已為六時十,天亦已全黑,但最令我驚訝是此時見到有一男一女正步行往西灣亭方向。
因知道七時正有車,便快步下降至麥徑起點近鯽魚湖,
隨即便見 9 號小巴駛來,於是登車離去,結束是天以充滿回憶的路線來慶節之旅!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02 苗三古道、迷椏走廊 (黃竹涌路)、紅石門及環湖郊遊徑之旅

2020.02.02
苗三古道、迷椏走廊 (黃竹涌路)、紅石門及環湖郊遊徑之旅


烏蛟騰小巴總站 (祠心路) (起) > 烏蛟騰新屋下 > 九担租 > 上苗田 > 下苗田 > (迷椏走廊/黃竹涌路) > 馬尿河 > 黃竹涌 > 牛角涌 > 紅石門村 > 乾門咀 > (原路折返) 紅石門村 > (探路) > 牛角涌水塘 > 紅石門坳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 石芽頭 > 鹿湖峒 > 小滘坳 > 鵝髻頂 > 虎頭沙 > 三門山 > 砵樹環山 > 長牌墩 (三角網測站) > 伯公咀 > 船灣淡水湖北副壩 > 船灣淡水湖溢水壩 (東頭洲) > 白沙頭 > 船灣淡水湖主壩 > 大美督 (汀角路) (終)

出發時間:12:52pm
天氣:多雲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7-20°C (天文台) / 17-2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3.02KM (100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860701
-

是天去了遊新界東北鮮為人知的一面:馬尿河、黃竹涌、牛角涌及紅石門,亦是我第一次前往,
遺憾出發前忽略了紅石門的基圍堤原來早已破爛,近盪排頭的一邊斷了一大部分,一遇上潮漲便無法通行,而從基圍後繞過的小路又已消失多年了,
因此無法完成是天原訂經長窩、烏洲塘至鳳凰笏的一段,實是難過,只能上走紅石門坳離開。
後由於不甘心行程淪落於返回烏蛟騰作結,決定續走環湖徑至大美督,走至入黑後才完程,不知不覺又走了 23KM,或成為是年最不愉快的一個行山日。

因再次遲了起床,弄至十二時十方抵達烏蛟騰,是天乘車往烏蛟騰的人比想像中要多,而且乘車經過涌背時更見人流如鯽,實是嚇人。
先朝九担租方向走,再踏上苗三古道,沿路見到漁記設立了新的郊遊徑標距柱 (含 C27 開頭的編號),看來新增的印洲塘郊遊徑真的準備就緒了。
沿路走約三十五分鐘,過了下苗後便來到迷椏走廊 (黃竹涌路) 的入口,此時已為一時五。

踏上迷椏走廊,沿路滿佈絲帶,相信這路線蠻受行山隊所歡迎。
沿路路徑尚算清晰,沒想像中之「迷」,只是中途有數個位置需要轉向,總之走迷椏走廊,記著逢見澗即需轉向就對了。
但由於路面被草莽所覆蓋,需格外留神免被枝節絆倒,故此路實屬不宜快走,而沿途難得地也見到遊人。
走了約半小時後,開始頻密地見到澗位,其中最明顯的一道澗是黃竹涌石澗,此時不需沿澗下攀,而是往右轉沿小路上走,即可續沿山徑走著,
此後開始下降至黃竹涌近大水湖岸邊,斜度挺高,需慢慢下降,同時風景漸轉開揚,能遠眺大水湖、鹹魚埕、往灣洲、娥眉洲及吉澳眺等景色。

到達黃竹涌海平面時已近二時五,此時有一小段泥徑變得濕滑,
幸而現時為旱季尚算可輕易通行,若在夏天情況可真不敢想像,故此迷椏走廊不建議在夏季時選走。
續走一小段泥徑後下降至岸邊,此時又見另一組行山人士,而過後又有小徑向上登,開始沿橫山徑走至牛角涌,路面亦明顯變得狹窄,不宜急走。
一直走至牛角涌便再次下降至岸邊,此時已為二時十,走到這裡,離紅石門明顯近一大步了,不過在續走至紅石門時需先橫過一石灘,
石灘上有石橋,幸而當時水位沒高至覆蓋石橋,故不用涉水而過。

