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文] 2020 年回顧及總結

2020 年
回顧及總結



甲. 前言

被偷走的那一年

是天為 2020 年的最後一天,異常寒冷,嚴冬下之冷漠有如一整年之寫照。這一年是人生中最難堪的一年,皆因在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病之肆虐下,首次見識到人間的各種醜惡寫照,亦看盡其為社會經濟帶來極大打擊,而我原來計劃參與之各類私人活動亦大多被取消,或因如此,造就了更多登山日子。是年亦為本人罕有地完全沒有除遠足以外的活動(包括越野跑及露營),畢竟在嚴苛的限聚令下,根本就無法投身複雜之閒餘活動,幸而遠足本就是我其中一項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因此是天在艱難時刻下,放下包袱,慢慢走過每一座山頭。



乙. 天氣統計

暴雨炎夏颱盛薈

要有良好之登山體驗,必先有天時地利。2020 年之香港天氣,特點是暴雨及炎熱皆多,除罕有地需發出兩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外及四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外,酷熱天氣日數破天荒達到 47 日,熱夜日數達至 50 日,而單單七月就有 20 日,單月最高平均氣溫及平均氣溫分別高達 33.3° 及 30.2°,通通打破歷來紀錄。也因如此,為是年帶來大量毫無暴風雨之周末。


春現陽光霧盡消

2020 年一月之大部分時間,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較正常微弱,整月最高平均氣溫及平均氣溫分別有 21.2° 及 18.6°,成為有紀錄以來一月之最高值。此外,一月廿五日大年初一,受低壓槽影響,幾乎整天下雨,晚上更罕有地有雷暴,為近年大年初一較為罕見之惡劣天氣,唯年初三開始天色轉佳,年初四更罕有地天朗氣清,能見度異常高。

2020 年之春季天氣尚算不錯,多個周末皆有明朗天色,平均溫度較正常高,相對濕度亦未至太高。


夏雨驚喜盡在黑

踏入夏季,降雨亦連二接三來臨,全年雨量為 2400mm,但降雨形態較正常集中,其中六月六日受一道低壓槽影響,兼巧遇向岸及離岸風形成輻合帶下,凌晨開始香港中部出現列車效應之雨帶,凌晨二時五十五分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自 2017 年 5 月 24 日後再次見得的黑雨,其中觀塘區一小時雨量高達 139mm。翌晨列車效應再次出現,但雨勢較前一天少,僅發出紅雨,而再之後的清晨亦有黃雨,一連串暴雨造成各區嚴重水浸及山泥傾瀉。

另外,九月下旬受低壓槽影響下,九月三十日因強雷雨帶橫過廣東沿岸而導致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港島及九龍錄得近 100mm 雨量。


炎夏高溫破紀錄

因副熱帶高壓脊異常活躍,是年夏季氣溫異常炎熱,七月尤甚,但於七月最後一天之晚上卻出現廿七年來天文台首次以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之特殊情景,因處於南海中部發展之季風低壓增強,與熱帶低氣壓不同,前者之外圍風力大於中心風力,且存在多個不明顯之中心,故此未能在一開始便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待中心增強後,已過了一號信號之合適時機,因而需直接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夏秋兩颱攜新意

是年雖然共有六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 500KM 範圍,但實際造成較顯著影響的僅有兩個,但已為全年風季帶來一點高潮。八月十九日,海高斯於臨近香港時出現爆發性增強,並於天文台西南偏西約八十公里處略過,天文台於僅僅廿二小時內,由一號信球直至九號信號,但因其環流緊密,導致僅香港南面錄得較強之風勢,八個參考站中僅長洲及機場錄得烈風或暴風,算是意料之外的九號信號。

十月十三日,浪卡襲港,與香港最接近時距離遠達 440KM,但因同時香港正受一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台相信會與浪卡之東南風形成疊加效應,故此發出八號信號,結果實際雨勢及雨勢皆遠比預期弱,八個參考站中更沒有一個錄得烈風,強度大為遜色。


炎冬幻變成嚴冬

踏進冬季,初時天氣仍未寒冷,但於十二月中旬開始受強烈季候風影響而轉冷,但於聖誕前後一度回暖,二十六日天文台最高氣溫一度達 21.1°,但隨後再次受寒潮影響,帶來伴有寒冷天氣及霜凍警告之除夕。



丙. 郊野大事回顧

郊野公園 承傳共行

郊野公園是本地寶貴的天然資產,現時全港有 24 個法定郊野公園,連特別地區總面積達 44,300 公頃,佔香港約四成 (39.98%) 的土地面積,而現有郊野公園中,面積最大的三個是南大嶼 (5,640 公頃)、大欖 (5,412 公頃) 及船灣 (4,594 公頃),而最小的三個則是西貢西(灣仔擴建部份) (123 公頃)、橋咀 (100 公頃) 及龍虎山 (47 公頃)。2020 年,香港最早期之郊野公園正式踏入四十三周年,而政府亦已開展北區紅花嶺郊野公園之籌備工作。郊野公園在自然保育之角色十分重大,除保護土地及水資源之角色外,亦擔當生態走廊之角色,讓各地之生物間能夠相互連繫。同時,郊野公園範圍內有大量行山徑及郊遊設施,定期有專人維護,故亦成為了一個供市民遠足之最佳地點。

2020 年,受疫情影響,不僅全年絕大部分之官方郊野推廣活動被取消,而且在三月下旬及七月至今,所有的燒烤及露營場地被關閉,成為郊野推廣活動異常寂靜之一年,但到訪郊野公園遠足之遊客卻不跌反升,情況相比 2003 年非典型肺炎所帶來之人潮有過之而無不及。

印洲塘郊遊徑在上半年逐漸成型,唯此徑事實上是以一系列本已存在之寬闊古道,加上去年開闢之牛屎湖及西流江段串連而成,亦因而沒有帶來公眾廣泛討論。另外,年中開始,芝麻灣郊遊徑開始見到改路動作,主要為配合南大嶼山越野單車徑網絡改善及擴展工程而增設行人專用路段,而且郊遊徑之方向亦將倒置,當工作完成後,芝麻灣郊遊徑將失去全港最長郊遊徑之角色。

下半年起亦不時見到漁護署在各處進行山徑改善工程,例如麥徑段四彎曲山、廟仔墩與老人山及獅子山等,同時亦在伯公坳、大東山山腰等多處設置了全新郊遊設施。不過,部分與民政事務總署合作之項目卻因各種人為因素而久久未有完成,例如吉澳的四條擬建行山徑亦未有突破性進展。

在越野跑界別方面,絕大部分之賽事皆因政府政策及限聚令之實施而無奈遭取消,包括本人最熟悉之樂善盃,相對較幸運的是一月舉行之 UTMT、 HK100 及 新春行大運 — 三大,正正社會運動完結後且疫情爆發前的短短一個月左右圓滿完成。下半年開始,各種不同形式之虛擬跑上線,相信為越野跑界別於疫情新常態下之主流出路。



丁. 山野參與統計

*山野參與包括在大自然範圍 (包括郊野公園或非郊野公園之未開發土地) 進行之遠足、露營、操山、山野競賽或野外研習活動,包括在車路或林道上之跑步活動。


a. 全年山野參與日數/里數及攀升:144 天 (佔全年 39.3%) / 2,573.7KM (126,683M)


b. 按月份統計山野參與度 (日數/里數):

一月:11 天 (長途:3 天) / 202.7KM (10,864M)
二月:14 天 (長途:1 天) / 266KM (11,565M)
三月:14 天 (長途:5 天) / 286.9M (13,606M)
四月:14 天 (長途:3 天) / 273.2M (15,492M)
五月:11 天 (長途:4 天) / 233.9KM (9,875M)
六月:12 天 (長途:2 天) / 214.3M (9,039M)
七月:13 天 (長途:3 天) / 239.6KM (10,934M)
八月:13 天 (長途:0 天) / 218.1KM (10,328M)
九月:10 天 (長途:2 天) / 162.2KM (6,775M)
十月:12 天 (長途:0 天) / 165.4KM (9,843M)
十一月:9 天 (長途:2 天) / 160.6KM (8,904M)
十二月:11 天 (長途:1 天) / 160.7KM (9,459M)

總計:144 天 (長途:26 天) / 2,573KM (126,683M)
*除特別註明外,「長途」意即單日記錄總里數超過 24.0KM。


c. 按周日統計山野參與日數:

星期一至五 (不包括公眾假期):30 天 
星期六 (不包括公眾假期):48 天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66 天


d. 最長距離單日遠足:
31.82KM (2020.11.28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10 小時 3 分鐘)


e. 最短距離單日遠足:
2.2KM (2020.10.16 午後 快閃鳳凰山賞晚霞 之旅,2 小時 30 分鐘)


f. 最早出發:
8:04AM  (2020.02.23 年度重頭戲 之 環湖出咀摸鬼手 (經馬頭峰及兩登跌死狗) 之旅)


g. 最具挑戰性 (主觀判斷):
2020.11.28 星期六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


h. 全年最寒冷:
13°C (嶼西,2019.12.19 星期六,寒冷下 南登屋頭坪山 (分流頂).蠄蟝石頂 (大磡森) 北降 之旅)


i. 全年最炎熱:
36°C (大嶼山,2020.07.26 星期日,酷熱下 大嶼雙峰加強版 (婆髻山腰-蓮花山腰-大東山-鳳凰山) 之旅)


j. 酷熱天氣警告下登山日數:
31天 (五月至九月)


k. 最長連貫登山日數:
4 天 (2020.02.21-24、 2020.04.10-13、2020.04.16-19、2020..04.30-05.03、2020.12.24-27,前後四次)


逆境下之遠足主流

與 2019 年相比,本年行山次數有顯著上升,其中郊野參與總天數較往年增加了 36 天 ( +33.3%),但是行山總里數則減少了 195KM (-7.04%),日數增加之主要原因是疫情之下常規活動縮減了一大部分,兼且心理質素下降,故此依賴遠足作休閒,而里數之減少主要是因暫停了越野跑練習,故不再純粹以里數作為指標,而且是天較多行山日是午後才起行的,亦即於平日晚上 OT 之日子大為增加,但其實本來是可避免的,此乃可作改善之地方。

是年的遠足模式相比以往亦有重大分別,主要是少了走馬看花之行程,而多了深度遊及穿林之元素,其一主因是受前輩緯兄之感染而多了玩荒徑。自三月第一天受其鼓勵而踏足嶼西一走響鐘脊及根頭脊後,我便迷上了玩隱徑荒徑,而且難度亦有異,部分更需大量攀爬。其實,玩隱徑是我 2018 年前之主打興趣,不過自當年四月開始轉型玩越野跑後,便暫時擱置了穿林之愛好,直至是年終究回歸原始。


香港郊野 靜中帶旺

2020 年的郊野參與照舊是以周日及公假最頻繁,其次是周六,然而平日的參與次數也達 30 天,可見這一年使我體會到不同日子裡郊野人為活動的變化。事實上,是年周末,郊野公園各處皆見人流如鯽,在官方遠足路線上,縱然是平日亦不乏大量行山友,唯獨當穿林及走荒徑之時,便瞬間回復到稍感迫生之寧靜感。


挑戰自我 不論長短

2020 年錄得長達 24.0KM 或以上的行程日數達 26 天,佔所有行程日僅 18%。長途行程固然耗費體力,但也別小覷短途行程,皆因當穿林走荒徑之時,往往一公里的路程可以花上一小時或以上,皆因途徑需費時撥開林木、踏草而過、辨認路向及攀爬等消耗體力與精力之元素,短途旅程也不劣滿足感。


打破地域限制 貫通似名地點

繼去年嘗試石門至城門後,2020 年之另一潮流嘗試是將相似名稱之地點貫穿起來。代表作舉子為六月廿五日之新港城至新都城及九月十一日之蠔涌車公廟至沙田車公廟,亦有意義上之貫通,例如是十一月廿九日之慶春約七村連走,為平凡之遠足活動增添樂趣。


行程無間斷 假期更充實

2020 年錄得之最長連續行山日是四天,分布在二月、四月及十一月,其中四月因天色明朗及復活節等緣故,較多一連四日之行程,而三月及四月之遠足日數皆為 14 天,乃整年最多。下半年因事務稍為繁忙,較少在閒日登山,亦因而減少了連足三日或以上之遠足次數,直至十二月下旬臨近聖誕為止。



茂. 本地郊野公園參與度

登山這活動不一定於郊野公園範圍進行,皆因在香港有很多聞名山徑也非位於郊野公園內 (例如北區紅花嶺、鴨脷洲玉桂山、大老山山頂及沙田坳道沿路、南丫島各峰及大澳虎山等),但是最熱門之行山路線普偏皆位於郊野公園範圍內。

詳細統計如下(單次進入及離開作一次算,每天上限一次):

城門 22
金山 6
獅子山 8
香港仔 2
大潭 7
西貢東 11
西貢西 5
船灣 7
南大嶼 38
北大嶼 29
八仙嶺 3
大欖 20
大帽山 21
林村 2
馬鞍山 20
橋咀 0
船灣(擴建部分) 0
石澳 3
薄扶林 4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分) 3
清水灣 0
西貢西(灣仔擴建部分) 1
龍虎山 4
北大嶼(擴建部分) 16

非郊野公園範圍之主要踏足景點:
杯靈雙渡 2
青山腹地 1
南丫島 2
南朗山 1
花瓶頂 2
鷓鴣山 1
鐵坑山、蛇嶺及大石磨 1
杉山、華山及松山 1

24 個郊野公園之中,本年年內到訪了 21 個,亦多次到臨非郊野公園範圍之野外地點,包括南丫島、屯門青山及元朗圓頭山等,部分更是首次登遊,能藉此增廣見聞實為難得。


珍貴足跡偏郊野

2020 年,本人最常到訪之郊野公園依舊是南大嶼,不過次數卻去年由 29 次一下子上升至 38 次,而緊接的北大嶼 (29 次) 與關連之北大嶼(擴建部分) (16 次) 與去年相比亦見上升,可見我對大嶼山之愛戴不退反增,與近年重視回到初衷之想法有關。第三位則是城門 (22 次),西貢東遺憾未能再次上三甲之榜,原因不乏近年人流急增影響到訪意慾。大嶼山之大規模發展似是勢在必行,其實自 2016 年初我就已預知到會有這天,現階段既然前景不明,倒不如多爭取時間,將美好的風光通通寫進回憶裡。

近年郊野公園之人流急增,交通亦漸見便利,是年最為經典的是九巴 92R、96R、289R 延伸至周六服務,以及 275R 延伸至以烏蛟騰為總站。保育與交通便利性,本來就存在矛盾,因此在追求便利的背後,亦值得深思這是否希望得到之改變。




己. 各月份行山大事回顧


一月
首天 天色昏暗,簡單一遊久違的沙螺洞,再過八仙嶺完程。
三日 當天去了遊嶼西鳳徑段七替代路段。
四日 當天去了漫遊下花山、石龍坑並踏足久違的白石橋,當天更是 UTMT 比賽之日,沿途皆見賽手。
五日當天去西貢西走大灘郊遊徑,經嶂上過榕樹澳及深涌,並夜行回白沙澳,美中不足之遲到而錯過了嶂上登山節。
十一日 當天去了午後閒遊針草帽兼訪交叉石。
十二日 當天去了走鳳徑段五、六並過澳古道。
十八日 當天去了南丫島並首次登上山地塘與菱角山。
十九日 當天簡單走麥徑段四、五及一探扎山道。
廿七日 當天私下走了一轉真三大(大羅天-大刀屻-大帽山),亦為我首次在同日踏足三大,因天涼關係沒想像中辛苦,沿經村落時亦能感覺到春節氣氛。
廿八日 當天登上了鳳凰山山頂,為每年新年皆一登之山峰,是次更是繼 2016 年後再次在春節期間於鳳頂賞到美景。
三十一日 當天為寒冷天,午後簡單去了遊港島,登上龍虎山及西高山,藉此完結這月。

二月
首天 去了杯靈雙渡,成功在五小時內由青雲站走至靈渡寺。
二日 當天下定決心一試迷椏走廊,可惜功課不足,到達紅石門時遇上潮漲過不了破爛了大半的堤壩,因此得折返紅石門坳並續走環湖徑至大美督,為本人罕有地未能完成預期路程的一次。
八日 當天去了西貢東一尖四灣以興功。九日當天再戰紅石門,這次終於成功過烏洲塘,經鳯凰笏抵小滘坳再續走至大美督。
十日 當天簡單走嶼山鳳徑段七替代路段。
十三日 當天下雨下了大半天,雨後去了由石門走至啟德以慶祝翌日屯馬綫一期開通。
十五日 當天去了簡單走麥徑段四、五至顯徑。
十六日 當天去了重返東涌經婆髻山至雙東坳一段,可惜遇上突如其來之大雨,需急降至南山避雨後才慢走至梅窩。
廿一日 當天本想去環湖出咀,可惜卻失眠,只好去簡單遊大欖郊野公園並首登桃坑峒。
廿二日 當天再次因失眠而無法環湖出咀,只好一登公庵山並下降至丹桂村。
廿三日 當天終有機會一戰環湖出咀摸鬼手了,是繼 2017 年底後,再一此完成此考牌之一壯舉,更是首次在入黑前輕鬆返回大美督。
廿四日 當天雖感累,也堅持去了慢遊港島,一嘗渣甸山引水道之懸空棧道,登上紅香爐峰及柏架山,再下抵大潭道。
廿八日 當天天氣開始熱,去了登禾秧山,再逆走帽草針至城門。
廿九日 當天去了重遊 TL100 之後段比賽路線,沿途見不少自願參賽者在做共同事情,順道回想自己前一年也曾參與其中,那段時間可算是我的蜜月期吧。

