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9 霧中 城門畔塘登清景.鉛礦坳奔大帽山.紀念茶水向蓮花.古道暮降柴灣角 之旅

2020.03.29
霧中 城門畔塘登清景.鉛礦坳奔大帽山.紀念茶水向蓮花.古道暮降柴灣角 之旅


可風中學巴士站 (荃灣城門道) (起) > 和宜合村 (城門里/富昌徑) >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 > 草壩 (城門道) > 城門燒烤區 > 城門水塘主壩 > 城門緩跑徑 (衛徑段七) > 未啟用的新建小徑 (觀景台脊) > 255M 山頭 (興建中之城門清景台) > 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 城門林道 - 針山、草山及鉛礦凹段 > 鉛礦坳 > 燕岩頂 > 四方山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禾塘崗北峰 (大帽山道)> 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 (即將啟用) > 大帽山茶水亭 (大休) > 荃錦坳 (荃錦公路) > 荃錦營地 (大欖林道 - 荃錦段) > 直升機坪 > 大欖林道 - 蓮花山段 > 蓮花山公立學校 (遺址) > 石龍拱涼亭 > 下花山村 > 半山村 > 下花山引水道 > 荃景圍 (荃灣港安醫院) > 荃景圍天橋巴士站 (青山公路 - 荃灣段) (終)

出發時間:11:50am
天氣:多雲 有濃霧 吹偏東風三至六級,氣溫介乎 16-21°C (天文台) / 17-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9.89KM (128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近半山村)
行程軌跡:https://ridewithgps.com/routes/32222983

-
是天天氣依舊不好,全天多雲、大霧兼有雨粉,只好走一些簡單的大路。
是天想去城門水塘看看擬建的清景台完工沒有,加上又是大帽山蓮姐經營舊茶水亭的最後一個周日,因此決定由城門走至荃錦坳,
在茶水亭大休後,已為五時四,距離天黑尚有約個半小時,於是便加遊蓮花山,並經元荃古道下降至荃灣柴灣角作結,想不到也走了將近 30KM。

是天約十一時四開始乘車出發,因從到站時間預報中看到剛好走了巴士,所以改乘港鐵再轉小巴,小巴班次極疏但是次幸運僅等了五分鐘便開車,
因此能在十一時十到達荃灣可風中學巴士站,並朝城門道進發,沿途僅見到少數行山遊人朝相反方向離去,亦見到往城門水塘之小巴竟沒有客,大感不尋常。
經過和宜合村之路口,本想走至村的盡頭找小路上走至城門引水道,記得兒時曾走過,但是天竟找不到路,相信是修路工程的圍欄擋住了原來的山徑入口。

既然找不到兒時回憶,那就算了,原路折返城門道,再依路上走至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再順便看看旁邊的小食亭。
記得城門水塘小食亭是我夏天 hea 遊城門郊野公園時一個喜歡去的大休地方,那裡的餐蛋麵極為好吃,而且亦有不少特色小食以至是冰冷的甜筒,
加上價錢極為經濟,因此在我的印象極為深刻。
好景不常,是天在店鋪外竟見到張貼了「租約期滿」的告示,於撰文翌日便為最後之營業日,實是令人感到惋惜。
更令我不思費解的是,近月已相連有兩個亭郊野公園小食亭/茶水亭的現任店主無法得到續約,這是否與連鎖式的競爭對手加入有關呢?

離開城門水塘小食亭,沿城門道走向草壩方向,此時已覺異常清掙,完全不像周日,最明顯的分別是,完全沒有了大群行山友及家庭樂兩類人。
走過草壩,因霧大之關係,幾乎無法看到面對每一座山 (孖指徑除外),後再走往主壩,
見到「城門水塘紀念碑」被塗上一些撐黨字句,但漁記也不放過,馬上在旁張貼嚴禁污損古蹟的警告。
而主壩上的人流較剛少稍為多一點,走至主壩尾,但左轉走進畔塘緩跑泥徑。