過到石灘對岸,便能沿小徑續走往紅石門方向,走近十分鐘後便可見到明顯的分岔路口,此為與紅石門坳下降而來山徑之匯合處。
此時左轉下降至紅石門村,約五分鐘後抵達一大草地,再下降便是內湖邊,此湖曾用作養魚場,當然現時已荒廢。
再走著便見一些破爛村屋,這就是紅石門村的遺址。紅石門村曾為一小規模村落,只有三數戶人家居住,於八十年代始荒廢至今。
其中一間廢屋牆上寫有四句提醒字句,提醒遊人保持清潔,但屋頂鐵皮則已倒塌。
再沿柏油小徑走前走約一分鐘,便見到一大片赤紅岩石,此乃火紅海岸,亦為乾門咀所在地,到達時已為三時三。
由於此地印洲塘海岸公園之一部分,因此路旁設有海岸公園的告示板。
此處之砂岩及粉砂岩多是表面平滑、質感粗糙,且一律呈深淺紅色,皆因當年形成時遇上乾燥及炎熱氣候,導致空氣中的氧與沉積物中的鐵礦物氧化激烈。

海岸旁邊正是基圍堤,亦為目前唯一可通往對岸 (盪排頭) 的唯一通道,皆因村內其他繞路皆被塌樹埋沒已久。
是日本想橫過此路續走向烏洲塘方向,十分遺憾地,是前我沒有留意到基圍堤近盪排頭一處是破爛了,潮退時尚算勉強可通行,但潮漲時則完全淹沒於水裡,
見到此情況,當然沒有涉水而過,只好死氣沉沉地回頭,此時又見一團三個年輕人前來參觀。

原路折返紅石門村,但還是不甘心過不到對岸,因此不斷在村內尋路嘗試繞過基圍堤但未果,就此浪費了近半句鐘。
返回大路時已幾近四時正,只好認命沿大路上走至紅石門坳離開,沿途經過牛角涌水塘,此水塘建於一九七二年,設海底輸水管為鴨洲、吉澳居民供水之用,
堤壩上設有黃色欄杆,狀況良好,橫過堤壩後再次踏進小徑,開始上斜直至抵達紅石門坳,全程路徑清晰,比迷椏走廊明顯好走得多,
最重要是,經此路由紅石門返回紅石門坳 (環湖徑) 只消半句鐘,但由下苗田經迷椏走廊走至紅石門則需近一小時五十分鐘,且全程皆需穿林,絕不好受,
可見前往紅石門,首選路線還是經紅石門坳更適合,經迷椏走廊難免會有一種中伏的感覺
(事實上,迷椏走廊上落差不少,達 200M,與上走紅石門坳其實相差無幾,別被其相對平坦所騙到)。

返回環湖徑時為四時半,本來可以逆走至烏蛟騰作結,但因不甘心就此浪費了一天,因此決心順走環湖徑至大美督。
其實環湖徑此前已走過多次,對路況也蠻熟悉,因此沒需擔心時間問題。
而且從紅石門坳開始,至郊遊徑終點,只需上攀 450M,實質並不太費體力而已,因此即使全天未吃過午餐,也沒停留進食而選擇先行。

從紅石門坳至石芽頭一段先落後上,亦為相對吃力的一段,過石芽頭後至鹿湖峒則大多平緩,沿途有多個開揚位置可一賞整個船灣淡水湖。
抵達鹿湖峒時為四時十,隨即沿南坡石板級下降,過鳳凰笏小徑路口後,再走至鵝髻頂,
曾幾何時鵝髻頂落山一段斜度甚高,但現時已改道不途經此,環湖徑整體難度亦大大減低。

