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文] 2021 年回顧及總結

2021 年
回顧及總結




甲. 前言

依然難過的一年

快樂的時光依然沒有在 2021 年捲土重來。的確,在新型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之下,社會風氣及經濟狀況皆每況愈下,昔日的消遣及運動模式已一去不返。儘管登山習慣依舊,但規模有所縮減,包括退出了越野跑步及減少了露營活動,畢竟在嚴苛的限聚令下,根本就無法投身大型參賽活動,同時個人在各方面之壓力亦使登山活動難以再有突破性進展。



乙. 天氣統計

要有良好之登山體驗,必先有天時地利。2021 年高溫紀錄再度突破,自年初已有氣象站刷新高溫紀錄,亦繼 2018 年後再次有著異常晴朗的五月份。熱浪其後更持續至九月份,平均氣溫及酷熱日數皆超越了 2020 年成為史上新紀錄,在夏季登山之限制亦有所增加。

而在低溫方面,一月份出現強烈寒潮,平均氣溫較正常低,乾冷之天氣亦帶來史上最強輻射冷卻效應。繼去年後,2021 年再一次在年內錄得兩個黑色暴雨警告訊號及兩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同時亦罕有地在 12 月下旬冬至前夕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寒潮幅冷在年初

2021 年 1 月,平均氣溫僅有 16.2°C,較正常低,其中一月上旬至中旬受寒潮影響,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為 7.7°C,1 月 8 日前後大帽山更下降至 -2.5°C。1 月 13 日轉為天晴及乾燥,新界廣泛地區出現有紀錄以來強輻射冷卻,新界廣泛地區出現強烈結箱,北潭涌及打鼓嶺更一度分別下降至 -0.5°C 及 -0.9°C,成為此兩站有紀錄以來最低,亦相比北風潮之冷卻幅度更顯注。

2021 年 8 月,一個高空冷渦影響香港,與雨帶相關之下擊暴流將高空較涼的空氣帶至地面,大帽山錄得 16.8°C,成為八月最底紀錄。

2021 年 12 月 26-27日,東北季候風襲港,天文台於 26 日下午發出寒冷天氣警告,濕冷天氣成為該年入冬後首個寒冷日子。


炎夏紀錄盡在破

2021 年,炎夏日子最早出現在三月,多達 20 個自動氣象站創開站以來的三月份高溫紀錄,橫灁島氣象站更一度錄得 33.0°C 之酷熱水平氣溫,成為有紀錄以來最早錄得 33.0°C 高溫的一年。

其後於春夏交替期間亦不斷刷新高溫紀錄,5 月 23 日天文台總部錄得 36.1°C,成為是年最高溫紀錄。整個上半年異常溫暖,一月至六月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達 26.3°C、23.3°C及 21.3°C,屬有紀錄以來最高。

到了下半年,異常酷熱依然在九月份出現,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達 32.8°C、29.7°C 及 27.8°C,相比六至八月還高。於十月份,橫爛島再破高溫紀錄,以 37.9°C 寫下有紀錄以來該月最高氣溫。全年酷熱日數及熱夜日數分別是 54 日及 61 日,是有紀錄以來最多。


夏雨驚喜繼在黑

2021 年,繼去年後,天文台再次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訊號,其中首場黑雨出現在 6 月 28 日,當日受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一道強雷雨帶在珠江口以西形成、逼近兼北抬,天文台於 08:20 改發黑色暴雨警告訊號並維持近三小時,其中南大嶼為是次重災區,嶼南路近長沙更發生大規模山洪暴發及山泥傾瀉,使該區交通一度癱瘓。而在 9 月 16 日,受高溫觸發之強烈對流影響形成局部地區性大雨,將軍澳一帶一度出現罕見之冰雹。

10 月 8 日,受熱帶氣旋獅子山相關之廣闊雨帶影響,為本港帶來連場大雨,早上各區 (如石澳道) 出現水浸,跑馬地更有大廈外牆棚架倒塌之致命意外,天文台終於中午前發出年內第二個黑色暴雨警告訊號,是有紀錄以來第二遲的黑雨,而該熱帶氣旋在當日帶來 329.7mm 總雨量,成為有紀錄以來十月份單日最高紀錄。


晚颱送秋迎冬至

2021 年雖然共有 7 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 800KM 範圍內,但夏季時期南海相對平靜,首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亦遲至十月才出現。其中熱帶風暴獅子山及颱風圓規皆使天文台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使全年錄得一共兩個「八號波」,但其強度顯然稍遜。

2021 年 12 月 20 日,位處南海之超強颱風雷伊一度進入香港 800KM 範圍內,儘管其後迅速減弱,但亦成功使天文台罕有地在 12 月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刷下新紀錄。



2021 年之天氣變幻莫測,初夏之副熱帶高壓脊帶來異常晴朗天氣,與其後之多雨天氣可謂成一強烈對比,而秋颱之來臨更為登山體驗帶來阻滯,其中獅子山帶來破新高之十月單日雨量,當時亦使香港郊野絕大部分地方變成泥漿甚至水浸,稍微影響了該周周末之遠足行程。不過,其實 2021 年中僅有六次在行程期間遇上明顯降雨,遇上狂風大驟雨的更僅有三次 (分別是 6 月 12 日、8 月 15 日及 9 月 19 日),更未有一個周日是因惡劣天氣而需取消整天行程,僅有一個周六 (10 月 9 日) 未能如期出發,亦隨即於下一個周一補回一次登山日,算是稍為幸運的一年。



丙. 郊野大事回顧

郊野公園是本地寶貴的天然資產,現時全港有 24 個法定郊野公園,連特別地區總面積達 44,300 公頃,佔香港約四成 (39.98%) 的土地面積,而現有郊野公園中,面積最大的三個是南大嶼 (5,640 公頃)、大欖 (5,412 公頃) 及船灣 (4,594 公頃),而最小的三個則是西貢西(灣仔擴建部份) (123 公頃)、橋咀 (100 公頃) 及龍虎山 (47 公頃)。


平淡的郊野公園

2021 年,香港最早期之郊野公園正式踏入四十四周年,北區紅花嶺郊野公園之籌備工作仍在密鑼緊鼓地進行中。郊野公園在自然保育之角色十分重大,除保護土地及水資源之角色外,亦擔當生態走廊之角色,讓各地之生物間能夠相互連繫。同時,郊野公園範圍內有大量行山徑及郊遊設施,定期有專人維護,故亦成為了一個供市民遠足之最佳地點。

是年,郊野公園範圍內之所有的燒烤及露營場地被關閉,亦是郊野推廣活動異常寂靜之一年,但因封關持繼,到訪郊野公園遠足之遊客卻不跌反升,儘管相比去年已有所緩和。

去年中開始,芝麻灣郊遊徑開始見到改路動作,主要為配合南大嶼山越野單車徑網絡改善及擴展工程而增設行人專用路段,而且郊遊徑之方向亦將倒置,當工作完成後,芝麻灣郊遊徑將失去全港最長郊遊徑之角色,但相關工程至今在進㣔中。

是年漁農自然護理署 (漁護署) 主力在郊遊熱點增設郊遊設施,南大嶼郊野公園為一明顯例子,年初時於大東山雙東坳及 15 號爛頭營對上空地分別增設觀景台,並在各處設置告示板及座椅,亦見沿鳳凰徑路段進行山徑改善工程,但同時在鳯凰山則未見有大型建設,兩者成一強烈對比,但其實大東山年中平均人流皆比鳳凰山高,於 11 月份之差別尤其明顯。此外,在城門郊野公園、石澳郊野公園等地皆可見到不少新設立之觀景平台,但整體亦算是較為平靜之一年。


虛擬越野新常態

受疫情影響,是年在郊野公園範圍內擬辦之大型活動相繼取消,其中規模最龐大、歷史最悠久之「樂施毅行者」是連續第三年無法舉辦。事實上,年中時疫情一度緩和,加上新冠疫苗早在年初面世,繼「渣打馬拉松」宣佈有條件復辦比賽後,多個越野跑步比賽皆擬復辦實體賽,最終「渣打馬拉松」成功於 10 月 24 日舉行,但原擬於 11 月 19 至 21 日舉行之「樂施毅行者」則在比賽前三星期仍未獲批豁免限聚申請,終需無奈宣佈取消,並再度改作虛擬賽。其餘長途越野跑步比賽項目 (如 HK100、逆走 100) 皆面臨同樣情況,僅短途且規模小之比賽 (如 Lantau 2 Peaks) 能夠低調下如期舉辦實體賽,相信在短期內,以手機應用程式自行紀錄賽情之虛擬比賽仍是越野跑界別於疫情新常態下之主流出路。

雖然越野跑步比賽潮轉趨平靜,但年中仍見不少跑山人士去操山,似乎熱愛越野跑的人士是不會受疫情及限聚令等政策而放棄理想。


矚目之地質公園

2021 年,除郊野公園本身外,同屬漁護署管理之香港地質公園成為下半年之重頭戲,皆因香港地質公園於 2009 年正式劃定並成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後,於 2011 年獲加入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 (隨後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於 2015 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香港地質公園更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踏進 2021 年,為慶祝香港地質公園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 10 周年,漁護署於 2021 年 7 月至 12 月期間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並在地質公園各處推出新的遊客設施,當中多項活動規模皆是破天荒地龐大。

七至十月時,署方主要於市區舉辦大眾宣傳與教育活動,例如先後共六個公眾講座、四個巡迴展覽及社區研討會,其中巡迴展覽更聘請獲推薦地質公園導賞員 (R2G) 到場講解主要地質議題。

十一月下旬開始,漁護署在一連六個周末舉辦一系列社區同樂日,包括吉澳、鴨洲、萬宜水庫東壩、滘西村、馬屎洲及慶春約,為是次慶祝活動之重頭戲。其中滘西村位處偏避,沒有正規公共交通工具可達,但因該署有署方設立之故事館,屬是次重點推廣項目,署方因而特恴安排免費輪渡接載參加者往來西貢公眾碼頭及滘西村,算是破天荒之安排。

在遊客設施方面,漁護署籌備多時之「吉澳文化徑」於九月下旬正式啟用,取道既有路徑,涵蓋高棚頂及高地頂,全長 3.5KM,沿途設置27塊解說牌,貫穿島上多個重要的歷史及文化遺蹟,引領遊客探索島上不同景點。

十月上旬,小巴公司正式將假日往來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之 9A 小巴提升至假日全日服務 (雙向 09:00-19:00),進一步提高西貢火山岩園區中之萬宜水庫東壩的可達度。

十二月廿六日,在慶春約社區同樂日舉行之際,全新的「華懋荔枝窩故事館」在當天中午揭幕,全新故事館樓高兩層,以以生活作息、婚嫁習俗、傳統醫術及客家歌曲為四大主題,更有客家山歌錄音收聽,相比前身的「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豐富得多。

隨著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於是年施政報告中發表,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成為其中一個重點,相信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變得興旺。事實上,地質公園不單止是與「岩石」有關,而更著重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因此地質公園範圍內之村落歷史亦是漁護署近年積極研究及推廣之重點,達至在高承載力地點作大力推廣,低承載力地點作保育之策略。



丁. 山野參與統計

概括了是年香港自然界別之自然及人文變化後,是時候以個人角度作深入回顧。是年特別之處在於有更多短遊避靜思考人生之機會,相關短行雖未有列於遊記中,但考慮到與郊野公園相關,亦決定計算在以下統計數據之中。

*山野參與包括在大自然範圍 (包括郊野公園或非郊野公園之未開發土地) 進行之遠足、露營、操山、山野競賽或野外研習活動,包括在車路或林道上之跑步活動。


a. 全年山野參與日數/里數及攀升:125 天 (佔全年 33.7%) / 2,217.8KM (108,892M)


b. 按月份統計山野參與度 (日數/里數):

一月:11 天 (長途:4 天) / 181.4KM (10,046M)
二月:8 天 (長途:2 天) / 130.2KM (8,698M)
三月:6 天 (長途:3 天) / 122.9M (6,979M)
四月:15 天 (長途:6 天) / 274.9M (11,741M)
五月:13 天 (長途:4 天) / 241.6KM (11,824M)
六月:9 天 (長途:4 天) / 184.0M (8,626M)
七月:10 天 (長途:3 天) / 197.0KM (8,761M)
八月:10 天 (長途:4 天) / 169.1KM (7,112M)
九月:10 天 (長途:0 天) / 133.9KM (7,512M)
十月:11 天 (長途:3 天) / 188.9KM (10,285M)
十一月:8 天 (長途:3 天) / 159.2KM (8,043M)
十二月:14 天 (長途:5 天) / 234.8KM (9,265M)

總計:125 天 (長途:41 天) / 2,217.8KM (108,892M)
*除特別註明外,「長途」意即單日記錄總里數超過 20.0KM。


c. 按周日統計山野參與日數:

星期一至五 (不包括公眾假期):16 天 
星期六 (不包括公眾假期):44 天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65 天


d. 最長距離單日遠足:
54.19KM (2021.11.13 鯉躍龍門迎五門 (鯉魚門-石門-城門-屯門龍門站) 之旅,11 小時 5 分鐘)


e. 最短距離單日遠足:
2.18KM (2021.04.20 傍晚 城門水塘賞蝶園 閒遊,5 小時 2 分鐘)


f. 最早出發:
8:42AM  (2021.12.04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10 小時 34 分鐘)


g. 最具挑戰性 (主觀判斷):
2021.02.05 午後 中狗牙坑、虎吼石河、閰王壁攻鳳頂賞超清日落及夜景 之旅,5 小時 36 分鐘


h. 全年最寒冷:
3°C @ 大帽山 (2021.01.09 寒冷下 午後小操針草帽 兼訪交叉石 之旅,4 小時 57 分鐘)


i. 全年最炎熱:
36°C @長洲 (2021.05.19 佛誕日酷熱下午後 長洲環島遊 之旅,4 小時 25 分鐘)


j. 酷熱天氣警告下登山日數:
25天 (五月至九月)


k. 最長連貫登山日數:
5 天 (2021.04.02-06)


逆境下之遠足主流

與 2020 年相比,本年登山日數有所下降,其中郊野參與總天數較往年減少了 19 天 (-13.2%),而行山總里數也減少了 355.9KM (-13.8%),主要歸因於是年在個人事務上之煩惱增加,而且於二至四月皆有不少突發事情使心理質素下降,當時偏向到達一些隱閉之處清靜一下思考人生,以至在這段期間的登山日數及里數皆明顯減少。同時,是年下半年因有重大事務變動,需花費較多時間處理公事,使六至十一月期間登山主力集中於周末及公眾假期,隨著平日登山減少,登山總日數及里數也有所下降。

是年的遠足模式與往年有一些共通點,例如保留大量深度遊及穿林之元素,其一主因是去年上半年受前輩緯兄之感染而多了玩荒徑,亦隨著登山經驗增加,開始較熱衷於到達從未到訪過的隱蔽地點。其實,玩隱徑是我 2018 年前之主打興趣,不過自當年四月開始轉型玩越野跑後,便暫時擱置了穿林之愛好,直至去年終究回歸原始。此外,亦繼續熱衷行走串連地名及相同意義地點之有趣路線,下文將詳述之。

不過,是年的遠足模式相對往年也有一些改變,主要分別是對於行程長度、速度及時數之執著有所減緩,嚴格來說,是不追求每一個行程都有相當的長度、速度及時數,反而更著重於配合當時心境及時間表而行,舉例如,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以較慢速度行走較短距離,以投放更多時間於思考人生議題之上,而在業務繁忙的日子則會延遲起程時間,甚至以遲出發遲結束之舉完成當日行程,因此是年在漆黑裡遠足的時數亦相對有所增加。


香港郊野 靜中帶旺

2021 年的郊野參與照舊是以周日及公眾假期最頻繁,其次是周六,然而平日的參與次數也達 16 天,可見這一年使我體會到不同日子裡郊野人為活動的變化。事實上,近年周末,郊野公園各處皆見人流如鯽,在官方遠足路線上,縱然是平日亦不乏大量行山友,唯獨當穿林及走荒徑之時,便瞬間回復到稍感迫生之寧靜感。


挑戰低溫 突破嚴寒

寒冷向來是我的其中一個死穴,皆因本身體質稍為怕冷,不過是年亦兩度嘗試在嚴寒下登上大帽山。其中是年開端 (即元旦日) 便率先挑戰寒冷天氣警告之下登上大帽山雷達站,當時大帽山山上最低溫僅 5°C。及後於 1 月 9 日再次在嚴寒下挑戰針草帽,當日登上大帽山時氣溫更低至 3°C,對於我的遠足史也算是一個重大突破,更令我對於嚴寒下登山之擔憂有所減退。

除此之外,1 月 2 日亦在寒冷天氣警告下踏足深屈 167M 山頭 (天文台自動氣象站) 及沿黃茅脊/老鴉咀脊上登彌勒山,在彌勒山上溫度亦一度低至 7°C,嚴寒下賞日落亦是一種獨特的體會。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吼行

