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9 霧中 城門畔塘登清景.鉛礦坳奔大帽山.紀念茶水向蓮花.古道暮降柴灣角 之旅

2020.03.29
霧中 城門畔塘登清景.鉛礦坳奔大帽山.紀念茶水向蓮花.古道暮降柴灣角 之旅


可風中學巴士站 (荃灣城門道) (起) > 和宜合村 (城門里/富昌徑) >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 > 草壩 (城門道) > 城門燒烤區 > 城門水塘主壩 > 城門緩跑徑 (衛徑段七) > 未啟用的新建小徑 (觀景台脊) > 255M 山頭 (興建中之城門清景台) > 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 城門林道 - 針山、草山及鉛礦凹段 > 鉛礦坳 > 燕岩頂 > 四方山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禾塘崗北峰 (大帽山道)> 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 (即將啟用) > 大帽山茶水亭 (大休) > 荃錦坳 (荃錦公路) > 荃錦營地 (大欖林道 - 荃錦段) > 直升機坪 > 大欖林道 - 蓮花山段 > 蓮花山公立學校 (遺址) > 石龍拱涼亭 > 下花山村 > 半山村 > 下花山引水道 > 荃景圍 (荃灣港安醫院) > 荃景圍天橋巴士站 (青山公路 - 荃灣段) (終)

出發時間:11:50am
天氣:多雲 有濃霧 吹偏東風三至六級,氣溫介乎 16-21°C (天文台) / 17-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9.89KM (128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近半山村)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222983

-
是天天氣依舊不好,全天多雲、大霧兼有雨粉,只好走一些簡單的大路。
是天想去城門水塘看看擬建的清景台完工沒有,加上又是大帽山蓮姐經營舊茶水亭的最後一個周日,因此決定由城門走至荃錦坳,
在茶水亭大休後,已為五時四,距離天黑尚有約個半小時,於是便加遊蓮花山,並經元荃古道下降至荃灣柴灣角作結,想不到也走了將近 30KM。

是天約十一時四開始乘車出發,因從到站時間預報中看到剛好走了巴士,所以改乘港鐵再轉小巴,小巴班次極疏但是次幸運僅等了五分鐘便開車,
因此能在十一時十到達荃灣可風中學巴士站,並朝城門道進發,沿途僅見到少數行山遊人朝相反方向離去,亦見到往城門水塘之小巴竟沒有客,大感不尋常。
經過和宜合村之路口,本想走至村的盡頭找小路上走至城門引水道,記得兒時曾走過,但是天竟找不到路,相信是修路工程的圍欄擋住了原來的山徑入口。

既然找不到兒時回憶,那就算了,原路折返城門道,再依路上走至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再順便看看旁邊的小食亭。
記得城門水塘小食亭是我夏天 hea 遊城門郊野公園時一個喜歡去的大休地方,那裡的餐蛋麵極為好吃,而且亦有不少特色小食以至是冰冷的甜筒,
加上價錢極為經濟,因此在我的印象極為深刻。
好景不常,是天在店鋪外竟見到張貼了「租約期滿」的告示,於撰文翌日便為最後之營業日,實是令人感到惋惜。
更令我不思費解的是,近月已相連有兩個亭郊野公園小食亭/茶水亭的現任店主無法得到續約,這是否與連鎖式的競爭對手加入有關呢?

離開城門水塘小食亭,沿城門道走向草壩方向,此時已覺異常清掙,完全不像周日,最明顯的分別是,完全沒有了大群行山友及家庭樂兩類人。
走過草壩,因霧大之關係,幾乎無法看到面對每一座山 (孖指徑除外),後再走往主壩,
見到「城門水塘紀念碑」被塗上一些撐黨字句,但漁記也不放過,馬上在旁張貼嚴禁污損古蹟的警告。
而主壩上的人流較剛少稍為多一點,走至主壩尾,但左轉走進畔塘緩跑泥徑。

沿畔塘緩跑泥徑一直走,沿途偶爾見到一些人群,不過並不算多,一直走了近三公里 (過了十四號場之撤退位置) 後,便見到右方有一新建成的小徑入口,
這小徑其實尚未開放,將來能通往新增之城門清景台,過後還有路,能一直上走至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的山頂位置,
在路線設計上,無疑是極吸引的,皆因現時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並沒有正式山徑可通往別處,需沿原路離開,
而畔塘緩跑泥徑在中途亦只設一個出口 (近郊遊地點十四號場),工程完成後,後遊客將能更方便地往來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及畔塘緩跑泥徑。

是次試走新徑,皆因全程在一個小山脊中開墾,因此斜度不高,緩緩上升近海拔 85M 的路途感覺輕鬆,慢走亦僅需十五分鐘。
小徑之路面擴闊工程早已完成,而路面鞏固及泥級鋪設工程亦已進行了近一半,中途到達一個山脊之頂,那裡已被坎掉大量林木,準備成為城門清景台,
儘管風光挺開揚的,但是相關設施建造卻沒甚麼進展,從經驗來看,此新徑不似能在三個月內完工並正式開放。

到達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時為一時八,此乃一極佳小休位置,人流向來也不算多,是天更只有我一人在那裡。
逗在這裡,很容易便令我想起去年六月最後一天,在跟玩城門秘走時,忽遇上暴雨,在草城林徑近碑頭肚淋濕了,
好不容易回到林道再走至此處避雨時已濕透全身,實為尷尬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236668816429208)。

逗留了約九分鐘便離開,下降至城門林道畔塘段路口時,決定走進城門林道針山段,
林道幾乎皆在樹林內,斜度是初急後緩,此段林道人流向來不算多,並曾於去年下旬因山泥傾瀉封閉了數月。
約廿四分鐘後到達麥徑段七之路口,後沿麥徑林道上走一小段,至準備踏進林道草山段前左轉往林道鉛礦凹段,跳過不登草山,理由是一來天氣不佳沒景色看,
二來由草山下降的泥徑在是天天氣下相信已變得極跣,三來亦想保留體力待會專注一戰大帽 (皆因是次已為我連續第三天登山,不能與昔日操山時的表現相比)。

由離開麥七開始 (近 M133 標距柱),至走畢林道,駁回麥七 (近 M137 標距柱),改走林道鉛礦凹段原來也需廿分鐘 (距離 1.78KM),
難怪上次我登草山而有山友沒登草山,到達鉛礦坳前可再相遇吧。
一直走至鉛礦坳時已為二時十,此時見到有一些年輕人在聚集。

在鉛礦坳逗留了近八分鐘後,便開始踏上麥徑段八,往四方山進發。
或因是為連續第三天登山之關係,體力的確稍遜,沒有動力谷上四方山,僅能以慢速上走。
不過,沿路皆被濃霧籠罩著,完全沒風景可言,反而省下了一些拍照時間。
走到近燕岩頂時,又再次見到上次在同樣位置見過的活躍牛群,老是跳跳走走。
而此時亦開始見到一些操山友朝相反方向走,似是在操逆走 100,而路況則比我想像中略好,並不是我遇過最多泥漿的一次。
過了四方山,開始下山時,竟又見到數個認識的跑山網友,其實早就知道他們在玩逆走 100,那當然就合照一下吧。

下降至四方亭時已為三時九,亦即是天用了五十分鐘方由鉛礦坳走至四方亭。
及後沿大帽山林道上走,沿途同樣人流不多,廿一分鐘後到達白波閘口。
是天在白波外,霧大得幾乎什麼都看不見,而此時也有兩名遊人在閘口外拍照。
離開閘口,便沿大帽山道下降,此時風很大,有部分位置甚至感覺有強風程度。
一直快步下降,用了近廿六分鐘方下抵停車場閘口,此時見原來也有不少私家車駛了上來,怎麼一窩蜂上來吃白果呢?

及後再用了十九分鐘下降至荃錦坳,並先走進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遊客中心因疫情關係而暫停開放,但見到旁邊職員辦公室是有人在的。
而我則疏洗一下及看看將在四月一日啟用的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門面,
感覺裝修甚為妥當,其實環境也不錯的,但如果能在鋪前加設一些餐桌及延長公廁開放時間就更理想了。
離開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便走到大帽山茶水亭,兩者差距近二百米。
大帽山茶水亭為蓮姐多年來經營之鋪位,唯近月漁記不知在招標過程中加了甚麼新玩意,未能讓蓮姐延續租約,
幸而漁記也重新開放空置已久之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鋪位,因此蓮姐能投得鋪位繼續經營下去,而舊鋪位會騰空予新得標者。

是為蓮姐在舊鋪位經營之最後一個周日,是天看見店鋪內之物件已清空了一大部分,再看原來是來了數名助手幫忙。
因疫情關係,店鋪外之餐桌被收起了,實為遇著非凡中之非凡安排。
是天我照舊點了一個公仔麵餐,吃前也先與蓮姐的「大帽山精神」合照留念,吃畢後已為五時三,便下降至荃錦公路,再過對面踏上麥徑段九。

沿麥九上走,不時尚見到遊人,比想像中要熱鬧,過了直升機坪後,更開始走進霧中。
不過,單是由荃錦公路走至大欖林道蓮花山段之路口,已用了近半小時,到達時已為五時九,踏上大欖林道蓮花山段後之路程因而需加快腳步行走,
下斜位時更慢跑以追回時間,因此方能僅用廿分鐘便到達蓮花山公立學校,而此段亦沒有遇上途人。

記得大欖林道蓮花山段至蓮花山公立學校一段為我兒時回憶,昔日常常走,不過後來卻隔了好一段日子沒有重拾回憶,直到近年才決心再次踏足此林道。
是天在林道走著,林道斜度甚高,而且全程都被林木包圍,這景象與我記憶中的都是一樣。
不過,離開林道後,尚要走數分鐘泥徑方能抵達蓮花山公立學校,此段分別就可真大了。
十數年前,那裡才剛開始企業植林計劃不久,當時並沒有現在般多樹,而是能看到一整個矮林山坡及對出之荃灣全景,
但近年樹木長得快,全段泥徑已近乎被林木包圍,就連企業植林木牌也被埋沒了,要不是看到熟悉的荃灣景象,真完全認不出是我兒时來過的地方呢!

到達蓮花山公立學校遺址時已為六時二,因為時已晚,未有空慢慢拍照,隨即沿熟悉小徑走回元荃古道。
接回元荃古道後,左轉直走約七分鐘抵石龍拱涼亭,沿途竟見到一群遊人正朝反方向進發,而且行裝不似專業,都快天黑了,不知道是要去哪呢?
而沿途亦不時見山墳。
回到石龍拱涼亭,難得這裡空無一人,但又聽到一些談笑聲,甚感奇怪,就在我拍攝完畢後準備離開時,發現原來有兩外籍人士正在從石龍拱下山!
續沿古道行走,這路面水泥化得甚嚴重,幸而加入了防滑設計,未至於使人中伏。
記得這路同為我兒時常走之路,更曾多次入黑後沿此徑下山,有一次更見到下花山有山火,幸有驚無險。
留意近石龍拱一帶已知有野狗,但是天未有出來。

官方的元荃古道郊遊徑範圍,原來只是到下花山村路口處為止,之後的路段皆不屬元荃古道郊遊徑,同時亦不在郊野公園範圍。
向下走了一會,開始見到村落,此時路也一分為二,左邊直落為一向取道,亦較直接,而右邊繞路雖也殊途同歸,但我未走過,
加上是天聽到下方有狗吠聲,更因而不會走右路。
沿左路下降,中途見到一狗正朝反方向上走,幸而沒吠,後沿路走下去,不一會便能下抵下花山引水道,此時也見一些遊人正在下山。

橫過引水道,沿柏油級下降至荃景圍,再走至荃景圍天橋巴士站乘車離開,結束是天重拾回憶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28 雨中 麥徑二一迎獨孤 之旅

2020.03.28
雨中 麥徑二一迎獨孤 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大浪村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百足地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西灣山 (涼亭大休) > 浪茄 > 獨孤山 (三角網測站) > 152M 山頭 (滑翔傘基地) > 萬宜水庫東壩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2:04pm
天氣:多雲 有幾陣驟雨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0-27°C (天文台) / 19-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5.68KM (95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浪村)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211381

-
是天早上見天文台更改了天氣預測,由原定的狂風暴雨變成短暫時間有陽光,因此便決定去西貢東,本想一試走由西灣山至獨孤山之山脊線,
可是又一次中伏了,午後天文台再更改了預測,變成多雲有驟雨,隨即亦多次下起微雨來,因此只好放棄走西灣山至獨孤山的山脊線,
但因其餘路線皆是麥徑路段,所以影響不大,過西灣山後有一段時間雨停了,因此亦能夠改從浪茄灣直登上獨孤山,完成這獨孤心願,
但下山回到萬宜東壩後又再次下起雨,直到行程結束,能夠在登獨孤山一段遇上較好天氣,算是幸運了!

十時多吃畢早餐,乘搭十一時正由沙田總站開出的那班 299X 巴士,十五分鐘一班的巴士全程也沒滿座,
經過富安花園巴士站前,見到女婆山北麓近梅子林道入口的工地裡,已建成了一個隧道狀的入口,相信就是接駁到未來的岩洞基地。
約十一時七到達麥邊,等了約十分鐘車,乘車到北潭凹時已將近十二時 (是難得一次能在周六乘坐得到 96R 巴士)。
疏洗後起程,先沿柏油路下降至赤徑,沿途見到北潭凹營地入口處已貼上營地關閉之告示 (因疫情關係,所在營地及燒烤場地將於本日下午六時起關閉十四天)。
一直走著,沿途感覺人流沒過去的周六多,難得能有寧靜的感覺,但的確有點奇怪。
而此時天氣尚算佳,能見度也不錯,誰會想到不一會後隨即變天呢。

約半小時後到達赤徑,見到良友士多在營業中,另外在私人草原處有一些人在露營。
過赤徑後上走至大浪坳,沿途見到數處有一些黑色的 HKT 訊號線待安裝,不清楚是否與升級流動電話基站有關。
約廿分鐘後到達大浪坳,但此時已開始下著微雨,因雨勢不大,決定不停留避雨,而直接下降至鹹田灣,途中見到蚺蛇尖一帶山腲處起霧,露出其神秘感。
經過大浪村士多,見到兩所士多也有營業,不過人流稀少。
因不想冒著雨過橋,所以續走麥徑段至鹹田灣,約一時半到達鹹田灣,見到沙灘上人流未算太多,感覺很清靜。

在鹹田灣逗留了約十分鐘後,便開始朝西灣進發,沿途同樣人流不多,雨亦開始停。
到達西灣時,見到沙灘上有數個靈營帳篷,另外亦有兩個年輕人在海邊涉水散步。
而早前被超強颱風山竹破壞的直升機坪,其重建工程亦正式完工了,感覺新的直升機坪更顯堅固,不過待修多日的公廁則仍在圍封中,廁入仍傳出陣陣惡臭。

經過西灣村,見到多家士多都在營業,唯人流不多,還有一家的老闆在煲音響作樂,也是的,畢竟是天為周六,相信店家萬萬也想不到會這麼冷清。
離開西灣村時,已為二時五,由約十分鐘後上抵吹筒坳,但此時又開始下雨了,
由於天氣極潮濕,加上下著雨需撐傘,因此是天登西灣山時只採取極輕鬆之步速,完全不費力,結果由西灣村起計,足用了五十三分鐘方抵達西灣山山頂 (路程為 3.2KM),
而登西灣山沿途都見到一些人朝反方向下山。

在山頂處的三角網測站 (編號 637) 打過卡後,便續走至前方的涼亭大休,在我抵達涼亭時,那裡是空無一人,算是極難得的一次。
不過此時山頂處皆被霧包圍,故此在涼亭裡是賞不到風景,確實有點失色。
或因這兩天心情不好,到達涼亭後隨即上網查看消息,一看就不自覺地看了半小時,途中只有約一群人走過山頂。
浪費了半小時後,才開始吃蛋糕,又吃了近十分鐘,此時就有數名操山友上抵涼亭並停留作小休,而我吃畢蛋糕後便馬上起行下山去。

沿路下降一會,才剛過出睇魚岩頂的路口後不久,細心會發現右方有一小路入口,繫有多根絲帶,這就是通往獨孤山山脊之入口,不過內裡亂得像迷宮般。
因早前下過雨,亦見枝葉上明顯有水滴,不想濕身,因此決定不走這小徑,而繼續沿麥徑下山,沿途仍然冷清。
約廿二分鐘便下抵浪茄灣,此時見到沙灘蠻熱鬧,除了有靈營友及零星行山人士外,更有一大群年輕人在玩樂。
不過同時卻見到浪茄灣一些路標上已預早貼上營地關閉的通知,更奇怪的是,在樹林下的兩個「鬼營」也被貼上通知 (該鬼營錔於兩年多前的一次露營中發現是清潔人員的,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91637566933)。

過浪茄灣後,方為四時五,見時間尚算鬆動,加上天氣稍為穩定,便決定加遊獨孤山。
先沿麥徑柏油級上走浪茄後山,一直上走至近頂準備左轉的位置,會見到直走有一道隱瞞小徑,是有絲帶的,
沿此徑續上走,兩旁灌木林稍密,但地上竟然為殘舊的柏油小徑,按推斷應是麥徑路段的延伸,不清楚此徑是否昔日由浪茄灣來往萬宜東壩必經之路。
柏油小徑很短,不一會便上抵分岔路口,左方通往滑翔傘小山,右方則是登上獨孤山。

由此上走獨孤山的路比剛才寬闊一些,不過路上極多碎石需小心行走,約十分鐘便能此抵獨孤山上之三角網測站位置 (編號 4020.04),
由浪茄灣起計,也只是用了廿一分鐘便到達山頂了。
獨孤山山頂處有大量灌木林,唯靠近東壩方向有一個小平台,亦為三角網測站所在處,則甚為開揚,
能環顧標尖角、東壩以至糧船灣上之群山,唯獨就是看不到浪茄灣,但風光已算優美了。
美中不足是,這時能見度開始下降,空氣中水分大量增加,感覺天氣開始變差,因此在獨孤山山頂處遊走約五分鐘後,便開始下山。

從獨孤山原路折返剛才的分岔路口位置僅需約六分鐘,後續向滑翔傘小山進發,需再次上登一小段,而此時已為五時正,
走了約五分鐘便到達滑翔傘小山,山頂為為一廣闊平台,並設有多個旗幟及風標,相比昂平高原更顯得「豪華」,相信這裡為滑翔傘人士最愛的地方之一。
過小山後,開始下山回到麥徑 (近登觀尖角觀景台之小徑),下山路線尚算清晰,相信這小徑應有不少人會定期行走,
約七分鐘後接回麥徑,再下降至萬宜東壩時已為五時三。

此時東壩上異常清靜,只見有數輛計程車在等客,而我則先過東壩,再沿西貢萬宜路一直走出西壩,
沿途也有零星計程車出入,另外見到有不少牛在吃新鮮的草,吃得津津有味,甚為動人。
由於在下斜位置皆有慢跑,因此是次從東壩頭迴旋處起計,僅用了四十四分鐘便到達西壩尾,
而由西壩尾再回到麥徑起,也只是用了四十二分鐘,亦即由東壩頭至鯽魚湖巴士站僅用了八十七分鐘,竟少於個半小時,就只需落斜位置慢跑就能做到!