過鵝髻頂後,要走好一大段路方到達下一個主要山頭 — 虎頭沙,而由虎頭沙往三門山路程又相對短一些,
途中只見一個外籍人士從反方向跑山,此外就再沒見遊人,這比想像中要清靜。
或因對環湖徑這類碎石路掌握程度早已大大提升,是次走著完全沒覺行走有困難之處,反而被另一件事情所困擾,
就是發現環湖徑沿途越來越多小昆蟲纏擾,稍一不慎便會吸入喉咽,實是令人困擾。

從三門山至長牌墩之間有一山頭,其名為砵樹環山,為近期方被加到 OSM 地圖上的。
直到長牌墩時已為五時十,從鹿湖峒至長牌墩只用了五十九分鐘多,以步行來說算是很快了。
別以為長牌墩便是終點,絕對不是,由長牌墩走至船灣淡水湖副壩,其實還有近 1.5KM 的泥徑,
而且途中需上走超過兩個斜度不低的小山,對體力需求一點也不低。
幸而是為二月,日落時間已延至六時二,約六時五方入暮,因此走至副壩時還未天黑,頓時疏一口氣。

經過副壩,便到溢水壩,再走便是白沙頭洲上的行車路,此時方再次見到遊人正從碼頭離開。
直到走至船灣淡水湖主壩時已為六時九,再沿兩公里長的平路走向大美督,是晚盡管多雲,但能見度尚算高,遠至馬鞍山後的慈雲山電視發射站也能望見。
最後於七時三到達大美督燒烤場,這裡極為熱鬧,而我則乘車離開為此程作結。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2.01 杯靈雙渡 (經青山寺) 之旅

2020.02.01
杯靈雙渡 (經青山寺) 之旅


輕鐵青雲站/青雲站巴士站 (青雲路) (起) > 楊青路 > 青山寺徑 (經挹曉亭) > 青山寺 > 孝思徑 (經青山亭) > 青山徑 > 韓陵片石亭 > 青山 (三角網測站/電視發射站) > (原路折返) 韓陵片石亭 > 539 山頭 (青山副峰) (旗杆) > 獅子頭 > 351 山頭 > 分水嶺 > 低坳 (青山軍路) > 茅園山 > 良田坳 > 乾山 (三角網測站) > 扇石 > 282 山頭 (旗杆) > 寶塘嶺 > 一線脊 > 284、261、343 (西坑尾山)、319 (旗杆) 山頭 > 圓頭山 (三角網測站/旗杆) > 靈渡寺 > 港深西部公路橋底 > 廈村路 > 李屋村巴士站 (田廈路) (終)

出發時間:12:22pm
天氣:天晴 吹偏東風三至四級 ,氣溫介乎 18-19°C (天文台) / 19-38°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8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07KM (122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近靈渡寺及港深西部公路橋底)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1853917

-
本地行山界一直流傳著多條所謂「考牌路線」,都是以長途、高難度及零補給為特徵,例如是「環湖出咀」、「一尖三咀過四灣」、「三牙全走」等,
各有各特色,例如「環湖出咀」及「一尖三咀過四灣」路程超長途之途又要穿密林,「三牙全走」路程稍短,則主要為技術及膽量之驗,
而「杯靈雙渡」其實也為考牌路線之一,其長度 (12-15KM) 說不上為超長途,但沿路皆需路足在浮沙碎石的黃土之上,對行者技術絕對有一定需求。
說回「杯靈雙渡」,其實流傳下來有兩個版本,主要不同之處是一個經青山南脊登山,路程稍長,難度稍高,但不能途經青山寺,
另一個版本則是經青山寺、青山徑登山,長度略短且難度稍低,但就可以在同日拜訪杯渡及靈渡兩寺,玩法各有意義。
兩年前我曾首戰杯靈雙渡,玩的是經青山南脊版本, 是天再戰則一試經青山寺 (杯渡寺) 的版本,
但兩者皆有一重要意義,就是同樣走畢青山 (杯渡山) 至圓頭山 (靈渡山) 之間各大小山頭!