2021 年年初便一連兩個星期奮身一戰鳳凰山部分稍為崎嶇之山脊,包括 1 月 31 日之鳳尾脊及鳳冠南巖,後者景色之美更讓我為之一振。2 月 5 日更進一度嘗試難度更高之中狗牙坑及虎吼石河,雖然我並不是玩澗專家,不過有幸中狗牙坑於旱季是一道乾坑,而虎吼石河在平日人流較少,落石風險較低,整段最刺手的相信是進入石河前之碎石段,最終亦成功登上鳳凰山山項,觀賞日落並逗留至入黑拍攝夜景,成為年內在鳳凰山上享受到最高清景觀最美的一次。


再次回憶那少年

2 月 8 日,為慶祝特別日子,到訪西貢東郊野公園賞吊鐘花後,決定重遊五年前二級山藝課去過之雙鹿石澗下段,不過這次是下降西灣方向,原來難的不是千絲瀑,反而是在長長的夾萬坑中穿插,但總算增添了丁點行澗經驗。

2 月 13 日 (年初二),是一個重要的紀念日,為呼應 2016 年 2 月 9 日 (年初二) 首次一躍而上鳳凰山,並開展了郊野流浪之生崖,近年的每個年初二都選擇舊地重遊鳳凰山,儘管山下之景物變了,但願當初之期許不變。

2 月 14 日 (年初三),重訪了三年前到訪過的飛鵝山日落脊,當年覺得這條路是艱險,經過三年的經驗累積後,是次重遊,連輔助繩都消失了,但竟然感覺相比當年還要輕鬆。


春光乍現回歸遊

3 月 13 日,是我隱退了近三周後再次復出登山,一想到就是大嶼雙峰,在足足一個月沒有踏足過大嶼群山後,再次登上鳳凰山時,還是會令我想起最初。

3 月 14 日,復出第二天,有了一個新霊感,想走訪慶春約七村,到達牛屎湖灣,兼綑經牛角咀至西流江,從牛屎湖內灣平靜的海面得到身心舒暢的感覺,心裡的沉痛如獲釋放,相信並不是很多地方能夠有此等體會。


潮流長線齊齊走

1 月 24 日便去了一嘗興起一時的「劏青蛙」,但對路線稍作修改以配合自我期望,路線變成域多利道日落觀瀾亭至石澳大頭洲,總里數為 24.90KM,總攀升 939M。

2 月 15 日 (年初四),再一次去了挑戰真・三大 (大羅天-大刀屻-大帽山),總里數為 28.13KM,總攀升 2296M。原本此路線近似「新春行大運 — 三大」之越野跑步比賽,不過是年比賽因疫情而取消了,變相成為獨自享樂的一次,但也換來在竹仔坑遇到村狗之驚心經歷。

此外,年內亦再次挑戰四大考牌路線中的其中兩大,包括是 11 月 27 日之三牙全走登鳳頂,總里數為 14.62KM,總攀升 1583M,以及 12 月 4 日之一尖三咀過四灣,總里數為 33.24KM,總攀升 1815M。至於其餘兩大考牌路線,遺憾未能在年內撥冗「續牌」。


打破地域限制 貫通似名地點

繼 2019 年石門至城門、2020 年新港城至新都城及蠔涌車公廟至沙田車公廟後,是年繼續再戰相似地名或同類地點連走的遊戲,並為是年增添了不少趣味。

4 月 25 日,以「九龍站至九龍坑」這條有趣的反傳統路線開季,沿途見盡都市之煩囂以及鄉郊之恬靜,總里數為 32KM,總攀升 1273M。

5 月 8 日,在高達 33°C 之炎夏之下,開展「沙頭角至牛頭角」這壓軸行程,於邊境之一走至東九龍核心地段,絕對有一種難以忘懷的感覺,總里數為 41.50KM,總攀升 1657M。

6 月 19 日,受網友啟發,決定一試「隔山觀火」,亦即連走香港境內其中四個山火瞭望台,總里數為 26.15KM,總攀升 1419M。

11 月 7 日,遊走「欣澳至貝澳」,兩者同樣是在大嶼山上寥寥可數以「澳」字結尾之地點,但距離也不短,總里數 20.68KM,總攀升 1153M。

11 月 13 日,迎來年內里數最長之路線「鯉躍龍門迎五門」,連走鯉魚門、石門、城門、屯門及龍門站,前半段取道郊野,後半段則是沿青山公路走,但其沒想像中沉悶,沿途也能對望大嶼山夜景,而且寓意豐富,總里數為 54.19KM,總攀升 1174M。

12 月 18 日,是年內最後一次相似地名連走,路線為「馬屎洲至馬屎埔」,難度不高,但卻在鶴藪道被四頭惡狗圍攻,絕對是深刻的經歷。


麥徑跑營 再度回歸

2021 年的三月份,被一些煩惱困擾而擱置登山近三星期,那換來人生再一次的低潮。四月一日,復活節假期前夕,忽發其想渴望再次尋回當年復活節麥理浩徑全走走經驗以作自我激勵,臨時決定在翌日出發,克服了當時放下了近三年之跑營玩意,再次拾起裝備,成為史上第三次踏上麥徑全走跑營之舞台上。

所憾是次走營一點也不輕鬆,首日由北潭涌至嶂上便走至入黑,但天色尚好,且有幸與許老闆吹水一夜,次日由嶂上僅走至沙田坳已開始入黑,只好在預期外於沙田坳找一個暗位過夜,幾經擾攘,終找到慈雲山山脊其中一個位置過夜,那種感覺是極度新鮮,間接令我換來了對走跑這換意之「初戀」感覺。

第三天目標由沙田坳走至大帽山,憾而天氣大變,到達城門前後更持續下雨,成為我玩走營遇上雨天的第一次。幾經辛苦重裝冒雨走過針草帽,入黑後才帶著倦意開始下降至荃錦坳,到達蓮姐店鋪時更忍不住立即點了兩大麵餐,嚇倒了蓮姐。由於下雨關係,當天最終落得冒險在蓮姐鋪附近就地起營,並在翌日趁漁護署職員上班前一大早拆營。

最後一天在蓮姐處吃飽後才起行,天色有幸再次變好,順利於午後走畢麥徑,於屯門吃飽後,決定來個加料遊,乘車經屯赤連接路去東涌再重裝走至梅窩,象徵著屯赤連接路開通拉近兩地距離,亦讓我重拾昔日對大嶼山之懷念。

由於郊野公園營地至今仍封閉,為露營活動帶來不便,因此除了麥徑全走那次外,年內也再沒有進行其他走營活動。


天崖海角 為我打氣

四月是對我而言一個極黑暗之月份,當月不乏頻常夜遊大嶼山、城門水塘等地散心,不過也有到訪較偏遠之「世外桃源」。4 月 11 日我到訪了糧船灣南岸一帶,並首次踏足白腊以東之地,包括七重石灘、牛頭及觀洞坳一帶,怎料一去便被裡之景色深深吸引著,記憶之𣶶,使我在十二月中旬更一度重訪該地。

4 月 24 日,我到訪了清水灣半島,發現了龍蝦灣郊遊地點至大坑墩之間之海岸線上原來有著如西貢東般之迷人景色, 尤其是爛排、坐佛崖、刀片脊、大雞坑及二戰海防測距站,獨自望著天崖海角,感覺是世上最美之享受。


不一樣的佛誕

回憶起 2019 年的佛誕 (5 月 12 日),是我人生首次到訪參觀太平清醮與包山嘉年華之一次,感覺很美好,唯是年受疫情影響而無法舉辦。5 月 19 日,我決定照樣到訪長洲,並以環島遊作為另一種慶祝方式,在高達 36°C 之酷熱天氣下走了 14.10KM (攀升 409M) 遊畢長洲各主要景點,實是大開眼界之一次。


盛夏突破無界限

是年夏天,雖然登山次數及長度皆有所減少,但不乏一些有趣回憶:

5 月 1 日,算是東大嶼深度遊,探畢竹篙灣咀及扒鼓頭一帶後,再走至鹿頸村及長索,欣澳海傍沿路見到大量 car camp 玩意,與大自然總感覺有點格格不入。

5 月 4 日,趁佛誕去佛堂門大廟體驗一下,再一試釣魚翁東脊,路徑斜而不難,但臨到頂時之岩石群處竟然有蜂巢,可謂有驚無險。

7 月 18 日,遊走馬屎埔後經箕勒仔來到營盤,再登上雞公嶺觀賞日落,待入黑後才慢慢下山,是繼 2 月 6 日徯再一次在黑夜裡從雞公嶺下山,其實也不是什麼困難事情。

7 月 24 日,「食」成為了重點,起程前先到水口驛站士多試吃季節限定之沙白米線,等待了近一年才有機會品嚐,也是另一種有趣體驗。

7 月 25 日,去了一訪聶高信山南脊之面具石,那裡看似崎嶇,但實質並不算太困難,在酷熱下遊走需手足並用之路線更是近年較為旱有之玩法。

8 月 8 日,臨近聯招放榜,嚮應一下當時氣氛,一嚐由昔日唸書之小西灣走至香港著名之大學學府,來一趟「行山升學」之玩法。

8 月 15 日,雨後登上魔星嶺,向來對這座山充滿好奇,是次終於有理由到訪之了。

8 月 22 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食雞翼」之旅,趁夏日午後大潮退日子到訪香港最西端之雞翼角。

9 月 5 日,一訪近年聞名的清水灣扭紋洞,視覺效果的確是挺震憾的,但熱鬧程度卻使人厭倦,尤其不幸遇到一群爭相拍攝致吵架的遊人,真是大殺風景。

9 月 12 日,趁大澳花燈節開羅沒多久,遊走嶼西並以大澳作結,成功趕及在稍後日子人流過多腰斬之前快閃一賞規模龐大之花燈。

此外,於 9 月 18 日到訪之之沙田萬佛寺,以至 10 月 3 日之鯉魚門石礦場,皆是很值得去的地方。


是年最痛

9  月 22 日 (中秋節翌日),本想翻炒去年中秋節翌日之觀月玩意,一登九龍坑山再過屏風山,並下降至鹿頸路,唯於九龍坑山貪新鮮近賞數碼電視發射站時不慎踏上滿佈青苔之斜路,一跣之下跌傷了後骨,幸而僅是軟組織傷,但也極度痛了近兩星期。


冬季來臨 探秘重臨

10 月 17 日,一訪從未去過的嘉頓山,開始登山這麼久,當年一開始便玩鳳凰山、大金鐘、蚺蛇尖、吊燈籠……其實有一些近在咫尺的入門路線反而遭我一直忽略了,現時正是大好機會去追補缺漏。

10 月 23 日,到訪港島西灣山,又是另一座難度不高兼鄰近市區,但一直未有到訪的山頭。

10 月 30 日,一探港島石碑山後,再去野豬徑,嘗試從野豬徑南脊下降是才知道原來一點都不易,感覺與當年遊走吊燈籠北脊有點相似。

11 月 6 日,一訪鹿頸高峒,這座山雖僅高 122M,但因山上設有大量寛闊的戰壕,難度因而大為提高。

11 月 21 日,為嚮應「地質公園達人」而去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收集蓋印,順道一遊從未踏足過的白沙灣半島 (麻籃笏、白馬咀及三星灣),這個半島面積不小,而且鄰近西貢市中心,不過奇怪在於遊走的人並沒想像中之多,清幽的海角難得能在距離西貢市中心步程之內可以找到。

11 月 28 日,遊走已計劃到訪很久之牛坳山,山頂其實不算開揚,而且各脊小徑難度亦不低,最深刻是沿西南脊走很久方返抵觀音山村百萬大道,之後再登上一年前到訪過之崗背頂、水泉澳及饅頭墩,再於飛鵝山上賞日落。

12 月 25 日,大概是 2021 年最後一次到訪新地方探秘,這次一補西貢西一些以往未曾踏足過之地方,包括獅地、涌沙頂、筊杯石、爐仔石及棺材角,可能剛巧是聖誕正日,沿途無論是否官方營地,皆見不少露營人士。


社區同樂獨樂樂

2021 年十一月下旬開始的一連六個星期,漁護署分別在六個不同的地點舉辦了社區同樂日,以宣揚地質公園的重點建設項目 (例如漁護署豁下之地質公園故事館),其中我也參加了五次,僅鴨洲一次因舉前一周之吉澳有所重覆而略過。不過,對於喜歡登山的我,固然會在每次的社區同樂日主題環節後「加料」。

11 月 20 日,為「社區同樂日」開幕禮,有緣在吉澳見到局長及署長等知名人士,更有大鑼大鼓之演出,而我也順道一遊吉澳南部一些山頭,遺憾未能在有限時間找到通往黃幌山,之後又乘特別班次的船前往鴨洲打卡。

12 月 5 日下午,去了萬宜水庫東壩參舉社區同樂日,因時間充裕,仔細參觀了各攤位及參加了一些小遊戲,之後再登上獨孤山並沿山脊路線走至西灣山,賞畢日落後再夜行回北潭涌作結。

12 月 12 日,大概是社區同樂日最吸引的一次,皆因官方安排免費渡輪往來西貢碼頭及滘西村,雖然是限定時間的,但畢竟滘西村閒時難以到達,所以也照衝吧。參觀了滘西村後,開始重頭戲 — 登山尋找滘西洲流動電話基站,最後當然是很輕鬆的到達吧,兼且還有時間兼登大嶺及二嶺!

12 月 18 日,為馬屎洲社區同樂日,但因三門仔村民不願配合,此同樂日為規模最少的一個,兼僅有導賞團一個項目,而我雖然沒參加導賞團,但也去觀察一下,更讓我找到路登上馬屎洲上的 115M 山頭,回程時潮水已漲至近 2.0M,難度大為增加,幸而順利不用濕腳地離開馬屎洲。

12 月 26 日,是最後一環的慶春約社區同樂日,當日更是華懋荔枝窩故事館揭幕之日,雖然遲了出發無法參與揭幕禮,但總算走畢慶春約七村,兼中途巧遇梅子林村村長親身帶領之導賞團。


行程無間斷 假期更充實

2021 年錄得之最長連續行山日是五天,是復活節假期間發生,皆因是年復活節星期與清明節巧合地在同一日,因而有補假,其中跑營佔了四天,其餘一天為午後登山。而該月亦成為了登山日數最多的一個月 (15 日),其次則為十二月 (14 日) 及五月 (13 日),主要因為這幾個月天色明朗,以及假期較多。



茂. 本地郊野公園參與度

登山這活動不一定於郊野公園範圍進行,皆因在香港有很多聞名山徑也非位於郊野公園內 (例如北區華山、鴨脷洲玉桂山、西貢區五桂山、東大嶼花瓶頂、大澳虎山及各個離島島嶼等),但是最熱門之行山路線普偏皆位於郊野公園範圍內。

詳細統計如下(單次進入及離開作一次算,每天上限一次):

《郊野公園條例》下之郊野公園:
城門 18
金山 6
獅子山 8
香港仔 6
大潭 6
西貢東 10
西貢西 7
船灣 8
南大嶼 31
北大嶼 23
八仙嶺 6
大欖 9
大帽山 17
林村 3
馬鞍山 21
橋咀 1
船灣(擴建部分) 1
石澳 5
薄扶林 4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分) 2
清水灣 3
西貢西(灣仔擴建部分) 1
龍虎山 3
北大嶼(擴建部分) 8

《郊野公園條例》下之特別地區: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5
馬屎洲特別地區 2
橋咀洲特別地區 1

非郊野公園範圍之主要踏足景點:
滘西洲 1
花瓶頂 2
長洲 2
五桂山 3


年內郊野公園全走

2021 年其中一個創舉,就是年內踏足了全部 24 個郊野公園,包括位處較偏僻之橋咀郊野公園及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分),某程度上是多得下半年漁護署舉辦之地質公園十周年慶祝活動有密關係。

現時來往吉澳、鴨洲及東平洲之交通選擇極為有限,僅在周末及假日,設有每日一個航次,意味著到訪此等地區必須事先有周全規劃及花費一整天時間。隨著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宣佈將會在短時間內分階段開放沙頭角公眾碼頭,相信在不久將來,往來船灣郊野公園及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分)將會有更多更便利的選擇,現時極為偏遠及不便到訪之地質公園景區 (例如吉澳、鴨洲及荔枝窩),屆時距離或會大為縮短,相信要在以後日子再次寫下郊野公園全走之紀錄,將會比現時大為容易。