臨尾在萬宜坳處更追上了之前在西灣山頂涼亭見過的操山友,之後沿大網仔路下降,是一系列的燒烤場,
由於此時已為六時九,已過落閘死線,因此看到各燒烤場被貼上關閉告示及繫上膠帶圍封是意料之內的事,
下走沿途見到一貨櫃車駛過,其實早就感覺得到是漁記車,而當我將近到達麥徑起點牌坊時,就再次見回這貨車,而且貨車停泊了在路旁,
細心一看,原來有三名職員正在為一個燒烤場入圍封,想不到竟然也給我目睹。

趕至巴士站後,發現剛走了連續三班巴士,實是不幸,因此只好死死氣等車,幸而等了約十分鐘,便見有一 9 號小巴於踏中心掉頭,
我當然登上當班小巴離開,結束是天非一般的麥徑之行,亦是繼去年「逆走 100」後,相隔一年再一次逆走麥徑二、一段 (可順走就在去年夏季走過多趟)。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27 大欖角登桃坑峒.降圓墩過大欖涌.續登四排石井坑.掌牛蠔殼返形點 之旅

2020.03.27
大欖角登桃坑峒.降圓墩過大欖涌.續登四排石井坑.掌牛蠔殼返形點 之旅


屯門公路轉車站 (起) > 大欖角天后廟 > 大欖角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站 > 桃坑峒 344M (三角網測站) > 煤氣管道 27 號柱 > 圓墩郊遊徑 (C6305 標距柱) > 大欖林道 - 青龍頭段 (大欖自然教育徑) > 大欖自然教育徑觀景台 > (沿林道折返) > 大欖林道 (大欖自然教育徑) > 七渡河 > (大欖涌郊遊徑) 白水嶺 268M > 黃茅嶺 267M > 四排石山 290M > 井坑山 235M (三角網測站) > 配水庫設備 > 掌牛山 220M (三角網測站) > 蠔殼山 149M (三角網測站) > 凹頭 (近朗善邨) > 青山公路 - 元朗段 (經博愛交匯處) > 形點 I 商場 (終)

出發時間:12:52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吹東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5-29°C (天文台) / 24-41°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72KM (130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201070

-
是天為周五,因早前看天氣預測是天為暴風雨前最後一個好天日子,故此決定是天登山去。
繼一個月前初登桃坑峒後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24685710960847),是天決定再戰桃坑峒,不過是次不走最簡易的柏油級上登,而是走其南脊,途中需多次上落略費體力。
後又沿桃坑峒東北脊下降,同樣是原始山徑,難度不低,駁上圓墩郊遊徑後走至大欖涌水塘,
見尚有兩個多小時方天黑,決定再走一趟四排石、井坑、掌牛及蠔殼等群峰,到元朗作結。

十二時正左右吃完午飯,隨即乘兩程巴士去屯門公路轉車站,由於等車時間不長,故十二時八便到達屯門公路轉車站,在公廁疏洗一下後便正式起行。
先沿青山公路舊大欖段走數分鐘,直至向右看見到天后廟,便沿廟後之護土牆柏油級峒上走,至最高點向左踏入泥徑。
沿泥徑上走,沿途有不少絲帶,更遇見行山友,相信這路走的人不少,沿途有一些壁位,但可輕易繞過,
一直走十餘分鐘便能抵達大欖角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站,此雷達站於二零一四年底方啟用,
其任務是探測由對流風暴引起的微下擊暴流和風切變,令飛機升降時更安全,連同舊有的、位處屯門水警基地旁之舊雷達站,大欖涌現時共有兩個多普勒天氣雷達站 (白波)。

是天由轉車站走至雷達站,共走了十八分鐘,這裡景觀其為開揚,可觀賞到新界西南及北大嶼兩岸之景點,當然還得見到我喜歡的大山、犁壁山及大輋峒等。
在雷達站附近逗留了數分鐘,便沿另一邊下山去,下降不足一分鐘便能下抵一柏油路,
這路其實就是車輛上來這雷達站之正路,其接駁聯泰街、聯康里,再駁至大欖涌路,不過卻迂迴不少。

橫過馬路,對面便見一斜坡維修通道柏油級,走數步又見到絲帶引進右方之泥徑,這就是登桃坑峒之路線。
不過,別小覷這線,雖然初段斜度不高,但是走下去便會發現需不停下落山數次,又有一些壁位略需動手,而在山與山之間又需通過一些密林,所以感覺頗煩悶的。
此時因陽光普照,天氣甚熱,加上不想用力谷,因此走上來速度挺慢,幸而初段風光開揚,而中段開始多林木。
途中有一開揚位,竟見到兩名行山友,賞過景後又再繼走,此時離桃坑峒開始接近一點了。
將近到桃坑峒之路段,斜度開始增加,亦可清楚見到桃坑峒西南一面極為陡峭,不過此徑是不需走經崖壁的。
由轉車站起計,走至桃坑峒山頂,距離僅是 3.8KM,但上落差也達 485M,雖未算難走,但也絕對不是輕鬆之路,是天用了超過個半小時方上抵桃坑峒山頂,
到頂時已為二時半,此時巧遇有數人正從障礙物燈標之柏油徑走過來山頂。

桃坑峒高 344M,近頂處設有一個障礙物燈標,基於上次已拍攝過,是天沒有走過去打卡。
在山頂上之三角網測站停留了近十六分鐘拍照,這裡風光開揚,除可回望剛少走過之大小山脊外,更可一覽一整個新界西及大嶼山,以及青嶼幹線三橋之景,
看到熟悉之大橋上車來車往,實是震憾。

二時九開始下山,取道桃坑峒之東北脊,初段斜度頗高,幸而踏腳位堅實,無需手足並用。
一直下降至二百餘米海拔時,漸轉平緩,之後便會見到一些溪澗,及一些分忿路口,而往北及往東南方向之兩條小徑皆有絲帶,
不過由於見到 OSM 地圖上顯示往北之小徑為一斷頭路,因此並沒有嘗試,反而向東南直走,經過煤氣管道 27 號標後沿小徑駁回圓墩郊遊徑 (C6305 標距柱)。
後來發現,原來向北之小徑應可通往圓墩郊遊徑近 C6307 之位置,而且路程短得多,無需像是天般繞一個大圈。

由煤氣管道 27 號標至圓墩郊遊徑一段沿途甚多塌樹,不時需彎下身子穿插而過, 約三時四駁回圓墩郊遊徑後終感輕鬆,
後沿郊遊徑一直走至大欖林道 - 青龍頭段,用了約廿一分鐘,中途有一些植樹標記。
到達大欖林道 - 青龍頭段後,因想一訪大欖自然教育徑觀景台,便向東走約兩分鐘到那裡拍幾張照片,此時留意多桃坑峒一帶天上已漸多雲。

參觀過大欖自然教育徑觀景台後,便折返並續沿大欖林道 - 青龍頭段走至大欖林道,再走向大欖涌水塘塘尾之七渡河位置,
此段人流稍多,不過都是以年輕人為主,仍不乏單車友,到達七渡河時已為四時四。
此時距離天黑尚有兩個半小時,足以再多走六個大山至凹頭,想也不想便決定踏上大欖涌郊遊徑。

逆走大欖涌郊遊徑初段需不時上上落落,沿途也見到零星遊人,一直跨過了白水嶺及黃茅嶺後,便登上四排石山,
此時天色良好,尚有陽光,但走上來比是天較早時間明顯狀態更好。
從大欖涌起計,走了四十四分鐘便到達四排石山,時間非最佳紀錄,因是天難得有較鬆動之時間,決定以較輕鬆步速漫遊此六山。
比較諷刺的,是四排石山上本有一木涼亭,去年底被山火燒毀,但殘餘木條上竟還有一「禁止生火」的告示板。

過四排石山後,便續向井坑山進發,沿途尚見到去年山火之痕跡 ,但相比上次來臨,綠色部分已明顯變多了。
沿山脊前進,偶需上上落落,經過一完好的木亭,約廿五分鐘後到達井坑山,山上有一個矮標。
後即下降至配水庫設備,再上登至對面的掌牛副峰,此前數因時間緊迫,沒有登上此副峰而選擇從旁過,
是天終有機會登上頂,從井坑山起計,走了十七分鐘後到此頂,
原來山頂極為開揚,比較特別的是能近觀凹頭濾水廠,而是天更能見到黃昏的夕陽,成絕美佳景。

在副峰賞景後,隨即走至對面的掌牛山主峰,僅需約七分鐘,
山上有一個三角網測站,而這裡可圍觀一整個大西北以至深圳,加上是天日落將至,實是美極了。
逗留了約六分鐘賞景及拍攝後,已為六時正,便決定朝蠔殼山進發,在遠處便隱若見到正有一名白衫人在登蠔殼山,
而是次或因對路線有所熟悉,終再沒有走錯路了,而黃昏的天色也比預期好得多,雲量未算太多,因此能見到日落鹹蛋黃,屬是天意外收穫。
說開又說,其實蠔殼山一帶是極為方便的日落觀賞地方,雖未能賞到海平面日落,但勝在撤退極方便,僅需七分鐘便能從山頂回到公路。

由掌牛山走至蠔殼山用了廿分鐘,沿途見到下方村落有坎煙正起,
到達山頂的三角網測站時已為六時四,山頂上有三名外籍人士停留賞景,但卻沒有人拜神,
另外留意到山頂處的宗教擺設被加裝了太能板,應是供夜燈及放音樂的揚聲器之用,感覺實是古靈精怪。
後隨即下山,此時正迎來是天日落完整鹹蛋黃之最後一面落,而我則在日落面前下山,泥徑已被鋪設好,所以沒難度,
對上一次來是去年年底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01695116593241),將近到公路前,有一太陽能自動感夜燈,會突然亮起,甚是嚇人,不過是天已見燈被拆走了,而此時竟有一男人正趕著上山。
約六時半返抵青山公路元朗段,此時有巴士正到,但想到既然還未天黑,不如一試步行回港鐵元朗站吧。

從凹頭下山位置走至形點 I 原來需十一分鐘,是天沒有橫過楊屋村附近之天橋,不知若橫過天橋,會否更快到達西鐵站。
走至形點 I 近停車場入口,再前走能到商場入口,一進商場,發現原來我曾來過的,是前年夏天一次飯聚訪談之地點。
但由這裡走至對面馬路的形點 I 巴士站,雖同為「形點 I 」,但路程比想像中長,是次走了近五分鐘方到達巴士站,
但此時剛好有車來,便乘巴士回去,結束是天行程,後計算相比乘港鐵省了近十分鐘。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23 環東涌一書六頂連攻 (警署-萡刀屻-天書壁-鴨腳瀝-三山台-蓮花山-二東山-大東山-東涌站) 之旅

2020.03.23
環東涌一書六頂連攻 (警署-萡刀屻-天書壁-鴨腳瀝-三山台-蓮花山-二東山-大東山-東涌站) 之旅


東涌消防局巴士站 (順東路) (起) > 裕東路護土牆 > 萡刀屻 (三角網測站) > 天書壁 > 牛牯膞 > 鴨腳瀝 (山頂) > 三山台 (山頂) > 蓮花山 (三角網測站) > 雙東坳 > 二東山天文台自動氣象站 > 二東山 (山頂) > 大東爛頭營 > 大東山 (三角網測站) > 鳳徑段二近 L015 標距柱 > 伯公坳 (東涌道) > 舊東涌道/東涌道 > 石門甲 > 滿樂坊 (滿東邨) > 逸東邨 > 東涌社區服務綜合大樓 (東涌道北) > 涼亭 > 達東路 > 港鐵東涌站 (終)

出發時間:12:24pm
天氣:天晴 初時吹微風 後轉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3-30°C (天文台) / 25-4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17KM (127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話說前幾天因一些網友提起萡刀屻,令我不禁想起這座幾乎屬於初期回憶之一的山峰,但對上一次登上其中,已為 2017 年 11 月,
其中登萡刀屻之路有多條,難度最高之警署路線對上一次走著更是 2016 年的 11 月,轉眼原來已超過三年沒走過了。
是天適逢天色極佳,決定來一次重返現場,走一趟三年前最後一次走過的路線,及後更加遊天書壁、鴨腳瀝-三山台-蓮花山三個山頂及二東、大東兩頂,再漫步回東涌站完程。

因是天選走警署路登萡刀屻,起點固然是在位於順東路盡頭之「大嶼山區警察總部暨大嶼山北警署」,與之最鄰近之巴士站為東涌消防局巴士站,
因此乘巴士前往東涌,極好運地能車接車,不怎樣需要等車,約十二時五左右抵達東涌。

「萡刀屻」亦稱「薄刀屻」,是東涌市中心以東南之一座高山,最高處達海拔 529M,
其外型像一道又一道刀刃般,與境內另一座山「大刀屻」有點像,因而得名,因其山上灌木林中有不少珍寶植物品種,於 1994 年納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SSSI),
後於 2008 年更一同被納入為北大嶼山郊野公園 (擴建部分) 之簵圍,從此受郊野公園條例保護。
登萡刀屻並沒有官方山徑,而且多條登峰路線難度亦甚高,其中由東涌登上萡刀屻常用的主線有四,一是警署對面山徑 (俗稱警署路,亦能從東涌道盡頭進入),
二為東涌道盡頭之第二路線,三是馬灣新村停車場位置後的路線 (經小指峰),四是黃龍坑道盡頭之登山線。
四條線之斜度皆高,不過從黃龍坑道盡頭之登山線中途沒有壁位要爬,只是尾段碎石泥坡稍為陡峭,算是四主線之中最容易,這條線我曾於 2017 年 11 月走過。

是天選擇我初登萡刀屻之路線 — 警署路,此為我認為最佳之路線選擇,皆因入口鄰近主要車站 (交通便利),亦無需進村 (沒惡狗威脅),而且沿途景觀開,
唯一難處是從警署過對面登山口時沒過路設施,需要迫不得已地自行想辦法橫過裕東路,一過了馬路,便能見到護土牆斜排水道之入口,亦有絲帶指示。
一開始沿柏油的斜排水道上走,斜度蠻高,而且沿途有塌樹,亦有小量蜘蛛網,因此需小心慢行上走。
一直走至海拔八十米,便為排水道之最高點,此時左轉踏上天然泥徑,而斜排水道的另一端則通往東涌道盡頭。

踏上泥徑後,沿途可見支路甚多,或因最近有較多人走過這路,因此路線尚算清楚,而且林也不算很密。
泥徑初段斜度較緩,亦主要在林中走,一直走至近海拔二百米後始為開揚,斜度亦明顯增加,而此前多條支路則匯合,此後路線清晰地只有一條。
續上攀,沿途不時回望,景觀開揚,能目睹一整個東涌新市鎮、機島島以至大東、鳳凰山一帶。
將近海拔三百米時,斜度再增加至近 70°,而且亦有不少壁位需攀爬而上,情況有點像西狗牙般,部分位置懸空感亦高,不過踏腳位甚充足,風險不高。
當中落差最大的壁位,或需要一點技巧才能攀上,但這次來臨,發現竟有人加設了繩,可惜我認為這個位置有繩反而更阻礙攀動作。

攀過一道又一道壁,來到約海拔三百八十米,斜度開始放緩,皆因已抵達其中一屻之頂,接下來就開始在灌木林中穿插而過,此時已將近花了一小時。
不一會能與東涌道盡頭之另一線及馬灣新村之線匯合,再緩緩地上走至另一高點,或因此時天氣極熱且無風,走上來顯得有點吃力,而沿途則不見遊人。
走到另一高點,便是與黃龍坑道登山線匯合之處,這裡亦很接近萡刀屻山頂,但到頂前需稍下降一小段,再上走方抵達舊標所在地,此亦為萡刀屻之最高處。

山頂上之舊標已破爛多時,而這裡的林甚密,景觀未算很開揚,甚為遺憾。
離開山頂,下降一小段再上走,留意枯枝有點跣,此時隨即見到有一山友站在副峰之上,但當我抵達時,他就離開了。
此副峰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1114.17),但這裡並非萡刀屻之最高點,其高度亦非 529M (手錶數據條正後約為 515M),近年很多人誤認此為最高點。
此時己將近二時正,亦即是天由警署起計,用起近個半小時方到達萡刀屻頂。

此副峰風光極為開揚,能賞到近 360° 之美景,不單能全方位看到東涌市中心及機場島,亦能觀賞一整個北大嶼山郊野公園 (擴建部分) 內之群峰,
其中婆髻山的外觀出眾,每次見其嶄頭露角皆甚為雀躍,而另一面則為一系列之高山 (海拔 700M 以上)。
記得約四年前首次登此山的時候,多雲兼潮濕,幸而沒下雨,而同年十一月那次則天氣極為炎熱,耗費不少體力方上到來,
是天天氣同樣炎熱,不過就因我已訓練有素,因此不覺得很累,站在這裡還能目睹近年東涌市中心的一系列變化,
最少當年上來的時候,東涌道舊足球場尚未收地建樓,而東涌東擴建填海仍未開始,當時的港珠澳大橋也在興建中,轉眼間,我的大嶼夢也開始有所衝擊。
另外,此時遠望鳳凰山一帶,竟見到有多個飛得很高的滑翔傘!