沿畔塘緩跑泥徑一直走,沿途偶爾見到一些人群,不過並不算多,一直走了近三公里 (過了十四號場之撤退位置) 後,便見到右方有一新建成的小徑入口,
這小徑其實尚未開放,將來能通往新增之城門清景台,過後還有路,能一直上走至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的山頂位置,
在路線設計上,無疑是極吸引的,皆因現時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並沒有正式山徑可通往別處,需沿原路離開,
而畔塘緩跑泥徑在中途亦只設一個出口 (近郊遊地點十四號場),工程完成後,後遊客將能更方便地往來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及畔塘緩跑泥徑。

是次試走新徑,皆因全程在一個小山脊中開墾,因此斜度不高,緩緩上升近海拔 85M 的路途感覺輕鬆,慢走亦僅需十五分鐘。
小徑之路面擴闊工程早已完成,而路面鞏固及泥級鋪設工程亦已進行了近一半,中途到達一個山脊之頂,那裡已被坎掉大量林木,準備成為城門清景台,
儘管風光挺開揚的,但是相關設施建造卻沒甚麼進展,從經驗來看,此新徑不似能在三個月內完工並正式開放。

到達城門水塘觀景台 (郊遊地點十三號場) 時為一時八,此乃一極佳小休位置,人流向來也不算多,是天更只有我一人在那裡。
逗在這裡,很容易便令我想起去年六月最後一天,在跟玩城門秘走時,忽遇上暴雨,在草城林徑近碑頭肚淋濕了,
好不容易回到林道再走至此處避雨時已濕透全身,實為尷尬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236668816429208)。

逗留了約九分鐘便離開,下降至城門林道畔塘段路口時,決定走進城門林道針山段,
林道幾乎皆在樹林內,斜度是初急後緩,此段林道人流向來不算多,並曾於去年下旬因山泥傾瀉封閉了數月。
約廿四分鐘後到達麥徑段七之路口,後沿麥徑林道上走一小段,至準備踏進林道草山段前左轉往林道鉛礦凹段,跳過不登草山,理由是一來天氣不佳沒景色看,
二來由草山下降的泥徑在是天天氣下相信已變得極跣,三來亦想保留體力待會專注一戰大帽 (皆因是次已為我連續第三天登山,不能與昔日操山時的表現相比)。

由離開麥七開始 (近 M133 標距柱),至走畢林道,駁回麥七 (近 M137 標距柱),改走林道鉛礦凹段原來也需廿分鐘 (距離 1.78KM),
難怪上次我登草山而有山友沒登草山,到達鉛礦坳前可再相遇吧。
一直走至鉛礦坳時已為二時十,此時見到有一些年輕人在聚集。

在鉛礦坳逗留了近八分鐘後,便開始踏上麥徑段八,往四方山進發。
或因是為連續第三天登山之關係,體力的確稍遜,沒有動力谷上四方山,僅能以慢速上走。
不過,沿路皆被濃霧籠罩著,完全沒風景可言,反而省下了一些拍照時間。
走到近燕岩頂時,又再次見到上次在同樣位置見過的活躍牛群,老是跳跳走走。
而此時亦開始見到一些操山友朝相反方向走,似是在操逆走 100,而路況則比我想像中略好,並不是我遇過最多泥漿的一次。
過了四方山,開始下山時,竟又見到數個認識的跑山網友,其實早就知道他們在玩逆走 100,那當然就合照一下吧。

下降至四方亭時已為三時九,亦即是天用了五十分鐘方由鉛礦坳走至四方亭。
及後沿大帽山林道上走,沿途同樣人流不多,廿一分鐘後到達白波閘口。
是天在白波外,霧大得幾乎什麼都看不見,而此時也有兩名遊人在閘口外拍照。
離開閘口,便沿大帽山道下降,此時風很大,有部分位置甚至感覺有強風程度。
一直快步下降,用了近廿六分鐘方下抵停車場閘口,此時見原來也有不少私家車駛了上來,怎麼一窩蜂上來吃白果呢?