三月
首天 早上醒來收到緯兄推介而去了嶼西走荒脊,於大坪頂下降響鐘坳,再由根頭坳上走至小屏風及深坑瀝,雖然稍感難度,但想不到自此我便入坑,愛上了走荒廢。
二日 當天回歸基本,走麥徑段三、四,兼攻大金鐘。
七日 當天下定決心再戰青山腹地,相比 2018 年夏天那次輕鬆不少,而且人流也相對多了不少,是次終於有機回一訪方包石,下山到劉氏宗祠沿途難得沒見任何狗。
八日 當天本想趁潮退再戰烏洲塘,可惜起步不久便下雨,且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只能簡單繞經東北各村一圈。
九日 當天起步便由大水坑剷上首登之女婆山,景觀沒想像中開揚,然後再過石芽山、水牛山及黃牛山,之後走至雞胸山時開始下雨,只好下降黃大仙完程。
十四日 當天再次走沙田另一座 399M 山頭,由火炭落路下登上狗肚山,下降兒時回憶之一的直升機坪,沿林道走至鉛礦坳登四方山,經走馬崗下降太和完程,此段當時也是首次行走。
十五日 當天決心一探西貢東一個從未踏足過之角落,由西壩走至大蛇灣,經北丫、東丫、沙橋至馬環頭,本上登上企頭角頂,怎料原來沒路,只好折返過白腊,再沿西貢萬宜路至北潭涌完程,時間關係未能一探白虎山。
十六日 當天到大嶼山登上老虎頭,過榴花峒、大輋峒、犁壁山、大山、大陰頂至花瓶頂,時間許可下加遊花瓶石,下抵花瓶村後沿岸邊路走回青馬收費廣場作結。
廿一日 當天又到大嶼,由梅窩起步,經大路過十塱、長沙、塘福、石壁,再登上靈會山過大澳完程。
廿二日 當天登上了九逕山,過大欖腹地至黃泥墩水塘,再上走神雕脊至洪水坑水塘,但取捷徑至藍地水塘時身上不慎沾滿山火灰,有感中伏。
廿三日 當天到大嶼,沿多年前走過之警署路登上萡刀屻,然後去賞天書壁,原來沒想像中難,之後再過鴨腳瀝、三山台、蓮花山、二東山及大東山後下降東涌完程。
廿七日 當天經大欖角登上桃坑峒,過圓墩至大欖涌,登上四排石山、井坑山、掌牛山及蠔殼山後下降元朗。
廿八日 當天下雨,簡單遊麥徑段二、一兼登上孤獨山。
廿九日 當天大霧,於城門水塘試走新的觀景台脊,後登上大帽山,下降蓮姐舊鋪惠顧後,再沿元荃古道下降柴灣角。

四月
三日 當天天色不佳,簡單由大欖至走荃錦坳,順道參觀一下蓮姐新鋪後便完程。
四日 當天又到嶼西,由石壁走至大澳,途中加遊分流炮台、石圓環、燈塔及廟灣,原來下降燈塔之路殊不輕鬆。
五日 當天有雨,經八仙徑上走九龍坳,過城門及鉛礦坳後經山塘下抵大埔墟完程。
十日 當天適逢復活節假期首天便達成創舉,皆因完成了四大考牌路線之三牙全走,而且我是選擇長的路走及兼登鳳頂,但感覺竟然沒有一尖三咀過四灣及環湖出咀摸鬼手般辛苦。
十一日 當天首登鴨仔山、少女峰、鷓鴣山、尖風山及葵坳山,過大藍湖後接大腦古道至打瀉油坳,再經黃竹山古道下抵茅坪,但在濕氣重之日子幾乎步步皆跣。
十二日 當天又去蚺蛇出咀過四灣。
十三日 當天再臨獅山及象山,後至深石亭接黃茅脊登上老鴉咀,過彌勒山後沿救援徑返東涌。
十六日 當天花一個下午短遊鳳凰山,經羅漢脊及天門棧道上走至鳳頂,好天之下過北天門是無驚無險的,美中不足是到鳳頂後竟然起霧,日落之願景再次告吹。
十七日 當天再次到嶼西走荒脊,大澳起步,遊走雞公山及經煎魚灣登上小屏風,適逢天色好,可在小屏風上賞到黃昏夕陽下之雞翼角美景。
十八日 當天一反慣例,到新界北登上麒麟山,經大牛潭峒過大羅天,之後一嘗新意下降大江埔,可惜走著走著忘了右轉,誤聞養有惡狗之民居,幸而此時後方有遊人幫忙趕狗,不過也嚇得擦損了手踭,之後更加一遊井坑山方完程。
十九日 當天試新鞋卻弄得腳痛,只能慢走尋北子午標記,過乾隆古道駁九沙古道,再過尖山、金山、孖指徑、針山,賞畢日落後再下降至沙田,但由於鞋的問題影響了全程之興緻。
廿五日 當天走麥徑段四、五,途中加遊昂平關氏宗祠,經獅紅古道及望夫石下降大圍。
廿六日 當天首次走龍泉谷、肥佬麥,經南房肚登上大帽山,但出師不利,途中輕微擦損腳。之後沿麥徑走至大欖涌,再沿 2017 年走過的一段路下降大棠谷。
三十日 當天去了西貢東走荒脊,先是大蚊山西脊登山,接東脊經門西坳及乾坑下降鹹田灣,過西灣後接荒脊上走蜈蚣坑左脊,至百足地後再接大路返北潭涌。

五月
首天 去了新界東北走荒脊,桅尾嶺接隱徑下降拾牛湖頭,經五肚等地返回谷埔,小休後再接隱徑上走白梨山、聚門嶺、五肚嶺,過減龍嶺回桅尾嶺,再經芬箕托上走吊燈籠,最後下降犁三古道至烏蛟騰完程,行程比預期豐富。
二日 當天去了重遊大嶼山禾寮墩、石獅山至大東山,走過羅漢脊就知道大石脊一點都不難,反而入口處配水庫工程地盤附近有惡狗更棘手。之後過鴨腳瀝,沿荒徑下抵亞婆塱,途中要過澗,路又不甚清晰,走足幾近個半小時,最後沿大路返東涌。
三日 當天去了重遊老虎騎石、斜樓嶺墩、大山峒、石屋山,下降嶂上後過雞公山,沿崎嶇小徑過馬夾崙,再下降企嶺下引水道,此段斜度很高,比我想像中稍難。
九日 當天走衛徑段三四。
十日 當天為是年首個酷熱登山日,由城門引水道過響石墳場,上走至妙高台,然後沿大路經荃錦坳至大欖涌水塘,再到屯轉完程。
十六日 當天到大嶼山一嘗由大東南脊登上大東山山頂,剛巧路線比預期清晰,因此難度不高,及後又經北峰嶂登上鳳頂,再下降至石門甲完程。
十七日 當天全走芝麻灣郊遊徑,途中加遊澄碧邨,原來行山入邨不易被保安阻止,實在是眼界大開。
廿三日 當天逆走麥徑段十至清景台,之後至吉慶橋接大欖涌郊遊徑過欖轉完程。
廿四日 當天去了嶼西走典型夏天長線,由石壁經大澳走至東涌。
三十日 當天大雨,僅能由河背經清潭、雷公田,甲林林徑及單車徑返抵河背一圈完程。
三十一日 當天由蠔涌古道上走接衛徑,並一直走至城門水塘。

六月
五日 當天走麥徑段四、衛徑段四,經牛寮後接蠔涌古道離開。
六日 當天大雨,只能簡單一走大欖郊野公園並 hea 著過青龍頭完程。
七日 當天暴雨後去了新娘潭照鏡潭賞瀑布,甚為壯觀,之後經桅尾嶺過谷埔,臨尾更大幸踏足水浸咀排繞其一圈。
十二日 當天酷熱,又走了麥徑段四、衛徑段四及蠔涌古道。
十三日 當天酷熱,三號強風信號及雨中簡單走麥徑段二、一,特別的是賞到彩虹。
十四日 當天下雨,在大嶼山簡單遊羗山郊遊徑,經龍仔悟園下降大澳,至大斜路時路面濕滑跣倒,但也無阻我繼續完成東澳古道。
十九日 當天酷熱,去了走港島龍躍徑、砵甸乍山郊遊徑至大潭峽,接野豬徑、畢拿山、渣甸山至黃泥涌峽完程。
廿日 當天去大嶼山,登上老虎頭途中意外見到彩虹,之後南脊下降水塘,接舊屋苑徑至神樂院,再過梅窩。
廿一日 當天為日蝕之大日子,先登上太墩,接著在雷打石對下草原感覺到日蝕來臨,似是燈起了燈多於陽光直射之感覺,之後下降企嶺下引水道,過十四鄉岸邊慢遊,傍晚再至烏洲綑邊。
廿五日 當天試了由新港城走至新都城,將兩個名稱相似之地用腳步連貫起來。
廿七日 當天到嶼西走鳳徑段七替代路段。
廿八日 當天酷熱,再走龍泉谷經南房肚至四方山,過大帽山後至大欖涌水塘,並再次下降至大棠谷一賞已關門之生態園。

七月
首天 酷熱,到了落馬洲一帶嘗鮮,走鐵坑山、蛇嶺、大石磨,慶幸沿途沒惡狗。接著又到杉山、華山、犀牛望月、馬頭嶺及松山,下降坪輋完程。
四日 當天酷熱,去了遊大欖涌郊遊徑,並逆走麥徑至四方亭後下降梧桐寨完程。
五日 當天酷去,去了嶼西,由東涌走經大澳至石壁,途中加遊雞翼角。
十日 當天到港島一走田灣山及班納山,後者景觀比想像中優美。
十一日 當天酷熱,經白田二區、七弦琴脊登上針草坳,至交叉石降坳背灣,再沿小徑通往大埔滘再順道一登鹿山,走了很多從未踏足過之路。
十二日 當天酷熱,簡單遊九龍坑山、石坳山,並在流水響水塘登上龍山再下降九龍坑。
十七日 當天酷熱,簡單遊扯旗山並走至香港仔完程。
十八日 當天酷熱,由桂地新村上走至山尾,一探已圍封之德華公立學校後直登草山,再過大帽山賞日落。
十九日 當天酷熱,簡單遊鳳徑段七、八,兼探雞翼角,之後到水口灣及塘福泳灘參觀。
廿四日 當天酷熱,簡單遊港島徑,並登上聶高信山。
廿五日 當天酷熱,簡單遊金山、孖指徑,過城門經草城林徑至鉛礦坳,再經荔枝山下降大埔滘一帶。
廿六日 當天酷熱,去了大嶼,由東涌走經婆髻山至大東山,再過鳳凰山,因天氣之關係,比想像中艱辛。
三十日 當天酷熱,簡單走蠔涌古道、衛徑段四,接麥徑段五、六至城門。

八月
首天 有雨,到大嶼簡單走梅窩、水井灣、十塱、貝澳、長沙引水道、上、下長沙泳灘。
二日 當天有雨 去了大欖郊野公園簡單走一圈。
八日 當天酷熱,去了麥徑段三、四,途中略過雞公山。
九日 當天酷熱,再三經南房肚上登大帽山,這次終於順利了,黃昏下降甲龍及上村完程。
十四日 當天酷熱,到港島簡單遊港島徑中段。
十五日 當天酷熱,過上窰再登大枕蓋,沿赤鹿走廊返回北潭凹。
十六日 當天酷熱,到大嶼經黃龍坑郊遊徑走大嶼雙峰。
廿一日 當天酷熱,遊龍躍徑、砵甸乍山郊遊徑及龍脊,經山腰越野單車徑返抵大潭峽,上走柏架山道再下降鰂魚涌完程。
廿二日 當天酷熱,再一次去了上下城門雙塘環塘,途經雙城峽。
廿三日 當天酷熱,到大嶼,經南山登上大嶼雙峰。
廿八日 當天酷熱,由沙田站直登上大帽山。
廿九日 當天酷熱,遊孖崗山及紫羅蘭山 (衛徑段一),再過大潭道。
三十日 當天酷熱,去了大嶼玩南山古道、牛牯灣、十塱後接芝麻灣,經龍尾、望東灣返貝澳。

九月
四日 當天酷熱,登上西高山山頂,接港島徑至石排灣。
五日 當天由梧桐寨直登大帽山,再過河背水塘,並走至欖轉完程。
六日 當天再到嶼西,由石壁走經大澳至東涌。
十一日 當天由蠔涌車公廟走至沙田車公廟,以腳步貫通這兩所有關連之古廟。
十二日 當天到嶼西走鳳徑段七替代路段。
十三日 當天又到大嶼遊大牛湖頂、廟仔墩及老人山,經龍尾及望東灣返貝澳。
十九日 當天有雨,只能午後簡單由沙田站至大埔墟站。
廿一日 當天去了簡單遊麥徑段二、一。
廿六日 當天遊龍躍徑、砵甸乍山郊遊徑、龍脊及半程大潭東引水道。
廿七日 當天去大嶼,由南山起步,登上大嶼雙峰。

十月
二日 當天是中秋翌日,去了九龍坑山,過鶴藪後登上黃嶺,中途下降七木橋及南涌,在月光下漫步回沙頭角公路。
三日 當天由川龍登上妙高台,再過麥徑過大欖涌水塘及夜降南坑排。
四日 當天去大嶼,由塘福直攻上鳳凰山,過彌勒山後沿救援徑下降東涌。
十日 當天嘗鮮遊走海洋公園纜車徑,上走南朗山,再過黃竹坑,經香港仔水塘走至灣仔峽返抵灣仔。
十一日 當天簡單遊針草帽。
十六日 當天去快閃大嶼,由伯公坳登上凰凰山,賞不到日落就賞晚霞。
十七日 當天由石門站登上石芽背找座位開網絡會議,後攻東洋山後經小夏威夷徑下降寶琳。
十八日 當天去了南丫島深度遊,貫通了島上多個主要山峰,沿途更巧遇緯兄。
廿四日 當天由圓玄學院上走芙蓉山,再經響石墳場至妙高台,過大帽山後經田方亭下抵梧桐寨。
廿五日 當天為重陽節,去了大嶼卻登不了巴士,只好由東涌步行至梅窩,方再遊走圓角頂。
廿六日 當天登上九逕山,初時極熱鬧,經大欖腹地下降黃泥墩水塘時已入黑,至黃泥墩村一段居然靜得一個人也不見,幸而沒被惡狗兇。
三十一日 當天年內第四次經龍泉谷及南房肚上走至四方亭,過大帽山後夜降荃錦坳以慶祝萬聖節。

十一月
苜天 到大嶼,由東涌經法門古道登上鳳凰山,賞日落後下降伯公坳。
七日 當天到大嶼,由貝澳經青龍脊登上二東山,過大東山後,經蓮花山脊暮降東涌,不過在夜裡走婆髻山至東涌一段需尤其小心,皆因路甚跣。
八日 當天到大嶼,乘特快機場巴士到青馬收費場,參觀過汲水門燈塔後,在護土牆之頂找路剷上海事處雷達站,再登上花瓶頂,後急促經大陰頂、大山、犁壁山至大輋峒,日落後沿柏油級下降翔東路,景觀甚佳,最後步行回到欣澳。
十四日 當天去了找姻緣石及子午南標記,再登上金馬倫山,之後走至大潭道完程。
十五日 當天去了簡單遊麥徑段二、一,較特別的是在西灣山上看到日落。
廿一日 當天去了簡單遊麥徑段四、衛徑段四及蠔涌古道。
廿二日 當天去了再戰杯靈雙渡,為是年第二次走此線,但天氣稍熱,表現較二月那次稍差。
廿八日 當天西貢東完成是年重頭戲一尖三咀過四灣,以十小時完成,是兩年後再一戰,感受到比環湖出咀還要吃力,另外是相比兩年前那次多了很多遊人。
廿九日 當天去了慶春約七村連走,接著夜行經鎖羅盆、榕樹凹至谷埔,本來走得很過癮,但至谷埔時被一狗擋路,幸而糾纏了近十分鐘後終有村民出來解圍。

十二月
五日 當天由鑽石山起步。經倚天脊登上久違的飛鵝山,過慈雲山、獅子山後下返鑽石山完程。
六日 當天去了遊針草帽兼訪交叉石。
十二日 當天到大棠賞紅葉,但楓香葉尚未全紅,之後循例登上大帽山再下降梧桐寨完程。
十三日 當天原應是槳善盃之日,縱然比賽取消了,也決定一訪西貢東緬懷一下,並走了蚺蛇五灣環庫回北潭涌。
十九日 當天寒冷,去了嶼西玩荒廢,南登屋頭坪山,過螭蟝石頂再北降水撈漕,原來大磡森北脊斜度甚高。在二澳夜行回大澳途中賞到美妙的海邊晚霞。
二十日 當天寒冷,再去嶼西玩荒脊,不過這次玩象山,後段全程都是踏草而降。最後沿大路衝上深屈道口完程。
廿一日 當天與友人由下城門水塘上走至城門水塘,並過金山路及石梨坑村。
廿四日 當天再度與友人由菠蘿輋上走昂平,經茅坪坳下降大水坑。
廿五日 當天是聖誕節,重臨石欖洲舊地,遊走 95M 山頭及岸邊石灘後,沿鳳徑一直走至長沙引水道巴士站。
廿六日 當天試走沙田南五峰,包括牛皮沙頂、多石頂、崗背頂、水泉澳山及饅頭墩,牛皮沙頂北脊有點迷湖,而水泉澳山北脊則有一個難位。之後經大老山接衛徑下降至蠔涌,一賞十年一度之太平清醮。
廿七日 當天為是年最後一個遠足日,去了大嶼,經狗麻脊上走鳳凰山,最難忘的是賞到近乎完美之日落,為一整年寫下完美句號。