在此處逗留了近十八分鐘後,方開始下山,續走至是天下一個目的地 — 天書壁。
由萡刀屻副峰下走至天書壁崖頂路程很短,僅需約六分鐘,其位處北龍石澗之源頭,但由泥徑下降天書壁崖底,需先經過一道崎嶇小徑,
該小徑近乎垂直,幸而有大量樹根作扶手及踏腳位,因此難度不高,若把背囊留在上方而不帶下去,則更為輕鬆,約一分鐘便可下走至天書壁崖底。
天書壁為一道呈直角之直壁,壁上有一些節理,極像書上的文字,因此在天書壁崖底仰望其中,甚似在閱讀著一本巨型的書。
近年天書壁成為了一個熱鬥打卡熱點,但或因是天為閒日,在我來臨的時候並沒有其他遊人,而我則略讀天書約一分鐘便原路折返了,
回到主徑是已為二時七,續朝鴨腳瀝方向上走。

初段需拾級上登,沿途見到一隊行山友,不時回望亦能見到剛才走過之萡刀屻及是天沒攻之婆髻山,因從萡刀屻下山後,若登上婆髻山,過後需走一大段回頭路。
一直走了近廿五分鐘,便可見到有小徑能上走鴨腳瀝,登鴨腳瀝之最簡單路線為原路上下山,因為有一小徑明顯較清晰,此為下走至望渡坳之必經小徑,因此走的人較多。
鴨腳瀝高 721M,由主徑上走至鴨腳瀝約需五分鐘,亦為我首次專程攻頂,過往都僅是沿山腰走過。
鴨腳瀝山頂處有一些大石,風景開揚,能觀賞到港九新界及鄰近島嶼,絕對值得一遊,不過需當心山頂位置有多道深溝。

在山頂賞景數分鐘,便起程下山,約三分鐘後回到主徑,再直走一會,開始登上另一座山 — 三山台。
三山台之名,取自蓮花山北脊上三個高度相約的山峰的俗稱,最高點與鴨腳瀝同為 721M,攻頂小徑尚算寬闊,
與鴨腳瀝一樣,風光同為開揚,登上其頂能眺望到香港西部各主要地方,亦能近觀待會將登上之蓮花山,是天更能望見大帽山頂。
在山頂又逗留了約五分鐘,便開始取山頂以南之路下山,約三分鐘後回到主徑,再前走一會,見左邊小徑則為上走蓮花山山頂之路線。

蓮花山 (北大嶼) 高 766M,因此上走其上,相比之前兩峰需更長時間,而山頂處則有巨石陣,
包括有著名的「上帝之床」,另有「華表石」、「鷹咀石」等,另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238)。
在山頂上逗留了近十四分鐘,便開始下山,並走向雙東坳,約十一分鐘後達雙東坳,此時已為四時三。

下一個目標是二東山,是天遠望發現,從雙東坳至二東山開了一道隱徑,這路在 OSM 地圖尚未有標記,但可輕鬆沿此捷徑上走,不用再靠踏草而上了。
約十五分鐘後抵達二東山山頂,山頂旁設有一個天文台自動氣象站,以太陽能供電,是天見風速計不斷在快速轉動,而此時確實感到陣陣涼風。
而山頂另一邊則為爛頭營一號,營外有一長石椅,但留意結構已不穩,勿站在其上。
難得是天天色極佳,大東山上完全沒有霧,在山頂逗留賞景近兩分鐘方離開,始下降至鳳徑近 L013 標距柱。
後續朝大東山山頂進發,近爛頭營十八號有一小徑可登頂,約需十七分鐘,或因是天為閒日,大東山上不算太多人,
在山頂的三角網測站旁則僅有數名年輕人。

大東山高 869M,為香港境內第三高之山峰,站在其上,可賞到東涌市中心、鳳凰山及彌勒山,
兩山之間有一坳位,能看到部分海景,因此在某些月份,在大東山山頂或能觀賞到日落 (視乎太陽角度)。
因此時方為五時正,沒理由在此逗留個多小時等日落,故草草拍照一下,便啟程下山,
下山取南面小徑直接駁回鳳凰徑 (L015 與 L016 標距柱之間),斜度不太高,走得也輕鬆,僅需約十二分鐘便能駁回鳳徑。
其實在大東山下山,尚有路徑多條。

後沿鳳凰徑一直下山,途中見到有拿相機登山之龍友,相信為前來拍日落,
此時我開始感遺憾了,皆因是天誤信天文台,以為黃昏時段會變多雲甚至有霧,故此沒預留時間續登鳳凰山觀看日落,
是天下抵伯公坳後,已為五時八,已明顯不夠時間趕在日落 (18:35) 前登上鳳凰山山頂,只好放棄觀賞日落之念頭 (其實到鳳凰山觀賞日落,最好是從伯坳坳以外之地方登山,留待觀賞日落後下降至伯公坳,這裡乘車離去較昂坪方便不少,另外近十二月份日落時間最早,可不用留至太晚完程),
於是只好漫無目的地沿東涌道下走,沿途有一段可走經舊東涌道以避開車流,

假日我絕對不建議走東涌道,皆因車來車往,空氣混濁,而是天車流明顯較少,因此走上來感覺稍好)。
一直走至石門甲,轉入路底之隱蔽行人徑續走,這路看似走的人不多,但因這段東涌道沒有行人路肩,所以走橋下路較安全,
終於三十六分鐘左右下抵滿東邨,既然罕有地步行回東涌,那就順道參觀一下滿東邨商場 「滿樂坊」吧,發現真小得可憐,且商鋪不太實際,
有部分居民會步行至逸東邨購物,但是天實測步程也要近八分鐘 (需過橋),因此實在不太方便。
沿途不時能回望是天一開始走過的萡刀屻,它絕對為東涌新市鎮之「守護者」。

途經逸東邨後,已過日落時分,來到行程尾聲,決定加插試走東涌道北一段,此段在「玫瑰園計劃」前曾為東涌道之一部分,但因發展東涌新市鎮而被斷開了。
這路沿途有一些社福機大樓、教會及貨櫃工場等,沿路亦泊滿私家車,幸而沒惡狗,
走至近尾段,有兩路可直接駁回達東路口,其中泥徑較平緩,而柏油徑需拾級上登,但近頂月一涼亭,沿途見一些途人,應取之作為捷徑往返順東路及逸東,
因路程實在快很多,沒錯,逸東邨與東涌市其實僅是隔了一座小山丘,但平日沿車路走,則需花大量時間繞路。是天試走,算為一意外得著吧!
最後於六時十到達東涌站,就此完程並到附近吃東西,再乘車離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22 環九逕山 (九逕山山頂-大欖腹地-黃泥墩水塘-神雕脊-洪水坑水塘-藍地水塘) 之旅

2020.03.22
環九逕山 (九逕山山頂-大欖腹地-黃泥墩水塘-神雕脊-洪水坑水塘-藍地水塘) 之旅


屯門何福堂巴士站 (青山公路 - 新墟段) (起) > 大欖涌引水道 (屯門健身徑) > 虎峽谷 > 屯門徑東升亭 > 九逕山 (直升機坪) > 民航處障礙物燈標 (一號) > (原路折返) 直升機坪 > 大石頂 > 大欖腹地 > 民航處障礙物燈標 (二號) > 千島湖皇帝位 > 柏油林道 (近麥徑段十 M183 標距柱) > 黃泥墩灌溉水塘 > 黃泥墩水塘引水道盡頭 > 架空電塔 > 神雕脊 > 洪水坑灌溉水塘 > 藍地石礦場後脊 > 藍地灌溉水塘 > 藍地石礦場外圍 > 藍地灌溉水塘 > 翠福路 > 福亨村路 > 藍地大街 > 藍地站巴士站 (青山公路 - 藍地段) (終)

出發時間:12:15pm
天氣:大致天晴 吹微風,氣溫介乎 24-28°C (天文台) / 25-4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78KM (103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翠福路)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170302

-
是天天色比預期中好得多,由原先預計多雲有霧,變成幾乎天晴,是登山賞景的大時機。
是次終下定決心重遊九逕山,這是我繼前年二月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77956352300461) 後,再一次登上九逕山山頂,
並經大欖腹地範圍走至大欖涌水塘以西,不過是次相比上次多遊了一個民航處障礙物燈標,後更加遊黃泥墩灌溉水塘並上登神雕脊,
下降洪水坑灌溉水塘後再過藍地灌溉水塘,並走至藍地站巴士站作結。

是天車程尚算順利,因此十一時四左右方吃畢早餐,但十二時三便到達何福堂起程。
先沿麥徑段十及屯門徑上走至東升亭,沿途人流多,但相比上月下旬那次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26724410756977),稍見減少,這段走了近廿八分鐘。
過東升亭後拾級登上九逕山,沿途樹蔭減少,沿途仍有一些行山人士,慢走了近半小時便到達九逕山近山頂之直升機坪,此時將近一時四。

九逕山高 507M,唯山頂上設有軍用發射站,幅射甚高,不建議久留,逗在直升機坪上觀賞風景反而更佳。
賞了一下景後,朝南方走數分鐘浮沙碎石路,便能見到民航處障礙物燈標 (一號),此時留意到有一些人從各山脊正登上九逕山,
同時這裡風景開揚,能賞到屯門南以至是北大嶼一帶,當然亦能清楚看見剛在本周一走過的大輋峒、犁壁山、大山及花瓶頂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74218802674204)。

參觀過障礙物燈標,便回到直升機坪,再朝東面走進大欖腹地範圍,此腹地與青山腹地相似,同樣滿佈浮沙碎石,難度亦相若,
唯一不同的,大概是大欖腹地路途較短,而是日腹地行程則為初段及後短較輕鬆,中段極陡且蠻費力。
上次遊走九逕山及大欖腹地時,下降完一極斜之浮沙斜坡後,因時間關係,取北面架空電塔山脊略過位處掃管笏山上之民航處障礙物燈標 (二號),
是日則補上此一小段,其路線在地圖上呈現 V 型,實際上難度亦甚高,踏入 V 路段後,先需沿一個極多沖溝之劣地下降,方能登上民航處障礙物燈標 (二號),
這裡同樣風光開揚,亦在此巧遇一男一女外籍人士同樣上來,但他們則沿南脊 (非主徑) 直接下山,
而旁邊東南脊 (沿途有電線桿) 則為大路一條,相信是供途維修人員上來之主要途徑。

在此逗留近廿分鐘,參觀過障礙物燈標後,便沿西北方向下山,初段蠻易走的,但將近駁回主徑時之一段極度陡峭,相信斜度達 70°,
雖有前人設的輔助繩,但並不太穩固,不可過度依靠,而且中間有一個位落差極大,幾乎需坐在一狹窄的踏腳位上,方可一躍而下,極為麻煩。
接回主徑後,路便變得比之前輕鬆,沿途同樣有數群遊人,小心認清方向,一直走十多分鐘,便可來到千島湖皇帝位, 此為昔日觀賞千島湖之最佳位置,
但自去年漁記在麥徑一帶增設了一個官方清景台後,這裡的獨特性稍為下降。

賞景一會後,隨即便下降回林道,近尾段已有前人鋪設了一些泥級,不過難免有些破爛。
駁回林道 (近 M183 標距柱) 時已為三時九,從這開始人流大增,而我則沿林道走向黃泥墩灌溉水塘,僅需十分鐘左右便抵達,這是我第一次參觀這水塘。
橫過水塘堤壩後,右轉進入引水道,此後便是近半小時的平坦路段,由此開始亦變得極為清靜,只見零星數人。
但此引水道景觀極為開揚,實是有一走之價值,近尾段原來駁回前年我曾試路之路段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59216894174406)。

走至引水道盡頭,沿柏油梯級上走至一岩壁位,左轉見到破爛鐵梯,小心上走到盡頭,穿過密林後,不一會便能續走泥徑,上登至神雕脊之頂,
沿途會穿過兩個架空電塔之底,不過比較麻煩是,此段沿途竟無限上網,幸而這些蜘蛛都是較蚊型的,不太嚇人。
一直走至近海拔三百三十米,能駁回往公庵山之山脊,直走一會,便能抵達神雕脊之頂 (約海拔 350M),原來這裡相比公庵山山頂 (297M) 還要高上不少呢!
此時轉右開始下降,亦踏進了神雕脊,斜度稍高但泥土堅實,難度不太大,走一會便開始見到左邊有一些支路,此為通往近距離觀景各奇形怪石之路,
但基於此時已將近五時正,故此未能抽空走近,只能從神雕脊上遠距離觀景一下神雕石及其下之「大波板」、「大班椅石」等顯眼巨石。

沿脊一直下降,會見到大量旅行團絲帶,絲帶陣數目與紅石門、鳳凰笏一帶相近。
一直下走,沿途有一些分岔路口,憑方向感選對路線,一直走一會,便能返抵洪水坑灌溉水塘後之公庵山脊,再下降一會便抵洪水坑灌溉水塘,
此時已為五時五,但竟見一人正沿公庵山脊上登,不知目的地為何處,另亦有一人在我前方,正沿公庵山脊下降至水塘。

洪水坑灌溉水塘此時尚有不少遊人在留守。橫過水塘堤壩,並停留觀賞一會,便起行續前往藍地灌溉水塘,當然就得再戰藍地石礦場外圍。
此石礦場外圍路徑極隱蔽,而且沿途像迷宮一樣,支路極多,但因此前走過,故此有把握能在日落前回到藍地灌溉水塘。
是天選擇最低的一層排水道橫移石礦場,發現沿途有一些絲帶,亦有前人走過的痕跡,才發現其實這裡幾乎每一層都會有人走的,
亦因如此,沒清晰絲帶能引路,只能憑經驗前進。
很快便來到平坦排水道之末,發現有一些絲帶續引路至斜排水道一直向下,但此方向距離接藍地灌溉水塘之崎嶇小徑越來越遠,我肯定是通往另外一些地方的,
當然就沒有跟隨下走,而在林道隨便上走一會,便能見鐵絲網外圍,此時駁回大路。
然後再朝甚斜之小徑下走回藍地灌溉水塘,由洪水坑灌溉水塘的堤壩起計,至藍地灌溉水塘堤壩,全程用了廿五分鐘,絕對為最快紀錄。

此時發現原來我再次中伏了,之前的伏是每次走都總會走多一些冤枉路,但是次的伏,則是發現背囊防水罩滿佈黑色的灰,疑是早前山火遺留下來之禍。
幸而背囊有防水罩保護,不然必定心痛極了,不過經過這次,短期內我也不會再重臨此地了。
唯一較美之景象,就是臨下降抵水塘前,見到虎地後方的美麗日落吧。