珍貴足跡偏郊野

2020 年,本人最常到訪之郊野公園依舊是南大嶼,達 31 次,而緊接的北大嶼 (23 次) 與關連之北大嶼(擴建部分) (8 次) 亦成為年內主要足跡所在之地,這與我一向以來的偏好相符,可見我對大嶼山之愛戴依然存在。第三位則是馬鞍山 (21 次),而非去年的城門,這或與其地區便利性有關,畢竟新界東是我頻常到訪之地,撤退亦方便。西貢東遺憾未能再次上三甲之榜,儘管西貢東近年之交通大有改善,不過只限於北潭路及大網仔路沿線,西貢東之主要景點事實上皆遠離公共交通所在地,於夏季不穩定天氣下,亦難以長途拔涉踏足其上。

大嶼山之大規模發展似是勢在必行,無論是新發展區範圍,抑或是郊區,亦將會有大規模轉變。年內率先留恴到大嶼山部分行山徑已有搞作,現時杳無人煙之境,日後或將是人流如鯽。其實自 2016 年初我就已預知到會有這天,現階段只有爭取時間,將美好的風光寫進回憶裡。



. 總結

2021 年,逆境繼續使本人心力交碎,明白自新冠一疫後,遊戲規劃已徹底改變。登山固然是唯一能令我忘記煩惱之方法,但同時亦感受到在香港郊野參與上之瓶頸。事實上,現時遠足界之風氣已與當初我所認知的有巨大差異,例如多了大量潮流元素,這是多元文化下所鼓勵的,卻不是我所期望的,亦遺憾保育並非本人專業,對於各種負面因素亦難以出手扭轉。展望來年,在保持以登山作為休閒活動之同時,亦期望自己能保留以最壯嚴的態度去迎接神聖的大自然,樂在原野,謝絕紛擾。

2021.12.31 午後 大澳-牙鷹山觀景台-萬丈布-龍仔悟園-羗山郊遊徑 閒遊之旅

2021.12.31
午後 大澳-牙鷹山觀景台-萬丈布-龍仔悟園-羗山郊遊徑 閒遊之旅


大澳巴士總站 (起) > 大澳海濱長廊 > 番鬼塘 > 牙鷹角 > 牙鷹山觀景台 > 牙鷹山腰 > 萬丈布營地 > 龍仔悟園 > 牛過田/羗山郊野公園管理站 (羗山引水道) > 龍仔巴士站 (大澳道)  (終)

出發時間:3:08pm
天氣:大致天晴 有煙霞 吹東至東北風四至五級,氣溫介乎 16-18°C (天文台) / °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8.99KM (417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狗 (近南塘新村)

-
是天為 2021 年最後一天,趁機會來一個總結,與人去了昔日我常常去的嶼西,一遊我最喜歡的清幽角落。
明明風勢不弱,但煙霞仍是較多,景觀未算完美,不過臨尾也總算見到 2021 年最後日落之鹹蛋黃,沿途遊人亦不多,很有清靜之感。

遊嶼西其中一種最特別的感覺,就是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突然見到有快艇駛過的感覺,駕駛快艇相信是人生其中一種最大的享受,但對於沒此專業之我,就只可遠望。
值得一提,離開番鬼塘後開始沿柏油路上斜並進入郊野公園範圍時,見到兩頭狗 (一黑一黃),幸而不惡,印像中這條路不時也見到狗,但機會不算高。
「牙鷹山觀景台」前稱「大澳觀景台」,重命名應該是最近之事情,不過景色當然依舊,走至將近到達萬丈布前見到日落的鹹蛋黃,算是為此年劃下完整句號。

一直走至龍仔悟園時已開始入黑,悟園內聽見有人聲及狗吠聲,之後沿最平緩輕鬆之路下降至羗山引水道,沿途可賞到嶼西夜景。
離開觀景台後一直至羗山引水道都再沒有遇到遊人,但在引水道走至半途則見到兩名露營友朝萬丈布方向夜行,一直走至大澳道,隨即有巴士來,登車離去。
巴士經過伯公坳見到有露營友正準備登上鳳凰山,到達東涌再見到有一大群人正登上 3M 巴士,另外亦有候車往昂坪之人龍,原來是天昂坪有叩鐘儀式,可惜無緣參加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30 午後 橋咀洲 (橋咀沙灘-夏門灣來回) 之旅

2021.12.30
午後 橋咀洲 (橋咀沙灘-夏門灣來回) 之旅


橋咀碼頭 (起) > 橋咀泳灘 > 火山角礫岩石灘 > 「菠蘿包」石 > (原路折返) 橋咀泳灘 > 海星灣石灘 > (原路折返) 橋咀泳灘 > 火山角礫岩石灘 > 橋咀郊野公園遠足徑 > 橋咀觀景台 > 黑山頂 (97M) > 廈門灣泳灘 (半月灣泳灘) > (原路折返) (橋咀郊野公園遠足徑) 黑山頂 (97M) > (小徑往) 石鼓環荒屋 > (原路折返) 橋咀郊野公園遠足徑 > (原路折返) 橋咀碼頭 (終)

出發時間:2:30pm
天氣:大致天晴 吹東至東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8-19°C (天文台) / 19-3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6.57KM (33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狗 (海星灣石灘)

--
行程概況:
橋咀碼頭 >--(時長 53min,路長 1.56KM,攀升 12M)--> (漫遊「菠蘿包」石及海星灣石灘後折返) 橋咀碼頭 >--(時長 59min,路長 2.16KM,攀升 126M)-->
夏門灣 >--(時長 36min,路長 2.47KM,攀升 171M)--> 橋咀碼頭

-
踏入年尾,是時候整理一下過去一年的登山歷程,想到年內已踏足香港境內 24 個郊野公園之中的 23 個,為求寫下年內「郊野公園全走」的紀錄,決定趁是天去橋咀洲補漏。
近來的潮退時間其實都不完美,下午時段潮汐高度大多高於 1.4M,亦即未能踏足連島沙堤及橋頭一帶,不過其實早在三年前我已曾踏足那處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723856297710465),是天略過也沒太大損失。

前往橋咀洲的交通主要靠數個船家之非專營服務,價值合宜,是天所見主要營業的只有三家,最後選擇了曾經惠顧過的「貓記」。
由西貢前往橋咀洲的船期雖說非固定,不過可從橋咀洲回程的船期作估算,一船來說船程為十五分鐘,因此從西貢碼頭開出的大概是逢 15 及 45 分。
錯過了一班船,苦等船來期間留意到有船去白腊及鹹田灣,還以為冬季沒服務呢。等了一會,大船前來,抵達橋咀洲時已是二時半,人流眾多。

首先循例一訪連島沙洲,首當其衝的便是滿布火山角礫岩的石灘,
這裡有大小各異的棱角狀碎屑,同時亦是橋咀洲地質步道的開端,
火山角礫岩的出現,可推斷出此地曾在火山口附近,
因為猛烈的火山爆發炸毀火山口大量岩石,並將這些火山碎屑抛至高空,較重的碎屑會落在火山口附近,
這些棱角分明的碎屑掉進地面熔岩後再經冷卻,固結成岩,此與土木工程拓展署近年的糧船灣超級火山論是吻合的。

再前走便是「菠蘿包」石,因為是深棕色的,有人笑說是「巧克力味菠蘿包」,事實上是由石英二長岩造成。
約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火山爆發期間,岩漿自地底沿火山口環型斷層向上湧,繼而冷卻成岩,
由於其鉀長石與斜長石此兩種長石含量相若,內裡有不少大晶體,
經風吹雨打兼頁狀剝落 (Exfoliation) 的物理性風化過程,久而久之產生大量裂隙,
形成儼如菠蘿包酥皮的網格狀外表。
這種好看卻不好吃的「菠蘿包」石絕對是橋咀洲獨特景貎之一啊。

伴隨「菠蘿包」石的是流動狀條紋流紋岩熔岩,
富含二氧化矽,黏稠度高,故此普遍於火山口源頭附近地方出現。
連島沙洲步道上面滿是礫石,但發展不算成熟,因此當潮汐高度高於 1.4M 的時候便會逐步淹沒,是天來到的時候,潮汐高度已是 1.6M,可見幾乎四分之三的沙堤皆被海水淹沒,但竟然亦有不少遊人選擇涉水走過。

去不了橋頭,倒不如回去橋咀沙灘,到士多買點東西吃,再走經海星灣石灘去一探橋咀洲上佔地二萬多尺的地皮的豪宅吧,據聞是由玩具大王蔡志明擁有。
走向豪宅地段的石灘路有點崎嶇,似乎不多人走,豪宅主人相信亦是靠碼頭駕船出入,後來發現原來將近進入私人地段前會有一個「小心惡犬」的告示,同時亦開始聽到有大量狗吠聲,為安全起見還是不續走,亦難怪去探的人不多。

原路折返至火山角礫岩石灘,是時候開始登山去,進入橋咀郊野公園範圍,一開始上走至紅花瀝頂山腰,唯沒找到任何隱徑可通往 136M 山頂。
續沿山徑走,不一會見到新設立的橋咀觀景台,旁邊有一個官方自拍神器,賞景一會後續走,沿途遊人也不少,亦見一些新增的木椅及自拍神器,其中在黑山頂上可遠眺一整個滘西洲以至是萬宜水庫西壩,令我想起月中踏足滘西洲尋找電訊基站的有趣經歷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556733077756092)。

續沿徑走,開始下降至夏門灣,沿途有一個涼亭,這個涼亭歷史較悠久,三年前已見其存在,下抵夏門灣便見大量露營人士,這裡本來是燒烤場,但疫情期間遭關閉,而後方則有一個旱廁。
走進夏門灣泳灘,見到僅有兩人在玩水,與橋咀泳灘一樣,因冬季時因受東風潮影響,此處海浪大,當局不建議泳客前來,亦不設救生員服務,但洗手間及更衣室仍照常開放。

四時十左右開始回程,沿原路上走至黑山頂,再下降至山坳位置,沿途忽然變得清靜,僅遇到一名遊人,至中段時見到有小徑疑似通往石鼓環,好奇之下決定去一探。
沿小徑下走,難度不算高,一直下降至尾段入林時,忽然見到一個水池,再前走便是一些荒屋,但奇怪在於荒屋外有一些光管是亮著的,而屋外路口亦有鐵絲網欄著,不清楚是否仍有人打理。

由於找不到明顯小徑可繞過荒屋,決定回程算吧,原路近返至至大路,再急步走回火山角礫岩石灘時,有幸賞到日落,
之後跑至碼頭時剛好是 17:30,本應能登船,可惜船上的人實在太大,船超載下只好等待加班船,五分鐘後來了一班加班船,原來是大艇,航行速度相比大船快,約五分鐘船程便折返西貢碼頭,感覺像是升級了呢!
之後乘小巴回彩虹,由於正值晚高峰時期,等候 1A 小巴用了近十五分鐘,車程又用了近三十五分鐘,幾乎是平日乘車之兩倍時間。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27 午後 大棠楓香林賞紅葉 及 大欖涌水塘環塘 之旅

2021.12.27
午後 大棠楓香林賞紅葉 及 大欖涌水塘環塘 之旅


大棠山路巴士站 (僑興路) (起) > 大棠山道 > 大棠燒烤區 > 大棠管理站/大棠苗圃 > 楓香林 (大棠紅葉) (大欖林道 - 大棠段) > 大欖涌水塘 (吉慶橋) > 大欖涌水塘越野單車徑 (畔塘小徑) > 麥徑段十 (近 M186 標距柱) > 大欖涌水塘副壩 > 白石坑越野單車徑 > 大欖涌水塘主壩 > 小欖越野單車徑林道 > 大欖林道 (大欖自然教育徑) > 大欖涌水塘 (吉慶橋) > 伯公廟 (元荃古道媽娘坳) > 南坑排 > 南坑排巴士站 (大棠路) (終)

出發時間:3:02pm
天氣:多雲 吹北至東北風四至五級,氣溫介乎 11-12°C (天文台) / 9-18°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2.76KM (504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僑興路 >--(時長 1hr 1min,路長 4.41KM,攀升 175M)--> 吉慶橋 >--(時長 3hr 3min,路長 14.45KM,攀升 266M)-->
(環大欖涌水塘一圈後折返) 吉慶橋 >--(時長 42min,路長 3.85KM,攀升 63M)--> 大棠路

-
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是天為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加上早上還有陣陣微微雨,濕冷絕不利長途遠足,因此決定趁年尾「找數」 — 一賞一年一度的大棠紅葉。
賞畢紅葉後,見天色良好,決定環塘一周,想不到一走便走了三小時,環塘後已值夜晚,決定取最輕鬆的路線下降南坑排完程。

是天又再一次打破假日最遲出發之紀錄,三時正才抵達大棠山路巴士站 (僑興路),沿路上走期間見到有 K66A 特別班次直駛上大棠山道的巴士總站,不過其實也只是節省五分鐘步程而已。
巴士公司真的很懂利用紅葉做生意,是天見到港鐵及九巴兩者皆派職員來搶客,感覺很具商業氣息,沿路上走人流甚多,經過大棠管理站,可以見到這裡除了有漁護署的管理站崗及苗圃之外,更有一個「分區工場及貨倉」,這裡正正是平日遠足所見的指示牌、桌椅等設備之製作場地,全港僅有兩大此類工場,另一個位於北潭涌。

一直上走至大欖林道 - 大棠段,見到有漁護署職員駕車巡邏,另亦有一些助手拿著「禁止攀爬楓香樹」的圖案指示牌漫遊,而遊客數目固然多,但相信因天氣關係,已比前兩天的少。
一直走著,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是天遲了來賞紅葉,楓香葉上的紅色素都開始褪去,已過了最吸睛的時期。

楓香為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其葉為三裂掌狀,表面綠色,顏色隨季節轉變,入秋後轉變成黃色至翌年春季落葉時轉變成紅色。
葉的細胞除了含有葉綠素 (Chlorophyll) 外, 亦含有呈黃色的胡蘿蔔素 (Carotenoids) 及紅色的花色素苷 (Anthocyanin)。
踏入秋天,天氣乾燥, 在低溫及強光的照射下,葉綠素會加速分解, 同時有助葉細胞製造花色素苷,而無損胡蘿蔔素。
其實大棠原本以種植台灣相思林為主,後來漁護署為吸引遊客,特地在大欖林道 - 大棠段兩旁密集地栽種楓香樹,至今數量為全港之冠。

賞過紅葉後,漫步抵達吉慶橋時已是四時一,見天氣不差,起碼沒下雨,決定環大欖涌水塘走一圈,對上一次玩環塘已是 2019 年的夏季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347254142037341)。
話說兒時很喜歡環塘,不過是說環城門水塘,那裡路程較短,不消兩小時可輕鬆完成,後來發現原來香港尚有不少水塘可作環塘玩意,大欖涌水塘是其一。

沿大欖涌水塘越野單車徑 (畔塘小徑) 前走,展開近七十五分鐘的平坦泥徑旅程,這段路在 2009 年之前曾是麥理浩徑段十之一部分,後來因管理考慮永久改路,原路後來重新規劃成越野單車徑,而樂施毅行者則維持舊路。
沿路走著,說實的這段有點悶,在竹林中穿梭,景觀不太開揚,幸而是天越野單車友不多,無需時常避車,直至將近接回林道前才遇到一點小麻煩。
有一群越野單車友經過,其中一名攜同惡狗,還向我吠,為了不冒險,決定等他們先走,怎料他們停下來休息,使我浪費了超過五分鐘。

接回林道,成功避惡狗,但時候已不早,距離日落大概僅有半小時,於是快快走過副壩,再接上另一段越野單車徑,這段沒有畔塘小徑般漫長及沉悶,不消一會便來到大欖涌水塘主壩前的涼亭。
此後至吉慶橋之路段都是以柏油車路為主,即使天黑也沒有問題,一直走過主壩,見到有數人在塘邊攝影及玩航拍,沿途風勢清勁,或許是開揚之故。
走至盡頭開始上斜時天已入黑,沿林道上走期間見到一些遊人朝反方向行走,而我在入暮初時還沒有亮起電筒也能輺鬆行走,至半途才拿出腰燈來。
一直走者,之後都再沒見遊人,感覺很清靜,至圓墩郊遊徑出口處時左轉穿林至吉慶橋,以省回數分鐘路程,不過在夜裡穿林實在不是容易事情。

來到吉慶橋時已是七時一,環塘一程用了三小時,此時重返吉慶橋,亦已沒有早前般熱鬧了,而是空無一人,僅有一名單車友快速駛過。
從吉慶橋撤退,幾乎沒有一條路是少於半小時的,撤退至大欖隧道轉車站看似交通方便,但其實要近一小時步程,而且極沉悶,都是不了。
決定下降至南坑排,起碼是直路一條,沿途又有伯公廟、南坑排寮屋群等景點,沒那麼沉悶,不過沿途都是無人。
從吉慶橋下降至南坑排巴士站這條路我已走過多次,好處是沒有惡狗威脅,夜行也可放心,不過沿途依然沒人,一直走至大棠路時已是七時十。
等候數分鐘登上 K66 巴士,出奇地在巴士聽見有一名乘客也是看畢紅葉回程,難得不是祸足也弄得這樣晚,還以為紅葉友已全數撤退呢!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26 午後及雨中 慶春約社區同樂日 之 慶春約七村全走 之旅