. 總結

2020 年,眾多逆境難免令人心力交碎,唯望 2021 年疫情會盡快消失,美好時光能捲土重來。隨著疫情有望完結,未來一年或將再次是在業務上追求尖峰之時,不過無論是悲是喜,是成與敗,始終也記得登山是唯一能令我忘記煩惱之方法。展望來年,登山之日數有望維持不變,唯獨心態上需要稍作調整,沒可能在繁忙之業務下,仍長期維持追趕遊記等周邊瑣事之高壓狀態。汲取了是年之經驗,期望來年之時間管理技巧亦能力臻完美。

2020.12.27 2020 年最後遠足日之 狗麻脊狗牙閰王壁.鳳凰山賞日落晚霞 之旅

2020.12.27
2020 年最後遠足日之 狗麻脊狗牙閰王壁.鳳凰山賞日落晚霞 之旅


塘福村巴士站 (嶼南道) (起) > 塘福徵教所 (麻埔坪路) > 塘福引水道 > 狗麻脊 > 東狗牙脊滙合處 (539M) > 一線生機 > 閰王壁 > 小鳥回頭 (哨牙石) > 斬柴坳 > 鳳凰山 (鳯峰) (三角網測站) (逗留賞日落) > 南天門 > 牛塘山腰 > 伯公坳 (東涌道) (終)

出發時間:2:36p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9-26°C (天文台) / 16-33°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7.08KM (99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狗 (麻埔坪路近塘福徵教所)

--
行程概況:
塘福村 >--(時長 17min,路長 1.30KM,攀升 92M)--> 塘福徵教所 (正門) >--(時長 1hr 22min,路長 1.30KM,攀升 443M)--> 東狗牙脊滙合處 (539M) >--(時長 24min,路長 0.47KM,攀升 118M)--> 一線生機 >--(時長 25min,路長 0.61KM,攀升 184M)--> 斬柴坳 >--(時長 13min,路長 0.35KM,攀升 123M)--> 鳳頂 >--(時長 37min,路長 2.84KM,攀升 22M)--> 伯公坳

-
好不容易,終於也到了二零二零年最後一個假日,亦為我是年最後一個遠足日,不論悲喜,也該好好走一段特別的路程,為此年作一總結。
又因應是天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通車之日暨青嶼幹線撤消收費之日,當然有必要一訪大嶼山湊湊熱鬧,加上是天難得天晴,於是決定簡單來個登鳳凰山賞日落之旅,以日落及晚霞之浪漫 (而非體力或技術上之難度) 來為此年行山印記作一總結 (年度總結將另於本周發表)。
由海平面登上鳳頂之路線可真多,是次則選走一段從未走過之狗麻脊,接狗牙脊、閰王壁及鳳徑段三上登鳳凰山,狗麻脊與東狗牙脊稍為相似,但斜度較東狗牙脊稍低,不過林木則較密。
到達鳳頂後一如預期中賞到接近完美之日落及晚霞,逗留至六時半待天全黑方起程下山,四十分鐘內下抵伯公坳,正式為是年登山行程畫上完美句號。

十二時九吃畢午餐,便乘車出發至大嶼山,因想視察青馬收費廣場之清拆進度,刻意選乘巴士,卻帶來中伏之感。
青馬收費廣場之收費亭經已全數撤走,但是路面尚未平整,簷篷也有待清拆。巴士到達裕東路時忽見交通擠塞,此情況是我首次遇上的,東涌之路面交向來也不緊張,但是天卻因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通車之日暨青嶼幹線撤消收費之首日,便使得東涌出現塞車情況,更見交通警察出動,實在是預料之外。
花了額外廿分鐘到達裕東苑巴士站,幸而等候 11 巴士的時間不長,於是在兩時半終到達塘福村。

在公廁作簡單疏洗後隨即起行,先走至麻埔坪路,再沿路開始上斜,沿途先聽見惡狗之吠聲,不過實質是由徵教所內傳出來,無需擔心。
一直上走至近盡頭,突然見到一頭狗在路中心趴著,此時有點緊張,幸而此狗沒對我吠,安然走過塘福徵教所正門,再轉上塘福引水道,不過在晚上就不太建議走此路。
到達引水道後左轉,走數十秒便見一橋位,過穚後便是狗麻脊之入口所在,留意入口有點隱蔽,且並非沿柏油級一直走 (不然會去了一個水務設施中),

狗麻脊,故名思義,是連接狗牙嶺及麻埔坪之山脊線,但近年有人稱其為東東狗牙,事實上狗麻脊與東狗牙之難度又真的相若,且兩者最終也滙合。
踏上隱徑,沿途林有點密,但掛有大量絲帶,初段斜度不高,沿途不時變得開揚,不時又再次走進林中,沿途偶爾見到遊人下山,但整體人流不算多,看來懂得走此脊之人不多。
中段有數個下坡位置,此點與東狗牙有點不同,中後段開始斜度急增,且路面浮沙碎石也增加,但相對沒有東狗牙般難應付,而此時已能望見左方之東狗牙,有種目標在望的感覺。
由於是天天氣甚熱,加上已連續第四天登山,有點累故放慢步伐上走。

一直上走至 539M 小山草原,此乃狗麻脊與東狗牙之滙合處,此時也見一些遊人,其中有在挑戰三牙全走的。
不知不覺,此時已為四時三,由於原訂目標是趕在五時三抵達鳳頂,感覺時間開始有點緊湊,草草賞景拍照後便起行續走。
之後走的路屬於狗牙脊之一部分,也是之前已走過的,對上一次來臨已是復活節的三牙全走行程了,原來不知不覺又已八個月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27172670712150),而由此開始人流也急增。
翻過兩個小峰後,便迎來兩大駝峰,斜度甚高,但手腳位充足,天氣好之情況下,稍為小心便能應付。
不久後到達一線生機,同樣不難應付 (除非背囊太大),是次下降一線生機底後,沒有上走至對面之頂,而立即取右邊小徑走向閰王壁方向,這樣能繞過一個壁位,節省一些時間。

到達閰王壁底時約為四時九,但此時心裡其實已稍為放鬆,皆因相對前半部分,閰王壁算是很容易,除了跨步大之外,沒甚麼難度可言。
一直快速地上登兼超前一些人群,不久便見到小鳥回頭石,是天時間緊迫,沒停留拍照,一直上走至斬柴坳時已為五時二,但此時可放心了,皆因是天日落時間為 17:48,來到這裡已可確定有充分時間在山頂等待日落了。
此時的鳳凰山人潮甚多,是我近月見過最多的一次,不理會之,沿鳯徑段三逆上走至鳳頂,十三分鐘後便成功攻頂,山頂人流固然多,不過也無阻我等待日落之興緻。

來個打卡後,便連忙拿出後備手機拍攝縮時影片,為山頂之腳架陣加添一成員。
等候了一會,日落之鹹蛋黃終於出現了,是天天色甚佳,除晴空萬里外,煙霞也不是大得很嚴重,耀眼的日落鹹蛋黃無疑為是年行程作了一個完美總結,亦相信是此年看過最好的日落。
直至 17:51,日落之的鹹蛋黃終於消失在海平面之上,此時山頂上近半人潮立即散去,似乎晚霞之吸引力遠遠比不上日落。
而我則決定留守靜待晚霞,果真美妙,但此時山頂上之風勢也迅速增加,難免有感寒意。
一直觀賞至近六時半,所謂的「Magic Hour」悄悄過去,晚霞之燈光換成僅餘的昂坪、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嶼南、機場島及東涌燈光,是時候開始下山了。

亮起頭燈,快速地沿熱悉的鳳徑段三下降,十分鐘左右便下抵南天門,同時也越過不少比我早開始下山之遊人。
然後再專注下山,距離完程的時間越來越近,實在有點不捨。
終於在七時一左右下抵東涌道,此時見巴士站前排了近三十人,同時有一個嶼巴員工作增援,有感吉車很快會來。
雖然 3M 隻層巴士也滿座,但數分鐘後來了一輛吉的 23 巴士,於是趕緊登車回到東涌,又剛好趕得上能轉乘當班巴士回新界,還要是車手,
因此極有幸地,從鳳頂開始下山後的一個半小時左右便極速回到新界西,結束是天簡單而滿足的旅程。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26 牛皮沙頂-多石頂-崗背頂-水泉澳山-饅頭墩-大老山連攻 兼降蠔涌賞太平清醮 之旅

2020.12.26
牛皮沙頂-多石頂-崗背頂-水泉澳山-饅頭墩-大老山連攻 兼降蠔涌賞太平清醮 之旅


港鐵第一城站 (起) > 愉翠苑 (牛皮沙街) > 牛皮沙新村 > 牛皮沙北脊 > 牛皮沙頂 (165M 山頭) > 多石頂 (250M 山頭) > 242M、291M 山頭 > 崗背頂 (291M 山頭) > 割草坳古道 (墓地小徑) > 廢屋/廢田 > 水泉澳坑 > 水泉澳 (372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饅頭墩 (413M 山頭) > 茅笪村連接車路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扎山道觀景台 > 大老山 (山頂氣象站閘口) > 565M 山頭 (日落拍照位置)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坳 > (衛徑段四) 東洋山腰 > 牛寮 > 大藍湖 (大藍湖路/引水道) > 西貢古道 (蠔涌谷段) (經元嶺、水口) > 蠔涌村 (蠔涌路) > 西貢蠔涌車公廟 > 匡湖居臨時巴士站 (西貢公路) (終)

出發時間:1:12pm
天氣:大致天晴 頗乾燥 吹偏東風二至五級,氣溫介乎 14-22°C (天文台) / 15-31°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2.40KM (91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沒有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港鐵第一城站 >--(時長 18min,路長 0.90KM,攀升 49M)--> 牛皮沙新村 >--(時長 28min,路長 0.18KM,攀升 116M)--> 牛皮沙頂 >--(時長 18min,路長 0.43KM,攀升 100M)--> 多石頂 >--(時長 21min,路長 0.86KM,攀升 82M)--> 崗背頂 >--(時長 29min,路長 0.96KM,攀升 11M)--> 水泉澳坑路口 >--(時長 35min,路長 0.40KM,攀升 203M)--> 水泉澳 (山頂) >--(時長 21min,路長 0.75KM,攀升 89M)--> 饅頭墩 (山頂) >--(時長 8min,路長 0.47KM,攀升 12M)--> 茅笪村連接車路 >--(時長 15min,路長 1.03KM,攀升 89M)--> 扎山道觀景台 >--(時長 11min,路長 0.68KM,攀升 102M)--> 大老山 (山頂) >--(時長 35min,路長 1.74KM,攀升 46M)--> 東洋山腰 衛徑段四 (近 W039 標距柱) >--(時長 21min,路長 1.39KM,攀升 0M)--> 牛寮 >--(時長 18min,路長 1.48KM,攀升 1M)--> 蠔涌路 >--(時長 19min,路長 0.97KM,攀升 5M)--> 西貢公路

-
是天為聖誕節翌日,本來打算去新界東北穿林,可惜前一晚因不愉快事情以至遲了睡覺,以至是天未能如期一走偏僻路線。
想了一想,與其本來也計劃要一登沙田南五頂,倒不如趁是天遲了出發但又陽光普照之日子,遊走這從未到訪之五峰 (牛皮沙頂-多石頂-崗背頂-水泉澳山-饅頭墩) 吧。
別小覷這五座不高於 450M 的小山,沿途路徑崎嶇兼以浮沙碎石為主,走畢便花上不少力氣,
完成五峰後,回到熟悉的沙田坳道,並決定兼攻上大老山山頂,然後順道在飛鵝山道一賞黃昏之夕陽,天色很好遺憾時間不容許等待至日落,皆因是天尾段有重頭戲 — 在蠔涌村一賞十年一度之太平清醮!

一時正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港鐵第一城站出發起程。先沿牛皮沙街走至牛皮沙新村一帶,並尋找牛皮沙頂北脊之登山路線,此脊入口相當隱蔽,起初也不知入口在哪,差點走進民居中,幸而此村相當文明,不會放惡狗出圍欄以外,
後來發現原來登山入口位置車路轉彎處之石壆外,但問題來了,石壆有相當高度,需要跨過去,但是石壆上有紅火蟻,猶豫了好一會方鼓起勇氣一跨而過。
踏進小徑,沿途見不少絲帶,包括姍姐的經典生日快樂絲帶,這無疑是遠足界之一大強心針,不過小徑有相當斜度,而且浮沙碎石頗多,基本上需用手輔助而上。
初段走在林中,後段變得開揚,回望圓州角一帶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已走了這麼遠,將近到時見到一些破爛的建築物,用途未明。

牛皮沙頂高 165M,據知昔日臨海的牛皮沙原作「牛皮石」,此名源於其山地形勢有如水牛卧地,一如堪輿學中的風水吉地「牛眠地」。
由於該村前臨黃沙淺灘,故作「牛眠沙」, 而「牛眠沙」的客家發音有若「牛皮石」,故得其名,而此山也是我工作中朝暮相對的一座山,對其產生好奇已久,但在是天才發現原來是有方法能遊走其上,感覺挺有趣。
此時山頂上也有零星遊人,北脊荒徑也非如我想像中沒人走,山頂風光優美,是天逗留了數分鐘後離開,朝是天第二站 多石頂 進發。

由牛皮沙頂前往多石頂之路程不長,皆因不用先落後上,而且路不難走,不久便抵達多石頂,此頂高 250M,風光同樣優美,可一覽整個沙田市。
又賞景數分鐘後離開,續向第三站 崗背頂 進發,不過由多石頂至崗背頂之路程就沒那麼短了,途中需先登上 242M 及 291M 山頭,此處林木茂密,不過過將近崗背頂時又再次變得開揚,
而且會見到不少山墳,留意登上崗背頂之方向,不久便能攻其頂。崗背頂高 291M,山頂上沒有任何設施,亦非開揚之處,打卡後便隨即沿南脊下降一少段,再 U-turn 沿墓地小徑朝北下降,
前段沿路似是有所鋪設,但中段變成沖溝劣地,需小心慢走,至近海拔 180M 處會見到一片荒田,不久又見一所荒廢的鐵皮石屋,大門更寫上「危房」,以已荒廢數年,感覺怪異。
離開廢屋,續下降,不久便見水泉澳坑,坑上設有一橋橫越,過後又再下降一小段,不久見分岔路口,此時左轉開始上登水泉澳山。

上登水泉澳山之小徑明顯較剛才熱鬧,而初段斜度亦不算很高,是天更見有一家大小正在登山,至海拔二百餘米處見有一巨石平台,此乃開揚位置,能近距離觀賞水泉澳邨一帶。
賞景後續上走,此時依然難度不高,一直上走至一開揚平台位置後,隨即近距離見到水泉澳山近頂一段,原來尾段斜度急增,而且中間遇有一個約兩米半高之壁位,兼且腳踏位極不明顯,
原本晨運人士在此放置了一個車軚作踏足之甪,可惜現時車軚已鬆脫,再無法借力上登此壁位,只好從右方攀岩繞過,畢竟右方之岩壁腳踏位相比小徑本身還要明顯。
過了這難關後,難度便大大減低,不久便到達水泉澳山頂,此山高 372M,原名僅為「水泉澳」,但由於山名與山下之小區同名,為求清晰現稱其作「水泉澳山」。
此山風光優美常美,除了能賞到一整個沙田市外,更能看到鄰近各主要山峰,當然包括大帽山、針山、草山、筆架山、大老山等,亦能回望是天走過的牛皮沙頂、多石頂及崗背頂。
而向西處的是貓仔山,對落的大平地是蝌蚪坪,其名字明顯與其貎相稱。

離開水泉澳山後,前走不久便到另一個空曠山頭,此處有一巨型岩石平台,能站在其上拍照賞景,是天也見兩群遊人在此。
續前行,需先下降一小段,再上升對面的饅頭墩,此時林木開始增多。一直上走至最高處,會見到分岔路口,但這裡其實尚未是山頂,右轉走約兩分鐘才會上抵饅頭墩山頂,
此處高 413M,可是因全被林木包圍,沒景可賞,加上沒有任何特別設施,因此算是是天最為不起眼之一頂。

參觀過饅頭墩山頂後,便沿原路折返剛才的分岔路口,再直走穿過架空電塔,直至駁回舊車路,此乃通往茅笪之車路。
此時朝東續走,途經兩所建築物之大門後不久,便抵達吊草岩,接回沙田坳道,沿途沒狗。
此時已為四時九,時間無多,於是沿沙田坳道上走至扎山道觀景台,再接上飛鵝山道上走一段,取捷徑直走上登大老山路口,再沿柏油級登上大老山山頂。
大老山是天人流甚多,不過更意想不到的是山頂風勢很大,更隱約聽見風洞聲,賞景後便急速離去。