抵達水塘時為六時一,但仍有不少遊人在逗留。在此停留了近十五分鐘清潔背囊防水罩及拍照賞景後,才再起程。
基於為時已晚,若沿虎地郊遊徑離開,相信天黑前無法返回何福堂,因此決定取最短路程回到車站。
是天見有遊人沿堤壩東面之柏油級下降,便下定決心跟隨,不過我因稍遲才起步,已不見前人之蹤影。
下降柏油級後,初時會見到一些村屋及耕作農田,過後便是藍地石礦場外圍,後便接回翠福路,開始見到周遭有狗。
就在我不留神之時,突然右方有兩狗衝出,其中一惡狗更走近我身,幸而我高聲喝止,牠才沒有對我不利,但卻可見,這路絕不宜閒日走的。

後經福亨村路及藍地大街,一直走回藍地站巴士站,由藍地灌溉水塘走至藍地站巴士站一共花了十七分鐘 (距離為 1.56KM),
此時將近六時八,但因要久等方有巴士到來,加上轉車又不順利,返回新界中部時已為七時十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21 貫通大嶼東西兩岸 之 梅窩過大澳 (梅窩-十塱-長沙、塘福、大浪灣引水道-靈會山-龍仔-大澳) 之旅

2020.03.21
貫通大嶼東西兩岸 之 梅窩過大澳 (梅窩-十塱-長沙、塘福、大浪灣引水道-靈會山-龍仔-大澳) 之旅


梅窩碼頭 (起) > 梅窩碼頭路 > 銀礦灣海岸 > 水井灣 > 牛牯灣口 > 橫塘 > 十塱新村 > 十塱舊村 > 十塱坳 > 鹹田舊村 (芝麻灣道) > 鹹田新村 (芝麻灣道) > 貝澳 (羅屋村) (嶼南道) > 長沙引水道 > 塘福引水道 (經水口郊遊區) > 嶼南道 > 石壁水塘 (羗山道)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 > 鳳徑段八 L083 標距柱 > 羗山郊遊徑 C1307 標距柱 > 鳳徑段五 L041 標距柱 > 靈會山 > 萬丈布 > 龍仔悟園 > 能任亭 > 凌風亭 > 大澳 (南涌村) > 大澳巴士總站 (終)

出發時間:12:22pm
天氣:多雲 有霧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0-23°C (天文台) / 20-2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9.79KM (89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163401

-
是天為周六,原定預期下午短暫時間有陽光,可是最終全天也多雲有霧,只好改走一些簡單輕鬆兼地勢較低的路線。
是次選走我最喜歡的大嶼山,不過就嘗點新意,乘船入梅窩起步,但濃霧情況比想像中更甚,故此放棄了走芝麻灣,改為走長長的引水道及靈會山至大澳,
這是我除之前鳳徑段一至六連走之外,另一種貫通嶼東嶼西 (梅窩至大澈) 的玩法,原來也達 30KM!

十時半左右吃早餐,吃後已近十時十,因得知十一時十會有快船由中環開往梅窩,因此決定乘船而非乘巴士。
約十一時半已到到中環,由 A 出口經長長的有蓋天橋,一直走至海皮的七號碼頭也只是十分鐘內,其實很方便,
無需以為香港站較近而刻意轉乘東涌綫,除車程較長外,因東涌綫班次較疏,車程亦難以計算,若不幸要等八分鐘便糟糕了。
因時間鬆動,在民耀街公廁疏洗一下才慢慢走到七號碼頭,再乘上往梅窩 (大嶼山) 的渡輪,
難得船上的廣播常強調大嶼山多於梅窩,令我不禁幻想著廿多年前未有青嶼幹線前的大嶼山之景。
快船船程僅約三十二分鐘,抵達梅窩時為十二時四左右,相比到東涌乘巴士,就這樣省了近十分鐘。

抵達梅窩後隨即起步,先沿梅窩碼頭路走,再沿柏油級上登至銀礦灣海岸路,柏油級入口處向來有惡狗,是天見兩狗走了出來,幸而沒向我吠。
及後再沿銀礦灣海岸路走著,走了三數分鐘,見到從梅窩碼頭路末端上走至此路之近年開墾泥徑路口再三被拓寬,同時亦見設立了多根單車徑常見的木條,
很明顯這裡將會劃為新越野單車徑,而去年走過的未命名單車徑亦為其中一部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424703427625745),是天亦見兩名工人在此休息。
續沿徑走,沿途不斷也見有行山友、跑山友及單車友等,十二時十一右到達水井灣,在此地竟見有人露營,其感驚訝,
也是的,這裡附近有水源,又不屬郊野公園土地,難怪會吸引露營友。

後續走著,人流開始減少,不一會到達牛牯灣,見到其中一處廢屋被貼上利斯德有限公司之告示,相信已被收購待發展了,但這裡交通不便,不知發展潛力有多大?
再走著,經過橫塘,再走一會便是十塱新舊村,此時已將近一時五。
是天十塱一帶相當清靜,僅有兩名修路公人及沙灘遠處的兩頭狗,而鄉公所也拉下大閘了,不過在其中一村屋見屋內有人。

就在此時,感覺到有毛雨降在頭上,加上抬頭望向芝麻灣一帶群山,皆被濃霧深鎖,唯獨廟仔墩山頂處若隱若現。
相信若照進進去,定必得忍受極沉悶之無限保濕旅程,因此決定是天不走芝麻灣,而改續往嶼西方向進發。
沿芝麻灣道走往鹹田,再經廢田村徑走往嶼南道,到達時已為一時十一,在貝澳見到有議員抗議嶼巴亂改班次之告示,
的確嶼南巴士班次本已疏,再減班無疑無對居民構成極大不便,不過據聞這改動已被暫時撊置。
走至鳳徑段十一之路口時,便開始拾級而上引水道。

從嶼南道上走至長沙引水道路路程不算短,需時十五分鐘,總攀升近 130M,抵達引水道時已近二時四。
本以為這陣子的長沙、塘福引水道會有極大量遊人,原來也不是,大部分郊遊及燒烤設施仍未被使用,但也比過往稍為熱鬧了,
畢竟這裡易走,屬家庭樂其一最佳選擇,照理不會這麼少人吧。
此後的九公里路段也是平坦的引水道,本來走在其上是極為沉悶的,但是天各處皆有濃霧之情況下,走在引水道反而成為難得可見到風景的一處。

同時,因不想讓是天淪落為一 hea 遊行程,決定在此以半行半慢跑的形式進行,略為增加挑戰性。
其實是天是以全行山裝備進行的,不過因上周了一個 24L 的較小型行山背囊,除穿林時明顯見方便外,亦可作慢跔,實在時近來一買得非常好的裝備。
不過是天我也不敢認真跑起來,畢竟近來都安排周末一連三日行山,故需留力給餘下兩天行程。
最終用了一小時十七分鐘 (連同拍照) 完成了, 一整段引水道,來到近石壁水塘一帶,末端的一大片郊遊地點終於都見到極熱鬧的場面了。

回到嶼南道後,再走經石壁水塘主壩往宏貝道入口,到達時已為三時十,順道在公廁疏洗一下後,便續走至大浪灣引水道。
然而此已將近四時,由石壁至大澳,若經分流,正常步速需三個半小時,亦即會走到天黑才抵大澳,更重要是二澳有惡狗,我實在不敢在黃昏及入黑後走過,
因此只好決定一改路程,拾級上走,再駁上一小段舊羗山郊遊徑,上走至羗山郊遊徑 C1307 標距柱,再返回鳳徑段五,
這段路我走的次數不多,而且上走是第一次,原來斜度也不低,略具體力考驗。

駁回鳳徑段五時已為四時七,隨即也見到兩名年輕人,但過後續登靈會山一段則再沒見到遊人。
是天濕氣極重,在海拔三百米以上已經被濃霧籠罩,何況在靈會山上,因此是天攻靈會山沿途皆完全沒景可賞,不過就可享受一下寧靜無人的靈會山。
到達靈會山時已為五時正,在此小休及吃包數分鐘後,便啟程下山往大澳,皆因大澳返回市區的車程甚久,故此我的目標完程時間為六時半前,
翻查一下後,發現原來六時四有一班巴士,故決定沿鳳徑段五、六急降以趕上這班車,而不花時間再加遊牙鷹山一帶了。

儘管是天沿路皆濕滑,但鳳五必經的泥沼位幸而仍算乾涸,不過隨後的一些天然石級則顥得甚為滑腳,需格外提防滑倒。
走到萬丈布營地時順道加遊一下營地,發現四個營位中,也有兩個被佔用,想不到是天這樣的天氣,也有人前來露營。
在營地走了一轉後,已為五時九,距離目標巴士班次只剩三十五分鐘,於是只好加快腳步走。
五時十一到達龍仔悟園,亦見到一些遊人,之後一直開 turbo,六時二下抵梁屋村,將近到村時見到一狗在路中心,幸而沒對我吠。
走過梁屋村,再沿車路走至大澳巴士總站,抵達時為六時三,就此完成了梅窩過大澳之行程,差一點便達 30KM 了!
此時見巴士仍未滿座,事實上是天巴士全程也未有用到企位,而且中途站幾乎沒有人登車,不知客量是否真的減少了很多呢?
抵達東涌時為六時十一,又再次極幸運地趕上即班巴士,故此比預期早回到新界,不過也難免花了個多小時乘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16 大嶼東北群峰連攻 (老虎頭-榴花峒-大輋峒-犁壁山-大山-大陰頂-花瓶頂) 之旅

2020.03.16
大嶼東北群峰連攻 (老虎頭-榴花峒-大輋峒-犁壁山-大山-大陰頂-花瓶頂) 之旅


愉景廣場總站 (起) > 愉景山道 > 寶峰徑 > 寶峰寶琳閣 > 愉景灣眺望台 > 老虎頭 (三角網測站/觀景台) > 榴花峒 > 二白坳 > 大輋峒 (微波中繼站/障礙物燈標/直升機坪) > 大輋峒 (三角網測站) > 三白坳 > 犁壁山 (三角網測站) > 四白坳 > 大山 (三角網測站) > 147M (三角網測站) > 昂船凹 (竹篙灣公路) > 大陰頂 (三角網測站) > 花瓶頂 (三角網測站/障礙物燈標) > 花瓶石 > 花瓶村 > 花瓶一號碼頭 > 草灣 > 草灣碼頭 > 二轉橫山徑 (經涼亭) > 大轉山坡 (汲水門大橋橋底) > 斜坡維修通道 > 青馬收費廣場 (青洲仔) (終)

出發時間:12:26pm
天氣:天晴 吹東風三至六級,氣溫介乎 20-23°C (天文台) / 20-3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86KM (138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134519

-
難得能在周一遇上好天氣,安排走了趟久違了的大嶼東北群峰,對上一次走相近路線,已為 2017 年的聖誕假期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95747566522)。
是天行程自覺極為豐富,心情大好,於是決定一改慣例,先列出重點,再撰寫詳細遊記。

1) 愉景灣登老虎頭,輕鬆速度僅需一小時,相比由東涌及梅窩 (經老虎頭郊遊徑) 實在快多了。
2) 老虎頭山頂人流不少,離開後回望時亦見一大群人正從愉景灣方向登上老虎頭,但之後的一連串山峰則靜得近乎見不到遊人。
3) 是天風勢很大,特別是在榴花峒山頂開始,至大輋峒,及在大陰頂、花瓶頂,感覺持續風速達六級強風。
4) 終於補上了對上之行沒有攻頂的榴花峒頂及犁壁山頂,但上走犁壁山頂的三角網測站需要爆林,因近頂處有大量人工密林,部分更帶刺,感覺不輕鬆。
5) 從大山下降昂船凹一段相比兩年半前之行寬闊了很多,近乎沒難度可言,因此從大山下降至竹篙灣公路橋底能於廿分鐘內完成。
6) 從昂船凹上走大陰頂有兩路,沿斜坡維修梯級上到近頂後,左轉為上次選徑,斜度甚高亦需用手借力,是次右轉續上柏油級至頂方接泥徑,斜度較低,相對好走得多。
7) 從花瓶頂下降至花瓶村 (經花瓶石) 的山徑十分寬闊,寬得有如麥徑,實在有條件作為郊遊徑。
8) 從花瓶村至大轉沿途都沒遇上惡狗,亦沒有見到任何村民。
9) 從大轉返回青馬收費廣場需上走一段斜坡維修通道,但通道有好幾層,其實不必走到最頂層,其實第二層開始也可過 (甚至常有遊人索性走路旁)。
10) 是天一行,共 kill 了七個標,算是遇三角網測站數目較多的一次。

十時九左右出門,想了一想,為確保能在天黑前走畢我想到的地方,決定再次從愉景灣起行,節省一點時間。
先乘港鐵到欣澳站,因應港鐵減班,其實一路也很擔心未能夾班次的,幸而最終能夾到十二時二由欣澳開出之 DB03R 巴士。
初時沒為意原來 DB 系列巴士之總站已於是天一月中旬改往愉景廣場總站,因上次我乘的時候也未改,此乃是天意外發現,而巴士由欣澳至愉景廣場總站全程需十五分鐘。

下車後,看上仰望即能見到是天將要到訪之老虎頭,看似很遠,但其實在此走到頂路程僅長 3KM。
先沿愉景山道一小段,接柏油級捷徑穿上寶峰寶琳閣,左轉進入泥徑,上走十數分鐘到達愉景灣眺望台。
離開愉景灣眺望台,沒像上次一樣浪費時間登上對上之三角網測站小山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01677853261634),而是直接找小徑登上老虎頭,不過登老虎頭徑之入口原來只剩一個 (OSM 地圖上顯示離愉景灣眺望台最遠的一個)。

沿泥徑上走至老虎頭,或因是天天氣好,亦有陣陣涼風,走起來很輕鬆,全段泥徑難度不高,僅有中段及近頂一小段稍斜,與米粉頂下山路況相若,但路程短得多。
從外型上來看,老虎頭的頭部並非三角網測站 (編號 88) 所在地,而是上走繞過壁位之頂部,約位處海拔四百一十米,而三角網測站所在之最高點實為老虎之尾部。
從愉景廣場總站上登至老虎頭三角網測站路程直接,僅需約一小時,到達時約為一時半。
是天老虎頭山頂 (465M) 甚為熱鬧,目測當時也有十餘人,但大部分隨後都是走老虎頭郊遊徑下山至望渡坳,只有極少數遊人取道榴花峒脊下經二白坳到愉景灣。
由於是天天色明,能見度極高,在山上能夠環顧港九及大嶼山全景,因此也忍不住逗留拍照近十五分鐘,方再次起行。

一時九起程,朝榴花峒方向下降一小段,數分鐘後抵達榴花峒山腰,基於上次走這路時沒有上登榴花峒頂,是天決定一攻其頂。
登頂之泥徑斜度略高,泥土鬆散,因此需慎重上走,此時加上因吹強風,需格外留神,約一時十一抵達榴花峒頂 (378M)。
山頂處僅有數顆巨石及一些灌木,不過景觀也算開揚,亦能回望一整個老虎頭,因此也有攻頂之價值。
逗留了約五分鐘後,便沿原路下抵大徑,再續走向二白坳,不過當過了打卡大石位置後,斜度開始急增,加上多浮沙碎石,因此需極慢速下降,必要時動手輔助,
個人認為這段相比米粉頂下山稍難一點,最碼米粉頂下山全程可以正常步速下降及不用動手,但此段我還未敢急降,不過當過了第一關後,難度便有所下降。
將近抵達二白坳時能近距離觀看一整個愉景灣,當中包括是天正午曾乘車經過的愉景灣隧道出口及連接公路,另外亦能看到愉景灣北有地盤在進行,因此亦清晰聽到鑽地響聲。

二白坳有路能下降至愉景灣頤峰,這裡亦為愉景灣隧道貫穿之位置。過二白坳後,便開始上登大輋峒,上走大輋峒的路又是浮沙碎石路,不過未算很難。
將近到頂時,先是見到一系列的微波設備,這裡是民航處北大嶼山的微波中繼站,用以與飛機保持聯繫,訊號亦會傳送至機場控制塔作協同。
除此之外,這裡亦設有一個障礙物燈標 (常稱作導航燈),編號為 8,這也是入夜後能到紅光閃閃的來源之一,
而後方則設有一個直升機坪,及一道柏油梯級直降至深水角牽引配電站,為一理想之撤退路線。
不過,此處幅射水平應該很高,是天作短暫停留,便感有輕微不舒服,建議不要在此停留過久。

離開微波站,再上走三數分鐘便到達大輋峒山頂 (302M),山頂沒設有三角網測站,只有一片草原,有點像到了一個與世隔絕之小天地,
其實在大輋峒的南坡有一個三角網測站,不過是天所見不覺有明顯小徑通往之。
再一直走三數分鐘,會見到一個三角網測站,不過這並非大輋峒的山頂,而根據官方數據,此站名為「三白」(編號:1114.20),而這裡可清楚看到北大嶼山公路。