2021.12.26
午後及雨中 慶春約社區同樂日 之 慶春約七村全走 之旅


烏蛟騰小巴總站 (祠心路) (起) > 烏蛟騰田心村公所 > (媽騰古道) > 亞媽笏 > (荔谷古道) 分水凹 > 珠門田 > 梅子林 > 蛤塘 > 荔枝窩自然步道 > 荔枝窩 (慶春約七村廣場) > 小瀛故事館 > 華懋荔枝窩故事館 > 荔枝窩自然步道 > 小灘 > 山尾坳 > 三椏村 > 三椏公廁 > 牛屎湖坳 (牛屎湖山腰) > 牛屎湖村 > (原路折返) 三椏公廁 > 三椏村 > 山尾坳 > 小灘 > 荔枝窩自然步道 > 荔枝窩 (慶春約七村廣場) > 山塢 > 鎖羅盆 > 榕樹凹 > 亞公坳 > 谷埔 > 鳳坑 > 雞谷樹下 > 鹿頸小巴總站 (新壆亭) (新娘潭路) (終)

出發時間:1:02pm
天氣:多雲 有幾陣雨 吹偏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1-15°C (天文台) / 10-18°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3.70KM (860M)
路線整體描述: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堅實泥徑 石砌路 浮沙路 碎石路 密林 樹蔭遮蔽度;手足並用 攀爬;有村狗 (蛤塘及荔枝窩)

--
行程概況:
烏蛟騰 >--(時長 47min,路長 3.62KM,攀升 212M)--> 梅子林 >--(時長 4min,路長 0.37KM,攀升 22M)-->
蛤塘 >--(時長 15min,路長 1.46KM,攀升 6M)--> 荔枝窩 (慶春約廣場) >--(時長 42min,路長 3.50KM,攀升 148M)-->
牛屎湖村 >--(時長 40min,路長 3.36KM,攀升 110M)--> 荔枝窩 (慶春約廣場) >--(時長 14min,路長 0.47KM,攀升 1M)-->
荔枝窩碼頭 >--(時長 35min,路長 2.31KM,攀升 105M)--> 鎖羅盆村 >--(時長 23min,路長 1.48KM,攀升 98M)-->
榕樹凹 >--(時長 34min,路長 2.56KM,攀升 92M)--> 谷埔 (啟才學校) >--(時長 31min,路長 2.93KM,攀升 38M)--> 鹿頸小巴總站

-
不知不覺又來到地質公園十周年社區同樂日之最後一環,為一連三天的壓軸節目 — 慶春約社區同樂日,身為地質公園的 fans 固然去體驗一下吧!
因遲了出發,整個行程變得好趕急,沒有正式報名參與官方活動,但途中有幸遇到梅子林村村長親身帶領的導賞團,之後在荔枝窩又有幸投身華懋荔枝窩故事館的首日開幕,之後再走畢慶春約七個村,作為獨特的「同樂」儀式吧!

慶春約是沙頭角十約中之一約 (聯盟),包括包括荔枝窩、梅子林、蛤塘、小灘、三椏、牛屎湖及鎖羅盆村共七條村落,因其鄰近獨特地質之先天優勢,加上早年被團體看中協助推動復耕有成,近年被政府納為重點推廣之地質公園文化遺產項目。
一時正方抵達烏蛟騰,隨即快步走向媽騰古道,因去年十一月已經試過更遲出發的慶春約七村行程,是天不算太擔心時間問題。

沿路走去分水凹,再向梅子林進發,沿途遊人不少,只是遠不及抵達梅子林村後之熱鬧程度,皆因在村中同時見到導賞團、年輕人務農團以及個別遊人,重點是導賞團是由梅子林村村長 (曾玉安先生) 帶領,沿途旁聽一下,有幸聽到一些有趣的故事。
另外,亦順道走進梅子林故事館參觀一下,梅子林故事館是於 2019 年在「天、地、人 — 梅子林藝術活化計劃」下之產物,不屬漁護署管理,或因人手有限,是天未見有職員在內當值。
梅子林村雖自 80 年代曾斷水斷電,但近年復村計劃進展迅速,自 2019 年初復電後,又有各類大型壁畫及藝術品進駐,近日更過渡至另一由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主導之「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使舊村生機再現。

參觀過梅子林村後,便走數分鐘至蛤塘,是天的蛤塘同樣格外熱鬧,有一大班疑是生態體驗之團體在場,難得人多,決定一進蛤塘村看看,此前我雖多次經過蛤塘村村口,但卻因惡狗關係未敢進入,對上一次進村已是五年前的二月,當時蛤塘仍未正式復村,與今貎可謂大相逕庭。
相比梅子林村,蛤塘村內藝術元素較少,但也有三數幅壁畫,其中一幅更是由法國畫家設計,不過蛤塘較特別的地方是有士多進駐,除一般麵食外,老闆更會製作麵包出售。

參觀過後,沿路下降荔枝窩,約十五分鐘便抵達慶春約七村廣場,此時才見到是天最熱鬧的一面,大量帳篷進駐,皆為漁護署社區同樂日之攤位,旁邊有無麒麟工作坊,不乏打鑼打鼓,感覺是繼 2019 年 12 月太平清醮之後最熱鬧的一次。
我與荔枝窩的緣份也不少,2017 年是我首次行山經過到訪該村,就在同年暑假我便參加了一個四日三夜的體驗營,認識了一些人,之後的日子我不時都會到訪這裡,體驗過最熱鬧的荔枝窩,也體驗過最清靜的假日荔枝窩 (2019 年 7 月 1 日)。
荔枝窩設有兩個由漁護署管理之故事館,其中「小瀛故事館」於是年年初開幕,此前我未曾有機會參觀,內裡以村民口述歷史資為主,並詳細介紹小瀛學校、太平清醮、農耕與貿易等議題,另外亦有地質達人印章。
而另一個「華懋荔枝窩故事館」,則為是天重頭戲,皆因此故事館是由前身的「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改建而成,剛好在是天開幕,雖然錯過了較早時分的揭幕禮,但也總算在首日來過。
該故事館較特別的地方是以生活作息、婚嫁習俗、傳統醫術及客家歌曲為四大主題,其中更有客家山歌錄音收聽,可惜是天因時間關係未有盡情體會。

此時忽然開始下雨,參觀農田的環節被迫打斷,當然「同樂」的心態是不受天氣影響的,於是決定出發去牛屎湖。
由荔枝窩前往牛屎湖需時約四十分鐘,沿途會經過小灘,小灘為一已完全荒廢之小村,村內原先亦僅有幾戶人家。
續前行,緩緩上升經過山尾坳後,下降至三椏村,選左方經合益蜂場之路,村民有養數頭狗,而此時士多還有不少食客。
接著再踏上印洲塘郊遊徑 (西流江段) 前往牛屎湖村,沿途亦見一些折返中的遊人,灼三時十終抵達牛屎湖村。

牛屎湖亦名牛池湖,該村是慶春約另一 已完全荒廢之村落,不過該村之荒廢成因卻有點意料之外,聞說是與靈異事件有關,與其東面之一個「墳洲」有關,村民是在 1956 年一夜間大舉遷出,至於可信性有多少,就自行判斷吧 (參考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1104/20061103225911_0000.html)。
現時牛屎湖村之建築物已幾乎全破,不過尚算能輕易進入,相比年初,發現除了泰山石敢當之石屋倒塌之外,亦多了一些塌樹。
其中一間破屋之牆壁塗上了「牛羊早已空,池沼又栖蓬,湖上主人去,村花寂寞紅」,極為貼題,的確,原本此處實為一大好清幽之處,淪落至今實令人慨歎。

牛屎湖村為是天到訪各村較為偏僻的村落之一,由此離開並返抵荔枝窩亦需沿原路折返,回程時見士多食客皆已離開,到達荔枝窩時亦見絕大部分工作人員亦已離去。
續前行至荔枝窩碼頭,為另一蓋印地點,由於正下著雨,需撐傘蓋印,甚為棘手,此時剛過了四時半,留意到有數班船先後開出。
之後便走向鎖羅盆村,沿途見一群遊人,此村又是已完全荒廢兼未有切實的復村計劃,不過曾目睹有責負人返村進行除草工作,而每年臨近農曆新年,皆會貼上簇新的揮春。
離開鎖羅盆村,此時其實已走畢已慶春約七村,但還有好一段路方能回到最接近之撤退點 — 鹿頸。

因天氣不佳,刻恴安排提早行程,以確保在天黑前能走過下降榕樹凹的一段崎嶇泥徑,過榕樹凹村時僅見一些小動物快速走過。
之後至谷埔一段約半小時的平緩泥徑走在暮中,但也竟然見到三名遊人,留意雨中有一小段變成泥濘路。
來到谷埔時已為六時三,是天村中有村民來聚餐,但未見惡狗出動,快步走過堤壩,再沿岸邊柏油路走向鹿頸,經過鳳坑村時亦遠見一名村民,一直走至雞谷樹下,有一段被圍封了,要改繞後方。
來到小巴總站時為六時十,剛好有小巴來到,話說這時段的小巴往往是最難登車的,其一原因是部分村民或在村工作之人士會在此時間離開,及優先登車,因此更容易滿座。
然而是天或因天氣關係,遊人早已走得七七八八,因此我也難得順利登車,並在七時四返抵粉嶺,結束是天有趣的慶春約七村全遊之旅!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25 聖誕午後 大灘-獅地-涌沙頂-筊杯石-爐仔石-灣仔半島棺材角-海下 之旅

2021.12.25
聖誕午後 大灘-獅地-涌沙頂-筊杯石-爐仔石-灣仔半島棺材角-海下 之旅


大灘巴士站 (北潭路) (起) > 大灘 > 大灘郊遊徑 (C5402-C5403 標距柱) > 獅地 (131M) (三角網測站) > 涌沙頂 (175M) > 194M 草原 (荒廢觀景台) > 筊杯石 (192M) > 大灘郊遊徑 > 爐仔石 (161M) > 海下灣自然教育徑/大灘郊遊徑 > 攔路坳 > (灣仔自然教育徑) 灣仔西營地 > 望樓仔 (89M) (三角網測站) > 棺材角 > (原路折返) 灣仔自然教育徑 > 灣仔南營地 > 攔路坳 > (海下灣自然教育徑/大灘郊遊徑) 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 > 海下小巴總站 (海下路) (終)

出發時間:2:24pm
天氣:多雲 吹北至東北風三級,氣溫介乎 17-21°C (天文台) / 17-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2.08KM (601M)
路線整體描述:小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北潭路 >--(時長 20min,路長 1.47KM,攀升 23M)--> 獅地南脊入口 >--(時長 18min,路長 0.43KM,攀升 119M)-->
獅地 >--(時長 18min,路長 0.55KM,攀升 78M)--> 涌沙頂 >--(時長 28min,路長 0.87KM,攀升 43M)-->
大灘郊遊徑 >--(時長 5min,路長 0.28KM,攀升 1M)--> 爐仔石南脊入口 >--(時長 8min,路長 0.38KM,攀升 77M)-->
爐仔石 >--(時長 18min,路長 0.83KM,攀升 0M)--> 攔路坳 >--(時長 24min,路長 1.62KM,攀升 83M)-->
望樓仔 >--(時長 12min,路長 0.66KM,攀升 2M)--> 棺材角 >--(時長 20min,路長 1.11KM,攀升 76M)-->
灣仔自然教育徑 >--(時長 51min,路長 3.82KM,攀升 95M)--> 海下小巴總站

-
是為聖誕節正日,雖然是公眾假期,但登山人流反而不算多,相信與前一晚及當日有各種派對活動有關,不如趁這個休閒的日子一遊西貢西一些從未踏足的角落吧。
是次遊獅地、涌沙頂及爐仔石一帶,又因臨近年尾,想一刷是年到訪 24 個郊野公園的紀錄,是年就只差西貢西 (灣仔擴建部分) 及橋咀兩個尚未到訪,因此是天的下半程固然是深度遊灣仔半島吧!

二時四左右方抵達大灘巴士站,附近有一個公廁可供疏洗用,之後沿車路走進大灘村,數分鐘後抵達並接回大灘郊遊徑,這裡向來有惡狗出沒,是天有幸避過。
踏進泥徑,沿途皆見遊人及跑山友,此乃 HK100 賽道之一,操山是難免的,沿途景觀開揚,可眺望一整個大灘海,連黃石碼頭及東心淇等地也清晰可見。
一會後來到獅地南脊入口,沿小徑上走,林木未算很密,沿途見一名外籍人士去巨石打卡,而我則一口氣直上獅地,山頂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而景觀向算優美。

逗留一會後離開,前往對面山頭 — 涌沙頂,驟看感覺很遠,但原來下降一小段再上升一大段,不消十八分鐘便上抵涌沙頂,山頂林木較多,但亦有景觀可言。
離開涌沙項,越過小坳來到北面的另一座山崗,此處乃一草原,並設有一個荒诲的觀景台,據知乃會計師公會為慶祝成立廿五周年而在 1998 年斥資贊助興建的,可惜後來荒廢至今,現時觀景台上的字已幾乎完全脫去。
此處同時也是一個 X Camp 勝地,是天便遇到一大群露營友在此紮營,而我則小心穿過帳篷陣,來到不遠處的「筊杯石」。

筊杯,是道教信仰中一種尋求神靈指示 (占卜) 的儀式工具,最原始是用蚌殼製成,呈新月狀,兩個為一對,剛好面前巨石也是呈此形狀,難怪被命名為筊杯石。
個人認為此巨石挺特別,拍照數張後開始下山,部分位置稍斜,不一會下抵接回大灘郊遊徑,走三數分鐘至溪口前左轉,再接上泥徑上登爐仔石。

登上爐仔石之泥徑相比獅地、涌沙頂的可謂寬闊得多,感覺有點像是官方開闢之級數,故亦很快便上抵爐仔石,山頂上沒有任何特別地標,林木亦較多,
但續沿北面下山時便開始迎來廣闊景觀,除了可直視一整個灣仔半島外,好天時相信更可遠眺黃竹角咀一帶。
沿路下降,同樣部分路段稍斜,不一會下抵攔路坳,隨即進入西貢西郊野公園 (灣仔擴建部分),一開波先下降海灣看看景色,再上走並接上灣仔自然教育徑,
經過灣仔西營地見到有大量人士在露營,在這普天同慶的大日子下,似乎沒什麼人會理會官方的圍封營地告示。

沿路前走,不一會接上泥徑,在林中走數分鐘來到望樓仔,此一帶景觀開揚,而且平地處處,難怪成為另一個 X Camp 勝地,是天更發現原來望樓仔山頂上有一個特別幼身的三角網測站,感覺出乎意料。
之後續朝北下降至海岸,沿途見到兩群年輕露營友,走至分岔路口時,隨便地選了左線下降棺材角,後來上網查找了一下,原來左線是較崎嶇,而且不能直達最大的棺材石。
來到棺材角,此時已是五時三,見到海岸處有大小不一的石塊,其中一些特別長的,形狀似棺材,唯獨是天未能見到最大的棺材石,而對開則不時見有大飛駛過。

由於時間關係,決定放棄綑邊去另一面,逗留一會後便起程,沿原路折返灣仔自然教育徑,再沿教育徑另一面續走回攔路坳,沿途開始入黑,但竟然見到有夜行人士。
經過灣仔南營地,見到同樣熱鬧萬分,其實相比三四年前的聖誕節,現時這裡已經少了露營友,感覺其實也算舒服,配合設備完善的公廁,其實這裡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過聖誕地點。

返抵攔路坳,在漆黑裡沿海下灣自然教育徑/大灘郊遊徑走回海下,抵達時為六時七,7 號小巴尾班車原來是 18:55 才開出 (本以為是 18:45),
雖然海下路大部分路段沒有街燈,但小巴車速仍很快,後不時更爬頭,開車後約十五分鐘便回到麥邊,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24 午後 龍脊、大潭峽至柴灣 閒遊之旅

2021.12.24
午後 龍脊、大潭峽至柴灣 閒遊之旅


土地灣巴士站 (石澳道) (起) > 打爛埕頂山 (三角網測站) > 龍脊觀景台 (龍脊) > (大潭峽) 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 > 大潭峽懲教所 > 歌連臣角道 > 連城道 > 興華廣場 > 港鐵柴灣站 (終)

出發時間:3:38pm
天氣:多雲 有煙霞 吹微風,氣溫介乎 19-21°C (天文台) / 18-2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6.94KM (19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土地灣巴士站 >--(時長 1hr 7min,路長 1.65KM,攀升 155M)--> 打爛埕頂山 >--(時長 1hr 35min,路長 3.75KM,攀升 31M)-->
大潭峽 >--(時長 33min,路長 1.54KM,攀升 5M)--> 港鐵柴灣站