回到飛鵝山道前,又見到 565M 山頭上有大量遊人在賞景及拍攝日落,由於我不曾上走至此日落位置,因此是天喚起了我的好奇心,決定一登其上。
原來 565M 山頭之景觀開揚,為賞景日落之佳地,而是天天色甚佳,極適合觀賞日落,難怪這麼多人了。
本來我也想在此等待日落,不過因是天目的地為蠔涌,若看畢日落後才下山,將會有一大段路需要夜行,所以還是放棄了看日落之想法。

決心返抵飛鷒山道,沿路走至飛鵝山觀景台途中把握最後機會一督是天黃昏的夕陽,細賞下竟然連鳳凰山及青山也能看得見,感覺實在不得了。
五時五左右決心下山,沿飛鵝山道下降主要是極多車,過大老坳後沿衛徑段四走著,望向東洋山一帶又是甚多遊人,
由於是天為時不早,加上近月已多次上登東洋山,因此是天決定不登上東洋山,而取山腰舊路直接橫過,再沿衛四下降至牛寮,沿途竟突然又靜得僅見一名跑山友。

下抵牛寮時已為六時正,此時天色漸暗,而我則細賞一下石屋,如預期一樣毫無動靜。
離開牛寮,續沿蠔涌古道下降,至半途天已全黑,約廿分鐘後抵達蠔涌,此時迎來另一種熱鬧,就是燈光上之璀璨,皆因是為蠔涌聯鄉十年一度、為期四天之太平清醮,理所當然會有花牌。
不過是年因疫情之故,太平清醮也得低調地舉行,當然有所失色,但就是天所見,村民仍然極湧躍地參與蠔涌紀錄片放送活動。
參觀過太平清醮後,便沿蠔涌路走至盡頭,想不到車公古廟竟因應太平清醮而關閉四天。
抵達西貢公路,走至最接近的臨時巴士站,不久後有小巴前來,於是乘車離去,結束是天有趣的沙田五頂嘗鮮兼過蠔涌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25 聖誕午後遊 石欖洲 95 山頭-石欖洲沙灘-籮箕灣-水口村-引水道 之旅

2020.12.25
聖誕午後遊 石欖洲 95 山頭-石欖洲沙灘-籮箕灣-水口村-引水道 之旅


石壁水塘 (羗山道) (起) > 石壁水塘路 > 東灣 (東灣尾) > 95M 山頭 (三角網測站) > (原路折返) 鳳徑段九 > 石欖洲 (營地) > 石欖洲 (石灘) > (原路折返) 鳳徑段九 > 籮箕灣 > 水口 (嶼南道) > 水口驛站士多 (大休) > 塘福引水道 (經水口郊遊區) > 長沙引水道 > 長沙引水道巴士站 (東涌道) (終)

出發時間:2:04pm
天氣:短暫時間有陽光 吹偏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8-21°C (天文台) / 18-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68KM (401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石壁水塘 (羗山道) >--(時長 34min,路長 1.62KM,攀升 92M)--> 95M 山頭 >--(時長 14min,路長 0.23KM,攀升 16M)--> 返回鳳徑徑九 >--(時長 13min,路長 0.63KM,攀升 0M)--> 石欖洲岸邊 (石灘) >--(時長 9min,路長 0.45KM,攀升 51M)--> 返回鳳徑徑九 >--(時長 32min,路長 2.54KM,攀升 61M)--> 籮箕灣 >--(時長 18min,路長 1.3KM,攀升 57M)--> 水口村 >--(時長 15min,路長 0.96KM,攀升 94M)--> 水口郊遊區 (塘福引水道) >--(時長 1hr 25min,路長 6.54KM,攀升 24M)--> 東涌道

-
是天為聖誕節,祝大家聖誕快樂!
因應是周末將一連三天登山,是天不想走太艱辛之路線,於是決定輕鬆玩一轉大嶼山,並選擇一走已一整年沒有到訪之鳳徑段九 (石欖洲及籮箕灣),到達水口村一嘗馳名咖哩,再沿引水道續走至入暮。
巧合的是,是次已為我第三年在聖誕節當日來訪石欖洲,其中 2017 年那次更是在此露營過了一晚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93740900056),而 2018 年那次則兼登 95M 山頭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57802174315875)。

十二時三吃畢午餐後,先乘車東涌,再轉乘 23 巴士到大嶼山石壁,是天乘車的人相比正常假日要多出不少。
將近二時一起行,踏上鳳徑段九,沿石壁水塘路下降至分岔路口,再左轉下抵東灣,接上泥徑上走,至最高點時右轉入隱徑登上 91M 山頭,再過 95M 山頭,後者山頂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
95M 山頭景觀開揚,風光優美,能飽覽一整個石壁,唯頂段浮沙碎石甚多,需慢走提防跣倒。

在山頂逗留十餘分鐘後沿原路下降返抵鳳徑,再前走一會到達石欖洲營地入口,此牌坊經長年風吹雨打下經已明顯褪色,是時候該修復了。
下走穿過已關閉的營地,接上隱徑下降至海岸邊,此乃一石灘所在地 (含大量海砂之石灘),記得之前曾兩次下來此處賞景,唯是天石灘上空無一人,僅見遠處有一快艇停泊。
賞畢風景後沿原路上抵接回鳳徑,再沿徑前走,約半小時後到達籮箕灣,此處異常熱鬧,是天見大量遊人在此露營,與石欖洲營地之冷清成一巨大對比。

及後接上石級上走回車路,再步向水口村,到達時已為四時五,此時進行是天第二任務 — 一訪水口驛站士多。
記得我曾在 2017 年及 2018 年多次到訪此士多,當時士多營業至傍晚,因此屢次成為了我操山途中之補給點。
及後少了惠顧,直接近月從報章得知此士多之去向,因此決定重訪一嘗能否找回昔日回憶,順道一嘗小店之馳名菜式。
是天點了一份咖哩牛腩烏冬,味道獨特,與坊間之咖哩甚為不同,唯獨職員的態度就實在是有所欠奉了,與當日的感覺也不同了,此乃失望之處。

吃畢東西後已是四時十一,距離日落尚餘約五十分鐘,只能簡單走一下引水道吧。
接上鳳徑段十之泥徑上登引水道近水口郊遊區,再沿引水道前走,沿途僅見零星遊人,甚為清靜。
一直走至舊東涌道路口附近已入暮,但為了方便乘車,續前走至 (新) 東涌道橋底處,沿梯級上走至路面,再橫過對面馬路至長沙引水道巴士站 (北行) 方完程,並剛好趕上一班 23 巴士回到東涌。
之後轉乘巴士回新界時又是見到人流比一般假日異常地多,由此在熱鬧的車程中結束是天此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24 午後 菠蘿輋上登昂平.茅坪暮降大水坑 閒遊之旅

2020.12.24
午後 菠蘿輋上登昂平.茅坪暮降大水坑 閒遊之旅


菠蘿輋 (起) > 紅花村 > 北港坳食水配水庫 > 昂平新村/茅坪新村/黃竹山新村 (北港坳) > 大水井食水缸 (馬鞍山郊遊徑) > 昂平 (觀景台) > 茅坪坳 > 茅坪 (茅坪古道) > 梅子林 (梅子林路) > 富安花園 > 恆信街 > 港鐵大水坑站 (終)

出發時間:3:40pm
天氣:大致天晴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9-21°C (天文台) / 17-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8.10KM (32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近紅花村)

--
行程概況:
菠蘿輋 >--(路長 2.17KM,攀升 293M)--> 昂平高原 >--(路長 3.62KM,攀升 24M)--> 梅子林 >--(路長 1.47KM,攀升 0M)-->
富安花園第十七座 >--(路長 0.68KM,攀升 0M)--> 港鐵大水坑站

-
適逢平安夜,是天再度與友人一臨馬鞍山昂平,與上次一樣,因應友人體能稍遜,僅以極慢速度前進。
因應一些外界事情,是天絕為本年度其中一個最黑暗的日子,實在有必要散心一下,不過是天天色不錯,在昂平上能賞美景,頓能笑忘人間苦痛,在黑夜來臨之前把心情拋諸腦後。

三時五左右抵達西貢巴士總站,步行往宜春街轉乘 3A 小巴至菠蘿輋,並在強記士多對開路口下車,抵達時已為三時八。
沿車路上走,先經紅花村公廁,可稍作疏洗,再一直上走至北港坳。接上馬鞍山郊遊徑。
沿郊遊徑上走,不時遇到人潮,縱然需一口氣攀升海拔二百餘米,不過斜度不高,路面又寬闊,且此處空氣清新,對新手來說走上來也不感吃力。

一直上走至海拔三百餘米,見到有一些山火痕跡,原來早前又燒過。
直至上抵分岔路口,右轉再走一小段,便抵達昂平高原,此處風光異常優美,我更曾經在 2017 年中秋佳節兩度專程上走至此賞景。
剛巧是天天色甚佳,晴空萬里,站在昂平高原上,可賞到西貢全景,極為震憾。
亦因是為平安夜,有不少遊人上來玩樂甚至露營慶祝,令我不禁想起三年半前曾在此靈營之難忘探險回憶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525207417575355)。


在此逗留了約廿五分鐘,已是五時四,距離日落尚有不足半小時,因此是時候起行下山了。
是天選茅坪古道下山,先沿麥徑走至茅坪坳,以天然石塊為主,到達時已是五時十,日落已過,於是趕緊踏上茅坪古道下降茅坪村,抵達時已將近入暮。
在漆黑裡續走至梅子林,沿途主要以碎石路為主,到達梅子林時見到路口進村一小段因工程圍封了,不過對我並沒有影響,因為本來就不用進村。
沿右方村外圍柏油路走至梅子林路,幸而都是沒狗,穿過停車場後,沿車路直下降至近富安花園位置,再取捷徑直接下走至富安花園第十七座附近,此時友人要求小休一會。
最後沿屋苑走至巴士總站,再至港鐵站,結束是天平安夜極慢遊之旅。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21 午後 下城門水塘-雙城峽-城門水塘-金山路-石梨坑村 閒遊之旅

2020.12.21
午後 下城門水塘-雙城峽-城門水塘-金山路-石梨坑村 閒遊之旅


美田邨 (香粉寮街) (起) > 白田村六區 > 下城門道 > 下城門水塘主壩 > 下城門水塘涼亭 > 雙城峽 (三橋) > 水務設施貓梯 > 城門水塘主壩 > 城門燒烤區 > 城門碉堡遺址 (孖指徑 麥徑段) > 金山路 > 金山路盡頭迴旋處 > 引水道 > 養生亭 (金石徑) > 石梨坑村 > 石排街、大白田街、石蔭路、石宜路 > 和宜合道 (終)

出發時間:2:36pm
天氣:部分時間有陽光及乾燥 吹東北風三至四級,氣溫介乎 17-20°C (天文台) / 15-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8.23KM (39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小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石梨坑引水道)

--
行程概況:
香粉寮街 >--(路長 4.41KM,攀升 224M)--> 水務設施貓梯頂 >--(路長 0.19KM,攀升 70M)--> 城門水塘主壩 >--(路長 0.73KM,攀升 9M)-->
城門燒烤區 >--(路長 2.29KM,攀升 87M)--> 石排街 >--(路長 0.62KM,攀升 2M)--> 和宜合道

-
是天為閒日周一,按道理我是很少會去遠足的,但因要帶沒遠足經驗之友人去一訪雙城峽,因此便出現了這個不平凡的周一行山日。
因友人能力所限,是天僅能極慢地由香粉寮街走至下城門水道,經水務通道至雙城峽,上走至上城門水塘主壩後,接上麥徑段六過金山路,再下經石梨坑村至和宜合道完程。

二時五在大圍港鐵站集合,然後乘 63K 小巴去美田邨,以節省近廿分鐘之車路行程,留意可在 63K 抵達美田邨時揚聲要求在香粉寮街盡頭下車,以節省約兩分鐘步程。
下車後,隨即沿著白田村六區之柏油村徑上走至下城門道,是天所見,白田村六區入口處之信箱相比三年前更加殘破,只剩下約兩戶自行裝置簇新的自家信箱。
而白田村六區之寮戶基本上已人去樓空,只剩下約兩戶留守,其中一戶更見有狗隻在天台,幸而是鎖著的,而且該寮屋入口並非位於此柏油村徑。

簡單再介紹一下,白田村位處大圍香粉寮及穀寮,共分成八區,其中第一及三區皆在興建美林邨、美松苑及恒峰花園時消失了,第二區僅餘村落位處是天將要走過的普光明寺之上。
第四區 (新區) 鄰近現時的中電四百仟伏變電站,五區則於四區以西,部分土地已用作發展香粉寮新村。
白田村六區面積廣泛,部分已在興建美田邨時拆卸,部分遺址則在美田邨以西,香粉寮街迴旋處至下城門道之山坡,但大多寮屋已人去樓空,七區和八區亦相信已消失。
基本上,現時白田村最為熱鬧的,主要是二區及五區,其中二區內更設有白田村村公所,是天所見仍有村民在內,而附近一帶之寮屋在晚上亦會亮起燈光。

上抵下城門道,便續沿路走至下城門水塘主壩,沿途不時有汽車甚至重型貨車出入,皆因下城門水塘正進行大型輸水管道興建工程 (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 — 水龍副水塘至下城門水塘輸水隧道工程)。
抵達下城門水塘主壩,見到有不少人在玩搖控飛機,似乎對村民之粉筆字控訴毫不在意,而此處景觀尚算開揚,唯獨空氣質素甚差,不宜久留。
沿北面水務通道續行,沿途不時上上落落,也見有一些工地,但沒工人開工,而遊人也僅寥寥可數,算是格外之清靜 (也或是我最近較少在閒日登山之錯覺)。

一直走至分岔路口,沿左邊續下降,此時其實已可遠望到城門水塘主壩。
對上一次我選走了小徑穿林而過雙城峽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169988463097234),是天則決定續沿車路走至盡頭,接上鐵橋橫過至對面,難度相對穿林小徑稍低之餘,更可直觀城門隧道兩段之間的架空橋,實是有趣。
欣賞過後,便接上藍色欄杆鐵橋上走至水務設施,該處有一貓梯,能直接通往設施之頂部,正常來說難度不高,可放心爬上去,但其實在右方也有崎嶇小徑可繞過上走。
然後便迎來一道長長的柏油級,乃沿主壩護土牆上升至主壩頂,此段需一口氣攀升海拔 70M,對於沒遠足經驗之人士或是一個巨大之挑戰,或需分段慢走才能抵達主壩,而此時也見兩名遊人正朝相反方向下降。

抵達城門水塘主壩時已為四時八,此處空氣質素明顯相比下城門水塘較好,且趁是天人流出奇地少之時,好好欣賞一下城門水塘景色。
城門水塘主壩上的抽水塔連接鐵橋已重新鬆漆,該抽水塔的用途則是將水塘內的水經地底管道輸送到濾水廠,然後再由濾水廠轉到配水庫作配給,而另一邊廂之城門水塘紀念碑經年前塗鴉破壞後,署方已在紀念碑前增設閉路電視,但感覺與整個格局顯得格格不入。

賞過水塘景觀後,因應友人體力,接下來決定簡單地由城門燒烤區走經麥徑段六至金山路,此段路是我已走過無數次之泥徑,是天特別之處在於城門碉堡遺址附近能賞到日落,
儘管不算完美日落,但由於事前全沒計劃要賞日落,故也屬意外收穫,亦為是天之行帶來驚喜。
一直走至金山路時已為五時十一,天色漸暗,是時候撤退了,是次選擇撤至石籬邨附近一帶,該路段我曾在兒時走過,但近年也沒有再臨,是天因時間關係再一次重遊舊地。

沿金山路下抵盡頭迴旋處,留意右方有一行人徑能下燒烤區抵引水道,踏上引水道時已入暮,但竟見一遊人。
此時不要心急走進第一個路口離開,皆因該小路是途徑寮屋正門,有惡狗之機會較大,反而沿引水道續走,途中經過一些農田,內裡也見有狗,
至第二個路口方右轉,此處為養生亭,亦置有一些桌椅,但過去曾見有狗聚集,是天有幸沒見。

沿政府修建之柏油路級下走,沿途有街燈,亦偶有分岔路口,附近一帶有不少寮屋,為石梨坑村所在地,留意不要亂走進村徑,否則會立即招來惡狗之問候。
一直下降,尾段經過一個陰森樹林位置後,再轉出來便見有信箱及涼亭,此時便抵達石排街,此時已為六時三。
最後沿車路下走至和宜合道,吃點東西後便乘車離開,因應是為冬至,全港各區主要幹道皆有塞車現象,幸而我不用做冬,無需擔心時間問題吧。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20 寒冷下 嶼西象山深度遊.暮中深屈道撤退 之旅

2020.12.20
寒冷下 嶼西象山深度遊.暮中深屈道撤退 之旅


大澳巴士總站 (起) > 大涌行人橋 > 石仔埗街公廁 > (原路折返) > 新基大橋 > 寶珠潭 > 嶼北界碑 > 獵豹石 (老虎回頭石) > 260M、284M 山頭 > 象山 (383M 山頭) > 象山 (449M 麒麟頭) (三角網測站) > 423M 山頭 > 361M 麒麟尾山頭 > 麒麟笏 > 174M 山頭 > 新洲 (東澳古道) > 深屈村 > 深屈道 > 山海亭巴士站 (深屈道) > 深屈道巴士站 (羗山道) (終)

出發時間:1:06pm
天氣:初時天致天晴 稍後漸轉多雲 天氣寒冷及乾燥 吹北風三至六級,氣溫介乎 14-18°C (天文台) / 14-3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9.79KM (90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小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狗 (東澳古道近鐵德樹)