十一時半吃畢午餐後,便起程乘車到屯門青雲站,車程尚算順利,三程巴士只有一程要等,因此能在四十五分鐘左右到達起點。
下車後,先走上黃色外框的天橋,橫過輕鐵路軌,並沿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及楊小坑錦簇花園之間的行人小徑走至楊青路,
然後再左轉直走,直至抵達青山寺徑的入口,方正式開始登山,由下車至此也花了近八分鐘。

踏上青山寺徑,此徑其實是行車路,斜度頗高,走上來蠻吃力,沿途有一些寺廟及村落,也需提防有惡狗 (而是天人流蠻多,惡狗也沒出來)。
走至近盡頭時會見到杯渡寺 (即青山寺/青山禪院) 的牌坊,極為顯眼,作為杯靈雙渡行程之一,必然自拍一下作紀錄吧。
再上走沒多久,便見青山寺,是天沒進寺內,而左轉沿寺外圍路續走並駁上孝思徑。此寺本身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孝思徑為屯門區議會負責建造,以黃色欄杆為標記,直走會經過青山亭,再直走便會見到右方有一柏油級,
此為青山徑,亦是登上青山之路,走到這裡已是十二時九,入口處也有一涼亭,是天沒在此逗留,而這裡其實也將近位處海拔二百米。
青山徑由屯門民政事務處建造,於一九九九年翌工,至今為登上青山的最簡易路線,是天可見人流甚多。
一直上走,初段全為柏油級,到中段會見到一晨運園地,後方石塊被刻上「HEA 38%」字樣,代表全程約走了五分之二,
而旁邊有一軍用發射站 (與九逕山上的同款)。過了此後的路段,便是泥級,直到韓陵片石亭為止,
到達韓陵片石亭時為一時三,亦即由青山寺徑至韓陵片石亭用了四十七分鐘。

韓陵片石亭的南面有一山徑可直登上青山電視射站,而青山的三角網測站則位處模擬訊號發射站之旁,是天經過數碼電視發射站竟見有工人在開工。
青山的三角網測站處風景極度開揚,可遠觀一整個屯門新市鎮,以至更遠處的大帽山等山峰,當然亦能見是天目的地之圓頭山。
而是天晴空萬里,絕對極適合賞景,其實走在杯靈線及青山腹地上,要是天晴感覺才暢快的。
在三角網測站旁開揚位置拍照數分鐘後,便沿原路折返韓陵片石亭,並朝北面上走經軍用發射站至青山 539M 副峰,過後開始下山。

青山北脊近頂段甚為陡峭,加上路上滿是浮沙碎石,程度比蚺蛇尖、米粉頂更甚,因此難度甚高,不過在正脊旁有另一徑可稍為繞道而走,難度稍低。
下降了第一段後,之後的路段偶上偶落,不過斜度相對較低,沿途不單偶見遊人,更見三輛越野電單車。
自韓陵片石亭起計,一直走了近五十五分鐘,便到達良田坳,嚇然見到青山軍路一帶人流如鯽,相對兩年前一星期日到訪人潮更多,實是嚇人。
到達良田坳時為二時半,而此時其實才完成杯靈雙渡的五分之二。

橫過青山軍路,對面便是登乾山之路,初段見大量閒遊之士走上來,但明顯看出他們不是一戰乾山至圓頭山的,而沿途見到不少晨運設施。
在相對平緩的浮石路走了約十五分鐘後,來到乾山山腳,正式開始攀乾山之旅,
沿途感覺有點像登蚺蛇尖,只是攀登沒蚺蛇尖的多而已 (從山坳位只需登百餘米高便到乾山山頂)。