-
是天再度與人閒遊簡單遠足路線,這次選了經典的龍脊,相比兩日前的交叉石及草山,龍脊費力程度相信只及前者五分之二,但風景優美程度未有因而打折。
值得一提的是,是天遊龍脊的人遠比想像中少,沿途見到之遊人大概是十個左右,跑山熟客佔不少,一方面歸因是天為閒日,另一方面也相信與天色不佳有關。

回想去年的同一日 (12 月 24 日) 我同樣與人去了閒遊,那次是馬鞍山昂平高原,感覺熱鬧得多了,不知不覺原來這樣就一年了。
遊畢龍脊後,取最快捷的撤退路線下降大潭峽,再沿車路下抵柴灣,難得來到,當然得去新翠商場一看聖誕裝飾,當年回憶歷歷在目,就此也相信柴灣應該是我腦海裡最具聖誕氣氛的一個地方。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22 午後 穗禾路-交叉石-草山-山塘路-大埔墟站 閒遊之旅

2021.12.22
午後 穗禾路-交叉石-草山-山塘路-大埔墟站 閒遊之旅


華翠園 (昂堂山) (穗禾路) (起) > 排頭坑食水配水庫 (沙田郊遊徑 - 火炭灌鐵站至城門郊遊公園段) > (麥徑段七 近 M131 標距柱) > 城門林道 - 針山及草山段 > 交叉石 > (原路折返) 城門林道 - 草山段 > 草山 (三角網測站) > 城門郊遊地點十一號場 > 大埔滘林道 - 滘鉛段 > 大埔滘林道 - 環迴路段 > 龍成堡 > 山塘新村 (山塘路) > 港鐵大埔墟站 (終)

出發時間:2:50pm
天氣:多𩃬 吹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0-21°C (天文台) / 15-2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2.92KM (52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穗禾路 >--(時長 1hr,路長 2.20KM,攀升 250M)--> 麥徑段七 >--(時長 44min,路長 2.06KM,攀升 153M)-->
交叉石 >--(時長 28min,路長 1.37KM,攀升 96M)--> 草山 >--(時長 22min,路長 0.73KM,攀升 0M)-->
城門郊遊地點十一號場 >--(時長 2hr 9min,路長 6.27KM,攀升 22M)--> 港鐵大埔墟站

-
是天與人閒遊城門郊野公園一帶,繼多年後再一次經華翠園後的沙田郊遊徑上接麥徑段七,再走至交叉石賞景,縱然多雲,但仍不損此處之無敵景觀。
或是因閒日兼天色昏暗之故,人流甚少,之後登上草山山頂打卡,再下降至城門郊遊地點十一號場,夜行大埔滘林道接山塘路下抵港鐵大埔墟站完程,完結閒遊之一日。

其實是年我並沒有將所有行程都寫在遊記中,例如有些行程太短或太簡單,也曾省略了,但將會在年度統計中一併計算入年度總里數之中。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19 午後 糧船灣 (花山-萬柱海岸-七重石灘-痾屎墩-木棉洞-小破邊-白腊)、西貢萬宜路及夜遊上窰郊遊徑 之旅

2021.12.19
午後 糧船灣 (花山-萬柱海岸-七重石灘-痾屎墩-木棉洞-小破邊-白腊)、西貢萬宜路及夜遊上窰郊遊徑 之旅


萬宜水庫東壩小巴總站 (西貢萬宜路) (起) > 斜坡維修梯級 (近錨形紀念碑) > 花山 (三角網測站) > 觀洞坳 > 萬柱海岸 > 牛頭 (岬角) > 七重石灘 > 白腊仔 > 痾屎墩 (66M 山頭) > 木棉洞 > 東心角 (近觀小破邊) > 白腊 > 麥徑段一 (近 M015 標距柱) (西貢萬宜路) > 萬宜西壩 > 元五墳 > 曝罟灣營地 (上窰郊遊徑) > 上窰民俗文物館 > 北潭涌復興橋 (龍坑河) > (大網仔路) >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終)

出發時間:1:28pm
天氣:多雲 頗乾燥 吹北風四至五級 ,氣溫介乎 15-19°C (天文台) / 16-2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90KM (65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沒有攀爬;有村狗 (白腊) 及困著的村狗 (上窰)

--
行程概況:
萬宜水庫東壩小巴總站 >--(時長 38min,路長 0.72KM,攀升 159M)--> 花山 >--(時長 1hr 45min,路長 2.74KM,攀升 112M)-->
白腊仔 >--(時長 25min,路長 0.79KM,攀升 62M)--> 木棉洞 >--(時長 19min,路長 0.55KM,攀升 46M)-->
東心角 (近觀小破邊) >--(時長 16min,路長 0.75KM,攀升 27M)--> 白腊 >--(時長 16min,路長 0.98KM,攀升 79M)-->
西貢萬宜路 >--(時長 49min,路長 4.71KM,攀升 69M)--> 元五墳觀景台 >--(時長 55min,路長 4.65KM,攀升 99M)--> 北潭涌

-
因應是天的免費乘車政策,需花腦汁想想如何避開人潮,計劃了一下後,決定去西貢東遊玩,皆因經沙田去西貢東這路線較少人熟悉,相信或可避過人潮。
9A 小巴並沒有免費乘車,因此可順利登上即班車去萬宜水庫東壩,一開波就登上花山 (211M),再下降至一個我最喜歡之一的萬柱海岸平台,盡情遊玩糧船灣西部。

乘車至萬宜水庫東壩之車程順利,下車後沿後方之斜坡維修通道登上花山,昔日這條路是純粹的一條原始斜坡維修通道,但近年被政府修緝過,連同花山山腰通往破邊洲海岸一帶之小徑打造成官方行山徑,但尚未正式開通。
然而這條官方行山徑並不包括登上花山山頂之東北脊部分,後者仍然是原始的小徑,斜度較高而且林木稍密,需緩慢上走,近頂時留意向西轉,走一會上抵花山的三角網測站。

花山景觀優美,能眺望一整個糧船灣海之景色,是天受北風潮影響,風勢有點大,逗留一會後取東南脊下降觀洞坳,這條路林木相對沒那麼多,感覺比上山的東北脊容易。
由於不相走回頭路,是天省略破邊洲及撿豬灣不探,直接走去萬柱海岸,記得我在是天四月初探這裡時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824531900976217),已被這一帶之奇特岩石及海浪澎湃所深深吸引,可惜時間不多沒有逗留,是天刻意逆走以便能在此花較多時間仔細感受這裡的環境。

萬柱海岸一帶有大量六角岩柱及各種碎石,但因面向太平洋,岩石風化極為嚴重,不適合綑邊。前走一會,來到一個滿佈疊石的平台,在自然地貎加上人工裝飾之下,更添震憾感。
此時遊人也不少,部分更是操普通話的,而我則嘗試走近萬柱海岸,但岸邊實在太陡削,無法安全走近。
走向牛頭一帶之岬角,沿途下降一個碎石坡,這裡下望黃鮎灣,直視甕缸群島 (甕缸洲、伙頭墳洲、橫洲、火石洲、番鬼倫洲、沙塘口山),更能見到東心角 (近白腊岬角) 之木棉洞 (海蝕拱),實在是一個奇景,感覺是糧船灣版之長咀。

逗留一會後離開,沿山脊小徑過澗並走往七重石灘,據知七重石灘原本大小卵石分明,但自近年超級颱風影響下已失去層次,或者要再等待長年的海浪搬運及沉澱而成的分選作用下,方能重獲原貎。
離開七重石灘,沿山脊上走一段,再下降白腊仔,同樣是一個石灘,但垃圾較多,是天不見遊人。
接著朝東心角方向上走,來到一個山頭,是「痾屎墩」 (66M 山頭),是天見有數人在露營。
續前走,不一會見到一大堆六角柱狀岩壁,此時靠右下降至海岸邊,便能近距觀賞木棉洞。

木棉洞為一海蝕拱,故名思義就是一個岬角之弱線長年經破壞性海浪之侵蝕作用影響下而形成大洞 (海蝕洞),而剛巧這種洞同時出現在岬角之兩邊,隨時間而貫穿,形成海蝕拱。
是天因海浪大而無法走近洞中欣賞,但若等到夏天來到,加上大潮退至 0.6M 左右之時,甚至可以不涉水進入洞裡。

沿原路折返,再朝東心角走,不久便能觀賞到一個名為「小破邊」之小島,回望剛才的木棉洞,驚見上方有一野豬出走,剛才我或許與其擦身而過而已。
在東心角逗留一會後,便起程往白腊,是天風太大,不選綑邊路線,取較容易的山脊線去白腊,來到白腊,見到有數人在露營,士多也在營業,不過收起了簷篷,讓我一度錯覺以為是大裝修過。

逗留一會後起程往西貢萬宜路,整個渡假村已成形,一片片草坪作為活動場地,更有一群仿外國風格之彩色小屋,全場也見有閉路電視作監控。
上走一段緩坡柏油路,不一會來到西貢萬宜路,此時朝北潭涌方向走,沿途詢問遊人得知原來總站有近二百人排隊輪候小巴。
一直走至萬宜水庫西壩時近六時一,天已開始入黑,加快步伐至元五墳觀景台,再踏上是天最後一個目標 — 上窰郊遊徑。

我對上窰郊遊徑曾熟悉一時,因為是近年樂善盃必經之路,但自從 2019 年 12 月後我也再沒有完整走過一遍,是天重遊舊地,還要是夜行,故初時估算需一小時。
其實郊遊徑並不難走,淦途路線寬闊,部分位置更可賞到夜景,但就一個遊人也不見,一直走至分岔路口,左轉下降上窰,沿途同樣無人,民俗文物館已關門,渡頭被潮水淹沒,周遭都是一片寂靜,唯獨保良局北潭涌渡假營一帶則傳來一片熱鬧呼聲,遠看隱若見到有大量人士在燒烤,不禁令我想起對上一次去宿營,已是五年前了,同為十二月!

沿柏油路走,經過上窰村落難免遇有惡狗吠聲,但則是困著的,一直走至大網仔路,見發記士多此時無人 (這裡間中在周末晚上是很熱鬧的),沿路走回北潭涌巴士總站後,見到 9A 小巴也剛好大致清客完畢,到達服務時間尾聲。
免費乘車日下,輪候巴士人數明顯比往日同樣時間多,乘車離去,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18 午後 馬屎洲至馬屎埔 (經鹽田仔 96 山頭、馬屎洲 115 山頭、沙螺洞、鶴藪水塘) 之旅

2021.12.18
午後 馬屎洲至馬屎埔 (經鹽田仔 96 山頭、馬屎洲 115 山頭、沙螺洞、鶴藪水塘) 之旅


三門仔總站 (三門仔路) (起) > 三門仔新村 > 大埔地質教育中心 > 三門仔 3 號污水泵房 > (原路折返) > 三門仔兒童遊樂場 > 元洲仔村水上原居民殯葬區 > 鹽田仔 96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原路折返) 元洲仔村水上原居民殯葬區 > 連島沙洲 > 馬屎洲涼亭/地質公園資訊牌 >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經水茫田、貝殼灘、七彩泥岩、石英網脈、「龍落水」差異侵蝕地貎、馬腰、海蝕平台、褶曲及斷層地貎) > 115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牛寮下 > 馬屎洲涼亭/地質公園資訊牌 (原路折返) 三門仔新村 > 三門仔總站 (三門仔路) > 比華利山別墅 (三門仔路) > 雅景花園、大埔東消   防局、下坑村 (汀角路) > 下坑政府職員宿舍入口 > (泥徑往) 沙螺洞路 (近下坑食水配水庫) > 沙螺洞張屋 > 鶴藪水塘家樂徑及鶴藪道 (經鶴藪水塘) > 鶴藪圍 (鶴藪道) > 鶴藪燒烤場/鶴藪士多 (鶴藪道) > 流水響道 > 布格仔路 > 山麗苑 (皇后山) (龍馬路) > 沙頭角公路 - 龍躍頭段 > 馬屎埔 (馬屎埔村/馬屎埔西村) (馬適路) > 聯捷徑、和睦路 > 海聯廣場 (聯和墟) (終)

出發時間:12:54pm
天氣:大致天晴 吹北風四至五級 ,氣溫介乎 16-20°C (天文台) / 14-3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3.28KM (67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惡村狗 (鶴藪道) 及野狗 (沙螺洞至鶴藪泥徑)

--
行程概況:
三門仔總站 >--(時長 49min,路長 2.03KM,攀升 115M)--> 鹽田仔 96M 山頭 > >--(時長 19min,路長 0.96KM,攀升 19M)-->
連島沙洲 >--(時長 59min,路長 2.51KM,攀升 127M)--> 115M 山頭 >--(時長 35min,路長 1.31KM,攀升 13M)-->
連島沙洲  >--(時長 25min,路長 1.72KM,攀升 81M)--> 三門仔總站 >--(時長 40min,路長 3.55KM,攀升 71M)-->
沙螺洞路 >--(時長 48min,路長 3.93KM,攀升 166M)--> 鶴藪水塘 >--(時長 54min,路長 3.84KM,攀升 70M)-->
山麗苑 >--(時長 26min,路長 2.35KM,攀升 5M)--> 馬屎埔

-
新界東北一帶有多個地方名字皆有「屎」字,其中馬屎洲和馬屎埔兩地名字極為相近,相傳昔日英軍放牧時,馬匹留下很多大便而得命。
是天可謂一行實現兩個願望,先是在馬屎洲攻頂兼繞大半圈行走,已是昔日未敢作之事,之後由馬屎洲走至馬屎埔,又為行程紀錄添上一個嶄新之玩法。

十二時十一由三門仔總站起步,三門仔新村之巨石刻字換了新的,趕去大埔地質教育中心蓋印,原來職員把此處之印章拿出門外讓遊人蓋印,而教育中化本身則暫停開放。
蓋印後,嘗試走到三門仔村盡頭看看,原來是一個污水泵房,兩旁皆有圍欄,似乎未能下降前方的沙灘。
原路折返,覓路往馬屎洲方向進發,經過元洲仔村水上原居民殯葬區時,想起鹽田仔島上有一座山,高 96M,山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而我從未攻過此頂,不如一試。
由元洲仔村水上原居民殯葬區覓路上走,路徑不太清晰,穿過數個山墳後接上絲帶小徑,不久上抵三角網測站,唯獨山頂周遭全是林木,全無景觀可言,亦令我很懷疑這個三角網測站是否已荒廢很久。

逗留一會後下山,折返大路後繼續往馬屎洲,是天遊人很多,除了一般遊客外,亦因是漁記社區同樂日,額外多了一些導賞團活動,或因如此,見到平日在馬屎洲一帶出沒之惡狗隱身去鹽田仔海岸廢船一帶,見到這樣我也安心得多,不用害怕被襲擊。
沿馬屎洲自然教育徑前走,經過一系列地質景點,屬兩園八景中的赤門景區,其地質年代為二疊紀時期,有著約二億八千萬年前歷史,在香港來說算是相對歷史悠久的一組。
於馬屎洲中,可輕易觀賞到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石英岩之沉積岩, 並能清楚見到褶曲、斷層內部作用及風化、侵蝕等外部作用影響 (如海蝕平台) 下之獨特地貎,我曾在 2019 年 7 月初來訪仔細參觀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251389171623839)。

沿自然教育徑走至盡頭,沿途遊人眾多,是天潮汐高度遠高於一米,全綑馬屎洲可謂沒可能之事情,但不代表就得走回頭路折返這麼沒趣,皆因還可以選擇攻上 115M 山頭。
由馬屎洲最西端登上 115M 山頭初段設有官方的石級及欄杆,這確實是較為奇怪的,不知道是否曾計劃過打造成自然教育徑的一部分。
後段斜度較高兼碎石較多,幸而不一會便抵達山頂,山頂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而且景觀開揚,可飽覽一整個三門仔以至汀角路一帶。

賞景後準備離開之時,竟然有另外兩名遊人也攻頂,而我下山取西南脊,林木稍密且中段斜度稍高,但最困難的部分必定是下抵牛寮下廢屋後再折返馬屎洲涼亭/地質公園資訊牌的一段,皆因全是灌木林,要不停在林中穿插,又因此時潮汐高度上升至近 2M,本來或有的較易方法都不適用。

折返馬屎洲涼亭/地質公園資訊牌,此時竟然完全遺忘了蓋印這回事,直接起程折返三門仔,近兩米之潮汐高度雖然未有把連島沙洲淹蓋,不過尾段接上石級前的位置卻有點麻煩,一是濕腳,一是在林中爬過去。
走約廿五分鐘返抵三門仔總站,再走至汀角路,沿路見不少單車友,之後在下坑政府職員宿舍附近接上山徑快速上走至沙螺洞路,再沿車路上走至沙螺洞,此時已是五時許,遊人已不多,相對清靜。