--
行程概況:
大澳巴士總站 >--(時長 26min,路長 1.67KM,攀升 51M)--> 嶼北界碑 >--(時長 53min,路長 1.24KM,攀升 360M)--> 象山 383M 山頭 >--(時長 19min,路長 0.53KM,攀升 96M)-->  象山 449M 麒麟頭 >--(時長 35min,路長 0.71KM,攀升 28M)--> 361M 麒麟尾山頭 >--(時長 54min,路長 0.19KM,攀升 0M)-->
174M 山頭 >--(時長 34min,路長 0.12KM,攀升 0M)--> 東澳古道 >--(時長 21min,路長 2.06KM,攀升 53M)-->
深屈村 >--(時長 34min,路長 3.25KM,攀升 313M)--> 深屈道巴士站

-
是天天氣繼續寒冷,兼風勢很大,但經過前一天之適應,已不是十分擔心溫度上的問題了。
既然一早已計劃是周末一連兩天遊嶼西,就決心按原定計劃前進,自前一天離開大澳後的十八小時,又再次踏同一個地方,印象中除了 2018 年 10 月操練 LT70 之外,也未曾試過相隔一晚再重臨大澳。
是天初時天晴,即使風勢強勁也不覺很冷,依大路上走至象山,先遊 383M 山頭,再上登 449M 麒麟頭,之後便進開熟悉的小徑,進入幾乎全踏草之荒脊遊,
先由 423M 山頭下闖 361M 山頭,然後踏草下降至 174M 山頭,再沿西面碎石山脊下降至東澳古道,感覺絕非輕鬆。及後因時間所剩無幾,只好草草走經深屈村,駁上深屈道上走至羗山道路口完程。

十一時三左右吃畢早餐,隨即乘車出發往大嶼山大澳,是天選擇轉乘巴士到東涌,唯因車程不太順利,浪費了一些時間。
巴士駛過汲水門大橋時,驚見二轉對上山坡 (即護土牆之頂) 竟有一個帳篷,果然想像力無限,連這個旺中帶靜的角落也成為 x camp 勝地。
然後,當駛過青馬收廣場時,也特別為此拍照數張留影,皆因 28 日開始青嶼幹線收費獲豁免,收費廣場的更亭會在當日凌晨遭移除,而簷篷亦會在未來數天給移除,為 1997 年 5 月 22 日後的一個重大改變,或象徵著一個時代之終結 (亦意味著 2017 年 8 月 20 日的雙向收費方排及翌日大塞車都是白費工夫的)。
到達東涌後,隨即等候往大澳之巴士,唯發現車輛飛站,相信是滿座,唯有出動絕技吧,終在一時一抵達大澳。

由於大澳巴士總站之公廁正進行翻新工程,因此多走一小段至石仔埗街才有公廁。
疏洗一下後,沿原路折返至大涌行人橋,再朝新基大橋進發,期間竟見聞名的「福滿林酒樓」竟然沒營業,事實上是天的大澳算是極冷清。
一直走至寶珠潭一帶,右轉上嶼北界碑,當年用以清晰標明新界租借地界線,過後便踏上泥徑開始上登象山。
初段先穿過一些昔日梯田,上走一段斜度不太高的泥徑後,第一個平緩位置便是獵豹石 (老虎回頭石) 所在之處,沿途亦見一些遊人。
過後繼續上走,但斜度有增加,開始需動手借力,不一會上抵 260M 山頭,此乃一個廣闊草原,是天亦見一個外籍家庭連人帶狗在玩耍。

此後的路斜度放緩,過了 284M 山頭後再一些上升,見到與 383M 山頭越來越近,留意右方有隱徑能上走至 383M 山頭之頂,山頂僅有一些亂石。
據知此乃真正之象山,現今地圖標示之象山,實為 449M 麒麟頭,過往我登山「象山」都是僅攻 449M 山頂,而未曾攻上 383M 山頂。
在 383M 山頭賞過景後,原路折返大路,再續登上 449M 麒麟頭,沿途需穿過一些較密的林木,不一會便上抵山頂。

449M 麒麟頭上設有一個三角網測站,而風光也明顯相比剛才的 383M 山頭優美,尤其能目睹一整個機場島及遠處的鳳凰山,就連山腰處之天壇大佛也清晰可見。
是天難得 449M 山頂無人,清靜地景拍照近十分鐘後方離開,沿原路下降一小段至分岔路口,此時離開主徑,右轉往 423M 山頭方向,由此開始之路段皆是我未曾走過的。
由 449M 山頭至 423M 山頭之路仍算清晰,亦不難走,但過了 423M 山頭後路肧開始消失,縱然偶見絲帶,但其實主要都是踏草開路為主。

由 423M 山頭至 361M 山頭,需先經過一山坳位置,小心翼翼地對準方向,踏著草而降,至山坳位置再對準方向登上 361M 山頭之頂,途中有一些巨石陣,需小心繞過。
361M 山頭稱為麒麟尾,風光開揚,山頭上遺留兩組鐵枝,不明其用處。從遠處觀賞此山,看來怪石嶙峋亦頗崎嶇,實在沒想過原來是有方法踏足其上的。
賞過景後,便開始下山去,從 361M 山頭直接取西北微北方位下剷,踏草而降,途中偶爾會見到隱約的路肧,憑此判斷這一帶也有一些山友會慕名而來的。
因為全程踏草而降,需放慢腳步,提防踏空而失重心,一直下走超過半小時,降來到海拔百餘米之山坳位置,
此時見到不少分歧之隱約路肧,有一些通往左方下山方向,不用理會之,皆因是天目的是要登上對面的 174M 山頭,沿途竟見有一些破舊紙杯。

174M 山頭風光亦開揚,能近觀港珠澳大橋,另一邊亦能看見一整段黃茅脊 (我曾在四月到訪過,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34001356695948),實是一片獨特的景觀,但令人不惑的是山頂處有一個膠樽。
賞過景後,便開始下山,續向前走至盡頭,此時會見到靠左有一山脊,延伸至山下之東澳古道,沿此下降,但路段滿佈碎石,不時需蹲下走著以免滑倒。
亦由於數月前這一帶曾發生山火,因此部分枯枝帶有黑灰,這算是行程中的唯一一個伏位。
由於尾段斜度頗高,加上路不穩固,因此格外小心地下降,途中不時看到東澳古道上之人流,部分遊人亦留意到我正在從荒山處下降。

下抵東澳古道時將近五時三,即用了兩小時多走荒脊,既然時間無多,只好趕緊清理一下衣物上的黑灰後,便沿東澳古道走向深屈方向。
此段路我已走過極多次,因此也沒有什麼新鮮之處,亦因時間關係,沿途所見人流不多,唯一令我驚訝的是,踏上柏油路後不久,竟然見到數頭狗,不知是否野狗,幸而沒有示惡。
一直走著,約五時八終抵達深屈村,隨即踏上深屈道續上走,由於知道六時二有一班 23 巴士字軌車開出,因此令我有決心趕在半小時內由深屈村上抵山海亭,
一口氣上斜便發現,其實深屈道斜度也不低,急步走還是挺費力的,但正好彌補了是天前部分慢走玩荒脊時對心肺功能沒訓練成效之情況。

終於用了將近三十分鐘上抵山海亭巴士站,此時天漸入黑,不久後有一輛巴士來,意想不到竟然滿座,看了看手機預,發現下一班要等十分鐘,而且又不知會否再次滿座,
決定沿深屈道多走數分鐘至羗山道路口,隨即極幸運地遇上一輛 11 巴士到站而又有位,於是登車離開,因此乃舊款嶼巴車,因此沿途不停站駛著時有昔日大嶼遊的感覺。
約三十五分鐘車程便到達東涌,然後轉程巴士離開,結束是天有趣之象山深度遊,又,確實遊走了象山不為人知的一面,感覺很滿足。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19 寒冷下 南登屋頭坪山 (分流頂).蠄蟝石頂 (大磡森) 北降 之旅

2020.12.19
寒冷下 南登屋頭坪山 (分流頂).蠄蟝石頂 (大磡森) 北降 之旅


石壁水塘 (沙咀巴士站) (起) > 宏貝道 > 大浪灣引水道/狗嶺涌引水道 > 鳳徑段七 L072 標距柱 > 荒脊 > 屋頭坪山/分流頂 (235M 山頭) > 鳳七替代路段 > 分流頂/屋頭坪山 (248M 山頭) > 鳳七替代路段 > 深坑瀝 > 大磡森南坳 > 蠄蟝石頂/大磡森 (三角網測站) > 大磡森北脊 > 水撈漕石澗 (天池) > 水撈漕 > 鳳徑段七 (近二澳渡頭) > 牙鷹角 > 番鬼塘 > 大澳海濱長廊 > 大澳巴士總站 (終)

出發時間:12:58pm
天氣:大致多雲 天氣寒冷及頗乾燥 吹北風四至六級,氣溫介乎 15-17°C (天文台) / 13-22°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81M (73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近 L058 標距柱及番鬼塘)

--
行程概況:
沙咀巴士站 >--(時長 75min,路長 5.91KM,攀升 167M)--> 狗嶺涌引水道盡頭 >--(時長 57min,路長 1.04KM,攀升 175M)-->
分流頂 235M 山頭 >--(時長 19min,路長 0.31KM,攀升 26M)--> 經分流頂 248M 山頭 至鳳七替代路段 >--(時長 40min,路長 2.46KM,攀升 291M)--> 大磡森 >--(時長 81min,路長 0.9KM,攀升 19M)-->
水撈漕石澗 (天池) >--(時長 18min,路長 0.91KM,攀升 0M)--> 二澳渡頭 >--(時長 36min,路長 3.17KM,攀升 51M)--> 大澳巴士總站

-
又到了周末時光,不過這個周末較為特別,一是遇正冬季季候風加持之寒冷天氣,二是繁忙業務結束之時,三是繼暫別大嶼一個月後首個重臨日子。
好不容易來到一整年的倒數階段,決心再次玩一些已久違的路線,繼三、四月後,再次追蹤緯兄的嶼西荒脊線,一走分流頂東南脊及大磡森北脊,
是天不單天氣寒冷,風勢更是強勁,分流頂一處風勢一度持續約六至七級,連站也站不穩,幸而之後的路段沒那麼當風,因此能輕鬆走,至大磡森北脊下降水撈漕石澗一段為全天最難的一部分,斜度很高兼需不停跨虅,不過也讓我終有機會首次目睹所謂「天池」之真面目,以及入暮前後的二澳內灣美景。

由於天氣太冷,一大早起行之意慾實是不高,因此弄至十一時半方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大嶼山石壁。
是天全程乘港鐵至東涌,幸而車程順利,五十二分鐘左右便抵達,同時又剛好趕得上即班 23 巴士,因此將近一時便抵達沙咀巴士站,算是快了。
疏洗一下後隨即起行,此時已感到是天風勢非一般之強,幸而仍沒有感覺顫抖,一路走著,沿途也見零星遊人,但明顯不是周末熱門行程時節之人流,相信或因太冷而少人登山。
初段沿宏貝道、大浪灣及狗嶺涌引水道走著,由於此段路較平平無奇,因此以漫不經意之心走著,約一小時後抵達狗嶺涌營地路口,再走十五分鐘來郅引水道盡頭,灰後沿梯級下走一小段泥徑,至 L072 標距柱之位置便停下,此處正是分流頂東南脊之入口,開始進入行程高峰狀態。

分流頂,實為屋頭坪山,主峰高 248M,副峰高 235M,但現今地圖標其為「分流頂」,追尋典故,分流頂原應為分流角上方的 49M 山崗,但這裡同時兼用分流來稱呼屋頭坪山以配合現代地圖之需要。
分流頂之南面為開揚短草山坡,但沒有路肧,因此得隨意找位置踏上去便是,因斜度不高,難度也不大,沿途景觀開揚,能不時回望鳳凰徑及分流東灣等景緻,約走了四分之一路程時遇有電線桿,實為有趣。
不過由於此時風勢達強風程度,陣風來時站著也感困難,為此程加添了一些挑戰,好不容易終上抵分流副峰 (235M),望見不遠處有另一山頭 (248M),此時我才意識到原來六月下旬曾攻之頂正是此副峰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14653735297375)。

因實在抵受不住強風,趕緊離開 235M 山頭,下降接回鳳七替代路段,想到還未曾攻過分流頂主峰,因此決定找路線一訪之。
過程中見到有一些大型的混凝土鋪設遺物,懷疑是墩台,之後再找著,終見到分流頂主峰 (248M) 山頭了,山頂有些大樹,景色不及南峰,但正正能直視深坑瀝那邊之群峰,惜是天未能久留賞景。
離開 248M 山頭。再次下抵鳳七替代路段,此時已為三時七,由於是天尚有另一個目標,因此趕緊沿熟悉之主要山徑上走至深坑瀝,沿途見到登上煙墩之隱徑變得異寬闊,遺憾是天沒時間未有再攻其頂。
沿橫腰徑再走至大磡森南坳並攻上大磡森山頂,想不到只用了四十分鐘,抵達時為四時三,剛好是目標時間。不過因山上景觀實在太美,因此忍不著逗留了約十分拍照賞景。

大磡森,實為蠄蟝石頂 (466M),但現今地圖皆以前者為命名。一般登上大磡森的路僅有一條,就是南脊,但其實其北脊有數條荒徑,可分別下抵二澳及水撈漕各處 (有的早已隱沒),是天就嘗試其中一條吧。
四時五開始下山,先沿稍斜的泥坡下降至一山脊,走一小段平緩路後再次下降,沿途見到芒草甚美,但林林有點密,部分植物更是帶刺,需小心慢走。
一直至 391M 山頭才右轉,之後又再沿泥坡下降,中途經過一個 deep V,
再上走一小段至 302M 山頭,此時方見到水撈漕,此後路段斜度急增,續走一小段後見到分岔路口,此時留意絲帶左轉,便開始進入林裡,迎來全段最斜的一部分。
此段路不僅斜度高,而且浮沙頗多,加上沿途有大量樹藤需跨越,因此實在不輕鬆,感覺與馬夾崙下山的感覺有點相似。

最後一段極斜之路花了近廿分鐘應付,直至下抵水撈漕石澗時已為五時八,將近日落。
沿天然石塊過澗,此處除看到背後的瀑布外,更能直睹聞名邇遐旳水撈漕蓄水池「大澳天池」,每逢夏日,此處也吸引大量遊人前來玩水,但因此處屬於水務署集水區,而水源亦是供予大澳及二澳居民使用,因此水務署於大約兩前決意建圍欄圍封「天池」,以免遊人內進。
是天正正要穿過圍欄方能接上下山道路,幸而有山友在澗後山坡開闢了一道小徑,能助以跨過圍欄,不過有小量危險性,需小心慢走。

接回水管泥徑,接下來的便主要是大路一條,沿途會經過一些水務設施,包括已荒廢之疑似更亭,沿途竟遇上一名上走水撈槽之遊人。
續前走,以泥路及石梯夾雜以主,一直下走至尾段,會經過近年復村之一間村屋,兼經營士多,此時亦見屋內有燈光亮起。
最緞下抵二澳渡頭時,已為六時一,已開始入暮,時間安排得實在是剛好!
在晚霞之下觀賞二澳內灣及雞公山實是首次,加上是天季候風下產生之白頭浪作襯托,甚為目不暇給。

在夜暮裡沿柏油路步行回大澳,沿途被兩名跑山人士超前,過了牙鷹角營地後不久,突見一頭狗,幸而沒吠,相信是由鄰近村落走來的。
一直走著,沿途可賞到大澳夜景,夜行此段確實是首次,走了不久終到達番鬼唐,沿途見兩頭狗,幸而都沒吠。
最後經大澳海濱長廊走回巴士總站,見到大澳出奇地冷清,就連巴士也沒有長龍,實是意料之外。
登上 11 巴士並等了數分鐘後,六時十正式開出,巴士車速快,因此七時五左右便抵達東涌,再轉車離開,結束是天難忘的嶼西荒脊遊。

註:對上兩次的嶼西荒脊遊分別是三月一日的響鐘坳脊、根頭坳脊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43519255744159) 及四月十七日的雞公山、小屏風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842647092498041)。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13 西貢東 蚺蛇五灣環庫之旅

2020.12.13
西貢東 蚺蛇五灣環庫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蚺蛇坳 > 蚺蛇西南脊 (刀背屻) > 肩頭坳 > 蚺蛇尖 (三角網測站) > 米粉頂 > 東灣坳 > 東灣 > 大灣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百足地 > 西灣山 (三角網測站) > 浪茄 > 浪茄山 > 萬宜水庫東壩 (西貢萬宜路) > 糧船灣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萬宜路) > 元五墳觀景台 (西貢萬宜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終)

出發時間:12:08pm
天氣:大致多雲 初時高地有霧 吹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7-23°C (天文台) / 18-2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8.60KM (132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西灣村)

--
行程概況:
北潭凹 >--(時長 33min,路長 2.75KM,攀升 14M)--> 赤徑 >--(時長 19min,路長 1.47KM,攀升 151M)--> 大浪坳 >--(時長 55min,路長 1.78KM,攀升 345M)-->
蚺蛇尖 >--(時長 25min,路長 1.00KM,攀升 43M)--> 米粉頂 >--(時長 34min,路長 1.07KM,攀升 2M)--> 東灣荒田 >--(時長 65min,路長 3.80KM,攀升 169M)-->
西灣村 >--(時長 48min,路長 3.20KM,攀升 345M)--> 西灣山 >--(時長 22min,路長 1.55KM,攀升 6M)--> 浪茄 >--(時長 31min,路長 1.71KM,攀升 105M)-->
萬宜東壩尾 >--(時長 1hr 41min,路長 9.28KM,攀升 110M)--> 麥理浩徑起點 (大網仔路) >--(時長 6min,路長 0.59KM,攀升 6M)--> 北潭涌