離開三角網測站,便開始急降至三白坳,路況挺好,相比前段易走。三白坳為大輋峒與犁壁山之間的最低點,此處有一電線桿,右方亦見有隱徑通往三白灣。
續急升至犁壁山近頂位置時為三時三,這裡有一道隔火帶,清楚地將山頂處之人工植林與南麓分隔,而犁壁山的三角網測站則位處於人工密林內,若要到訪則需爆林。
上次走這線時略過了攻犁壁山頂,是次見時間充裕,便決定加插攻頂段,在密林中見到隱蔽之前人痕跡,於是跟著走上去,不過途中有些植物是帶刺的,感覺並不是很好。
花了約七分鐘方上抵山頂 (263M),見到三角網測站 (編號 234) 狀況良好,應該是有專人定期上來維護的。另外見北面有絲帶隱徑下降,估計是通往欣澳食水配水庫。

打卡後,再次爆林下降回主徑,途中被另一道前人痕跡引至比剛才較東的位置下降,斜度稍高,需小心慢走,在隔火帶上最好斜行下降。
回到主徑,便續走向四白坳,下山路段有點斜,不過有人在原路外側開闢了另一道路線,斜度稍為下降。
過四白坳後,再次上走至大山,此段全是走在林中,沒風景可言,不過不一會便能上抵大山山頂 (291M)。
大山山頂景觀極為開揚,能環視一整個港九新界及大嶼山各處,包括最接近的迪士尼樂園,及全港最高之大帽山,而山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4.21)。
昔日迪士尼樂園每晚皆有煙花匯演時,大山成為了除進場之後的另一個最佳觀賞角度,但從 2018 年起停放煙花後,此玩意已成絕響,
亦有人曾在此拍攝五月天演唱會,唯距離太遠,只能遠見而聽不到歌聲,實在有點失色。
另外,在迪士尼側有三道煙囪的建築,則為竹篙灣發電廠,以超低硫柴油運作 (總發電量 300MW),唯此發電廠僅屬後備性質,正常是不會見到其運作的。

在大山上逗留約六分鐘後,便開始下山,從大山向東北方向下山初段路面寛闊,雖然斜度較高,但土壤堅實,因此能快速向下走,沿途終見到兩名行山人士。
直到見到另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6.01),過後便開始走進林中,
不過此段林徑,相比起兩年多前的十二月那次走,實在變寬闊了一些,因此走上來仍能保持疾速,從大山山頂下降至昂船凹也只消約十五分鐘,此時已為四時三。

過了 HKT 集線器交換站後,再向東南走一會,便見一柏油級,能下抵竹篙灣公路橋下橫過其中,然後再步行上公路對面之小徑,
記得上次在橋底,聽見有樂隊在演練,是天則不見有任何人。
之後再向西北走約三分鐘,便能見到右方有一斜坡維修通道梯級,取其向上走至最高層,便見路一分為二,
上次曾取道左方橫移一小段後之泥徑上登大陰頂,唯斜度較高,需手足並用,是次則不轉左,向右繼登柏油級至最高點,見到左方有一泥徑,
取此道登山斜度較低,無需動手借力,亦走得相當輕鬆,相信此才為正路,沿途亦見有絲帶引路。

約廿分鐘後到達大陰頂,大陰頂山頂 (186M) 上並沒有任何標記,甚至主徑只在近頂略過,上山頂需踏草而過。
但沿主徑再續走約一分鐘,便會見到不遠處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1114.22),於是走數十秒下抵其旁打卡一下。
這裡風光優美,除可回望大山等剛才走過的群峰外,亦能賞到整個陰澳、長索島、深井及青嶼幹線一帶景色,甚為動人。
拍照後續登上花瓶頂,從大陰頂遠向花瓶頂看似很遠,但其實路程僅約 1.5KM,約廿三分鐘便能登上花瓶頂 (273M),此亦為是天最後一峰。
花瓶頂為一我極喜愛之山峰,皆因其為沿青嶼幹線進入大嶼山時第一個看見之山峰,而且晚上乘車時能清楚見到山上紅光閃閃,因此一直對其念念不忘。
細心的讀者便會發覺,我的主頁標題橫額便以黃昏下的花瓶頂景色為背景。
花瓶頂除設有民航處障礙物燈標外,更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 233),而且背後則能望見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此亦為大嶼山範圍內最接近市區之一個山峰。
於天色明朗的日子下,花瓶頂亦為觀賞日落的極佳地點,因其北脊有一道柏油級能直抵青馬收費廣場,即使入黑亦無需頭燈也可輕鬆下山,撤退極為容易。

五時四離開花瓶頂,準備去是天下一目的地 — 花瓶石。
花瓶石並非位處花瓶頂山頂一帶,而是其東麓,不過從花瓶頂下降至芯瓶石之泥徑卻是常寬闊,寬闊到一個程度是會令人懷疑其為官方郊遊徑,
亦因路況良好,只消約十六分鐘便下抵位處海拔近一百米之花瓶石 (路長 1.2KM),花瓶石為一在山腰上的巨型柱狀岩石,遠遠看也極為顯眼,但個人誋為看似人像多於花瓶。
與花瓶石拍照後,便續下降,這裡有一分支,有隱徑能下降草灣,而寬闊主徑則能直降花瓶村,臨尾段多浮沙,感覺有點跣。
接回柏油徑是代表即將下抵花瓶村,村的外圍有一道鐵閘,是天所見打開了,走進其內,會見到一些荒廢寮屋及一個沙灘,是天不見有任何人,
而後方的村徑亦被塌樹阻塞,極為頽敗,難以令人想像到其十多年前曾一度成為珀麗灣的私人沙灘和燒烤場 (「藍鯨灣」)。
唯見到離岸最遠之一所寮屋有一個帳篷,另外寮屋牆上亦被刻上了一些加油字句,感覺有點怪異。

參觀花瓶村後,走了一會來到走到花瓶一號碼頭,拍照一下後便回到柏油徑,上走一小段再下降至草灣。
草灣同樣有一些寮屋,但是天所見沒有村民在,而草灣村對開為一沙灘,亦有一個碼頭。
這裡自成一角,寧靜感十足,相信為渡假之極佳勝地,只是現實上來這裡的人不算很多。

離開草灣,便開始登上橫山徑,穿過二轉後山山坡,途中有兩個涼亭,第二個涼亭更是我一度極希望到訪之地,皆因其為乘車進大嶼山時必見到的一個涼亭,
很久以前便一直嚮往,如今終有機會親臨其面前了,也感到很愉快,不過此處位處偏僻,很懷疑此涼亭到底會有多少人在使用呢。
因為時不早,在涼亭逗暫逗留了一會便離開,心想要是每天皆能在此放空一下,這該多好呢!
之後的路段,便是緩緩下降至大轉平台,沿途能近距離賞到汲水門大橋,其於 1997 年啟用,每次看到其也感振奮,也令人不惜感慨時日變遷之迅速。

來到柏油路之末端,穿過一道鐵閘後,便到車路。左轉向上走一小段,便見有一柏油梯級。
從此處起至青馬收費廣場之路程僅餘一公里多,但卻絕非最簡單之一公里,皆因斜坡維修通道有很多層,地圖上沒明確指示,若非事前走過,正常也沒頭緒要上多高。
先說為何要走斜坡維修通道,是因為若走在青嶼幹線路邊的話,會直接經過青嶼幹線行政大樓,或會被人阻止,因此一般來說都是選走沒人看守的斜坡通道。

不過問題來了,斜度通道有很多層,究竟哪一層才是對的?那就只能胡亂一試。
因近乎每一層也被繫上橙色絲帶,細心看不似是行山隊之絲帶,而是政府部門之記號,實感大伏,只好隨心一試第四層,
發現一直走數分鐘後,會來到末端的一道排水道,沒行人路的,因此只好稍為後退,死氣沉沉的下降兩層,
終發現前路可通往一個排水道之平台,那有有小徑可上登天文台氣象站,唯支路多得像迷官一樣,見絲帶以為向上續走會有路,但走了一會覺得不像,
此時亦開始入黑,於是選擇了最安全的做法,沿鐵梯下降回地面,再沿公路之行人路肩前走,
此後的路便很易走,穿過一個沒人看守的保安更亭後,不一會便見收費站及巴士站,
於是再沿行人隧道橫過至東行之巴士站,趕得及乘當班巴士離開,結束是天極有意義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15 初探糧船灣南 (大蛇灣-北丫-東丫-沙橋-馬頭環-白腊) 之旅

2020.03.15
初探糧船灣南 (大蛇灣-北丫-東丫-沙橋-馬頭環-白腊) 之旅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起) > 麥理浩徑起點 > 萬宜坳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深篤-淡水灣海岸) > 大蛇灣 > 北丫 > 糧船灣天后宮 > 東丫 > 沙橋 (沙橋頭) > 馬頭環 > (覓路不果,原路折返) 東丫 > 白虎山西北麓草原 > 白腊 > 麥徑段一 (近 M015 標距柱)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鯽魚湖巴士站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2:10pm
天氣:大致天晴 乾燥 吹東至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8-23°C (天文台) / 18-3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5.20KM (63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東丫及白腊)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129221

-
受東北季候風影響,是天天色繼續明朗及乾燥,絕對是戶外活動之最佳時節,因此我也決定走一 些較特別的路線,就是一探糧船灣南,
到達沙橋之前之路程本來十分順利,唯過馬頭環開始困難漸現,後更完全找不到路線可登企頭角頂 (OSM 顯示之路線絕對是大伏),
浪費了近一小時後也得折返東丫繼續行程,惜為時已晚,未能登上白虎山一探便得走經白腊回到西貢萬宜路再走回北潭涌,因此行程顯得有點泛味,
但畢竟是初探,其實也勉強不了什麼,只不過事前的確沒想到原來白虎山及企頭角頂是甚少人問津,就連主要連接山徑也是處處密林。

其實糧船灣南已有一段時間想去踏足了,只不過因得知東丫 (及白腊) 常有惡狗擋路,因此一直未有下定決心遊走其中,直至最近因周末行山人數大增,才放膽一試。
是天出發往北潭涌之車程極順利,十一時半左右在沙田區登車,到達麥邊隨即便能轉車,到達北潭涌時方為十二時一,
即車程僅用了三十五分鐘左右,算是史上最快的一次,心情大好下亦因而決定在北潭涌站下車,疏洗一番再起行,此乃較為罕有之安排 (我慣常選擇在上窰站下車)。

正午時分,北潭涌一帶人流依然極多,而我在十二時二起步,先沿大網仔路接西貢萬宜路,走經西壩後首次右轉朝創興水上活動中心方向下降,
創興水上活動中心我曾在兩年半前的七月尾到訪,不過並非行山走經,而是跟隨社福團體參與兩日一夜的活動營,
記得當晚正值食下沉日子,在酷熱天氣下露營,實屬記憶深刻。
沿車路走約九分鐘左右,向左望便能見到一個「路不通行」的路牌,但這裡其實是有路的,兼能一直走往大蛇灣。

一時三正式踏進前往大蛇灣之小徑,初段為開揚路段,路寬但碎石頗多,約走十二分鐘後開始能見到大量的破船停泊在一海灣中,此乃深篤,
這裡為船隻扣留中心,違法之船隻會被扣在這裡,但有些船主不願繳交罰款取回,使大量棄船因風吹雨打而致殘破不堪,
但相當奇怪的,是竟然見到其中一船 (船隻外觀相當完好) 竟然有兩人在其中談天,不知道他們是否純粹闖入此灣渡日呢。

過深灣海岸後,林稍見密,但行進不算困難,中途不時需過澗,約再走了十五分鐘後,可見海岸處有數顆巨石,其中一顆為長條型,佇立在海上,此乃「企人石」。
是天所見是有隱徑能下降海岸一帶,但我就沒有這動機,畢竟在山徑上已能清楚遠望其中。
或因正值行山旺季之尾聲,此路被打通得極為清晰,基本上沒有行錯路之風險,而是天沿途人流不太多,不過亦有見零星的行山友。
由踏進小徑起計,約走了一小時八分鐘 (3.7KM),便抵達大蛇灣,才剛進入大蛇灣範圍,便聽到有人群對話,
細心一看才發現原來其中一棟大廈之天台有數人在收拾東西中,相信他們應為村民。.

大蛇灣是香港其中一個鮮為人知的「失樂園」,氣氛仍難免有點怪異,皆因大蛇灣於七十年代至千禧年代皆曾三度被開發,
分別曾大肆舉行天鵝船漫遊活動、泰菜館以至名為「熊仔頭」的大蛇灣度假中心 (Club Captain Bear),可惜最終也未能有所成就,
其中 2006 年曾試業不足一年便結業的度假中心更淪落廢墟至今,明明此灣對外常有遊艇停泊,但是陸上卻顯荒涼,
就連當年又一城 Rainforest Cafe 主題餐館結業後被收購過來的模型長頸鹿、大象等都被早前颱風所破壞了,只剩森林守衛及猩猩仍然「倖存」。
現時度假中心外圍以貼上告示圍封,加上是天有村民守住,當然沒內進參觀。

經過破舊古廟外圍後,依絲帶指示上走小徑,續行到北丫,沿途林較密,相比由西壩至大蛇灣一段明顯難走,但路並不長 (0.9KM),慢走下僅十七分鐘左右便能下抵北丫。
將近到達北丫前會見到一些山墳,一來到北丫便先見到一間看似新建成的村屋,並有一人在旁閒坐,
後接柏油徑,右轉到碼頭一帶參觀,再沿一系列之村屋之外圍走過,沿途見到一些村民,一直走至盡頭便見一橋,右方有一涼亭,這裡亦為上走西貢萬宜路之路口。
右轉續走至東丫的路程不太長,僅需十數分鐘,經過糧船灣公立學校後,便能抵達一個大廣場,旁有天后官及碼頭,再向前見有餐館,此為東丫所在地。
不過官方路牌卻將此地命名為「糧船灣」,的確東丫為糧船灣村落之中心地帶,因此亦名糧船灣村。

此時所見的東丫極為熱鬧,與我最初想像的小貓三數只有極大差異,亦頓時再不用擔心惡狗問題。
是天餐館裡進駐了一大群遊人,以我所見大多數遊人皆乘船而來,這裡亦成為多艘船的停泊所在地。
之後的路程需穿越餐館範圍,而餐館看似養有狗隻,可想像若是閒日或晚上,實是不敢走經此處。
穿越餐館後,再沿村外之柏油路走一會,便能抵達東丫的另一個村屋群。
是天所見,村屋群中其中一處確有一只黑狗在吠,但此並非必經之路,另外在往沙橋之柏油徑,準備上樓級前的平地處,又有兩只黑狗,幸而這兩狗是天沒有吠。

沿柏油路再走數分鐘,便能抵達沙橋 (沙橋頭),這裡有一些村屋及餐館,是天所見為熱鬧,且大部分都是外籍人士,
而餐館對開亦有兩個沙灘,亦有外籍人士在玩樂,而這裡比較難得的是設有一個像樣的正規公廁。

由沙橋前往馬頭環的路徑入口極為隱蔽,是天花了十數分鐘方能找到,原來是位於南面沙灘左方崖壁位之旁。
而此後路段路況亦極差,除密林外,路徑亦不清楚,加上支路多,需小心慢走,唯風光蠻不錯,能看到一整個海灣,及對開的南風洲。
花了廿多分鐘方能抵達馬頭環 (但路程實際僅長 0.75KM),此時即見到數名遊人在沙灘上玩樂,
當中有外籍人士,真想不到原來這些鮮為人知的沙灘,原來成為了他們的地頭。

本來打算由馬頭環尋路上走至企頭角頂,因見 OSM 地圖標有一路,但實際沿礁石綑邊了一會後,發現有多個海蝕洞,於是尋找方法向上爆林繞過之,
但爆上了林中,發現根本找不到前人走過的痕跡,難以於灌木林中通行,同時亦不清楚往後路段情況如何,故花了近半句鐘後,還是決定原路回程。
由爆林位置下抵返回礁石處的斜度很高,且全是鬆石泥土,需極小心的抓住林木下降。
返抵馬頭環後,已見剛少在沙灘上遊玩的人登船離開了,而此時亦已為四時七,於是隨即沿原路折返沙橋,又見餐館遊人全撤了,只剩下一些店員,頓時變得極為清靜。

離開沙橋,回到東丫,剛才的三只狗仍在。此時方為五時正,離天黑尚餘個半小時,故決定繼續探路一會。
沿東丫村屋後的護土牆梯級上走,駁一明顯小徑,走約五分鐘,便開始現到白虎山的模樣,
其宏偉外觀實為引人入勝,東面尤其陡峭,但沿其東南面則能急降至鎖匙扣。
本打算登上白虎山視察一下,可是發現這裡歧路蠻多,其中依照 OSM 地圖上的一條彎曲小徑走著時發現極多密林,難以正常步速行走,
估計西面清晰可見之小徑方為最容易通行之路,但此時已擾攘了好一會,加上需留時間回到白腊,因此未有繼續探路,登白虎山就只好留待下一次吧。
事實上,這一帶的路況遠比我想像中之惡劣,路徑不明顯,相信前來的遊人為數不多 (還以為這裡交通尚算方便,應多人來才是)。

在白虎山西北麓草原遊走一下後,便啟程走回往白腊的柏油大路,但過程也不簡單,路徑依然密,沿途有些廢田遺跡。
需慢步找清正路,上走過一小山崗,方能下抵駁回柏油路,此時已為五時五,之後的路程就變得簡單,
此柏油徑是下降至白腊村公所,而非直抵沙灘。村公所外有兩頭狗,幸而村公所有數名村民在看守,狗亦沒吠。
此時亦見有一些遊人正準備離開白腊,但沙灘處亦有一些靈營人士。
白腊的中心處有一大片黃土,亦有不少挖土機,據說這裡將會建成些渡假村及別墅,周遭亦有一些供擴丁之零星工地。

繞過黃土後,尋回正路上走回西貢萬宜路,沿路為柏油路段,而且路詃是近年條建過的,
沿途見有一些牛在吃草,亦有不少運泥車,相信建屋用之英泥是經由此路運過來的。
返抵西貢萬宜路時為五時九,比我想像中稍早,不過在此步行出北潭涌其實也需個半小時,不停留下便起程。
才走了一會,便見三輛小巴連續開往北潭涌,不清楚是否全滿,其實我大可以即時試截車的,
但想到時候尚早,加上步行出北潭涌是預期計劃之內,因此就打消了截車的念頭,而沿路續走。
到達糧船灣觀景台時見到一輛私家車爆軚了,兩名車主看似束手無策,不斷在問駛過的車求援助。

一直走至西壩時已為六時五,此時將近日落,但因已漸轉多雲,未能看到日落之夕陽。
後再一直走,亦一直見到有 9A 小巴駛往萬宜東壩清客,不知道要清到何時才完呢。
走至近 M004 標距柱時天已入薄暮,再回到萬宜坳時已全黑,於是便亮起手機照明,漫步回麥徑起點,
此乃我首次在同一天內兩度走經萬宜西壩至北潭涌一段。

及後再按慣例走至鯽魚湖巴士站候車,打開到站預報程式時驚見 94 巴士突然變得極疏,需等候近半句鐘,
而小巴也變得異常疏落,相信是與西貢市中心車輛塞住有關,難怪遊客都怨言紛紛。
幸而我則剛好夾到 289R 巴士尾班車,這車可真方便,可一程車回去,只用半句鐘,
不過亦需剛好夾到班次方能享用此等便利呢,對此一次乘坐,已是很久之前了。

總括而言,是天成功初探糧船灣南各村落,不過就未能登上白虎山及企頭角頂,實屬遺憾。
是天行程以爆林為主,上落差不大,對體力需求極低,因此未能一如往常操練體能,亦因而稍感乏味,感覺確實沒前一天的行程一樣滿足。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14 午後 落路下躍狗肚山上.重臨機坪一路向坳.四方山頂走馬崗下.接衛徑迎暮降太和 之旅

2020.03.14
午後 落路下躍狗肚山上.重臨機坪一路向坳.四方山頂走馬崗下.接衛徑迎暮降太和 之旅


港鐵火炭站 (起) > 御龍山商場 (樂景街) > 落路下 (經駿景路迴旋處) > 駿景路 > 馬樂徑 > 狗肚山 (三角網測站) > 直升機坪 > 大埔滘林道 - 長瀝尾段 > 大埔滘林道 - 瞭望台段 > 大埔滘林道 - 滘鉛段 > 大埔滘林道 - 鉛礦凹段 > 鉛礦坳 > 燕岩頂 > 四方山 (山頂植林區) > 走馬崗 (三角網測站) > 衛徑段八 (W094 標距柱) > 蓮澳配水庫 > 蓮開亭 (石蓮路) > 蓮開公立學校遺址 > 蓮澳食水泵房 > 半春園 > 石古壟/錦石新村 > 太和廣場 > 港鐵太和站 (終)

出發時間:1:50pm
天氣:大致天晴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0-25°C (天文台) / 18-3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6.82KM (101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122606

-
這星期因著一些地理資訊事宜而使我極度沮喪,每晚都研究至夜深方入睡,故此狀態實在不好,
是為周六,是時候收拾心情,以登山來過周末,不過也弄至午後方開始收拾行裝,太遲起行亦不利到遠處郊遊,
想了一想,繼上周一登上海拔 399M 的女婆山後,同區其實尚有另一座高 399M 的山頭而我未攻過頂的,既然車程便利,是天下定決心去一走吧。

先乘港鐵到達火炭站,再到御龍山商場的快餐店吃午飯,吃畢後已為一時十。
離開御龍山商場,先沿樂景街一直走,過駿景路迴旋處後再沿駿景路走一小段,一共走了十分鐘,便能抵達上走馬樂徑的柏油梯級入口,
再沿柏油梯級上走,沿途見到一行山人士迎面下降,另外走至半途有一村屋,閘口內有三數只惡狗在吠,細心發現原來大閘沒完全關上,幸好惡狗沒有撲出來,
走近八分鐘終抵達馬樂徑,旁邊有一個垃圾收集站,再遠一些有涼亭及村巴車站,此時有一個清潔工人向我打照呼,還提醒我再上走可到馬料村,但這並非是日目的地。

站在原位,見到沙田區議會設立「馬料村」的指示牌後方,有一道稍斜的泥級,這便是上登狗肚山之路。
沿徑上走,沿途路徑清晰,亦有絲帶指示,不過就不時樹枝甚至有塌樹擋路,需彎腰而過,而兩旁的林亦稍密,與周一由梅子林路登女婆山一徑相比,難度較高。
幸而小徑斜度不高,一直緩緩上走,亦不感滑腳,因此能輕鬆地上登,不一會便能見到一個三角網測站,此站名為「馬料」 (編號:TV111.04) 位處海拔 164.8M,
再走一會,近海拔二百米有一開揚大石位,但我沒久留,反而快速續登九肚山,
或因是天天氣清爽,走得相對快,抵達狗肚山三角網測站時方為二時八,亦即由接近海平面的落路下登上近四百米的狗肚山只用了近四十五分鐘,
單從樂景街開始計算,也僅為半小時左右 (1.4KM),時間極為滿意,
相對周一那次登女婆山快上了不少,而且感覺亦較輕鬆。

狗肚山的三角網測站 (編號:505) 處於山頂的巨石之上,與草山相似,需花點時間找方法走上去,幸而有一面有大石可供踏腳,難度不高,另在石堆旁有一顆破爛的舊標。
站在其上,可觀賞到沙田新市鎮兩岸一帶的風光,除能見到馬鞍山,亦可直視同為海拔 399M 之女婆山,
而後方則能遠觀針草帽一帶風景,實是引人入勝,但奇怪這裡人流極少,是日沿途只見一名山友,還是狗肚山山腰的「九肚山」低密度高尚住宅區較廣為人知。

在山頂賞景及拍照約十六分鐘,便開始下山,由狗肚山山頂下降至直升機坪一段不算太斜,但部分路段泥較鬆,將近抵達直升機坪時原來有分岔路,
右轉有較易走的小徑,但我沒為意而選了直走,因此得走少點崎嶇的泥路,不過終也是用了約十五分鐘 (0.8KM) 便下降抵直升機坪。
直升機坪位於 大埔滘林道 - 長瀝尾段 的盡頭,海拔高度約為三百三十米,離狗肚山山頂其實不是差很遠,而這裡亦能直視到狗肚山的圓頭狀山頂,以及火炭一帶之大廈。
來到這裡,一下子喚起了我的童年回憶,約十多年前曾多次來到這個地方,記得當時這裡相尚開揚,並沒有現時般多林木,
記得當時慣常在這個位置下降至河瀝背再返回桂地街花園,當時那裡有一城巴車廠,但現時已遷走,原地也已建成五座公屋了。

稍為逗留了一會,約於三時四起程沿林道往鉛礦坳,沿途遊人開始增加,到鉛礦坳時遊人數目到達是天高峰,但其實並沒有多得太誇張。
因時間不太足夠,是天遺憾沒能走小徑登上草山,只能沿最簡單的林道直去鉛礦坳,但卻可以重拾兒時回憶。
抵達鉛礦坳時四時二,疏洗一下後馬上踏上麥八,繼續上走四方山之行程,再下降走馬崗。

這是我第一次登四方山而沒過四方亭,幸而是天天色明朗,能直視到新界全景及大帽山雷達站,亦因是天行程以四方山為最高之點,
故意加遊四方山山頂一圈,四方山的最高處為海拔 785M,麥徑段八並沒有通過其上,平日亦鮮有人踏足,皆因那裡為人工植林,
是天刻意內進一探,發現密林裡不乏一些隱徑,是行山友開墾還是單純牛路,就不得而知了,
但留意密林中有小量帶刺植物,亦意外地見有小量蜘蛛網,看來行山最佳季節已將近結束了。

走過四方山山頂再折返巨石陣位置後,隨即左轉踏上往走馬崗之小徑,小徑入口位置麥徑圖標石後,此時已為五時一。
由四方山山頂下降至走馬崗的初段路況比我想像中好,路寬且斜度不高,無需刻意減速,沿途有一個分岔路口,右方有小徑可通往燕岩,為越野跑比賽取道。
由四方山起計走了近廿分鐘,便能抵達走走馬崗之山頂,此山高 588M。山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編號:507),
而風光亦尚算開揚,能環顧大埔新市鎮及後方的四方山山脈,但基於時候不早,沒有久留,草草拍過照後便續下山。

從走馬崗下降衛徑段八 (W094 標距柱) 沿途分岔路口較多,要小心有些位置較易走錯路,而這些路在地圖上是沒有標示的,
而沿途路況亦開始變差,除了雜草增加外,亦發現或因前一天下過雨未乾,路上較濕滑,容易滑腳。
直到再過一個山崗後,選右路便能開始急促下降至衛徑段八 (W094 標距柱),此時兩旁林開始變密,而斜度亦逐漸增加,但仍未尚難度很高。
小心翼翼地再下降全段最花功夫的廿分鐘路程,來到海拔約二百八十米時,便能見到柏油路,路旁更設有欄杆,此路是於一九九七年由大埔政務處興建,
當初應為方便掃墓的原居民,此路已有有一段歷史,因此可見路面殘舊,但相比之前的全泥徑,實在易走得多。

此後的路段全為柏油路,一直下降至一架空電塔前,稍為拾級而上,後再次下降,見到山墓逐漸增多,不一會便能看到寬闊的衛徑段八,
駁回衛徑時約為六時三,警報解除,亦即由四方山頂走至衛徑段八 (W094 標距柱) 共花了一小時十分鐘 (距離為 3.7KM),絕對比我想像中漫長,
而且全程沒見遊人,實在有點走進了荒野的感覺,亦很神奇地,漁記在 W094 標距柱旁堅持註明「此路段不通往麥理浩徑」,明明事實就不是如此。

接回衛徑後隨即再次見到遊人,沿柏油路走一少段後接回石蓮路,路口轉左為蓮澳村入口,但此村廣為人知惡狗極多,基本上是不敢踏足。
而我則沿石蓮路下降,或因太久沒走過此段,或應說只曾一次走過此段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76364932459603),基本已忘記了原來斜度挺高的。
一直下降天色開始漸暗,幸而沿途安全,沒惡狗,亦經過一些村落是有人活動的,到達石古壟時到公廁疏洗一下後天已開始入暮,
再慢走經太和廣場至港鐵太和站,愉快地結束是天行程 (十分幸運地又不用等車)。

總括而言,是天此程需相對短,但滿足感卻不低,算是 CP 值高的其中一個行程吧!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09 大水坑訪女婆覓元陽.續攻石芽過水牛黃牛.過基維爾接飛鵝山道.雨吃雞胸直降黃大仙 之旅

2020.03.09
大水坑訪女婆覓元陽.續攻石芽過水牛黃牛.過基維爾接飛鵝山道.雨吃雞胸直降黃大仙 之旅


港鐵大水坑站 (起) > 亞公角街花園 (亞公角街) > 梅子林路 > 371、373 山頭 > 女婆山 (三角網測站) > 元陽石 > 女婆坳 > 482 山頭 > 石芽山 (540M) > (原路折返) > 520、566 山頭 > 水牛山 > 黃牛山 (三角網測站) > 石芽背 > 麥徑段四 (近 M093 標距柱) > 尖尾峰腰 > 基維爾營地 > 大老坳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山氣象站入口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沙田坳 > 雞胸山 > 獅雉坳 > 鳳凰食水/海水配水庫 > 法藏寺/沙田坳邨 (沙田坳道) > 聖母醫院 > 黃大仙祠 (龍翔道) > 港鐵黃大仙站 (終)

出發時間:12:56pm
天氣:初時部分時間有陽光 稍後漸轉多雲及有幾陣驟雨 吹偏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20-27°C (天文台) / 21-31°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82KM (131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091411

-
經過前一天的冒雨之行後,對天文台的天氣預測又再次採取慎重態度,不敢輕信之。
是天早上見濃霧滿天下,曾估計是下午天色都不會轉好,甚至有機會下雨,
怎料近十一時許,不單見到霧散,還有一絲絲陽光乍現,見天色比想像中好,果斷涑定來一轉半日遊!
是天選走了一直計劃要走的女婆山,後再兼走石芽山、水牛山及黃牛山,下降石芽背後始接麥徑至基維爾營地,經飛鵝山觀景台後下降沙田坳,
在士多吃最愛的燒賣後登上雞胸山山頂,降獅雉坳再沿大路下降至沙田坳道,至黃大仙站結束行程!

話說覆蓋沙田區之山峰數目不少,約略估算,有名字的最少也近廿六個,其中最高的是馬鞍山 (馬頭峰)。
因其位算新界中部,遠足時走經附近的次數一定不少,但真正專注在沙田區內攻上各大山頭則不多,是天見天色比預期佳,又是閒日,便決定一走吧。
是天第一目標為女婆山,其高 399M,是香港境內高 399M 之四個山峰之一 (其餘三個分別是雞公山、狗肚山及大上托),
女婆山原名雷婆山,相傳是因沙田區內雷電多生於此峰而得名,其西麓曾設有石礦場,停產後改作建造業議會訓練場,但一波剛完另一波又起,
近年政府公佈將沙田污水廠遷進女婆山北麓的岩洞內,而這方案對民居影響微,當然就是贊成多於反對吧,而發展岩洞亦會成為未來大勢所趨。

上走女婆山主要有五路,一是從大水坑梅子林路上走,二是從女婆坳上走,兩者皆為大路,難度亦較低。
另外三線則分別是由亞公角突破青年村後登山,從小瀝源路近綠怡雅苑及石門交匯處一帶登山,後兩者能觀賞到大量奇形怪石,但難度較高,略需攀爬。
是天首登女婆山,便決定取道梅子林路登山,簡單快捷輕鬆,而且鄰近港鐵站,交通極便利。
午飯後到大水坑站出發,先走至梅子林路,見到路口便有大型土木工程在進行中,相信與岩洞污水處理廠之前期工程有關。

進入梅子林路後,走三數分鐘便能見到登山路口,其位處隱蓛但有絲帶指示。
踏上小徑,一直至抵達女婆山山頂,沿途路線清晰,加上沿路較斜路段設有繩索輔助,因此難度絕對不高,完全無需手足並用。
要具體形容的話,該說它為稍微陡的泥徑吧。
全段來說,初段路最陡,中後段斜度開始放緩,而是天走著時,初段感覺像完全沒風,因此亦為全程最吃力之一部分,
直到中段開始風景開揚,能直視整個沙田區以至八仙嶺一帶,加上此時天色甚佳,能見度高,望著是天起點的大水坑站離我越來越遠時,便感覺蠻有趣。
近海拔三百四十米時與突破青年村的山徑匯合,並一直緩緩上走至山頂,全段長 1.6KM,是天走了五十八分鐘。

到達女婆山時已為二時一,正當為著成功攻頂而感興奮之時,亦發現山頂三角網測站周遭被林木包圍,風景不太開揚,實為有失望呢,
幸而有一些大石,站在其上可眺望到馬鞍山、石芽山一帶,馬鞍山前則為近日被山火燒光的鹿巢山及石壟仔。
而此時馬鞍山山頂一帶有少許霧,但範圍不大,大致仍是天色好,更偶爾有陽光。
賞景數分鐘後,開始沿南脊下山至女婆坳,南脊斜度同樣初緩後急 (低斜高緩),部分路段有一些浮沙,或需動手輔助。
下降到中段時有一分支,左右皆通,我則選走了右路,兩線匯合後,再下一點便為著名元陽石的所在位置,其又名不文石,含意相信無需多作解釋吧。

與元陽石合照後,便繼續下山,兩時半抵達女婆坳,由女婆山山頂至女婆坳一段長僅 0.6KM,下降落差為 140M。
值得一提是,是天行程由踏進梅子林路起,至抵女婆坳止,全程都沒見過一個遊人,相信女婆山並非很受歡迎之山峰。
女婆山為梅花古道的最高點,高約 265M,因此由這裡續登對面之石芽山並不算太吃力,且只需過對面便能續登,極為方便。
而登上石芽山主要路線有三,一是從花心坑村旁之山墳徑走至頂,過木涼亭後續登,二是是天所選的線,三則為石芽北脊,
經過是天,我便嘗盡登石芽山之三條路線了,難度來說,當然石芽北為首,而花心坑村及女婆坳兩線之難度相若,都只是較陡的泥徑而已。

沿徑登山,中途見遊人,約上走半小時後始與花心坑的山徑匯合,這裡海拔高約 450M。,之後便是攀過石芽山的副峰。
續走數分鐘,始見登石芽山主峰的小徑,路徑尚算清晰,或因近來登山人士增加之關係,亦見是天時間許可,決定一登石芽山山頂。
話說對上一次上登石芽山山頂已為 2017 年 10 月的一個周日,那天勇闖石芽北脊,攻頂後再過水牛、黃牛山完結一天,實為滋味滿溢。
如今再重臨石芽山山頂,卻見有山火痕跡,山頂上一片焦黑,實是難以置信,幸而受波及範圍不算太廣。

在石芽山賞著景之時為三時三,見到面向西貢方向開始起霧,變得一團白茫茫,而另一邊廂之草山亦一早開始封頂了,
為免天氣越來越差,便趕快下山回到石芽副峰,而石芽山坳間各支路亦被打通了,情況比 2017 年那次好得多。
續走至水牛山,途中見到數群行人友,想不到這裡竟比想像中受歡迎。
由石芽副峰走至水牛山只需廿二分鐘 (1KM),唯登上水牛山時山頂已被霧包圍,沒景可賞,唯有急急下降再過對面黃牛山,抵達時為三時十。

黃牛山高 604M,實為水牛山 (606M) 之副峰,唯因三角網測站設於黃牛山山頂,因此普遍覺得其才為主要景點。
記得對上一次來黃牛山為國慶日,那天天氣酷熱,而我則用了大半天連攻八峰,更遇上了 2017 年首登見過的一個外籍人士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428367290592692),
是天就沒有再見到那名外籍人士,但是遊人也不少,甚至在我啟程下山後,亦見一些遊人陸逐登山,但此時四處皆被霧包圍,其實真的沒美景可賞,
但已算好了,畢竟是天一時至三時天色皆比想像中好,讓我能在半絲陽光下攻畢首兩峰。

取道直接下降石芽背之小徑下山,僅需十八分鐘,達抵石芽背後再回到麥徑段四,及續走至基維爾營地,此時人流不太多,為難得的清閒麥徑遊。
麥徑尾段直通往基維爾營地的毅行路線變寬闊了,或因遊人多之關係。
抵達基維爾營地時為四時七,見到告示寫著營地關閉至三月底,營內亦全無動靜,只見兩名山友走過,在基維爾營地之南面入口處見到有三頭野狗,
是我第一次在這裡見到狗的,是否因飢餓而走出來就不得而知了,幸而這數頭狗也沒向我吠。

離開基維爾營地,是天來點新意,不續沿麥五走至扎山道觀景台,而是沿飛鵝山道走至同樣的目的地,
原來兩線所需之時間相若,縱然經飛鵝山道 (2.1KM) 相比經麥五 (1.9KM) 路程稍長,而上攀皆為 125M,
但因飛鵝山道全程為柏油路,路況較好,因此走得更快,耗時沒分別。
是天走至飛鵝山觀景台時突下起毛雨,但下了一會又停,不過其實也感覺到天氣漸漸轉差,能見度亦異常低。
另外在飛鵝山道近最高點亦見兩頭野狗。

過扎山道觀景台後,再慢走十八分鐘到達沙田坳,必然得到士多吃個我最喜歡的燒賣 (話說這裡的燒賣感覺特別好吃,當然得配上潮式辣油)。
吃畢及疏洗過後,已為五時七,見尚有時間便走轉雞胸山,先沿麥五上走,到最高點時右轉上小徑,走過一平地後,接小徑便能到達雞胸山最高點 (433M),
但其實雞胸山山頂皆被林木包圍,亦沒有任何地標,因此絕對沒登遊之價值可言。

此時開始又再下起毛雨,於是下山折返麥徑,再走一會到達獅雉坳並見到「往沙田坳邨」的小徑,沿徑下降,初段為鋪設好的泥級,後段接上磚級,中途見不少晨運基地,
亦有一涼亭,直接繞過配水庫外圍後不一會,便能下抵沙田坳道,再沿路下降經法藏寺及沙田坳邨,至黃大仙祠。
沙田坳道沙田坳邨至竹園邨一段為長命斜,斜度達 1:5,可見小巴駛上來也顯得吃力,巴士就不可能在此段行駛了,
因此沙田坳邨一直沒直達巴士服務,居民要乘巴士,最近也得走至慈雲山 (北) 巴士總站。

一直下降至黃大仙祠,又再下起雨來,趕快走至樓梯口,下樓梯至黃大仙中心北部正門,此亦為港鐵黃大仙站之其一出口,在此結束是天意外收穫之一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08 雨中 印洲塘郊遊徑 兼環新界東北 (烏蛟騰-三椏涌-荔枝窩-鎖羅盆-榕樹凹-谷埔-鹿頸) 之旅

2020.03.08
雨中 印洲塘郊遊徑 兼環新界東北 (烏蛟騰-三椏涌-荔枝窩-鎖羅盆-榕樹凹-谷埔-鹿頸) 之旅


烏蛟騰小巴總站 (祠心路) (起) > 烏蛟騰新屋下 > 九担租 > 上苗田 > 下苗田 > 三椏涌 > 三椏村 > 山尾坳 > 小灘 > 荔枝窩 > 山塢 > 鎖羅盆 > 榕樹凹 > 亞公坳 > 谷埔 > 鳳坑 > 雞谷樹下 > 鹿頸小巴總站 (鹿頸路) (終)

出發時間:12:32pm
天氣:多雲 有雨 吹東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2-24°C (天文台) / 21-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9.24KM (437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荔枝窩)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085233

-
是天本來計劃趁潮退一走紅石門兼過烏洲塘,可惜起步時遇上微雨,因而立即作罷,改為輕鬆遊苗三古道至荔枝窩再算,
怎料雨越下越大,更沒停過,在荔枝窩吃過特色客家釀豆腐後,因應天氣狀況,只能簡單地續走鎖羅盆、榕樹凹至谷埔,
意料之外的一場雨,不單令是天行程也罕有地變成全沒難度可言,趣味盡失,也使四方皆被霧包圍,沒景可賞,甚為沉悶。

是天堅決定選走新界東北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來追補見證 275R 巴士東延至烏蛟騰,
事實上,經過多年之籌備,此線之上行總站早已於上月二十三日成功由原本的新娘潭遷至烏蛟騰,而當天其實我也有來訪新界東北,
卻因當天行程為環湖出咀,需一早出發,而未能試乘此延線,直至是天終有機會安排到試乘。
是天前往烏蛟騰的車程皆十分順利,就連 275R 也是從港鐵出閘後看著預定班次跑去總站趕上的,
話說前陣子聽聞 275R 巴士線大受歡迎,甚至頻常出現排長龍的情況,但或因是天天色不佳,少了行山客,因此未遇上人龍,亦有幸能即班登車,全車共十餘個乘客。
十二時正開車,正常車速下,也得半小時方能抵達烏蛟騰總站,說速度當然比不上 20R 小巴,
但卻彌補了小巴班次不合理地疏的問題,令假日去烏蛟騰不用再給自己要準時起床的壓力。

到達烏蛟騰後,先到公廁疏洗一下,再正式起程,朝九担租方向走著,此時已見天上烏雲密佈,但曾有一瞬間見吊燈籠霧散,沒封頂。
以為天色會變好,正如天文台預測的部分時間有陽光,可惜卻極為失望,過九担租踏上苗三古道後已開始感覺有微雨,此時心已決,不會按原訂計劃前往紅石門,
反正月前也曾連續兩個周日一臨紅石門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86945598068192 及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00548493374569),
是次能走只是錦上添花,若不能走也沒失甚麼。
但萬萬也沒想到,過下苗田後雨勢開始漸大,而之後雨也沒有停過,完全是令所有人都失預算的,
幸而苗三古道平坦易走,撑傘也算不上什麼,抵達三椏涌營地路口時已為一時半,不意外地營地裡全沒人,相信是為全港使用率最低的營地之一。
及後續沿路前走,繞過三椏灣的岸邊,因雨勢漸大,需當心赤紅色的沉積岩表面會較滑腳。

直至抵達三椏村時已為一時十,其實是天走著的路線,前半段皆為新增郊遊徑「印洲塘郊遊徑」之取線,
有關郊遊徑之資料在現階段仍然不多,但目測標距柱編號為 C2701-C2716,亦即全長 8KM,
大概只包括烏蛟騰起,經苗三古道至三椏村,及至荔枝窩碼頭一段現成路線,至於往鎖羅盆及西流江的一段路應暫沒計劃成為郊遊徑的一部分。

過三椏村後,再續走往荔枝窩,沿途都頻常見遊人,但不算太多人,走上來尚算感覺良好,或是因天氣有關吧。
到達荔枝窩慶春約七村廣場時剛好為二時半,此時雨還未停,或因如此,是天的荔枝窩熱鬧程度尚未達至高峰水平。
先循例走進圍村裡繞一圈看看,見到並不是所有單位都有開放,第三方組織都未有職員留守,但原居民則仍見不少。
後去二伯士多吃個客家釀豆腐,話說慶春約七村眾多士多的客家小菜都不是平常能吃到的,因大多都需預訂,是天則有幸能在沒預訂的情況下吃到,當然得細心品嚐。

吃過特色豆腐後,已為三時三,見雨勢有所緩和,相信是時候出發續行至鎖羅盆吧。
經過碼頭時見到一大群遊人在趕船,此船開出時間為三時半。
之後的路一部分是滿佈青苔,夾雜雨水會變得有點跣,但問題不大,沿途亦分別見數群山友迎面而來,甚至在鎖羅盆亦有見到零星遊人,
能在廢村裡見到此熱鬧情景,實為首次,廢村亦因而變得不再陰森。

過鎖羅盆後,續走至榕樹凹,此時雨開始停,而此段路程相對由荔枝窩至鎖羅盆短得多,只需廿分鐘便走抵榕樹凹,並循例繞村一圈到堤壩看看。
此段堤壩曾在山竹颱風中被破壞,幸而其後得迅速修妥,而在村內範圍亦可見處處有動工痕跡,算不上是完全被荒廢的村。
在堤壩上能眺望到對面海的鹽田港,或因天色暗淡之關係,港口部分吊機都亮起了燈光。
而這亦是我難得能在榕樹凹中遇到遊人的一次,而對上一次來榕樹凹就已經是去年的七月一日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239248342837922),近月都未有前來這裡。

離開榕樹凹,走約廿五分鐘近岸橫山徑後,便能來到谷埔,此時已為五時二,見到是天谷埔甚為熱鬧,經過士多亦見不少人在吃東西中,
亦因雨停,終可細心賞賞景了,遺憾天色暗淡,且沙頭角及深圳一帶群山全都被濃霧蓋著。
續沿柏油路前走,過鳳坑後再到雞谷樹下,此時已為五時十,再走到鹿頸小巴總站,見到當時排隊候車的人約僅為五十人,且問過排頭位的,據聞車來得頗密,
便決定就此結束行程,候車離開,結果等了近半小時終能登車,總也相比步行出沙頭角公路再等候巴士來得快。
但也因等車關係,回程也將近七時半了,竟然相比前一天從龍鼓灘完程早不上多少。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07 登青山降良田坳.五渡水踏入腹地.過月牙覓方包石.攻花香爐訪豬仔 之旅

2020.03.07
登青山降良田坳.五渡水踏入腹地.過月牙覓方包石.攻花香爐訪豬仔 之旅


輕鐵青雲站/青雲站巴士站 (青雲路) (起) > 楊青路 > 青山寺徑 (經挹曉亭) > 青山寺 > 孝思徑 (經青山亭) > 青山徑 > 青山 (韓陵片石亭) > 539 山頭 (青山副峰) (旗杆) > 獅子頭 > 351 山頭 > 分水嶺 > (青山腹地範圍) 五渡水 (青大石澗) > 172 山頭 > 月牙谷 > 青松紅壑 > 204 山頭 > 方包石 (大冷溪) > 花香爐頂 (三角網測站) > 豬仔石/十字星石室 > 龍鼓上灘劉氏宗祠 (龍鼓灘路) > 龍鼓灘巴士總站 (北朗) (終)

出發時間:12:52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 高地有霧 吹東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22-24°C (天文台) / 24-3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8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1.86KM (104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077459

-
又到周六,是登山的最佳時刻,是天見天上多雲,能見度不太高,但霧又不算太大,決定一走上周已計劃但被推延的青山腹地。
是天先由屯門登上青山,經青山北脊下降良田坳再進入腹地範圍,經過五渡水、月牙谷及青松紅壑抵方包石,
再登上花香爐頂,沿豬仔石、十字星石室所在的山脊下降至劉氏宗祠,回龍鼓灘巴士總站作結,
取線與前年六月的首探青山腹地有九成相似次(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75354942560601),亦為一走腹地各主要景點之最簡單路線。

因著交通公具減班,早已多預了一些時間乘車,可惜來到轉車站時又是送車尾,因應某小氣巴士公司近日預計時間中常出現假班次情況,
不敢摶等下一班巴士而情願取迂迴的路線,後發現下一班車果真又是假班次,終算避過了一次被騙經驗。
到達輕鐵青雲站時已為十二時十,橫過黃色天橋後抵楊青路,再走進青山寺徑,沿車路一直上走至青山寺,此時已為一時二。
後踏上孝思徑,經青山亭後始拾級登上青山,沿途人流不少,相比二月一日杯靈雙渡那次人流更多,幸而未算水泄不通,仍能保持正常登山速度,
終在一時十到達韓陵片石亭,亦即由踏進青山寺徑開始計算,是天用了五十二分鐘登上青山 (韓陵片石亭)。

在青山東脊山腰近發射站時能見度尚算可以,能眺望一整個屯門新市鎮,可是到達約海拔四百米開始,便開始進入霧中,到達韓陵片石亭時更是被霧籠罩。
因應沒景可賞,是天決定不登上青山山頂,而隨即朝北脊下山,過了青山副峰後,便開始沿浮沙碎石路下降,初段頗斜,中段開始放緩,
下降至海拔四百米以下時,又再次離開霧海,但此時見一直升機停在花香爐頂上空一段長時間,不知是否進行救援。

這次的取線與前年那次,主要不同地方便是從青山北麓下降五渡水的方法,
上次取道五渡水以東南的山脊直接下降,沒經過整個五渡水範圍,但路程較短亦較輕鬆,
是次則先沿青山北脊下降至近良田坳,將近抵達軍車路前,左轉橫向走進五渡水以東北的山脊線下降五渡水 (位處海拔百二米的一山谷),
個人認為是天走的山脊,雖坡度較緩,但沿路淨沙踤石較多,走上來也不算容易,加上路較迂迴曲折,感覺不如此次選走的爽快,
唯一好處是能夠通過一整個五渡水範圍,雖名五渡水,但其實真正過澗的只有三次,首次過澗前更有山友呼籲愛護大自然的告示,顯然這並非一人跡罕至之處。
到達五渡水時已為三時一,而此時亦開始見到從腹地走來的山友。

離開五渡水,接著便需再次上攀一小段,再下降至月牙谷的底部,為一呈新月狀的裂谷,內彎呈崩塌直崖,
崖中深陷狹窄,崖底卻有數叢樹木,一顯傲氣,為青山腹地劣地之其中一主要地貎。
谷之右外彎有一小徑可上攀,視覺效果挺嚇人,但其實不難走,有感像馬鞍山礦場外脊,而凹陷規模也相約,
沿脊上登之時,亦見外圍山脊有山友行走,不過那條路就未能近距離欣賞月牙谷,有失震憾感。

一直登上近月牙谷後脊之頂部,到頂前往右轉,可走進另一浮沙山脊線,沿平緩山徑走一會,便來到青松紅壑,
此與月牙谷相似,此同樣是一溝壑崖壁,其形如窩,但其裂幅狀若狗牙,而谷內沙土更帶微紅,有如火焰,更添氣勢。
以花崗岩為露頭的地方向來奇境處處,而青山腹地相信則為本地各劣地之表表者。
橫過青松紅壑後,便開始下降至大冷溪,此時路況開始變差,下山路為一大片浮沙劣地之餘,
中間更夾著一道道大沖溝,需極小心方能下走,部分路段較陡,更需滑下去,此時亦見一群行山友,正從鄰脊下降大冷溪。

到達大冷溪時為四時一,距離天黑尚有約兩個半小時,時間極為充裕,因此可加遊方包石,上次初探腹地則因時間緊迫而略過了方包石。
前往方包石最快捷方法,為先逆澗約一分鐘,見到澗的右方有絲帶小徑,沿小徑走直接再次駁回澗,便能見到方包石位處面前。
方包石為一恰似切成一片片方包,其形成是原於塊狀崩解,亦即花崗岩因抵受之日夜溫差大,而導致岩石沿節理分裂,於光秃地方較常見。
方包石間之空隙足以擠進一人,因此這裡亦成為打卡熱點,是日我在之時,便有另外兩隊行山友同來參觀。
與方包石打卡後,順道在旁大休兼吃麵包,本來尚有一絲陽光內進,但中途漸轉多雲,天氣也開始變得稍為清涼。

離開方包石時已為四時七,離開時沒經原路走,而試了另一邊的小徑繞過離開,發現雖不用過澗,
但是需上落一小段浮沙碎石徑,沿途林木亦較密,因此所費時間反而比原路較多。
回到大冷溪,便續向花香爐頂進發,初段即迎來全天最棘手的一個難位,一個斜度大的浮沙踤石坡。
記得上次我曾被這個滑坡位考起一會,是天再臨,想也不用想,直接踏在草上,並用草作在扶手,因此沒上次感覺困難。
過了這道斜坡,之後的都是黃土浮石路,穿過一些纍纍巨石後,再走過一兩個小山頭,便能抵達花香爐頂。

花香爐頂高 310M,山頂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而不遠處亦有一旗桿,是日不見有掛上旗幟。
花香爐頂之名取自位處龍鼓灘之古村,而山上支路處處,四通八達,更重要是風景開揚,.
能直視到青山山頂發射站、青山至圓頭山之間各群峰、一整個青山腹地、深圳灣大橋以至是新界西兩大發電廠,
亦即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於青山及龍鼓灘兩座規模龐大的境內主要發電廠 (餘下位置竹篙灣之燃油電廠目前只作後備用途),
前者燃煤發電,後者以天然氣發電,合共提供中電約六成半電力。
發電廠之電力產生後,主要以多條 400 千伏架空電路線輸往新界及九龍各區的變電站,再進行配電 (輸往大嶼山之電力以海底電纜進行),
這亦是平常行山時所常見到宏偉的電塔之來源。若續走至禾塘頭,更可直接一睹發電廠的煤灰湖呢!

五時三開始下山,沿花香爐頂西北山脊下山,初段斜度不高,僅是滿佈浮沙,
直至過了一架空電塔及紅旗,選上經豬仔石/十字星石室的山脊續走後,路便開始變得陡,有一處又陡又跣,幸而前人設了鋼索供扶手之用。
一直下走數分鐘,便見豬仔石,豬仔石下方有隱徑可通往巨石之底,入邊正是十字星石室所在地,同一岩群能有兩面引人入勝之景,實屬罕見!
不過,要踏上十字星上,就顯得有點危險,但若只在其前方拍照就輕鬆得多,而此時亦有數群行山友在附近。
參觀完後,沿路續下山,記得上次在這個位置遇見野狗向我吠,是天幸而未見野狗,或是因全日遊人皆多之關係吧。

一直下降至約三十米之平台,需向左轉續走隱徑繞經工場直至抵達劉氏宗祠,沿途林蘟多,亦有不少山墳,
上次走著還見野狗,是次反而完全沒遇上狗,只聽到龍鼓上灘坑一帶傳來狗吠聲。
直至到達隱徑末端,右方有一鐵絲梯,下降便抵劉氏宗祠,此時已將近六時二。
沿龍鼓灘路向南走約十四分鐘便抵達龍鼓灘巴士總站,是天有幸剛好趕上 K52 巴士而不用白等,
但始終龍鼓灘位處新界西部的邊陲,乘車回到新界中部所花的時間不少,是天 K52 巴士於六時五開車,日落還未過,更能見到海平面上的鹹蛋黃。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02 麥理浩徑段三、四 (大半) 至石門 兼攻大金鐘之旅

2020.03.02
麥理浩徑段三、四 (大半) 至石門 兼攻大金鐘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牛耳石山腰 > 嶂上 > 畫眉山腰 > 榕北坳 > 雷打石腰 > 石坑坳 > 雞公山 > 企嶺下 (水浪窩) (西沙路) > 企嶺下林道 > 竹洋路 > 馬鞍坳 > 彎曲山腰 > 大金鐘 (三角網測站) > 昂平 (高原/觀景台) > 茅坪坳 > 打瀉油坳 > 石芽背 > 花鼠坳 > 大輋村 > 黃泥頭巴士總站 > 小瀝源路 > 安明街 (行車橋) > 港鐵石門站 (終)

出發時間:12:46pm
天氣:多雲 高地有霧 吹東風三至六級,氣溫介乎 14-19°C (天文台) / 17-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4.37KM (156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042210

-
是天為閒日,本打算走一些近期周末所擠不進又帶點挑戰性的地方,但早上起來看到天色昏暗,全天多雲兼有霧,
便打消了漫遊新界東北/西貢東的念頭了,改為只簡單走一下麥徑,走了麥徑段三、四 (大半) 兼登上大金鐘,這線與去年八月的一次酷熱遊相近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34260546670034),
唯一不同的,只是上次沒有登上大金鐘而這次有,以及上次與黃泥頭終結行程而這天索性走至港鐵石門站。
是天行程完結後,便繼上周 (2 月 21-24 日) 後再一次寫進連續四天行山的紀錄。

因應是天 299X 的班次進一步收至 30 分鐘一班,只好計著時間去吃早餐,幸而吃畢後走至車站,仍能輕鬆地乘上十二時正由總站開出的那班車。
當時巴士到達大水坑站時,已近八成滿座,以減了班來說也不算少,到達麥邊後等了數分鐘便有幸登上 7 小巴,
小巴幾近滿座,車上遇見有郵差,而我終在十二時九到達北潭凹。
踏上麥徑段三,先沿泥級上走至牛耳石山,記得在盛夏時走這段是蠻痛苦的,如今天氣清涼,感覺也輕鬆得多,慢走下約廿二分鐘到達牛耳石山。
登山沿途見到數群遊人,但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到頂時因環顧四周皆是濃霧,完全沒景可賞,故即時打消了進一步登上岩頭山及石屋山之念頭。

沿路走約廿五分鐘抵達嶂上,此時見士多竟有開門,亦有一些行山友剛出來,於是我便進去看看,果真見到許老闆及一些助手,於是便與老闆打聲招呼,
據悉士多近來每天都營業,相信這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唯是天完全不感口渴,故罕有地未有光顧其中。
及後隨即續走麥三,途經畫眉山腰及雷打石腰,再上登雞公山,原來慢走下登雞公山也只需廿四分鐘而已。
到達雞公山山頂,幸而未有被密霧籠罩,亦能隱若看到西貢局部地區的風光。
後隨即下山至水浪窩,又花了近半句鐘,到達水浪窩時已為三時四,此時不單見有人在野餐,更有燒烤人士,已經很久未試過在平日見到這樣熱鬧的水浪窩了。
順道看看汽水機及添水器,發現少半飲料尚有供應,而收費添水器亦尚有存水,難以相像經過周末的炎熱戰鬥下,仍未售罄,或與近月加設了免費添水器有關。

將近三時半踏上麥四,先沿林道駁竹洋路上走,過 284 山頭後下走至登馬鞍坳之分岔路口,這裡用了約三十五分鐘。
及後開始上登馬鞍坳,同樣因大氣清涼之關係,感覺不太辛苦,慢走下用了近三十三分鐘到達,再沿山脊路走向大金鐘方向,
此時發現霧氣沒剛才的嚴重了,應該是因為是天吹東風,故香港東部食水氣锖況最嚴重,新界中部相對上好一點,
故能直視西貢及沙田區各處風光,遠至萬宜水庫西壩也能看見,另外亦見近日被焚燒過的鹿巢山。
但當橫過彎曲山以南的山脊線時,風勢甚為強大,應有強風程度,但當開始下坡時風勢又變小。
本以為大金鐘風勢會比剛少山脊線位置更當風,但稍後原來不是,是天大金鐘風勢反而沒太大。

經過登大金鐘的分岔路口時,見時間許可,決定要加遊一下大金鐘,是天發現原來由北脊登上大金鐘只消六分鐘 (0.23KM,上攀 72M),
而從南脊下降至昂平高原亦只需十二分鐘 (0.33KM,下降 129M),
一共約十八分鐘,即使連同兩分鐘拍照,亦能在廿分鐘完成上落一轉大金鐘,這相比繞道麥徑 (行程約十二分鐘) 其實不是多花太多時間。
當然,要做到這樣的時間,首要條件是上落大金鐘期間不用塞車,是天極幸運地遇上大金鐘上完全無人,故能獨處其上,印象中是第一次。
攀登大金鐘於是成為是天行程的小插曲,論其難度不高,但起碼相比單走麥徑稍具挑戰性,另外南脊下降的尾段有部分路段較跣。

下抵昂平高原時為五時三,此時高原上只餘下一群年輕人在玩風箏,而我就草草拍一下照便再次起行。
沿麥徑下降至茅坪坳,沿途尚有三數個年輕人,但再上走至打瀉油坳及過石芽背一段就再沒見到遊人,
走至石芽背時已為六時四,距離日落尚餘不足十分鐘,因是天密雲之關係,天色會較快變得昏暗,不過也足夠下降至黃泥頭而不用亮燈。

由石芽背下降至黃泥頭的首 1.23KM 路程為泥徑,行程約十五分鐘,後見地圖指示板後便接上由區議會修建的柏油路上,走一小段再橫過馬路進大輋村,
並沿村徑下降至黃泥頭巴士總站,這裡路程約八分鐘,此時天已入暮,順便參觀一下新增的 806A 小巴總站站頭。
因是天要到石門取一點東西,因此便續沿小瀝源路續下走至單車徑,再經安明街到達港鐵石門站完程,取東西後乘車離去,完結是天霧中麥徑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03.01 嶼西群山深度遊 (兼遊響鐘坳脊、根頭坳脊) 之旅

2020.03.01
嶼西群山深度遊 (兼遊響鐘坳脊、根頭坳脊) 之旅


深屈道口 (起) > 觀音山腰 > 羗山 (三角網測站) > 靈會山 > 分水坳 > 大磡森南坳 > 深坑瀝 (煙墩山腰) > 大坪頂 > (響鐘坳荒脊) > 響鐘坳 > 煎魚灣營地 > (原路折返) 響鐘坳 > 煎魚灣 > 根頭坳 > (根頭坳荒脊) > 小屏風頂 (天際斷崖) > 深坑瀝 (煙墩山腰) > 分流頂 > 狗嶺涌、大浪灣引水道 > 宏貝道 >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終)

出發時間:11:54am
天氣:天晴 吹微風一至二級,氣溫介乎 21-27°C (天文台) / 22-4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8.75KM (102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036159

-
是天比之前稍早一點醒來,見時間充足,加上陽光普照,便決定繼續去大嶼遊。
是天去了嶼西深度遊,除觀音山、羗山、靈會山、大磡森坳、深坑瀝山腰等大路外,當中的重點是一臨一個月前已計劃要走的兩個荒脊,
就此成為我在嶼西爆林走荒脊的第一次!

九時多起床,整理行裝及吃早餐後已是十時四,慶幸成功不用等下登車,約一小時到達東涌。
事前得知下班 11 及 23 巴士將會同時開出,急步到巴士總站後,才發現 11 巴士人龍長得可怕,即跑去 23 巴士站頭,幸見正常得多,並成功登上即班 23 巴士,
到達深屈道口時已將近十一時十一,隨即踏上鳳徑段五開始行程,經過 2008 年後已封閉的舊羗山郊遊徑入口,發覺樹被斬光了,難道漁記計劃光復舊羗山郊遊徑?

初段沿熟悉的鳳五走經觀音山、羗山及靈會山,沿途人流甚多,雖不至水泄不通,但相比昔日的星期天明顯多人了不少,更不乏非行山愛好之人前來。
因是為連續第三天登山,疲累感尚未全散,因此步速稍為放緩,到達觀音山山腰時為十二時二,到達羗山山頂時為十二時八,再過到靈會山時已為一時四,
此時就在靈會山上遇到四五個男人,聽到他們說環保團體阻住政府開發土地,
雖則存心追求發展並非一罪,但畢竟他們前來郊野公園登山時卻滿腦著想要發現鄉郊,這話難免有點太難聽了吧。

是天初時鳳凰山山頂一帶尚帶點霧,但當在靈會山賞著景時,竟看到霧已全散,而且更見大東山顯露在鳳凰山後,這景象並非常常能遇見的。
沿鳳徑下降至分水坳,始離開鳳五,續沿鳳七替代路段續走經大磡森坳來到深坑瀝山腰,
此段開始人流亦瞬間減少,到達深坑瀝山腰時更只剩下我,而此時已為一時十一,隨即進入是天行程的重頭戲 — 走荒脊。

第一道要走的荒脊,是由深坑瀝至響鐘坳的一道山脊,這山脊為前輩大哥鴻在年前初探的,近日再經前輩緯兄複走,得知狀況良好,
事實上,此路線極不清晰,部分路段更加無法察見前人走過的痕跡,幸而幾乎全程都是矮草及蕨類植物為主,能輕易踏在其上走過,
故此即使這隱徑鮮為人知,亦人跡罕至,但亦能輕鬆走在其上。
山脊的入口就已經十分隱蔽,走進去約一分鐘,便需左轉,再沿山脊一直走著,重複小上小落數次,到達最南面的一個脊位時右轉纋緩下降。

我向來喜歡嶼西的美景,其實在我平日走鳳七替代路線時,已發現對面有一山脊線十分顯朖,亦深信走在其上能下降至響鐘坳附近,但就一直未見有前輩討論。
是次經緯兄之指示,終放膽一試,發現山脊斜度不高,因此踏草而下也不會太困難,沿途有一些以兩色繩索繫著的標記,但部分已掉失,
因此最重要的反而是憑基礎山藝知識及方向感,朝山脊沿路而下。
沿途風光優美,能直觀一整個嶼西,而正面則是對著山下的煎魚灣營地下降,感覺十分有趣。

一直走著,步速緩慢,弄了超過一小時方下降抵電線桿,再駁回鳳徑段七,對面便正正是煎魚灣營地之入口,走完荒脊,當然少不免進去參觀一下兼回望山脊吧。
是天營地只有一群人在露營,而目測當時他們已準備收拾離開,而最入邊的營位可直視到剛走過來的一整個山脊,當然得拍照一番吧。
聞說十多年前這山脊上是光秃的,近年或因漁記大舉植林,才至現時野草偏山頭之景,但其實這個位置這麼當風,能種植的品種也有所限的。

離開煎魚灣營地時已為三時八,沿鳳七逆走經煎魚灣至根頭坳,約用了近廿分鐘,沿途見到零星遊人。
途經煎魚灣時見到雞翼角,令我憶起去年八月中旬一次偶然遇上的潮退,令我能橫過連島沙洲一吃雞翼角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08791692550253),唯是天則未有遇上潮退,固然也無法看到沙堤的模樣了。
到達根頭坳,過了 L066 再走一會後,便能見到右方有一隱閉入口,繫上了數款膠帶,這便是登上小屏風頂的路線之一。
登上小屏風頂取線現時有二,一是這次選走的,入口在根頭坳,另一則為大哥鴻探出之路,入口於 L067 附近,兩路皆於過小屏風頂後匯合,並上抵深坑瀝。

是天選走的此脊,路況也不算太差,目測應持續有零星遊人選走,以至路並沒完全隱沒在大自然中。
沿脊上走,初段純粹斜度稍高,但不至於需手足並用,過了一開揚的巨石位置後有一段稍稍放緩,後開始走進灌木林中,
但臨到達小屏風頂時的一段則為全段最陡峭,需手足並用往上攀,踏腳位充足,唯需注意免被灌林纏擾。

小屏風的非正式別名為天際斷崖,其位處煎魚灣以東之一山坡,突兀挺立,儼如小型的屏風山,
是次取道則未有正攀小屏風亦未能在其下直視,而由前輩新開的線方可在崖底一仰其中。
過小屏風頂後斜度放緩,與新線匯合後路線更見清晰,此時已完成了三分之二路程了,
一直上走不久,便能抵達深坑瀝以西的一道崖頂,此時亦開始能再次看見鳳七的替代路線,代表荒脊行程已將近尾聲。
由此返回主徑的路不太清晰,沿途數有分支,是次我也走離了原定路線,而跟隨了另一以橙色絲帶標示的隱路,幸而終究也是駁回主徑。

返回見鳳七替代路線時已為五時三,距離入黑尚有約個半小時,決定不往大澳走了,還是返回石壁較為輕鬆。
沿碎石路下降,經分流頂後駁回鳳七主徑,再上走至狗嶺涌、大浪灣引水道,沿途尚見零星遊人 (更有一群人正前往分流方向走,不知他們是心裡有數要夜行過二澳嗎?),
一直走至石壁時已為六時十一,疏洗一下後便去乘車,約一分鐘左右便登上了 11 巴士,結束是周日嶼西有趣之行。
是天從大嶼回程簡直是無敵地暢通,行駛速度飛快,以至從石壁起計僅用了一小時八分鐘便回去了,這個用時十分難得,該好好地紀錄一下啊!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