一直走過沙螺洞張屋,接上泥徑走半途時忽見四頭野狗,印像中我好像曾在平山仔見過這數頭狗,幸而牠們不惡。沿途還見一群遊人。
走至鶴藪灌溉水塘時已值日落時分,遊人也不見,沿鶴藪路下降時方再見到一些遊人,過鶴藪圍後不久惡夢來臨,皆因見到四頭極惡的村狗在向遊人及汽車吠,此時我已打定輸數,只好停下遠處觀察。

觀察了數分鐘,惡狗離去,而駛過一輛小巴亦已滿座,不久後見有一女士走向該處,我跟尾走,到達鶴藪士多門外時惡狗真的撲出,但因此時三名遊人,我以為惡狗會分心,快速走過「危險地帶」,怎料以為警報解除之際,四頭惡狗突然衝出並追著我吠,我不斷喝牠離開也不肯,好像想追著我把我吞掉似的,只好不斷慢步後退,
不久後主人施施然走過來,此時才得以解圍,不過已擾嚷了近百米,這次可能是我遇過最難應付的一次。

解脫後,沿流水響道續走,到迴施處前又有一頭狗,不過這頭狗完全不惡,然後又見到近十人在排隊等候小巴,另一邊貼上巴士公司提醒市民前往山麗苑可乘搭特快巴士之膠牌。
沿路走,以下坡路為主,若掉轉方向應該有點吃力,至布格仔路涼亭左轉,沿途皆以貨櫃及寮屋為主,幸而沒有惡狗,不久下抵山麗苑,繼月初後又再次來這裡。

由於是天目的地是馬屎埔,當然走近十二分鐘出去沙頭角公路 - 龍躍頭段,再沿路走至馬屎埔,繼五個月前來過後,是天再臨,見到大部分寮屋已被拆缷,不少進村通道亦已被封,連信箱也被遷走,相信又是一個時代之終結。
任務完成後,再走去海聯廣場吃點東西,結束是天的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12 下午 白沙澳-荔枝莊-深涌-榕樹澳-水浪窩 之旅

2021.12.12
下午 白沙澳-荔枝莊-深涌-榕樹澳-水浪窩 之旅


白沙澳青年旅舍 (海下路) (起) > 白沙澳村 > 南山洞 > 荔枝莊村 > 大白角 (荔枝莊碼頭) > 荔枝莊地質步道 > (原路折返) > 蛇石坳 > 深涌 > 深涌碼頭 > 鰲魚頭 (來記士多) > 榕樹澳 > 企嶺下引水道 > 企嶺下 (水浪窩) (西沙路) (終)

出發時間:3:26p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東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0-23°C (天文台) / 18-26°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41KM (35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厘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海下路 >--(時長 50min,路長 3.68KM,攀升 86M)--> 荔枝莊碼頭 >--(時長 47min,路長 3.59KM,攀升 158M)-->
深涌 >--(時長 34min,路長 3.35KM,攀升 41M)--> 榕樹澳 >--(時長 55min,路長 4.47KM,攀升 69M)--> 西沙路

-
從滘西洲回程,再吃畢午餐後,已是三時二,時間可謂不早但也不遲,想了一想,不如繼續去做「地質公園達人」,一去地質景點之一的荔枝莊蓋個印吧。
極幸運地趕得上 15:15 的 7 號小巴,差點便記錯了平日 25、55 分開出的時間,是的,一算原來已經近三年未有在西貢市中心登上 7 號小巴了,記得我在 2016 初玩蚺蛇尖及 2017 深度遊西貢東那年是常常來這裡乘 7 號小巴的,喜歡其疾速感,14 分鐘抵達北潭凹,20 分鐘抵達白沙澳!

來到白沙澳,沿柏油路走著,經過白沙澳村,是天沒遇到狗,但遊人卻不少,一直走,近五十分鐘便來到荔枝莊。
特別留意到早三年發現禁止露營的廢田,是天所見已重新開放,露營友亦再次進駐,據聞大業主發展不成,應該是改變土地用途未予獲批吧。
來到荔枝莊碼頭,這裡景色優美,對上一次來已是三年半前,這裡的特色是沉凝灰岩,火山沉積岩層在早白堊紀 (約 1.46 億年前) 已形成,層理發達且奪目。

由於時間關係,蓋印後未有久留,隨即原路折返至分岔路口,右轉入泥徑往蛇石坳,再下降深涌,此小徑雖有官方指示牌,但感覺難度不低,路面偶有浮沙碎石。
約走半小時抵達深涌,此時將近日落時分,但見深涌大草原亦有不少遊人在玩樂,這裡空曠至甚,令人很放鬆,而數年前所見的發展痕跡亦暫時消失不見。

趕緊朝榕樹澳方向走,盡量在入黑前通過,減低被惡狗兇之機會,經過深涌碼頭見有近廿人在等船,此時為五時七,但渡輪應該要六時三才抵達,他們可能在等大飛吧。
快步走著,至鰲魚頭前見到此段唯一一群遊人,再見到來記士多雖已關門,但內裡仍有人,後急步走,在天全黑前來到榕樹澳,見不到惡狗,但卻見到一頭牛。

順利通過榕樹澳,此時已入全黑,沿車路走向企嶺下引水道,再走至水浪窩,沿途不時需避車,但望向十四鄉一帶之村落及漁排,夜裡亮起點點光芒,甚為耀目。
走近五十五分鐘方抵達水浪窩,再走至巴士站乘車離去,又完成一條難度不高但景觀不錯的輕鬆短線。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12 上午 滘西洲 (經滘西村、153 山頭流動電話發射站、二嶺、大嶺) 之旅

2021.12.12
上午 滘西洲 (經滘西村、153 山頭流動電話發射站、二嶺、大嶺) 之旅


滘西村碼頭 (起) > 滘西村故事館 > 滘西村廣場 > 和風亭 > 瑤柱石 > (原路折返) 滘西村廣場 > 滘西洲食水減壓缸 (滘西村中草藥徑) > 水管路 > 滘西洲食水缸 > 滘西洲流動電話發射站 (153M 山頭) > 二嶺 (205M) > (原路折返) 水管路 > 大嶺 (210M) > (原路折返) 水管路 > 滘西洲食水減壓缸 (滘西村中草藥徑) > 滘西村廣場 > 滘西村碼頭 (終)

出發時間:11:10a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東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24-27°C (天文台) / 24-5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5.85KM (356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滘西村廣場 (參觀瑤柱石) >--(時長 16min,路長 0.46KM,攀升 4M)--> 滘西村登山口 >--(時長 35min,路長 2.05KM,攀升 189M)-->
流動電話發射站 (153M 山頭) >--(時長 15min,路長 0.73KM,攀升 53M)--> 二嶺 >--(時長 9min,路長 0.22KM,攀升 16M)-->
柏油水管路 >--(時長 21min,路長 0.77KM,攀升 78M)--> 大嶺 >--(時長 15min,路長 0.30KM,攀升 2M)-->
柏油水管路 >--(時長 16min,路長 1.32KM,攀升 15M)--> 滘西村碼頭

-
是天一反周日慣常做法,早在九時八到達西貢市中心,何解?皆因是天為十年難得一遇的滘西村社區同樂日,同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質公園十周年之一系列慶祝活動下的其中一環,
特點是有免費渡輪來往向來沒有正規交通的滘西村,既可認識一下滘西村這個僻偏漁村,又能一探我已想去很久的滘西洲流動電視基站,這麼難得的機會,當然不會錯過!

免費渡輪是先到先得,因此需要提早輪候,是天我在九時八輪候十時半那班次,其實已經超過半數位置,若再晚一點來,恐怕未必可以加入這團。
是次活動為期兩日,每日提供六團 (六個渡輪班次),每團具固定回程時間,其中我發現 10:30 那團可逗留在滘西洲的時間最長,對於打算行山的我當然更有利。
船上設有 R2G 導賞員,船程約三十五分鐘,到達滘西村後先到訪滘西村故事館蓋印,之後去和風亭後的瑤柱石打個卡,其命名源由形狀似瑤柱,看著又真的很像。

滘西村為一偏僻鄉村,上世紀五十年代全盛時期曾住有數百名客村民及水上人,聞說因英軍常取滘西洲及吊鐘洲操炮,村民提出要求移居至白沙灣附近之滘西新村,及後大部分居民都未有回遷。
近年因應地質公園主力推廣鄉村文化而在滘西村做搞作,例如興建故事館、修建行山徑、進行改善碼頭工程等,但相信從也沒像這兩天般熱鬧,很多居民回來幫忙講解,亦有漁具展示等活動。

因應我的重要目標是遠足,未有參加滘西村之導賞活動,十一時五便即朝柏油水管路進發,水管路初段斜度高,已設為滘西村中草藥徑,但過食水減壓缸後不久的路段已不是中草藥徑範圍,
沿徑直走,沿途需上上落落,部分路段林木稍密,可能是平日人流不太多之故,一直走約半小時終抵達另一個「滘西洲食水缸」,之後便是我的首要目的地 — 滘西洲流動電話發射站!

滘西洲流動電話發射站是較近期加入的郊野公園基站,初時僅由中國移動獨家運作,近日數碼通亦已加入其中。
平日在上窰郊遊徑、萬宜水庫西壩一帶望向滘西洲時其實可輕易看到這個塔狀基站,不過是天能近距離觀賞,感覺實在是不一樣,
仔細看看基站內,可見到擺放了大量 RRU 等設施,而此基站頂除設有八個通訊天線模組外,亦有三個拋物面點對點天線,可見規模龐大,
基站內亦攞放了大量支裝蒸漏水及 RF 導線,相信近日曾進行工程,激動得即場拿出新購的 5G 手機打開 Field Test Mode 看看,果然連 5G 也有!

在基站位處之 153M 山頭,亦可享受壯觀的高爾夫球場及萬宜水庫景色,若沿水管路續走,則會朝高爾夫球場方向進發,不過球場營業期間 (六時前) 是不允許內進,會有保安阻撓,只能沿田寮坑一帶穿林下降並綑邊至高爾夫球場碼頭,麻煩之餘又失去是天的免費船程意義,當然就不吧。

沿原路折返一小段,取小徑上登二嶺山頂,小徑沿途有絲帶,路況亦不錯,只是近頂有些巨石需小量手足並用,二嶺高度雖然比不上鄰近的大嶺,但景色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可直觀一整個高爾夫球場範圍及西貢,個人認為是必登的一座山。
賞畢,便沿原路折返水管路,見尚有一些時間,決定兼登大嶺,不過登上大嶺的路途較長,而且路況沒前者好,加上景色亦欠奉,縱然海拔較高,個人認為反而沒有前者吸引。
其實滘西洲上最高的一座山是神仙井山 (217M),不過這座山向來鮮有人到訪,往來之山徑皆為原始密林,縱然有些疑似隱徑可走,但其實都是電線桿保養開出之隱徑,走至半途便止,無法繼續功頂。
在大嶺拍照一會後,已是一時二,已到達回程臨界點,馬上下山,十五分鐘左右折返水管路,再沿路走十餘分鐘折返滘西村,走至碼頭時是一時八,是個很好的時間!

乘船回程時加賞吊鐘洲西南岸,那裡不單有六角岩柱及海蝕洞,更有震憾程度十足的吊鐘拱門 (海蝕拱),獨木舟高手甚至可以扒過去,不過冬季難度比夏天要高得多呢!
折返西貢市中心時已為二時七,趕快去吃點東西後,再出發去白沙澳進入下半場遠足之旅!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11 午後 LT70 嶼西部分 鳳凰徑段五 (精簡)、六、替代七、八 之旅

2021.12.11
午後 LT70 嶼西部分 鳳凰徑段五 (精簡)、六、替代七、八 之旅


深屈道口 (起) > 觀音山腰 > 羗山 (三角網測站) > 羗山郊遊徑 (C1308-C1310 標距柱) (經流動電話基站) > 萬丈布 > 龍仔悟園 > 能任亭 > 凌風亭 > 大澳 (南涌村) > 番鬼塘 > 牙鷹角 > 大澳觀景台 > 牙鷹山腰 > 萬丈布石澗下游 > 分水坳 > 大磡森南坳 > 深坑瀝 > 分流頂 > 狗嶺涌引水道/大浪灣引水道 > 宏貝道 >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終)

出發時間:2:06p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東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8-24°C (天文台) / 16-3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3.04KM (1098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澳南涌村)

--
行程概況:
深屈道口 >--(時長 45min,路長 2.34KM,攀升 304M)--> 羗山山頂 >--(時長 1hr 2min,路長 4.27KM,攀升 60M)-->
大澳南涌村 >--(時長 2 hr 31min,路長 10.47KM,攀升 688M)--> 狗嶺涌引水道 >--(時長 1hr 7min,路長 5.97KM,攀升 46M)--> 石壁水塘

-
是天本來曾計劃趁年尾繼續挑戰考牌路線,但因前一天更換了其中一部手機,設置到夜深,因此只好放棄走長線,改為去大嶼山走短線。
是天選擇了已近三個月未有踏足的嶼西,而且是最近再度流行的鳳凰徑走線,亦是 LT70 比賽路線之一部分,除了風景優美外外,更觸景生情,喚起了不少有趣回憶。

想起 2018 及 2019 年曾是我遊玩大嶼山之高峰時期,當時一改對西貢東之熱情,轉為主力玩大嶼山,由玩雙峰各脊,至後來投身越野跑遊戲,及後更常常去大嶼山操山,並參與了 L70 及 TL100 兩個在大嶼山最具代表性之越野跑步比賽項目,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高峰時期一年有近三十日去大嶼山遠足,彷彿成為了一種習慣,那種熱情並不是現在的我能夠輕易想像到的。
除了個人心境改變外,社會運動及疫情亦是一大主因,中斷了我對這方面的追求,的確,當年我參加的 TL100 亦是目前為止最後一屆的實體 TransLantau 比賽,想不到我的參賽經歷可以歷久常新近三年,那年比賽真的很抵玩呢!
而是年的 LT70 亦改為虛擬賽,為時一個月,是天就趁機會到場視察一下情況吧。

二時一方抵達深屈道口,沿鳳凰徑登上觀音山腰及羗山,沿途已見不少遊人,當中不少都是跑山友,抵達羗山見到有數人在玩航拍機,望向鳳凰山旁之一線生機,見到有直升機,更傳來機師話筒之呼喚聲。
因為時不早,之後取一段捷徑略過靈會山,來到萬丈布,再下經龍仔悟園來到大澳南涌,特別的是見到悟園內有一人,疑為業主。

來到南涌村,穿過海韻素食菜館,見到客人也不少,此亦是一個方便的補給點,之後經過南涌旱廁,終見到被食環署用膠帶正式圍封了,與早前公佈折除之安排吻合,不過目前所知應不會重建成水廁。
之後沿路走至牙鷹角,再踏上鳳七替代路段,一口氣上升至牙鷹山,下過萬丈澗再上登分水坳,此時已為五時四,將近日落,於是只好盡量快走過大磡森南坳,沿途不時看到日落的鹹蛋黃,景觀優美,加上人流少,亦遠比麥四彎曲山一帶愜意。

沿途又遠距離見到一些操山人士,幸而趕得及在日落鹹蛋黃消失之前一分鐘走過大磡森,捕捉到日落的最後片刻。
接著沿路走,經過深坑瀝,見到煙墩的登山小徑寬闊了很多,有機會再探,沿碎石路下降至分流頂時天已入黑,之後亮起照明下降並接回主徑,再走至狗嶺涌引水道。

沿引水道走向石壁水塘,不久後竟意外見到路上有一條緬甸蠎蛇,想不到原來大嶼山也有蠎蛇,更有趣的是,才剛考完「Python」這一科後,還是要再給我見到 」Python」,這種算是巧合嗎?
沿路走著,沿途見到兩名外籍人士不亮燈走著,難度不擔心踏到蠎蛇?沿途見到有人露營,接近宏貝道又見到不少跑山友。
終來到石壁水塘時已是七時半,等了十分鐘後的第二班車才能登上,如預期之中,接近客滿離開嶼南道,抵達東涌時已時八時三,就此結束是天短遊。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05 午後 萬宜同樂獨孤遊 (萬宜東壩-獨孤山-西灣山至北潭凹) 之旅

2021.12.05
午後 萬宜同樂獨孤遊 (萬宜東壩-獨孤山-西灣山至北潭凹) 之旅


萬宜水庫東壩小巴總站 (西貢萬宜路) (起) > 萬宜地質步道 (六角形岩柱、官門遺洞) (萬宜東壩) (萬宜水庫東壩社區同樂日) > 152M 山頭 (滑翔傘基地) > 獨孤山 (三角網測站) > (山脊小徑前往)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百足地 > 吹筒坳 > 西灣 > 鹹田灣 > 大浪村 > 大浪坳 > 赤徑 > 北潭凹 (北潭路) (終)

出發時間:1.56pm
天氣:天晴 乾燥 吹北至東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0-22°C (天文台) / 13-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7.81KM (887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大浪村)

--
行程概況:
萬宜水庫東壩小巴總站 >--(時長 1hr 26min,路長 2.62KM,攀升 80M)--> 遊覽萬宜地質步道 >--(時長 37min,路長 1.18KM,攀升 171M)-->
獨孤山 >--(時長 45min,路長 1.82KM,攀升 129M)--> 麥徑段二 (西灣山) >--(時長 58min,路長 3.51KM,攀升 97M)-->
西灣村 >--(時長 1hr 47min,路長 8.67KM,攀升 409M)--> 北潭凹

-
是天為萬宜水庫東壩社區同樂日,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質公園十周年之一系列慶祝活動下的其中一環,節目類型多完化,
由於機會難逢,固然就去萬宜水庫東壩逛逛吧,亦創造了一連兩日都去西貢東遠足的一次!