-
是天本為一年一度之樂善盃大日子,遺憾是年 (第十九屆) 樂善盃因不可抗力因素而首度被取消,但身為活動慣賞參與者兼西貢東愛好者,當然就趁活動正日來臨紀念一下吧。
樂善盃長線為 28KM,去年我曾以三小時四十二分鐘完成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577270259035727),
不過因最近沒了跑步之衝勁,因此是天計劃也是以步行來作紀念,想了一想,倒不如走一條同樣長 28KM,但難度升了級的加強版行程 — 蚺蛇五灣環庫之旅。
故名思義,便是先登上蚺蛇尖,過米粉頂後下降東灣,過大灣、鹹田灣及西灣後,再登上西灣山,下降浪茄,過萬宜東壩後沿西貢萬宜路步行出北潭涌,這路線我又剛巧曾在兩年前的十二月玩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38488346247258)。

十一時三吃畢早餐後,便出發至北潭凹,有幸同樣車程順利,約四十分鐘車程便抵達北潭凹,想不到第一眼便見到聰 sir,上月在杯靈雙渡期間才見過他呢!
疏洗一下後,便正式起行。先沿柏油路下降至赤徑,沿途遊人明顯沒早兩星期前的多,到達赤徑時見到良友士多極熱鬧,而在荒田更見到大量露營人士。
離開赤徑,上走至大浪坳,再轉上蚺蛇坳方向,途經一個平地開揚位置時竟見到翁師兄及其女友,算是挺巧合的。

是天依然多雲,初時能見度不算高,望向尖頂更見近頂處有薄霧,雖然天色不太好,不過在這種日子登尖也有兩大好處 — 較清涼及人流較少。
因人流較疏落,走上來的阻力較少,因此走得也較輕鬆,在沒發力之下登上尖頂,抵達時已為一時十一,亦成為了事隔兩星期後再一次登尖之記 (對上一次為十一月廿八日,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455265791236165)
蚺蛇尖山頂處人流較多,當時目測也有廿多人,而我則拍照及賞景一下後,約十分鐘後便開始下山。

沿東脊下降路途的首八分鐘難度最高,之後路漸趨平坦,沿途首次在此看到牛吃草 (但牛隻耳朵沒掛上編號)。
繞過一座無名山峰後,頂上米粉頂,到達時為二時半,是天的米粉頂算是罕有的熱鬧,相比我過去廿多次來到米粉頂,是次人流較多。
之後便開始從此處下山,話說這段路是我在四年半前首登蚺蛇尖至今,幾乎每逢登尖都會走經之路,
雖然浮沙碎石稍多,但斜度不高,加上堅實的踏腳位不乏,若能掌握技巧,其實沒什麼難度可言,不過是天有另外兩人皆下降米粉頂,他們看起來技巧都不遜息。

一直沿浮沙碎石路下降至米粉頂與東灣山之山坳,再右轉續下降至東灣,後段對上一次走,原來已是本年二月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98470846915667)。
由米粉頂起計,僅用了七個字左右下抵東灣,其實也算是正常表現,在東灣荒田見到有不少人在露營,而我則續沿山路往大灣去。
十五分鐘後來到大灣,見到人流反而沒想像中之多,或是因為天色不佳之關係吧。走至大灣盡頭,翻過望魚角,再下抵鹹田灣。
沿士多左邊之鹹田圍柏油路走至沙灘,此時有幸目睹大飛搶灘之有趣畫面,原來待客登上大飛後,還需兩名大力士負責推船至離開沙灘範圍,再待船隻自然漂離近岸範圍後,方啟動引擎。

走至鹹田灣末,接上麥徑段二,此後之路程便不再需要用手套了。沿柏油徑走至西灣,西灣同樣有不少露營人士。
離開沙灘範圍後,隨便找個岩石位置坐下,開始清理鞋裡的沙,之後再吃一點自攜蛋糕及喝自攜能量能品,弄了近廿分鐘方再次起行,此時已是四時七了。
西灣村第一戶人家在門外種植了大量仙人掌,感覺有點奇特,離開西灣村,沿柏油路走至吹筒坳,不停留下再接上登西灣山之泥徑,沿途尚見零星下山遊人。
或因是天鞋裡沒沙,加上天氣涼快,走上來動力十足,因此登山的速度相比平日較快,由西灣村起計至西灣山山頂僅用四十八分鐘,算是很快了!

登西灣山沿途見到太陽離開了厚雲,此時還在思索著竟然會否如上月中那次一樣,登上西灣山即看到日落呢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420315628064515)?
當我抵達山頂時,果然真的看到日落的鹹蛋黃開始出現了,此時為五時五,距離日落尚餘約十五分鐘,想了一想,既然不趕時間,倒不如在涼亭處逗留一會直至鹹蛋黃消失吧!
多雲畢竟是多雲,是天的鹹蛋黃不時被雲彩稍稍遮蓋,直至 17:36 左右,夕陽真的消失在霞裡,便決心開始下山。
與上月中那次一樣,在日落時分才開始從西灣山下降,坦白說有一種與夜暮競賽之感覺,誰也想趕快在入黑前下抵浪茄吧。
沿途竟然才見到有數群人正在登上西灣山,真的想不透為什麼西灣山近來突然變成夜行勝地呢?

是次僅以廿二分鐘極速下抵浪茄,抵達時還未全黑,此時見到露營人士多不勝數,燈火處處,實是令人羨慕!
是次有感露營人士相比上月中那個周日更多,其一原因相信是獅子座流星雨之關係,不過目測是天多雲,雖則黃昏時雲量稍減,但預期入夜後會再次增加,因此相信還是看不到的機會較大 (更何況是次流星雨的方位是西北偏西,在浪茄處觀賞,根本就角度不對)。

離開浪茄時天已全黑,沿柏油路上攀浪茄山途中回望浪茄,見到燈光茫茫,實是震憾,而望向西灣山一帶則見到一些電筒光源,相信為剛才所見的登山人士。
走至萬宜東壩時已為六時半,此時感覺不得了,大量計程車正駛進東壩,向來在這些時間都是有出無入的,是天竟見有入有出,氣氛隆重。
沿途見到有些遊人席地而坐,相信都是來「追星」的,明明這些天氣就不宜觀星呢!
走至 9A 小巴總站,依然見到有人龍,但相比上次少很多,但也與我無關,我當然是沿西貢萬宜路步行出去北潭涌吧。

走至近白腊路口處時,再次見到一輛計程車停泊,數人正給黃牛餵草及灌水,情景與十一月中那次完全一樣。
再一直走著,又見到另外數群黃牛。之後再走好一段,至萬宜西壩前,又見到一些夜行人士,其中不乏外籍女士。
及後走著,至元五墳觀景台對開涼亭處竟又見到一大群人,之後再走不久,見到一家大小正步向東壩方向,走一會又見到一輛警車 (不知是否埋伏)。
一直走至萬宜坳,駁上大網仔路,再下抵麥理浩徑起點時已將近八時二,索性走至北潭涌小食亭,路經傷健樂園 (樂善盃之起/終點),場地被封,僅有兩頭黃牛在外,情景與去年當然相差很遠。

北潭涌小食亭已關 (七時關門),但旁邊還有一些遊人。我趕緊疏洗一下後,便乘上當班 94 巴士離開,結束是天走了足八小時的 28KM 西貢東紀念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12 大棠賞紅葉.續登大帽頂.暮降梧桐寨 之旅

2020.12.12
大棠賞紅葉.續登大帽頂.暮降梧桐寨 之旅


大棠山路巴士站 (僑興路) (起) > 大棠山道 > 大棠燒烤區 > 大棠管理站/大棠苗圃 > 楓香林 (大棠紅葉) (大欖林道 - 大棠段) > 大欖涌水塘 (吉慶橋) > 七渡河 > 田夫仔 (大欖林道 - 田夫仔段) > 大欖林道 - 荃錦段 > 直升機坪 > 荃錦營地 (大欖林道 - 荃錦段) > 荃錦坳 (荃錦公路) > 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 > 禾塘崗北峰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萬德苑 > 廖發園 (萬德徑) > 梧桐寨村 > 牛欄窩巴士站 (林錦公路) (終)

出發時間:1:50pm
天氣:多雲 有濃霧 吹東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5-22°C (天文台) / 17-2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2.94KM (1203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僑興路 >--(時長 37min,路長 3.06KM,攀升 157M)--> 大欖林道 - 大棠段分岔路口 >--(時長 23min,路長 1.36KM,攀升 4M)--> 大欖涌水塘 (吉慶橋) >--(時長 50min,路長 4.17KM,攀升 243M)--> 大欖林道 - 荃錦段入口 >--(時長 39min,路長 3.06KM,攀升 277M)--> 大欖林道 - 蓮花山段路口 >--(時長 22min,路長 2.03KM,攀升 39M)-->
荃錦坳 >--(時長 5min,路長 0.16KM,攀升 27M)--> 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 >--(時長 48min,路長 3.50KM,攀升 406M)--> 大帽山雷達站入口 >--(時長 17min,路長 1.79KM,攀升 13M)-->
四方亭 >--(時長 37min,路長 2.35KM,攀升 17M)--> 萬德苑 >--(時長 15min,路長 1.45KM,攀升 20M)--> 林錦公路


-
是天天氣比預期差,濕氣實是太重,能見度低至一個極點,實在沒心情在這種天氣下玩長途或穿林,因此退而求其次,選走一些較有特色的大路,其中近期熱點相信非大棠紅葉莫屬。
是天所見,人流甚多,但楓香林還不算完全變紅,僅有兩處可見完美紅葉,算是與預期一樣,皆因第二波冷鋒尚未過境,若下星期前來必然會更為矚目。
賞畢紅葉後,沿麥徑段十、九上走至荃錦坳,再沿段八上登大帽山雷達站,這段路原來已有五個月未試過一口氣連走了 (對上一次為七月,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32819876814094)
過白波後,日落始至,下走至四方亭時開始入暮,於是又在黑夜裡沿泥徑下降萬德苑,再走回林錦公路完程。
後來發現,是次行程與 2019 年 1 月初那次極為相似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72306052865487),不過上次早個多小時出發,因此有時間加遊大欖郊野公園三座小山。

十二時八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大棠,是天車程尚算順利,到達元朗後轉乘紅色小巴時又幾乎不用等車,最終一時十到達大棠山路巴士站,剛下車便見人流如鯽。
沿大棠山道步行上去,沿途人流真的很多,連警方也出動作車路管制,中途見一輛紅色小巴竟然駛上去巴士總站那邊,不明所以,近大棠山路避雨亭那邊則見有一些人在擺賣茶點。
續上走,在人潮中穿插不久,見一富豪雪糕車,後沿石級上走至燒烤場,一大片草地被圍封,再接回車路上走,沿途開始見到有紅葉,但並非重點區域。
一直走著,不一會見到分岔路口,左轉沿大欖林道 - 大棠段走,此時正式踏進楓香林範圍。

楓香為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其葉為三裂掌狀,表面綠色,顏色隨季節轉變,入秋後轉變成黃色至翌年春季落葉時轉變成紅色。 
葉的細胞除了含有葉綠素 (Chlorophyll) 外,
亦含有呈黃色的胡蘿蔔素 (Carotenoids) 及紅色的花色素苷 (Anthocyanin)。
踏入秋天,天氣乾燥,
在低溫及強光的照射下,葉綠素會加速分解,
同時有助葉細胞製造花色素苷,而無損胡蘿蔔素。
大棠原本以種植台灣相思林為主,後來漁護署於大欖林道 - 大棠段兩旁密集地栽種楓香樹以吸引遊客前來,數量為全港之冠。
近年專程慕名而來賞紅葉之遊人逐年上升,漁護署更加會適時公佈紅葉指數,謞遊客得知紅葉最新狀況。

過去三年我也有專程前來賞紅葉,去年曾在十二月廿二日來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601695116593241),
是天走經大欖林道 - 大棠山段,有感人流相比過去兩次更甚,一直走著,沿途僅見兩處有較明顯的紅葉林,反而在涼亭位置茂密樹林那個位置所憾未見明顯轉紅。
不過,單論兩處明顯轉紅的位置,則見紅葉盛放得比過去兩年更加燦爛。用以宣揚人車互讓的橫額則是用回去年的。

賞過紅葉後,續沿林道一直走至吉慶橋,再走向七渡河方向,過了吉慶橋後人流突減,寧靜感回歸。
沿林道走至田夫仔沿途,見到一輛漁記私家車在巡邏,並見到為數不少的單車友及零星行人友。
走經田夫仔村時,又聽到士多那邊傳來歌曲,是天次數名男子坐在士多附近,相信為村民。
再前走著,經過田夫仔營地時竟見大興土木中,甚使人莫名奇妙的是,田夫仔營地的牌坊同被拆掉,不知是進行翻新工程還是怎樣。

離開田夫仔,沿路走一會,便到達分岔路口,此時見到有兩人坐著閒談。
踏上大欖林道 - 荃錦段,斜度開始明顯,不過在是天的天氣下不太感吃力,一直走著,過了鱷魚朝天路口不久便來到蓮花山段分岔路口,
之後便開始下坡,沿途霧仍然很大,什麼風景也看不到,一直走著終到荃錦坳。

橫過馬路後,沿柏油梯上走至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茶水亭,見到顧客很多,士多亦來了一名男助手,而我則因時間緊迫,未有作光顧,在公廁疏洗一下後便起行登上大帽山。
沿大帽山道上走,汽車數目不少,不時得避車,將近到達停車場的一段改走了山徑。
過了閘口,續上山,初時霧依然大,不過當到達海拔八百米左右時,忽見霧散,原來又是逆溫層,後段更見到小部分日落以及清晰的白波。
登山途中三度接入捷徑小路,亦因是天景觀不吸引,沒怎樣停留拍照,或因如此,難得用 了四十八分鐘便到雷達站閘口,而此時已是五時七,距離日落僅餘五分鐘左右。

沿大帽山林道下降,沿途仍見不少遊客正登上大帽山,而我則快步下降至四方亭,抵達時約為五時十,此時見到一群牛吃草,實是愜意。
之後便沿泥徑下降至萬德苑,此段路剛在十月底才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359349717494440),
是天再臨竟然也是在相近時間,又是日落後踏才踏進山徑,走了一會便開始入黑,不過沿途也見遊人。
由於此段路不難走也不危險,只是過澗一小段需提防濕滑,因此懶得拿出頭燈,索性直接用電話照明,一直走至分岔路口位時,見到有大型圍網封住通往瀑布之一段,想不到這次做得非一般的仔細。

沿西路直下降至萬德苑,此時天已全黑,尾段卻仍見到一家大小正在下山,一直走至萬德苑時為六時半,亦即由四方亭至此用了三十七分鐘。
之後沿柏油路走至梧桐寨村,途經廖發園時聽到有狗吠聲,不過是困著的,之後駁回車路,再下走至林錦公路,剛好趕上當班巴士,於是登車離開,結束是天輕鬆超過 20KM 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06 午後小操針草帽 兼訪交叉石 之旅

2020.12.06
午後小操針草帽 兼訪交叉石 之旅


可風中學巴士站 (荃灣城門道口) (起) >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茶水亭 > 草壩 (城門道) > 城門燒烤區 > 城門水塘主壩 > 針山 (三角網測站) > 針草坳 > 城門林道 - 針山及草山段 > 交叉石 > (原路折返) 城門林道 - 草山段 > 草山 > 城門郊遊地點十一號場 > 鉛礦坳 (城門林道 - 鉛礦凹段) > 燕岩頂 > 四方山 > 四方山坳 (大帽山林道) > 大帽山雷達站 > 禾塘崗北峰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郊野公園茶水亭 > 大帽山郊野公園巴士站 (荃錦坳) (終)

出發時間:1:52p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1-23°C (天文台) / 12-47°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9.97KM (1370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野狗 (近大帽山雷達站及大帽山郊野公園茶水亭)

--
行程概況:
可風中學巴士站 >--(時長 13min,路長 1.11KM,攀升 81M)--> 城門水塘小巴總站 >--(時長 23min,路長 1.85KM,攀升 34M)--> 主壩尾 (登針山入口) >--(時長 38min,路長 1.62KM,攀升 355M)-->
針山山頂 >--(時長 7min,路長 0.46KM,攀升 2M)--> 針草坳 (林道末端) >--(時長 35min,路長 2.87KM,攀升 206M)--> 交叉石 >--(時長 15min,路長 1.25KM,攀升 89M)-->
草山 >--(時長 12min,路長 0.98KM,攀升 0M)--> 鉛礦坳 >--(時長 50min,路長 3.22KM,攀升 390M)--> 四方亭 >--(時長 22min,路長 1.63KM,攀升 200M)-->
大帽山雷達站 >--(時長 58min,路長 4.92KM,攀升 10M)--> 荃錦坳