來到乾山山頂時剛好為三時正,此時山上風有點大,但這裡風景優美,忍不住不逗留了近十一分鐘拍照及賞景。
後開始下山,從此段起,路變得更具浮沙碎石,亦開始需更為提防,此時除見到有多人同樣在走往圓頭山方向外,亦見從反方向走來的多群遊人。
下降乾山途中會見一扇石,下降至最低處後,隨即又要登上一無名小山,亦開始見到一些訊號桿,應是在操炮時作警示之用。
過後便來到是天其中一處最驚險之處 — 一線脊,名副其實,是一處風化得只餘數厘米寬,兩旁皆為峭壁,幸而中間處有一明顯腳踏位,
此脊於十多年前並沒有如今的狹窄,可見大自然風化的威力之甚,亦令人擔心再過幾年能否仍安然走過一線脊之上。
有信心之士若能一步躍過對面,其實難度實在不太高,但其實敢於挑戰的遊人不太多,有的會選走右方繞路避過一線脊,而我當然就選擇在脊上一躍而過吧。

過了一線脊後,已為三時八,由於比目標早了到達,因此決定小休一下兼吃東西。
再次起程時,又需再登上數個無名山頭,其實每個山頭上落不多,但是數量多,令人易感不耐煩,難怪曾有人說像走著十多個蚺蛇尖般,
其中最具規模的一個小山,亦為難度最高的一個,皆因從其北面下山時,路面浮沙極鬆散,而且有塌方,
若遊人對路線不熟悉,誤以為塌方是前路,便會滑下去,因此需小心留意路面程況。
過了一關又一關後,終來到圓頭山下,圓頭山極容易辨認,因其山頭圓滑得極為對稱,而山頂上有一群樹木,遠方看來像建築物般。
沿南脊登上圓頭山斜度不太高,不一會便到頂,是天細心在山頂觀察,終解開了一個疑團。

話說我常在天水圍新市鎮遠望到圓頭山,而每當傍晚眺望圓頭山時,皆見山頂上有一白燈,
一直不明所以,還以為是由軍事訊號桿上發出的 (但又明明記得圓頭山沒電線到達)。
是天在山頂稍東位罝,見到一電燈,燈上有一太陽能發電板,於是我便明白了,
原來此白燈是來自於這個疑似由晨運客或某些宗教教友設自設的太陽能電燈,真是聰明的說。

在圓頭山頂逗留了近七分鐘,至四時九開始下山,沿北脊下山之路初段極陡,幸路面尚算堅實,未有滑下的尷尬情況,但雨天實在不宜走此路。
途中竟見一些人正在登山,想必是到山頂看日落吧。
過了初段陡峭路後,便續沿較平緩之山徑下山,選左路過了架空電塔後急促,但留恴中途需左轉而非直下,否則便會誤入澗林中。
是次走這段,全程只有我一人,亦沒有兩年前的偶遇了。
一直走下去,經過芒草林後,終會駁會柏油小徑,就此其實已幾乎到達靈渡寺了,是天由圓頭山走至靈渡寺用了約廿九分鐘,
到達靈渡寺時為五時三,成功以五小時內完成杯靈雙渡部分,對於是天以半閒遊形式加上大量拍照來說算是很快了,當然若認真快走,需時必能進一步減少。

在靈渡寺整理行裝時,見到三人正從正門走出來,手上拿著茶杯,感覺比想像熱鬧呢。
離開靈渡寺後,便需沿車路一直走至近廈村方有公共交通工具撤離,沿途需經過多個貨櫃場,亦為惡狗蘊藏之處,
事實上,是天為避過惡狗威脅,特意安排行程在日落前要到達巴士站,因此亦造就了是天罕有地在六時前 (實為五時九) 完程,
的確亦避開了大部分惡狗,但在港深西部公路橋底卻見到有一狗守路,因此未敢如上次般走至新生村乘車,而得走遠一點至廈村路,
並在李屋村巴士站乘車回到天水圍西鐵站轉乘港鐵,結束是天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