乘巴士來到北潭涌時已為一時七,再轉乘 9A 小巴前往東壩,超乎意料的是,排隊人數僅有十餘人,等了兩分鐘後更有車來,在完全不用等車之情況下,去東壩可謂快如閃電,由市區起計相比去小西灣時間還要短,難免感覺有趣!
來到東壩,人流依舊像是一般假日的情景,感覺遊人沒有因為社區同樂日而增加了很多,一路走著,見到不少此次活動之宣傳物品,可謂是一大型活動。
一直走至東壩尾,先在地資公園資訊牌蓋印章,之後開始仔細參觀社區同樂日活動,簡單來說,活動主要以導賞團及工作坊為主,其中導賞團包括東壩及標尖角部分,而工作坊則有匙扣製作、火山模型、寫生及填色畫,
活動費用雖然全免,但個人認為導賞員之講解如常般落力,而工作坊的類型尚算多元化,雖然表面看來較為適合小孩參與,但其實簡單的活動背後也帶有深層次意義,
舉例說,在東壩舉行寫生實是一個充滿新意之搞作,東壩本來就是一個地貎豐富之區域,用來取景寫生簡直是適合不過。

而萬宜地質步道本身僅長 2.8KM, 是地質公園內能近距離欣賞世界級六角形岩柱的最佳地點, 從公廁起步,先經過多幅六角形岩柱的壁,
這些六角形岩柱是酸性火山岩,富含硅質,約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形成,由於西貢糧船灣位處直徑達 18 公里之超級火山口中,噴出之岩漿急促冷卻後收縮成六角柱狀,並同時擁有凝灰岩及熔岩特徵。
西貢一帶的六角柱體規模是聞名世外的,最寬的直徑長達 1.5M,主要於果洲群島中出現,而在東壩看到的也不少於 0.5M,而高度則多達 40M,以酸性岩柱來說,其規模可謂是國際間數一數二之大。

一直走著,便來到最有名的彎曲岩石位置,所謂彎曲,其實是由外力造成的地標。
土木工程拓展署曾花上多年時間進行研究,並於 2012 年認定糧船灣伸延至果洲群島一座超級火山之角色,並先後於期刊及自創電子書發表此研究。
據知,六角形岩柱形成初期,於火山口一帶冷卻期間, 受到地震或區堿性下沉影響,而扭曲成 S 形岩柱。
同時,在這裡還會明顯見到深色岩脈的出現, 是因為淺色的六角岩柱形成在先,後受壓而沿直線裂開, 地下的岩漿繼而沿裂縫入侵,冷卻後形成深灰色的侵入岩牆, 從此可輕易判斷其地質年期之先後次序。

參觀完六角形岩柱後,若走至近太平洋一面,可見到有大量呈「H」型的灰色錨形石放在岸邊,這其實弱波石,於東壩一共 7000 枚這樣的弱波石,每枚重 25 噸。
其擺放位置正好具環環相扣之互鎖功能,在東風潮等期間遇上大浪時,海浪之能量會被吸收,破壞力降低,再遠一點的小孔同樣以漩渦之方式消耗海浪之能量,達至保護堤壩之作用。

朝另一邊方向走,不一會接上碎石路, 若走至盡頭便能見到一個巨形的洞穴,這叫「官門遺洞」。
這萁實是一個海蝕洞,歷史久遠,於萬宜水庫建造之前,這個洞所在地是直接暴露於太平洋之中,受侵蝕作用而形成。
留意洞口的周遭,可清楚見到六角形岩柱的殘留樣貎。 流紋質凝灰岩抗蝕力高,風化作用不太明顯,
海蝕洞的形成通常是沿既有節理位置風化及侵蝕而來的,縱向為主,與沉積岩之海蝕洞呈橫向有所不同。

這四年半來,出入東壩起碼超過四十次,幾乎每次都是步行出入,看著東壩的改變也不少,由建造公廁、重鋪地質步道,至開設小巴服務、建造標尖角、花山山徑等,
每次想起有趣的改變,都總會帶點感慨,但事實上平日遠足時我較少會花時間仔細欣賞東壩各處之地貎,對上一次遊歷已是三年前了,是次難得適逢活動再次參觀一下。
逗留至三時許便決定離開,沿斜坡維修通道上走回壩頂,再走至東壩尾,此時意外見到友人,順道聊了幾句,之後就正式登山去。

由東壩登上獨孤山前,先登上 152M 山頭,此乃滑翔傘友之重地,是天也見到不少滑翔傘玩家,接著便下降一小段,再登上獨孤山,沿途林木較密,碎石也不少。
獨孤山高 212M,山頂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而且景觀開揚,個人認為是欣賞東壩其中一個最好之地方,此時山頂上有遊人數名,而我難得一場來到,當然拍攝一下吧。
逗留一會後再起行,接著便是沿山脊線直接登上西灣山,而不經過浪茄,此山脊線我很久前便一試了,可是直到是天才有機會嘗試,感覺難度比想像中低,
基本沒任何攀爬,路面堅實,沿途也見絲帶,唯獨近西灣山一小段林木甚密兼路肧稍模湖,而因為此段是走在林中,我認為夏天不太適宜走,否則要有無限上網之心理準備。

結果由獨孤山至麥徑段二一段走了四十五分鐘,接回大路後再上走一小段便抵達涼亭,是天沒作停留,再前往西灣山山頂之三角網測站,拍攝後離開。
沿麥二下山,沿途見到日落的鹹蛋黃,刻意走慢一點,至 M028 附近之最佳賞日落位置時剛好見到夕陽正在西下,並徐徐降落在鷓鴣山後,配合是天天晴之景,實是一個意料之外的完美日落。
賞畢日落,便續下山至吹筒坳,再走至西灣村,下降西灣山一段完全沒見遊人,走至西灣所見遊人也遠比想像中少,相比前一天差得遠。
是天的西灣感覺清靜,部分士多雖在營業,但客人大多已離去,沙灘上露營人士也僅是前一天的大約四分之一而已,但奇怪地見到一群進行水上活動的外籍人士。

繞後方過橋後,沿麥二過鹹田灣,此時天已全黑,經過觀星台竟然不見遊人觀星,名不乎實,走至最高點時更見到箭豬,
之後遇有兩名操普通話的遊人問路,了解一下後點了他們朝北潭凹撤退 (省時但較吃力),臨下降鹹田灣前拍攝了數張夜景,可見鹹田灣士多外的耀目燈飾,及零星露營友。
沿麥二穿過沙灘後方,夜行此段感覺有點迷,幸而對此路況熟悉,印像中對上一次夜行經過此段已是 2019 年 3 月中的「逆走 100」活動了。

接回柏油路後,沿路快步走,當作是練練體能,大浪村有一頭村狗,但見怪夜行人士,沒有吠,之後快速上走至大浪坳,再下降赤徑,沿途人不算多。
來到赤徑,見到露營友同樣不多,不知是否受前一晚潮漲水浸所嚇怕呢。走過碼頭見到兩名男士,再走經士多見到仍在營業,不予理會並穿過廢屋後不久,
便開始迎來最後一段上斜路,天冷之下走上來也特別得心應手,由大浪村來到北潭凹,沒刻意跑之下剛好一小時完成,算是這樣吧。
又剛好趕得上即班 94 巴士,乘車離去,美中不足是又不幸撞到一個口臭的傢伙,其實已經有好一段日子在學習對此等人士不予理會,免得影響自己心情。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2.04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

2021.12.04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蚺蛇坳 > 蚺蛇西南脊 (刀背屻) > 肩頭坳 > 蚺蛇尖 (三角網測站) > 海拔 250M 橫腰山徑 > 米粉咀 > (原路折返) 海拔 250M 橫腰山徑 > 短咀坳 > 短咀 (崖邊盡頭) > (原路折返) 短咀坳 > 黃竹瀝澗 > 長咀坳 > 長咀 116M 山頭 > 長咀廢田 > 長咀紀念碑 > 大浪咀 (長咀東面盡頭) > 大浪頭 (長咀山) (三角網測站) > 長咀坳 > 東灣 > 大灣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西灣亭 (西貢西灣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終)

出發時間:8:42am
天氣:天晴 乾燥 吹東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10-21°C (天文台) / 13-39°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32.24KM (181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鹹田村及西灣村)

--
行程概況:
北潭凹 >--(時長 62min,路長 4.35KM,攀升 164M)--> 大浪坳 >--(時長 47min,路長 1.88KM,攀升 350M) -->
蚺蛇尖 >--(時長 1hr 4min,路長 2.57KM,攀升 35M) --> 米粉咀 >--(時長 1hr 30min,路長 3.10KM,攀升 340M)-->
短咀 >--(時長 1hr 44min,路長 4.95KM,攀升 340M)--> 大浪咀 (長咀) (盡頭) >--(時長 45min,路長 2.72KM,攀升 135M)-->
東灣 >--(時長 1hr 6min,路長 4.18KM,攀升 174M)--> 西灣 >--(時長 30min,路長 2.16KM,攀升 186M)-->
西灣亭 >--(時長 1hr,路長 6.13KM,攀升 77M)--> 北潭涌

-
「一尖三咀過四灣」意即先登上蚺蛇尖,之後先後到訪米粉咀、短咀及長咀,再走遍大浪四灣 (東灣、 大灣、鹹田灣及西灣),最後按個人喜好決定是否走回北潭涌 (本人每次都是堅持走回北潭涌的),
乃傳統考牌路線之一,無論體力、 技術等級數相比「環湖出咀摸鬼手」皆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曾在 2018 年底及去年底分別走過兩次此路線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24556684307091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455265791236165),
適逢又來到一年之最後一個月,不如又來一趟西貢東重頭戲吧!

雖然「一尖三咀過四灣」與「環湖出咀摸鬼手」我都走過三次,但問我哪個麻煩一點,我會認為是後者,主要是起點交通問題,相對來說,前往北涌凹之交通工具選擇明顯多上不少,尤其在近年 R 線擴展至周六服務後,連時間表也不用理會,隨心即可達。

八時九前後抵達北潭凹,由於是為「毅行者」虛擬賽之比賽周期,一大早便見各處人流如鯽,疏洗一下後便正式起行,先沿麥徑段二下降赤徑,見到廢田有一些露營友,但未算極多。
之後續沿麥二上走至大浪坳,再轉入小徑前往蚺蛇坳,此時逐續見到遊人,之後就是沿熟悉的蚺蛇西南脊上登尖頂,若以體力需求來說,此段可能已是全天行程之「大佬」,皆因一口氣攀升幅度是最大的。

十時半上抵蚺蛇尖頂,早上的蚺蛇尖人流不算太多,明顯較為舒適,但也見一群說普通話的遊人。
之後沿東脊下降並走至米粉頂以北之山坡,沿路下降再轉入下降米粉咀之小徑,此小徑大半段斜度皆高,且浮沙多,下降時需較為小心,感覺浮沙情況比年前較為嚴重,但同時路肧也比過往更為清晰。
此時其實已見有一大群遊人由米粉咀折返,相信他們的出發時間應該還早上不少,實在難以想像是什麼驅使他們這麼早出發。

下抵米粉咀時為十一時七,循例走至米粉咀的最北端盡頭看看,能近觀黃茅洲或許是特色之一,不過是天海浪較大,鞋子不時被浪花拍打。
十一時十一開始回程,折返橫山徑前需原路回程,且攀升海拔二百多米,算是行程中最悶的一部分,捱近半小時終上抵橫山徑,接著又開始朝短咀坳下降,
沿途部分路段稍斜且浮沙多,另外亦有一些不明顯的分岔路口,要小心辨認方向。

過短咀坳後開始向短咀進發,短咀的岬角雖短,但由主要山徑前往短咀的路途卻一點都不短,需在山崗不停上上落落,亦沒有一個明顯的盡頭。
是天發現沿路浮沙情況又是比往年嚴重了,加上兩旁植被不少是帶刺的,因此不能按慣常手腳並用的方式快速下降,要極慢速一步步下降,途中經過一些斷崖之上方,視角效果甚為震憾。
短咀之盡頭其實是近將軍石一的處,正望和尚洲,不過絕大部分人也僅會走至將軍石側上方即止,甚少人會下降至岸邊,因為不單斜度高,岩石亦易碎裂,徒手攀爬短咀盡頭之崖壁是極危險,可免則免。

在短咀賞畢風景後,一時半準時回程,沿途陸續見到不少遊人前往短咀,幸好離開得夠快,回到短咀坳後下降黃竹瀝澗,溯澗一小段接入另一段橫山小徑,再走一段至東灣山東南山坡,並下降至長咀坳,此段開始雖仍有浮沙碎石,但路面較堅實,相比米粉咀及短咀的容易應付得多。
下降長咀前循例到訪一下 116M 山頭,我挺喜歡這個位置,因為景色優美,能賞到一整個長咀及回望短咀。
之後沿路下降至廢田,見到有不少人在露營,再走至「童軍紀念碑」 (鳳頭碑),拍照過後經過「陳榮俊隊長紀念碑」再到長咀最盡頭的位置,此位置相對較鮮為人知,每次前往長咀,此處都是最為清靜。

來到長咀盡頭時已是三時三,原訂計劃只逗留十五分鐘左右,怎料中途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就是水袋故障,零件丟失,找了一會都找不到,決定只能放棄,幸而是天天氣清涼,不怎用喝水也行,否則就要再花更多時間將水袋裡的水倒回瓶子裡。
超時至近三時十才急步起行回程,上登大浪頭再沿路快走至長咀坳,至「企人石」再沿小徑下降至東灣,全程僅需四十五分鐘,就此一尖三咀完結了,只剩下四灣。

此時東灣有一些遊人玩樂,拍過照後,決定不走廢田後之山徑,而取綑邊外圍之山徑前往大灣,兩路需時差距不遠,只是若由東灣外圍出發,綑邊路會相對快小許。
來到大灣,又見有不少人在露營,一直走至盡頭,發現登上望魚角過鹹田灣之小徑多了數條,難怪我走了多年的最原始小徑,兩旁之植被在這年變得不尋常地茂密了。
來到鹹田灣,熱鬧程度明顯更甚,露營人士眾多,過橋並走至沙灘尾,接上麥徑段二過西灣,由於水漲關係,小河流變成寛闊水道,只好回歸原始繞路過橋。
西灣同樣熱鬧萬分,露營人士絡繹不絕,來到西灣村,各士多亦在營業,而我則沿路上走至西灣亭,因尚未入黑,當然取上路 (近螺地墩) 省回一點時間吧。

來到西灣亭時已為六時二,天已入黑,但當然不忘「打卡」,這不是說拍照那種打卡,而是「地質公園達人」活動的其中一個印章正正就位處西灣亭地質公園資訊牌上,
於是在漆黑中拿出護照蓋印,想起也覺搞笑,此時亦留意到有些遊人到埗後等候計程車。
最後當然少不了走近 6KM 路程返抵北潭涌,西貢西灣路已夜走過無數次,十分安全之餘亦不像西貢萬宜路般漫長,走上來頗舒服,最後在七時三抵達北潭涌總站,
北潭涌巴士站稱為總站,乃因早年 (80/90 年代曾有多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北潭涌擔當封閉道路內外之交滙處,後來各以北潭涌為終點站之巴士路線相繼被取締,北潭涌總站之角式亦遭淡化,可笑的是,近年政府又再次主張將把北潭涌發展成交通樞紐,其中 9A 小巴率先以此設為總站。

最後登上巴士離開,正式完結「一尖三咀過四灣」之長征行程!

-
詳細時間表 (以起行計算):
北潭凹 (起點) 08:42
蚺蛇尖 10:35
米粉咀 11:45
短咀 13:20
黃竹瀝澗 14:02
長咀 (盡頭): 15:15
東灣 16:36
大灣 16:52
鹹田灣 17:08
西灣 17:40
西灣亭 18:10
北潭涌 19:15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1.28 午後 牛坳山-崗背頂-水泉澳-饅頭墩-飛鵝山賞最早日落-蠔涌 之旅

2021.11.28
午後 牛坳山-崗背頂-水泉澳-饅頭墩-飛鵝山賞最早日落-蠔涌 之旅


港鐵第一城站 (起) > 愉翠苑 (牛皮沙街) > 牛皮沙新村/牛皮沙新村 (牛皮沙街) > 香港恒生大學 (廣善街) > 香港恒生大學賽馬會住宿書院 (行善里) > 花心坑食水泵房/小瀝源食水配水庫 > 小瀝源村/牛皮沙村原居民認可墓地區 > 牛坳山 (370M) (舊三角網測站) > 馬麗口左坑墓地 > (隱徑往) 觀音山村百萬大道 (近草堆下) > (隱徑往) 廢屋 > 291M 山頭 > 崗背頂 (291M) > 割草坳古道 (墓地小徑) > 廢屋/廢田 > 水泉澳坑 > 水泉澳 (372M) (三角網測站) > 饅頭墩 (413M) > 茅笪村連接車路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扎山道觀景台 > 大老山氣象站入口 > 565M 山頭 (賞日落位置)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坳 > (衛徑段四) 東洋山腰 > 牛寮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西貢古道 (蠔涌谷段) (經元嶺、水口) > 蠔涌村 (蠔涌路) > 西貢蠔涌車公廟 > 南邊圍巴士站 (西貢公路) (終)

出發時間:12:16p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東至東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7-25°C (天文台) / 15-4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5.23KM (110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港鐵第一城站 >--(時長 27min,路長 1.94KM,攀升 90M)--> 小瀝源村/牛皮沙村原居民認可墓地區 >--(時長 56min,路長 1.14KM,攀升 295M)-->
牛坳山山頂 >--(時長 1hr 9min,路長 1.18KM,攀升 36M)--> 觀音山村百萬大道 >--(時長 8min,路長 0.55KM,攀升 9M)-->
離開觀音山村百萬大道 >--(時長 27min,路長 0.69KM,攀升 137M)--> 291M 山頭 >--(時長 6min,路長 0.22KM,攀升 22M)-->
崗背頂 >--(時長 45min,路長 1.49KM,攀升 209M)--> 水泉澳山頂 >--(時長 34min,路長 1.49KM,攀升 115M)-->
吊草岩 >--(時長 21min,路長 1.47KM,攀升 158M)--> 565M 山頭 >--(時長 1hr 14min,路長 5.01KM,攀升 28M)--> 南邊圍巴士站

-
話說入秋以來,都是玩體力或傳統挑戰路線為主,穿林尋秘則好像未有正式坃過,趁天氣好,是時候一玩已等待多時之牛坳山,試了一些隱徑,
之後重遊崗背頂、水泉澳及饅頭墩,再走至飛鵝山道觀賞全年最早的日落及晩霞,最後下降蠔涌完程。

十二時三於港鐵第一城站起行,由於登上牛坳山之最明顯路線入口位處小瀝源村/牛皮沙村原居民認可墓地區,亦即香港恒生大學對上位置,事實上較為鄰近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是天沒有特意乘巴士前往,因此需額外多走十餘分鐘路程。
抵達墓地,覓路登山之時於其中一個墓區見到有數名男士在吃飯,相信為修墓工人,實在是有點尷尬,趕快回頭找正路上山,路線斜度頗高,且走在林中,原來上走至海拔百餘米仍屬墓地範圍,至海拔二百餘米時終於出林,亦換來平緩路況。

此段風光開揚,能回望沙田新市鎮景色,之後續沿小徑上走,不一會抵達谷位的分岔路口,直走是登上牛坳山山頂,左方有一隱徑通往老鼠田,時間關係這次先不探。
沿小徑上走,沿途見到有泥洞,相信有野豬出沒,穿過尾段密林後來到牛坳山山頂,此山頂高 370M,山上設有一個廢棄三角網測站。
牛坳山是我第一次前來,而此山亦相對人跡罕至,山頂周遭林木亦較多,景觀被遮擋,吸引力或許不多。
逗留了一會後取西南脊下降,沿途支路頗多,有些是行山隊近日打通的隱徑,難度相信甚高,而我是天則取一條下降馬麗口左坑之小徑,沿途經過眾多墓地,那些墓地是在樹林中偏佈各處,感覺有點神秘。

一直下走不久接上殘舊的柏油路,相信乃「孝子路」,但柏油路段較短,左轉走幾步便換成泥徑,一直走至澗口過澗,再接上充滿雜草的小徑前走,此處另有多條小徑通往芙蓉泌一帶,該村資源不多,村民亦早已遷離,與鄰近的茂草岩成一強烈對比,其實也很值得去看看,不過是天時間有限未有前往。留意茂草岩有惡狗,盡量不要到訪。
沿路前走,沿途皆有絲帶,直至第二次過澗 (主要是泥沼位),又遇著分岔路口,差點走錯了前往觀音山的小徑,或險送皮肉予惡犬之口。
取西南方向續走,沿途不時聽見狗吠聲,感覺像是很近傳來,緊張的感覺難免有,雖則早知此小徑不會進村。
不一會下降至第三個澗口位,之後迎來甚崎嶇的一段,需急升再急降至另一個澗口位,長氣之感像是走極都未完,最後還要應付一段陡坡浮沙路方能上接觀音山村百萬大道,由牛坳山至此一段難道比預期高,但相信若是反方向走,會簡單不少。

來到觀音山村百萬大道,據聞此路當年是由觀音山村村民自資出資百萬修建,主要是直接通往沙田之用,由於當時還未有大老山隧道,建成此路對交通便利極大幫助。
縱然政府當時批准建路,但未知因斜度還其他問題而隨即被政府急封,得物無所用,再不久大老山隊道通車,此路就再也沒有重開的希望了。
沿此路一直往下走,能走至大老山隧道口,兒時我曾走過數次,但因知道觀音山村有惡狗,近年我都未敢再走了,
下降一段後留恴左方絲帶小徑,嘗試一走這條事先沒認識的路,走數分鐘先是來到四個破難舊平房,見到牆上寫有月初之日期,相信三星期前曾有大隊走過此徑。
穿過廢屋後續走小徑並登上 291M 山頭,沿途斜度不算高,屬簡單那種。

來到 291M 山頭,左轉走數分鐘抵達另一個 291M 山頭,此乃崗背頂,附近一帶偏佈墓地,而此段至饅頭墩我曾在去年聖誕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527332504029493),記憶仍猶新。
接上割草坳古道一直下降,很快會見到一間廢屋,自成一角相當舒適,感覺有點浪費,再走一會過澗後,接上登上水泉澳之小徑。
登上水泉澳之小徑斜度頗高,特別是近頂處有一個難位,昔日有車胎借力,但近年車胎損毀遭拆走,較簡單做法是靠右方壁位徒手上攀。
記得是年三月初,水湶澳發生山火,事隔八個月,一整個雨季過去,可見植被恢復速度相當不錯,而且亦沒有沾上黑灰。

上抵水泉澳山頂,是次竟然一個遊人也沒有 (之前有,但走了),相比上次聖誕節翌日實在差得遠。
水泉澳山頂景觀甚開揚,可飽覽一整個沙田新市鎮,或是黃牛山以外另一個從南面觀賞沙田的最佳地點。
由於此時已是四時半多,時間關係拍攝數張便離去,沿山脊路走至饅頭墩,沿途浮沙頗多,至饅頭墩見到一些紅旗,初時以為是宗教裝飾,不一會才留恴到原來是架空電塔維修之警告符號,但或因是天為假日,未見有工人動工。

沿泥徑急步下走,穿過廢田再回到茅笪村連接車路都只是四分鐘內的事情,再走至茂草岩同樣又是四分鐘左右的事情,之後沿沙田坳道及飛鵝山道上走,幸而趕及觀賞日落。
來到飛鵝山道一帶,觀賞日落最方便又開揚的位置當然是 565M 山頭之秘位,趕上去後尚有十分鐘才日落,亦觀賞到一整個日落維港色。
是為全年日落最短的兩天之第二天,當然不容有失,目不轉睛看著鹹蛋黃由高掛至消失在大嶼山蓮花山後方,算是完美日落了。
之後同樣留守賞晚霞,寒意也是難免,遠看著大帽山一帶的橙霞,實在是很震憾。
看著由日落至橙霞餘暉,再由橙霞餘暉至夜景,場景不知不覺間已轉換,同一個天文現象,與前一天在鳳凰山上卻有著不一樣的感覺,不一樣的得著。

六時四天已全黑,隨即下山去,經過飛鵝山觀景台見到還有大量遊人在趁熱鬧,而我當然取我最喜歡的下山路線朝蠔涌下降吧。
衛徑段四過東洋山後全程不見遊人,至牛寮見石屋正進行大型翻新工桯,屋前地台已重鋪,之後踏上蠔涌古道下降蠔涌,沿途難得清靜但又沒有惡狗,所以很喜歡夜行這段。
抵達蠔涌,沿車路走至車公古廟看看,再到南邊圍巴士站,隨即登上 1A 小巴去彩虹吃麥記,結束是天有趣的穿林兼賞日落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1.11.27 年度最早日落下之 三牙全走登鳳頂 (中狗-西狗-東狗-鳳頂-伯公坳) 之旅

2021.11.27
年度最早日落下之 三牙全走登鳳頂 (中狗-西狗-東狗-鳳頂-伯公坳) 之旅


石壁水塘 (石壁警崗巴士站) (起) > 塘福引水道入口 > 石壁郊遊徑 > 中狗牙脊 (經三角網測站) > 一線生機 > 西狗牙脊 > 石壁郊遊徑 > 塘福引水道 (經水口郊遊區) > 東狗牙脊 > 一線生機 > 閰王壁 > 小鳥回頭 (哨牙石) > 斬柴坳 > 鳳凰山 (鳯峰) (三角網測站) > 南天門 > 牛塘山腰 > 伯公坳 (東涌道) (終)

出發時間:11:34a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東至東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6-25°C (天文台) / 13-4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8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62KM (158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石壁水塘 >--(時長 27min,路長 1.59KM,攀升 152M)--> 中狗牙脊入口 >--(時長 1hr 11min,路長 1.71KM,攀升 461M)-->
一線生機 >--(時長 1hr 4min,路長 1.18KM,攀升 21M)--> 西狗牙脊入口 >--(時長 45min,路長 4.13KM,攀升 57M)-->
東狗牙脊入口 >--(時長 1hr 19min,路長 1.93KM,攀升 547M)--> 一線生機 >--(時長 28min,路長 0.66KM,攀升 189M)-->
斬柴坳 >--(時長 13min,路長 .038KM,攀升 123M)--> 鳳凰山 (山頂) >--(時長 42min,路長 2.86KM,攀升 20M)--> 伯公坳

-
是天的日落時間為 17:38,若準確至秒計,這兩天都是一整年之中最早日落的時間,太陽日(自然的一天)的長度於臨近冬至期間都比起 24 小時為長,視太陽時比平太陽時快,
(背後理論為地球軸心傾斜及地球繞太陽公轉軌跡呈橢圓形,事實上,當頭日軌跡非與緯度平排,輕微的南北向量亦會形成日照時間之改變),
在香港一帶,一般來說,日落最早的日子往往是冬至前約廿四天,日出最遲的日子則是冬至後廿四天, 冬至後日出時間會繼續延遲,直至約廿五天後,
只是在這段期間,日落延遲的比例會比日出延遲的比例明顯,因此總計日照時間會隨即變長,相同道理同樣適用於夏至,之不過時滯由廿五天變成了十二天而已。
最早日落能帶給人感受冬季的浪漫,實為一個年度重大日子,並非每一年的最早日落日子皆為周末,適逢是天有此大好機會,必然好好為此天寫下印記吧!

去年的同一個周末去了一尖三咀過四灣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455265791236165),是天原定也打算再戰其中,但因起不了床,以至需改路,想了一想,考牌路線當中好像較少玩「三牙全走」(對上一次已為去年四月,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27172670712150),適逢本月還未有一登鳳頂賞日落,倒不如決心一戰三牙全走再到鳳頂賞日落吧!

「狗牙嶺」位處大嶼山鳳凰山南脊之一座副峰,高 539M,上攀至狗牙嶺的多道路線皆呈起伏不平之形狀,甚為崎嶇難行,遠在石壁水塘也可一觀其險峻之貎。
加上因狗牙嶺西北方對上有一道狹窄險脊,其尾端是廣為人知的「一線生機」,因此狗牙嶺向來吸引不少具充份膽量之行山友慕名而來挑戰。
亦因登狗牙嶺最明顯之山脊線有三 (分別為「東狗牙」、「中狗牙」及「西狗牙」),因此有行山發燒友便興起「三牙全走」這玩法,
也因而成為了傳說中的「四大考牌路線」之一 (其餘包括「一尖三咀過四灣」、「環湖出咀摸鬼手」及「杯靈雙渡」)。

前往石壁的車程的確是比較遙遠,縱然九時前醒來,抵達石壁已是十一時七,拍照數張後隨即起行。
沿嶼南路走數分鐘來到塘福引水道,再踏上石壁郊遊徑,逆走一小段至中狗牙脊入口,沿途已見一些遊人,但不算多。
沿中狗牙脊上走,同樣不時見到遊人,中狗牙脊路況應該算是三牙之中最好的一條,崎嶇位置相對最少 (除了臨尾之駝峰外),走在其上也比較輕鬆。
一直走著,不知不覺便到達 427M 山頭,此處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此後路段斜度放緩,直至與東狗牙脊交滙並踏上兩大駝峰,駝峰視覺上實屬有點嚇人,但其實並不難走。
不久後抵達一線生機,同樣名字看似驚人,但實際並不險,除非攜帶巨型背囊就的確會稍為刺手。
來到一線生機時是一時二,此時這裡甚為熱鬧,拍攝數張後便隨即沿西狗牙脊開始下山。

沿西狗牙脊下山,同樣不時見到遊人,但或因是天非公眾假期,加上十一月芒草季節大東山吸走了不少客源,因此相比去年四月相對清靜不少。
西狗牙脊浮沙是有,但不算多,沿此下降難度不算很高,唯獨臨尾十分鐘路程稍斜,需小心慢走,再次抵達石壁郊遊徑時已是二時三。
之後沿郊遊徑折返塘福引水道,再沿引水道走向東狗牙脊入口,此四十五分鐘路況可當作是小休路段,輕鬆過後再迎接最後一牙。

三時正踏上東狗牙脊,初段在林中走,之後出林,但身旁灌木林易刮傷手腳,一直上走至中後段,亮點來了,面前是一個充滿浮沙碎石的陡坡,更甚是此時遇到一大群外籍人士正在下山,因此上走沿途不忘提防落石,個人認為是全段最難的位置,而這亦是其餘兩牙所不會遇到的,這段有如虎吼石河下段之簡易版。
上抵狗牙嶺並與中狗牙脊滙合,再走一遍是天較早前已走過的兩個駝峰,並來到一線生機,此時已是四時四,明顯較早前冷清。

過一線生機後,沿下路駁上閰王壁,沿壁上爬,此壁之難度不高,不一會來到小鳥回頭,見到有人從鳳冠南巖出來,的確,是天天氣是玩鳳冠南北巖之好時機。
來到斬柴坳,人流再次變多,接著沿鳳凰徑段二逆走上登鳳凰山山頂,來到山頂時剛好是五時正,比預期早了一些,就此正式以五個半小時完成了三牙全走之部分並來到鳳頂。

是天鳳頂的遊人也不少,在如此明朗的天色下,在鳳頂賞日落是多麼浪漫的事情,記得我每年的十一月也會在鳳頂賞日落,其一原因是受東北季候風帶來之乾燥天氣下,成功機會大,另一原因是日落時間早,在山頂等候至全黑才開始下山,也能輕鬆在七時前抵達伯公坳,七時三返抵東涌。
是天在山上拍照等候日落,本來是一個很完美之安排,唯獨百密一疏是我用來拍攝延時影片的二號電話突然因按錯密碼而被停用十五分鐘,剛好錯失了錄影之機會。
值得一提,鳳凰山山頂上的標高木牌已被更換,款式也遭更改。

日落的鹹蛋黃準時來臨,亦準時消失,是天相對濕度夠低,因此可以看到完美日落,唯獨是煙霞有點大。
日落後,山上逐續有人散去,而我則逗留直至入黑,途中看到燈霞,另一邊又見機場島及東涌新市鎮夜景,實是動人,而入黑前後風勢增強,煙霞也漸漸散去,能見度增加不少,不過寒意卻難耐。
於六時四,天已全黑,我也開始下山,沿途見到大東山呈現一條光亮的線,可想而之大東山遊人是何其多,相對來說,在鳳凰山這邊下山要舒適近百倍!
急步下降約四十分鐘便抵達伯公坳,是天出奇地少人排隊候車,等了三分鐘便能登車回到東涌,此時方為七時三,就此結束是天三牙全走兼賞日落之特別行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