-
話說麻煩的 Facebook 近日正式封殺舊版面,強迫使用者轉用新版面,這卻是災難之始,皆因新版面的相片上傳功能其實一直都有缺憾,上傳大量相片時會失去回應,曾回報卻得不到正面處理,
前一晚是我首次要被迫用新版面發帖,因而得想辦法如何上傳照片,重試了無數次,最終發現要每批 80 張的上傳才能增加成功機會,花了足足三小時方成功處埋一個相簿 (弄至凌晨五時),無數憤惱湧現之餘亦使我要想一想是天行程如何作安排。

因應遲出發,是天決定來個短遊,想到前一天走了沙田以南之群峰,是天倒不如去走沙田以北之山脈吧,那正正就是針草帽呢!
其實走針草帽也不錯,將近二時出發正正是完美時分,可以玩至入黑後才完程而又不用拿出頭燈,加上是天晴空萬里,站在多座高山可以一睹整個繁華的城市!
而對上一次走針草帽已是十月上旬了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323821991047213),而是天兼走交叉石,相同的行程曾在剛剛一年前走過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581740198588733)。

一時半左右吃畢午餐,隨即出發乘車去荃灣和宜合道,車程順利下,僅用了廿分鐘左右便抵達,於一時十左右正式起行。
沿城門道上走,好處是經過公廁可作簡單疏洗,一直走至城門水塘小巴總站時,嚇見人流如鯽,而且私家車更是多得微塞。
續沿城門道走至城門燒烤區,途中在管理站對開遇到水塘黃牛群,不過當中有兩只黃牛已不見好一段時間了,去向不明。
一直走經城門燒烤區及主壩,人流依然旺盛,近紀念碑之保安更亭近日已不見有人駐守了。

走至主壩尾,開始拾級上登針山,是天依然晴空萬里,本應是賞景之好時機,可是煙霞有點嚴重,初時尚算好,到近黃昏之時,簡直是模糊得什麼也看不清楚。
上登針山沿途遊人眾多,而我或因睡眠不足之關係,走上來有點吃力,但以輕鬆遊之步伐上走,也未至於很痛苦。
抵達針山山頂時已為三時二,遊人依然多,不過也循例拍照及賞景約九分鐘,之後才開始下山,下山至針草坳沿途需多次請求讓路。

踏上城門林道開始上走至草山,吃力總是有點的,經過兩個分岔路口後再走一會,於海拔五百餘米處,會見到一個中大社區植林計劃木牌,右轉進去沿旁邊泥徑走約四分鐘,便可到達一架空電塔,下有著名的交叉石。
話說我是十分喜歡這處的,除了景觀異常開揚外,更是因為在沙田區內各處都能望到這處的山坡,每天在繁忙日程中也不望仰望之,而眾多架空電塔之中,最高的一個正正是於交叉石上的這個,使我對其有所感情。
交叉石上的深坑,聞說是因雷擊而形式的,而旁邊有多顆石亦有類以的坑紋,稍感奇怪的是,連附近的一處土壤也乾得龜裂。
除了去年的十二月外,是年我也曾兩度來訪交叉石,不知不覺間踏進十二月,也正好是時候再臨此處,來一個思想上的總結吧。

逗留了數分鐘後,便沿原路折返城門林道 - 草山段,並續登上草山,途中目睹兩頭黃牛跨過圍欄走進回歸紀念亭範圍內。
由於時間緊迫,沒有走至草山之三角網測站,便直接下降至鉛礦坳,沿途尚見一些遊人,之後一直下降,將近四時八到達鉛礦坳,不停留下直接踏上麥徑段八續登上四方山。

上走至四方山途中,仍見到不少遊人分別上登四方山及下降鉛礦坳,初段拾級是最吃力的,約海拔六百米出林後,斜度放緩,感覺開始輕鬆,正值黃昏時分,夕陽開始日落西山,不過溫度仍未見明顯下降。
一直上走至四方山頂,但夕陽已降至大帽山背後,無緣賞到日落的鹹蛋黃,於是專心直走,經四方亭後踏上大帽山林道,打最後的「大佬」上登雷達站,沿路遊人比想像中多。

上走至白波附近時見到兩頭黑色流浪狗,印象是我第一次在此處見到流浪狗。
抵達白波閘口時為五時十,頓時放鬆一口氣,此時日落已過,天色也漸暗,但竟然有晚霞,實在是太好了。
在白波附近見到不少跑山友,細看之下原來是剛進行完「大帽三吃」越野跑比賽,一天內完成由木棉下村上登妙高台過大帽山、下降梧桐寨再上登大帽山,以及下降雷公田再上登大帽山,想起也覺悶 (但比針山十登稍有趣的)。

及後沿大帽山道下走,途中有多個開揚位置可作打卡,但此時煙霞大得山下整個城市也幾乎看不見,反而晚霞更為奪目,而此時大帽山上僅有約 11°C,實在不宜久留,草草拍照後便離去。
我其實最喜歡在入黑後方從大帽山下山,皆因此為車路一條,連頭燈都不用打開已可輕鬆走,能以最低門檻享受高山夜景,CP 值實在很高。
是次因沒有趕車之打算,因此難得全程不用急著走,輕鬆走著下,約六時九抵達大帽山郊野公園茶水亭,見到茶水亭的男人仍在看鋪,鋪前也有不少遊人。
疏洗一下後便走去巴士站,怎料巴士又是提早了來,不幸送了車尾,更奇怪是巴士站站頭之人龍竟然全清,此時有一輛空載巴士從荃灣方向駛至,大概本來是想來作增援的,
但臨時見到客已清,便改成常規線駛向錦田,此時我有幸趕上此班巴士,下抵錦田再轉乘 64K 返回太和,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2.05 鑽石山-倚天脊-飛鵝山-慈雲山-獅子山-鑽石山 之旅

2020.12.05
鑽石山-倚天脊-飛鵝山-慈雲山-獅子山-鑽石山 之旅


港鐵鑽石山站 (起) > 上元街、鳳德道、斧山道及平定道 > 東九龍分科診療所/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 > 斧山騎樓石 > 牛池灣高地食水配水庫 > 涼亭 (扎山道) > 倚天脊 > 飛鵝山 (三角網測站/發射站/直升機坪) > 553M 山頭 > 象山 > 579M、573M、578M 山頭 > 東山 > 飛鵝山觀景台 (飛鵝山道) > 大老山氣象站入口 > 扎山道觀景台 > 吊草岩 (沙田坳道) > 慈雲山 (電視發射站) > 慈雲山中電無線電站 > 沙田坳食水缸 > 沙田坳 (恒益商店) > 雞胸山 > 獅雉坳 > 加特坳 > 獅子山 (獅尾) > 獅子山 (獅頭) > 九龍坳 > 獅子山上村 (乾隆古道) > 獅子山公園正門/馬仔坑抽水站 > 天馬苑 > 龍翔道 > 黃大仙中心南館 > 睦鄰街遊樂場 > 現崇山 > (蒲崗村道) > 港鐵鑽石山站 (終)

出發時間:1:22pm
天氣:天晴 頗乾燥 吹北至東北風二至四級,氣溫介乎 17-21°C (天文台) / 14-44°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14.12KM (1155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小量浮沙路 小量碎石路 小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小量手足並用 沒有攀爬;未發現野狗及村狗

--
行程概況:
港鐵鑽石山站 >--(時長 40min,路長 1.9KM,攀升 238M)--> 扎山道 >--(時長 57min,路長 1.01KM,攀升 383M)--> 飛鵝山山頂 >--(時長 41min,路長 1.41KM,攀升 117M)-->
飛鵝山道 >--(時長 20min,路長 1.66KM,攀升 19M)--> 吊草岩路口 >--(時長 10min,路長 0.8KM,攀升 84M)--> 慈雲山 >--(時長 14min,路長 0.8KM,攀升 6M)-->
沙田坳 >--(時長 27min,路長 1.67KM,攀升 153M)--> 加特坳 >--(時長 9min,路長 0.3KM,攀升 108M)--> 獅子山 (獅尾) >--(時長 24min,路長 0.87KM,攀升 25M)-->
九龍坳 >--(時長 12min,路長 0.99KM,攀升 0M)--> 馬仔坑 >--(時長 25min,路長 2.11KM,攀升 6M)--> 港鐵鑽石山站

-
是周較為忙碌,加上天氣突然轉冷,因此又回到周末短線之慣常做法。
想到飛鵝山一帶是往日較少踏足的,是天次定一登嘗點新意,鑽石山站出發,途經的倚天脊比想像中輕鬆,之後經象山過飛鵝山道,走了一下想到時間不多又不少,忽發奇想決定一登慈雲山,兒時走過慈雲山車路中段有惡狗,是天已不見了,從此登上慈雲山再也不是禁忌了。
下降至沙田坳,循例在士多一吃我最喜愛的獨家燒賣,再繼續登上是天最後一山 — 獅子山,雖然趕不及在山頂賞日落,不過能在相對清靜的環境賞到晚霞已算很難得了,
最後下降並返抵鑽石山站,成功走了一個大圈!

十二時十吃畢午餐,隨即乘港鐵至鑽石山站,不用轉車下,廿分鐘內左右便到達了,一時四在荷里活廣場出口正式起行。
先沿馬路走,經過志蓮淨苑及斧山公園外圍,不一會走至東九龍分科診療所/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這所中學有點神奇,建在斜坡下方,校內見有一道斜坡通道,不過其實一直向上都是有圍欄的,不然便會成為逃學之秘道了。
踏上由民政事務處建造之柏油徑,一直向上,沿途見零星遊人,走至半途終見分岔路,靠左上較直接,靠右上則繞徑牛池灣高地食水配水庫外圍,路程較長,但志在見識一下,所以還是靠右走。
經過斧山騎樓石,此仍為晨運勝地,再走一會便見一分岔路口,原來其中一條路只上走至牛池灣高地食水配水庫之圍網,見識過後沿路下降,再走一會便接回剛才分岔路口之另一條左路。
後一直沿徑上走,人流開始增多,不一會見到左方大人在砍木,亦見一些圍網,感覺是有人活動的,但明明查看地段不見有私人土地,故不知是什麼搞作。
沿柏油級上走至盡頭,便接回海拔約二百米之扎山道,面前見一個亭。

沿扎山道上走一小段後接入隱徑,開始倚天脊行程。倚天脊近入口有一個水池及一些桌椅,過後便開始上升,斜度甚高,但未至於需攀爬,而且路面堅實,個人認為難度不高。
一直上走,沿途有三兩個巨石陣,風光稍為開陽,至上升至海拔四百米左右,突然迎面而來一大群遊人,當中十數人是少年人,不知何故竟然在此期間組團。
避過人潮,再上走一會,見到有一絲帶路引向鵝肚那邊,相信之前一大群誤衝絕地之原因或是因為盲目跟從了絲帶,不然沿倚天脊正路下降,根本就沒困難。
一直上升,穿過一片竹林,至近海拔五百米左右出林,此時已望見飛鵝山山頂之電視發射站,再一直上走,最終駁回飛鵝山北脊,再右轉上走一小段至直升機坪。

飛鵝山高 603M,山頂上設有三角網測站,是天也走上山頂打卡一下,說實的是,飛鵝山是其中一個我較少到訪之山頭,唯一一次曾攻頂,是三年前走日落脊的一次。
在山頂上逗留了近十五分鐘,便開始沿北脊下降並過象山,沿途需先經過 553M 山頭,是天見到有不少遊人,一大部分是外籍人士。
之後登上象山 (585M),在象山回飛鵝山,能見到其最動人的一面。
及後尚要走經 579M、5573M 及 578M 山頭,其中 578M 山頭北面有點像迷你版的蚺蛇尖,帶有浮沙碎石,下走時需小心。
過了架空電塔後,便來到東山,不過是天沒攻其頂,而沿山腰路走至飛鵝山道,原來由飛鵝山山頂走至飛鵝山道 (飛鵝山觀景台),時間也要近四十分鐘,別以為大家都是飛鵝山就就必定很近呢。

來到飛鵝山觀景台時已將近四時,此時見到有大量遊人及汽車在此,也有一些單車友。
沿飛鵝山道下降途中,想到是天已不夠時間走至城門水塘了,但又尚有近兩小時方入黑,因此忽發奇想決定加遊久違了的慈雲山吧!
於吊草岩路口右轉,沿最左方之車路上登慈雲山,兒時我曾數次登上慈雲山,記得當時第二個建築物處有一頭惡狗超難應付,令我因而對慈雲山產生陰影。
直至 2017 年夏天我曾重臨慈雲山,當時也因為惡狗之陰影,而直接取東面荒徑下降而不走簡單的車路,直接最近詢問網友下得知那建築物處已再沒惡狗,因而才鼓氣勇氣去嘗試重遊舊地。

是天所見,那建築物仍有人居住,屋內亦傳來收音機聲, 外邊亦有私家車,不過惡狗真的沒有了,實在是一個喜訊。
過了那個建築物不久,便見閘口,過閘口不久見有一頭疑似流浪狗,不過飛快閃掉,而沿路與十多年前相比,感覺是樹林多了很多。
一直上走至盡頭,便是慈雲山山頂,昔日未有數碼廣播之時,慈雲山山頂是沒有這麼多建築物,更加沒有圍網,與現時建築物林立很不一樣,但其實這裡正正是香港電視廣播之核心地帶,
皆因所有無線電視訊號,都是由電視城直接經微波傳送至慈雲山總發射站,再轉發至全香港所有主要發射站,因此若慈雲山斷電,全香港的無線電視立即停止廣播,早年亞洲電視牌照到期時,以及本月初模擬電視終止服務時,不同機構都有派人上來「關燈」,又是一個時代的總結。

在山頂上逗留了近十分鐘,便開始沿西脊下山,此段路又是 2017 年夏天時走過,先經過中電無線電站,接著沿原始泥徑走一大段,直至見到沙田坳食水缸時再次接上柏油級,一直下降至底便是沙田坳,此時約為四時十。
循例在此吃個我最喜歡的燒賣後,便起行踏上是天最後一峰 — 獅子山。
由於獅子山長年人頭湧湧,白天時分實在不宜攻其頂,不過是天剛巧遇到日落時分在此,要攻頂就絕對不是難事。
在雞胸山一帶見到日落的鹹蛋黃,可惜卻趕不及在獅子山山頂賞日落,但沒關係,賞賞晚霞也不錯。
對上一次上登獅子山山頂為是年二月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708542765908475),與是次一樣都是日落時分才攻頂,但與是天不一樣的是那次霧很大,看不清風景。

是天出奇意料的是,想不到臨近天黑,也有不少人正在登獅子山,亦有不少人在獅子山還未捨得離開,與二月那次空無一人實在差異很大。
到達獅子山 (獅尾) 時為五時八,已過日落時間,逗留了一會賞景後,便走向獅頭方向,沿途最喜歡望向大帽山及草山那邊,尤其在晴空萬里的日子我特別喜歡望那邊的山頭,亦令我想起兩年前辛苦操雙坳的有趣回憶。
是天見到,獅頭過獅尾中段有一小段鋪設了木級,原來漁記正在此進行路面改善工程。
之後開始下山,沿途開始入黑,路面頗滑故需格外留神,直至下降到九龍坳時幾乎已全黑,此時為六時正。

之後下降至馬仔坑,大路一條,人流亦比過去同樣時段走著的多上不少,極速下抵馬仔坑,再經天馬苑下降至龍翔道,見到天馬商場的空置情況好像一日比一日嚴重,儼如「死城」。
沿龍翔道走至黃大仙站一帶,想到是天由鑽石山起程,不如好頭好尾至鑽石山結束行程吧,其實由黃大仙睦郼街遊樂場一帶走至鑽石山站 A2 出口只需少於十分鐘,若懂路的話是很快便到達。
最後於六時八到達鑽石山站,結束是天有趣之行。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29 午後 慶春約七村全遊 兼走榕樹凹、谷埔 之旅

2020.11.29
午後 慶春約七村全遊 兼走榕樹凹、谷埔 之旅


烏蛟騰小巴總站 (祠心路) (起) > 烏蛟騰田心村公所 > (媽騰古道) > 亞媽笏 > (荔谷古道) 分水凹 > 珠門田 > 梅子林 > 蛤塘 > 小灘 > 山尾坳 > 三椏村 > 三椏公廁 > 牛屎湖坳 (牛屎湖山腰) > 牛屎湖村 > (原路折返) 三椏公廁 > 三椏村 > 山尾坳 > 小灘 > 荔枝窩自然步道 > 荔枝窩 (慶春約七村廣場) > 山塢 > 鎖羅盆 > 榕樹凹 > 亞公坳 > 谷埔 > 鳳坑 > 雞谷樹下 > 鹿頸小巴總站 (新壆亭) (新娘潭路) (終)

出發時間:2:28pm
天氣:大致多雲 吹東北風二至三級,氣溫介乎 19-22°C (天文台) / 18-25°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6.5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21.33KM (799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沒有浮沙路 沒有碎石路 沒有密林 樹蔭遮蔽度高;無需手足並用 無需攀爬;有村狗 (三椏村、谷埔、鳳坑及雞谷樹下)

--
行程概況:
烏蛟騰 >--(時長 44min,路長 3.73KM,攀升 201M)--> 梅子林 >--(時長 21min,路長 1.66KM,攀升 30M)--> 荔枝窩分岔路口 >--(時長 19min,路長 1.55KM,攀升 36M)-->
三椏公廁 >--(時長 25min,路長 1.43KM,攀升 97M)--> 牛屎湖村 >--(時長 17min,路長 1.29KM,攀升 73M)--> 三椏公廁 >--(時長 25min,路長 1.98KM,攀升 36M)-->
荔枝窩慶春約廣場 >--(時長 39min,路長 2.87KM,攀升 108M)--> 鎖羅盆村 >--(時長 24min,路長 1.35KM,攀升 93M)--> 榕樹凹 >--(時長 28min,路長 2.01KM,攀升 84M)-->
谷埔尾 >--(時長 14min,路長 0.6KM,攀升 3M)--> 谷埔頭 >--(時長 31min,路長 2.85KM,攀升 38M)--> 鹿頸小巴總站

-
慶春約位處新界東北沙頭角,當中的七村包括荔枝窩、梅子林、蛤塘、小灘、三椏、牛屎湖及鎖羅盆村,
因其鄰近獨特地質之先天優勢,近年被政府納為重點推廣古村,以地質公園之名宣揚當中之非物質文化遺產。
慶春約之太平清醮是當中最聞名遐邇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目的是感謝神明、祈求陰陽和樂及風調雨順,以宗教儀式潔淨社區,達致合境平安,或因慶春約是大村,每次舉辦太平清醮皆會隆重其事,而該重頭戲是每十年舉辦一次的 (實質是不足十年,例如九年一個月)。
去年的十二月中,我也曾到訪慶春約太平清醮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589548434474576),當時村內之熱鬧程度,是我前所未見的。事隔將近一年,是年雖沒有此項活動,不過也是時候重臨一下慶春約各古村看看其近況,想了一想,倒不如全遊七村吧!