及後再用了十九分鐘下降至荃錦坳,並先走進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遊客中心因疫情關係而暫停開放,但見到旁邊職員辦公室是有人在的。
而我則疏洗一下及看看將在四月一日啟用的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門面,
感覺裝修甚為妥當,其實環境也不錯的,但如果能在鋪前加設一些餐桌及延長公廁開放時間就更理想了。
離開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便走到大帽山茶水亭,兩者差距近二百米。
大帽山茶水亭為蓮姐多年來經營之鋪位,唯近月漁記不知在招標過程中加了甚麼新玩意,未能讓蓮姐延續租約,
幸而漁記也重新開放空置已久之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鋪位,因此蓮姐能投得鋪位繼續經營下去,而舊鋪位會騰空予新得標者。

是為蓮姐在舊鋪位經營之最後一個周日,是天看見店鋪內之物件已清空了一大部分,再看原來是來了數名助手幫忙。
因疫情關係,店鋪外之餐桌被收起了,實為遇著非凡中之非凡安排。
是天我照舊點了一個公仔麵餐,吃前也先與蓮姐的「大帽山精神」合照留念,吃畢後已為五時三,便下降至荃錦公路,再過對面踏上麥徑段九。

沿麥九上走,不時尚見到遊人,比想像中要熱鬧,過了直升機坪後,更開始走進霧中。
不過,單是由荃錦公路走至大欖林道蓮花山段之路口,已用了近半小時,到達時已為五時九,踏上大欖林道蓮花山段後之路程因而需加快腳步行走,
下斜位時更慢跑以追回時間,因此方能僅用廿分鐘便到達蓮花山公立學校,而此段亦沒有遇上途人。

記得大欖林道蓮花山段至蓮花山公立學校一段為我兒時回憶,昔日常常走,不過後來卻隔了好一段日子沒有重拾回憶,直到近年才決心再次踏足此林道。
是天在林道走著,林道斜度甚高,而且全程都被林木包圍,這景象與我記憶中的都是一樣。
不過,離開林道後,尚要走數分鐘泥徑方能抵達蓮花山公立學校,此段分別就可真大了。
十數年前,那裡才剛開始企業植林計劃不久,當時並沒有現在般多樹,而是能看到一整個矮林山坡及對出之荃灣全景,
但近年樹木長得快,全段泥徑已近乎被林木包圍,就連企業植林木牌也被埋沒了,要不是看到熟悉的荃灣景象,真完全認不出是我兒时來過的地方呢!

到達蓮花山公立學校遺址時已為六時二,因為時已晚,未有空慢慢拍照,隨即沿熟悉小徑走回元荃古道。
接回元荃古道後,左轉直走約七分鐘抵石龍拱涼亭,沿途竟見到一群遊人正朝反方向進發,而且行裝不似專業,都快天黑了,不知道是要去哪呢?
而沿途亦不時見山墳。
回到石龍拱涼亭,難得這裡空無一人,但又聽到一些談笑聲,甚感奇怪,就在我拍攝完畢後準備離開時,發現原來有兩外籍人士正在從石龍拱下山!
續沿古道行走,這路面水泥化得甚嚴重,幸而加入了防滑設計,未至於使人中伏。
記得這路同為我兒時常走之路,更曾多次入黑後沿此徑下山,有一次更見到下花山有山火,幸有驚無險。
留意近石龍拱一帶已知有野狗,但是天未有出來。

官方的元荃古道郊遊徑範圍,原來只是到下花山村路口處為止,之後的路段皆不屬元荃古道郊遊徑,同時亦不在郊野公園範圍。
向下走了一會,開始見到村落,此時路也一分為二,左邊直落為一向取道,亦較直接,而右邊繞路雖也殊途同歸,但我未走過,
加上是天聽到下方有狗吠聲,更因而不會走右路。
沿左路下降,中途見到一狗正朝反方向上走,幸而沒吠,後沿路走下去,不一會便能下抵下花山引水道,此時也見一些遊人正在下山。

橫過引水道,沿柏油級下降至荃景圍,再走至荃景圍天橋巴士站乘車離開,結束是天重拾回憶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