十二時十一左右吃畢午餐,隨即乘車去烏蛟騰,不過亦是我得到一肚氣之一程車,皆因質素參差的 20R 小巴又再次遲大到,結果弄至近二時半方能起程,經過這次後,我可以說,以後除非在 275R 服務時間以外,否則一律不選擇 20R!
帶著一肚子氣起行,初段經媽騰古道上走至亞媽笏,沿途遊人也不少,過分水凹後下降至珠門田,再右轉走向梅子林,此段小徑沿途偶有積水,需小心路滑。
到達梅子林村,見到僅有寥寥數名遊人,而沒有任何故事館等職員駐守,與對上一次來的時候實在大相逕庭,不過其實是天的梅子林村才是其本來之自然模樣。
該村興建在一斜坡之上,村的下方有一大片田,田裡有數頭牛吃草,其中一只更是初生不久的小牛,實在是難得的美妙景象。另外該村近年也積極開展復村計劃。

離開梅子林村,沿柏油徑走一會到達蛤塘村,沿途見到去年太平清醮期間遺留下來之燈籠部分仍在,而該村近年已有村民回留,是天所見,進村之路已加設欄鐵閘,亦相信日後要走吊燈籠北脊就更為困難了 (幸好我已走過一次)。
離開蛤塘,沿柏油級下降至荔枝窩分岔路口,抵達時為三時七,再右轉往小灘,小灘為一已完全荒廢之小村,村內原先亦僅有幾戶人家。
續前行,緩緩上升經過山尾坳後,下降至三椏村,選左方經合益蜂場之路,村民有養數頭狗,因此需小心一點走。
直至抵達三椏公廁時,踏上啟用約一年之郊遊徑西流江段前往牛屎湖村,我曾在去年十一月初嘗鮮試遊此徑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511245452304875),
沿途需先攀上牛屎湖山之山腰,再下降至古村範圍,是天沿途也見到一些遊人,大概此郊遊徑已比一年前聞名了不少。

牛屎湖亦名牛池湖,該村是慶春約另一 已完全荒廢之村落,不過該村之荒廢成因卻有點意料之外,聞說是與靈異事件有關,與其東面之一個「墳洲」有關,村民是在 1956 年一夜間大舉遷出,至於可信性有多少,就自行判斷吧 (參考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1104/20061103225911_0000.html)。
現時牛屎湖村之建築物已幾乎全破,不過尚未被林木完全包圍,
其中一間破屋之牆壁塗上了「牛羊早已空,池沼又栖蓬,湖上主人去,村花寂寞紅」,極為貼題,的確,原本此處實為一大好清幽之處,淪落至今之荒唐實是令人慨歎。
值得一題,牛屎湖村為是天到訪各村較為偏僻的村落之一,需要在本來已偏遠之三椏村再步行近廿分鐘到達,是天時間緊迫,只好草草參觀一下後便離開。

沿原路折返三椏,走過合益蜂場,見到有一頭惡狗,幸而沒有動靜。續走過小灘,至剛才到過的荔枝窩分岔路口時己為四時十,於是急步走向荔枝窩慶春約七村廣場,
荔枝窩為慶春約之最大村落,全盛時期有過千人口,是天時間關係只能走馬看花,未有進村拜訪,不過就留意到又有一座新的「小瀛故事館」準備就緒了,漁護署近年對於地質公園之推廣實為意料之外的積極。
五時正離開荔枝窩村,開始走向鎖羅盆,走了一會發現後方有另一群年輕人正在前來,相信他們同樣是朝鎖羅盆進發。
而我一直走至鎖羅盆村口時已臨近日落,但此時那群年輕人大大落後了,見不到他們身影了,因此有幸能再次享受寂靜之感。

踏進鎖羅盆村,此村又是已完全荒廢,不過曾目睹有責負人返村進行除草工作,而每年臨近農曆新年,皆會貼上簇新的揮春。
離開鎖羅盆村,此時其實已走畢已慶春約七村,但還有好一段路方能回到最接近之撤退點 — 鹿頸。
過榕樹凹半途開始入黑,捱到上到最高點方打開頭燈,下走至榕樹凹之一段路算為是天全天最路面不平之一段,地上也有不少淺洞。
到達榕樹凹時為六時正,此時天已全黑,因此有幸見識到黑夜裡的榕樹凹村,由於已荒廢,此村沒惡狗,因此可完全放心。,而是天在村中亦見不到有遊人。

及後續走至谷埔,此段大約也需要半小時,比想像中長,不過沿途可賞到對岸深圳之夜景。
到達谷埔時亦是惡夢開始之時,因為由谷埔尾走過堤壩的必經之路上有一頭村狗趴在路中心,等了近十分鐘仍未走,無計可施之時幸而有一村民過來了解看守方能安全渡過,而該村民當時正與其餘數人準備開飯。

過谷埔頭後,再前走一會,中途又見一狗,這次我能下走至右邊之海岸礁石避過,怎料那狗極速逃向谷埔方向。

一直走至鳳坑處,也見一狗,旁邊站了兩名村民看海,因而不用擔心,不過意想不到原來此村晚上也有村民留守。
之後走至雞谷村下,沿途的小山坡聽見有人聲,不過奇怪看不到有人,可能是躲了在林後。
之後至雞谷樹下也有狗,幸而此處私家車多,路面亦寬闊,不用與之正面交鋒,亦因此順利前往小巴站,
此時已為七時三,數分鐘後有小巴來,想不到尾班小巴竟然又提早了八分鐘開車!

是天雖是短遊,不過行程尚算豐富,除能在同一天到訪慶春約七村外,更難得見盡夜裡谷埔、鳳坑以至對岸深圳之一面,
兩村比想像中多村民留守,也比想像中多狗,更奇怪是才六時九,便連一名遊人也見不到。
正正因為有狗,以後要夜行此段必定就有所顧慮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

2020.11.28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

2020.11.28
西貢東重頭戲 一尖三咀過四灣 之旅


北潭凹 (北潭路) (起) > 赤徑 > 大浪坳 > 蚺蛇坳 > 蚺蛇西南脊 (刀背屻) > 肩頭坳 > 蚺蛇尖 (三角網測站) > 海拔 250M 橫腰山徑 > 米粉咀 > (原路折返) 海拔 250M 橫腰山徑 > 短咀坳 > 短咀 (崖邊盡頭) > (原路折返) 短咀坳 > 黃竹瀝澗 > 長咀坳 > 長咀 116M 山頭 > 長咀廢田 > 長咀紀念碑 > 大浪咀 (長咀東面盡頭) > 大浪頭 (長咀山) (三角網測站) > 長咀坳 > 東灣 > 大灣 > 鹹田灣 > 西灣 > 吹筒坳 > 西灣亭 (西貢西灣路) > 萬宜坳 > 麥理浩徑起點 > 北潭涌小食亭/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終)

出發時間:8:44am
天氣:初時多雲 中午及午後天色明朗及頗乾燥 吹北至東北風二至五級,氣溫介乎 17-23°C (天文台) / 17-40°C (溫度計)
負重:平均 7.0kg
路線長度 (總攀升):31.82KM (1812M)
路線整體描述:大量瀝青混凝土鋪面路 大量堅實泥徑 大量石砌路 大量浮沙路 大量碎石路 大量密林 樹蔭遮蔽度低;大量手足並用 小量攀爬;有村狗 (西灣村)

-
行程概況:
北潭凹 >--(時長 49min,路長 4.19KM,攀升 162M)--> 大浪坳 >--(時長  48min,路長 1.83KM,攀升 352M) --> 蚺蛇尖 >--(時長 59min,路長 2.54KM,攀升 44M) -->
米粉咀 >--(時長 28min,路長 0.95KM,攀升 255M)--> 海拔 250M 橫腰山徑 >--(時長 15min,路長 0.79KM,攀升 10M)-->
短咀坳 >--(時長 35min,路長 1.24KM,攀升 81M)--> 短咀 (盡頭) >--(時長 34min,路長 1.29KM,攀升 149M)--> 短咀坳 >--(時長 30min,路長 1.31KM,攀升 80M)-->
長咀坳 >--(時長 15min,路長 1.10KM,攀升 55M)--> 長咀 116M 山頭 >--(時長 14min,路長 0.7KM,攀升 12M)--> 長咀童軍紀念碑 >--(時長 17min,路長 0.61KM,攀升 42M)-->
大浪咀 (長咀盡頭) >--(時長 8min,路長 0.36KM,攀升 68M)--> 大浪頭 (長咀 99M 山) >--(時長 21min,路長 1.61KM,攀升 57M)--> 長咀坳 >--(時長 15min,路長 0.98KM,攀升 16M)-->
東灣 >--(時長 19min,路長 0.77KM,攀升 33M)--> 大灣 >--(時長 18min,路長 0.97KM,攀升 29M)--> 鹹田灣 >--(時長 26min,路長 1.93KM,攀升 102M)-->
西灣 >--(時長 32min,路長 2.33KM,攀升 188M)--> 西灣亭 >--(時長 61min,路長 6.08KM,攀升 72M)--> 北潭涌

-
是天為全年日落時間最早的一天,當然就行足全日慶祝一下吧。
想起一尖三咀過四灣原來已兩年沒走 (對上一次行程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24556684307091),一於就趁是天更新一下考牌紀錄吧!
簡單來說,是次行程有以下特點:
1. 天氣與兩年前那次很相似,都是早上多雲及清涼,但中午開始陽光增多及感覺炎熱;
2. 完成時間也極巧合地有關連,比上次快了剛好一小時,今次完成時間為 10:03:14,上次為 11:03:14;
3. 今次遊了此前沒有到訪的米粉咀極盡頭位置、短咀崖邊及長咀 116M 山頭,更首次側望到將軍石;
4. 同為周六,但是天出三咀的人流相比兩年前那次多了幾倍,比想像中誇張;
5. 除短咀那段之外,其餘路段竟然沒困難之感,應多得這年玩荒徑玩得多而層次提升了 (不過短咀盡頭唔那段路依然棘手,每次都總被帶刺植物戳到手指);
6. 東灣過大灣那段,是天試走了近岸的崖線,雖然難度不過,但還是較喜歡經東灣廢田的傳統路線!

是天的日落時間為 17:37,是一整年之中最早的時間,太陽日(自然的一天)的長度於臨近冬至期間都比起 24 小時為長,
(背後理論為地球軸心呈傾斜及地球繞太陽公轉軌跡呈橢圓形,以至當頭日軌跡非與緯度平排,輕微南北向量形成了日照時間之改變),
在香港一帶,一般來說,日落最早的日子往往是冬至前約廿四天,日出最遲的日子則是冬至後廿四天,
故名思義,冬至後日出時間會繼續延遲,直至約廿五天後,
只是在這段期間,日落延遲的比例會比日出延遲的比例明顯,因此總計日照時間會隨即變長。
相同道理同樣適用於夏至,之不過時滯由廿五天變成了十二天而已。
由於一年僅有一至兩次機會能遇上此神奇日子,而且並非每一年的最早日落日子皆為周末,適逢是天有此大好機會,必然好好為此天寫下印記吧!

由於近月走長途行程之次數減少,因此為了確保是天有良好狀態完成此行,事先在上周日去了杯靈雙渡熱身一下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439302906165787)。
由於保守估計此行需花上十一小時 (雖然最終快上了一小時),為免走得太晚,刻意安排未天光便醒來,吃個早餐後,七時八左右乘車去北潭凹,十分慶幸地在麥邊剛好趕上當班 94 巴士,免除了白等廿分鐘之苦,因此於八時八前已抵達北潭凹,算是順利了,印像亦為歷來第二次早由北潭凹起步 (僅比上次一尖三咀過四灣之 08:26 起行時間稍遲)。
乘 94 巴士時已發現遊人很多,而起行時也見到北潭凹有大量人流聚集,而我一直沿麥徑走至大浪坳,沿途見不少露營友。
後踏上小徑蚺蛇坳,此時登尖的人也不少,此時雲量較多,感覺頗涼快,登蚺蛇尖的西南脊碎石仍是頗多的,即使走過多趟遇是要留神,終在十時四上抵蚺蛇尖山頂。

是天能見度不算好,而且此時風勢清勁,因此在山頂逗留了十四分鐘便開始下山,經東脊崎嶇小徑走至近米粉頂時接上橫山小徑,再下降至近海拔 250M 左右,沿途碎石頗多。
不久見到分岔路口,左轉下降米粉咀,此徑雜草多但不難走,感覺是次降米粉咀之小徑相比兩年前皆要明顯。
抵達米粉咀岸邊沙灘後再走至最盡頭的岩礁,需手足並用方能走過去,此時約為十一時四。

逗留了近十四分鐘後開始折返,十二時左右便回到海拔 250M 之橫山徑,於是左轉沿徑續下降至短咀坳,臨到達分岔路口時林木較多,路徑有點迷。
之後便是出短咀之時候,短咀之名,主要反映出其岬角之短,但路程一點都不短,而且沿途都是浮沙碎石路,近崖邊一段風化更嚴重,幾乎不能穩步快速下降。
可是,兩旁的植物有些是帶刺的,一不留神便會中招,我每次也逃不過被戳之命運。
是次下決心走至最盡頭的崖邊,終於也能見到將軍石之側面了,原來此石比想像中巨大得多,不過目測難以再沿崖邊下降,除了斜度太高之外,風化之巨石的脆弱性質也是主因。
值得一題,是天有一隊為數十數人的遊人前來短咀,令此處熱鬧增添不少。

參觀過短咀後,約於一時二開始起程,先回到短咀坳,再下降黃竹瀝澗,是有點斜,但主要是斜路很短,後逆澗走一小段至小徑入口,再沿徑走至長咀坳,留意此小徑伏位較多,因林木較密,要提防路面不平而弄傷。
二時三左右抵達長咀坳,比原訂目標時間早了半小時,因此可以加遊長咀以北的一座 116M 山頭,此山頭除可接收流動電話訊號外,更能一覧整個短咀,回望剛才走過之路實是有趣。
參觀過後,沿路直降長咀廢田,此路雖然浮沙碎石如米粉頂般多,但相比偏南之密林徑,個人認為走得更輕鬆。
來到長咀,少不了走至童軍紀念碑之位置位賞賞海浪,但此處並非長咀最東之位置,因此稍後又再走至大浪咀處,直望長咀洲小島那邊才是長咀最東位置,亦為西貢半島以至一整個新界陸地最東之角落。

參觀過後,沿路上走大浪頭,再沿小徑走回長咀坳,並下降至東灣,抵達時方為四時二,此時見到東灣人群極多,而且他們都正在朝向沙灘尾處走向大灣方向,於是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決定一試從海岸邊走至大灣之新路,路不算太崎嶇,當然相比經東灣廢田之正路較難,中途會經過一個石灘,不過時間上其實相差不遠,而且感覺還是喜歡走正路較多。
一直走至大灣,見到一大群遊人正在玩樂,再走至鹹田灣,又見到很多露營友,接回麥徑走至西灣,同樣遊人絡繹不絕,不過有小部分士多沒開門。
此時為五時四,比目標時間早得多,於是上走至吹筒坳後,花了十餘分鐘到清理鞋裡之沙,再經螺地墩上路過西灣亭,抵達時為五時十一,此時 NR29 尾班車尚未開出,但其實已滿座,而此時天也開始入黑。

例牌地沿西貢西灣路走回北潭涌,沿途計程車很多,幸而天上也有月亮及一些星星點綴,為此程劃上完美句號。
抵達北潭涌時為六時十一,就在閒裡看了一下交通狀態,竟見西沙路發生了大型交通意外,令我想起一年前的無奈經驗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509727399123347)。
當然,是次及早發生問題,可及時修正,轉軚乘 94 巴士回西貢市中心,再轉乘小巴出彩虹,或因是為周六,小巴居然沒有長龍,七時九便抵達彩虹!

是次再一次感受到一尖三咀過四灣是四條傳統考牌路線中最耗體力的,但技術難度沒有環湖出咀摸鬼手之高,若不計算西貢西灣路至北潭涌一段,八個半小時完成不難。
但此費力兼花時間之路線,還是一年一趟已夠了。

-- 行程相簿請瀏覽: